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师徒结对师傅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1

师徒结对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总会有写总结的时候。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每次反思总结,就是在提醒我们:有时候,为他人创造价值,也是在为自己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写总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师徒结对听课评课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徒结队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师徒结对听课评课活动总结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这学期初,我很荣幸成了姬老师的徒弟,她在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都毫不保留地给了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使我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在指导下学习,更有效

1、严格遵守师徒结队制度

在开学初,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结对仪式,也让我们明白了学校进行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的意义,为青年教师搭设了“三个平台”即学习的平台、科研的平台、展示的平台。是让我们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下,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教学艺术、教育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所以我很高兴学校为我们搭建这个平台,且还为我们制定了《阳城县实验小学师徒结对方案》。在这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严格要求自己,并认真执行。

2、利用一切机会学习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思想、观点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因此,在姬老师的要求、指导下,我坚持课课写教学反思,平时及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每天都生活在紧张与充实之中,通过这样长期地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我的教学水平不断地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能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师傅请教,与师傅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主动让师傅检查教案,虚心接受师傅的建议,修改不足,更好的吃透教材。同时,还经常请她面对面地帮我修改材料,收获直接,受益匪浅。

二、在指导中提高,更快捷

互相听课、评课是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这也成为了徒弟们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正确对待开课。很多年轻老师都惧怕被听课,怕出丑。其实听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并能及时地改正。因为要在开课前向师傅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备课时会特别仔细。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久而久之,使自己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

2、善于利用评课。师傅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在对某个教学环节问题上,我可能从教师的角度觉得没有任何问题,而我的师傅在听课时是可以从听者的角度来看出了许多不足之处,这种感受姬老师会在评课时及时地反馈给我,从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作用,让我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师傅在评课时对我的指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甚至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语言都悉心琢磨,使我明白一堂该如何真正达到有效。

3、多向师傅取经。我听师傅的课收获很大。姬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特别容易理解!课堂气氛好!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常一起交流上课后的体会,在多次听师傅课的过程中,我慢慢体味到他的教学风格,并且准确地把握住他每一节课的闪光之处,这使我受益匪浅。同时进一步地体会到:认真准备一节公开课和大家听课评课的过程会给讲课人带来很大收获,那么师徒之间的听评课就好比堂堂都是公开课,必定会带来更大收获。师徒结对这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有了师傅的陪伴,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从她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教育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同时也看到了他那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深深地影响着我,而他对我生活上的关心更让我倍感温暖。

作为徒弟,我诚挚地感谢师傅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也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成长的基地,将师徒结对这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我们师徒之间,为我们增加了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更加主动地、虚心地向师傅、向大家多学习,多请教,积极创新。而且会将师傅和老教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转化为教育教学上的动力争取在工作中更快地成长,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师徒结对听课评课活动总结2:

转眼间,我进入亮兵中学已经一年多了,回顾这一年多,可谓是酸甜苦辣,一应俱全。在师傅和其他老师们的关爱下,我逐渐适应了亮兵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熟悉了学生与课堂,了解了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一路走来,在成长中变得成熟、坚毅!

进入亮兵时,我个人一直这样乐观地理解教师所受到的尊重,却不知道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学期,我接手了初二,初三的物理,仅仅不到一个月,就让我意识到了肩头所承担的重任。作为新上任的物理教师,又带着毕业班,来自教学的压力,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使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生疏,使我总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甚至连一道难题都不知道去请教谁,更别谈相互备课,共同讨论问题了。这时安林中学的教师来我校出示范课,我才知道原来局里安排安林与我校个别学科为师徒关系,这为我的教学取经铺设了广阔的平台。因此我有幸拜安林中学孙老师为师,在这一学期的拜师学艺中,可谓收获满满。

我很荣幸能成为安林中学骨干教师孙老师的徒弟。我和孙老师同时承担二年级物理教学工作,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相似,为我向师傅的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孙老师特别的谦虚与温和,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每次打电话问她问题,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向我说说她的想法以及备课思路。在相互的探讨与思考中让我在孙老师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首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因此,在孙老师的要求、指导下,我坚持平时及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能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师傅请教,与师傅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主动让师傅指导教案,虚心接受师傅的建议,修改不足,更好地吃透教材。特别是我以前没有从事过物理的教学工作,刚开始把握不好重,难点,一节课,我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茫然。师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给我介绍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听到师傅多年的经验之谈,我如获至宝。在师傅的指导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摸索,我的课堂也开始变得活泼生动。

