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04

[最新]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精选。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精选”,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1】

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意大利人拿破仑·波拿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攻下过整个欧洲大陆,击败五次反法同盟,两度成为皇帝,却在第七次与反法同盟的战斗中败北,从此一直被英国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一直到他去世。纵观其一生,他本人清廉节约,却放纵自己的兄弟姐妹尽情挥霍;他自己睿智机敏,却因太过自信,将重权交到了叛徒手上而从没怀疑;他不惧强权,连曾经不可一世的教皇在他面前也是那样谦卑。在他鼎盛时期,整个欧洲的皇帝都是他的亲兄弟。

在拿破仑不到二十岁时,他就很有自己的思想。他的脑袋在那时起就充满了自己对政治、哲学、物理、历史和战斗的思考。背后包抄、迂回前进、快速行军,这些战术战法在他以前从来没有人使用过,然而拿破仑凭借着他那敏锐的大脑做到了,所以才使他在面对那些思想保守的欧洲军团时能够百战百胜。毕加索、凡·高,他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创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派系。如果只知道跟随潮流,跟着大部队走的话,就不会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拿破仑犯得为数不多的错误之一就是太过自信。这可以说是他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因为太过自信,他进攻俄国,认为战无不胜的自己一定能够使俄国屈服,结果不仅没有征服俄国,反而丢下了九十万法军士兵的尸体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因为太过自信,他毫无保留地将机密交给了外交大臣塔列朗,认为塔列朗一定不会背叛自己,却从没想过这个塔列朗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竟将这些机密以“卖”的形式卖给了国王的敌人当然,如果没有自信,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他有自信,所以他经过重重险阻,成为了法国的国王;因为他有自信,所以他力挫群雄,成为称霸欧洲的`霸主……可见,要想把握好“充满自信”和“太过自信”中间的平衡,是多么的困难。

拿破仑用其一生写就的悲剧可谓千年不遇。早年的他想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称霸欧亚,青史留名;晚年的他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想要停止战争,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停也停不了。拿破仑的优点数不胜数,精力旺盛、不甘失败、机敏聪慧、清廉节俭……可惜的是,他的弱点却和他的优点几乎一样显著。读了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后,我认为拿破仑过于复杂,对于他,我并不想评价,也评价不了。但是,如果让我形容他的一生,我会用《圣经·耶利米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我今日列你在列国列邦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倾覆,又要建立、栽植。”我认为,拿破仑足以当得上“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个称号。作文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2】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苏轼认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貌似“枯淡”,而中实膏美(《东坡题跋·评韩柳诗》:“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过之,而温丽精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尝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秦观亦云“陶潜之诗长于冲淡”(《韩愈论》:“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陶渊明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曾曰:“余尝评陶公诗造语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四引)葛立方《韵语阳秋》:“陶潜、谢I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吴澄《送袁用和赴彭泽教谕诗序》:“其为诗也冲澹,华而不炫,如N里之锦,读者莫知其藏绚丽之美也。”(《吴文正集》卷二十一)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元亮得步兵之澹。”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阮、陶二公,抗迹尘寰,神致冲淡,妙寄笔墨之外。”

陶渊明诗文风格多端,题材丰富,但只有田园诗才能前逾古贤、后难继武,因此,谈论陶渊明作品,就应该立足于田园诗,其它题材的作品,如咏史、读书、行旅、赠答等,虽能丰富陶诗的内涵,却并不能代表陶诗的卓越品质。陶渊明田园诗感情流露舒缓自如,抒情方式平淡自然,其“素淡”的风味,乃剥落繁华所致,发源于真,归乎自然,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非有意为之所能及。之所以会形成此种风貌,应当和他深切膺服老庄美学思想有密切的关联。

