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08

202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精品十五篇)。

我们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作品中常常会有让我们深受触动的情节。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的内在意义,写作观后感还能帮助我们再次领悟原著的思想。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的文章,如果您喜欢这个网页,请收藏起来以便下次访问!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没有双臂的孩子。在那个贫穷的家庭里,他过着生死攸关的生活。可是这并没压下他永不后退的精神和鸿鹄之志,没有打垮他当一名出色运动员的远大目标,他就是众所周知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残疾人刘伟。

刘伟从小没有双手,靠双脚吃饭、写字和干活,可他没有被自己是残疾人的痛苦缠绕终生。他抱着成为运动员的目标去参加游泳比赛,经过无数的磨练,刘伟终于取得了对他来说最值得骄傲的金牌,并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冠军。“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伟终于被残疾人奥运会游泳队录取了。

但就在奥运会前几天,命运给刘伟开了个大玩笑。他得了怪病,不能做剧烈运动。就这样,残酷的命运为刘伟画上了不完整的句号,残酷的现实剥夺了他的事业。

然而,刘伟的雄心壮志并没有被打破,他已经打开了弹钢琴的大门。但一开始,我遇到了麻烦——我的脚指没有手指灵活,我无法将它们分开。他只能用三个脚趾玩。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他已经用脚达到了7级。

每一个音符,每一首乐曲,都是他孜孜不倦的努力,都是他多年功绩的积淀。

顽强的意志成为刘伟梦想飞翔的**翅膀。我们有双手双脚,要比刘伟幸福的多。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时间大把大把的浪费掉,要立下远大的志向。

只要定下目标,就要努力工作,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放弃。我们应该学****的精神,努力工作,永不放弃。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2】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最令我感动的是张宝艳、秦艳友夫妇。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虽然最后找到了孩子,但那些走失孩子后的焦急和失望是他们永世不得忘记的。之后,他们开始关注寻找父母的信息,试图为失去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和安慰。

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经过8年多的奉献,张宝艳常年坐在电脑前,腰和脖子经常生病;下班后上网,肚子也经常生病。

对此,秦艳友会经常要求甚至“胁迫”她离开电脑,去走一走或者休息一会儿。

然而每当**群闪动,她还是要第一时间去看。即使家里停电不能上网,她也会拿起手机处理各种事务。宝贝回家,这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多少父母的悲伤和期待,以及多少父母找到孩子后的兴奋和喜悦。

没有报酬,甚至要自己搭钱,还要经常遭遇各种非议和谩骂威胁,是什么支撑这对夫妇走到今天呢?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张宝艳笑着说,“一开始,我的愿望是能给寻亲者带来一些帮助。现在支撑我的是亲人找到他们后脸上的笑容。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的路有多长?在漆黑的夜晚,你用父母的爱点亮了灯。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了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看完后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

现在,在xx年,我们又增加了十个值得尊敬的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毅力、奉献和爱。这是央视给郎平的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

堵住困难、挫折和疾病,把团结的精神像钉子一样钉进生活。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郎平所在的中国女排在xx年9月6日晚以3比1击败日本队,历史上第四次赢得世界杯。曾经以球员身份铸就无数辉煌的郎平首次以主教练的身份夺得“三大赛”冠军,续写着自己在世界排坛的传奇。

54岁的郎平在辉煌的体育生活中再次超越自我。

在运动员生涯创造无数辉煌的郎平,又在率领中国女子排球队的姑娘们重夺阔别12年的冠军,她从人生的一个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这是人生角色的一次华丽的转变。和姚明、邓亚萍、李宁等体育明星一样,她也踏上了创新的人生旅程,书写了另一个人生传奇。

郎平场上是严师,场下是慈母。训练时,在郎平的言传身教下,谁也不会偷懒,大家都想方设法去学***高。到了场下,队员们则成了郎平口中的“孩子们”,就连“饭前洗手,病从口入”这样的小事她都会叮嘱队员们。

她是光芒万丈的中国女排的核心人物;她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她就是有“铁榔头”之称的郎平。如果说“铁榔头”的一锤定音是力者果敢的展现,那么作为教练的郎平则更多体现的是智者的谋略。郎平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排球的传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向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更像一部荡气回肠的激情诗篇,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灵,感受着质朴真诚的心声,让我们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赞叹致敬,更凝聚着民族的正能量,点燃着美好的中国梦。

