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 2024.02.10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精品。

学科教学计划是教师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重要工具。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制定一份新的教学计划。那么如何写好学科教学计划呢?推荐阅读文章“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它将为您提供更多相关知识和见解。记得收藏我们的网站,您将时刻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1

化学上册九年级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意识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更加深入。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概念和符号。

2.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4. 化学反应的平衡和热力学。

5. 元素和化合物。

6. 化学键和分子式。

7. 溶液和离子反应。

8. 酸碱中和反应。

9. 电化学反应和电池原理。

1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

2. 课堂讲解法。

3. 实验教学法。

4. 互动式教学法。

5. 视频教学法。

四、教学计划:

第一周:化学概念和符号

1. 化学的概念和基本符号。

2. 化学元素。

3.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4. 化学式和化合物。

第二周: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3. 稳定性和危险性的初步认识。

4. 实验:物质性质的观察和测定。

第三周: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

3. 实验: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测定。

第四周:化学反应的平衡和热力学

1.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

2. 热力学基础知识。

3.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4. 实验:热力学实验。

第五周: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2. 常见元素的化合物。

3. 实验:元素性质和化合物的实验。

第六周:化学键和分子式

1. 化学键和分子式的概念。

2.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3. 实验:分子式实验。

第七周:溶液和离子反应

1. 溶液和溶液浓度的认识。

2. 盐类和酸碱的离子反应。

3. 实验:酸碱中和和离子反应实验。

第八周:酸碱中和反应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弱酸和弱碱的酸碱反应。

3.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4. 实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第九周:电化学反应和电池原理

1.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电解和电量的概念。

3. 电池的基本原理。

4. 实验:电化学实验。

第十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 有机物质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结构。

3. 实验: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实验。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和作业的成绩。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考能力。

3. 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

4.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互动情况。

5. 学生反馈意见的收集和分析。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每位教学要按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本学期要注重教学反思的书写。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特别是要处理要落实好《中考精典》的教学任务。

4、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操作考试学生顺利过关。

5、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并做好跟踪检查,培优工作。

六、教学进度表: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班的化学教学任务,我将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3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工作中要在教学进度以及知识难点上要有提升,并且要培养出能参加竞赛的同学。而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教规律,多学多练一定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为中考全面胜利扫清障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

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每一次的周测,月考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4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化学是一门重要、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理论和实验技能。本教学计划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重要知识点

1. 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4. 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pH值;

5. 物质的类别和性质;

6. 移动和非移动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安排

第一周: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1. 引入化学概念,介绍基本元素的概念;

2. 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掌握几个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3. 举例讲解化合物的概念和常见化合物的命名法。

第二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1.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分组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几个典型元素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 练习化学式和原子量的计算。

第三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1.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2. 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3.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化学反应。

第四周: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pH值

1. 引入酸碱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究酸碱反应和溶液pH值变化;

3. 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第五周:物质的类别和性质

1. 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类;

2.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第六周:移动和非移动的化学反应

1. 引入移动和非移动的化学反应的概念;

2. 学习几个常见实例,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移动和非移动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探究性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现象和规律;

2. 建构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积极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的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3. 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能力评估;

4. 考试:对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1. 资源:化学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参考书目:《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化学教学参考书》等。

七、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我将始终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想象力。通过多次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5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九(2)班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而九(1)、(3)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只有少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教材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第一周(9.1—9.4)绪言

第二周(9.5--9.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2--9.18):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9--9.25):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五周(9.26--10.2):国庆放假

第六周(10.3--10.9):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

第七周(10.10--10.16):元素、爱护水资源、

第八周(10.17--10.23)水的净化、水的组成

第九周(10.24--10.30):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31--11.6):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11.7--11.13):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14--11.20):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21--11.2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8--12.4):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5--12.1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2--12.18):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9--12.25):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十八周(12.26--20xx.1.1):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第十九周(1.1--1.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9--1.15):期末复习。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 认真备课。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明确:

(1)实验教学的任务;

(2)实验教学的目的;

(3)实验教学的要求;

(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

(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

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 . 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编写教案。

第二 、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

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化学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学校的实验教学的资源现状

我校是乡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一共有131名学生,编成3个班,每班人数45人左右。实验室建设的比较完善的,有贮藏室、准备室、学生实验室可容纳48名学生;但是没有专职实验员,一直由两位化学教师兼任实验教师。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基本齐全,教材上的实验基本上能够开展。

二、实验目的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散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5、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进度安排

