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民政工作总结

市民政工作总结

市民政工作总结
一、一年来的工作分析和总结
**年,省委、省政府将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高度来谋划,继《关于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省民政厅和基层民政机构视察工作,为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全省民政事业步入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市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推进民政事业,取得显著的成绩,出现了四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民政事业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政事业,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襄阳的重要抓手纳入全市大局来部署,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和县市区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来考核。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年改善民生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推动民政事业跨越发展的文件、政策和措施。今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中涉及民政部门的事项就有四个方面。对十件实事落实情况,市委、市政府组织进行专项检查,人大、政协还进行专项视察。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听取民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存在的机构编制经费等体制机制问题和项目建设等具体困难。主要领导多次到民政部门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制约民政跨越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编办等七部门主要负责人专程到民政局现场办公,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民政工作,推进我市民政事业跨越发展的会议纪要》,支持建设市福利中心等一批项目,解决民政机构人员问题,增加工作经费等。市“四大家”领导多年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民政对象、参加民政重大会议和活动。9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同志专题听取了民政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了关于发展新时期民政事业的重要讲话,还视察了市儿童福利院和*县**镇社会福利院,到保康慰问了困难民政对象。10月31日,省民政厅、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襄阳创新型民政事业现场办公会在我市召开,帮助解决了我市民政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特别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要求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襄阳民政工作,谢松保厅长要求襄阳将民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统筹规划,民政事业发展体现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我市民政事业跨越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所有这些,都为重视支持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
(二)民政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
为夯实民政事业跨越发展的基础,搭建好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平台,我们以贯彻落实省委7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着力解决机构、编制、经费、设施等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着力加强民政基层基础建设。乡镇民政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得到充实,经费得到保障,达到了“三有四全”目标,即:有编制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办公设施设备全、规章制度全、文档资料全、信息员队伍全。基本解决了基层民政工作无机构、无人员、无牌子的问题。**年,我市重点加强了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城区新改扩建社区服务中心20个,市、区两级财政按照50%的比例,共下拨社区资助项目建设资金**万元。我们还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0元)。针对社区工作人员短缺的矛盾,我们争取了200多名社区工作者招聘计划,人员已于十月初公开招聘到位。市委、市政府今年对市安定医院、市儿童福利院等民政事业单位采用公开招聘形式,录用工作人员13名。同时,我们还协调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到民政事业单位专题调研,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市社会福利院等单位下达 “以钱养事”的临时招聘计划70名,缓解了民政事业单位人员短缺的问题。
(三)民政事业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我们把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项目专班,加大协调力度和落实力度,建立财政投入、自身积累、发行福利彩票、鼓励社会捐赠以及社会资本投入并举的多元机制,保证了民政项目的落地和顺利建成。在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为民服务保障能力大幅度增强。近年来,我市共建设社会福利项目6个,总投资1.57亿元。市儿童福利院、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救助站)等已投入使用。市社会福利院“三无对象”供养楼、市安定医院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市军休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在规划用地和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市区也争取落实了一批民政事业建设项目,七个县市区国办福利院均进行了改扩建。20xx年,通过争取和协调,市财政大幅增加了民政部门的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工作经费增加到160万,解决了市儿童福利院缺口资金200万。
(四)工作机制

