搜索

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

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内容显示中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劳务培训输出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市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原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月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人,其中男人,女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其中输出省外人,输出市外人,市内转移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万元。
(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
(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为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做成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想办法,找路子,对所输出的劳动力由输送单位与用工单位洽谈工资待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派专人护送。如:永德县妇联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对全县到周岁并愿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向省内输送家政服务员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一些省内外企业联系,进行劳务用工洽谈,为广大农村青年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经多方考察,永德县妇联与广东省东莞市华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利用所建立的劳动力档案,在短短的一周内就迅速组织了名适龄男女青年向该公司输出,并在这批务工人员中设立班委,班委设名班长、名副班长和名组长,同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要求各小组随时观察组员动态并向班长汇报,班长向县妇联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一月一次电话汇报,三月一次书面汇报,确保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二、经验和体会
(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
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名进行造册登记。
(二)实行了劳动力培训输出报表制度
为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规模化、项目化、制度化,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制作了有关统计报表,实行每月一报的零报告制度,各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通过“临沧农业信息内部交换网”网上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书面表格报送。
(三)抓订单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

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内容显示中、搞培训、树品牌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采取“订单式”的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为打造好临沧品牌奠定基础。例如:市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国家级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所输出人员供不应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输出佤山青年人,使来自贫困山区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就业道路。耿马、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到用工比较多的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达成劳务协作协议或直接采集厂家用工信息,直接输出劳务人员到厂家。同时,积极邀请用工单位或沿海有关中介机构到临沧进行实地考察,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人员直接进行面试,提高输出就业成功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在市、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能力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注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落实,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原创:如:市扶贫办与市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劳务输出培训班,市扶贫办从年末安排给双江、沧源、耿马、永德四县的科技扶贫资金中拿出万元,为这四个县的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电工、电子等技能培训,同时动员他们加入工会组织。邀请苏州太沧市三资企业欧亚马自行车厂领导亲临学校对这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考察面试,所培训专业技能均达到厂家要求,对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解决车旅费的,技工学校负责为每人承贷元的小额信贷,由厂方在个人逐月工资中扣还,使这名学员全部应聘输出到该厂就业。
自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机构是基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狠抓落实是关键;筛选信息、提供服务是保证;同时,加强帮助引导,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既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又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总量,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由盲目松散外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市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宽,输出工作种类单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平台,输出渠道不多,信息不灵,输出工种单一,大多数仅靠干苦力维持生计,稳固率不高,有碍于输出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观念陈旧,意识落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适应能力差,阻碍了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开展
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外出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和部份父母不愿意让其外出打工,担心外出打工挣不到钱或上当受骗,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输出去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市外劳务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多以女性员工为主
从各县(区)输出人员以及与我们联系的几家中介组织需要的人员情况来看,市外劳务市场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输送的时间紧迫,且多以岁以下的女性员工为主,男性员工占的比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难度为较大,这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进一步的扩大输送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劳动力培训输出投入不足
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虽然按市场化运作,但全市劳务输出还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的力量仍十分薄弱,还需政府扶持。各职能部门在从事培训工作中,相应的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而培训对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贫困山区,他们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却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和外出务工车旅费,成为制约这一新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跟踪服务滞后、信息反馈缓慢
要使输出的劳务人员稳得住,减少一些问题特别是侵害权益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输出单位与输入单位的联系,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由于经费问题和此项工作刚起步,多数县在跟踪服务管理和信息反馈方面没有很好开展,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将对今后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牢固树立劳务培训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增强农业发展后的战略地位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配合新闻部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多输出、快输出,营造良好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就业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督促各县(区)和各部门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采取年初签订责任书、月统计、季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演好劳务输入“大合唱”,为全市的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打造我区技能型、高素质劳务输出的品牌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引导,逐步形成以市为中心、县为骨干、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培训与输出的互动机制,依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原创:以培训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政策、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常识及公民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要本着“输前认真考察,输出严格组织,输后加强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务工信息,把好务工人员思想关、技术关和健康关,以适应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协同用人单位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要通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四个转变”,一是输出对象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输出转变,二是由数量型输出向数量、质量型输出转变;三是由自发地、无序地输出向组织化、规模化输出转变;四是输出效益由单纯的经济收入向培养人才和劳动致富转变。要进一步总结和运用近几年来开展对外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搜集、筛选劳务供求信息,为外出劳动力提供准确可靠的务工信息,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稳定率,确保劳务输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努力把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做成一个富民强市的新型产业。
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02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xx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xx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xx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03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xx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xx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wenmi.com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xx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xx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部门协调,个人沟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深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做到一个增加,实现六个转变。一个增加,就是输出人数要有较大增加。到2007年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六个转变,就是劳务输出由过去自发性输出出向有组织、有计划方向转变;由过去盲目输出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输出转变;由小群体向大规模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性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资金、技术方向转变。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一个跨跃性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层层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在今后的3年中,每个县(市)区劳务输出的人数要以6%的幅度增长,确保到2007年全市劳务输出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的工作目标。市里要把各县(市)区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劳动保障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按照工作职责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奖励,乡镇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抓信息,落实就业岗位。要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结合我市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要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覆盖全市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具体办法是,采取市里投入一块资金,乡镇自筹一块资金的措施,力争在20xx年前使乡镇一级劳动保障办事机构全部配齐微机,并同市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搞好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发布,及时将劳务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农户。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市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争取在两年内积极实施“102030”工程,10就是在境外建立起10个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的境外领域,20就是同全国20个重点劳务输入城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关系,及时掌握对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组织我市农村劳动力到这些城市务工经商,并请协作城市的劳动部门协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解决好农村劳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0就是争取使本市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境内境外建立起30个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劳务输出队伍,打入国内外市场,抢占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条是建立起社会职能部门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重点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商会、驻外办事机构、外经贸公司的作用,通过建立劳务用工信息互换关系,在域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聘请专兼职信息员,实行有偿服务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劳务信息,把劳务输出纳入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劳务输出的范围和领域。为落实上述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将专门同北办、广办、深办等驻外机构沟通联系,建立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第三条是建立在每个乡镇和村屯都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各乡镇村屯依靠亲朋好友,老乡同学战友的人缘地缘关系,自然建立和形成起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


