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认识自己。对于总结范文你有什么心得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村委会扶贫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村属镇桥镇西部,距镇政府0.5华里,南靠老206国道,北靠乐安河,是镇桥西街的所在地,属平原地区,有明显的地理优势。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02户,人口1550人,其中育龄妇女130名,计生工作在全镇排在前列。现有劳动力740人,男400人,女340人,总面积XX余亩,其中山林面积1000亩,耕地面积933亩,水面67亩吗。党员28人,在全镇属于中等村。早年以种粮棉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现有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余亩。今年人均收入6200元。村集体组织不断壮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村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契机,村两委班子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物价局包村扶贫四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大事好事做个总结汇报。
XX年度
1,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抓好技术人员培训,帮助菜农建立了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年产蔬菜4000吨。
2,水利设施改造,组织广大村民清理了麻痕贩放水沟1500米(以后有条件改为混泥土水沟)。
3,兴建了村办公大楼一栋, 工程款达15万元,方便了村民,解决了无办公场所的困难。
2011年度
1,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逐步完善办村委会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工作。
2,完成了梗上村,八甲村两村水泥路建设,全场2华里。总投资50万元,埂上村兴建焚烧炉一座,卫生环境彻底改变。
2011年度
1,大力加强低产田改造工作,所有的排水沟基本清理完成。
2,兴建了村卫生所大楼一幢,投资8万元,大大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
2011年度
1,完成了上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全村水泥路工程全部完工,全长1.2华里,总投资30万元,村卫生环境大大改变。
2,塘库村放水沟改造工作在近期完成,全长260米,用混泥土改造,总投资3万元,解决了村民放水难的问题。
这四年来,为村民办了无数实事好事,是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市某某局各位领导帮扶的结果。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工作,团结一心,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自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华林山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扶贫工作站的精心指导下,李口村扶贫工作队对李口村村级脱贫责任组高度重视,创新机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情概况
李口村位于华林山镇南部,下辖年尾、邹家、李源、坪上、李口、丁坊6个自然村,共11个村小组,现有农村人口1662人,全村共有党员47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该村共有贫困户20户,贫困总人口有43人,主要以单身老人、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目前脱贫户,有10户23人。全村耕地面积共有4343.12亩,以种植水稻、林木为主。
通过近期工作,根据贫困户认定识别标准,共入户识别20户43人,贫困户危房改造1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础,自成立村级扶贫工作队以来,严格按照省市镇相关文件精神,通过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方式入户登记,全面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按照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规定要求,建立村级纸质档案以及电子档案,为下步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成立由丁小明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周卫华任副组长,扶贫工作队队员彭煜荃、胡双良,村委干部童建平、黄兰香、陈小林、丁松林为成员的村级脱贫责任组,明确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同时建立健全以村支部为主阵地、村小组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
二是建立运作程序保障。脱贫责任组全体成员吃住在村,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建立完善《李口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情况一览表》、制定了《李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等各类工作计划、台账,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建立动员宣传保障。村级脱贫责任组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全体成员召开学习系列指示精神会议,切实提高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和工作办法,先后召开李口村脱贫攻坚动员会、脱贫坚推进会、明确责任落实会、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会、第一书记及村干部碰头会共计5次,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积极性,书写固定标语5条,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标准,强化落实,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严格按程序清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重新识别纳入,确保底数清、对象真、信息实。全面完成全镇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建立完善动态管理体系,非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共建档立卡20户、43人。做到“一
