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爱眼日知识讲座。
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世界爱眼日知识讲座”,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世界爱眼日知识讲座
世界爱眼日是为了营造全民关注眼健康的氛围而设立的节日。它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眼健康意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世界爱眼日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公益活动之一。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世界爱眼日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眼部解剖学。眼睛是人类视觉器官,呈球形结构,其大小约为核桃。眼睛主要由角膜、渗出液、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等组成。其中,角膜是眼球表面的清晰透明的薄膜,它是光线投射的第一个折射点;渗出液是眼球内部的液体,产生并清除眼球内的废物;瞳孔是调节进入眼球光线量的开口。晶状体是眼球中的一个透明的凸透镜,使得焦距的改变而可以调节眼睛成像的距离。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部,它是眼睛的光敏部位。脉络膜是分泌和调节眼球内眼压的组织。巩膜是眼球的外一层,含有丰富的血管,为眼球供应养分和氧气。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常护眼的小常识。其中,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护眼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眼睛。第一,设定合理的工作和学习时间。长时间的用眼会导致眼部疲劳和不适。在使用电脑和手机时,可以适当的进行休息来减轻眼睛的负担。第二,注意饮食调节。多吃富含营养成分的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沙苑果、山楂、葡萄等,有助于提高视力和保护眼睛。同时,也要避免过量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和含有毒物的食物。第三,注意降低环境污染。空气中的灰尘、尘埃和烟雾会影响到眼睛的健康。因此,在室内工作和学习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的干净和湿度的适宜。第四,加强眼部锻炼。适当的进行眼部锻炼可以有效地消除眼部疲劳和保护眼睛健康。眼部锻炼可以长时间注视近处物体,或看远处物体时适时休息调整眼球的焦点。
除了以上日常护眼的常识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眼部疾病。常见的眼部疾病包括了近视、远视、弱视、斜视、散光、角膜炎、白内障等。其中,近视是眼球长轴过长引起的疾病,症状表现为看近处清晰,看远处模糊。远视则相反,倾向于看远方清晰,看近处模糊。弱视是由于视觉功能障碍引起的,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形成,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觉威胁。斜视则是人眼的肌肉功能失调引发的障碍,而散光则是由于眼球形态畸形造成的,常常伴随着其他的屈光不正。角膜炎是由于眼膜受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视力。而白内障则是眼内晶状体密度逐渐增大、减少透光度,导致视物模糊的疾病。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如何预防眼部疾病。预防眼部疾病需要注意眼部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科学用眼以及定时体检等方法。合理的眼保健可以有效地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此外,定期进行眼部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定时检查和治疗眼部疾病,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眼部疾病问题。
总之,眼健康是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眼健康知识普及和眼部健康自我保护及早预防治疗眼疾,可以有效地降低失明和低视力的风险,保障我们的视力健康。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享受健康的生活!
gz85.COM精选阅读
世界爱眼日班会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爱眼日班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世界爱眼日班会:呵护眼睛,健康人生
丹阳一中早晨气氛热烈,全校3000余名师生们盼早已久的班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拉开了帷幕。今天是世界爱眼日,学校分管健康的领导为了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特别举办了一场“呵护眼睛,健康人生”的主题班会,号召全校师生从健康生活、科学学习、自我保护、正确认识四个方面入手,共同爱护自己的眼睛,健康生活。
“爱护眼睛,从少近视做起”的演讲让大家深受启发。近视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数据显示,80%的青少年已初步承认了自己的视力下降。学校邀请了眼科专家进校宣讲近视病的危害,告诉同学们近视的成因、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比如,每90分钟注意站起来活动一下眼睛和身体、注意饮食,减少用眼过度、不以价格为标准来选择眼镜等。
其次,大家要做好科学学习。学习的过程中,高强度的用眼会让眼球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眼睛的疲劳不仅会影响到课程的学习质量,也会对眼睛健康造成影响。科学学习有助于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做到课间认真活动,习惯室内外换气、多喝水,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保障视力健康,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自我保护焉能不重视?我校特邀请了一位保安在班会现场演示了一款汽车喷雾器以及依靠肢体反应,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保安在演示中要求同学们掌握常见的防身技巧,如怎样用手抵挡攻击、怎样让对方脱手,以及如何选择不同的防身工具等。同时,年级、班级管理也进行了加强,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安全。
正确认识,是健康生活的前提。同学们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得知了诸如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卫生间卫浴产品中的有毒物质、学习饮食和营养的相关知识。我们还用短文的形式讲述了一件事:一个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遭受了尴尬的情况,向同学们描述了卫生习惯对日常生活的引申作用。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察秋毫保万里。”眼睛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感官之一,是我们认识外界事物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更是连接我们心灵的窗口。用更好的方式去呵护眼睛,就等于给自己的身心健康投了一份保险,更是给未来健康生活开辟了美好的前景。希望全校师生能够在今天的主题班会中,引发自己的共鸣,从而更好的参与到班级和社会中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世界爱眼日宣传稿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世界爱眼日宣传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世界爱眼日——以保护眼健康为目的的重要节日,自1997年始于中国,而后融合整个亚太等地区。每年的10月8日,世界各地的医生、专家和普通民众都会参与到这个节日中,共同宣扬“眼睛健康,人生更美好”的理念。今年,世界爱眼日即将来临,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健康呢?以下是一份详实的指南:
