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抑郁症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23

抑郁症观后感汇集。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抑郁症观后感汇集,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抑郁症观后感 篇1

慢下来,静静地读给自己听

01

你需要在内心找一个空间,装下那个你认为“不够好的旧的自己”。

接受它的存在,我们才能在这种接受中不再消耗能量去抵抗去谴责去逃避。

我们才能在平静中,轻装前行,去塑造一个新的自己。

02

感情的输赢,不是你最终有没有赢得他,

而是你有没有,活成一个不带遗憾的自己。

03

一个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不被他人的行为影响和动摇自己的信念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04

关键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我们应该在这样一个世界如何活着。

如何安放自己的位置,如何定义自己,如何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

05

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所指的不是在他人眼里,你是怎样的你,

而是在你自己的内心里,你相信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一个你控制不了的世界里,过得幸福获得解脱的真正方式,是和自己达成一致。

06

做别人的情绪旁观者,而不是拯救者,不要动不动就把别人的情绪承担在自己的身上。

07

如果关系里连关于感受的对话都没有,这样的关系能满足什么人?

也许只能满足,“被物化”“去心灵”的人。

08

不要总是把事情,放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

而是可以让感受、情绪、体验,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流动起来。

给感受一个可以流动的时间空间。

09

小孩子其实什么都懂,他的潜意识就像海绵在捕捉所在环境里细枝末节秘而不宣的一切,融刻进自己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人格,形成了模式。

10

我们习惯把感受包装在事情里面。

总是谈事情,不谈感受。

11

情绪,需要被处理,

我不是在找一个人处理我的事情,而是一直在找一个人,处理我的情绪。

12

不同的人之间,就是不同的潜意识在交流,潜意识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彼此之间产生的爱,和彼此付出的行动的反应,也会因此而大有不同。

13

自卑的人常常是这样的,先有了“我不够好”的潜意识先入为主的判断,然后再去搜集去证实自己不如别人的证据。

14

因为人性的关系,在这个世界里,爱本来就不是绝对和纯粹的。

既不是100%的纯度,也无法永恒,会随很多条件改变。

15

在觉得自己不够被爱之前,要搞清楚的是,你去索爱的那个人,他具备多少给出爱的能力。

爱的多少,不是你努力要就有,也不是他努力给就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

16

或许,他以你看来匪夷所思的方式来对待你,那就是他在这段感情甚至所有感情中的极致,

对于不够好的爱的回应,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17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孤独?

因为无论拥有多少物质,拥有什么位置,但是你最需要的还是,你的心有人可以看见和交流。

18

一定要问一个只有一百元的人借一千元,一定要在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身上不断挖掘爱的证据,除了让自己越来越痛苦失望,不会有任何收获。

不要把你的自我,建立在对方支付不起的爱上。

19

在保护你的身体健康、让财富增值、养育后代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灵魂,[读书笔记吧 dsbJ1.cOm]

关注自己的感受,别让心灵枯竭。

20

很多人,根本没有在关系里处理感受、表达感受、接纳感受的技能,

是因为,在原生家庭里,在他成长的最初,他的感受,就没有被人好好地处理过。

21

我们在关系中,找的其实是一个处理我们情绪的转换器,

谁拥有这样的转换功能,谁就能更多地带给对方幸福。

愿我们,都拥有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

22

最不幸的事情,不是你得到的爱相比他人更少,

而是你因此判定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灵魂。

23

我们虽然活在关系里,却不能为关系而活。我们虽然如此地渴望爱,但我们也不能只为得到爱而活。

我们要建立自我,为自我而活。

既不为关系,也不为了爱。

24

在爱情面前,诚实地表达自己,远比姿态重要。

25

感情中把自己保护得太好的人,最后还是会伤了自己。

好像是个悖论,但却很真实,

因为你也许会在余下漫长的时间里,怪自己在这段感情里,没有尽力。

26

一个人,如果没有看清和觉察自己本身的脆弱,没有看清自己转化负面能量的系统其实作用微弱,

还在关系中,不断掏空自己,去为他人提供正面能量,而不进行自我滋养和补给,那么结果是危险的。

27

有的人,会有一种本领,去掏空他人,控制他人,绑架他人,

以爱之名,以付出之名,以牺牲之名。

他们的本能深谙此道,根本不需要头脑的刻意筹划。

就像婴儿吸吮母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一种停不下来的需求。

28

我们之所以习惯于在一种自我责备和攻击中去努力,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常常在“责备和攻击”,而非“鼓励和支持”之中,努力。

