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津湖》有感

发布时间: 2021.10.09

从《长津湖》中获得的启迪。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抗美援朝是一场战强敌、驱恶魔的生死大搏斗!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或许你正在寻找《长津湖》观后感的模板文章吧!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长津湖》中获得的启迪,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从《长津湖》中获得的启迪(篇一)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1年11月27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J,27J和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从《长津湖》中获得的启迪(篇二)

www.GZ85.COm

长津湖战役中,美国战地记者邓肯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一名美军士兵脸上生满冻疮、目光呆滞、仰望苍天。

当时,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邓肯问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么?沉思许久的士兵吐出一个词——明天。

然而,许多美军士兵再也见不到明天了。

在长津湖战役中,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被全歼。该团印有“白头鹰”的蓝色军旗,作为志愿军的战利品,至今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横扫美国“开国元勋师”骑兵1师,打垮号称“永远忠诚”的陆战1师,粉碎“决不当第二”的步兵2师,让“联合国军”10天溃逃300多公里,被歼3.6万余人。

这是一幕怎样的战争奇观!衣衫褴褛的志愿军官兵,拿着美军认为扔进炼钢炉都不配的简陋武器,吃着美军认为连饲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飞雪的崇山峻岭中,顶着成吨落下的钢铁火雨,前赴后继追逐着敌人的坦克和卡车,生生造就了“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深深震撼了对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朝鲜战争纪念园,有这样一组雕塑——19个脸上写满疲惫、眼神惊恐、身披斗篷的美军士兵,似乎正在穿过一片危机四伏的战场。

这样的惊恐,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的五次战役。

美国人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疑惑——如果战争胜负的天平单单取决于物质力量的比拼,这场战争本来不应该有任何悬念。

据统计,1950年美国一共生产了8700余万吨钢,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中国只生产了大约60万吨钢,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美军即使攻击志愿军一个连的阵地,也会动辄用几十辆坦克,且有飞机支援,发射炮弹多达2000到3000发,而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总共才发射炮弹5341发。

当时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某主力军90%的战斗员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于是,骄横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战前在威克岛上会晤总统杜鲁门,自然得出这样的逻辑——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言外之意,我比你强大,飞机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岛,Wake Island,英语“醒来之岛”的意思。但是,至少这位美国五星上将当时是不够清醒的。

麦克阿瑟真正醒来,是在多年之后。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他的傲慢与偏见,让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惨重代价。

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扬眉吐气的一仗,既打出了国家安宁,也打出了民族尊严,更打出了一支军队面对强敌的自信。

朝鲜五圣山,有两个小小的高地——上甘岭。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役,使这里成为美军的“伤心岭”,也成为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军队的“分水岭”。

43天的上甘岭之战,“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5000多枚炸弹,付出了2.5万余人的伤亡,却依然没有跨越这两座几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岭战役的沙盘,后来摆放在了西点军校的课堂里。

1997年,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访问西点军校。一名美军中校指着上甘岭战役的沙盘问道:“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守卫,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7个营就是攻不下来。”

其实,这个悬念一点也不“悬”——从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质的钢铁是有限的,而从中国人民心中唤醒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中国军人心中焕发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力量则是无穷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善战,终于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任务,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从《长津湖》中获得的启迪(篇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 经济 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 勇往直前 浴血奋战 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 领袖之子毛岸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 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 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长津湖》高中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