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4.04.10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精华。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精华,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不畏强暴,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

——织金县官寨乡银杏小学:邓宏

大学毕业后参加县专项教师招聘考试后。并通过面试成为一所乡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在学校里,除了教学生中文,我还教他们音乐。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学生很多,我一个班就有九十一人,这也是我平日如此忙碌的原因。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我教他们文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和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教他们音乐仪式,让音乐每天释放疲惫的心情,让他们通过音乐体验生命的真谛和歌曲中的百种意义。生态生活。辛勤工作背后的欢声笑语,是我们付出后收获的灿烂晶石。

我一直对崇高的教师职业充满钦佩,身边的老师都是我心中的榜样。当我进入大学校园时,我选择了音乐系,因为我喜欢它;同时,我也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它上面,目的是为了把它学好,同时也通过音乐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但是,加入工作之后,我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虽然我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但是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我也只能尽量平衡。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我们没有城市学校那样优越的硬件设施。我们拥有的乐器只是一个电子琴,似乎很久没有人碰过——而我和它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形成了深厚的关系。每次在学校有活动,它总是出现在我身边。它已经和我可爱的小学生成为了朋友,我的一些同学会在课间休息时安静地演奏它。

每节音乐课,我都会用它给我的学生播放音乐,教他们关于音乐的文化,说说几代老艺人辛勤耕耘的乐章,然后一起欢歌笑语。我的学生爱上了它和它演奏的优美旋律。

我之所以如此热爱音乐,甚至想把它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放松我们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把我们的心联系在一起。例如,一首悲伤的音乐可以让你流泪;同样欢快的大调也能让你心情愉快。而我们所感受到的不正是作家们当时的悲欢离合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早就提出了“唯有音乐才能治国”的思想。先贤孔子曰:“以诗为本,以礼为本,以乐为本,一切声于人心,为人心所动,为物所造。..这是先祖王神所闻的声音。”他认为,物触动人的情感,产生音乐,进而触动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教育,可以培养人建立正确的语言。正见、正业、正思,进而达到德、正心、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因音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优于其他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贝多芬曾说过:“音乐应该让人类的生活迸发出火花。”是的,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情感表达和交流上。它可以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引起相同的感情,从而在精神上的交流和交流中传达友谊。它和其他学科就像姐妹一样,你有我,我有你,互动彼此相伴,共存。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说是同一个目标。音乐可以反映特定时代和社会阶层的内容,从而揭示那个时代及其同时代人典型的社会心理特征和文化背景。然而,民族音乐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是其灵魂、思想和智慧的发源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思想。

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孩子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体验生活和生活。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及相关文化是音乐课程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它是直接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表达、创作和审美能力。”歌剧大师瓦格纳曾经说过:“艺术永远是一个社会系统。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对音乐的研究,也是对文化的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因此,孩子们有必要学习音乐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欣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音乐作品的内涵拓展到相关文化,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传授与渗透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今,面对日益壮大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学校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原则,以达到育人的目的;通俗音乐重在娱乐,却少了修身的思想内涵,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展的事情也不少。它应该包含在课堂教学材料中。同时,学校要重视音乐鉴赏的教学。民族音乐应放在重要位置,但不排除外来健康的音乐。学生不仅要欣赏优雅的民族音乐之美,更要欣赏现代音乐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大的美。

作为教师,我们站在教育的第一线,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使命,责任更大。我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有鉴于此,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教,也要教。

首先,音乐教学的最大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一首歌,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实去唱和欣赏。情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达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真诚优美的歌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为此,学生必须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教师仅用抽象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结合起来。 ,进行形象隐喻和阐释,挖掘歌曲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正确、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感。去年儿童节,我为他们排练了一首由两部分组成的《多么美丽的茉莉花》。起初,所有人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茉莉花长什么样子,也感受不到它的样子。好的。为此,我让他们下来收集有关茉莉花的资料,然后给他们看我准备的图片,让他们了解茉莉花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买一包他们回家时的茉莉花。泡茶,泡一杯茶,在热气腾腾的蒸汽中感受花香。这不仅涉及到我们中国的茶文化,也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找到感觉,无论是声音之间的插入,还是训练中的语调。对情绪的把握,情绪的起伏,都到位了。演出过程中,伴随着钢琴声,他以优美的歌声感动了台下的评委、师生,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时至今日,充满童年梦想的歌声依然萦绕在我的耳边,“??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枝繁叶茂,芬芳而被白人称赞,我有心去摘一个,但我害怕别人会骂我??”