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
二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详细统计贫困对象基本情况,收入构成,对政府的诉求等情况,分门别类的归纳梳理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缺劳力致贫、缺技术致贫等四类致因,强化数据支撑。
三是精准制定脱贫措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原因,充分结合实际,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与帮扶措施。截止目前已制定完成20户43人的脱贫帮扶计划。
(三)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办实事
一是着力解决政策落实问题,扶贫工作队着眼于“十大”扶贫政策,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项对照政策抓好政策落实。如帮助谢菊根、谌回春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帮助幸茂德、胡小荣、甘志强等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确保了贫困户能够享受到的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着力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充分安挥建筑陶瓷基地帮扶优势,主动联系辖区企业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帮助贫困对象不离乡土、在本区企业就近实现就业。
三是着力强化产业扶贫。扶贫工作队把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油茶、茶叶合作社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目前已促成光伏产业公司与29户贫困户签订了光伏产业固定分红协议,为18户贫困户获得了每年2000元的固定分红收入。
下一步工作方向
根据扶贫工作要求,在完成前期精准识别、信息采集和档案资料完善工作后。下一步李口村扶贫工作队将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帮扶措施的落实上。
一是组建农业合作社。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成立一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将贫困人口纳入合作社产业发展的范畴,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扶贫。
二是开展劳动就业服务。按照“解决一个就业、帮扶一户脱贫"的工作思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介绍到园区企业务工就业。
三是推进政策兜底扶贫。对无劳动能力,自身脱贫能力弱的贫困人口,按照政策要求,帮助申请低保或五保待遇,通过政策保障方式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村扶贫工作总结
xxx乡xxx村位于xxx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幅员面积8.4平方公里,省道108线横度我村3.7公里,全村管辖11个农业社、426户、1534人、劳动力847人,其中中共党员有61人,耕地面积2366亩,其中田1733亩,林地面积4375亩,全村村社道23.5公里,其中水泥路21公里,碎石路2.5公里,实现社社通公路,有提灌站3处,U型渠5300米,山坪塘8口,微型水池73口,登山石板健身路3.5公里,全村以乡村旅游为产业主业,有乡村酒店、农家乐37家,其中有住宿的5家,中小型停车场8处,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
2010年我村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认真按照市政协张宁生主席的指导精神,在市县政府、联系部门、青羊区文化局、市党史研究室及市级联系驻村领导任霞处长的莅临指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基地一轴心的发展战略和全面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要求,紧紧围绕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旅游3A景区,抓住乡村旅游发展为主线,在xxx乡党委政府的亲临指导下,在县委罗超书记、县政协潘凤田主席以及县农发局、县投促局、供电局、县文化局、县工商局、县旅游局、县移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资金大力扶持,我村支两委认真研究结合我村实际,着力打造樱桃山3A景区,以官帽山文化为内容的景区建设,强力推进xxx村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010年我村主要按照年初目标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一产业为主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发展樱桃500亩,栽植樱桃树31000株,其中栽植眉山早大子500株,简阳百花樱桃10000株,直生苗12000株,全村村社道两侧栽植银杏350株,新发展彩色景观林种150亩,樱花、腊梅1500株、桂花300多株。
(二)、新发展茶樱混植400亩,栽植茶苗120万株,金苦笋食用笋150亩,引进中药材石厥种植项目一个,种植面积80亩。
二、依托乡村旅游,打造3A景区
改善农家乐文化打造,安字画51付、吊牌13个、门匾26付。新改扩建停车场8处,改厨、改厕环境风貌整治139家,乡村酒店2家,给我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农家乐经营、樱桃销售双丰收。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新建樱桃景区道路4.6公里,硬化水泥路面4.6公里,扩宽景区公路5.5公里,路面设计宽5米,双车道,改善了景区交通难等问题。
(二)、新安装U型渠3500米,整治提灌沟2条,3000米,浆砌路带沟260米,整治下湿田沟渠4000米。
(三)、整治山坪塘三口,新建微型水池17口,增加蓄水池32500立方,安装饮水管3500米,解决农家乐用水难173户。
(四)、抵御8.19特大洪灾,修复水毁工程道路,清挖土石方8300方,浆砌堡砍420米,整治冲垮涵洞8处,110米,整治翻水桥一座。
四、认真贯彻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一)、实施产权制度改革,耕地实测1485亩,颁布土地经营权证426本,房屋产权证颁发428户,房屋土地使用权证426户,林权证颁发370户,耕保合同签发426户,耕保卡426户。
