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31

年轮流转,时光飞逝,回想起来,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于xxxx年x月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国土资源系测绘工程专业,现就职于xxx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已经从一个对测量方面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学生逐渐成为公司测量方面的主力军,先后完成几项测量工程项目。因我工作勤奋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所以我负责的测量工程项目多次受到委托方、设计方及施工单位的好评。 毕业后,我来到葛洲坝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就职,被安排到湖北恩施大龙潭项目部,第一个月从中学到了最基础的东西,从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外业地形测量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及室内的地形图编制有个系统的认识,接着跟随一些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去学习野外的编录及编写,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测量工作有了整体的认识,知道了测量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工作,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将成为我以后工作中的一笔财富。
后两个月,在老员工的手把手教导和本人的认真学习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并开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程,包括从进场开始的现场踏勘、选点、仪器操作、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写。之后经常去基础施工工地进行观摩与学习,负责工程的施工放线,对基础的施工放线。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琢磨,xxxx年5月从大龙潭项目部退场去了xxx项目部,在这里我对测量有了更好的认识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个工程比较大,分上下库,下库主要是一个大坝和引水隧洞,上库有两个主坝、两个副坝,一条永久性公路等,从测量控制网复测开始,再是原始地形测量,植被未全清理,跑棱镜的同志比较辛苦,交通没有车子,每天从早上6点出发,下午6、7点回来,开始我心理有点不平,别人都没这么苦,不过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干下去,惟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前期测量工作完后,我带领了一个队进行工作,我很细心也很努力,开始了开挖阶段,准备开挖边线、各建筑物边线等施工放样,土石方收方,内业成图,这些工作不是很辛苦,就是量大,要花时间和精力谨慎的完成。
XX年1月,我从xxx回到了公司后方,参加了公司国际工程培训,不久就通知我出国去xxx,我甚是高兴,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在xxxx项目部,准备项目部的相关测量资料,看图纸、学习合同、国际通用的规范等,第一次接触国际工程,我很期待,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它。
工作的同时,公司在适当的时间给我们安排了基础知识及理论力学的培训,加强了我们工作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三年的工作经历,从理论的专业学习到工作实践,我渐渐地熟悉了测量及勘察的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对本行业有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或大或小的各类工程的参与,使我有信心出色的完成各种大中型、复杂工程。但是我知道我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东西要我去学习,只有不断的努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无愧于社会和公司,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2015年测量技术工作总结


测量是一份细心的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有一点的疏忽,误差就会很大。我们开始用的是水准仪,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刚开始测出的数据,经过我们事后的检查,我们发现测出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我们先是找原因,是操作失误还是我们读数有误差,然后重新测量,进行补测。看到自己组的一个站点也还没有测出来,其他组的已经熟练的操作时,我们很羡慕。但我们没有灰心;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东西都不懂,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和老师及其他同学学习和讨论共同解决实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这实习的日子里,我感觉到数据处理能力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接触的数据都不是通过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整理时往往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这次通过自己的实际测量练习得到的数据由于种种问题有些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分析错误原因来得到新的数据。进而也对数据检核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数据量大,而且数据计算整理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整理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认真小心。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核数据是否可用,免得再最后整理时发现误差过大而耽误工程进度。当确定所有的所需数据都计算准确无误后可以开始进行新的操作。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各组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每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测量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数据收集基础上,所以在测各角值和量距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边测量边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如果测量结果出现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必须进行重新测量,认真科学地对待。同时我们所使用的仪器很多是很精密也很脆弱的,必须轻轻地拿、轻轻的放置,严格依照操作要求使用,必须时刻注意爱护仪器。 这让我们很小心仪器,明白保护仪器的重要性。测量学这门学科要求非常高,精确度不用说了,非常讲究科学的一门课程,在用光电测距经纬仪的时候,有时不小心碰到了脚架,哎!所以重新开始整平仪器。再有时在一个测回内,有一个半测回超限了,这样又要重新补测。经过这些教训后,我们从不熟练到熟练,不小心到小心翼翼,从失误到无误。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养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和遵守纪律的精神,我想这在以后对给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们大家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明显地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且让我们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及培养我们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让我们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而且拓展了大家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个人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白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使我们通过综合实习活动,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工程实际过程,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经实习后能基本上独立操作仪器获得观测成果并能进行数据处理,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但是我觉得我们以前的动手过于简单,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的熟悉操作。所以我们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深刻地的明白只有真正的动手操作了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能够比较熟练地对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特别是在经纬仪使用中,通过这次实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中整平,之前老是调平了水泡,然而却对不准所测的点,浪费了很多时间,而现在在这次实习中通过对经纬仪的大量应用,我已经熟练了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步骤,用经纬仪测量也比较如鱼得水。

