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收官,现在就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一个详实的总结吧。学会总结,会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你也在为工作总结而一筹莫展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幼儿园尝试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阶段性总结,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3-6岁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经过调查,一个班上的孩子从穿衣服到吃饭85%都是大人给帮忙,大人们还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教的那个功夫,我都帮他做了,既浪费时间又花费耐心。”,由此可见,孩子们的自我服务在这样一种制约下被禁锢起来,而变成了包办和代替,这显然是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本领,不能不说是个倒退的做法。以至于后来有那么多的高智商的孩子因缺乏基本的生活和劳动能力,最终成为我们教育的失败案例。
自东城第一幼儿园在大班第一学期9-10月开展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活动动后,我们发现孩子不但会自我服务,而且在自我服务意识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纲要》目标中“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指导幼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目前在班级中开展洗碗、擦桌椅整理床铺这些个点点滴滴劳动内容是有成效的,而且孩子们由刚开始的不会到一学期以后的熟练的掌握一些动作要领,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辛苦,也没有让老师觉得是负担。我们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让孩子们体会到自我服务的乐趣。
1、通过平时活动中的故事、歌曲让幼儿理解自我服务的意义。像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劳动最光荣》,童话故事《灰故娘》等,让让孩子懂得财富和成功要靠劳动付出才换得回来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社会当中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的劳动工作。在班级中老师打扫卫生整理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来观察、讨论:如擦窗户、桌子,整理教具柜、洗毛巾、环境创设。让孩子亲身经历,明白生活中的整洁、干净,轻松的环境都是老师的辛苦付出换来的。
2、在区角活动当中参与自我服务,在角色游戏中模仿自我服务:如“农家乐”中厨师、服务员;“医院”中的护士;“娃娃家”中的妈妈做家务、照顾小宝宝;“水果超市”中的售货员卖水果等。
3、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与实践,培养幼儿睡前自己脱衣,睡醒之后的穿衣整理被褥、枕头,自己穿鞋。开展早中晚餐餐后自己洗碗的活动,让孩子养成餐后洗碗的劳动习惯。
4、搞环境卫生时适当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擦自己坐过的小椅子,擦区域角中的桌子,或整理和摆放使用完的玩教具。
5、取得家长的认可支持,做到人人参与。
通过这阶段的实践活动,我们感到孩子们自己能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始末,其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也更完善,他们乐意帮助大人收拾物品,如挂毛巾、清洗碗杯、摆放碗勺。对于成人的劳动指令不但不推辞而且会欣然接受,并很快地完成任务。
总之,幼儿年龄小,在自我服务中也常常会受经验和能力的影响给成人带来麻烦,但是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来看,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养成力所能及的不依赖别人的自我服务能力,显然是益处大于弊处的。
在指导孩子们自我服务时老师运用了个案的分析与记录手段,不断从孩子的失败成功的案例中分析得与失,找出更便于孩子欣然接受地方法。一学期以来孩子们在养成了自我服务的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用不着老师和大人们提醒,他们一日活动,从早晨来园到离开幼儿园,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早晨来园自己脱换外套马夹,三顿饭后自己洗碗,中午午睡自己脱衣服,叠好放在床角,起床后整理床铺,叠好被子铺放整齐、餐后擦桌子,定期擦自己坐过的小椅子……
以上经历的劳动过程,孩子们积累了较多的劳动经验,比如:洗碗要一边转动、一边冲洗,这样才洗的干净。铺床,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把床铺得平整……
点点滴滴,汇积成的能力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劳动的能手,12月将开展劳动竞赛“比一比谁最能干。”相信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自我服务会又一次提升,并真正的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付出带给自己的成就和快乐。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2020年幼儿园阶段工作总结
伴随着炎热夏季的来临,我们的工作脚步已经匆匆走过了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工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想法。下面我将幼儿园的这段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班级管理,发挥教师优势。
每个班级的老师性格各不相同,我们通过谈心进行互补, 然后进行班级分工,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在我们确定以美术、音乐为班级特色后,王利老师从点、线、花纹抓起,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而王威老师对舞蹈的创编有所擅长。因此,在平时教学时就特别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而且还注重对特长孩子的个别指导,使幼儿的乐感和肢体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还有几名幼儿被选到学校舞蹈队参加排练演出。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思维灵活但有意注意较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较情绪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较集中,不感兴趣的事情不能有意注意。
2、不懂什么时候该注意力集中。
有意注意差,不但会影响幼儿的活动状况,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对幼儿将来的学习也是非常大的阻碍。幼儿注意力的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注意力集中。其次,初步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使幼儿会倾听别人讲话。第三,要求幼儿在听老师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老师停止一切小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步提高,我们又进一步制定了措施。