(二)、建立建全村级新型治理机制,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村民监委会、村民项目评审小组监督管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使用。
(三)、城乡环境整治,全村一周一排查,做到四清三无管理化。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科学规划,提高村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一)、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外出参观考察,推行党的方针政策,实行党员联系贫困户,村民议事会成员联系村民,建立学习制度,全年全村无治安刑事案件、无矛盾纠纷恶化、无上访事件。
(二)、组织村民技能培训,组织农民柑桔技能培训350人,组织养猪标准化技能培训420人,培训竹编产业240人。实现农民工现场培训、现场签到就业合同。
六、社会事务公益事业,领导重视,促进发展
(一)、社会事务摆在村支两委工作议事日程,群众是党的根基,维持和谐是我们干部的口头语,行动行为是我们的准则,一切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中,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严格执行纠纷调解三三制的原则。
(二)、我村在市县联系领导的关心重视、资金支持、项目引进推进我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特别是市政协张宁生主席的大力支持,促进我村发展,市级联系部门、青羊区文化局、成都党史研究室今年给予扶持资金,解决我村8.19特大洪灾造成的公路断道修复、堡砍修复。给我村解决重大问题,群众赞口不绝。县级六个联系部门给予资金6.5万元,解决了8.19特大洪灾造成公路两侧樱桃损失,补载补植,给我村樱桃景区创造了良好条件,挽回了洪灾、山体滑坡造成的损失。
七、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才是硬道理
按照年初规划,年终总结,2010年人均增收720亩,其中乡村旅游产业收入人均360元,农家乐经营最高收入5300元/户,樱桃销售收入最低2元/斤,最高12元/斤,养殖业收入人均86元,种植业人均收入180元,劳务输出收入94元,通过细算,在市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村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拟定各项工作目标,这也是给县级各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我村有信心有决心在2011年更加努力,把xxx乡xxx村各项事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创造xxx村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
某乡镇互助村委扶贫工作总结
根据区、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到我**乡互助村民委定点帮扶的单位有:**市检察院、**市招商局;县政协、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档案局、县信用联社。其中,**市定点帮扶牵头单位为市检察院,由市检察院控申科**科长担任市扶贫工作队队长,县定点帮扶牵头单位为县政协,由政协委**主任担任县扶贫工作队队长。市、县扶贫工作队积极到点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各项工作,多次到点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困难和群众的呼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努力加强互助村委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重点抓好扶贫、支教、计生稳定工作,实事求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实践“”重要思想,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互助村扶贫如下: 一、领导重视,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找准工作重点,为抓好帮扶工作打好基础。 市、县帮扶单位对帮扶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市检察院、市招商局、县政协主要领导多次亲自深入互助村委、村屯及学校调查了解当地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3月12日还组织召开村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议,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明确今年从六方面抓好互助村帮扶工作,同时,指导互助村制定好农民增收计划,制定好今年帮扶项目规划:努力改善水利、人畜饮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茶叶、水果种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村委办公楼装修;帮助学校解决一些教学、教育设备,努力改善学校教学设施;制定好科技计划。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1、指导农民制定好增收计划,努力从8个方面使互助村年人均增收210元:①发展优质谷,实现人均增收35.4万元;②发展养猪业,年内增加出栏500头,实现人均增收23.6元; ③实施八角低改320亩,实现人均增收55.06元;④扩种糖蔗60亩,实现人均增收10元;⑤推广木薯王种植,实施面积120亩,实现人均增收21元;⑥扩大生姜种植60亩,实现人均增收13元。 ⑦扩种桑树12亩,养蚕人均增收7.8元;⑧全村新增劳务输出43人,实现人均增收44.4元。在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群众的努力,互助村今年人均增收214元。 2、引导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春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互助村种植天草柑80亩,优质梨100亩,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得到加强。同时市、县工作队根据互助村的实际情况,提出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持原有的农业、水果、畜牧业基础上,一是要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二是发展山楂果种植;三是发展软枝油茶种植。市县帮扶单位领导,通过分析我县县情、乡情认为互助村具有发展茶叶的优势,应把发展茶叶作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促进农民增收,计划今冬明春扶持发展茶叶种植250亩,并为搞好山楂果、软枝油茶等种植示范基地创造有利条件。 