这次实习,我想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我们小组的团队的合作精神。因为任何一项小的工作一个人都不能完成,必须有大伙的合心、合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每一项工作。应该说,没有团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比较完美的实习成绩。我们正是在这个一起努力完成好工作的目标支持下共同努力做好了每一件工作。我一直认为学习上争论我们应该给与支持,但生活上我们互相给与谅解。所以在测量过程中会争论,发生分歧后大家都实事求是,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的态度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坚决不能有任何私心。团队精神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好一项工作,我们小组这次实习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品质和效率的保证,今后我们无论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都用有这种团队精神。

十几天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实习的日子,真是让人无法忘记,我自各是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第一次测出的站点是合格时,自己是多么的兴奋,也在这实习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明白自己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能够做到更好。今后,自己要更加努力。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技术总结.doc

控制测量

一、概况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怀通项目组于2008年6月6日至2008年8月04日对湖南省怀化市怀化至通道高速公路(2标)进行了外业控制测量工作,外业测量历时58天,实际消耗1000多工天。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我们坚持诚信、求实、创新、进步的理念,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进行各项测量工作。共完成工作量如下:

1、联测国家等级大地点3个;2、联测国家四等以上点3个;3、布设测量四等精度的GpS点24个;4、布设测量导线67公里99个点;5、施测四等水准路线长度7.9公里;6、施测四等精度的三角高程线路67公里。

二、测区概况

测区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县江市镇南的五岭水库北为起点,自北向南,途经洪江县江市镇的黄沙塘村、李家坪村、再经会同县马鞍乡的石头桥村、阳隆村、五家团、坪村镇的银匠界、上新寨冲、下新寨冲、大坪新鹰村、岩壁团、民主村、大洪江、张家团、小茶溪村、李家湾、桐木冲、高伞垠、渠水、小岩田、小寨、到连山乡的贵干村为终点。测区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测区最低处高程为230米,最高处高程为450米,平均海拔高为340米。测区有少量旱地、水田和经济园林,以树林为主,该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林业县。测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测区内主要交通多为乡村路和大车路,交通比较便利。

测区行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

具体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9′~109°46′北纬 26°55′~27°04′

三、投入人员和设备

1.该项目我院共投入13人、其中项目负责人1名、院级检查员1名,测量工程师5名,技术工人6名;

2.设备共投入中海达单频GpS4台 (分别为0717179、0707121、0717205和0717208接收机,

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计算机2台、汽车2辆;所有的仪器使用前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进行全面的检查,祥见仪器检测报告。

四、作业依据

4.1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4.2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4.3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4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4.5 湖南省怀化市怀化--通道高速公路(2标)控制测量设计书;

4.6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勘测技术质量管理规定》。

五、已知点资料使用情况

5.1测区平面已知控制点由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中心提供,测区内共使用三个大地点,它们分别是II等点和尚坡、II等点车平坳(已破坏)和III等观音坡。

5.2为了满足公路设计的需要,保证平面坐标控制网的坐标系统达到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将测区内三角点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成果转换成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成果,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09度50分,投影高程面为测区平均海拔高程350m,h取值为0,R取值为6378137。