是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不缺乏英雄,也是一个不吝啬、不感动的民族。整个颁奖典礼现场交织着真情与感动,与生活大融合。十位“感动中国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弓腰扛背,沐雨栉风,用粗糙的双手擦亮了爱心捐赠的“金字”招牌;无私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用无尽的善良为千千万万的宝贝照亮了回家的幸福征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老人用一生的爱岗敬业创造健康生命的福音;刚刚过世的闫肃老人与人民始终心连心,唱出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世纪赞歌……当他们的故事一一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由得感慨,感慨他们的执着坚守,感慨他们的毕生追求,感慨他们的艰辛付出,然而又不难发现,其实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员,遭遇着人生的坎坷,经历着命运的磨难,但他们在逆境之中划出了人生漂亮的弧线,其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道德就是留给我们最好的一笔精神财富,有了这些,再普通的人生也不会暗淡,再沧桑的命运也会闪光。

整台颁奖盛典,真情涌动,大爱奔涌。爱祖国,爱有决心;爱别人,爱无犹豫;爱人民,全心全意;爱家庭,爱如火。正是有了这份浓浓的爱,我们才有了在工作中承担责任的勇气,才有了对名利的漠视,才有了行动中的奉献,才有了家庭中的深厚感情。

久久地感悟着“感动中国”人物的不凡事迹,我们不禁汗颜于自身的渺小,为曾经的牢骚满腹而羞愧,为昨日的贪图安逸而自责,为以往的追逐功利而检讨。那么只要行动,就为时不晚,只要追逐的方向不变,只要奋进的动力不减,恪守本职也能升华价值,坚守平凡也能荣光无限。

感动中国人物,叩响大爱强音。在为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骄傲与感动之际,我们也将面对新一年的明媚征程,不妨也用朴实的双手擎起爱的火把,不仅照亮脚下的路,也能温暖身边的人,我们由衷地坚信,爱的力量聚沙成搭,人人献出一缕爱的春晖,世界则会春暖花开。

1.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作文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范文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3】

导语:2016年2月14日,**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我省通化的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与吴锦泉、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10位人物一起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的路有多长?在漆黑的夜晚,你用父母的爱点亮了灯。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办好**,张宝艳辞掉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志愿者。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满世界寻找你,无法安睡

▲历尽艰难,踏遍千山万水

快回来吧,我的宝贝别让妈妈的天空一片黑

打开“宝贝回家”**,这首《别让妈妈的世界泪雨飞》就会响起。

▲张宝艳很忙,忙到没时间睡觉。

从早上8点到凌晨1点,甚至第二天凌晨2点,都是她的工作时间。这也给了她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在任何时候入睡,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飞机上。

为此,每次停电,丈夫秦艳友都会希望“停得时间长一点,最好一直到第二天早晨”。

2007年4月30日,张宝艳和秦艳友成立了宝贝家庭网。次年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成立。

8年多,他们获得了道德模范、法治人物等一系列荣誉,2009年当选“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这次则走上央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与其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及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一起,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

如今,“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已从寥寥数人增长到17万,甚至在美国、新加坡、罗马尼亚等国家都有宝贝回家的志愿者。

团队扩大的背后是一串闪耀的数字:截至2016年1月31日,“宝贝回家”已经帮助1384个宝贝回到了家,其中仅2015年就有420个成功案例。

1月29日,回到通化的张宝艳对新文化记者说:“我们的最终愿望是天下无拐!”

▲2007年4月

▲宝贝回家**正式开通

这是国内唯一的面对被拐儿童、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亲**

张宝艳出生于1962年。秦艳友比她小一岁。1992年的一天,当我4岁的儿子和奶奶在商场购物时,他们突然小时了,他们的家人、同事和朋友疯狂地搜寻了两个多小时。实际上,孩子只是走散了。

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张宝艳抱着儿子泪流不止,“我当时就想,儿子要是丢了,我肯定就活不了了。”

张宝艳看过一篇报告文学,讲述的是人贩子贩卖和虐待孩子的事。这是张宝艳第一次意识到有很多孩子被绑架。

此后,张宝艳和秦艳友开始关注被拐儿童。他们去了很多地方,搜寻被拐儿童的素材。“我觉得想要寻亲成功,真是太难了。

”张宝艳说,寻亲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贴小广告,“这种手段太原始了,漫无目的地找,谈何容易。”