29

带着“我不够好”的内心标签去努力,你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

负面思维、消极暗示、没有觉察的潜意识模式,

只是拖住了你成功的后腿,其实是牢牢捆住了你的两条腿。

30

很多人以为,自己只要实现了某个目标,就可以用大价钱去别人那里,赎回自己的人生了,

这个大价钱,就是你给自己设置的障碍,这个大价钱,就是别人的看法在你的世界里,重要的程度,这个大价钱,就是你的心,被这个社会潮流影响的程度。

抑郁症观后感 篇2

《抑郁症观后感》是一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故事,揭示了抑郁症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抑郁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也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以一个年轻女孩苏珊娜的生活为切入点,展现了她从正常生活逐渐陷入抑郁症的世界。一开始,苏珊娜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但随着压力和困境的增加,她的情绪逐渐变得低落和消沉。在电影中,苏珊娜的面部表情和动作非常细腻,完美地传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体验到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沮丧和绝望,似乎没有希望和出路。电影中的苏珊娜在人际关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她的朋友和家人也无法真正理解她的痛苦。这也引起了我对如何更好地支持抑郁症患者的思考。

电影还通过苏珊娜的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向观众介绍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苏珊娜在电影中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式,并最终找到了帮助她恢复心理健康的方法。这给了我希望,让我明白即使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它是可以被治愈和控制的。

在这部电影中,我也看到了抑郁症患者的勇气和坚持。尽管生活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仍然试图找到希望和快乐的路径。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并充满理解和同情地对待那些遭受抑郁症的人。

观看《抑郁症观后感》让我对抑郁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醒我要时刻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这部电影通过描绘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关于抑郁症的重要信息,增加了对造成抑郁症的因素和影响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帮助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指导。它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给予观众理解和同情的作品。

抑郁症观后感 篇3

抑郁症对我来说一直概念模糊,直到最近看到金晨的访谈,她说从小就是挺扛造的一个人,从没想过自己也会得抑郁症,她说虽然停药康复了,但那种可怕的记忆永远忘不掉,说直到现在她也不能赖床,因为她需要每天的第一缕阳光。

偶然发现这本书,对抑郁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许是外部生活中的压力与刺激,也许是性格里的要强不服输完美主义,甚至或许找不到绝对直接的原因(当然万事皆有因),从身体到精神爆发的生活动力的全面瓦解,这就是抑郁症。所以它不仅是心理的问题,还伴随着严重的生理问题,令人痛不欲生。书里有句话说,别对抑郁症患者说加油,他们会更痛苦,因为不是他们不想加油,而是发动机已经瘫痪了,连修理加油的力气也丝毫不剩了。

或许这就像重感冒一样,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遇到,但即使死一般的痛苦,也有微弱的光告诉你它会好会治愈,即使心里的伤疤还在。或许正因为生活有那么多苦与无奈,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才如此必要。愿每一个人都能被自己善待,都能与生活和解。

抑郁症观后感 篇4

虽然不喜欢看这类书,但也看了,而且写了。

抑郁症,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很多人或多或少听过,但真正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事实上是,有的人明明被抑郁症困扰多年而不自知,而有的却是一时无法排解的抑郁状态便自我怀疑定性为抑郁症,更有很多人明知是抑郁症,却讳疾忌医,无法面对,其深层原因便是强烈的病耻感!一人身患绝症,还可以换来些或廉价的或真诚的怜悯和同情,而即便是在今天,不少人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抑郁症,哪怕是身边至亲至爱之人!他们也无法理解!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无病呻吟、做作矫情之病,甚至有人把抑郁症当作精神病人看待,戏谑和歧视者皆有之,悲哀至此,难怪真正的轻度抑郁症患者会选择沉默和隐瞒,毕竟,不但要忍受世俗亲友的异样眼光,而且可能要在现实中付出极高昂的代价!躯体的病痛,内心的折磨,却不能对外界所道,煎熬程度便可想而知。

