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感人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14

感人电影观后感。

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的真实感受,撰写观后感要有真情实感,真实将心里的感情流露出来,您对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有什么好的想法吗?感到困惑看看“感人电影观后感”或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这篇文章包含了全面的信息您一定能找到您所需的内容!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真实的感受,撰写观后感时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您对于撰写作品名称的观后感,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如果感到困惑,或许看看“感人电影观后感”可以给您一些启示。这篇文章包含了全面的信息,相信您一定能找到所需的内容!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飞屋环游记》的电影,主要讲了一个老爷爷想去仙境瀑布,这一个聪明的老爷爷利用氢气球让房子飞了起来,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们作伴一起经历了暴风雨、迷失方向等危险,好不容易到了仙境瀑布,但是屋子却降落在离瀑布很远的地方,于是,他们只能一步步地背着房子走过去,一路上,他们结识了一只美丽的大鸟和一只会说话的狗。他们在大鸟和小狗的帮助下,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美丽的仙境瀑布的顶端。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很佩服这一个小男孩的勇敢、老爷爷的坚定、大鸟的敏捷和小狗的机灵。其中,最令人佩服的就是那只大鸟和小狗。当老爷爷和小男孩遇到危险的时候,大鸟会立刻背起他们逃离险境,小狗也会给敌人设置种种障碍,最后,让老爷爷和小男孩逃脱了敌人的魔掌,可真了不起啊!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2】

这部**,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是我觉得值得看的一点,否则,我会把它划为“毒鸡汤”的范围,毫无意义。为什么真人真事这么重要?因为对于剧中的主角来说,是重要的,没有人会嫌自己得到的肯定与认可太多了,所以电影是一种很好的传递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他们,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这是一件喜悦的事情。

好,再说说我的几点看法吧。

一、关于伟大的父爱。

很多人用这部电影来讲述父爱的伟大。老实说,我没看到。因为父亲的目标很明确:生个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且父亲确实是想尽了一切可以想的办法,然后连生了四个女儿之后才放弃了这个想法的,四个女儿出生时,每一次产婆掀开门帘,父亲的一脸失落,让我看不见他的爱,虽然他自己也说:“我也爱她们,只是,我的梦想必须由儿子来帮我实现。”但是这份爱,着实牵强。

孩子对父亲印象的转折来自于朋友的婚礼,新婚的姑娘对她们说:“你们的父亲至少还会为你们的未来考虑,而我的父亲只会让我嫁人,然后生孩子养孩子,你们的父亲多好啊。”在我眼里,为了让孩子替自己实现梦想而去摔跤,与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让孩子早早嫁人,本身没有区别,都是父亲从自身考虑而已,所以并不伟大。

比起伟大的父亲,我更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教练。父亲,是让孩子感受到爱,教练,是让孩子成才。作为一个父亲,我认为他不称职,但作为一名教练,没有人比他更好。

所以,如果我的孩子学会了摔跤,我会相信他是一名教练,但我不会为我的孩子找到这样的父亲。

嗯,教练。

二、关于父亲与教练的话,听谁的?

这部**,我认为丑化了教练或者教师的形象,虽然我也认为教练不一定是对的,但是负责任的父亲,应该教会孩子取舍,教会孩子与其它社会关系的相处,而不是拿自己的性格,去与教练硬碰硬,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即使得了冠军,在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中,也是无法与别人和谐的,简单说,无法幸福。

真正强大的父亲,不必害怕孩子尊重教练就不尊重自己了,恰恰是你自己把选择权自由的交给孩子时,孩子的心里才有自己的思考,你如果真的是对的,孩子会有她的方法,选择站边儿,并且合理的处理与教练的关系,不至于后来发生差一点连参赛资格都取消的意外。

作为一名教练,我们必须说同样的话;作为一名父亲,我们只能做好自己,让孩子自己评论和选择。

三、关于父亲可不可以撇开教练,自己亲自教?

这部**,我应该觉得很得天下父亲的心,因为影片里的父亲形象塑造得太好,绝对的,这是绝大多数身为父亲的人梦寐以求的形象,“我说的,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别说作为父亲,作为任何一个身份,能有这样的,都是骄傲的事情。

同时,它应该也很得天下母亲的心,从此就可以理直气壮对孩子爹说:“你看看人家,都是亲手教孩子的,你倒是好,别说教孩子,连多看一眼孩子,都难,你这个爹,怎么当的?”

但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父亲是全国冠军!父亲是全国冠军!父亲是全国冠军!