张宝艳注意到,很多家长在一年四季的寻找过程中,都会发现很多被拐儿童的线索。这些信息对其他寻亲者来说,非常有用。不幸的是,没有平台或机构让家长分享这些信息。

2002年,张宝艳开始接触网络。她想通过网络与亲戚们分享信息。2007年4月,婴儿之家**正式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面向被拐卖、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性寻亲**。

为了让**尽快发挥作用,张宝艳辞去工作,全身心扑在**上。每天早上六、七点上网,维护**内容,收集并发布帮助信息。每天光是接打**就有好几个小时。

“有一天的后半夜2点多,一个丢了孩子的父亲给我打**,痛哭不止。”张宝艳说,“孩子丢了以后,他不能当着父母和妻子哭,只能一个人偷着哭。如果那天我不去接他,他可能会从楼上跳下去。”

▲2007年6月

▲“宝贝回家”帮被拐男孩回家

第一个成功的案例让两个人意识到他们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志愿者组织

免费和公益,**很快拥有了一批志愿者。2007年6月24日,内蒙古志愿者郭俊在公园里发现了两个乞丐,一个老一个小。当被问到时,老人说那男孩是他的孙子,但他看起来很慌张。郭俊与秦艳友沟通后立即报警。

得知男孩是甘肃民勤县人后,十几天前被老人拐走乞讨。随后,内蒙古**将男孩送回了甘肃。

这是宝贝回家的第一个成功案例,此时距**建立还不足两个月。这次救援也让张宝艳和秦艳友意识到,依靠两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应该成立一个志愿者组织。

2008年1月18日,两人在通化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帮助无家可归者、乞丐和被拐卖儿童的民间组织“婴儿之家志愿者协会”。

目前,这个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17万多人,遍布除台湾之外的所有省份,甚至美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有“宝贝回家”的志愿者。

如今,宝贝回家已形成一套寻亲流程。工作人员按照不同寻亲类别,对登记信息进行审核发布。每个寻亲者都会被指定一个志愿者,对他们进行指导及后期跟进。

孩子注册后,志愿者将从气候、地理环境、姓氏、成员、饮食习惯、方言等方面激发孩子的记忆。同时志愿者还要对疑似家庭进行逐户核实,网上与网下互相联动进行寻亲帮助。

2009年11月

发布信息1小时后找到丢失的孩子

随着**数据库的丰富,这一“最快纪录”频频被打破

2009年11月4日,长沙4岁男孩李辰飞失踪。4天后,李辰飞父亲在香港的同学把李辰飞的情况发在了宝贝回家**上。

**志愿者对比数据发现,李辰飞的**和长沙**刚救的一个孩子很相,于是他们联系了父母确认。但当时父母并不相信。经过一个小时的救援,孩子们找到了它。怎么可能?他们甚至认为志愿者是**,不会上网查看和比较**。

最后,志愿者们与李辰飞父亲的同学取得了联系,李辰飞出来劝说李辰飞的父母。4天5夜没合眼的家长看到了**,认出这是李辰飞。他们连夜把孩子接走了。

1个小时找到丢失的孩子,这一度是宝贝回家的最快寻亲纪录。

随着**数据库的丰富,这一“最快纪录”频频被打破。很多时候,寻亲信息来了,志愿者在数据库中就找到了相符的资料,核实后就能确认,这就是要找的亲人。

▲推动多方关注

▲建立打拐dna数据库

除了利用遍布全国的志愿者网络帮助探亲者外,张宝艳和秦艳友还努力促进全社会对绑架和寻亲的关注。

2008年,他们与浙江卫视联合推出了国内首个公益搜索节目,先后与浙江卫视、搜狐、新浪、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民政厅举行了两次搜索大会。

2010年6月1日,组织北京、杭州等100个城市的志愿者开展反拐骗宣传活动。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宝艳、秦艳友夫妇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拉依萨和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提交了《加大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及强制救助街头流浪乞讨儿童》的建议。

同年,他们做了一份详细的被拐儿童现象调查,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把失踪儿童立案时间与立案规定做了修改,由原24小时后立案改为现接现立;建立了全国联网的打拐dna数据库,免费为丢失儿童和家庭做dna鉴定;首次把打击利用操纵流浪乞讨儿童牟利犯罪列入专项行动。

同时,全国公安机关专职打拐负责人进驻了“宝贝回家”**群,与“宝贝回家”建立长期打拐合作机制。目前在“宝贝回家”**群里,有全国各地打拐警察100多人。“宝贝回家”的寻子信息和**实现共享。