首先,每天晚上睡前洗脸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经常忽略的一点是,我们眼周的皮肤是身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如果在睡前没有清洁好,细菌和污垢会停留在我们的脸上,可能被我们的手指接触到然后传染到眼睛里导致感染或者炎症。
其次,人们应该遵循正确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电子产品的辐射和蓝光辐射是使眼睛近视增多、造成眼睛疲劳等在当今社会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工作或学习中应该做好相关调整,例如,适度加大屏幕文字的大小,选择护眼色调等。此外,长时间连续工作会让眼睛疲劳,这时,可以做一些眼保健操来缓解疲劳,比如近距离看看远处的风景、眨眼等。
再者,注重眼部营养和保湿。一些食物有助于保护和提高视力,例如胡萝卜、菠菜和鸡蛋。人们还应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它能够促进夜间视力,预防夜盲症。除了从食物中获得营养,护理眼部还需要一些外部用品的帮助,如眼部药水、保湿霜、眼罩等。
最后,不要忽略眼健康检查。眼睛同样也需要健康体检,无论是否出现视力问题,每年都应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在进行眼科检查时,专家还可以查看你眼睛内部的其他特征,如水晶体、视网膜、眼压等,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像青光眼等慢性眼病等。
世界爱眼日的目的是提醒人们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性,而这些步骤将成为保护我们全部视力的方法。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更加重视眼健康,呼吁亲友也关注自己的眼睛健康,为了更好的未来!
世界肝炎日知识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不论以前还是先,肝炎感染者都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对人的伤害也会越来越高,肝脏是人类很重要的器官,那么你对于世界肝炎日的知识了解哪些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世界肝炎日知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世界肝炎日知识【篇一】
世界肝炎日,爱护“小心肝”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然而肝病却一直是我国居民高发病和常见病。
据统计,我国有1000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并且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持续递增;约有7000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2800万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
通常情况下轻度肝炎患者的身体跟常人并无异样,对工作和生活也并没有太大影响,但若任其发展,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针对脂肪肝、酒精肝等非病毒性肝炎,应需要通过抽血、彩超定期体检。该怎样说爱你——我的“小心肝”
俗话说:肝不好,人显老。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今年7月28日是第6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为
“战胜肝炎,从我做起”。作为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肝脏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肝炎对于我们肝脏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如何保护肝脏的健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炎症。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损害。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2.肝炎的种类
病毒性肝炎
在肝炎的种类中,被人提及最多的就是乙肝。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肝炎,多为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5种类型。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指长期大量喝酒引发的肝炎疾病。在肝炎的种类中,酒精肝仅次于乙肝的危害。酒精摄入量过多,易使肝脏的负担过重,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引发炎症。酒精肝的发病率高,对人的身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喝酒易伤肝
世界肝炎日知识【篇二】
第二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由奥地利、孟加拉国、比利时、克罗地亚、希腊、埃及、波兰、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西班牙、瑞典和泰国等肝病患者联合会发起,于2005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主题是“丙型肝炎:今日焦点(HepatitisC:APriorityToday)”,主要是让政府人员认识到丙型肝炎严重性并采取全国性卫生保健计划。
2006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欧洲肝病患者联合会、欧盟和欧洲肝病学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召开了第三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新闻发布会,其主题是“现在就检查(GetTested)”。
2007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欧洲肝病患者联合会、欧盟和欧洲肝病学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联合召开了第四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新闻发布会,其主题是“肝炎?现在就检查(Hepatitis?GetTested!)!”。
在连续四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之后,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的防治。2007年11月,世界肝炎联盟正式成立,决定将延续原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但10月1日为中国国庆日,中国代表提议更改活动日期。
最终,世界肝炎联盟决定在2008年5月19日举行世界肝炎日(WorldHepatitisDay)活动,来自多个国家的200余家患者团体将参加此次活动,并共同发出主题——“我是第12个吗(AmINumber12)?”