5.3测区高程已知控制点同样由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中心提供,本次共使用三个水准点,它们分别是I等点怀柳27、I等点怀柳33和III等点湘2-11-6,其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5.4测区所使用的上述已知点标石稳定,成果可靠。

六、测区平面控制测量

6.1、全测区共埋设四等GpS点24个,编号分别为BG01至BG22和B036、B037。6.2、所有四等GpS控制点埋设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稳固的建筑物上,并将标石露出地面5cm,并保证各相邻点之间互相通视。

6.3、四等GpS控制点使用中海达单频四台套进行观测,通常以边连接构成GpS网,最终符合于和尚坡、观音坡、车平坳,采用静态方法观测。有效观测卫星数大于4颗,观测时

段长度≥60分钟,数据采集间隔15秒,GDOp值观测中均小于6。

6.4、四等GpS网中共有重复基线12条,其中相对误差最小为1.07ppm,相对误差最大为17.24ppm,重复基线绝对误差最大值为:m,并对观测的边长进行了气象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倾斜改正。

7.6、一级导线数据处理采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NAS95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6.5、四等GpS网中共有同步环41个,其中同步环相对误差最小为0.06ppm,相对误差最大为4.72ppm,同步环绝对误差最大值为:,相对误差最大为7.99ppm,同步环绝对误差最大值为:,并保证各相邻点之间互相通视,导线点之间最长的边长为1010.466米,最短的边长为249.795米。7.3、一级导线点观测使用拓普康GTS-332m,

仪器的乘常数R=-0.71m/km

7.4、一级导线水平角观测二个测回,为左、右角各一个测回,一测回2C互差小于13秒,圆周角闭合差小于9秒。

统进行平差计算,精度详见精度统计表

一级导线控制网精度统计表

7.7、一级导线平面精度统计表

7.8、测量控制成果质量可靠、精度优良。满足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要求。

1

八、测区高程控制测量

8.1、已知点与GpS点、导线点之间联测全部采用四等水准观测。高程系统为1985年高程基准。

8.2、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采用GK1型104369号水准仪,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8.3、使用的水准仪及标尺,观测前均经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进行全面的检定。?

8.4、对使用的水准仪i角每天观测前进行实地检查。8.5、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c.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d.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8.6、水准测量观测的高差中高差较小故未进行尺长改正。?

8.7、为了确保高程正确无误,在作业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选择好的成象条件下进行观测,对往返测高差超限的,全部进行返工重测,确保其高差的正确。

8.8、GpS点和导线点之间全部采用三角高程施测。按直反觇观测垂直角,分别直、反觇观测四个测回(注:四个测回的观测顺序为:两个测回观测结束后变换反光镜高再观测两测回),同方向观测较差小于5秒,测回指标差小于±5秒,直、反觇观测高差限差小于0.045M

S(S以km为单位),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为±20

L(L为高程路线长度,均以km为单位)。8.9、三角高程测量使用拓普康GTS-332m,

乘常数R=-0.71m/km

8.10、为确保高程正确无误,在作业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选择好的成象条件下观测,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至毫米,对直、反觇超限的站,全部进行返工重测,确保其高差的正确。在高差的计算中,对两差进行了改正。8.11、高程成果精度统计表:

A、平差前后基本观测量中误差情况:

观测值 平差前 平差后 直接高差: 0.006600 0.007951 B、控制网中最大误差情况: 最大点位误差 =0.02226米 最大点间误差 =0.01447米

高程网观测精度统计表

8.12、高程网平差采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NAS95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每公里偶然全中误差0.008米,最大点位误差:0.022米。测量控制成果质量可靠、精度优良,完全能满足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九、质量控制

9.1、对GpS和一级导线选点、埋石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是返工纠正。9.2、对四等水准观测手簿、GpS和一级导线观测手簿内业检查后签名。

9.3、投入院级专职检查员1人,测区测量最终检查质量统计评定为“良”。完全满足技术设计书要求。可转入下一道工序作业。

2

篇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一完成任务情况

1、任务来源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 束后,须集中5 周进行测量实习。任务报告平面控制测量实习和高程控制测量实习。