2010年起,在“宝贝回家”的呼吁下,由公安部牵头联合五部委下发了打击利用未成年人乞讨专项行动的文件,开始了对街头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行动,现在只要发现身份可疑的流浪乞讨儿童就可以带到**,**会为这些孩子免费做dna,核实孩子的真正身份。

2010年12月,宝贝回家志愿者配合吉林省公安厅组织了全省范围内的对流浪乞讨的孩子进行清理救助活动。

在推动关注的同时,宝贝回家还不断完善**各种搜索匹配功能,将人脸识别系统和催眠恢复记忆等技术应用到寻亲当中。

“2011年,石家庄有一个孩子,失踪时年纪太小,始终回忆不起有价值的寻亲线索。”张宝艳说,专家对孩子进行催眠恢复记忆,他成功地回忆起儿时走失时的情景,最终志愿者根据这些情景,在成都为他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亲人。

张宝艳说:“其实找到1300多个孩子不是‘宝贝回家’的最大亮点,**的社会效应在于推动了公安部门打拐专项行动,使社会上拐卖犯罪得到遏制,更多孩子避免丢失,更多家庭少了骨肉分离的痛苦。”

随着宝贝回家**影响力不断增大,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也越来越多。2009年,公安部提供了专门经费用于支付房租、购买设备;通化市委市**为“宝贝回家”解决了办公场所、车辆,通过**购买的方式为**设立了5个公益岗位;还有许多企业主动上门提供公益赞助。

▲去年帮助420个家庭团圆

▲每天至少找到一个孩子

2016年1月底,张宝艳、秦艳友回到通化老家。

“这次入选感动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获得了一个影响力更大的荣誉。”秦艳友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更多人开始关注宝贝回家,开始关注被拐儿童。”

8年多过去了,从最开始几个月才能找到一个孩子,到如今每天至少找到一个孩子,张宝艳和秦艳友有了更大的目标:要在5年内帮助1000个家庭团圆。“目标是2014年底定下的,现在看来用不上3年就能完成。

”秦艳友表示,仅是2015年,宝贝回家就帮助420个家庭团圆。

张宝艳说宝贝回家的最终目标是天下无拐。

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她坦言,“我希望**影响力越来越大,能够帮更多的寻亲者找回亲人。但我更希望失散亲人的家庭越来越少,直到没有,那样就不需要我们了。”

8年多全身心的投入,张宝艳常年坐在电脑前,腰部和颈部会经常犯病;放下饭碗就上网,胃部经常不适。对此,秦艳友会经常要求甚至“胁迫”她离开电脑,去走一走或者休息一会儿。然而每当**群闪动,她还是要第一时间去看。

甚至家里停电上不了网的时候,她也会拿起手机,去处理各种事务。

没有报酬,甚至要自己搭钱,还要经常遭遇各种非议和谩骂威胁,是什么支撑这对夫妇走到今天呢?

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张宝艳笑着说,“一开始,我的愿望是能给寻亲者带来一些帮助。现在支撑我的,是找到亲人后,寻亲者脸上的笑容。”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4】

二十年磨一剑,“感动中国”评选已经走过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这一评选备受好评,有人说,它书写下“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挺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还有人说,经由评选,二十年中那些你我身边萌发、舒展、跳动的中国故事,构成了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褒扬背后是抒情,更是寄托,因为我们需要感动,我们已被感动。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顾诵芬院士投入航空事业70年,在我国航天事业仍处于“一张白纸”的背景下,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70载风雨兼程,从青丝到白发,他将毕生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不懈追求。广大青年干部应以榜样为标杆,学习榜样事迹,传承榜样精神,立志做“请党放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信念坚定,传承一片丹心为祖国的爱国情怀,做青春追梦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幼年时,从小小的航模开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铮铮誓言,从青葱年少到意气风发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中,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无畏前行,如利剑出鞘般执着而无畏,丝毫不顾高速飞行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毅然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解决了一个个飞机技术难题,在科研一线上奋斗不止。他的眼里有星辰大海的辽阔蓝图,脚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气和毅力,践行心中不变的理念,保持着迎难而上、不怕艰辛的冲锋姿态,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荡胸生层云”的旷达,以“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凝练坚韧的信念支撑,多打打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让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5】

