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诗心得

发布时间: 2023.10.24

读诗心得(精品十二篇)。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诗心得(精品十二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读诗心得 篇1

我很喜欢读诗,而且写过几首诗,当然,它们还未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不过对课文的诗,我都能历历在目。我很喜欢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觉得它意境很优美:在黄昏时,作者看到了那飘逸在空中的梅花,满腔有万缕剪不断的惆怅,作者好孤独!那种意境,从诗中慢慢地渗出来。

讲到读书的体会,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读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懂得抓住诗中的关键字,把自己融入诗中,进入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世界。

我觉得诗是众多文学体裁的精华所在。如果一个人的文学造诣高,那么这个人跟诗肯定脱离不了关系。读诗最需要是心要很宁静,读每一句诗都要慢慢咀嚼,我觉得读完之后,把诗中精湛的句子变成自己的,那感觉真是不同呀!当然,背诗是最好不过的途径了。

以上是我读诗的一些独特的体会,在您面前可能班门弄斧,但,这是我在八年读诗中所感受到的呀!

点评:这篇文章谈的是个人读诗的感受,可能谈得很皮毛,但它能感受到诗给人带来的快乐,能谈出“读诗最需要是心要很宁静,读每一句诗都要慢慢咀嚼,我觉得读完之后,把诗中精湛的句子变成自己的,那感觉真是不同”,我觉得能这样读诗已经不错了!

高二第三册一二单元都是诗歌,很多诗歌都要背诵,很多同学觉得很枯燥。错了!中国是诗的大国,这些诗歌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意象,表现诗人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寓生活于其中。经过我们的联想、想象,可以把这些浓缩了的意象唤醒,使它鲜活起来,让你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也能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那感觉就象一泓清泉在石上流淌,一缕清风在田野间吹过一样……

多读读诗吧!人生如诗,诗如人生呀!多一点诗化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读诗心得 篇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过去数千年,但依然能在我们耳边回响。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够读一辈子,那么我认为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有对爱情的期望,有对劳动的赞美,有征夫对故土的怀念,还有受欺压者的愤慨。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为贵族所做,为了祈祷丰年,歌颂祖德。颂,就是宗法制的最好体现,都为宗庙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们课堂上所学,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就是指铺陈,我们从小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用了这种手法,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将卫国女子的风情写了出来;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后吟所咏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将对爱情的浪漫和自由显现出来,对诗歌渲染气氛,创造与众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爱情,是《诗经》一个很优美的主题,千年之前的情侣追求着自己爱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说有一种情感能一直延续下去——那就应该是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描写男女相互赠礼来表达对对方的爱,用“琼琚”“琼瑶”“琼玖”来强化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一再表白。

亲情,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从未中断,《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讲兄弟之间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衬托,常棣花显得更加的光灿鲜艳,兄弟之间也更加亲密。诗中诗人不断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击世人的灵魂,使人引起共鸣。[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服役,每个征夫心里都会有思乡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乡之心,雨雪纷纷飘过。纵然路途遥远,思乡之情,相思之苦,并没有淡去,心依然向着一个不变的目标——故乡。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生活,与自己心爱的人一道归家,一道劳作,路上欣赏一片片的桑林,阵阵轻笑声传便树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适,环境的优美,人生的自由,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不断追求的`理想生活么?先人已然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读诗心得 篇3

第六首诗《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诗的主要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读后感然还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承受的的住,还会依然坚韧不拔,顽强的生存着。本诗作者借竹子表达诗人坚强、顽强、不畏艰险的精神!

第七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的主要意思是: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出听这个消息惊喜的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看妻子,平日的忧愁不知道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的举起书高兴地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欣喜若狂、爱国的情感!

第八首诗《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写的,本诗的主要意思是: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一定规格降下更多人才。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第九首《浣溪沙》词牌名,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本首词的意思是:山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轻?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不必烦恼叹年老,感叹时光得到流逝。从本首词中可以看出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十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逝东》本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观,本词的主要意思是: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欣赏这一首首诗,每首都是这么美妙啊!