其次,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演与音乐息息相关,表演是学生在教学中最喜欢的内容之一。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每次他们学一首歌,我都会启发他们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节奏或演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记忆歌词。当我激励学生表演时,我会这样做:首先,我鼓励学生即兴表演;然后我根据他们的表现教他们一套好的动作;最后,我进行个别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被一些优美的动作所折服。被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时常会不自觉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举手要求上台表演,就连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舞台上的表演者们变得更有活力,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用爱去大胆探索和创新。要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自主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亮点。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得到老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有愉快而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会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学习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除了鼓励他们,不要放弃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学生对你一生的尊重或对你未来的影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音乐专长。也许正是因为我看过你的一个表演或唱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情绪;也体验作者感受生活、领悟世界的方式;从而提高我们参与世界事务和生活的意识和个性。对于年纪小、生活经验少的小学生来说,新编的音乐课本的内容包含了各种丰富的情感和经历,对于很多情况,我认为使用音乐相关的文化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深厚关系,并在音乐教学中利用这种深厚的关系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因此,音乐与相关文化密不可分。 音乐不能孤立存在,否则会变成一种机械训练,学生会变成演奏机器,也会失去学习的能力

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音乐课上的文化渗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只是抛砖引玉的事情,希望和同事们一起讨论。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

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重中之重: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具体的做法:

一、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因为之前就一直听说老师如果与学生太过亲近,会让学生产生与老师是同辈的错觉,从而不利于老师威信的建立。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及教材大纲中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与感受,教学氛围枯燥无味,自然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完成许多学生个体所难以完成的活动。

教材中有许多对话,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参与度低,记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会认真地阅读材料,以使朗读得更流利更富有情感。 遇到生词时学生就会迫切地想知道它的读音、 含义,此时教师趁势来进行新词的学习,与具体的句子相结合,避免了枯燥而机械的领读,整个教学氛围轻松而愉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小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在传统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课堂只是部分优生的学堂,而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学习,将各小组中的个体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全体参与、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进行以下两种形式的分组:

1.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小组内成员水平相当,即全是优生、中等生或差生,对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这样各小组学生水平相差不大,更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能够基于自身的不同基础完成不同的任务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按好中差一定的比例来分配小组,小组内学生水平差异较大,但是组间实力均衡, 这样可以在全班布置相同的任务与目标。 在小组内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与个性来分配不同的角色, 让优生带领中差生, 这样更能让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与舞台, 这样更能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传统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收地位,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语言知识,整个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让步于学,教学的重心就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可以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展开,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 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组内与组间所展开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但教师的放权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合作的过程不管不问,只是做一个终结性评价。

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不是传统事无巨细的保姆型教师,也不是什么都不管的放任型教师,而是在放与扶之间找到平衡,是与学生有着平等权的学习主体, 教师要以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探究。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口语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避免学生的机械记忆,增强教学的对话性,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如教师可以给定几个单词,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运用这几个单词来扩充成一段话。

各小组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来展开交流。通过认真推敲来形成定稿。 然后再让各小组选出代表来进行朗读, 也可以采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

在小组代表朗读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 并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评价,可以对句型、语法进行评价,也可以针对朗读者的语气、语速等进行评价。 这样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同时将学生带到更大的平台来进行英语学习,在运用中学习,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展开主动学习,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来展开,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全面提高。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营养午餐“那点事”

2005年8月,我在黔西红板小学参加教学工作。当时的教学楼是石头砌墙、青瓦盖顶,已经很破旧,瓦已经开始松动破烂,一到下雨天就无法正常上课,可谓“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学生挤在不漏雨的角落去避雨。

教室内,桌椅陈旧、有损毁,墙面泥沙脱落,楼上椽子杂乱堆放,其他杂物“虎视眈眈”注视着地面。黑板是墙上抹水泥刷油漆而形成的,但也不平整,还油漆掉落。室外,门前的操场是泥地,雨天泥巴挂满裤腿,晴天尘土满天飞。