1、在座位安排上以半圆的形式拉近老师与幼儿的距离。
2、活动时多提问多提示。
3、加强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督促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学习。
4、加强幼儿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5、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6、增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现在绝大多数的幼儿有意注意了,课堂常规稳定了;活动效率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三、下一步打算:
1、我们尝试创造性的工作。
2、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绘画。
3、 在音乐舞蹈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培养,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2019年幼儿园阶段工作总结
伴随着炎热夏季的来临,我们的工作脚步已经匆匆走过了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工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想法。下面我将幼儿园的这段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班级管理,发挥教师优势。
每个班级的老师性格各不相同,我们通过谈心进行互补, 然后进行班级分工,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在我们确定以美术、音乐为班级特色后,王利老师从点、线、花纹抓起,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而王威老师对舞蹈的创编有所擅长。因此,在平时教学时就特别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而且还注重对特长孩子的个别指导,使幼儿的乐感和肢体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还有几名幼儿被选到学校舞蹈队参加排练演出。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思维灵活但有意注意较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较情绪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较集中,不感兴趣的事情不能有意注意。
2、不懂什么时候该注意力集中。
有意注意差,不但会影响幼儿的活动状况,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对幼儿将来的学习也是非常大的阻碍。幼儿注意力的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注意力集中。其次,初步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使幼儿会倾听别人讲话。第三,要求幼儿在听老师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老师停止一切小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步提高,我们又进一步制定了措施。
1、在座位安排上以半圆的形式拉近老师与幼儿的距离。
2、活动时多提问多提示。
3、加强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督促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学习。
4、加强幼儿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5、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6、增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现在绝大多数的幼儿有意注意了,课堂常规稳定了;活动效率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三、下一步打算:
1、我们尝试创造性的工作。
2、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绘画。
3、 在音乐舞蹈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培养,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幼儿园工作总结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农村幼儿园男孩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农村幼儿园男孩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的男孩女孩同龄入学,幼儿园、以至小学: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是娘子军,成绩优秀者大多是女孩,各种比赛、获奖我们看到的也更多是女孩的名字!整个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女孩的天下!
家庭的宠爱,更是给男孩的成长设置了无形障碍:家族香火的延续(农家三件事:建房 结婚 、 医药费),养儿防老意识的根深蒂固,使本该保护别人的男孩成为被更细心保护的对象,我们对刚刚入园的孩子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发现爱哭鼻子的男孩多与女孩,活动中说“我不会”的男孩多与女孩,调皮捣蛋又总被欺负的男孩多与女孩,吃饭挑食的男孩多与女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男孩多于女孩,画画、剪纸、讲故事较落后的男孩远远多于女孩!男孩原有的强项,也在女孩的包围中失去光彩。
幼儿园、小学阶段男孩的一次次失败、不被重视、学业落后,导致不少男孩自小失去了自信,失去了男孩应有的风采!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怎样重拾男孩的自信?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你是一位绅士——群体意识的培养
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玩伴;隔离的空间,孩子失去奔跑、玩乐的场地,而这一切,对于热爱运动、喜欢打闹的男孩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的孤独与无助相对于同龄女孩来说显得更为明显与突出,顽皮、破坏性强成了不少男孩外显的特征之一。而同龄的女孩由于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远远超过男孩,她们会更早地被肯定为心灵手巧的孩子,表演、画画、跳舞、写字都是她们的强项。于是,多数女孩成为老师、长辈眼中的乖乖女。
当穷养儿子富养女成为一种时尚时,我们提倡:穷养、富养,不如教养!男童的早期教育,我们认为首要任务是:群体意识的培养,让男童充满自信地融入群体之中,做一个文明的小绅士:
集体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重塑男孩在群体中的形象。
游戏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更多可供男孩选择的角色,让男性角色给游戏增添新的色彩,让男孩在游戏中通过男性角色的扮演,渐渐找回绅士的风采。
生活活动:培养自理能力,适时提供帮助,让男孩在行动中缩小与女孩的差距,为自己找回自尊。
谁都可以想象,一个在集体中总是受到表扬、鼓励的男孩,他的自信心怎们可能不被激发?