3、努力争取物资,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①切实解决农民增收的水利设施问题。市、县工作队在了解到涉及古楼、花陈、** 、义路农田800多亩水田由于水利渗漏严重,影响农田用水,急需水泥维修的问题。市检察院、县政协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分别争取到水泥40吨、30吨,用于维修水利5处300多米,缓解了当地农田用水难问题。 ②为了调动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民增收。工作队积极引导花陈群众加强对原有150亩茶叶进行管护,县政协出资1500元购买草胺膦赠送给花陈屯用于清除茶叶基地杂草,提高茶农管护茶叶的积极性,也为今后发展茶叶种植打好基础。 ③加强屯级道路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市、县工作队了解到大泽至渔头道路是两屯生产生活的重要道路,原道路凹凸不平,不便行走和车辆行驶,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两屯群众非常渴望修好这条路。为此,市检察院、县政协共资助水泥5吨,通过群众投工投劳硬化了这 条约150米长的道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④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村委向心力。为进一步完善好村委办公楼装修,改善办公条件,市检察院积极筹资捐款3000元,县政协资助水泥5吨(价值1500元),用于装修互助村委办公楼三楼及完善楼门窗等设施,同时县档案局还赠送一组档案柜(价值600元)给互助村委,对妥善 保管好村委档案提供良好条件。 4、积极开展支教活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市招商局积极筹资1.4万元购买教师、学生实用书籍2000册捐赠给互助小学,同时还捐资1000元用于修建学校因水灾倒塌的围墙,市检察院捐资5000元为互助村校购买图书柜、仪器柜共6个及一些教学设备,于5月31日赠送到互助小学,作为“六一”节日礼物。使山村学校师生能博览群书,也解决了学校图书柜、仪器柜紧缺问题。 ②县政协捐资并协调县帮扶单位捐资共4200元为中心校购买图书柜、仪器柜共5个。通过市、县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解决了小学今年“两基”验收硬件设备,同时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5、积极参与和支持各项中心工作,并设法解决一些难题。今年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面广的工作。为此,县帮扶单位各抽出1人共6人增强我乡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力量,并共捐资2000多元缓解村级“两委”换届经费难问题。同时,县政协还赠送档案柜一组(约600元)给乡政府,有利于加强乡政府档案管理工作。 6、积极开展“三服务”活动。5月30日,为进一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县政协为牵头单位,组织县挂点帮扶单位及有关单位共10个单位到**乡进行法律、法规、卫生防疫、农作物种植、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知识咨询,还免费播放有关种养知识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共发资料3000多份,进行咨询的群众有300多人。 7、市、县领导及工作队积极深入灾区并以实际行动帮助我乡及互助村委做好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恢复工作及灾民房屋重建工作。 今年6·21我乡百年一遇的洪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的关心,市、县帮扶单位领导及工作队员多次深入我乡及联系的互助村,指导做好道路、水利、人饮等方面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我乡灾区,共筹现资8.6万元,县政协**主席捐赠水泥50吨,县信用联社捐赠水泥20吨,修建恢复水坝6处,恢复人饮6个屯,维修水利3000米,维修道路4.5公里,同时市检察院还捐赠棉被50床,蚊帐100床,大米2000斤;县政协**主任协调大米4500斤,县检察院捐了大米2400斤,柴油200斤;县司法局捐了大米400斤,并及时把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县政协领导**主席亲临我乡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特别是**队长长期驻我乡指导,并深入整村搬迁边远的太山、架山屯做好房屋重建工作。使我乡水利、道路、人饮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快恢复,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成绩。 总之,在市、县帮扶单位及工作队的努力下,为我乡互助村委、当地学校、政府做了很多实事,好事,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促进了我乡当地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我乡基础设施等条件十分落后,难以一一解决。为此,今后工作中还是要重点抓好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今年在市、县帮扶单位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互助村委各项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后重点解决的问题: 1、**、互助1500多人近1000亩的花陈水利,全长约800米,计划采用灌溉管引灌,预计需要资金8万元。 2、争取项目资金修建堡上桥、桥凳桥。 3、改造桥凳屯人畜饮水工程,预计需要资金6万元。 4、争取“侨心小学”项目的落实,为解决山区学生就学难创造条件。 5、多举办科技培训班,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技术水平。 6、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发展茶叶、桑蚕,希望争取项目资金得以解决。 四、今后的打算及建议。 1、希望继续得到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继续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 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茶叶、山楂果、软枝油茶示范基地,带动群众大力发展,同时引导农民向科技高效产品发展。 3、通过举办培训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更新群众观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nb sp;
**乡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