2010年5月21日,在巴西、印尼、哥伦比亚、中国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关于“世界肝炎日”的“WHA63.R18号决议”获得通过,指定每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Blumberg的生日)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肝炎日”。
2014年7月28日,是第四个世界肝炎日。
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个“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知识【篇三】
2011年
2011年7月28日是第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官方认可的世界肝炎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第四个疾病日,主题为“这就是肝炎“。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认识肝炎,科学防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肝炎危害,引起重视。
2012年
2012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的主题在延续了2011年世界肝炎日主题“这就是肝炎……(Thisishepatitis…)”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核心信息,即“肝炎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遥远(It'scloserthanyouthink)”。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2013年
2013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主题"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
2014年
2014年7月28日第四个世界肝炎日主题"重新思考,肝炎这一沉默的杀手”。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确定宣传主题为:“战胜肝炎,从我做起”。号召大家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战胜病毒性肝炎。
2015年
2015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五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战胜肝炎,从我做起。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世界肝炎日”主题确定为“抗击肝炎,预防先行”,副标题为“疫苗接种好,铸就健康路”。
2016年
2016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6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了解肝炎,立刻行动”。我国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世界肝炎日”主题确定为“爱肝护肝,享受健康”。
数百万人患有病毒性肝炎,更多人则有被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一直是病毒的携带者。因此,肝炎在这部分人身上发展成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的风险极高,而且他们可在不知不觉中向其他人传播病毒。每年约有一百万人死于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和肝癌。
世界肝炎日提供机会,让人们重点关注某些具体行动,如:
加强对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控制;
提高乙肝疫苗的覆盖率,推动将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
协调全球对肝炎的应对。
尽管与肝炎感染相关的疾病负担非常高,但出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国家并未以全面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原因包括,大多数人感染病毒后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有症状出现,直至炎症发展成慢性肝脏疾病。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病毒的“默默流行”。
由于治疗肝癌和由肝硬化导致的肝衰竭的费用昂贵,病毒性肝炎也对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许多国家,由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是实施肝脏移植的首要原因。这种末期治疗极其昂贵,一个人的花费轻易就能高达几十万美元。
2018年
2018年7月28日是第八个“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世卫组织将2018年世界肝炎日的活动主题定为“检测治疗肝炎”,及时检测和治疗病毒性乙肝和丙肝可以挽救生命[3]。
2019年
2019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九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展开,多维度探讨我国肝炎防治现状和对策,掀起全社会共抗肝炎的热潮。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加大投资,消除肝炎”,恰逢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推出,期待中国在肝炎治疗方面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2020年
“世界肝炎日”宣传海报
“世界肝炎日”宣传海报
2020年7月28日是第10个世界肝炎日。2020年的主题是“没有肝炎的未来”[5]。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2021年
2021年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2021年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世界肝炎日知识【篇四】
联盟由来
世界肝炎联盟于2007年11月4日正式成立,是一个为提高全世界对病毒性肝炎认知的非政府组织,由来自全世界7个地区(欧洲地区、东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地区、北美地区、南美地区、澳大利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代表委员共同推动执行。联盟主席为英国丙肝基金会的CharlesGore。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钊教授任西太平洋地区的执行委员。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1998年8月22日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是以从事肝炎防治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独立法人机构,属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宗旨为,积极募集资金与物资,开展公益活动,推动肝炎防治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全世界200多个患者团体一道,正在全力支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肝炎日”活动。
相关活动
迎接世界肝炎日,丙肝防治活动启动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早治丙肝、告别病肝”防治活动,在北京启动。
启动会上,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指出,我国新报告的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病例以及丙肝相关的肝癌发病率逐年递增。这一方面说明之前对医务人员进行的疾病诊疗教育活动在提高诊断率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慢性丙肝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社会的疾病科普宣教是进一步落实丙肝防治的关键,以帮助高危人群及时检测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帮助确诊患者及时治疗以抓住痊愈的机会。
丙肝:三千余万国人健康的潜在威胁
魏来指出,早在1986—1990年,“七五攻关”课题研究即已发现我国存在丙肝。1992—1995年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一般人群中丙肝病毒抗体的流行率为3.2%,据此推算,我国感染丙肝病毒的人数当在3800万左右。
慢性丙肝患者可能“遭遇”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在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病人中间,肝硬化的发病率达到了9.2%和15.29%。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这些并发症最终会为丙肝患者敲响“丧钟”。
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出具的数字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丙肝是死亡率第十的传染性疾病;而卫生部2007年10月出台的《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公告》显示,在我国所有传染病中,丙肝的报告死亡数已上升至第五位。