其次,互相听课、评课是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每次,我遇到难处理的课,或不懂的地方,我都会去安林听师傅的课,而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

在听师傅的课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大收获。课堂上,孙老师有着丰富的评价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她的课中,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就流逝了,足见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师傅的课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她的教学理念,思想的灵动,使我受益匪浅。孙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条理性强,思路清晰,讲解比较详细,课堂富有激情与活力。她的课给人感觉从容不迫,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课堂气氛也很好!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课后我们坐在一起交流上课后的体会,在多次听师傅课的过程中,我慢慢体味到了她思想的灵动,并且准确地把握住每一节课的闪光之处,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我似乎感悟到孙老师课堂的真谛,并对我以后的教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师傅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师傅听完课后,就会从听的角度体会到我的做法好不好,评课时就会反馈给我,从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效果,让我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评课时,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指导,更是在具体的课中与我反复研讨,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评价语言等都悉心琢磨,使我明白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物理课堂教学要求,努力进行教学研究,力争把多个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努力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

此外,孙老师的为人处事,经验心得,她的热情、真诚与自信,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工作动力,使自己能更好的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

“师徒结对”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更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只有虚心的向师傅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总之,在这一学期来,我向孙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向专业型教师发展,这是我的又一目标。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听课评课小结


我们组于第四、五两周集中开展了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现将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紧紧围绕研讨主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真正贯彻有效教学的思想,利用好40分钟的课堂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的主题。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组的各位老师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非常认真的学习精神。讲课精心准备,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听课聚精会神,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评课热情诚恳,积极评好每一节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在彼此的交流中,都感到收获很大。

二、 全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凸显新理念。

1、教师参与活动的极积性高。大家都把这次听评课活动作为自己的一次难得机遇,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与的精神难能可贵。

2、教师能从人文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如庄文峰老师就把音乐、流行歌与欣赏诗词教学巧妙结合,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愉快学习。

3、教师在教学理念设计中,能够充分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4、目的明确,文本吃得很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等,授课老师对这些都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史永昕老师和庄文峰老师做得非常好。

5、思路清晰,课堂设计紧凑。都有生动的导语、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都有问题设置,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庄文峰老师的课,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水调歌头》词的内涵。这样的课让学生紧张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发现的不足:

1、个别同志对此次活动重视还不够,准备不太充分。

2、个别教师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教学凭经验,吃老本,知识老化,有待学习更新。

3、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授受式传统教学,忽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和关怀,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小组学习,学生合作互动的作用,造成师生两张皮,课堂缺乏生气,学生学习效果差。

4、个别教师不重视普通话教学,满口方言土语,对学生正确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造成障碍,教学效果不佳。

四、建议:

1、各位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参与到学生学习中来,优化课堂结构,教出特色,教出风格。

2、上课要有激情,学生的兴奋点才能被激发出来,老师情绪不高,学生很难兴奋起来。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吃透教材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才能把课讲好。老师千万不要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揣测学生的理解程度,那样十有八九学生掌握不好。

4、切忌照本宣科,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把课本知识宣讲一遍,不讲也罢。让学生自己解读、分析比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可能效果还要好。

5、备课要细,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6、把板书作为备课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提前设计好。

7、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没有节奏的课堂容易让人疲惫,拖沓冗长的授课语言会让课堂变得面目可憎。

英语听课评课小结


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让我这个接触小学英语教学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听完这几节课,心中除了赞叹和佩服,更多的是自己有所收获的那份欣喜。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收获,或者说是感想,写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师,教师本人的基本功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的日后发展。从侠义方面来说包括两个方面:语音的标准及语言的流利,规范的板书。小学英语对学生听和说的要求相对多一些,因此,教师语音的规范及语言的流畅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语音语调基本功,确保我们说出的每个单词,每个句子没有发音上的问题。课堂语言除了要流畅,一定要确保我们说出的不是错误的句子,我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课堂上不够规范的课堂用语,可能会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how to read it? how to do it? 这样的非句子,i’ll give you three minutes.这样的汉语式句子都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导。规范的板书除了能利于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利于课文的理解外,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情境的设置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

所创设的情境如何即利于课文的导入,也利于重点单词、句子的引出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方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情境:课题是chinatown in america.通过播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纽约视频引出newyork, chinatown.这样的情境引出的不仅仅是几个单词,几句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到了chinatown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深刻的感受到了唐人街的气息。

第三、恰当的导入,自然的过渡

这几节课,我是以一种欣赏和享受的心情听完的。导入的自然,过渡的简洁而不留痕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举个例子:在great wall一课中,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和过渡的:

简单的问候之后,t:my name is…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e?

ss: yes.

t:(出示课件,三个信息: mary, XX, apple)my english name is mary.

it has got XX students in my school. my school is big. what about your school?

ss: my school is…

t: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school.