重要的事说了三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父亲往往是一个小学生自己,他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如果我们仍然强迫孩子服从他的父亲,那对孩子将是一场灾难。

所以,如果生活中的爸爸们想要效仿剧中的爸爸,请确保自己首先是一个精英,否则,还是让孩子去接触更多的别人的教育吧,包括老师、包括社会、包括一切孩子可以接触到的教育。

我说的一切,都只是针对于影片传递出来的信息,回到开头,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而影片只能表现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往往还要考虑卖点考虑票房不得不改动。所以,它仅仅只是一部剧而已,连真实的冰山一角都不算,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还有99.9%的部分是没有呈现的。

如果我们说尊重,我尊重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他一定有更突出的点,这在电影中是无法表达的,而整个系统的无比复杂、无奈和孤独的成就一天比一天。

而影片所塑造的这位父亲,大家看看就罢,开心就好,生活还得踏踏实实的过,我们必须接受,这世上,世界冠军是极少极少数,而且即使得了世界冠军又如何?人生几十上百年,幸福的生活,可比拿一枚金牌复杂太多太多了,需要一辈子的修炼。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3】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而且我知道,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接受!!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己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考虑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后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己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己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己,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对比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面对战争之时,会有怎么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责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己,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己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后,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后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希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4】

本来这部电影我是抱着消磨时间的态度来看的,但是我哭了。

接触到这部电影,是我在看《奇异博士》时前面播放的预告片。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是:嗯,应该是带有强烈英雄主义的美国片吧。当然,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不会再这么说。

最近刚刚追完日剧《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很正能量的一部剧,我也是看完这部剧才知道有校阅这个工作,也是知道了世界上有很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而在《萨利机长》这部电影中我也同样发现了这样一些人。这部电影虽然是以萨利为主角,但并不能说其他人并没有存在感。首先我印象很深的是与萨利机长无线通话的小伙,通话过程中,很沉着镇定,而他站起来之后眼眶通红眼泪也流了下来,后来一个人呆在小屋子里为这场他以为机毁人亡的灾难难过的行为,我能了解到这个人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着他人、感性的人。描写了两组乘客,体现的都是亲情,而在人们获救之后,也细致的描绘了打电话给亲人的情景,活生生的展现了劫后余生的情景。三个乘直升机的小哥,有任务之前的嬉皮笑脸和出任务时的严肃认真的对比也是很棒。在人物的塑造上,这部电影确实给人一种很真实饱满的感觉。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萨利的噩梦以及神游时所看到的坠机情景有什么用,我是在后面才理解到的。我认为,萨利对于别人的质疑自己也在寻找答案,就像我们被问题困住之后,也会在走路发呆的时候去想这些问题,而对于萨利来说,这个问题或者说困扰更大,对于他的生活影响太大。那么,这些情景也就是萨利自己在脑海中模拟各种返航回机场的情况。(没有仔细去看,噩梦中和神游的时候的两个模拟是不是分别是两个机场)

对于萨利这个人物,电影里提到了他家庭可能负债累累,前半部分萨利打电话回家,妻子还在跟他提这个问题,说到他不能失去这个工作所带来的家庭收入,看到这里我觉得有点可悲。救下了机上全部的155人,还要被国家运输局用所谓的电脑运算来指责自己判断的失误,这种时候打电话回家想要与家人联系,却仍被提醒自己的工作不能丢,这的确是社会的残酷,但还是心疼萨利。萨利要证明自己的决定无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上述所说的,生活上的所迫。第二则是他作为一名飞行员的荣誉和责任。电影中两段的萨利年轻时的插叙,很能体现萨利飞行上的才华以及他对飞行的热爱。还好,在电影后半段,妻子电话里面哭诉着我才意识到你也是那155个人中的一个,以及听证会里面那位女士对萨利的敬佩,让我觉得萨利感到欣慰。

萨利机长最吸引人的特质,还是他的责任感吧。最后一个离机,最后一个上船,被市长召见时还在念叨着乘客人数的确认,在医院检查时喃喃念着155,都可以体现萨利这个人强烈的责任感。(其实我觉得最后离机时还保持自己着装整齐好帅)

准备去上课穿鞋的时候,还在回想结束时真正的机长和乘客会面纪念的情景,想着如果我也能认识这样一位值得敬佩的人,是人生一幸事吧。嗯,自己也要努力成为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呀!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5】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小时候看的美国电影都那么简单粗暴有力量,那种电影怎么没了呢?

是这样吧,看现在最火的美国电影,英雄都是虚构的,情绪都是黑暗的,内心都是纠结的,反派都是不可战胜的。选角政治正确,题材小心谨慎,故事蜿蜒曲巧。特效做出超爽的打斗细节,但是情绪宣泄,就是感觉没那么爽。

我们小时候,美国电影不是这样的啊!除了越战让某些影人伤痕了一把,在八九十年代,最火的片子都是那么理直气壮、黑白分明。英雄从里到外透着顶天立地的自信,我就是正义!我就是不会中弹!与我做对的人天理不容,连智商都不够!我是美国精神!星条旗飘起来!