2、测区范围

实习范包括整个铜山新区,详见下图

3、遵守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1)、教 材:《控制测量》,测绘出版社;

(2)、指导书:《控制测量实习指导书》,本院测量教研室编写;

(3)、参考书:《控制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等;

(4)、执行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施测单位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5、工作起止日期

2011年5月9日至6月10日

6、完成的工作量

二、利用资料情况

1.测区内已有控制点

铜山区C 级GpS 控制点(54 坐标)

控制点名称 X Y H

三堡镇3778022.179 515637.412 31.809

张集镇西 3779779.082 532643.98832.069

2、已有资料工具

坐标系统采用3s-2;正常化二阶带谐系数:C20=-484.16685×10-6±1.3×10-9;

地球重力场二阶带球谐系数:J2=108263×10-8

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10-11rads-1±0.150×10-11rads-1

扁率f=0.003352810664

拓普康GTS-102N

电子全站仪

1 台

全站仪三角架腿1 架,

电池2 块,充电器1 个,

棱镜组2 套(及配套架腿)。

3 米对中杆2 支【照准1.5km 目标必须】

S2 水准仪、FS1(测微器) 1 套 配套三角架腿1 架,因瓦水准尺1 对。S3 微倾式水准仪 1 台 配套三角架腿1 架,双面水准尺1 对。

对讲机 3 部 充电器(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工具包 1 个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5 米小钢尺 2 把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锤子 1 把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木桩 10 个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小铁钉 两盒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自喷漆 1 筒

安全警示黄马甲 4 或5 件 每人一件

篇三:控制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中山市大涌镇

导线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

中山市大涌测绘队

一级

中山市大涌镇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为城镇建设工程和地形、地籍测量的需要,中山市土地房产局特邀请大涌测量队在中山市大涌镇布测一级导线网和四等水准,为今后大比例尺测图提供基础控制资料。

此项工程于2001年11月10日开始,2001年12月5日完成,历时25天。

1.测区概况

地理位置:东经113°07′—113°34′ 北纬 22°11′—22°46′

测区位于中山市大涌镇内,东至旗涌路;南至中新路;西至环镇路;北至环镇路。测区街道多为水泥路面,布点方便交通。但车流量较大,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坐标及高程系统

平面控制采用中山统一坐标系,3°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4°;投影面比椭球面提高72米(即高程异常52米与56系高程20米之和),地球平均曲率半径6378317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

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本次测量利用GpS D级和E级网点15点,三等水准点4点作为测区一级导线网和四等水准的起算点。各点点位情况完好,成果可靠。控制点资料详见下表:

3.1四等水准起算数据:

三等水准点成果表

3.2一级导线网起算数据 :

GpS D级网点、GpS E级网点

4.作业依据

4.1《城市测量规范》CJJ8—91;4.2《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规范》;

4.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4.4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5.工作量统计

本次测量共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和4条四等水准(3条附合路线、1条闭合路线),其中埋设一级导线网点85点,绘制一级导线网点之记85点;联测四等水准合计27.0km(85点)。

6.作业程序和方法

6.1使用仪器

6.1.1一级导线网测量,采用TOpCON GTS—311S型全站仪1台套;DHM2通风干湿表1台,DYM3空盒气压计1台,对讲机4部,微机1台,汽车1辆。

6.1.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φ12mm的不锈钢标志,标志顶端刻有十字丝,周围刻一个15cm×15cm的方框,并刻上点号。测区的一级导线网埋石点进行统一编号,编号从“27I101——27I186”其中“27I108”为空点。所有一级导线网埋石点均绘制点之记。

6.2.2观测及记录

一级导线网测量使用TOpCON GTS—311S型全站仪,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导线网中观测方向大于3个时应归零,水平角用DJ2仪器施测2测回。导线边往返观测2测回,每次照准目标读数4次,直接使用TOpCON GTS—311S型全站仪测量平距。每站测距前读定温度、气压,输入全站仪中,测距读数均加入了气象元素改正。