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关注我们!一、抑郁症不是想不开,不够坚强,它是病了,真病了!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而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二、真正的抑郁症治疗必须通过一定的药物,尤其是中度和重度患者,也许最后战胜它还是要依靠内心的“自渡”,但专业的医生和药物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三、“他渡”也很重要,心理治疗也很关键,也许人们不经易的一句关切的问候,就是我们走出泥淖的动力。有时不需要劝解和开导,只需要陪伴,静静地陪伴即可。四、轻度抑郁症是可以在不用药的情况下自我恢复的,哪怕有反复,但可以“自愈”,对此我坚信。五、抑郁症并非全是性格内向人的专利,开朗外向者也可能拥有,很多人内心十分痛苦,但在亲人、朋友、同事面前,经常表现得有说有笑,以掩盖自己的郁闷心境,这种非典型的隐匿抑郁症值得注意。六、假如你总觉得“生无可恋”,不断思考死与生的问题,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请一定要让他人陪伴,因为抑郁症的阴影早已在你身边徘徊了。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所以,让我们用心倾听自己的内心,好好地做好自己。可笑的是,这个社会,总有很多人,凭自己极其狭隘的主观臆测来面对这复杂、曲折的人性,轻易地以对与错来评价人和事。他们不懂的是:有时候,宽恕和慈悲远比是非判断更重要!

听听平安夜的钟声吧,为所有饱受抑郁困扰的人们祝福!

抑郁症观后感 篇5

(一)首先,看了一些评论,对于想从本书中感觉到文采的人,我只能说,这只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作者又不是作家,只是一个普通人,叙述又不是编小说,这种文章不能也不该虚构(个人认为涉及道德),所以,那些想要看到文采或内容精彩的人,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

(二)其次,我发现对作者经历给他“感同身受”的人,几乎都是经历过抑郁的,而那些不理解或觉得不真实或矫情的,几乎都是没经历过的。这就更验证了,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而这本书,本来就是写给“少数人”,也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理解的,所以对于“多数人”的不理解,我觉得也是正常,但是“不理解”没关系,但是请真的不要把自己“道听途说”和某些“经验之谈”说的“言之凿凿”,很容易误导人,虽然这是一个“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但还是希望大家可以“不明真相,不做评论”,因为对于一个抑郁症的人来说,敢于把它写下来,去回忆那些事情,已经是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了,在此我必须感谢作者。

(三)最后,对于本书的内容,这只是一位“中毒抑郁症患者的叙述”,它有它的普遍性和共性,也有特殊性和作者个人化的东西,所以有的部分会感觉“说的就是自己”,有的部分又感觉“我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全部内容都对上了,这种特别高的相似度概率才真的不大。而且无论是“患者”出于“救赎”还是普通人出于“好奇”来看这本书,一定要记住这只是作者个人的“经验之谈”,肯定有好的和适用的地方,也肯定又不适用于自身的地方,不要全盘接受,也不要一味否定,根据自身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另外关于作者抗拒药物治疗这一点,我要说,如果是轻度,根据情况,也许可以不用药物治疗,自己调节,但到了中度就要辅以药物,尤其是重度,必须吃药,关于一些“奇怪的想法或偏执”,吃药真的有用,希望大家一旦感觉有什么情况,及时去正规的大医院去检查,及时的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不要一个人硬扛着,早发现早治愈的概率就越大,拜托拜托。希望没有抑郁的人不要经历抑郁,正在经历的人可以早日走出抑郁。

(五)说一句非常个人的话,我认为抑郁是一种特殊的苦难,是一种“际遇”,我不会感谢抑郁,也不会痛恨抑郁,自己如果能完全走出来,只会感谢“在抑郁中努力而拼尽全力的自己”,如果不能完全走的出来,也只能选择握手言和,它是众多“意外”的一种,而人生往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外。

抑郁症观后感 篇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是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最近,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一部关于抑郁症的纪录片,深受触动。这部纪录片以其真实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抑郁症的病人们内心的苦闷和挣扎,让我产生了很深的思考。

纪录片中,有一个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象的故事。他名叫李明(化名),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在外表上他看起来非常成功和充满活力。然而,他却患有重度抑郁症,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无尽的黑暗和负面情绪。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抑郁症这个疾病的严重性。抑郁症不仅影响到病人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对其家庭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李明的家人们无时无刻不为他的身心健康担忧,而他的朋友和同事们则感到无奈和困惑。抑郁症使得李明渐渐与朋友疏远,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开始思考自己是否有价值存在的意义。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严肃对待的心理疾病,被它折磨的病人们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然而,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仍然相对匮乏,很多人倾向于将抑郁症简单归结为“情绪低落”或者“懒散”,进而忽视了其底层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我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对抑郁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社会上引起更多的关注。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个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支持。病人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来缓解他们内心的痛苦。

