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植树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5.15

植树心得体会(精选7篇)。

在即将毕业或完成军训这些关键时刻,我们内心都会涌起许多感受和触动。感言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让它们更加清晰有条理呢?也许你正在寻找类似于“植树心得体会”这样的内容,那就别忘了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植树心得体会【篇1】

一、前一天赵老师通知的时候,碰巧我值班(这边就我们三个人,每个人值一周),这项活动我是很想参加的,但是又赶上我值班,鱼与熊掌怎么兼得呢,最后还是领导让去了,这是一项全室的集体活动,要求每个员工都得去,正中我意,万分高兴。

二、这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各局委都去了,路不算远,可走的却很艰辛。我们只知道什么村,大概的方向,单位的车里挤的满满的,司老师的车、俊民的车也坐满了,路上还有一些不知去什么地方的车跟着,可谁也不清楚具体在什么位置,就这样跑呀跑呀,费了好大劲才到目的地。如果事先各单位派一个人先来看看目的地,也不至于跑那么多冤枉路。到的时候具体任务也不明确,只告诉树坑的大小是80见方,至于栽在什么位置,株距行距如何却都不清楚,如果事先在要挖的坑上用石灰画一个十字不就省事多了吗。为什么这几个细节问题都没考虑到呢,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细节决定成败,并举了上海一号地铁与二号地铁,一个是德国人设计的,一个是中国人设计的,但中国人设计的许多细节问题都没有考虑到,有许多败笔之处,损失也很大。

三、上面给我们单位分的任务是48个树坑,而实际上却仅仅有12个,那多余的几个去哪里了,不得而知,是不是其他单位也有这样的情况呢,难道又那些领导们在玩一些数字游戏还是为了自己不可告的利益?树坑挖完之后,又通知先不让栽树,等领导验收了合格后再栽,为什么不能马上就验收一下呢,难道真的有必要再跑来一趟吗?干吗要那么多形式?

四、这次植树节正好赶上星期天,有些老师没有联系上,有些老师联系上了却因私事而不能前往,而那天天气也比较冷,领导对这次临时性出勤不太满意,说什么有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考虑集体利益,回来后又给前去挖树坑的老师每人补助50元。我在想,谁会没有个私事呢,况且这是星期天,又是个临时性的活动,至于放到那个高度吗,没有去的员工也决不会有什么私心而不愿去植树,实在是有些事情。

五、植树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如果我们每个公民都能够在这个季节栽上一棵树,过不了多久,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将会变得生机盎然,如果每个人在离开生活的环境时,用一棵树来代替占去的那片耕地,生命将会画上更完美的句号。

六、早想亲自去栽一些树了,不是单位组织的,而是自己自发的、自愿的,同时也要领着自己的'女儿栽一些树(如果按阴历算的话,今年的植树节正好是女儿的生日),每年去几次,培育它,让她感悟生命的意义,去感悟生命是如何在自己精心培育下延续的,去懂得关爱,更要懂得生命的珍贵。

昨天植树节,我们办里去了5个人参加市里组织的植树。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了,但心里还是有种在市内呆久了,到郊区吸吸新鲜空气的激动。一路上,车外的人和事确实给了我们不少的议论话题目。一会儿就到了植树地,一路排开的大大小小的车子,大概有100来辆,车旁的司机也是一字排开。来到山上,那横幅,那人群,那工具,真是人山人海、工程浩大。据说,参加劳动的人,回到单位都是有20—50元不等的补助的,有的单位,中午还要在外面吃一顿,可见,这不是种树,这是在造秀啊!我想,领导要的不是要种多少树,也不是要去多少人,关键是要电视上那几分钟的新闻报道,关键是要总结报告里那个种树的数据。植树节,变了味的植树节,这是种政治树哦!把这一天所有单位的开销加在一起,再去请人种树,不知道要多种多少树啊!这样的植树节不知道还要到什么时候?

