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兰考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4.18

兰考观后感。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考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考观后感(篇1)

兰考脊梁大爱擎天

在参加了县委组织的观看《焦裕禄》电影后,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周三晚上集中学习时机,重温了经典影片。再次观看影片,我的情绪还是被剧情所调动,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礼。电影放映完毕,我一边感慨,一边低头思索:

焦裕禄的什么精神最值得我们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什么样的工作作风造就了焦裕禄的兰考脊梁?是什么样的思想让焦裕禄忘记了自己的生命,举起了兰考人的天堂?

一、深入基层爱岗亲民的态度

作为一个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总是身先士卒,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火车站,牛棚旁,崎岖山路上,简陋农房中,狂沙风口,暴雨田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焦裕禄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那种“车”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那种“从”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影片中一位养牛大爷对焦裕禄说:

“您可真不像个干部”,我倒认为这是对一个干部最大的表扬。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我们的许多同志都在农村,不了解农村。我想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焦裕禄同志深入基层了解真相的工作态度。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思想, 值得我们这些整天高喊务实却养尊处优的人认真反思,从别人口中知道事情的状况或多或少加入了别人的感知,哪如我们自己亲临掌握事情原委,自己判断来的真实?

二、清正廉洁敢想敢干的作风

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小问题,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谋点什么;他有钱接济困难群众,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他有钱为患者治病,却没钱满足儿子的一碗红烧肉;他甚至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冒着违反政策之险,解决干部群众的吃饭问题。他清廉为官活的坦荡,敢想敢干不计得失的行为让我们汗颜。

在电影中,焦裕禄不是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充满了人情。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

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些个人感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我们就是要学习焦裕禄同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以实际行动切实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三、一心为公生死大爱的信念

焦裕禄到兰考才一年多。也许从现在来看,他的政绩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然而,当他视察暴雨中的水情,鼓励群众勇敢面对灾难,自救时,你不感动吗?当焦裕禄在风沙中趔趄前进,激昂蓝图的时候,你不为之振奋吗?当人们把焦裕禄看作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觉得被他感动了吗?

当老百姓看望生病的焦裕禄,留下几穗收获的麦穗时,你不把它们搅起来吗?当看到众多群众集体下跪送别焦裕禄,万民同泣的场面,你不为之震憾吗?

焦裕禄同志的身上,呈现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畏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呈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是超越时空的,是经久不衰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丰碑,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思想源泉。焦裕禄同志用光辉的一生诠释了焦裕禄忠诚、爱民、科学、创新、务实、敬业的精神。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造了兰考的脊梁,谱写了一首伟大的爱擎赞歌!

兰考观后感(篇2)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兰考,这次观后的感受让我受益匪浅。

兰考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文化名城。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师,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兰考曾是商朝的晋都,周朝的居庸都邑,同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活动之地。这座城市凝聚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与文化底蕴,我对于兰考的观后感也比较深刻。

在观后的第一天,我来到了兰考的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精美的文物,包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陶器、器皿等等。这些文物丰富而精致,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我可以通过这些文物了解到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等。在博物馆的讲解员的引导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兰考及中国的历史文化。

观后的第二天,我来到了兰考的文化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各种表演节目轮番上演。我参观了传统工艺展示区,看到了许多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比如陶瓷、刺绣、剪纸等。这些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遗忘,但在兰考,它们仍然保留着,并且被不断发展和创新。观看手工艺品制作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艺术的博大精深。

观后的第三天,我参观了兰考的历史古迹。首先是参观了兰考古城遗址,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商周古城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墙、城门等建筑结构。站在古城中心,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都城之中。接着,我参观了兰考的名胜古迹——古城街。这里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我沿着古街游历,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风貌,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原大地的繁荣和辉煌。

观后的最后一天,我参加了兰考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舞狮、击鼓、烟火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和人民的热情好客。我看到许多老年人和年轻人都穿着传统的服饰,参与到了活动中去。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在兰考是真正活跃的,它们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回到家中,我反复思考自己对兰考观后的感受。我深深意识到,兰考之行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参观兰考的博物馆、文化广场、历史古迹以及参加传统民俗活动,我不仅更加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也让我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兰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活跃的传统文化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兰考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地方,它将继续激发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热爱。

兰考观后感(篇3)