此外,我认为我们作为每个社会成员,也应该有责任去消除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这些患者不应该被贴上“软弱”或者“懒散”的标签,而是应该得到同情和帮助。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支持抑郁症患者,才能够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最后,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感内心的震撼和触动。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那些经历不同困境和挣扎的人们。抑郁症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医治,更需要的是我们温暖的陪伴和鼓励。正如李明最后在纪录片中突破重重困难走出暗影一样,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能找到他们自己的光明之路。

总而言之,这部观后感展示了我的思考和感受,也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对抑郁症保持关注和理解,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爱和支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关怀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和健康。

抑郁症观后感 篇7

抑郁症笔记(三)

①杏仁核——情绪(愤怒、喜悦、悲伤、恐惧)

②丘脑——接收大部分感觉信息并传递给大脑皮层对应区域,控制高水平大脑功能(如演讲、行为反应、运动、思考、学习)

③海马——记忆、回忆、恐惧感(如,一朝被蛇咬)

④血清素——调节睡眠、食欲、抑制痛觉

⑤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提高血压,触发焦虑

⑥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感动

人的大脑中有100亿个脑细胞,宇宙也有100亿颗星星,但目前人类对大脑的了解,还远不如对宇宙星球的了解。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原文我忘了,大概意思是说:情绪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开朗和阴郁是交替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自然规律。既然每个人都一样,就要学会调节。生气的时候先学会冷静。保持冷静是最好的调节方法。

管理情绪,可疏不可堵。

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随它去。

“随它去”,自从我学会了这句话,我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那些纠结、执念,没有意义。

学会取舍,学会放下。人生就是不断地放弃。有些事情,是注定不可能做好的,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影响。对这类事,想亦无益,不想最好。乐天知命,等候命运的决定。对于不可挽回的事情,要坚持隔离式思考。一码归一码,不要将不相关的事情混同考虑,免得满盘皆输。

陈奕迅的歌里唱的那样:其实你知道,烦恼会解决烦恼,新的刚来到,旧的就忘掉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个大的麻烦,确实解决不了,就在大脑中把它封闭起来,暂且搁置。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爱过的人。

其实,还有你受过的委屈、受过的伤害。

前段日子热播剧《都挺好》,明玉小时候受过的所有的委屈,当然还有她的倔强和她的机遇,塑造了她的性格。

她一生渴望家庭,渴望被爱。

一个人的童年创伤,被一层层防御所覆盖,最后终于被击穿,表现为心理障碍。

好吧,我又写了一篇没有主题的作文,还好高中语文老师已经不教我了,否则要被我气死

我以为离题千里已经很过分了!可是你居然连题都没有!!

…………

抑郁症观后感 篇8

随着知识大爆炸,人的大脑已不堪重负;加上来自社会、家庭、工作上等精神压力,每个人心理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你是否有出现那种极度让你悲伤的事情?你是否有让你陷入类似愧疚、后悔、气氛和绝望的情绪当中?不过这不用怕,这只是一种短期的抑郁情绪。通常有抑郁情绪的人,当问题解决了的时候,你的抑郁情绪就会自然缓解并恢复正常状态。

但是,抑郁症就大为不同了。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是积累的,是慢慢养成的,人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一个有抑郁症的人。患抑郁症的人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有时过分自负,有时过分自卑,有时过分杞人忧天。从最初的稍微有些悲观到病情日益加重。

你或许知道,有一种心理疾病叫自闭症,科学上认为这是由于染色体和遗传方面的紊乱导致的。抑郁症很像自闭症,不同的是自闭症是整个人格的编码都错了,而抑郁症只是所有编码中的一个区间,当人患病时,就好比人生进入了这段错误的编码中。

治疗抑郁症的关键点不在于医生,而是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和给你无私的包容。治疗抑郁症的重点,是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豁达自己的心胸,培养自信。