读诗心得 篇4

我读了《给你一分钟》这本书。

我从中学会了很多。

书中的许多道理,都告诫我要“学会”。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生命的财富,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生的灵丹妙药,书是智慧的钥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的源泉。在读书中,我们能够从书中获知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在用智慧去思考。

书中还告诉我要“学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这也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必由之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仅要学会珍惜眼前的时光,还要善待自己,把握好自己的一切。我们要“学会”:在生命中,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这是我们成功的必经之路。

“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是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我们要懂得:生命不是一个完全等同于另一个生命的人,而是一个生命的人,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并且将生命的精彩体现于生命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要努力去践行自己的职责,让生命之美的光泽,灿烂辉煌。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同学、感恩祖国,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读书是学习的源泉”,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学习是一种生活,我要学会读书、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我要学会“学会”:在生命中,我们要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做一种人生理念,做一种人生的准则,做一种心灵的准则。

我们的生命中,一切都充满了阳光、温暖、快乐!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感受那浓厚的爱。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在读书中盛开,让我们的灵魂之花在读书中盛开!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一种智慧的享受,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生命之美的享受。

读诗心得 篇5

那是一个初秋的时节,我走在路上,这环境是那么的凄凉、忧伤。那些在战争中的国家,比如说啊富汗,伊拉克,虽然现在已平静许多,但是在我心中有数不尽的感慨。不禁想起了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天来了,人人都在忙活着秋天的衣物,又有谁知道自己的家人在战争中是否可以回来。我心中又冉冉的升起了敬畏之心,一些人在战争中的国家能如此的好好努力学习,为什么我却还在等待下个暑假的到来,他们期望着和平的世界,期待着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希望着明天起来这一切都是一场梦。我领悟到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都要好好的努力学习,努力为能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人;努力成为对世界和平能做出贡献的人。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所有支持我的人。

就像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一样,无论在大的艰险我也都会挺过去的。最近我又对曾经的一首诗有了不同的看发,就是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前可能是还小的原因没有对他有什么感觉,但是我现在感觉到了。李白乘坐着小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一阵阵踏歌声,李白性格飘逸豪放,汪伦及村民们的踏歌相送。这样的场面是很难体会到的。当初我没有感觉到身边的朋友们对我是多么的好,没有感受到他们的感觉,只有当两个人真正离别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我们是这么友好。我认识到了我们不仅要要学习古人取得好成绩前不放弃的优秀品质,更要学习他的这种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读诗心得 篇6

我很喜欢在吃早餐的时候打开听书软件,虽然没有看书来得那么仔细,但偶尔也能听到一些特别喜欢的文章和观点。

早上我就在一篇文章中听到了一首禅诗,觉得有些熟悉,意境和表达的含义让我很受触动。

于是我就特地打开了相关的文稿去认真地查看一番。

原来,这首诗出自宋代的无门慧开禅师,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信看到后面两句,很多人都会觉得似曾相识,毕竟“人间好时节”这句是后来时常听一些文人或者一些文章中提到的。

而前面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也常见这样的概括。

这文稿中是没有介绍禅师的朝代的,是我自己到网上去查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原来竟是宋朝的,而且这位禅师似乎很有名,还有其它一些诗句。

看到这些,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知识面的浅薄,真的是越学习,越明白知识海洋的浩瀚无垠。

但我也很开心,因为一首诗让我有了这样的一个觉悟。

再回到这首诗的本身,多么的积极正向,提醒着我们要懂得珍惜以及活在当下!

每个季节正是一个人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属于它的美好。

学会不焦灼,享受当下,做好当下应做的事,时时刻刻都是幸福的。

读诗心得 篇7

林宸

读《诗经》,就好似读一部古人风情史,像清泉缓缓抚过青石板,清新,自然,没有一丝杂质。

爱是最长情的告白。《诗经》中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流露着爱——

雎鸠鸟儿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这一切,都印在了他的眼眸中,想必,这也是他所盼望的吧?无数天的彻夜未眠,心里只有她的倩影,这是爱而不得的煎熬。

西风乍起,干热的风夹杂着丝丝凉意,微红的晨曦中,寒霜泛着金光。荻花摇曳,水光潋滟,摇不去的是对伊人的爱,更摇不去对理想的追求。

念那青青子衿,微褶的衣裳,佩玉的绶带飘飘,她心中泛起层层涟漪。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爱,缠绵悱恻,穿越岁月,仍引人共鸣。

像是品味陈酿的美酒,细品《诗经》中的爱,历久,弥新。

上面的这些是网小编专门整理的读诗经有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诗心得 篇8

在《诗歌经》这本书里,我有一段话,我读了三遍。第一遍读后,我认为这本书里主要是读了一篇名著《童年的脚步》这篇文章。第二遍,我认为这是一篇读后感。我觉得这本书里主要是读了一些关于“小”的文章。在读文章的这段时间里,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是:

1、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了一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2、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了一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3、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4)做人一定要诚实,做人一定要勤快。

5)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做事一定要认真。

6)做事要一丝不苟,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

7)要勇于承担,勇于负责。勇于承担就是勇敢承担。

8)人要有自信,有自信才能克服困难。

9)要有毅力,坚持到底。

10)要有恒心,坚持到底。坚持是什么力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我相信,只要不停的坚持,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能成功!