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提供的“导线网水准网内外业一体化系统”记簿固化模块,用 SHARp pC——E500记录。

6.2.3一级导线网平差计算

一级导线网平差计算采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公司提供的NASE.。详细情况如下:

6.2.3.1边长改化

一级导线网平差前,先将经过气象改正、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和倾斜改正后的水平距离投影归化到中山统一坐标系投影面上,再参于平差。

6.2.3.2概算

将一级导线网分解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分别计算出了每一条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全部满足《技术设计书》的要求。

6.2.3.3平差

一级导线网平差采用多粗差后剔,迭代3次,固定误差(米):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测量、导线、观测、一级、控制、四等、水准、采用,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1、总结报告

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

土地整理项目1:2000测量工程

测量工程技术总结报告

一、概况

(一)任务来源

为了加强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全面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指示精神,崇州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甲方)委托四川旭普信息发展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对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整理,开展1:2000地形图测量。测量面积约为4.65 km2(6980.8亩)。

(二)测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崇州市济协乡位于崇州市的中西部,其概略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7′18〞北纬30°38′59〞及东经103°39′5〞北纬30°40′45〞之间,东隔西河与崇州市区和锦江乡相邻,南临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市区,西与白头乡接壤,北与道明乡接壤。幅圆面积16.3平方公里。济协对外交通发达,过境道路街安路由北至南穿境而过,每日有数班客车来往于崇州市区、道明乡白塔湖风景旅游区;成温邛辅道由东至西可达白头乡、王场乡;有济民路、桤泉路、文昌街、新义路、双凤路、红杨路6条,村道辐射全乡各村,与相邻场镇相联。济协乡地处川西平原地区,境内地势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534—557米。主要水系有西江河由北至南流,主要灌溉渠系有济民堰、桤木河、泉水河、黄泥河、韩家堰、光明堰、

向阳河,水资源丰富。济协乡处于成都平原凹陷区,系深厚的第四纪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土壤肥沃属中性。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树木种类繁多,由于近年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逐渐被次生和人工培育的农业植被所代替。动物物种包括常见的野兔、松鼠等兽类;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青蛙等两栖类;蛇、草蜥等爬行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降雨量95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为1177小时左右;无霜期达260天左右。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幅员面积为6980.8亩,约为4.65 km2,项目区树木较多,通视较差,这给测绘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行政隶属

成都市崇州市济协乡。

3、已经完成工作量

1)GpS测量;

2)图根控制测量;

3)1:2000地形图测量,4.65平方公里;

4)项目区界桩测量;

5)面积分类统计。

二、作业技术依据

1)《地籍测绘》CH5002-94: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1005: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下称《GpS

规范》);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下称《图式》):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6)《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过渡时期适用);

7)《四川省勘测定界技术要则》;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9)成土资发[2005]362号“关于印发《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规程》的通知”。

10)《土地整理项目上交工作图补充要求》2007年1月15日成都市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文件。

三、现有资料分析和利用

1、现有收集到四川省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提供的控制点成果,尖峰山(JFS)位于崇州市三郎镇境内,向家河坝(XJHB)位于怀远镇境内。上述各点均保存完好。

两起算点坐标如下表:

两点可作为本测区的平面和高程起算点,互相检验。

2、项目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其中包括已有的权属界线数据,可作为本次测量工作控制选点和确定测区范围的工作底图。

四、技术方案

(一)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选择

平面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二)地形图比例尺及成图方法

1、比例尺

地形图比例尺采用1:2000比例尺;等高距2.0m。

2、成图方法

全野外数字化成图。

(三)软件系统

采用南方公司开发的CASS6.1数字化测绘软件系统。

(四)平面控制测量

1、GpS引点说明

本项目的首级控制点是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提供,尖峰山(JFS)和向家河坝(XJHB)两点埋石保存完好。两控制点离测区的距离在GpS控制测量的E级控制网边长限差内,可直接与本项目区中所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GpS控制测量按照《GpS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GpS控制测量