《焦裕禄在兰考》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讲述的是48年前的冬天,焦裕禄同志来到灾害严重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斗争,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利益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今天,我怀着深切的缅怀和崇敬之情重读这本红色精典书籍,耳畔仿佛依然响起48年前冬天的黄昏呼啸的风沙声、风雪声,眼前浮现出昔日兰考那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饥荒和荒芜的土地!在那简陋而又潮湿的办公室里,焦裕禄和同志一起规划着兰考县的宏伟蓝图;在北风呼啸,飞沙漫天的田间地头,他和群众一起挥锹劳动;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济粮食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

在破旧的办公桌前,他忍受着肝癌带来的巨大痛苦,起草了控制沙尘暴、盐碱的方案。

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带着重病坚持工作,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焦裕禄在在兰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使我的神思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焦裕禄同志逝世已有46年,为什么46年的风雨变迁,46年的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却依然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却依然能深深地感动下一代人!为什么一个只在兰考担任了1年零3个月的县委书记,当一铲又一铲兰考土洒在他的棺木上时,人们会撕心裂肺地呼喊,人们会悲痛欲绝地痛哭,送葬队伍绵延数里,至今仍让兰考人想起来泪流满面呢?

只因为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只因为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只因为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

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回顾焦裕禄的每一点,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呢?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放弃?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了我新的感受、新的鼓舞、新的灵感,使我重新认真思考人生的真谛。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感谢革命前辈焦裕禄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

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做一个惠民的人,追求进步,追求民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为jt的工作作出贡献!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腾飞而努力奋斗!

兰考观后感(篇4)

2018年6月29日,中心全体成园参观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学习鲁国精神,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推动科学发展。

焦裕禄纪念园里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在焦裕禄烈士墓前,全体党员举行了朴素庄严的祭拜仪式。后来,我们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支部书记带领我们在纪念馆大厅检阅入党誓词,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的事迹。

走进纪念馆,迎面立在**的是焦裕禄同志的半身像,雕像两边墙上书写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焦裕禄同志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同志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全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粮食短缺,人民开始逃离饥荒。为解决乡亲们的衣食温饱,尽快的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他凭借着为民造福的赤诚和“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硬骨头精神,带领全县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顽强斗争。

他踏遍了兰考的每一处碱沟、风口和沙岗,制定了**灾害,发展生产的蓝图;他深入百姓家,喝咸水,查冷暖,问良策。他心中充满了36万兰考人民的苦难和带领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的光荣使命。为了百姓的冷暖安危,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地工作,身染绝症也全然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记群众的幸福安康。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由三个陈列室组成,以文字、文字、书画、音像、群雕、实物等生动地表现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勇于担当。

参观结束时,我的心被深深**撼了,焦裕禄同志的光辉形象也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放。他制定了救灾和生产发展蓝图;深入民宅,喝盐水,查体温,问良策;踏实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无私工作,教育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把工作和上级方针政策同实际结合起来,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兰考观后感(篇5)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兰考县一直备受游客的关注和瞩目。最近,我有幸去兰考参观了一番,被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所深深吸引。在这次旅行中,我对兰考的印象深刻,无论是其悠久的历史遗迹还是独特的自然风光,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兰考的历史遗迹令人叹为观止。兰考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古代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在兰考县城中,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比如,在兰考县城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城墙,它经过了千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屹立不倒。站在城墙上,可以远眺四周的风景,感受到了兰考古城的历史厚重感。在兰考的市区还有一座具有三国时期历史意义的古墓群,这些古墓群保存完整,是了解中国古代葬礼文化的重要窗口。

兰考的自然风光也令人叹为观止。兰考地处华北平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在兰考的郊区,有一片汪洋大水,叫做大曹湖。这片湖水浩渺无边,湖的四周环绕着湿地,水禽飞舞,音容笑貌。湖区是一个天然的观鸟胜地,不少鸟类在这里筑巢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自然保护区。我在湖边散步时,看到了许多稀有的鸟类,比如黑天鹅和野鹅等。这些鸟类自由自在地在湖上自由飞翔,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兰考还有许多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比如,在兰考有一种叫做兰考剪纸的工艺品,它是当地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的瑰宝。兰考剪纸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图案别致,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我在兰考剪纸艺人的指导下,尝试了一把剪纸的技巧,虽然初阶,但是体验到了剪纸的精髓和乐趣。在兰考的市区,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陶瓷、木雕和织物制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手工艺品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我带回家的美好纪念品。

兰考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城市,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又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传统。这次来到兰考,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注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希望兰考能够保持其独有的魅力和风采,更多的人能够到这里来感受到兰考的独特之处。

"兰考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