当你从精神泥沼里走出来时,你会发现,天依旧是蓝蓝的,人生依然是如此询丽多彩。

抑郁症观后感 篇9

周士杰,***

事实上,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并不多。更多的场景直接放在主角和周围的人身上。情节也很简单。其主要目的是让观众深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和症状。

电影一开始,就有人介绍,男主角高崎骏工作压力很大。他一直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女主角晴子的情况是,她没有工作,只在家里画漫画,却不被欣赏。男主角慢慢察觉出了自己的不对劲,于是去寻找医生,当他们知道是得了抑郁症之后,他们的反应是手足无措的。这一幕告诉我们的是,这个社会并没有很好地宣传这种疾病。许多生病的人不知道自疾病了,或者许多知道自疾病了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男女主角开始了他们寻找抗击疾病之路。

不是每个人都有忧郁症,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强迫症,比如出门前反复检查带没带钥匙,睡觉前反复去关煤气的总开关,走路一定要走在自己预设规定的格子里等等,这种焦虑感严重起来是非常苦恼的,而且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忧郁症的一大诱因,再加上诸如工作的压力,或是长时间失眠,感情受挫等,长时间焦虑的不断累积,达到了一个极限,如果崩溃了,就很可能诱发忧郁症。髙野干男大致也是这样形成忧郁症的。

“你不辞职的话,我就和你离婚”这句话让我十分感动的,这是一种无论如何我都要陪着你**的执着。有这样的陪伴,抑郁症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果然,在丈夫生病的那几天里,她天天照顾他,安慰他,开导他,甚至承担起丈夫必须承担的养家责任。

他莫名其妙开心的时候,陪他一起开心。他莫名其妙难过的时候,也陪他一同难过。

浴室那段戏,算是剧情的小高潮吧,终于两个人的情绪都到了临界点,需要一次大爆发,好在,他们一同携手走过去了,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就更加坚不可摧。

最后丈夫似乎痊愈了,开始有了愉悦的心情,他们开始思考怎么帮助更多的人,开始把自己的事情宣传出去,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受惠,这个时候,他们的漫画和日记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拍摄的原因。每一种情绪的波动都清晰可见。真正让我们明白一个抑郁症,并开始关心和照顾抑郁症患者。

“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能够以最真实的生存着的自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无论是因病疼而苦闷的人,还是在周围支持他们的人,他们的生活姿态本身,就应当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

抑郁症观后感 篇10

首先五星献给作者严谨的态度,其次,请好好对待、陪伴,你身边的、你喜欢的每一个人。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虽然有一些对于抑郁症的印象,但现在再看回去才发现实在是浅薄的不值一提,以前会更多的以为抑郁症大概率是心理疾病,完全没想到患了抑郁症的人整个身体从内而外都已经不是正常的了,身体机制的运作都发生了改变。

读到3亿这个数字的时候触目惊心,如此庞大的患病群体在当今医学条件下几乎可以比肩任何一种疾病,无法想象在我们身边会有这么多人饱受抑郁的困扰,更无法想象他们过着怎样一种生活。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待身边这种看似“心理性”的疾病时,的确往往带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以为只不过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最常用的方法也不过是几句不痛不痒的劝慰。然而这些正常人听着再正常不过的劝慰,很可能是给抑郁症患者的一把刀子,他们的大脑已经没有办法识别、处理这些信息了,这是一件无比恐怖的事情。

真的是仿佛在一个身体里装着两个人。

在作者客观严谨的陈述中,似乎又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抑郁症目前几乎是没有办法完全治愈的,哪怕暂时性治愈了,也不排除再次复发的可能。

这听上去更加恐怖,假如一个人一辈子都在经受这种苦难,不止伴随着身体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还要经受住心灵拷问,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没有办法理解世间的一切事物,从而没有办法融入社会……起码在心里,孤独至死。

认真想了想,大概能让抑郁症患者好上一些的,除去药物治疗,只剩下真正的陪伴了。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体验过孤独,抑郁症患者对于孤独的感受尤为强烈,我在想真正的、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暖意的陪伴是不是能够治愈这种疾病,就像陪伴能够让我们脱离孤单一样。即便不能治愈,我也坚信会让他们好一点儿,从主观的意愿上来说,心灵是可以被慰藉的,心情开朗的人往往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主观上的情绪未必不能给身体带来改变。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善待、陪伴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抑郁症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