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征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25

长征电影观后感。

有了这样的难得机会,自然要将心得记录下来并形成观后感,持续地写作观后感必将使我们的内容输出获得巨大进步。请问您准备从哪个角度来撰写这篇作品的观后感呢?根据您的指示,工作总结之家已经为您准备了一篇标题为“长征电影观后感”的相关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裨益!

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1

在飞机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着说道: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这是电影《我的长征》开始的画面。说实话,我很奇怪,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没容我多想,我已跟随主人公走进了他的世界里。

那一年,他,王瑞,小名瑞伢子,还是一个在父亲和姐姐百般呵护下的孩子,跟着父亲四处躲藏敌机的轰炸。这时,幸运的他在度过湘江时,遇见了从未谋面的他。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并且,瑞伢子开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长征生活。

看到湘江战役时,我突然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以往的长征?长征是伟大的,因为他见证了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的成长史;但同时他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让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某些人的错误指挥,湘江边上尸体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挚爱的父亲的尸体。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眨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看到那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回头看看我们此刻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还有资格抱怨吗?以往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果断献身,毫无怨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然,长征的胜利,除了因为士兵的献身精神,还有党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上,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我心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此刻,党的地位永远无法替代。此刻,虽然有很多的党员干部贪污fu败,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在这部影片中,有三个字让我很感动:跟着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无数人的信念与力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瑞伢子的父亲说过,瑞伢子说过,曾连长说过-----无数的人都说过。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是正确的。所以,尽管党内有不和谐的音符在,我们也不能一口否决了整部曲子。我们要始终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日的幸福生活。

是的,在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过赤水河和娄山关时都取得了大捷。这给我党我军将士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娄山关大捷后,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能打仗的队伍,还是一只团结的队伍。当彝族兄弟拿枪对着他们时,他们坚决不抵抗,就怕不细心伤了这些无辜的人,之后他们用代表友好的歌声化解了一场误会,让他们认识到了共产党与其他党不一样的地方。且看今日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把中国推向更完美的明天。作为汉族的我们,绝不歧视少数民族,我们做到了。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注定是艰难的,它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劫难。冰山雪地沙漠永远伴随着将士们。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过大渡河的场面。那时候,要想过河必须先抢回泸定桥,而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可是,所有将士在接到两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后,没有任何的抱怨,就这样穿着草鞋跑到了泸定桥。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过桥,将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往铁桥上铺板子。应对不长眼的子弹,谁也没有退缩,只是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前进。铁索上的斑斑血迹,河里数不清的尸体,可是一拨一拨的士兵从未间断。为民族献身的团体荣誉感在他们身上一向延续着。虽然历史不断发展,但我期望这种精神会历久弥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结束了,我感觉自我又重新认识了长征,并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动着。就像影片开始时他说的那样,长征是他最幸福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奉献;长征是他最痛苦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姐夫,好兄弟,好连长,那个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连长。我无法想象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我也无法体会他内心的痛苦,但我能够肯定的是,长征会永远在他心里,永不消失。

我没有经历过长征,我无法确切地了解那些经历过长征的人的感受。可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我懂了很多。突然发现,自我是那么的渺小。有时候,我会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批判现实中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比如,看到政府官员的负面新闻时,会忍不住说几句,觉得共产党并没有那么好,可是此刻,我发现我错了。不管怎样样,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日,我们的今日是他们用血和泪换来的。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跟着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永远不会走错路。对于我自我来说,我会将长征精神永远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并用它来时刻提醒自我:好好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为完美的明天不断地奋斗,争取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2

肖鸿博

红军长征的事迹大家多少都听过吧,不错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那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这篇电影中主要讲述的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后,并成功突破敌人的第三道防线――湘江。而敌军却在第四道防线上投入了大量轰炸机,那密集的炸弹像雨点般落在战士们的身边,很多战士在这枪林弹雨中不幸身亡。红军人数从最初的八万多人猛降到后来的三万多人,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进行军事转移。为了保存实力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选择向军事力量较弱的贵州进发,这就是我们现在口口相传的长征故事的起因。

红军队伍跋山涉水,足迹遍布了祖国大地的十几个省份,穿过了深不见底的赤水河;强渡了波涛汹涌的金沙江;翻过了高耸入云、北风呼呼的夹金山;走过了荒无人烟、一望无迹的大草原。就是在这样的坚苦环境下红军叔叔们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当时的一切对红军来说仿佛都是雷霆一击,因为不仅有艰苦恶劣的环境,还有随时随地分离,每走一步就有一个战士长眠于此。但这些都没有压垮伟大的中国红军,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不怕牺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胜利。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无忧无虑的坐在教室里学习,这些都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将来和这些先烈们一样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3