“我国每年新报告的丙肝病例还在逐年上升。”魏来进一步强调,2003年中国新报告的丙肝病例为2.1万,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10万。与此同时,肝癌患者中感染丙肝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一项针对北京、广西和江苏三地的调查表明,2003年肝癌病人中仅有3.36%患有丙肝。在2006年,12.77%的肝癌患者感染了丙肝病毒。这些数字表明,慢性丙肝对大众健康的威胁愈演愈烈,给患者、家庭以及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考虑到丙型肝炎导致的沉重的疾病负担通常要在感染20年后出现,”魏来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丙肝仍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全球角度来看,丙肝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健康杀手。此前的统计表明,全球感染者已超过1.7亿,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300—400万的速度递增。而这一形势也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这方面,欧洲行动得尤其早。早在2004年,欧洲两家肝炎患者联合会就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发起了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旨在向医务界、公众以及政府官员宣传丙肝知识,呼吁加强对丙肝的预防、筛查和治疗。如今,“世界肝炎认知日”已更名为“世界肝炎日”,日期定在每年的5月19日,据悉,世界肝炎日期间,活动执委会将再次向全球发出号召,呼吁加强丙肝防治,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重视。
丙肝防控需要各界足够重视
2004年,我国首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问世,提高了丙肝诊治的水平。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开展“中国丙型肝炎指南万里行”活动,向我国主要城市推广《指南》。
尽管如此,我国丙肝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魏来教授认为,至少在四个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首先,过去感染的患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病毒库”,这构成了丙肝进一步传播的基础;其次,这些患者体内的病毒不易自发清除;再次,过去感染的患者一部分将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最后,丙肝病毒传播途径正变得更加多样化。
防控丙肝的难点还在于:丙肝起病隐匿,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大都长时间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75%—85%的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为肝硬化和肝癌,为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同时,没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丙肝因此得名为“沉默的杀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牛俊奇教授指出,过去认为,丙肝传播主要通过输血、吸毒等方式,一些传播途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医源性感染,其中包括不安全注射、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窥镜、外科手术、介入性操作等。此外,文身、美容、美甲等操作,也有可能传播丙肝。会上专家呼吁:丙肝防治需要引起各界的足够重视。
丙肝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专家在启动会上指出,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是实现成功防控的第一步。只有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才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获得早诊断、早治疗的机会。但是,我国公众对于丙肝的认知状况却不令人满意,2007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有正确的认识;仅有5%的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的检测。
牛俊奇说,提高丙肝早期诊断率是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对高危人群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抗体呈阳性,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明确是否罹患丙肝”。丙肝高危人群包括:有偿献血者、特别是有献血浆历史者;1995年前使用过血液制品者;静脉内注射过毒品者;HIV感染者;接受过手术、输血、血液透析或介入性治疗患者;有不安全性行为者;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触丙肝病毒的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
牛俊奇强调,患者感染丙肝病毒,不必过于紧张。通过药物治疗可清除丙肝病毒,因此丙肝可以治愈。干扰素类药物是针对丙肝病毒唯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最有效的药物。
世界肝炎日知识【篇五】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甲型肝炎病毒(HAV):潜伏期通常为14-28天。甲肝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大多数甲型肝炎感染病例症状轻微,大多数人会完全康复并获得持久免疫力。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有时可导致高死亡率重型肝炎,即急性肝衰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保障食品饮水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办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潜伏期平均70-80天。乙肝传播途径包括接触受感染的血液、精液及其他体液;分娩时通过受感染母亲传给婴儿,或家庭成员传染给婴儿;通过使用污染过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污染的注射器或注射毒品传播。乙肝可造成急慢性疾病,在急性传染期没有症状,如造成慢性感染,可能逐渐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感染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中,90%以上在6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6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病毒,最终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幼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丙型肝炎病毒(HCV):潜伏期为两周至6个月。丙肝常通过接触受感染血液传播,包括使用丙肝病毒污染过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污染的注射器或注射毒品,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或通过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传给新生儿。丙肝感染初期,约80%的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随后,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其中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检出丙肝病毒抗体表明受检人被感染或者曾经被感染过,需进行核酸检测确诊。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
丁型肝炎病毒(HDV):丁肝病毒感染仅发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丁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双重感染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和后果。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能够为抵御丁肝病毒感染带来保护。
戊型肝炎病毒(HEV):潜伏期平均为40天。戊肝大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戊肝是一种自限性感染,一般4-6周内会自愈。在罕见情况下,急性戊肝会造成暴发性肝炎即急性肝衰竭和死亡。怀孕妇女最易患戊肝导致的产科并发症,在孕晚期,戊肝造成的死亡率可高达20%。戊肝流行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南亚。2011年,我国批准了首个预防戊肝病毒感染的疫苗,目前已在部分地区上市。
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比如进食受病毒沾染而未经煮熟的贝壳类食物。建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不进食未彻底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品。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另外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丙肝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均与乙肝相似。文身、使用公共剃须刀均是高危行为。建议大家不要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戊肝预防措施与甲肝相同,如保护水源、加强食品管理,改善卫生设施等。
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的肝炎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易疲倦。
部分患者巩膜或皮肤黄染,发热,肝区隐痛、肝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见腹水、少尿、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