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本课要学习的more, thousand等单词引出。

第四、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这次的优质课没有想象中那么花哨,更多的是注重课文,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非常感谢学区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进步的机会。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感受,也是我要向老师们学习的地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多指导。

张老师整堂课清新自然,教态大方,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练中学,在活动中感知语言,运用语言,体现了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构建。

这节课我认为张老师很好的找准了教材的契合点,把自己的教学意图隐藏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频频的对学生发问,而是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来优化教学环境,使之形象化、真实化、生活化,这样就更能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能完全沉浸在学习中。

教师利用游戏、单个同学读、分组读、整体读等教学方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提供了众多的机会,让学生说有所依,有效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听课有感之评课总结


课题实践:精品·高效·智慧·灵动

——周三,听两节好课有感

本周三(2010年12月1日)上午一、二两课,我们欣赏了胡美娟主任和袁德臣老师的语文和作文两节研究课,收获非常大。在此,我依据我们语文备课组组长的“评课”安排,将自己的一些收获叙述一二。

胡美娟:精品、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一堂课,胡美娟主任执教的是一篇非自己年级的五年级上册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我就一个词语表述自己的感受:酣畅淋漓。

是的,这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行云如水!教者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平等、真诚地互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文的主人公——谈迁是一位不向厄运屈服、具有坚定信念的顽强老人!

这节课最值得品味的,我以为是这样两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整堂课师生紧扣“打不垮”的“信念”统领全文,“教”与“学”之间的自然互动,整堂课既没有雕琢的痕迹,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场景;(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观者感受到的就是一节常态下的精品高效课堂!这堂语文课体现的,就是教者清晰的教学思路和驾驭课堂的扎实功底。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师生共同感受、想象“面对孤灯图”“奋笔疾书图”和“四处寻访图”等画面时,通过填补课文中的“留白”,调动了学生自身课外阅读的积淀,发展全班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用“我嘴表我心”,用“我心抒我情”,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亮点: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去“打理”,教师甘心情愿成为一个“陪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依据课文的内容,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语段,自由、轻松地去品评、去评价。比如,学生紧紧围绕“打不垮的信念”,通过课文里一连串的数字,()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真切感受谈迁的确是一位“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的伟大而豪迈的史学家!——因为有“信念”,谈迁在“被打”“该垮”的厄运中,依然顽强地挺立在大地之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他并不称赞老师讲课时有所谓高超、玄妙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在这节语文课上,教者依据学生的读,和学生共同去品味谈迁;依据学生的悟,和学生共同去感悟人生——在生活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只要有意志,就会有成功!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我们再思考的地方:在课堂上,“面对孤灯图”“奋笔疾书图”和“四处寻访图”等画面的设计,非常切合课文的内容。如果这个时候,教者能将学生动笔写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再多一点品读、多一点互动、多一点评价,似乎会让更多的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袁德臣:智慧、灵动的作文课堂

第二堂课,袁德臣老师执教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在上课之时,不仅所有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六年级组所有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袁老师这节课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指导学生写什么?在听者的心中,还都是一个“谜”。直至上课了,袁老师才给我们听课的老师透露了一点“底”儿:他要在开课教室藏三个悠悠球——一个藏在窗台上,一个藏在地板的角落,还有一个藏在孙海燕主任的抽屉里。袁老师还特别吩咐孙老师:这第三个“悠悠球”要藏好了,“到时,我请你将这个‘悠悠球’向高处抛起来!”

当班上的学生再次走进开课教室,大伙儿“呼啦”一下子,就开始了热闹的“寻找悠悠球之旅”。不一会儿,第一个“悠悠球”被一个学生找到了;又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悠悠球”被另一个学生找到了。第三个“悠悠球”呢?有的学生在自己抽屉里翻,有的学生跑到老师听课的位置旁找,还有的学生甚至将手伸进了老师似乎有些鼓鼓囊囊上衣口袋……可学生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

怎么办?怎么办!