市民政工作总结第2页

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
我市注重创新民政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民政工作五大体系,完善了民政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了民政服务民生的保障水平。
一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坚持规范化管理,实现分类施保、动态管理、进出有序、应保尽保;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制度,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100%;建立健全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规范了自然灾害救助,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个,实现了救灾减灾并重发展;慈善捐赠活动开展广泛。 全市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其他专项救助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是社会管理和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建设日益规范。我们在社会组织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我市社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受到省委检查组和省厅的肯定,在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加强了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出台了《市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办法》。目前,已排查、收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395人。加强了社区项目建设,深化了村务公开示范村创建活动,完成了119个“难点村”治理任务。
三是支持军队建设体系日益加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双拥工作领导机制,深入组织开展了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全面落实了各项优抚政策,建立完善了优待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了复员退伍军人安置政策,安置率达到100%。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全面落实,“和谐军休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全市109个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全部完成。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实现了婚姻登记乱收费“零举报”。积极推行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理丧,免除了特殊困难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五是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化养老工作稳步推进,福利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城市国办社会福利机构8所,农村福利院达到157所,深入开展了福利院标准化建设和星级评定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15家,举办社区居家养老试点3个。提高了孤儿养育标准,出台了《孤儿弃婴救治暂行办法》。民政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区孤儿保障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市孤儿保障工作。
二、明年的工作安排
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提出的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民政工作和谢厅长关于**民政工作要体现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要求,**年**民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四个襄阳”建设,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民政为目标,将民政工作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四个**”的大局中来谋划,力求实现**民政工作的新突破。在抓好民政基础性常规性的业务工作的同时,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一)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襄阳市属于老龄化城市。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明年我们要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出台《*市关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意见》;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积极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落实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快中高档老年公寓建设。加快襄阳道安国家老年公寓建设速度,项目投资3个亿,占地93亩,床位近20xx张,采取养医结合的模式,将建成为鄂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老年公寓。积极扶持市区再建立两所高档老年公寓。
(二)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市准备建设的主要项目是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市军休服务中心。市社会福利中心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防灾减灾指挥中心、社会救助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退伍士兵安置中心、社会工作者人才培训中心等。该项目已报请市发改委正式同意批复立项,拟投资1个亿,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市规划局初步明确了该项目的建设用地。市军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经立项,拟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年,我们将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资金,确保两个中心项目早日动工建设。同时,我们将加大其他国家支持项目的立项、包装、申报,做好项目储备、争取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
将社区建设作为**年的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力量。一是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区共同投入,加快社区中心建设,完善社区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培植一批与樊城区红光社区、施营社区等典型相当的社区。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单位、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完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民主、科学、合理的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制度和决策机制,实施居务公开制度,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事务,鼓励社区立足本社区实际,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和公约,并对社区的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决策和监督。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文体活动,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社区发展的专职工作队伍。三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不断增强社区经济活力。开展群众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经营项目,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壮大社区经济实力,促使社区服务的持续发展。
(四)积极推进社会事务管理创新。
**年,**民政工作将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大救助力度。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机制,完善城乡全覆盖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网络,及时将需要保障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医疗负担过重的问题。二是扩大社会服务范围。以养老服务为重点,孤残儿童福利服务和残疾人保障为内容的社会福利事业基本实现适度普惠的目标。社会福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按照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将民政服务对象由特定群体逐步向更大的群体,向全体公民拓展,真正实现民生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二是拓展社会服务内容。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困难帮扶、优抚保障等民生服务水平,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养老、医疗、卫生、教育、生活照料、困难帮扶等全面覆盖。退役士兵安置安置率继续实现100%,优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加大社会服务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法规、政策、市场等手段,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公众等广泛参与社会服务。采取建设资金补贴、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扶持措施,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采取政策优惠、直接投入、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公办福利设施建设,扶持公益项目。
三、意见和建议
(一)按照“民政工作与经济工作并重”的思路安排谋划民政工作。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目前还是“补缺型民政”,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由补缺型民政向普惠型民政发展是民政工作的总体趋势,针对此,必须坚持民政工作与经济工作并重或民政工作优先的思路谋划民政工作。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将民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安排,同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民政工作,投入足够的领导力量。二是切实加大民政工作的投入力度。民政投入不够,民政基础设施落后,民政工作经费不足等是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民政事业投入,保障民政工作经费,提高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民政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三是全面落实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形成整体合力。
(二)切实加快民政工作法制化、信息化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民政法律法规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不少民政法律法规约束性、强制性不够,导致部分民政工作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状况。一是对民政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清理和修订,建立完善的民政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大民政执法机构建设,确保有机构执法、有人执法;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确保殡葬等民政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三是加大民政法规执法检查的力度,推进民政执法向常态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完备相关设施,建立低收入家庭数据对比中心,完善各类民政信息网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民政工作的透明度、公正度。
(三)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的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一是出台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措施;二是落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用地、规划等方面对福利事业项目优先考虑,在运营补贴等方面进行支持,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提供保障。
(四)切实加强高素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民政队伍人员老化、断层,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一是要在机构、人员编制等方面对民政部门进行倾斜。采取公开招录等方式面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及时补充进民政队伍,建立合理的民政队伍梯次结构,切实改变人员老化、断层问题;二是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民政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及时提拔使用热爱民政事业、业务精、能力强的民政干部;三是推进民政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大部分民政工作人员从事的是苦、脏、累的工作,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及时推行社会工作者、护理员等民政岗位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与工资待遇挂钩,提高特殊岗位和基层民政干部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总之,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政干部队伍。


查看更多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相关内容,请点击 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