GpS控制测量按E级GpS测量精度要求进行布测,平面控制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

1)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E级GpS点号按GpS01,GpS02,GpS03,……流水命名。

2)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的布设除网型满足有关的规定外,所设标志均按《GpS规范》

中的要求布设。

3)GpS测量

根据相关测量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本项目GpS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测量方法,投入4台华测X20型接收机,以边连式网型布设控制网,同一时段同步观测45分钟以上。

由于测区属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通视条件较好。控制点位于视野开阔的位置、能长期保存和方便寻找。GpS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仅5mm,精度满足《GpS规范》的要求。

3、图根控制测量

鉴于现代RTK(动态GpS)技术的日趋成熟,技术优势显著(精度高,其标称精度分别为平面 1cm+1ppm 高程2cm+1ppm;作用距离远,5-10km;搬站少,有效范围内可以不搬站;误差积累少)。所以本测区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进行测量,开阔地带采用RTK测量,施测时要求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通视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图根控制点,镜站采用对中杆立镜,要求气泡严格居中,精度完全符合测量规范及1:2000地形测量要求。

图根点的选点埋石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前提,一般采用临时标志,有条件的地方,以及兼顾每幅图有两个以上固定标志的原则增设固定标志。

数据处理及限差的执行按《规范》及《GpS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高程控制测量

本项目高程控制测量也采用GpS方法,高程控制测量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步施测。通过同步观测测定高差,利用GpS与国家已知高程控制点联测获得

篇二:测量技术总结

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技术总结

中二〇一一年一月

主 编:

编 制 成 员:

编 制 时 间:

目 录

序 言.................................................1 一、勘探区范围............................................1 二、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2 三、测量任务及设计工作量..................................2 四、测量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3 五、作业依据..............................................3 六、坐标系统..............................................4 七、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4 八、GpS基本控制测量......................................4 九、定线测量作业方法及要求................................4 十、资料整理..............................................6 十一、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6 十二、精度评定............................................7 十三、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价................................8 十五、提交成果资料........................................8

序 言

查明AAAAAA煤层赋存情况和影响煤层开采的地质构造,为矿井采掘部署和生产提供地质依据,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安全

有限公司对AAAAAA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进行招标。队测绘院为AAAAAA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施工单位。

接到任务后于2010年12月16日进入该区施工,到2011年1月4日结束外业测量全部工作。下面,根据本区施工情况,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总结。

一、勘探区范围

AAAAAA位于 村,行政区划隶属。

勘探区位于13~18勘探线之间,本次三维地震勘探面积约2.5Km2,具体位置由以下坐标圈定:

1

二、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勘探区位于河区内地势基本平坦,地面标高95m-120m,地势北高南低,地表水体不发育。

三、测量任务及设计工作量

全区共布置三维地震勘探线束17束,控制面积2.5km2,设计满覆盖面积为3.316km2,一次覆盖面积为5.522km2,施工面积为7.063km2,线束物理点1484个;另设计试验、低速带调查及备用工作量共计116个物理点,总计物理点1600个。

工作量统计表 表3-1

2

篇三: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嘉应学院南区

1:500数字成图

测 量 技 术 总结

组长:胡应龙

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科学1202班

指导老师:胡华科

实习地点:嘉应学院南区

起止日期:2013.06.15-28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1202班

二0一三年六月

一、概述

实习目的:

测量学一项对精度要求高的工作,我们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对测量学产生了基本的理解。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测量学理论与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巩固和加深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经验和提高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量测绘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1.熟练GpS静态机、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

2.完成大比例尺数字成图项目的整个流程

3.充分认识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

4.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找到对本课程学习的不足,解决实际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时间为10天,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在学校校园内。采用班级共同作业和小组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由老师讲解实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然后由本次实习的负责人统一组织控制测量和水准测量,各小组再根据班级公共参考数据进行碎步测量和成图作业。

