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专著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9

教育专著读后感2500字6篇。

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我们会感到愉悦。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哪里有一些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可供借鉴呢?你也许需要"教育专著读后感"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1)

当我读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篇书时,我感到高尔基小时候的生活并不是非常快乐,但他却交到了许多朋友。GZ85.COm

因为我从书中知道了高尔基在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善良的母亲因为没有钱去养活他,所以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的家里。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他的外祖父家走了。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去干各种各样的杂活,比如说:学徒工,洗碗工,面包工,守夜人等等。

有一天,高尔基去了“善良号”的轮船上,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全身穿着白衣服,每个手指上都长着毛,两只大耳朵里也竖着毛,他的名字叫:斯穆雷。他经常让高尔基给他念书听,斯穆雷的那只黑铁皮箱里藏着许多书,比如:《奥米尔训练》、《炮兵记事》、《论臭虫之危害及消灭方法》等。高尔基在那,是一个洗碗工,每次斯穆雷都让高尔基放下手中的活,给他念书听。光替高尔基干活的人叫做:马克西姆。

等高尔基又回到家里时,高尔基已经改变了许多,比如说:他竟然喜欢上了吸烟!他的外祖父见到这样,就给高尔基的外祖母说,外祖母就阴阳怪气的说高尔基:“你怎么抽烟!”还装模作样的打了高尔基一下。高尔基就非常生气,跑到了一个角落里,他的外祖母悄悄地对高尔基说:“我只是做给你外祖父看的,他现在跟小孩子一样。”高尔基扭过头一看,他的外祖父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幸灾乐祸。

在高尔基上大学的时候,他已经长大了,他又认识了一个名字叫做:霍霍尔。霍霍尔是一个有胡子的一个老头。在那里,高尔基和霍霍尔发生了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说了。最后,高尔基到了另一个渔场里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在读到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儿童的教育,还在于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我们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3)

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三、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渐归于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学习能够拯救我们自己。我们通过学习,让知识活化成了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这就是教者的魅力所在。最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4)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可是这套书的二十个篇章中并没有单纯的教育思想篇章,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要说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哪些教育思想,我想应该就是某些小篇章某些对话中所透露出来的吧!首先,它告诉了我们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这让我想起了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的一句话--你们来学校,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学习做人。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这句话不知是什么时候自己总结出来的,反正从总结出来之后我就经常给学生说这句话,今天我终于给自己的这句话找到了依据。是呀,如果我们的学生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可是却没有什么能力,更没有善良、爱心等这些重要的东西,那他的知识不如没有,一个有知识高智商的人,犯起罪来会更可怕,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教学生做人,在本学期的教育中我更加注意了这一点,因为现在的孩子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这可不是在夸他们啊,真正有用的他们没有去看,去听,去懂,相反却在不该操心的地方学得快,学得多,早熟得很,而这个班上有个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而且还带出了一拨好事者,尽管这个孩子脑子挺聪明,但是在我这里却几乎得不到表扬,因为她做人太失败,还自我感觉良好,带坏了班里一些脑子比较够用的孩子,像这样的孩子即便在脾气很好的,很注重启发学生的孔子面前,我想得到的打击也会不少,因为实在是太不讨人喜欢了。

说到启发学生了,这里就要引用孔子的为数不多的教育之句了,那就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告诉我们教育学校要启发,启发之前要让他发愤,而后再启发,然后还要引起他的怀疑,才能会去研究,才能取得成绩。而这一方面正是我平时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多去研究如何使学生发愤,如何更好的启发学生,并引起他们的怀疑,而不是让他们信服我所说的一切。

本书中还有一处讲教育方法的句子,就是"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诸位,你们以为我讲学问,还会保留秘密,不传给你们?我绝对没有丝毫隐瞒,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们做学问,为什么都不懂呢?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不会像有些老是那样留一手,我的学问很简单,本身就是教材,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这一部分读完后,我可真有些后怕,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懂,只是有时会忽略掉,看到那句"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自己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这种行为不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反面影响,让他们慢慢地变成容易发脾气的人嘛?好可怕,有时发脾气是难免的,也是应该的,可是经常这样粗暴地处理一些事情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这可是今后要加以改正的地方呀!

关于《论语别裁》还有不少收获,还有下册没有来得及看,以后再交流吧!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5)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 学科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 数学 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专著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