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演示或

分组

指导完成时间

开启化学之门

1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

演示

第2周

2

铁丝的锈蚀

演示

第2周

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分组

第2周

4

化学变化的现象

演示

第2周

5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演示

第3周

6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反应

演示

第3周

7

苯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

8

镁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

身边的化学物质

9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演示

第5周

10

学生基础实验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5周

1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演示

第7周

12

学生实验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7周

13

电解水、氢气燃烧、

演示

第8周

14

水性质探究及硬水软水的鉴别、过滤

演示

第8周

物质构成的奥秘

15

探究微粒运动

演示

第8周

16

探究微粒间有空隙

分组

第9周

认识化学变化

17

烧不坏的手绢

演示

第14周

18

燃烧条件的探究

分组

第14周

19

粉尘爆炸

演示

第14周

20

灭火的原理

演示

第14周

21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

第14周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22

探究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分组

第17周

23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组

第17周

24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分组

第18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8

化学上册九年级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性的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初步的化学知识,能够理解化学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1.化学概论(2课时)

概念、性质、分类、进化和应用等

2.物质与化学反应(18课时)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物质的结构和牛顿力学

3.空气与氧气(8课时)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氧气的应用和意义

4.水和溶液(8课时)

水的性质和结构;水的制备和应用;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液的制备和应用

5.酸和碱(8课时)

酸和碱的概念和性质;酸和碱的强弱;酸性和碱性的判定;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应用

6.盐和金属(8课时)

盐的概念和分类;金属的概念和性质;锌、铁和铜的性质和应用;盐的制备和应用

7.有机化学(16课时)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烃和卤代烃的性质和制备;醇和酚的概念和制备;醛和酮的概念和制备

8.化学能(4课时)

化学能的概念和种类;燃烧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式教学

采用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的作用,并能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2.项目式教学

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并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综合性教学

采用综合性教学模式,将不同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联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实验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加深理解,提高掌握。

5.活动教学

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借助游戏和互动的方法,调动积极性,培养探究和表达能力。

四、整体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融入情景、项目式、综合性、实验性和活动性的五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化学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每节课设有开头案例、学习目标和结束小结,同时设置课堂练习、实验操作和课外任务,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个别化、差异化和贴近性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表现,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开放式、选择性、解答式和实验报告式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评估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总结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将会获得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化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未来的高中学习和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9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将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开展,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据此,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见下图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以各种形式体现,主要有探究活动和实验、讨论、家庭小实验、制作设计、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查阅收集资料,小组学习竞赛。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弹性化设计,适当拓展内容。教科书安排了“资料”、“化学 . 技术 . 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并在一些课题后安排了“拓展性课题”。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基本粒子 ----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随着教科书功能的变化,图画在教科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图画不只是作为插图来呈现,而是作为教科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只是单纯地配合知识,而是具有了提供资源信息、说明和解释知识的功能,井逐渐成为知识内容的一部分。

(2)参考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知识安排选择部分实验

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认为习题的基本功能包括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得到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等等。教科书的改革,赋予习题新的功能,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习题的功能有了进一步扩展。

(1) 提供各种信息 ( 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知识等 ) ,使学生开扩思路,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和解决一些问题

(2) 揭供实践活动的章材,渗透科学挥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5)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听课不少于20节。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6—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10

化学上册九年级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建立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

2. 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

2. 常见化学实验和实验技能:如酸碱中和、气体制取、溶液控制等实验。

3. 化学原理及应用: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例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便更好地展示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

3. 问题解决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提出疑问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测试:综合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核和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核。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能够认真撰写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3. 作业练习:综合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时间及进度安排:

第一次课: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分子结构,化学键形成原理,化学式的表示。

第二次课: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引入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化学方程式的表达方法。

第三次课: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能,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方法。

第四次课: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引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反应速率。

第五次课: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第六次课:掌握气体制取的基本方法和相关实验操作技能,介绍酸碱反应的定义和酸碱度的概念。

第七次课: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第八次课:化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准备期末考试。

六、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验技能、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提供多种案例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七、教学参考书目:

1. 《化学史话》 李学勤

2. 《化学世界》 郭沫若

3. 《中国化学史》 肖光寒

4. 《化学与生活》 陈大鹏等

以上是化学上册九年级教学计划,希望对广大化学教师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为培养科学人才而共同努力!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11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288班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而297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根据本学期的课程进度,总结出不足。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12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只有少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教材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九年上册化学教学计划"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