由于家庭贫困,上学路途较远,绝大部分学生即使在冬天也穿着单薄,鞋子破烂漏风漏水,他们用编织袋提着包谷核去学校生火取暖,课中就跺脚暖和双脚。中午,学生有的就吃土豆当午餐,有的吃从家里带去的炒饭,有的吃没加任何菜并已经发凉的白米饭,甚至有的什么也没吃,就挨着饿等放学回家吃晚餐。

学生这些取暖、吃午餐问题被媒体公布后,引起央视记者关注,她们特地到红板村采访报道。2011年3月9日在央视播出。于是又引发更多的人关注红板,有的爱心人士就推行起了午餐计划,准备让红板小学的学生能吃上有营养的午餐。

他们通过募捐、让网友“购买爱心午餐”等方式,将募集的资金用于购买蒸饭机、餐具、厨具等器件和蔬菜、肉、鸡蛋、油盐酱醋等食用原料。2011年4月1日一大早,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们驱车送往红板小学。

在红板村委会办公用房的一间屋子里,志愿者和红板当地村民一道,为学生开始做起了午饭。

中午放学时,香气四溢的午餐已经给同学们做好。学生排着队前往就餐点取餐,每名学生领到一个煮鸡蛋、一份肉末酸菜加白米饭。同学们大口大口地吃着免费的营养午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011年秋季学期,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样,农村的孩子都吃上了免费的午餐。

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红板可谓学校教室安全、宽敞、明亮,修建起了食堂、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等,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今天,锦绣学校作为向学生提供营养午餐的学校,我们大家应在“锦红心绣未来”校训的指引下,教师秉持“立德树人博学善教”的教风,学生涵养“尊师重道乐学善思”的学风,助力学校形成“文明求真学问求实”的良好校风;抓实、抓细营养午餐各环节工作,共创黔西市锦绣学校营养午餐新篇章。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6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xx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xx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会上,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罗进步老师作《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开发新时代科技类劳动课程》主题发言,他总结新时代科技类劳动课程开发要做深、做真、做精、做新、做恒;

乡土文化教研组副组长江政泽老师作《非遗教育培养“三”有劳动者——以玻璃银光刻为例》主题发言,他分享了乡土文化组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思考未来非遗教育劳动课程培育“三有”学生,即培养“有信仰”、“有能力”、“有温度”的劳动者;

生命健康教研组组长蒋金福老师作《准确定位综合发展——对我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思考》,他探讨了实践学校应如何开展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并就如何开展独具基地特色的劳动教育提出了三大策略:功能教室综合化改造、课程内容综合式整合、教师素养综合提升;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xx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7

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猜一猜,他们有什么关系?”的确,猜想让学生的思维更灵动,让学生的精神更饱满,让学生的学习多姿多彩。但猜想不是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不是毫无根据地盲目瞎猜,不是“渔翁撒网”随便说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去碰碰运气。

猜想必须是有根据地猜测或判断,猜想的本质是理性的。因此猜想不能让思维缺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猜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撞开了心灵之锁。课堂中,教师巧妙设计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猜想的乐趣,既活动了身体,还锻炼了思维。

虽然,学生猜想的结果和实际容量有出入,但教师不要回避,不要指责,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富有活力的猜测气氛。教师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猜测过程,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勇敢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新旧知识、经验相互比较、补充、重组,不断完善猜测方法,开启思维的“闸门”,猜测越来越趋向合理、准确。无疑猜测是“催化剂”,它赋予学生数学思考的力量,实现了新旧知识的同化合顺应。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通过一系列的猜想验证,教师力求把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给孩子,提供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调整。

教师点燃了学生猜测的导火线,扣住学生的心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充满思辨,他们自由地、大胆地发展自己的见解,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猜测是学生走向科学的一道通道,很多伟大的发明也是从猜想开始的,很多时候都是从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开始的。就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样,刚开始就是羡慕小鸟能在天上飞,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满怀着这个猜想,一步一步实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实践的过程很艰难,但是我们只要认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我们就会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要认为科学是一些不切实际的,遥不可及的。

“这道题是你猜对的,还是蒙对的。”这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经常问学生的问题。猜想和瞎蒙是有很大区别的。猜想都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瞎蒙就不同了,瞎蒙是漫无目标的胡写,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遇到问题多一份猜想,多一些动手实践,多一些深入思考,我们都可以从直觉走向科学。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