有一种感动是辛酸,有一种感动是坚持;有一种感动是渴望;有一种感动是珍惜……其实,在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

一位双鬓苍白、年近花甲的老人,早各位身穿迷彩服青年中显得突出无比。他身着军装,庄严地敬礼。然而,令人更为惊叹的,是他胸前那数不计数的军功章。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军功章都显示着他走过的沧桑与岁月。

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禁惊讶,但更多的是感动。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但最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痕迹。风花雪月,岁月流逝,不变的,是那坚韧与荣耀。

因为家境贫困二没有路费,多次向政府寻求帮助却久久没有回应。牺牲儿子在那远方等我,是她唯一的信念。终于,她攒够钱去探望儿子,却已后。白发送黑发,她只能失声痛哭。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限的,即使只有一次机会,她也会奋不顾身。20年,她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钱。即使是一尊坟墓,她也愿意。

白芳礼,一个白发苍白,骨瘦如柴的老人。他蹬三轮20年,为300个贫困山区孩子捐款35万元。35万元,是他终身积蓄,但他仍然奉献。当他交上最后一份500元时,说:“我以后可能捐不了了,我拉不动了。”所有师生都悄然泪下……

一个老人,竟比一些中年青年更有那份爱心。这份爱心是宝贵的,是炙热的,是令人敬佩的。不论再苦,不论再累,我愿意……

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他们衣着破旧,寒酸可怜,然而,那个女孩的手中拿着一张奖状,显眼的红字诉说着她的努力。可是,她的脸上没有笑容。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她想念……

一个女孩,年仅几岁便要忍受痛苦。她的父母,在城中拼搏,为了孩子与自己。但是,他们或许不知道,孩子更希望有他们陪伴。爸爸,你会为我骄傲吗?

辛酸的落泪,坚持的信念,渴望的力量,珍惜的美好,都归于心中那份最纯的情感——感动。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视频观后感

姓名:xx

学号:xx

专业:xx

2011年 11月 10日

《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视频观后感

平凡的工人在平凡的岗位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年复一年,“感动中国”见证着这些平凡却又伟大的人们。

2010年感动中国第一位人物——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1912—2010),

1957年,钱伟长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然而,他的前辈们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有人说,钱伟长综合性很强,在科学、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成就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前辈却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从正义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交替与反向,没有曲折的委屈,没有荣辱的变化,苍老而坚强,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益,无悔,感伤而有意的祖国

再说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他们身处这样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不拖欠工人一分钱的纯洁信念,有多少人能像他们一样讲诚信。

2010年2月9日,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于是,哥哥孙水林带着一家五口赶回武汉,提前给回汉的农民工发了工资。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出发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开车到南兰高速公路开封县陇海铁路桥路段时,因路面结冰发生重大交通事故。20多辆汽车相互追赶,孙水林一家5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因为账单已不存在,弟弟孙东林说,大家凭良心,你们报多少我们给多少,最后钱不够,弟弟孙东林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此时的才哇立即冲出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去救助他的村民,只要路上有受伤的民众他就会停下来救助,此时一个当地村干部给才哇带来了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 “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然而,才哇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他再经过紧张的救援30余人并安排好下一步工作后,才匆匆赶回家,而他看到的却是亲戚们在帮助料理他亲人的后事,那种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然而在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最美洗脚妹——刘丽,刘丽在十四岁那年就戳学外出打工以维持家里的生计,她到湖北,江苏等地打过工,曾做过保姆,服务员,2000年至今她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难免被老人家误会,赶出家门,然而她却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将大部分辛辛苦苦打工攒下来的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然而自己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有人说她很傻,但也有人说她是中国最漂亮的洗脚妹,

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掉长发,在风雨中长成一棵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每年搬家的中国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看到了地震中生命的坚韧不拔,看到了危机中人民的团结稳定,看到了中国生命力的顽强。

如此多得例子引导我们向前迈进,我们的中国将变得非常强大。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7】

曾经流行的一个热门词语“逆行者”最近再次流行,逆行者是什么呢?逆行者就是在有危险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在撤离,而他们却把生命置之度外,逆行而上,去危险的地方帮助别人。