这是一本好书,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最多的应该是:第一遍读后感,我们应该做的不只是读这本书,更要读精读透。这是读这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读书不能一味的读,要在读后感中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并记载到自己的读后感,这不仅能提高我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本书中的内涵。

读诗心得 篇9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渭川田家》,道尽了初夏农村傍晚那平静闲适、淳朴美好的生活。

天空似一掬清泉湛蓝不掺杂一丝的杂质,渲染了绯红,映照着古老而宁静的村落,归牧的牛羊开始悠闲地涌进村巷中。

夕阳的余辉似一捧碎金洒遍大地,一幢幢茅屋上闪着灿灿的金辉,在茅屋的门槛边,坐着一位老爷爷,他轻轻地摇着蒲扇,布满皱纹的嘴角虽然咧着浓浓笑意,但心里正惦记着自己放牧的小孙子呢!他左盼右盼,就是没能等到自己的好孙子,便起身,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屋院的柴门旁翘首等候着。

雉鸡在村口“咯、咯、咯”地啼叫着,仿佛在深情的呼唤着红红的夕阳不要离开。青似一汪春水的水稻已经到了抽穗扬花的时节,白似山巅皑雪的蚕宝宝已经沉沉睡去,树头的桑叶已经变得薄而稀疏。

年轻的农夫们扛着沉重的锄头,哼着熟悉的小曲走在田垄上,一想到家中的妻子与孩子,脸上笑意盈盈,都不由得加快步伐向家走去,一路上的欢声笑语恋恋依依,美丽贤惠的妻子端上几碟小菜,一家子拢在一起啖食豪饮,好不惬意。

望着牛羊归村,惦着放牧归来的孩童,看着春蚕吐丝作茧的归宿,听着田间农夫们的乐而忘归,如此安逸的生活,秀美的风景,浓厚的民俗风情,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和向往?

村落两边的土墙上伸出低低的枝桠,牛羊悠闲地踏着青石板回归各家,系在脖子上“丁零、丁零”的铃铛声在深巷里不断地扩散、扩散……

在觉性明朗的那一刻,仿佛见到了般若之花正在开放,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读诗心得 篇10

在网上读到辽宁中医学院文学社一位同学李心玥对我的一本诗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反馈,这是用信的形式写出来的:

老师,在寒假的时候我就将您的作品读完了。因为之前上学的时候也有看,但由于时间比较零散,背诵的任务又多,所以读的时候大多是翻开书读一二首而很少去思考。放寒假了,我在家就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也就能认真地从头到尾地来读这本诗集了。

在此之前,我所接触到的现代诗较少,一直是将现代诗等同于民国时期那些诗人的诗作,是徐志摩的康桥柔波,是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样的愁怨,丁香一样的忧伤,是林徽因那轻,那娉婷的人间四月天。而这些诗带给我的感觉多为停留在一种音乐美与建筑梦的或淡淡清愁或明媚的春夏。但在读到老师的作品后,我才感到现代诗带给我的震撼。这种震撼既来自于战争时期战士们的生活、战斗的真实刻画,更来自老师您对作品倾注的感情。这种爱国情怀,是所以热爱祖国的人都能引起共鸣的。相比较于那些抒情花鸟山水的诗歌,《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卷诗更具有现实意义,更适合于我这样年龄的学生来读,让学生们多认知了解我国早年的军事及军旅生活。

诗集中的诗给我很深刻地印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例如那首写沉进沼泽中的战马,有的战士饿的不行,想吃一块这即将沉入泥淖的战马肉,而另外的战士却极力反对,认为战马功劳赫赫,也是他们的战友。两种战士的行为截然相反,却不能说孰对孰错,要说错,也只能怪那个时代太苦,太穷,是穷苦的年代对不起饥饿的战士,亦是对不起我们的老战友---那匹沉马。这首诗,我越是反复的读,心里越酸,眼睛越湿,想起那个时期的苦,想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想到战士为国为家奋不顾身浴血杀敌……而这样深的感触和这么多的思考,是以往我所读到的诗词难以带给我的。还有就是写清晨时哨所、战士们的场景,这样的诗带来的则是一种轻松的氛围,朝阳透过树林的光笼罩着哨所,皑皑的白雪映着金色的光束,苍松翠柏与战士一同守卫着祖国。这样的意境,是在冬日里看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边防风貌。

以往我所背诵的诗词多为写山水花鸟之类的,自己所写的闲诗也都为赏月品茗云云,现在我才发现读军事题材的诗给了我一种新的视野。谢谢胡老师让我接触到了您的诗,让我通过这本诗集更加了解和热爱我的祖国!