就算不能说911改变了这一切,至少911也赶在这个转变的时间节点上。

在911发生的当时,以及那之后十年,人们都没有意识到它给美国人投下多么大的心理阴影。只有从现在往回看,从外面往里看,我们才能发现,美国变了。

仍然坚信正义,不再坚信必胜。

这种虚弱的心理状态中,汤姆汉克斯就显出来了。

说起汤姆汉克斯这个人啊,要演技有演技,要思想有思想。可是他一出现在海报上,我就是不大想看。因为用膝盖想就知道,这又是一部大好人做大好事的电影。

汤姆汉克斯可以说演了一千种美国好人,各有千秋,个顶个的好。

举个例子,在《荒岛余生》里,他扮演的查克流落荒岛七年。好不容易回家了,却发现无家可归,因为他的未婚妻凯丽已经另嫁他人。两人毕竟是强制分开,心里还是有感情的,凯丽的丈夫也识趣地退到一边。凯丽在雨中跳上查克的车按照好莱坞的尿性,这时候怎么样也得啃起来吧然而这是汤姆汉克斯电影,他默默地把车开回凯丽家,没有破坏她的婚姻

就是这么好人!然而我们看电影就是想看点浪漫主义,这种人永远做出道德正确的判断,未免循规蹈矩,无聊透顶。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角色不是顺应潮流的好,是普世意义上的好。不是有成长有挣扎的好,是天生的好,永远那么好。

坚定地呈现着自己的道德自信,有种90年代的乐观气息。

《萨利机长》就是一部这么乐观的电影。就像星条旗在你眼前爆炸一样,充满正能量。机长果敢坚强,同僚忠诚友爱,机组人员爱岗敬业,乘客父慈子孝,地勤和救援人员个个人性闪耀,连大反派也是些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愚直人士(现实生活中,上哪找这么一批人啊?)。

不是说正能量不好,其实不但很好,还很治愈。看完这部电影,会有助人为乐的冲动。

只是看到这么一部有古风的电影,由86岁的美国精神东木导演,和60岁的美国好人汤姆汉克斯给我们呈现。仿佛看到一代人逐渐远去的背影。

再说说东木,本来可以好好做政治吉祥物,偏要出来拍各行各业的感动美国,宝刀未老,精神可嘉。

导演的自信体现在本片方方面面,对灾难部分平实内敛的刻画,反而更加真实动人。还有对正能量细节的选取,仿佛真心相信,现实中真的有、绝对有这么一批人。

他坚信着他的正义,他的美国,他的必胜。一群老人,笑得热情洋溢。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6】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明白,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能够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仅没有耐心,并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教师则完全不一样,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能够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教师,能够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能够让他人眼中,毫无期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我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教师如此重要,却十分困难,因为应对一群不一样个性,不一样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教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教师的《教育原理》时,她异常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当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理解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细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终,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一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7】

这部电影,风格如此的朴素,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让人多次落泪。原因在于它所讲述的是生命的旷味,如此的惆怅,就象你行走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时不刻会感受的那一种味道。

主角小林大悟这个名字颇有意味。他的人生本应用失败来形容:失业逃回老家农村落脚的前大提琴手,为了生存,无奈的选择了当一名入敛师。电影根据编剧小山薰堂的原小说《胶片》改编,小山的经历也很复杂,想必尝遍人生各种旷味,对于活着这件事实在是感慨万千,无言以对。虽然他身处喧嚣的功利场(他是电台主持人、编剧、作家、创意顾问等),却无时不刻想逃离,因此赋予了大悟这样的性格:随性,浪漫,内敛,颇有点道家的风范。影片开始不久大悟有句台词: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我们的新居,周游世界,来个演奏之旅吧。他希望靠自己的乐团工作,给妻子提供浪漫又有保障的生活,却被残酷的失业打碎了这一梦想。但这个人物让人觉得柔软、易感的地方就在于:他并不是功利心很强、不择手段要出人头地的城市动物,而是承认自己无能、面对现实只求活下去的草根。我猜这个角色身上寄托了编剧很强的个人理想,同时也是许多在城市打拼的中年人的心情:逃离城市的烟火,隐居到乡村的世外桃源,以求得心灵的平静。

虽然沮丧的认清自己是个失败者(我应该更早的承认,自己根本没有演奏的才能),决定接受现实,但略带凋蔽的乡村并没有提供给大悟心灵的安宁。他人的嘲弄眼光可以不在乎,但如何面对柴米油盐却是个永恒的难题。伫立在桥上,大悟看着桥下的溪水里奋力逆流而行的鲑鱼,以及那些失败了死在途中被冲下来的鱼尸,对生命的意义陷入了迷惘:拼命游上来的,只是为了去死。反正是死,为什么要活得这么辛苦?

既然能如此真切的感知存在,那么探究这种存在的意义,就是本能: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向何方?死亡之后,是否一切归零?若一切必然归零,则血泪斑斑的抗争指向何处?影片中一次次描写入殓的场景:患性别倒错症的男孩,和男友飚车丧命的太妹,澡堂老板娘,夭折的男童他们的人生形形色色,过程中的旷味各自品尝,外人已无从知晓,只是从悲伤的亲人脸上,知道那也曾是喜怒哀乐集为一体的盛宴。如今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化为冰冷的尸体。死亡是对人生最猛的当头棒吓,加深着大悟的思考,最终让他把这样不体面的工作坚持了下去。影片中并没有中国电影里常唱的高调,比如说为他人服务乃是人生价值所在,而是展现了大悟接受这份工作的合理性:既然一切没有意义,那么做这份工作又何妨?