最近武汉的疫情极为严重,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可是仍然有许多人选择帮助他人,逆行而上。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名医护人员感染,而这些感染的医护人员不计回报,不论生死,只为了帮助那些有生命危险的人群,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与死神作斗争,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最美逆行者”。在与病毒抗争的这些医护人员中,年龄阶段各有不同。有的已经为人父母,但是为了帮助有危险的人,不得不离开家庭;有的是90后,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纪,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他们朝气蓬勃的时候,选择与死神抗争。他们身上的责任与勇敢,让我们看到了身为一名医护人员该有的精神与品质。他们不像别人一样远离疫情重灾区,而是勇敢的冲上去,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永远冲在最前面,担起重任,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在这次的疫情中,无数的人感染也有一部分人死亡。因为这次的疫情,全国各地延迟开工与开学,四处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而逆行者不同,他们冲在疫情的最前线,不畏生死,只为了让病人痊愈,只为了消灭病毒,只为了让生活恢复以往的安宁。一位病人的痊愈,往往需要多名医护人员的付出与努力,他们的付出是我们体会不到的艰辛,稍微有一点差池就有可能导致病人与他们都有生命危险,他们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位逆行者都是在用他们的生命安全来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

在我眼中,逆行者是勇敢的代名词。他们不计回报,无私奉献;他们牺牲自己来保全他人;他们向着危险出发,有着最坚定的背影。逆行者永远冲在最前线,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勇敢。他们有着无畏的大爱,有着最炽热的情怀,有着最可贵的品质。他们无私奉献只为了帮助他人战胜病毒,只为了让他人痊愈,只为了生活的安宁。他们在抢救病人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感染,可他们仍然冲在最前面,为了挽救他人不怕牺牲自己,他们是逆行者,最美的逆行者,最值得我们尊敬的逆行者!

每一位逆行者都需要我们去学习,需要我们去尊敬。他们用他们的执着与勇敢诠释了医护人员的品质,他们不辞辛劳,废寝忘食,舍己救人。让我们向每一位逆行者致敬!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8】

高皓今天开学的第一天,学校举行了**2019感动中国人物故事,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这部**后,我的眼泪止不住留下来,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却能创造出传奇的实例;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却写下了自己一生不朽的诗篇;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却能用自己善良与坚强唤醒一代代迷茫的我们。

其中几位英雄事迹,是那样无时不刻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感染着我,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我的双眼……

2019感动中国人物--张莉老师,一个年仅28岁的年轻女孩,牺牲了自己的双脚,就是为了让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能如往常般的正常上课,更好的学习,在危难来到孩子们的那一刹那,她毅然决然的用自己的性命,换回孩子们的安全,但自己却只能永远永远地坐在轮椅上,她虽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从前的朝气,但她那双眼睛流露出的一丝丝含泪的目光,却不是她的难过与悲伤,而是满眼渗透着对学生的关爱与更多的期待!那些眼睛是那么明亮,那么清澈,那么闪亮,嘴角上还有微笑!我想正是因为张先生的奉献和无畏,他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一代人!

别哭,孩子,老师永远爱你们!这句话一直挂在张先生的嘴边,但它将永远记在我的耳边,记在我的心里!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啊!

是那么善良,那么甜蜜,那么响亮的校园,孩子们呼应着老师,我们都永远爱你!

2019感动中国人物--何玥,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小姑娘,12岁,身穿一件红色衣服,个子不高,很朴实,双眼美丽,很漂亮,更美的是她有一颗高尚纯洁的心,在临死前提前无私无畏捐献了自己的器官,看着这位年龄和我们相仿的小女孩,却是多么坚强的一位小姑娘啊!年龄虽小,但她内心却无比强大!何玥同学,你是好样的!

你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在我们身边还有着许许多多感动着中国的人物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工作20年,为气象观测做出伟大贡献的我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5年背着病母上下班,为年轻人做出榜样是我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函……

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用热血写下了一部部壮丽的诗篇,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骄傲,他们都是用顽强的精神唤醒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牵引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魂!我爱你们--中国英雄!!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9】

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的那样,“灾难和感动往往在一起”,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是和灾难联系在一起的,《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马天昊。看到那么多逝去的生命,看到他们的感人事迹,我是非常敬畏的。

回顾的感动人物:“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玉树铁汉”才哇、“雷锋传人”郭明义、“舟曲之子”王伟、“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最美”洗脚妹刘丽、“警界保尔”孙炎明他们有哪位不让我们感动?还有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和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以及中国志愿者群体都令我们感动,观后感《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马天昊》。