李心玥20xx年3月14日19:43:38有感》

读诗心得 篇11

最近读了王昌龄的许多诗,感触很深,所以我请大家来和我一起分享我的感触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

正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强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战士们有思家之绪,这很自然,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战士的根本价值却在于他们是祖国安全的?I卫者。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那么,也是王昌龄把战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写的栩栩如生。这些精神的精华在他的诗里都可以看见,王昌龄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啊!

读诗心得 篇12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这都是书中的精华。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而《相鼠》中的劳动者则是冷嘲统治阶层连鼠都不如!毕竟鼠有齿有皮,而他们连基本的礼仪廉耻尚不知,“不死何俟”!

其次则是“雅”,取自贵族在宴会的奏乐,体现了当时的风气和贵族的生活交际。

《诗经》中有不少宴饮之乐。其中《常棣》赞扬了他们宜室之乐,妻儿和睦的场景。这种话语能够很容易通过奏乐使宴会感染到欢快和睦的氛围。也还有借机抒发朋友之间的不舍之情,《白驹》中“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表现主人家的再三挽留,依依不舍。《南山有台》则是借宴会之际宣扬求贤若渴,歌颂先王的主题,“乐只君子,邦家有光”则表现贤才先王的李国邦家之能,高度赞扬求贤的行为。

当时人们喜欢通过宴乐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阅读《国语》之中,较为典型的则是晋公子子重与秦王襄公的宴会对答。还有则是歌颂诸侯的德行功苦,如《桑邑》、《大田》、《甫田》之类。

不同于“风”、“雅”,“颂”则是收录于诸侯的祭祀之曲,以追颂先祖之德,警戒自我以及后来子孙,展现了周朝都有的宗族制度和错综的宗族关系。

《诗经》收录了不少祭祀藉农劝桑的诗歌,如《臣工》,便是典型的藉农祭祀曲,“嗟嗟臣工,敬尔在工”则是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生产。古代不仅重农,更是重视鬼神宗祀,借此宣传先祖之德,来彰显家族的尊贵,以提升家族的声望和长治久安,以《雍》为典例,“宣哲维人,文武为后”便是对文王的赞美之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自家的宗族祭祀尤为注重。一系列的繁重礼仪,充分体现了“颂”在于周朝生活的重要,《雍》便是撤去祭品时所唱。

《诗经》中所采录的“风”、“雅”、“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无比的画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

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诗经。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这是《诗经·卫风·竹竿》里的一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在《诗经》中有很多我喜欢的篇章,如《子衿》、《鸡鸣》、《葛生》、《蒹葭》、《采薇》……《竹竿》比起前者并不是更负盛名,恰恰相反,它可以说并不是很有名声,广为人知的篇章。它的词句也不算最优美的`,事实上在《诗经》内的大部分诗句也都偏向质朴清雅。可我依然选择《竹竿》里的一个短句“淇水在右”来作为新摘录本的题目。

《竹竿》大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她回忆起家乡的河流,少女时出游的情景,但现在已远离了这些回忆,只能驾车出游,以解思乡之愁了。因而我觉得这首诗很动人。那卫国女子怀念故乡,也是在怀念着故人,少年时玩耍嬉戏的快乐回忆啊,她悲叹着,许是在叹时光吧?

我发觉,世人的年华,也终像那条淇水。沿着河畔欢快地跑过去,就再无回来的路可寻了。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总会遗失什么宝物,很久很久以后才惊悟没有好好地挥别。可是没事的啊,请你看那“淇水在右”。故乡的河流,一直在你身旁同行。

至于为什么是“淇水在右”,而不是同篇的“淇水滺滺”,这是因为我的小私心啦。我的故乡在南方的城,而我是南方的人。“水以北为左,南为右。”淇水是向着南方而流的。仅管我知道淇水离南城并不近,也只是位置靠南面而已,并不是真的流到南城来,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古代,南方是蛮荒之地,而现在我只愿傍故乡南城而居。

淇水在右,是寄托着我无数想象和美梦,感悟和思绪的诗篇呢,所以我私自决定把它作为我的摘录本的名字。还但愿原作者不要介意。

"读诗心得"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