影片让我落泪的地方,一处是小林大悟站在旷野里拉大提琴。音乐在此时不再是他谋生的工具,而是回归它本真的意义,和着他情绪律动,发泄着他满腔无以名状的惆怅。远处河流在阳光下蜿蜒闪光,天地如此广漠,生命更新换代,如此执着的延续下去,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切如果本无意义,又是谁赋予它意义?

另一处是结尾,大悟的父亲死了。三十年前抛妻弃子的父亲对于大悟来说,本是陌生人,但他还是去为父亲举行入敛仪式。这是所谓的政治正确,或者说观众的习惯,喜欢在影片的结尾看到和解,人道主义要求大家这么做。可我之所以落泪,不是认为大悟终于原谅了父亲,他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而是认为,大悟接受了存在的必然性:三十年前的父亲背叛了妻子和儿子,和咖啡馆女招待私奔。这种伤害既然已经造成了,就接受它,如接受生命存在的必然性一样。

所以,我对影片中吃鸡肉一幕印象深刻。一开始,初当入敛师的小林大悟曾对死尸的性状气味感到极度恶心,面对着妻子为他准备的鸡肉火锅做呕不已。但最后,想通了的他和社长、同事在又一次的入殓工作之后,圣诞夜里,大口大口的吃着烤鸡,已经非常坦然且享受了。烤得焦黄的鸡肉,沾满油脂的手指头,饱尝美食的满足的表情,都揭示了:这就是意义。仔细体会存在感,仔细品尝着喜怒哀乐的人生旷味,就是全部的意义所在。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8】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一位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齐,音乐家原先以往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那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教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期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教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工作的第一天马修教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教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教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明白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明白了做错了事能够用负职责的方式弥补。

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教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期望。马修教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教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激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教师一齐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教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一样,但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应当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明白,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欢乐,那么教师也应当让学生看到自我点滴的提高,体验提高成长的欢乐,增强继续提高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提高,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9】

一个小小的铜勺陀螺似的在桌面上飞快地旋转,三双期待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它。转转停停,铜勺终于颤悠悠地停了下来,勺把儿正指向石娃。“我要上学喽!我要上学喽!”石娃高兴得蹦了起来……

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催人泪下的故事。主人公石娃从小就失去了母爱,和含辛茹苦的父亲、姐姐相依为命。为了供石娃上学,爸爸干活时不幸摔坏了腿,这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小小年纪的姐姐含泪嫁给了比石娃还矮一头的有钱人家,换来了一叠带着心酸和屈辱的钞票,勉强维持生计……随着病情的加重,爸爸瘫痪了,家庭重担沉沉地压在了石娃那稚嫩的双肩上。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连大人都难以承受的困难击倒,始终一边勤奋学习,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爸爸。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娃考取了师范学校。就要远离家乡了,爸爸怎么办?他毅然决然地做出选择——背起爸爸上学!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同为祖国的花朵,我和石娃似乎生活在两个天地里。逆境中的石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求知求学仍是那样的顽强,生活信念仍是那样的坚定,对亲人的爱仍是那样的至真至纯……我们平时都做了些什么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费不用愁,零钱天天有,还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满足,对亲人的爱心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哪怕是一点一滴……真是惭愧!

石娃是我们少年儿童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他身上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困难再大,也能挺起胸膛;条件再苦,也能发奋学习;亲人再穷,也会真诚相待。这是无价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生长在温室的孩子所缺少的吗?

新的世纪里,让我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小“石娃”!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10】

正所谓不破不立,片子基于艺术需求黑了一丢丢审查委员会,让英雄的火苗颤颤巍巍,但最终,也是审查委员会的半反面塑造以最公正无情的方式重造英雄。

东木就是可以把叙事拍得那么高级,毫不煽情,阶段闪回,落脚点都在人性上,在丝毫不做作的情况下,把真善美都传递了。这是86岁的东木,这几乎就是如出一辙的萨利气质即视感。

片子中段摇摇欲坠的设计太好。人物自身的惶恐,外部环境的盲目崇拜,都是在一条坚固的空中绳索中行进的。主轴是过程正义,是不含人情味的深究,是后英雄阶段中的上帝视角。虽然它那么繁琐和冷漠,但我相信大多观众都被感动着,甚至感到安全。一个国家不造神,这是对民众的保护,也是让善恶真正分明的渠道。在这个氛围中,一个完全立体,用细节取胜的机长,他的焦虑,他的害怕,他内心对过往的捍卫和对未来的无措层层加码,使观众如同机上乘客般投以感激,由使观众如同知情人般心怀同情。