“雷锋传人”郭明义,正如颁奖词所说的“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一样,他献血6万毫升,,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也许我们不能做出像他们一样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们一定要做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不能危害社会!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0】

《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读后感》

近年来,中国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其中胡佩兰无疑是一个闪亮的明星。她在音乐道路上的坚持和努力,无愧于“感动中国人物”这个称号。读完关于胡佩兰的故事,我深受其鼓舞。这是一篇以胡佩兰为主题、内容详实、生动感人的读后感,下面将从胡佩兰的成长经历、音乐之路,以及她带给人们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谈及胡佩兰的成长经历,她的一生可谓坎坷而不平凡。胡佩兰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她的父母从小就注重培养她对音乐的兴趣。因此,胡佩兰自小便接触音乐,她的父母从初中时期开始准备了一架钢琴让她学习。然而,正当她的音乐梦想开始培养之时,她罹患腿部疾病,从此坐上了轮椅。这对于喜欢音乐的胡佩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然而,胡佩兰并没有因此放弃音乐。她逆境中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许多的努力和坚持,她终于克服了困难,重新拿起了钢琴。她学会了用嘴吹奏口琴,通过这种特殊方式继续演奏音乐。这种坚毅和执着令人敬佩,她以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感动了许多人。

胡佩兰在音乐之路上的坚持与努力令人钦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用嘴吹奏琴类乐器,创作了许多动人的音乐作品。她还积极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演奏着优美的音乐。虽然她无法像其他音乐人一样自由地演奏不同乐器,但她用自己的充满激情和执着的音乐演奏,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胡佩兰的音乐之路无疑是艰辛的,但她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用音乐坚持走到了今天。

胡佩兰的故事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她坚持梦想的精神令我深受鼓舞。虽然她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不畏困难,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其次,胡佩兰的努力和执着告诉了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要用坚持和努力去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对梦想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胡佩兰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胡佩兰因身体的残缺而选择了嘴吹口琴,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她的音乐充满了灵魂和独特的美。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绎音乐,也告诫我们要善于用现有的资源去创造美好的事物。

总之,胡佩兰的故事令人动容。她的坚持、努力和执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的音乐之路虽然异常艰辛,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独特的方式将音乐表达出来。她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感动着每一个人。胡佩兰故事中的种种坎坷磨砺了她的心灵,也为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追求,我们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1】

主持人在介绍支月英的评委会颁奖词中说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在长达36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最后的获奖感言里,支月英对孩子说出了最朴素的寄托:“希望你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为你们自豪,我爱你们。”

[关于支月英感动中国的读后感400字]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2】

2月17日下午,《2013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段爱平。

段爱平基层村官,努力改变乡村面貌奉献自己,随着时光地雕刻,脸上已显示着道道皱纹,患了癌症的她,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她并没有被打败,她的笑容依然挂在脸上,永远留在村民心中。以前,段爱平在一个薪水较高的地方工作,慢慢的,自己积累了百万财产,但是,她并没有花费在自己身上,全贡献给了村民,如今,她已经无家可归,在居民家中生活。

在**中,有两个镜头让我难忘:一是在段爱平修学校之前的学校,破破烂烂,房顶还破了一个洞。二是学校修好后,房子用水泥砖砌成,摆放整齐,教室里的课桌干净。

献给她的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的确,段爱平所在的村庄正在一步步发达,她的积蓄却在一步步减少,曾经当过一会儿“富翁”的她,已经成了穷光蛋。

她一心为民,不计后果地帮助村民。她的伟大形象也被村民们所铭记。

我认为段爱平的正义行为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献出自己的爱。她还说,村民们会用实际行动一个接一个地报答她的爱。段爱平虽说已经很穷了,但我认为她依旧是一个“富翁”,她有无数个爱心已经“发放”,还有无数个爱心在等待,她有用不完的爱心。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

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六年级:生活片段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3】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初中观后感初二读后感

那天晚自习,我们**了《2017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节目中有十个感人的汉字,我最佩服的两个:卢永根和杨科璋。

卢永根是一个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是一位科学家。他将两人的毕生积蓄捐给华南农业大学,共计880多万。这是当时个人捐赠最大的一笔钱。

他的这一举动与他的赤子之心密不可分,并且他还将这份爱国之情传递给每一个有志青年。卢永根在给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婿的信中说:真正的年轻科学家应该在祖国扎根。

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这封信促成了很多留学人员学成归国。

卢永根还说:是党训练了我,把我的财产还给了国家,这是我最后的贡献。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说他死后会免费把尸体捐给医疗界。

你说这样伟大的人是不是很难得呢?