江梅嫣然

初看电影名字时,我便有点儿疑惑,为什么叫长征呢?是走向哪呢?带着疑问,我开始观看影片。电影的主要内容讲的是红军在1934年被迫进行了三年的长征。但他们处境恶劣,而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这么一个没兵权,没领导地位的情况下,提出避实就虚到敌人薄弱的贵州去,于是在1935年1月召开了大会议。选择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领导核心,红军便开始向北挺进,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就连许多女同志也克服了失去孩子等个人情感。与男同志一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含义我也上网查了一下,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困难险苦,经过无数险峻的高山,汹涌的江河,无数的艰难,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看到这句诗的翻译,我有些震惊,张大了嘴巴许久才反应过来。爬雪山过草地,三年的长征,这让现在人看来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并且还有随时失去亲人和战友的痛苦,而这些困难都被英勇的红军克服了。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每个人都充满了大无畏牺牲精神。他们有着旁人没有的坚定意志力,有着别人没有的革命精神!想着红军们经历三年艰难的长征,没有人叫苦叫累,我的心里隐隐有了份愧疚。因为就在上个星期三学校组织高年级春游,我们只是站了五分钟军姿便大声哀嚎。没有想到曾经那些为了革命一直战斗的先烈,他们何止是站呢?那是没日没夜的长征啊,是不知道下一秒自己是否活着的战争啊,那是见不到亲人的思念啊!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些革命战士的牺牲,我们会有现在安逸的生活吗?如果没有他们没日没夜的长征,我们会有现在的和平吗?如果没有他们可以克服个人情感原因而去长征、战斗的话,我们的祖国会有现在的繁荣强大吗?

这一个个的疑问让我立刻对他们肃然起敬,最后我想说句:向这些英雄致敬,你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4

赵世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七律》,还萦绕在耳旁。长征的故事,一次次出现在课本里,让我们记忆犹新。历史上还有几则关于长征的真实故事,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这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今天我又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让我对长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围剿”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李德等人的指挥失败,以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的逃跑主义错误,导致党受到了莫大的损失,使红军人数从8万人减到了3万人,这不经让我紧张起来,原本对抗国民党的人数就不够,现在又只剩下3万人,怎能打得过?不过接下来让我对共产党产生了敬佩之心,他们动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国民党,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电影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很感动,就是在红军前往乌河的时候,中途不幸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毛主席的妻子原本可以和战友一起躲避空袭,可她却跑向被炸伤的战友,刚要扛起战友。就被飞机投下来的炸弹炸伤,这是多么强烈的舍己为人精神啊!要是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妻子,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精神,她不愧是毛主席的妻子!

这部电影中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如彭德怀、周恩来、朱德等。他们都是国家功臣,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但是我也对千千万万个无名战士肃然起敬,因为“百尺高楼,始于地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会过上舒适的生活,向他们致敬!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5

马诗睿

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爱国电影《长征》,当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讲的内容。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保存实力和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处境危险,当时的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不顾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让红军正面与敌死拼,毛泽东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时的形式提出避实就虚的方法,得到大多数红军将士赞同。从此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队伍不断壮大和加强。长征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其间红军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是什么精神信仰让红军在这万里长征中取得胜利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团结的精神,不怕苦的精神,热爱祖国的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

今年学校组织春游,我们换上红军服,当了一次真正的红军,感受他们团结一心,为理想奋斗一生的高尚品德。

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时时刻刻牢记历史,做一个有着团结的精神的小学生,做一个有意志力的小学生。让我们热爱祖国,向红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6

作者:杨泽健

**:《少男少女·校园》2017年第01期

2016年是长征胜利的第80个年头了。为了怀念中国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我特意**了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

《长征》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1934年秋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无奈进行战略大转移。湘江战役中,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虽然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四道防线,成功渡过湘江。但是红军由原本的八万人减员到三万人。

然而,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几位领导人的坚持下,路线发生了变化。四渡赤水,这一路线让国民党军始料不及。红军也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线,同时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红军的下一次长征,虽然少了许多国民党军队的阻挠,但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性质。红军先是巧渡金沙江,又强渡大渡河。还日行120公里飞夺泸定桥。

之后,红军越过了雪山、金山和大草原。

1936年10月,红

2、 第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军会合。红军三大主力联手,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体现了许多我们没有的品质和精神。长征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其中,红军战士身上所体现的高尚品质,更令我钦佩。我以前在书中读过一个故事:一个穿着又薄又破的衣服靠在树上的老战士。

一位将军看到那个士兵因缺少棉衣而冻死了。他很生气,想追究军需官的责任。然而,一个小士兵告诉将军,那个冻僵的老士兵是军需官。我看完这个故事感慨不已,我自问自己真的做不到像军需处长一样为了别人可以生存,宁可牺牲自己,无私帮助别人。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没有的。现在的人都是自私的,不管大局如何,一切都要自己先想。其次,我们可以看到红军团结友爱、互助互助的精神。而且,红军战士没有棉衣穿,也不向上级报告,因为他也知道上级的困难。

他是顾全大局,为大家着想。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不过,我们年轻一代的“长征”才刚刚开始,我们也要像革命先辈一样不怕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指导老师:梁丽冰

"长征电影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