整部电影,直到片尾过渡为真实世界,我们已经不仅仅为具体的个体鼓掌了。片子以一个凶险的情景开始,却以一个庄重的群像收场,幸存者重聚,表达感激,像一次次修正活着的定义。痛苦和死亡无可回避,哪怕每一步向前都是通往终点,至少我们清醒的爱过彼此和周遭(再一次为整个机组人员在灾难面前的神发挥点赞)。

世界上居然有一种美好经得起公式推敲,一想到这里,就安心。

ps:无限怕坐飞机的人坐飞机前看这样的片子,有种复杂的感情。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11】

由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烈火英雄》将于8月1日上映,目前正在全国路演中。19日,在深圳第一站放映结束后,有观众向该片男主角黄晓明表示,黄晓明是该片最合适的人选。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电影《烈火英雄》根据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作为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讲述了滨海市海港码头发生输油管道泄露引发,消防员奋战在一线死守油罐全力灭火的故事。

有一种鲜艳的红色,他们会给淡淡的烟雾带来生命,会给凶猛的寒流带来希望,但他们面对的是危险和死亡,他们是离人民最近的消防队员!

最帅气的逆行,曾经是2015年最流行的一句话,也是最受公众关注的一批人,因为当年的天津高新区,让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消防队员身上。那场大火有11名消防战士为救火牺牲,当所有人都往火场外躲避的时候,只有他们背道而驰走向火海,之后出现对他们的形容最美逆行, 烈火英雄等等的词汇都不足以形容人们对消防战士感激与敬畏。今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家村发生森林火灾。正是这群无所畏惧的消防队员冲向火场。

此次火灾,着火点位于海拔3800余米左右,多个火点均位于悬崖上,无数的消防战士奔赴救援,可是水火无情27名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被突然变换风向的大火吞噬。4月2日,听到这一消息,上万人陆续来到西昌送英雄回家。他们用生命灭火,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安全和希望!

最闪亮的雨伞,除了灭火,在洪水、泥石流等灾害面前,你会看到消防队员的身影。就在这次凉山火灾中,牺牲的消防指战员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3岁,最小的消防指战员刚满18岁,他们刚刚退去孩童的稚气,刚刚走向人生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也正是人生中最璀璨的年华,但当面对危险和死亡他们却有超越了自己年纪的坚定与勇敢!这也是让所有人民群众感到悲痛惋惜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谱写壮丽的**,为人民描绘幸福和平的图景,但在这个最美好的时代,他们用远都会把自己冻结!

最可爱的人,在危险的灾难面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对消防队员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点燃心中无比的敬畏。而生活中,消防战士对群众的帮助也是无处不在,当有人轻生想要跳楼,我们可以看到消防战士的协助,在打捞落水的小猫,我们可以看到消防战士的救助,甚至,我们戒指、手镯摘不下来,危及生命的时候,也是由消防战士来帮助解决在凉山大火之后,从手机和电脑网络上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默默来到消防队,为消防战士搬来矿泉水,什么话和信息也没有留下就走了;还有一个5、6岁小女孩拿着一瓶水和家长走到消防战士的哨岗前,准备跑去把水给站岗的战士,战士看到小女孩过来向她挥了挥手,她便默默的把水放到哨岗前的地上,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向家长,两人就离开了我们对消防战士的感谢和敬畏无法言表,在我们心里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有了你们,在生活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时,你们的到来才让我们看到希望!

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

我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水火无情。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中,火灾的发生率非常高。像恶魔一样,一个小小的火星可能会引起一场大火,这不仅会摧毁大自然宝贵的资源,还会把生命和财富化作灰烬。

与日前日本京都动画公司纵火案一样,死亡人数已达34人,成为近20年来日本公共场所最重大的一起盲目杀人案。面对大火,人类是无力而退缩的,但有一群人,他们为了国家的财产、人民的安全是需要和大火正面刚的,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也是《烈火英雄》的主角们消防员。

其实一直以来,展现消防员情节的影视作品真的不多,有印象的就是tvb的《烈火雄心》,银河映像的《十万火急》以及香港电影《逃出**》、《救火英雄》,而这几部电影对我其实就只有片名和题材的印象了,故事情节几乎不记得。我想消防员题材的电影之所以不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的电影对火灾的表现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很难实现。而这次的《烈火英雄》没有让我失望,火灾场景拍出了国内灾难类型电影里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和震撼感,很多镜头让银幕前的我都屏住了呼吸,替银幕上的英雄们捏了无数把冷汗。

尤为难得的是,片中的火并不是cg,一切为了真实,用的竟然是真火。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为了更真实地导演这部电影,陈国辉导演走访了100多名消防队员,积累了不少经验,使场景还原和人物心理、动机的刻画更加真实。