老子从其道论出发,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推崇“淡乎其无味”(《老子》第三十五章)的美学境界,所以会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认为浮华绚丽的事物往往使人心智迷乱,被蒙蔽而看不到大道之美。所以老子提倡“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第二十八章)庄子承续老子的哲学思考,也崇尚自然质朴的审美趣味。比如写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庄子推崇自然朴素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未经雕饰的原木是朴,没有染色的白帛为素。朴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色、原始状态。庄子以朴素为美,正是取它的这种含义、“朴素”即未经雕琢饰染的自然之美。《天运》说:“夫鹊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天鹅自来白,不是因为日日洗澡,乌鸦天生黑,也不是天天日晒的结果,两者都是出于本然,这就是朴,这才是美。因此庄子反对“饰羽而画”(《列御寇》),在天然美丽的羽毛上再涂以华彩,只会破坏朴素的美。“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刻意》)素是不受外界熏陶濡染,保持天然本色,犹如没有染色的白帛。

其实“朴”的观念在《老子》《庄子》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文艺观等诸多方面,在此单纯从美学观上加以考察。“朴”的美学要求就是平淡自然,简单真切,罢黜一切不必要的铺陈、藻饰、雕琢,因此老、庄都对矫情做作的语言进行了批评。《老子》第八十一章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王弼注曰:“实在质也”,“本在朴也”。可知老子重视的是质实的内容而不是华美的形式。张松如说老子指明的是:“信实之言多尚朴直,故不美;甘美之言多尚华饰,故不信。”(《老子校读》)质朴的语言往往可传达简洁而准确的内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越简单的形式往往有越丰富的内容,所以老子提倡“朴”,与他尚真、尚自然的思想相一致。庄子也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齐物论》)华丽繁缛的语言只会遮蔽言说的真面目,无足取法。基于这种重内容而轻形式的思想,《庄子》一书进而形成了“忘言”的观点:“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言只是达意的一种工具,故“得意”才是目的,而不必在为达到目的而借助的工具上大作文章。语言都可以完全忘却,摒弃不用,因而对语言进行藻饰、雕琢更是毫无必要。

综上所述,老、庄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文艺观念:至高的美就是天地自然的本原,质朴无华,不烦绳削。语言所要表达的是大道之美,是真意,因此语言也要有真实朴素的风格,如果可以领悟到大道的意味的话,甚至言说也成为累赘。

陶渊明无疑认可接受了老庄所阐发的美学趣味,所以古今论陶均不离“素淡”,安盘言陶诗“冲澹深粹,出于自然”(《颐山诗话》);徐骏说它“淡泊渊永,复出流俗,盖其情性然也。”(《诗文轨范》)宋叶梦得《玉涧杂书》写道:“陶渊明真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也,此其所以不可及。”他是把自己内心所体验到的事象或感受,倾其所有,尽性发露,而无意于玩弄语言文字的技巧,这就使得他所描述和表达的事物,获得了如同生活本身那样的色泽和味道。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等。所有这些描述都带有着生活、自然的原生形态,没有任何艺术雕琢的痕迹,本色本香,却能够给读者带来美好独特的阅读体验。

又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其一)诗人描写的是平常的田园景物和村居生活,前四句生动地描写了田园夏日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畅适的心境。中间十二句写平静的田园生活,读书、弹琴、饮酒、劳作,与幼子玩耍,这些平常的小事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乐趣,它使诗人从仕与隐的困惑和焦虑中彻底摆脱出来,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真正意义上的解脱。陶渊明所追求的解脱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在日常的、看来是凡庸的农村田园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节操,获得心灵的自由、平静和安乐。所以,陶诗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不只是写实,其中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襟怀气度,这也是陶诗虽然素淡却韵味悠长的奥秘所在。诗的最后两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风俗淳美的古代社会,使诗的内涵大大增加,整首诗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不凡意境,百读不厌。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宗白华说:“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在艺术创造过程中,陶渊明或许并不排斥审美的加工,而只是加工得舟过水无痕,雁过空无迹。葛洪《冷斋夜话》这样解释陶渊明诗作平淡朴素的风格:“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则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