植树心得体会【篇2】

一堂好的阅读课,需要有恰当的适合学生的文本解读,有充满语文味的语文活动,有语文素养的有效训练,有学生精神成长的积极引领。在本堂课中,吴老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引领学生穿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不断开启学生对文本的新的认识,深入理解幸福的内涵,完成了一次语言文字的畅游和人文精神的探寻。

一、文本解读既适合教学,又凸显深度。

《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外国小说,文字浅显易懂。七年级的学生读起来并非难事。但学生读小说常常仅从表面看人物、情节,没有老师的教学引导,他们的理解会肤浅而随意,文本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就会丧失。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引导学生读什么?看什么?就是让学生读到他没有读到,看到他没有看到,但跳一跳又能得到的东西。

对这一篇文章,教师没有停留在牧羊人的故事以及牧羊人有怎样的品格特点这种简单的解读上,而是让学生思考“牧羊人自己是否幸福?”。文章把牧羊人写成了像上帝一样伟大的人,而老师却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解读牧羊人的生活状态,探究牧羊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从文中发现,牧羊人最初种树的目的并非伟大。他可能是“打发时间”“排遣孤独和痛苦”,“渴望生命”……但无论是什么,其实蕴含的都是一个普通人在绝境中的挣扎,是一个痛苦心灵的自我救赎,是一个孤独、痛苦、甚至绝望的人内心深处潜藏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理解了这一点,教师又引导学生体会牧羊人在种树过程中收获的不同的幸福,并拓展了英文中“牧羊人”的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不放弃自己”,才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这样的解读,以学生十三四岁的眼光,是不易发现的。但经过老师的引领,从文字中由表及里,层层剖析,逐渐发现了浅显文字背后的新奇,挖出了文字深处的宝藏。

二、教学问题既聚焦主题,又开放多元。

王荣生教授认为:好的课堂教学结构可比喻为“一根筋”或“一锅出”。“一根筋”指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和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

“一锅出”指把教学的多项任务巧妙地统一在一个环节里。

教学这篇文章,教师在导入中就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终极目标是“探寻幸福的真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主问题:

1、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

2、牧羊人究竟靠什么创造了幸福生活?

3、人们生活幸福了,牧羊人自己幸福吗。

这三个主问题均与幸福相关联,从情节把握到人物分析到主题挖掘,如阶梯状层层推进,学生沿着问题“拾级而上”,直至达到目标。这说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极为清晰的认识,因而能够围绕核心,删繁就简,设计目标清晰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同时,这三个主问题的答案又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问题如同敲钟,小扣则小鸣,大扣则大鸣。学生在与文本交流、与教师交流、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更新认知,启迪思维,从而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深化了对主题的认识。

三、语言品读既读得细腻,又析得深刻。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文字中“走几个来回”,

在本节课中,教师抓住语言,引导学生或静心默读,或深情朗诵,或细细咀嚼,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用词方式,反复揣摩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准确把所握人物的个性特点,真切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当学生找出“三年来,他一直这样……长成大树”这段话,并说明了这句话体现了牧羊人坚强的毅力后。教师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比较带有数词的句子和不带数词的句子的不同,体会“十万颗”“两万颗”“一万颗”等数词后透露出的艰辛和不易。同时又辅以朗读,抓住重音、注意停顿、放慢语速来强调这些词语,更深的领会数词在文中凸显人物品质的作用。

又如,当学生找出体现牧羊人无私心灵的句子:“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摇摇头”前试着加上一个表示神态的词语。学生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给出了“缓缓地”“淡淡地”“毫不在意地”等词语,清晰地呈现了牧羊人的形貌和性格特点,合理填补了作品留下的空白,也深刻理解了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意义。

更多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学文悟理,提升理解力和精神境界。学生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的动作中读到了思念和希望,从“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读到了满足和喜悦,从“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读到了健康是福。

根植于语言的教学,才能有课堂的深度,才能有思维的广度,也才能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当然,在享受这堂课亮点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还没有很好的与教学内容渗透融合。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本节课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教育的功能,而工具性的落实相对弱化。

二是语文活动显生硬简单。教学过程中有一次合作学习,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读书,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问题,不必讨论。其余学习形式多为问与答,课堂活力呈现不足。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对课堂的追求永远只会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好一节课”,永远在路上。

植树心得体会【篇3】

20xx年1月4日,我有幸参加首届智慧教室创新教学赛课活动,我执教的《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教学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隔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而智慧教室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上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中交流。随时检测,以实现快速准确掌握每位学生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1.适度改编。原教材例题是“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体现“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我把它改编成“城区路面改造,为了更加美化绿化,园林工人在全长为1000米的城区道路的一边植树”;

2.亲历思想。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时,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经历分析思考的全过程并初步感受到“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原来的问题。