二、你是我的哥们——合作意识的培养
喜爱奔跑、跳跃的男孩,从来不会安安静静地画画或颇有耐心的听故事。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要把男孩追逐嬉戏的行为全部归结为攻击性,相反,那些打打闹闹的男孩之间关系相当不错,有时候他们的玩闹行为甚至可能是友谊的一种表现。比如:玩过家家游戏,女孩子会模仿妈妈在家庭生活中的内容,耐心地喂娃娃或做饭;而男孩子则喜欢强有力的爸爸形象,当家中来了男性客人时,男孩可能就会在游戏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身份而去与客人玩乐了。所以,当喜洋洋、超人这些形象进入幼儿园时,男孩们会喜欢超人。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怎样顺应男孩的心里发展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呢?
1、提供更适宜的男孩活动空间
男孩非常喜欢危险和高难度动作所带来的刺激,所以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总会做出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头朝下滑滑梯,在楼梯上玩滑板,爬到玩具顶端学吊环、从很高的楼梯处往下跳等等危险动作。同时,他们善于追逐、奔跑,即使摔得鼻涕流血、手脚破皮也无所畏惧。
幼儿园,安全第一。但我们也不可因噎废食,遏制男孩的英雄情结。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提供给男孩的活动空间要适宜,要便于他们的活动,对于总要做出危险动作的那些“小英雄们”,我们可以适当给他们提供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安全保障一定要随时跟上。告诉他们,玩这些游戏时,要在得到老师、长辈允许与保护的前提下方可进行。
2、引导男孩学会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与冲突
男孩在游戏中的冲突不断,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之一便是帮助他们学会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与冲突。工作中,我们发现男孩在活动中发生冲突的几率明显高于女孩,在同伴中发生矛盾,男孩们往往不会选择告状、哭泣或据理力争,而是选择肢体动作来解决问题。对待来自同伴、老师的批评他们不是表现得愤怒,就是以沉默来对抗。但我们同样发现,男孩大多没心没肺,刚刚还扭打在一起,转眼又成了好哥们! 故此,我们在组织男孩游戏时,可以从男孩的角度出发,多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强者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我们提供给男童的玩具适当,尽可能避免因角色、玩具分配而发生冲突。同时,让男孩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谦让、训练其自控能力也是男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让男孩牢记:冲动是魔鬼!同伴是哥们!
三、我们为你喝彩——成就意识的培养
在幼儿园,我们发现男孩除了喜欢玩超人类游戏外,他们还倾向于于玩那些运动性的玩具,比如汽车、球类以及其他可以穿越空间的玩具,同时,我们发现乐于在室外玩耍的男孩多于女孩,室内建构区的男孩同样多于女孩。
为此,我们曾随机安排大班男童、女童各4人到建构区游戏,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实况录像,后经过反复回放,我们发现:女孩在游戏过程中语交流的次数多于男孩,男孩的动作交流多于女孩;男孩的专注情况总体优于女孩;建构成果:女孩搭出来的多是花篮、花朵,而男孩则更多是高楼、桥梁及武器。
我们也曾随机安排大班男孩、女孩各10名到幼儿园大型玩具处自由玩耍,并对他们的游戏过程进行实地观察,结果发现:规规矩矩排队玩乐的竟全是女孩,男孩们不是倒滑滑梯,就是从滑梯下面向滑梯上面跑,或者是趴在秋千上扮飞机飞翔等等。
针对男孩在幼儿园的特殊表现,我们除了开展女孩较为擅长的讲故事、唱歌、舞蹈等活动外,还针对男孩特点,举办搭积木大赛、幼儿运动会等,让男孩们的矫健身影成为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男孩们的创造成果催生男孩们心中的成就意识!
在幼儿园,我们的男孩是一个个小绅士!男孩们,你是我的哥们,我们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