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冬奥会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4.26

冬奥会观后感汇集8篇。

推荐一篇关于“冬奥会观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看电影是许多年轻人解压和获取快乐的方式之一,在观看过这部影片后,我们的感受可能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现出来。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为影视作品的发展,写观后感时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引发感想。你知道该如何完成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名观后感吗?

冬奥会观后感 篇1

这次寒假期间,恰逢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举世瞩目,全国关注。2月4日,立春节气,我观看了中国女子冰球队的第二场小组赛,在之前2月3日的第一场小组赛中,她们以1:3不敌捷克队。

第一局比赛,双方就打得异常激烈,还剩11分钟时,丹麦队打进一球,1:0领先。第二局比赛,中国队全力反击,在还剩4分钟时,中国队通过团队配合,传球破门,将比分扳平为1:1.第三局比赛,双方继续拼抢,打得难分难解,在还剩约51秒时,中国队反抢得球,破门得分,2:1反超;此后丹麦全队进攻,后场无人,中国队反抢后再进一球,形成绝杀,以3:1取得本次奥运的首场胜利。

通过这场比赛,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女子冰球队即使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比赛一开始落后的情况下,不焦不躁,依靠团队的力量追平比分,之后越.战越勇,实现反超,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和精神,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要以运动员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冬奥会观后感 篇2

昨晚,就在我国北京,20xx年冬奥会拉开了序幕,开幕式十分精彩。这是我第一次看开幕式,对节目和流程都不太了解,主要靠问爸爸妈妈才了解。

终于,八点到了,开幕式开始了。嘉宾们到齐后,全场的灯光霎时熄灭了,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根长长的荧光棒,接着又出现了一根,就这样一根接着一根地出现,到最后一根出现时,地板突然亮了起来。这时观众席上发出了阵阵掌声。那些荧光棒也跟着脚下的画面移动,一会是刚刚发芽的小草,一会儿是饱满的蒲公英,真神奇。随后,舞台的地板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儿的剪影,他一吹,那蒲公英居然像真的一样散开,美丽极了,仿佛让我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当那些荧光棒组成了蒲公英散开后,灯光又亮了起来,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好似一条彩虹。终于到了各国运动员入场了,一个队跟着一个队的出场,但一直都等不到让我最期待的中国队,我的心又焦躁又不安,焦躁是一直都没等到中国队,不安的是我担心中国队会不会无法准时出现。那不是在家门口被外国人嘲笑吗?但爸爸说我是瞎担心。爸爸的话刚完,一支穿着红色衣服的队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挥动着的是五星红旗。队员们跨着自信的步伐,虽然他们戴着口罩,但我想他们脸上一定洋溢着骄傲的笑容。当时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涌入我的身体,我真想大喊:“中国队来了!”让全世界都知道这就是中国队。

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也心里唱着国歌,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冬奥会观后感 篇3

杨柳青青,杨花漫漫,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在熟悉的《送别》乐曲中,365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普通人,怀抱晶莹发光的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

“折柳寄情”,古老诗歌吟唱的惜别场面,而今再度深情上演。中国人再次用特有的浪漫,传递对世界友人一年365天不变的思念。

终于,我们还是来到离别时刻,那些拼搏、团结、友谊的冬奥瞬间,将被深深铭记。

“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如此闪耀,得益于中国人民为我们出色地搭建了安全的奥运舞台。”

中国用最大的诚挚和热情兑现了诺言,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疫情挑战下,这场如期举办的全球体育盛会,为世界文化交流、心灵沟通搭建了珍贵桥梁。在这里,大家沉浸式感受命运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循着场地边缘一道亮光,两位意大利小朋友推动手工制作的地球走向中央。下一届冬奥会举办地八分钟表演“双城璧合·聚力联辉”拉开序幕。四年后,活力四射的时尚之都米兰将携手山川环绕的科尔蒂纳丹佩佐,共襄冬奥盛会。山川与城市、自然与建筑相互映照,在共舞中寄寓着人类和自然间的彼此尊重、相互对话。

从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Together),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再到意大利“八分钟”的“双城璧合·聚力联辉”(Duality,Together),三个“Together”不谋而合,无不表现出全人类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当孩子们再次唱响《我和你》,五环以与2008年同样的方式升起,与“大雪花”火炬交错落下。两届奥运在此交汇。从2008到2022,“双奥之城”为奥林匹克添上新的荣光。

冬奥会观后感 篇4

2019年,作为东道主的我们迎来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整个世界带入了惶惶不安,在我国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疫情形势大好,也在这个时刻迎来了让我们热血沸腾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邀请各国前来参加,这是中华民族大国实力的彰显,也是中华民族大国包容性的展现。我为我的祖国自豪。冰,一片雪,14亿人民的热情与期盼筑就了北京冬奥会。从2015年申办成功的那一刻我们就在准备着。终于在2022年2月4日晚8时正式拉开帷幕。速滑场“冰丝带”让我印象深刻,它的造型如同22条飘逸流畅的冰雪丝带,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同雄厚的“乌巢灵动的“水立方”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点缀的闪闪发光。经过30分钟的灯光秀,它所展示的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向世界奉献一场浪漫,唯美,充满现代感的盛会。我们迎来了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们,每个国家身着不同的服装,别具特色。除了满满具有仪式感的灯光香以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冰墩墩不仅有熊猫特有的可爱黑白造型,还身披冰晶外壳”内罩,五彩“冰丝带”手掌中镶着小红心,它不仅仅可爱,还象征纯洁,坚强与活泼。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直看到尾声,感慨祖国强大的同时也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像白岩松所说:“但愿难民代表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但愿爱与和平能常许我们身边。”直到开幕式结束,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和我的家人讨论着运动的意义,感叹着生长在红旗下我是多么的幸运,而我也想像这些运动健儿一样,有强健的体魄,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冬奥会观后感 篇5