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xx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xx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xx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xx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xx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xx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xx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xx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

*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02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04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04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03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

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04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04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04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部门协调,个人沟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深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做到一个增加,实现六个转变。一个增加,就是输出人数要有较大增加。到2007年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六个转变,就是劳务输出由过去自发性输出出向有组织、有计划方向转变;由过去盲目输出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输出转变;由小群体向大规模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性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资金、技术方向转变。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一个跨跃性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层层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在今后的3年中,每个县(市)区劳务输出的人数要以6%的幅度增长,确保到2007年全市劳务输出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的工作目标。市里要把各县(市)区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劳动保障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按照工作职责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奖励,乡镇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抓信息,落实就业岗位。要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结合我市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要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覆

盖全市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具体办法是,采取市里投入一块资金,乡镇自筹一块资金的措施,力争在2005年前使乡镇一级劳动保障办事机构全部配齐微机,并同市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搞好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发布,及时将劳务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农户。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市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争取在两年内积极实施“102030”工程,10就是在境外建立起10个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的境外领域,20就是同全国20个重点劳务输入城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关系,及时掌握对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组织我市农村劳动力到这些城市务工经商,并请协作城市的劳动部门协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解决好农村劳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0就是争取使本市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境内境外建立起30个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劳务输出队伍,打入国内外市场,抢占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条是建立起社会职能部门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重点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商会、驻外办事机构、外经贸公司的作用,通过建立劳务用工信息互换关系,在域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聘请专兼职信息员,实行有偿服务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劳务信息,把劳务输出纳入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劳务输出的范围和领域。为落实上述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将专门同北办、广办、深办等驻外机构沟通联系,建立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第三条是建立在每个乡镇和村屯都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各乡镇村屯依靠亲朋好友,老乡同学战友的人缘地缘关系,自然建立和形成起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 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立足优势,整合资源, 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2.xxxx人(次),其中组织输出0.xxxx人(次),自谋输出0.xxxx人(次),就地转移0.xxxx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619xxxx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xxxx。全镇在东南沿海建立劳务基地xxxx,劳务基地累计达1xxxx。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顺应大势,切实转变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社区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其中:镇劳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职能小组,村社建立16xxxx的劳务工作小组。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新闻媒体、板报、标语、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 “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制定服务计划书 份,下发“春风服务卡”228份。三年来,全镇召开各类会议近400场(次),粘贴宣传标语2244条,出黑板报12期10xxxx块,走访居民、农户上万人(次),发布各类宣传单及劳务用工信息800xxxx份。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三、 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镇农科教中心基地网络设施,紧紧依托劳动、安监、乡企、建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汽车、农用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今年,镇政府又挤出资金1xxxx元,建成镇劳动力培训基地,购置了投影仪、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工维修设备等,聘请专兼职教师1xxxx,组织建筑公司xxxx项目部务工人员和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举办了瓦工、架子工、抹灰工、混凝土工、防疫、能源沼气建设、实用电工等1xxxx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60xxxx人参加各班次培训,按照各专业的要求,县劳动部门组织进行了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申请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至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受训人员达762xxxx(次)。