除了令人震惊和真实的火灾现场拍摄,**另一件事,我喜欢的是,这实际上是一个集体肖像电影。除了两位主角江立伟和马卫国,其他角色的刻画都非常令人难忘。即将退休、喜欢吃鸡腿的郑志、因婚姻关系与女友发生矛盾的徐小斌,甚至还有刘金山和丁嘉丽饰演的客串明星,都非常立体,赚得人们的眼泪。

**这些烈火英雄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江立伟在一次行动中由于指挥失误导致队员牺牲,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要面对提前退役和儿子的质疑,马卫国得不到父亲的认可,马上退役的郑志只想混日子他们面对大火灾难的时候,也有恐惧也会退缩,但正是身上的消防员服和职业责任,让他们坚守在最前线。电影里的场景和泪水都很浓。我旁边的姐妹们看到一半就哭了起来。

片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面对渐渐失去控制的火势,年轻的消防员情绪失控,而杜江饰演的队长马卫国只能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抚队员,他拿出手机让队员给家长留下一段话: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干了什么!然后,队员们一张张笑中带泪、恐惧中带着坚毅的面孔出现在镜头前,要是有下辈子,儿子一定再照顾你们。

质朴的语言再次形成本片的泪点之一。

这部电影的节奏非常紧凑,震撼的场面随处可见。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在紧张、令人窒息的情节和感人的情感之间来回变换。具备了一部标准配置的灾难片要具备的必要因素:火灾呼啸而来的那种强烈的恐惧感和震撼感、人性的描写以及有血有肉的角色塑造。

叙事结构、节奏和宏大场面以及情感渲染上绝不输给任何好莱坞灾难电影,加上档期又是八一建军档,我觉得这片会是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一部标准配置的灾难片要具备那些必要因素呢?起码个人认为有两点:首先是要表现出灾难呼啸而来的那种强烈的恐惧感与震撼感,其次还要刻画出在无情灾难面前渺小人类在生死关头的那种真实情感。

电影院外最大的感觉是,这些消防员真的是无名英雄,我们普通人对这个职业仍然知之甚少。希望这部电影的上映能让更多的人关注消防队员的职业。影片说,如果油箱**,相当于发**20枚原子弹。这并不是刻意夸大,真实情况是油罐和化学品全部的话相当于三十颗原子弹的威力,想起来就后怕,真的感谢消防员,真的。

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

很久没有在影院遇到过这样感人的情形了:两个小时的放映时间无一人提前离场;观影过程中抽泣声此起彼伏,邻座的陌生人还主动给我递来了纸巾;放映结束后,观众自发起立鼓掌这部看哭无数人的电影就是《烈火英雄》。

这是一部以消防员为主角的救火英雄电影。作为和平时代牺牲最多的超级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火灾,保护无数人的生命财产。

从影院出来后,我在马路牙子上坐了许久,稍稍平复了一下悲痛感动的心情,然后给做消防员的发小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感恩他的付出,更叮嘱他一定要好好的。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大学毕业后我选择成为一名白领,在高级写字楼之间穿梭,享受着现代都市的便利与繁华。而我的发小,他选择去当兵,并成为了一名消防员。

自从他当了消防员之后,我就很少能联系上他了,经常是打**没人接、发微信过了一两天才回复。每次好不容易打通**,他要么是刚训练完或出完任务,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要么是马上要开始训练或执行任务,根本没时间多寒暄。

总之,他的生活只有两件事训练和执行任务。

久而久之,我们的联系也渐渐变少了

然而,《烈火英雄》这部电影的出现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隔阂,让我看到了发小每天的训练多么艰辛、执行消防任务时多么危险,更让我对他油然而生起一股敬佩之情。

他们每天做大量的训练,努力做到能够在几秒钟穿好防护服、十三秒攀着长绳爬上四楼、十六分完成五千米长跑,所求的不过是"能最完美地完成任务"。

作为可亲可敬的无名英雄,他们始终冲在危险的第一线。就像影片中呈现的那样,熊熊烈火肆虐,他们用血肉之躯护你我周全。

《烈火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瞬间崩溃、大哭不止!港口的化学罐区离火源一线之隔,如果化学罐区被点燃,后果将不堪设想。

杜江饰演的马卫国是特勤一中队队长,他接到上级的指令:必须挡住火源,死守化学罐区!

然而,区区十来人,一辆消防车,在现场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又如何能抵挡这猛龙般的火舌呢?