3.建构模型。重点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画图、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把分割点数和栽树的棵树一一对应起来,发现并初步总结栽树的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生活运用不断强化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而智慧教室软件正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中交流、随时检测、以实现快速准确掌握每位学生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

智慧教室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智慧教室软件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具备的教学辅助功能。充分发挥发掘和利用智慧教室软件中的抢答、挑人、IRS反馈系统、图片无限复制等功能,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有效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软件功能的使用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无论是哪项功能的使用,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如抢答功能等。

1.没有错误的技术,只有错误的选择。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2.不能为“智慧”而“智慧”,要让“智慧教室”成就“智慧教师”,让智慧教师完美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我暂时只是运用了其中的一些技术手段而已,触摸到了冰山的一角。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希望能离“智慧”近一点。Gz85.cOm

植树心得体会【篇4】

春天,这个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景象的季节,万物都向人们露出春天的微笑,植树的心得体会。今天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3月12日——植树节,喜欢这个充满希望的节日。。。喜欢想象着一粒种子生根发芽的力量和精神,喜欢感受那种催人向上的勇气。我们要执行一个特殊而又神圣的任务——植树。怀着兴奋而又期待的心情,我们班的9个同学跟学院这支植树大队开始了出发的旅途。下车后,一路来,我们一边摸索,一边探路,三十多分钟的路途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疲倦。反而,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连我们身边空气都显得异常的温馨、愉快。

到了目的地,看到属于我们班的小树苗,我们的任务是要赋予她神圣的生命。咨询一下负责安排我们的工作人员,种树需要什么注意事项。了解之后,我们不顾一路的疲惫,擦擦额头的汗水,就不约而同的拿起工具,开始了我们的任务。首先,我们要把我们要种的树搬移到我们要种的目的地,到达了目的地,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我们都开始动手挖坑,锄的锄,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等我们挖得差不多,我们拿小树苗去衡量够不够大、够不够深。然后把树苗放进去,扶正,盖上泥土。拍拍手,我们完工了。好像遗忘了什么。哦,原来是忘了浇水。虽然前两天都是雨天,泥土还是湿润,但我们把我们喝的矿泉水浇上去。

在植树节种下一棵小树苗,种下希望和快乐,希望它会迎着春风茁壮成长,当夏天到来的时候,可以郁郁葱葱地为我们遮挡阳光,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可以给我们送来秋天的气息;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

“饮水思源,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带着这份感恩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做完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挖坑、种树、浇水,为我们的生活的环境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感觉到有一种成功感的喜悦,心得体会《植树的心得体会》。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我们的期望。眼前这棵幼苗,我们用我们爱心作成长的水分,用我们的爱心作为成长的营养成份,日复一日的盼它早日茁壮成长,成为大树,为我们共同的家增添一份绿意,为美化环境增添一份小小的力量。

植树心得体会【篇5】

3月12号的植树节即将临近,所有的人都开始宣传保护树木、植树造林的理念。

我们的绿化应该是全面的绿化,而不是甲地搞绿化,把乙地的树移到甲地,正如象山县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把这种现象叫做绿化的农转非。他在调查后发现,原本在数十年农村长得好好的树,有的移到城市后死了,人挪活,树挪死,这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这边绿了,那边秃了,这是在糟蹋绿化,值得深思。

在绿化中当然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滥砍滥伐、毁林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单位未经审批就把树锯掉,有些商店认为树木遮蔽了店面,就自作主张锯去行道树,有的把树干当作搭建凉棚支撑,有的在树枝树干拉上一条绳子凉晒衣服被子,更有人在树旁生起炉子经营早点快餐,树木受此折磨,以至萎缩缩死亡,令人痛心不已。

砍伐树木的坏处很多。大家都知道树木可以循环二氧化碳,如果大量砍伐树木,树木的数量就会急剧减少,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无法得到循环。茂密的树木可以阻挡沙尘暴,前两年北京遭遇沙尘暴,整个城市被沙子所笼罩这也是因为缺少树木的保护所造成的。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护树林、保护树木,让都市的生活添一分绿色!