四、稳固基地,扩大输转规模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立足城郊、信息畅通、建筑工程企业多、劳务输转灵便的优势,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一是稳定就地劳务转移。围绕城郊做文章,开拓眼界搞三产。全镇在县城范围内从事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各类个体从业人员达180xxxx;沙建公司xxxx项目部常年组织本镇160xxxx名劳动力参与建筑工程,并有3xxxx小型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张掖、高台及本县参与小康住宅建设,常年带动劳务输出80xxxx(次)。二是能人带动继续巩固西北劳务基地。在开辟新基地的同时,继续同老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劳务输出呈现出常年性“东南飞”与季节性“走西口”的喜人局面。全镇培育出五三村王淑珍、西头号村贾天海、东寨村顾学明、张华林、沙河村汪世明等3xxxx劳务带头人,赴青海、酒泉、敦煌、×××、张掖等地,从事工矿企业、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建设。三是主动联系拓展东南沿海劳务基地。镇上继续坚持领导外出考察基地、与用工单位联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等措施,把有组织向东南沿海输出作为今年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职能作用,积极与深圳百灵职业介绍所、深圳永信职业介绍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近三年,共向东南沿海输送劳动力90xxxx人,占有组织输出人员的1xxxx,使有组织输出成为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四是探索输转新途径。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开展带动式输转;依托深圳永信职介所,×××餐饮业张华林,化音村在×××天然气公司的宋瑞,西头号村在奥瑞金务工的贾天海,先后向深圳、×××、成都等地带出本镇青壮年劳力70xxxx人,带动了劳务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

五、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全方位服务

今年,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要求,我镇挂牌成立了沙河镇劳动力市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了服务设施,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一是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用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及时编印下发《沙河信息服务》62期420xxxx份,为前来求职的人员开展了职业指导,为200xxxx人提供了用工信息,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二是加强维权服务。认真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配合

劳动部门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协调沙建公司各项目部发放农民工工资31xxxx元;三是提供组织服务。对每一批外出人员镇上都举行隆重的“劳务大军欢送仪式”,镇上领导全部参加,并由领导或干部带队护送,与用工单位协作沟通,先后向外输送务工人员800xxxx(次),使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上钱;四是开展优质服务。开辟劳务输出绿色通道,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体检、统一办理证件;协调各村为外出人员家庭开展了农忙互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五是提供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灵活就业、异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各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xxxx多个,下发劳务信息40xxxx条,有120xxxx实现了再就业。六是大力发展民营劳务组织。镇上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载体,建立规范的劳务派遣组织,鼓励支持民办职业介绍所和劳务经纪人的发展。作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力补充,选择信誉较好、关系广泛的劳务能人汪淑珍、和常年开展缝纫工培训的樊金花, 免费办理各类证件,提供办公场地,指导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择业指导、维权服务等业务,提供劳务供求信息咨询,支持鼓励她们成立了沙河银桥劳务公司、和沙河金花劳务派遣公司,使她们按市场规律运作,逐步规范输出渠道,市场化输出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让他们介绍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导致外出人员有组织输出率仅达4xxxx,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全镇现有城乡富余劳动力828xxxx,有技术技能的298xxxx,占3xxxx,无技术技能的529xxxx,占6xxxx,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镇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经费短缺。由于镇财政困难,解决外出人员培训、护送、基地考察、跟踪回访等各方面的时效性不够。

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巩固西部,扩大沿海,拓展规模,提升层次”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镇积极培养劳务输转明星和劳务输转骨干,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劳务机构,使输出劳务进入市场化运作,年输转劳动力890xxxx(次),力争实现劳务收入250xxxx元。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镇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作者:王林南

2020年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公文易温馨提示:本文中含有“公文易文秘资源网-govyi.com”防盗标识,请使用本范文时注意检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xx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xx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xx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xx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xx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xx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xx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xx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公文易文秘资源网-govyi.com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xx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xx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部门协调,个人沟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深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做到一个增加,实现六个转变。一个增加,就是输出人数要有较大增加。到20xx年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六个转变,就是劳务输出由过去自发性输出出向有组织、有计划方向转变;由过去盲目输出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输出转变;由小群体向大规模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性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资金、技术方向转变。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一个跨跃性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层层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在今后的3年中,每个县(市)区劳务输出的人数要以6%的幅度增长,确保到20xx年全市劳务输出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的工作目标。市里要把各县(市)区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劳动保障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按照工作职责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奖励,乡镇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抓信息,落实就业岗位。要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结合我市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要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覆盖全市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具体办法是,采取市里投入一块资金,乡镇自筹一块资金的措施,力争在20xx年前使乡镇一级劳动保障办事机构全部配齐微机,并同市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搞好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发布,及时将劳务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农户。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市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争取在两年内积极实施“102030”工程,10就是在境外建立起10个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的境外领域,20就是同全国20个重点劳务输入城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关系,及时掌握对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组织我市农村劳动力到这些城市务工经商,并请协作城市的劳动部门协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解决好农村劳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0就是争取使本市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境内境外建立起30个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劳务输出队伍,打入国内外市场,抢占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条是建立起社会职能部门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重点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商会、驻外办事机构、外经贸公司的作用,通过建立劳务用工信息互换关系,在域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聘请专兼职信息员,实行有偿服务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劳务信息,把劳务输出纳入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劳务输出的范围和领域。为落实上述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将专门同北办、广办、深办等驻外机构沟通联系,建立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第三条是建立在每个乡镇和村屯都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各乡镇村屯依靠亲朋好友,老乡同学战友的人缘地缘关系,自然建立和形成起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工作总结之家的半年工作总结频道希望在写作方面解决您的问题,也希望我们的创作和收集整理《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内容给您带来帮助。同时,如您需更多总结范文可以访问“市半年工作总结”专题。

"市妇联半年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