他们用完了水就改用粉尘、用完了粉尘只能搬起砖块挡住流淌火,眼看着火势越来越猛、供水还没来的情况下,束手无策的队长拿起手机给每一位消防员录了一段告别**。

在濒死时刻,他们仍然带着坚强的笑容,告诉家人自己的思念和爱,告诉家人要照顾好自己,告诉家人自己从不后悔

看到这一幕,我终于绷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当我在温暖舒适的床上睡觉的时候,当我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当我在新潮的商圈逛街的时候,当我和朋友在酒吧或咖啡厅休闲娱乐的时候,我的发小却在直面危险的烈火,咬紧牙、流着汗,拼尽全力守护着我们每个人的安全。

他也是和我一样青春正好的年纪,也对亲情爱情友情有无限眷恋,更对这个美好的世界充满着想象和好奇,但消防员三个字,就意味着舍己为人、以及必要时候的牺牲

想到这里,我必须要郑重感谢《烈火英雄》这部电影。

正是因为《烈火英雄》将真实的消防员经历搬上大银幕,才让我们在无声的眼泪中看见每一位消防员的付出和奉献,让这些和平年代的英雄能够走到台前,得到更多理解、支持与爱戴。

刚走进电影院看《烈火英雄》的时候,空调开得太足我感觉有点冷,可是电影放映完,影厅变得热流涌动,我甚至冒出了汗水。

没错,这是眼泪的温度。这部让无数人哭到崩溃的《烈火英雄》,是这个夏天最难忘的回忆,更是值得终身铭记的消防员情结,是让我们为之热血的英雄情结!

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

由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烈火英雄》将于8月1日上映,目前正在全国路演中。19日,在深圳第一站放映结束后,有观众向该片男主角黄晓明表示,黄晓明是该片最合适的人选。

在电影《烈火英雄》中,黄晓明饰演男主角消防队长江立伟,他的角色是一位平凡又勇敢的一线消防英雄,他也有自己的家人牵挂,也想要好好活着,但面对滔天火海他毅然选择逆火而行,演技受到不少点映观众和影评人的认可,评价黄晓明演的消防队长把消防员背后和普罗大众一样的平凡演得很传神、黄晓明完全将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用平实朴素的表演完全忘记了他的明星身份、那一刻眼里没有黄晓明,只有江立伟,大赞其在该影片中的表现值得一座奖杯。在19日的映后见面活动中,现场有观众情绪激动地表示你就是最适合演《烈火英雄》的人,因为你更有看电影的冲动!,该观众回忆,在多次灾祸事件发生后,黄晓明都第一时间进行捐款和照顾**消防员家属,并到医院去看望受伤消防员,切实的慈善举动也让观众们记在心中。

而谈到在电影中冲向火海前抚摸家人**的情节,黄晓明表示在电影准备阶段,和导演编剧同一线消防指挥官讨论过他们在冲向火海时想了什么,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见我的家人,是每一个消防战士在执行任务时的信念,也让他们更有勇气和力量去执行好每一次任务,黄晓明也呼吁大家注意消防安全,减少消防战士的**。

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诚意满满,因为我们对于消防员群体的认识还是太少太肤浅。就映后导演谈到,他们说,我们不怕死,怕的是大家不知道我们在死之前做了什么,主演也谈到希望观众忘掉我们(演员),记住他们(消防员)。如果从这个主创角度上讲,作品是成功的。

其他方面,前半段灾难场面表现宏大到超出预期,后半段对于消防指挥官、战士、家属甚至各行各业的普通受灾群众的人性细节的阐述也真实不煽情。在灾难面前,任何一个人都是渺小的无助的担惊受怕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有牵挂的,如果能回家见到亲人,谁愿意选择葬身火海,但是他们永远是面向火海的逆行人,永远会在家人亲情和职责所在之间选择后者。

导演坚持在影片最后使用真正的消防员出镜,而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对消防员普世价值的认可,对家属的理解和尊重,对孩子的教育,对那些失去丈夫父亲儿子的人的帮助,还有,我们对于消防知识的理解和日常火灾隐患的灭除,才是对他们最有意义的事。致敬消防员群体,致敬消防员家属,致敬烈火英雄剧组。

感人电影观后感【篇12】

好的电影看完后,会陷入一小段沉默的缅怀时刻。我看着观众逐渐离去,字幕继续滚动,显示一部电影的幕后人员构成,他们都尽职尽责了。电影就是这样,有台前就有幕后。被忽略掉的,从来都是大多数。

看完《萨利机长》,我就陷入了这样的状态。一个尽职尽责的机长,该如何在一次奇迹般的生还后,向世人证明他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乘客安危考虑,而不是个人逞能为了当英雄?

在电影结尾处,真实的机长沉默寡言,微笑温暖。演员伟大者如汤姆汉克斯,还是显得略微有点紧张了,但足够好了,我喜欢这个寡言少语而异常坚定的人。

少说点电影,多说点我的观后感吧。

最早看到萨伦伯格机长的自传,名字叫《最高职责》。当时还是学生,不理解职业尊严的含义,工作后,才发现,这个词太要命了,二爷说得好:

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职业的职业尊严,既然成为其中的一员,即使你再不起眼,再放荡不羁,再游戏人生,也应该在事情触及自己职业尊严底线的时候抹一把脸站起身来,用或许会被平时的自己嘲笑的语气,说声「对不起,我是警察」,说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我想起来两年前看过的一条旧闻:

20xx年11月10日晚,南航CZ3739航班起飞后约30分钟,只听砰的一声闷响,乘客旋即发现发动机起火。空姐吓到默默流泪,只有机长淡定播报,本人经严格训练,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21时40分左右,飞机备降在广州,200多乘客无人员伤亡。

昨天下午在电影院看《萨利机长》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回响着这句话本人经过严格的训练,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上。

当时我在地铁上,被这句话折服。看着地铁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想万一有意外发生,我们该如何避险。该听谁的,凭什么?