再次需要强调的是,陶诗在平淡自然绝不是人们常说的单调乏味的平淡,只是寡淡无趣,面目可憎,其妙处高处在于寄至味于平淡,有象外之象,境外之境,平却平得有趣,淡却淡得有味。例如《移居诗》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敝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首诗只是描述了移居南村及其与邻里交往的寻常情景,但其中汩汩流淌着至深至浓的人情。正因为陶诗意味淡而实厚,因此历代诗论家认为,读懂陶诗需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人生况味和生活阅历。黄庭坚《跋渊明诗卷》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一是反复咀嚼,领会其中的蕴涵。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写道:“陶渊明诗语淡而味腆,和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人初读,不觉其奇,渐咏则味渐出。”

建安文学为中国文坛带来悲慨苍凉之美;西晋诗人贡献了绮丽之美;而陶渊明则开拓了以自然平淡朴素为美的天地。吟咏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如展开一幅趣味盎然的田园生活画卷,只觉山清水秀,徐风拂面,但看炊烟袅袅,犹闻飞鸟啼鸣,令人忧烦扫尽,陶然忘机,不禁心醉意迷,心驰神往。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3】

拿破仑刚开始一直都没有得到任用,终于有一天,他等到了被赏识的机会,用自己的军事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决的判断力,抓住每一个战机,取得了60是多场战争的胜利。

然而,在胜利的背后,他有一个能克敌制胜的法宝——精彩演讲。他每每都能唤醒低落的士气,唤醒后,筋疲力尽的法军如同一只只毫无束缚的野兽,冲锋在阵前毫无畏惧。比如在意大利战争时,他到达米兰后,对士兵们说:“士兵们,你们像一股湍急的溪流,从亚平宁山脉直冲而下……现在米兰是你们的了……我们是所有民族的朋友,那些布鲁图、西庇阿及其他伟人的后裔尤其是我们的朋友。重建古罗马的朱庇特神殿,在那里竖起英雄们的雕像,唤醒因遭奴役而昏睡了数百年的罗马民族——这就是你们胜利果实,后世将对此惊叹不已!你们给这个欧洲最美丽的国家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这是你们不朽的荣誉……等你们回到家乡,同胞们会指着你们说:瞧,他参加过解放意大利的战争!”

一个能统率千军万马的人,一般都是演讲高手,他总能用文字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唤起时代的灵魂。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4】

当星河光尘在无尽浩瀚中飘散,是的,我望见你了,在文曲星与武曲星以及那满天星宿之间,你,傲然屹立,你用你那澄澈得不能再澄澈却黯淡而海纳万物的眼,轻蔑看着,看着曾属于你的帝国……

初始·傲

十八世纪后半叶,你带着那份雄图大略与满腔豪情,踏上这片即将属于你的领地。很显然,你很聪明,薄薄眼睑下,那双逼视过无数掌权者的深不可测的蓝眼,轻蔑地看向一望无垠的黑暗。

命运本多舛,父亲早逝,这架早已晃荡不安的马车,失去了拉车的头马,只能凭借那如莹莹微光般的余力与那瘦瘦的母马竭尽心力地带动数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与一辆沉重得吱呀作响的马车,缓步向前。

你虽家到落没,但仍身为贵族,带着意大利的贵族血脉进入法兰西的一所学校。瘦弱而孤僻,连法语都说不上几句的你在众人的无情耻笑中,却带着与生俱来的傲气,稚嫩地挥舞着那柄刚下发的剑,将他人逐出自己的领地。

自那时,你的傲骨已深埋心中,犹如铜墙铁壁。可悲的是,只有在文豪与学术名匠之间,你才卸下“傲”的面具,成为虔诚学者。因此,你如孤高寡人,不入尘世,直至,你入沙场。

无闻·忍

命运的唆使下,生活将你拽离了你所沉迷的学术,而把你扔在了沙场上。

开始,你是无名小卒,无数阶级压制与欺侮,你却愈挫愈勇,像一棵松树,身在激流拍击之处。但是,就在这千锤万凿下,你却磨砺出了无限毅力,如今的你,厚积薄发,只待顺境一时,即如鱼跃龙门,但,不是现在,你只有在黯淡马灯深研战术,在月光下高歌以解忧愁,在万丈陡崖大吼“君子之仇,十年不晚”,你无闻,像在山壁上的巨大宝石,如今只是蒙着半层沙土,只待清风几许,你必惊艳世人。

扬名·豪

风来了,你终于出世!

