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1.07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通用8篇)。

工作总结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等专题内容。

为了使后续工作有序进行,我们需要尽早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做打算。工作计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自己需要怎么更好的完成一篇工作计划呢?也许以下内容“生物教学工作计划”合你胃口!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1)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识记:教学目标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措施的资料。准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调查或收集资料。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1.课外收集资料

课外分组查找资料: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危害及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稳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帮助学生确立查找目标,提供查找线索,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后通过分析努力及借助资料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交流

将课外查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互相交流。组内可以分工,每人交流一个方面,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指导各组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有利于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团体的力量,增强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信心及决心。我为环保献一策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经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后,总结出几条可行性建议,送交有关部门。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地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加倍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2.辩论赛

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在课上展开辩论(需要学生在课下查阅好有关资料)。

正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反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

课上学生之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坚定自己的信念,气氛热烈。目的是提高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最后达成共识,共同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适当引导,将辩论引入一个平等、自由、热烈的氛围中,防止同学之间的互相攻击,并给予学生高度的评价。最后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必须要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3.学生抒发对祖国生态环境的热爱

在课堂上自由畅谈去过的风景区,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展示美丽的祖国。

举一些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起预测可能带给我们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日常的一些小活动可能都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启发学生保护环境应从身边做起。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积极应对中会考复习,进一步提高会考考合格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共有180人,分五个班,八年级(1、2、3、4、)是本人所教,他们通过一年半对生物学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基础。本学期还应对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所以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会考复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会考复习中来,争取在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进一步学习洋思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五、教学安排及目录(2节/周)

教学内容

参考课时 实授课时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2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7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2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7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2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2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11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2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2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1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八下综合考查 1

总复习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4

专题复习 4

模拟复习 2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3)

章 节

课 题

课时数

时 间

专题1

基因工程

总8课时

3.1-3.10

科技探索之路

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课时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课时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2课时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2课时

练习与检测

2课时

专题2

细胞工程

总12课时

3.11-3.25

科技探索之路

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

2.1

植物细胞的工程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课时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课时

练习与检测

2课时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3课时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1课时

练习与检测

3课时

期中测试

考试讲评

3课时

专题3

胚胎工程

总12课时

3.28-4.12

科技探索之路

胚胎工程的建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3课时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2课时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3课时

练习与检测

4课时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总10课时

4.13-4.26

科技探索之路

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争论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3课时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3课时

4.3

禁止生物武器

1课时

练习与检测

3课时

专题5

生态工程

总10课时

4.27-5.10

科技探索之路

生态工程的兴起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课时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4课时

练习与检测

2课时

期末复习

2课时

1.1

组成细胞的物质

5课时

5.12-7.12

1.2

细胞结构与物质运输

5课时

1.3

细胞代谢

10课时

1.4

细胞历程

5课时

1.5

细胞工程(弹性)

5课时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4)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培养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3、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4、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生命科学导论、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检测(含仪器分析)、污水处理工程、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食用菌栽培学。

四、课程简介

1、 生命科学概论:

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从不同侧面反映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与克隆技术、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神经科学、生物钟与生物信息传递、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生命科学知识。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物质代谢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及翻译;(4)学习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定性鉴定或定量测定的方法;掌握离心法、分光光度法、层析法等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

使用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均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t. mckee; j. r. mckee,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XX年;

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 b. d. hames, n. m. hooper & j. d. houghton,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学及实验: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廷耀、顾国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订版 张希衡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 顾夏声编 清华人学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 黄铭荣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 胡亨魁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学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实用技术课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类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每餐合理饮食结构应是“一荤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来,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食用菌生产、加工在我国已然形成独立的新兴产业并开始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了解和掌握食用菌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生产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部分,比例大体为:1:1。理论教学包括:食用菌基础知识、商业化栽培技术工艺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加工保鲜技术三部分内容。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分离与保藏技术,能够进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工艺操作。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有关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理化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过程及加工的多种基本操作技术,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在实践应用中控制生产、服务科研和改造创新的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

五、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为25学分。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5)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级2个班的生物课的教学工作,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工作,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人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伴随新课改的进行,尝试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从更深地层次上理解教学。

其次,努力与学生之间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俗话说: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帮助他们学习,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

再次,为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如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生命科学热点知识,学习电脑等等。现在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

(二)、抓住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俗话说“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为了上好课,我准备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课前,教师不但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要认真解读生物新课标,然后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②注重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③重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地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单元教育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前后联系

第一章、是经过查询和查询,了解生物差异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经过较多的科学探求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联系,开始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切生物的家乡,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初中生物教育计划。当今社会,因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改变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日子,重视人类与天然的调和发展,重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要了解生物圈。

本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联系,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归纳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二、教育目的与要教求

1、认识到生物具有差异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了解生物圈是一切生物一起的家乡。

2、测验查询、查询以及材料分析的基本办法,体会科学探求的一般进程,测验在科学探求中操控变量和规划对照试验以及丈量和处理数据的办法,开始养成探求的思维习惯。

3、开始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天然调和发展的观念。

三、要点和难点

1、可以说明生物具有的一起特征,查询的一般办法,学会做查询记录。

2、开始培育学生的查询的才能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

3、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一起家乡应当爱护这个家。

4、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的因素,体会探求的一般进程,学习操控试验变量和规划对照试验。

5、在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6、生态系统的组成

7、培育搜集和分析材料,合作和交流的才能,使学生可以从日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育学生科学探求精力。

四、课时组织

第一章一节1课时, 第二节2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2课时 三节2课时 第四节2课时 第五节1课时。

五、教育措施和计划

1、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求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手法和技能并运用到课堂教育中,提高课时功率和教育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规划好教案,写好教育反思。

4、鼓励学生自己查询、考虑、发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求性计划的规划和实施。

5、教育中要注意合理挑选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育手法的使用,工作计划《初中生物教育计划》。

6、要注意对学生归纳才能的培育。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对症下药,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方针、内容和点评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7)

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经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本事、学习本事和解决问题本事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职责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资料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我、增进健康。共6章,资料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异常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本事的培养,经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到达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2、经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经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贴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供给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我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经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资料,采用多种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0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资料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节)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6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4节)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共3章)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3节)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2节)

第三章、了解自我增进健康(3节)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

八年级上册(包括第5、6单元)复习1周

八年级下册(第7、8单元)复习1周

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异常变化,再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