长假结束上班第一天,领导叫我参加县里组织的植树活动。于是与单位同事一行三人来到了我们单位的植树点。

我记得植树节是3月12日,是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的,今年的植树比往年提早了一点,这或许是因为年假天干物燥,烧山平平发生,加之天气预报说近日有雨所以提早了。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参加的植树活动。小时候参加植树活动时觉得只是一次春游,因为路程远还要带上干粮什么的,反正玩玩就回来了,这一次的植树活动让我感触颇多。

每个来到植树点的人都很自觉地拿起铁锹挖坑栽树,当我搬运树苗时,更感觉到自己手臂的力量的不足。在路边的这一片荒地上,我们种上了将近上百棵小树苗,才过立春,就为那片土地增加了些春的气息,为这个城市带来了些绿色!植树活动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虽然种下的桉树参差不齐,大小不一,但一棵棵都种得很正,昂首挺胸,我在心里想,希望树苗能够存活下去,等到若干年后,我们从这里经过时,看见浓郁的树木,成就感将油然升起。

森林是地球的肺,由此引申,树木对于世界不啻于肺泡对于人体,微不足道却又举足轻重。每年的植树节,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植树节的诞生,也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希望明年还有机会来,再看看我们亲手种下的树木,是不是依然挺拔,依然美丽。

植树心得体会【篇6】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对啦!就是植树节!我特别期待这一天,你问我为什么?答案就是:我们要去烈士陵园种花、扫墓啦!

老师说,家里如果有花的可以带一些花苗来。于是,今天下午,我就带着20棵花苗出发了。别看只有20棵花苗,加上泥土的重量,可不轻了,我一路走走停停,经历“千辛万苦”才把花苗带到学校来,可把我累坏了。不过,我一想到自己能为班级出力,就又感到很满足。

不一会儿,同学们都到齐了,大家都整装待发,在老师分组、宣布出行规则的时候,大家的心其实就早已飞到了烈士陵园里。

出发了,我们高举着队旗,踏着青青的草地,迎着明媚的阳光,一路上欢声笑语。看白云多柔软,瞧花儿多美丽,啊——大自然是我们的课堂!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烈士陵园,大家都没有欢呼着飞奔过去,而是安静地等候老师安排,因为我们都知道:烈士林园是革命先辈们长眠的地方。

开始种花了,大家先挖坑,在挖坑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夏毅在挖土时,用脚踩锹,结果,连踩了几脚都没踩进去,夏毅说:“再踩不进去,我就不干了!”结果还是没踩进去,夏毅是一脸“I服了you!”的表情,我们都说:“夏毅连锹都斗不过,哈哈哈——”

坑挖好了,我们把一个个带着我们期待的花苗种了下去,我们期待着它们开出美丽诉花朵,好让烈士在地下也能闻到的芬芳,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花种好了,我们去扫墓。喻珮说:“我要把墓碑上的五角星都擦得亮亮的。”我说:“五角星不用你擦,它永远都是亮亮的!”

最后,大家一起合影。“茄子”、“田七”……伴着一阵阵笑声,“幸福十二班”的一个个快乐的瞬间被定格,一张张快乐的笑脸被永远的记录下来。

我呢,也永远不会忘记这快乐的节日,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更让我懂得了:植树栽花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更要爱惜身边环境,不是吗?

植树心得体会【篇7】

《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人生意义是本单元的主题词。课文较长,适合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牧羊人凭借一己之力把荒原变为绿洲,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力量: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积极乐观、求实务真等精神,需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一点自己的思考,这部分需要通过精读来完成,略读和精读相结合,是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纪念白求恩》一课夹叙夹议的写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植树的牧羊人》以叙述为主,议论点题,可以要求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写法,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从学生上课的表现看,借助课前预习,课后习题一的表格,学生能很快把握作者写作思路,概括课文内容大意,并通过朗读“我”三次见到高原景色的不同,初步体会到牧羊人创作的奇迹,激发对牧羊人的赞叹之情。然后跳读描写牧羊人的句子,品味他身上蕴含的伟大精神,完成立德树人目标。从学生课堂表现看,发言人比较集中,其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意识不强,课堂上有被边缘化的倾向,虽然我不断鼓励,提出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但收效甚微,学生一言不发似乎成了习惯,课下还需要再积极了解学生心理,看看他们是一会说还是不愿说。

另外,课外收集生活中像牧羊人这样默默奉献的人,和大家共享这一题,需要家长监督,要不然容易发生放任学生在网上遨游,忘记最初上网目的这样的现象。

"植树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