你被任命为一名守城的炮兵部署,毫无悬念的大获成功。随后,统领军队的机会越来越多,于是,你如一代新星,以近乎百战百胜的完美战绩扬名于法国人民之耳。

后来,你更加自信,你有自己的合作者,(却永远称不上朋友或伙伴),你发动两次政变,并且,在第二次的“雾月政变”中驱逐了自己的弟弟,但得到了法国第一执政人的地位,并且推翻波旁王朝,一举成为法国皇帝,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首败·负

可是,你的屡战屡胜却使你自负至极点,你自然地将自己在马上、陆上的作战经验加用于海上,使你失去对海面的进一步控制,致使英国成了你在欧洲唯一一块绊脚石。你被绊倒,为何怨恨的是那块石头,而不反省自己,那样,当你爬起,大可将那石头丢开十万八

千里,你却不然,以为自己无法做到的,别人也绝对做不到。

你在沙场上是个天才,而对待自己的家庭却像一个无能的白痴。当你的血亲像一群永不知耻的丑陋的豺狼,你只有用无尽的财宝满足他们永远饥饿的胃口,你的母亲只能无奈地看着她愚昧的子女。

面对自己的妻子,约瑟芬,你明知她已不再爱你,当她亲吻你的额角,只是想触碰你头上的王冠,她拥抱你,只想感受丝绸的轻柔……

你,别再催眠了,你只是个残酷现实下的可怜人!

流放·淡

终于,你输了。你被放逐,似乎终于从那珠宝的闪烁与沙场的血腥中醒来,可是法国人民仍呼唤你的名字,于是,你醉得更沉了,有时你仍感受与世隔绝的平淡,可是,你不甘平凡,你仍心系战场,你仍愿做一世君王。

是的,这短暂的放逐如一点浓墨,如果它滴在一杯水中,或许它能有所作为,可惜,它滴在汪洋之上。

再起·威

于是,你又回来了,带着法国人民的期望,你又回来了。

这次,你来得声势浩荡,仿佛要一血前耻,威慑四方。

你如一只雄狮,毛发耸立,斗志昂扬。欲立汝再起之威。

再起?不错,就是再起。再起的人很多,中国就有很多了:谢安的闻名遐耳的东山再起,再来就是七擒孟获。

可是,他们再起成功,与你不同,你带着仍是狂妄的心重上战场,而他们早已放下傲气,卷土重来。

于是……

滑铁卢·醒

当你带着你的数万雄兵,雄立滑铁卢墙下。你,却不听那文武百官苦谏,或许你在哪短暂的放逐后生疏了你的大脑,可是你的自负,却使你不听逆耳忠言,那时你已被金钱与国土的血腥红色所蒙蔽,虽然你看得见世界,但却只有红色与黑色,红色,乃顺者,你赞赏,黑色,乃逆者,你痛斥,你的自负,使你兵败如山倒,就此困顿。

当你被套上那至死都未摘下的镣铐,你恍然惊醒。贪婪会想魔鬼般,逐渐蚕食了你的心。

你欢喜,你悲恸,你痴狂……

当这三种情感从心中流出,你那被铜锈所掩埋的心,终于又长出了一双眼睛,它们在流泪!那泪水,洗去了铅华,你才猛地发现,在你向往金钱,向往名利的心中,它从一块臻于完美的金子已腐朽为一块废铁!你悔恨!你绝望!你……惋惜……

你笑了,笑得那样痴狂,月光照在你的脸上,啊!你发现你早已枯竭得不再流泪的眼又留下了一点晶莹,皎洁的月光,温柔地触摸着你俊俏的脸庞。你笑得愈加放肆,皓月当空,你,却囚禁狱中。可是,那笑声却显得悲寂、空灵。往日压抑了几十年的愁苦,却乎是散了,可是,你那伟大战功也慢慢瓦解,退回了本初的样子。你不难过,你似乎一夜间老了,慢慢变化成了一个平静长者,与世无争。你才发现,自己在战场纷扬在脑后的金发已花白了。泪水,也只能从那曲折的沟壑上流淌。