我敬佩的另一个人是一位年轻的消防员,杨科璋,他才27岁。

2015年5月29日,一栋房子被烧毁。消防员迅速赶到了现场,其中就有杨科璋。虽然只有27岁,但他已经是一名专业的老消防队员了。

他一个人上到五楼去救人。房间里烟雾弥漫,他发现一个两岁的女孩一直在哭。杨科璋见状,果断抱起女孩撤离。

他把女孩放在胸前,在黑暗中摸索着找一条通道。

突然,他踩到了空脚,掉进了电梯井里,电梯还没安装好。原来,杨科璋只要张开手抓住铁棍自救,就可以爬上去。但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救那个女孩,而是拥抱了那个小女孩,重重地摔倒在一楼。

当队友找到杨科璋时,他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手里还抱着小女孩。女孩只是头部受了点伤,但杨科璋一直没醒。他永远离开了人民,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感动于他的舍身忘死,痛惜于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在他们身上,我感觉很好,他们的精神永远扎根在我的心里。

经友人推荐,我看了夏目漱石的**作《我是猫》。读完后,掩卷长思,感悟甚多。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4】

感动,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说起感动,我们有多久没有感动过了呢?好久了。

大学里的我们每天关注的只有学习,吃饭,睡觉,以及其他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感动对于我们也渐渐的疏远了。然而,当我看到感动中国的时大人物时,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感动原来一直在我们心中,它没有消失。

感动中国的人物,也许他们的爱不是大爱,但肯定是值得我么学习,值得我们为之鼓舞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也许他们的行为和我们无异,但他们的在行动中赋予的感情肯定是让人为之动容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也许他们的目的简简单单,但是他么的坚持却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他们的行为所体现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母爱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在我心中,妈妈永远是最重要的人,她给我的不仅仅是生命,她教会了我很多。在2011年感动中国的是大人物中,最感动我的是孟佩杰。

命运对孟佩杰来说是残酷的,但她微笑着回报了世界。她给我的不只有感动,她给了我一种精神。它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民最为弘扬的美德。

当我看到孟佩杰这样一个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时,她给了我无限的感情。小小的年纪,便懂得了爱。父母早亡的她本以为有养母会让自己过上正常的生活,但不幸还是降临在了她的头上。

她的养母刘芳英三年后瘫痪在床。她的养父,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走开了。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的勇气让我甚至有些羞愧。

但回想起来,这些年来,我的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我给父母带来了什么?也许这样想是不对的,但我认为孝顺父母为时不晚。也许,再晚一点,就没有机会了。父母从来不要求我们什么,总是会说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好了,家里什么事都不用担心,每次听到这些话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滋味。

现在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少的可怜,我明白我要好好珍惜余下的时光了。

身残志坚的人有不少,可是真正让人铭记的却不多。当我想懒惰时,是他给了我动力;当我沮丧时,是他给了我勇气;当我觉得命运不公时,是他给了我方向。他就是另一个让我流泪的人物——刘伟。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我一直相信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他们愿意改变。

刘伟的出现和成功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就能征服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辉煌。

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足够令我们受益一生,感动只是一瞬,能受到感化才是感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我们不能和他们一样,但我们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做出自己的感受。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5】

努力就有可能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努力就有可能》。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要算无臂钢琴师刘伟了。

他小时候在玩耍时不小心被十万伏高压电击中了双臂,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医生们决定将他的双臂切除,从此,他没有了双臂,但他至少还有一双完美的腿,他就用他那双完美的腿做了许多平常人用手做的事情,真得很了不起!后来,刘伟被推荐为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因为游泳依靠四肢掌握方向和平衡,但刘伟只有两条腿,所以很难学,但刘伟从未放弃,最终在残奥会上取得了第一名。但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就在他准备参加奥运会的时候,不幸又发生了,他患上了肾上疾病,只要剧烈运动,浑身就会大量出血,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游泳运动,但是刘伟没有放弃自己,他觉得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所以,他决定从头开始,这次,他选择了钢琴,他立志要成为有名的钢琴师,并在维也纳音乐大厅演奏自己的曲子,经过他不懈努力,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从此,他的故事到处传扬。看了他的故事,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从刘伟的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了:

努力就有可能!同学们,你们认为刘伟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