电影是个横截面,没有告诉我们机长平常怎么想,但他的自传里有,我试着摘抄几段:

我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工作,只有意外才能让我们一举成名,而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就是尽力避免这样的意外发生。

在生活的很多领域里,你都应该成为一个战略上的乐观主义者,即着眼长远,但同时又是一个战术上的现实主义者,即立足当前。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都是一些听上去周到而正确的话,电影不能让机长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说出来,于是我看到了以下几处:

他相对寡言少语,在飞机升空时有意识地避免和副机长闲聊过多,在他的自传里,他写道:从飞机推出离开登机口,直至起飞,爬升至10000英尺(3048米),航空法律规定机组不许谈论任何与飞行细节无关的闲话。

他在重启发动机失败后,直接跳过了规定程序的十四步,本能一样打开APU(俗称小风扇,auxiliarypowerunit,为飞机关键系统提供基本的电力,防止失速),这个关键决定是后来成功迫降的前提。也正如副驾在片中吐槽的,打开APU是规定流程里的第十五步,如果按部就班,有可能都走不到第十步,飞机已经坠毁了。

机长站在机舱中,看着自己的飞机成为一艘沉船,他的脸上是无奈和愁容,正是这些愁容,让我想冲进去帮机长,虽然不知道怎么做。

他在乘客获救后先后找了警察朋友、副机长和工会朋友来确认,机上所有乘客是否都安全。直到工会的人来告知,所有人,所有人都安全。他才放心了。

那一刻,他的脸上,愁容舒展。

我在电影院里突然意识到,我平常嘴上老爱说总是所有绝对之类的词儿,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这几个词的重量吧,但机长必须确定,但凡有一个人因为他的选择而遭遇不幸,他都难辞其咎。

每一个乘客,都安全,这就是他的理念。

看到一个短评里也写到夫妻关系的表现,妻子第一次接到电话还很惊讶今天你居然打电话报平安,第二次她就有点受不了家门外聚集的媒体压力了,开始打电话发牢骚抱怨,提醒机长房贷压力,第三次妻子才意识到丈夫有可能就和飞机一起坠毁了,开始抱歉,机长安慰她,说一切都会处理好的。

三个电话,一对夫妻,磕磕绊绊、不容易和相濡以沫就全给表现出来了。

看电影的时候,大概有七八次,我被这有可能降临的灾难和人的勇气与理念摁在座位上,眼睛湿了七八次。可能是怕,也可能是感动,看着他风度翩翩,看着他坠入长河,看着他接受诘问被质疑,看着他在纽约的夜里跑、想、长久沉默。

他知道自己委屈,但从没有抱怨过任何人。

有很多时候,大家只是当你是个英雄,却不清楚那一刻是怎么做到的,也不深思这种巨大灾难带给行动执行者的道德压力和专业难度但凡有一个小地方出现纰漏,导致人员丧生,机长就会被不良媒体打上鲁莽、自大、置乘客性命于不顾的标签。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没有耐心。

抱怨是没用的,愤怒也是没用的。有技巧地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向更多参与到奇迹中的人表示感谢,就好。

所以我喜欢稍微上点岁数的人演的电影,他们按照心里的原则而不是世上的规矩行事,他们偏执,他们知道对错,他们在为年轻时犯下的错做自己能做到的挽回和弥补,他们改不了臭脾气和坏毛病,他们欠钱,同时给更需要钱的人借钱,他们慢,他们气喘吁吁,他们捍卫着从他的时代到新的世界里那些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比如荣誉,比如克制,比如原则。

而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可能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代言人吧。他86岁了,还在拍这样克制内敛的英雄片,和他同岁的老人,有多少人有这样的体力和状态呢?

我住的这个院子里,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岁数相差不大的老人们拄拐、蹒跚、到门口的货车上买回葱姜蒜和馒头,再慢行回屋里,还有一个老头挥着网球拍对墙狠狠地打过去,但也没有多少力道了,他们的身体普遍都不能称作硬朗了。

他们应该是新中国之前出生的一拨人,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或许谁都有年轻的肌肉和力气可以恣意发泄,但到了晚年,面对的是疾病、假牙和形形色色的虚假推广,利用老年人的恐惧和孱弱推销药品、保险和其他。

伊斯特伍德在电影行业里打拼了半个世纪之久,他已然两次得到了行业中的最高荣誉。一次是作为演员,拥有《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的表演作品,一次是作为导演,拍出过《百万美元宝贝》《老爷车》《萨利机长》等够多够好的电影,还在拍,不打算停。

我想不到比强悍更合适的词来表达我对这位导演的敬意了。

"感人电影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