或许你才发现自己近四十几年的年少轻狂,多么可笑,你才发现自己只落得个曲终人散,无人回首过望,你才发现其实自己都在为那群无情、贪婪的所谓血肉同胞而拼死奋斗,你才发现自己享受的不是王权富贵,不是佳音典美,只是迷惘痴顿人,只是回首暮年,白发狱中醉……

或许你才发现自己可以像歌德,像莎士比亚,开创自己的天地,你才发现你是个天才般的疯子,你才发现你是个疯子般的天才…

或许你才发现,其实最初你一无所有,你也曾富足,却又被贪婪引入深渊,由此一意孤行……

或许你才发现,你本可称霸欧洲,你却自负而终,或许你才发现,你或许还可以再起,可放不下的不是尊严,而是脸面……

你才发现,自负伴你一生,它先帮了你,又害了你……

你才发现……

曲终·悟

最终,你结束在了一个小岛上,尽管开始也在一个岛上,尽管你开始贫穷,最终衣食无忧,可是,你还是不甘啊!

你曾经说:中国是头未曾睡醒的雄狮。可是,你未曾想到你能判断他人命运,自己最终又是天涯沦落人。

你混沌五十载,直至暮年。

18xx的末春了,当你一念惊觉,你方醒悟,可是,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太晚了,在你内心的无尽悲恸中,你去了,你带走了一世英明,只留下自负以警世人。

是的,或许,曲到终,人方散,茶色微凉,旦角困倦仍反乾坤,雄狮方醒,以警世人!

当思为何因故,方知——最大宿敌乃是己身!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5】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想必大家必须听过,这就是一代天才军事家拿破仑的名言!也正是他一生自强不息的写照。他,以往一统欧洲;以往让法国军队力挽狂澜;他,以往五次痛击数十个国家组成的反法同盟······

也许,会有人说,他只可是是一个好战之徒罢了,由于他发动的战争,使无数的人失去了生命!还有人说他是伟大的人,他经过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的话,他功劳远远大过自我的过错的!

他的一生有着无数的辉煌,创造了无数奇迹,逆转过很多明显的败局!在1798年,在进军埃及的.那场战争中,他在战前还被对手称作“待切的西瓜”,由于他们的军队人数加起来还不到对方的八分之一,还要横渡埃及沙漠,基本上是没有赢得可能。可是拿破仑用实力证明了一切,他用了仅仅几百个步兵的军队,经过精确的观察,严密的布阵,就轻易的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事后,被抓敌方将领问道:“到底是什么使你反败为胜?”然而,他的回答是:“因为我一向抱着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每一场战争,即使是在仅有几十人的情景下,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失败!”看!拿破仑就是这么一个自信的人,他无论在什么情景下都是那么得自信,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失败,他抱着必胜的信心也一向坚定的认为自我必须会成功!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能够受到这样的启示:1要有做强人的信念。拿破仑之所以从小就喜欢在海滩上玩耍,是因为他爱海浪,他也要像海浪一样,把世界踩在脚下!可见,这种做强人的信念,在他的孩提时代就诞生了。2任何努力都是由努力换来的。拿破仑小时候就发愤图强,凭着刻苦的学习,9岁进军校,16岁经过毕业考试······这足以证明他的努力!3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必胜的心。拿破仑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他以往遭遇过逆境,他也曾怀才不遇,可是他始终以饱满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去迎接一切困难和敌人!

如果有一本看不厌的书我首先想到《拿破仑传》,如果你问我最钦佩的人我首先浮入脑海的肯定是拿破仑,他向我们展示的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什么是真正的军事天才,什么是正真的英雄!每一次的阅读,他的品质和精神都震撼着我,鞭策着我去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去实现自我的梦想,成为新时代的强者!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