本次实习任务的安排主要有:

一、做好本组测量区域的技术设计;

二、规划好整个校园的GpS控制点分布;

三、使用中海达HD8200G静态GpS对已知和未知的控制点进行外业控制观测;

四、作附合导线,并沿该附合导线作往返水准测量求出已知控制点到目标控制点之间的高程;

五、使用HDS2003数据软件包对外业控制测量和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内业处理,求出控制点的坐标;

六、作本组测量区域的草图,并做好碎步测量的规划;

七、根据已知控制点作导线点,对本组测量区域进行外业碎步测量;

八、把外业碎步测量的数据输入电脑,结合草图和工作记录,使用南方CASS7.0成图系统对外业碎步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绘画出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嘉应学院江北校区南区位于江北校区南部,地处嘉园南部,毗中区,倚情人湖,连南门,测量工作开展区域在南区生活区。

测区内以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为主,地面地势较平坦,西侧边缘有斜坡、楼梯;测区内地势北低南高,平均海拔约86米,最大高差约12米。

测区地势相对平坦,建筑分布整齐且规整,利于开展测绘作业。南区道路沿道路两侧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人流车流量大,绿地和围墙边缘曲折,市政设施密集且分布混乱,给测绘工作带来一些不便。测区测量困难类别总体属一般地区。

二、完成主要工作量:

(一)E级GpS点: 7点;(全嘉园)

(二)一级导线点:6点;(仅南区)

(三)四等水准:1.5公里;(GS05-GS10往返附合)

(四)图根点: 1点;

(五)图幅: 1幅;

(六)测图面积:4.1万平方米;

三、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12-1994);

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9、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

四、成果成图资料的利用

1、由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提供的现状1:2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及外业选点参考;

2、测区周边控制点成果有: 两个已知坐标点,坐标值和高程值(四等)如下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作为测区平面、高程控制起算数据。

JY-01和JY-02在本班的控制测量规划中分别被命名为GS05和GS06。

五、控制测量方案

(一)平面控制

1.坐标系的选择

南区位于东经116°07′左右,据中央子午线117°约90公里,该区平均海拔86米,采用中央子午线117°,3°分带,横坐标加50公里的1980西安坐标系。

2.建立E级GpS控制网

(1)GpS网的布设原则及要求

a、利用测区内已有的起算点,布设GpS-E级网点作为本测区的首级控制网,控制整个测区,测量模式为静态测量。

b、GpS待定点先于参考图上圈定,每点均应保证至少与一个邻近点通视。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地表坚实的地上或建筑物顶,以便长期保存利用。

c、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d、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手机基站等),其距离大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

e、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

f、待定点附近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应尽可能与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代表性误差。

g、GpS点埋石规格:山上选择较实的地方挖深50cm埋设预制水泥桩;水泥路面则采用钢钉,红色油漆涂刷,并应绘制点之记。标志示意图如下:

h、GpS1/4.5万,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5厘米。

所有GpS点均按《规程》附录A在现场绘出了GpS点点之记,所有的GpS点的埋设都符合《规程》要求。

E级GpS点编号为GS后缀自然数01?n,如“GS01??GSn”。

(4)GpS网的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是GpS网测量的重要环节,所采集的数据是内业处理、平差计算和推算GpS点成果的依据。

a、外业观测时统一采用了世界协调时(UTC),与北京时(BJT)的关系为:UTC=BJT-8h。

现在已有24颗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地面上全天都可同时接收到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在外业观测的时段,我们在施工中根据需要进行了灵活的安排。

b、外业数据采集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

c、E级①采用了3台套国产中海达HD8200G型GpS静态接收机进行观测,其标称精度为(3mm+2ppm)。

②外业观测严格遵守了规定时间,同步接收同一组卫星。

③天线安置在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上,直接对中,在寻常钢标下观测的时候,天线支架架的比较低,但没有低于0.5米。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测量、控制、采用、规范、技术、进行、要求、工作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技术员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