今日立春,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奥运会开幕,2月4日呼应了第24届冬奥会,至此,中国北京将成为全球的“双奥之城”。

在这场开幕式上,有这样的一些瞬间,让我感到震憾和惊喜,不愧是我们的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视频开场,把最后一秒钟留给立春,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也代表人与自然和世界相处的方式,用它来倒计时,体现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同时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绿色的荧光棒,如同随风招摇的小草,蕴含着勃勃的生机,白色的蒲公英载着希望飞向了海角天涯,把奥运的种子带到全国各地,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通过了解,我知道这个开场的背后,是来自山东两家武校的孩子们,手持9。5米长杆海风中练稳定性,为了这一刻他们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训练,熟练掌握自己的每一个口诀,确保每一个动作的准确性,做到人杆合一。也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光彩夺目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更是为这些幕后工作的主创人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破冰而出的五环,是我觉得最精彩的一个环节。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画面的意境,来自中国古老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天地,一方巨大的水从冰面中升起,凝固成冰,过往23届的冬奥举办城市的历史,随着环绕全场的2千道“激光刻刀”的雕琢闪回其上,最终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随后,冰球运动员与影像之冰球打互动,冰球在视频空间中反复撞击后,整块冰立方渐渐碎裂,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雷五环破冰而出,这一行为过程被定义为“破冰”,“破冰”的行为,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打破隔阂、化解矛盾,走近对方、互相理解,用激光雕刻的五环,打开了一个璀璨琉璃的冰雪世界。

看到这里,我无时无刻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从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我们“一起向未来”,在疫情依然肆虐的今天,大家都戴着口罩,齐聚北京,这体现了一种勇气,也体现了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还有我们的奥运吉祥物,可爱的冰墩墩、喜庆的雪容融,将陪伴全球冰雪运动员在双奥之城北京创造一段冰雪奇缘。我祝福中国冰雪健儿表现神勇,大放异彩。

冬奥会观后感 篇6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日女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冬奥会观后感 篇7

今晚,北京冬奥会闭幕了。在闭幕式上,东道主北京向各国运动员和嘉宾折柳寄情,依依惜别。

现场,随着《送别》的旋律响起,绿色的“柳枝”在鸟巢体育场内悠悠飘扬。舞者捧着发光的绿色柳枝灯,从四面八方向运动场中央聚拢,表达了东道主中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情谊、和平友谊的心声。

随后,一片巨大的“雪花”出现在鸟巢体育场中央上空,几束耀眼的光束组成大树,穿过雪花火炬台,射向空中,直达天际,表达了人们送别、怀念、铭记和期待的情感。

现场播放的视频中,各国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许多场景中热情拥抱,他们的脸上有的挂着泪水,有的写满欢笑,令人动容。

折柳是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送别方式。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李白、白居易等中国古代文人亦常常在作品中借柳抒怀。

此前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离别时折柳相赠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不仅有“柳”通“留”的不舍,更有像柳枝一样坚韧的美好祝福。

折柳寄情是奥运会闭幕式“缅怀时刻”的“中国表达”。“缅怀时刻”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5年提出的。

2016年8月举行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史上第一个“缅怀时刻”出现。在后来的平昌冬奥会、东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均有令人难忘的“缅怀时刻”。

沙晓岚说:“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我们不断战胜灾难与苦难,没有什么可以将我们打倒。中国人的坚韧与乐观都蕴含到传统文化哲学中,植根在我们的精神内核上。所以我们才会坚信战胜疫情,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概念,才能不断往前走,生生不息。这样豁达的世界观就是我们想表达的,也是我们对‘更团结’这个概念的升华。”

冬奥会观后感 篇8

前天我们见证了徐梦桃的夺冠,今天我们又见证了齐广璞的夺冠。女子项目和男子项目双双夺冠,真可谓是好事成双。

齐广璞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是自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获得冠军之后,中国人在男子空中技巧项目上再次封王。

作为连续参加了四届冬奥会的“四朝元老”,齐广璞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完美的结局。坚持容易,继续坚持容易,坚持到底不容易。我们之所以说齐广璞不容易,正是因为他能够坚持到底的品质。

王安石在《题张司业诗》中有这样一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诗原本是用来描述诗人张籍写诗背后付出的艰辛。我想,这句诗用来描述运动员背后付出的艰辛也是可以的,那看似寻常轻松的一跳,运动员在背后流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只有他自己知道。

拿金牌,从表面来看,只需跳几个动作。可是这几个动作背后,每一滴汗水,每一滴鲜血,才浇筑成了这枚金灿灿的奖牌。

这届本土举办的冬奥会,中国空中技巧队表现出色,除了拿下团体赛银牌之外,在个人男女项目上都夺得了金牌。

正如解说员所说的:“请大家相信空中技巧队,请大家永远相信空中技巧队。中国空中技巧队,是一支能战之师,是一支冠军之师。”

祝贺齐广璞,感谢齐广璞,他让我们相信努力和奋斗的意义。

当然,在祝贺齐广璞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贾宗洋,同样是四朝元老,同样在坚持,也同样值得我们的尊重和赞赏。平昌冬奥会,贾宗洋跳出了冠军的水平,却只得到了亚军的分数。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我们知道他不甘心,但竞技体育就是如此,总要分一个高低名次。我们只能在内心祝福贾宗洋,无论他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都希望他能够好运相伴。

"冬奥会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