这第三个“悠悠球”要不要让学生“找到”呢?我们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在思考,其他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也在思考……

这时,我也在思忖着、犹豫着:袁老师的这节课到底是怎样的设计?这第三个“悠悠球”,到底应该在何时出现最为妥当?我一时也没有主意,因为,毕竟我也不知道后面到底设计着怎样的“包袱”。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袁老师在这之前吩咐孙老师:“到时,我请你将这个“悠悠球”向高处抛起来!”孙老师为了让这个悠悠球“到时”能够抛得“标准”一些,还非常谦虚且郑重其事地将这个“悠悠球”交给了高林老师,说:还是你来抛吧,我怕自己到时抛不好啊……

是在听课老师抛起“悠悠球”之后让学生“找到”这个“悠悠球”呢,还是让学生自己“找到”这第三个“悠悠球”?也许是我对袁老师的了解、也许是我与袁老师的“心有灵犀”。我迅速做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举动:和坐在我右侧的高林老师“一唱一和”地指点了一个弓着腰、找得“好辛苦”的学生,让其“找到了”这个藏在高林老师抽屉里的第三个“悠悠球”!

显然,这个举动是“违规”了:因为这肯定与袁老师原有的设计产生了矛盾。用孙老师的话说,这下,你可是害苦了袁老师了!事实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当袁老师让两个学生交流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悠悠球”的“发现之旅”之后,便胸有成竹地开始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第三个“悠悠球”在哪里吗?谁知话音刚落,一个学生举起了第三个“悠悠球”高声答道:“老师,在这里!”当时,兴奋的是学生,紧张的也许是袁老师、听课者和我!说袁老师紧张,是因为在他的本节课的“课堂预设”里,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个环节;说听课者紧张,是因为这个“意外”,会让袁老师在这次公开课的课堂上不知所措;说我紧张,这自不必说,我是这第三个“悠悠球”被学生意外发现的“始作俑者”!

不过,我同时又发现:我们年级组所有听课的老师又似乎有一种淡定:蔡玉梅老师胸有成竹,袁志希老师正襟危坐,姜美蓉老师若有所思,宋纬涞老师抓拍镜头……

事实又是如何呢?

我当时非常注意地观察了袁老师:他的神情,有一些意外、惊讶;他的动作,有一点重复——翻了一次教案又翻了一次——找不到这个“预设”的环节啊;他的语言有了一点强调:“什么?什么?你找到第三只了?在哪里?你找到第三只了?在哪里找到的?”

不愧是有大师风范哪——

随即,袁老师让这个找到第三只“悠悠球”的学生,将自己如何找到这第三只“悠悠球”的过程,再演示了一次!在演示中,全班同学,不,还有所有的老师——听课的和上课的,享受了这名学生寻找“悠悠球”的“回放”过程。在场听课的老师,或给予一些指点,或“制造”一些障碍,让这名学生破费周折地找到了第三个“悠悠球”!

我想:这就是袁老师教学的机敏;这也是这节作文指导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节课最值得品味的,我以为也有这样两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针对“文本预设”上并没有的一个环节,袁老师面对公开课堂出现的“骤变”,凭借着自己的睿智、机敏和经验,让学生演示了寻找到第三个“悠悠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让全班学生共同观察、互动感受、积极评价的过程。为下面学生写好这篇作文,做了一个非常透明、扎实的铺垫。

第二个亮点:师生的“平等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内”,而且体现在“课堂外”:这里的“课堂内”,是师生“教”与“学”过程中的平等互动;而这里的“课堂外”,是充分运用了这次公开教学、研究的极好机会:有这么多听者这一宝贵的优质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这个特殊的“课堂外”。在“学生←→教者”“学生←→听者”“教者←→听者”,这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平等互动、轻松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文活动的乐趣。

怎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怎样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进行练笔?这节作文指导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多元挖掘资源,全方位组织师生互动,是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兴趣的关键!

同样,这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倘若袁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将三个“悠悠球”预先藏好的话,就会在课堂上腾出一些时间来,让学生就这一篇作文的练笔,再理一理思路,相互之间再做一个评说,下一堂课学生作文就更会游刃有余了。

"美容课的听课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