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州政协机关2019年度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31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州政协机关2019年度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总结,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州语委办:
州政协机关XX年8月21日接受了州语委办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检查,检查组对机关前段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现将前段工作总结如下:
为确保我州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顺利达标,州政协机关根据州语委办暨恩施州政办发[XX]43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普通话,开展规范语言文字的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所做工作得到了州语委办检查组的肯定。
一、领导重视,科学部署
一是成立推普工作专班。机关成立了以秘书长郑之宁为组长的5人推普工作领导小组,以政协办[XX]67号文件下发机关各科室、车队,办公室副主任罗英波同志负责机关推普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
二是召开专题会议。机关推普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召开推普专题会议,部署推普工作,印放了《恩施州政协机关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方案》,明确了推普测试的主题。三是突出重点,机关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活动,制作了高质量的永久性固定宣传牌和大厅屏幕上固定宣传普通话用语。机关院内洋溢着浓郁的推普气息。
二、载体丰富,注重落实
(一)领导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各位主席和秘书长们平时在主持会议、作报告、汇报工作、交流经验、公务接待、接受媒体采访、外出招商等各种公开场合都坚持讲普通话,其它班子成员也坚持在公共场合讲普通话。各位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讲普通话,在机关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协机关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二)围绕推普抓宣传,抓好宣传促推普。1、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将“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作为全机关推普周宣传标语,为每个办公室制做了固定的盾牌并将部分宣传口号固定在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幕上,使人人明确推普内涵,个个争创推普典范。2、开展演讲比赛活动。机关举办了“内争活力、外树形象”的演讲比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3名,进一步增进了广大干部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和水平。3、举办宣传专栏。机关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开设推普专栏,重点号召大家以普通话为机关语言,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4、撰写推普论文和学习心得体会。目前,机关13名干部针对推普活动的要求,撰写文章13份,做到了“人人参与推普,个个都有心得”,营造了浓厚的推普氛围。
(三)规范用语用字,全面加强应用工作。我们还将《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中注意的十大问答翻印后发各科室。有利于机关办文。对以州政协及机关名义制发的各种公文、起草的各种材料,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规定办理,不仅在政策上严格把关,而且在行文上严格要求使用规范字,杜绝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规定审核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防止因用字错误产生歧义,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我们对机关用字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不规范用字及时清理、整改。有利于机关办会。无论是领导,还是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发言、讨论以及组织会务一律讲普通话。同时,对会议材料严把文字关,确保上会材料用字用语规范。有利于机关办事。要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对外联络服务,在接听电话、接待宾客,接访群众,对外联系等公务活动中必须用普通话交流。有利于机关选人。XX以年来,州政协机关新进人员全部实行“逢进必考”,并且把普通话作为招考录用的必备条件。对激励机关干部推广应用普通话,提升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机关参试人员参照学习并掌握基本常识,机关13名参加测试的干部全部合格。
(四)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及州语委办的具体要求,我们制作了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党政机关评估档案,按实用手册分册建立;将相关材料、评比表格等分类入档。
通过建章立制和一系列推普活动,进一步展示了恩施州政协机关“内争活力、外树形象”的风貌,提高了办事效率,赢得了各界及政协委员们的好评。
三、问题与不足
一是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业务不熟悉,档案资料不齐全;
二是整个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汇报工作过于简单;
三是有的硬件指标还没有完全到位。
以上三个问题我们正在按检查组所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一项一项落实到位。

州政协机关推普领导小组
二○○八年八月二十五日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资产评估机构工作总结


篇一:资产评估学案例(4455字)

某企业拥有一项地产,未来第一年的纯收益(现金流量)为20万元,预计以后各年的纯收益会按2%的递增比率增加。该地产的折现率为10%,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40年,评估时已使用5年。要求:(1)什么是收益现值法?其适用的条件是什么?(2)收益额的确定应以净利润还是现金流量为宜?为什么?(3)评估该地产现时价值。(4)若该地产可以无期限永久使用,评估该地产价值。(5)若该地产预计以各年纯收益金按1.5%的比率递减,其他条件不变,评估该地产价值。答:(1)收益现值法: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适用条件:①必须是经营性资产,具有继续经营能力并不断获利②被评估资产收益用货币金额表示③被评估资产的影响因素能转化成数据并计算。(2)收益额可以分为净利润、现金流量、利润总额等多种指标,至于选择哪一种指标作为收益额,应根据所评估资产的类型、特点及评估目的来确定,重要的是准确反映资产收益,并与折现率保持一致。目前西方评估界一般以现金流量作为收益额,因为现金流量这个指标科学地考虑了收益的时间价值因素,其计算的主观随意性也较利润这样的指标小,更为客观。(3)评估该地产现时价值。

p=35%101%211%2%1020232.21(万元)(4)若该地产可以无期限永久使用,评估该地产价值。

p=)(250%2%1020万元(5)若预计该地产各年纯收益金按1.5%的比率递减,其他条件不变,评估该地产价值。

p=35%101%5.111%5.1%1020170.27(万元)[案例]某企业对其拥有的一台车床进行评估。该车床是1991年5月购进,评估基准日为2001年5月。该车床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每天使用8小时,但过去10年中,实际平均每天工作7小时。经测定,该设备尚可使用5年。经调查,在市场重新购置车床价格为8万元,年产量为10000件。被评估车床年产量为8000件。要求:(1)什么是重置成本法?有哪些前提条件?(2)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有何区别?(3)运用功能价值法计算该企业车床的重置成本。(4)计算该车床的成新率。(提示:先计算该车床资产利用率,求出已使用年限)(5)用重置成本法计算该车床的评估价值。答:(1)什么是重置成本法?使用重置成本法有哪些基本前提?重置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算业已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并将其从现时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在具体运用重置成本法时,还要求具有以下前提条件:

①被评估资产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功能必须与假设的重置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

②被评估资产必须是可以再生的或可以复制的,不能再生或复制的被评估资产(如土地、矿藏)不适用重置成本法。③被评估资产必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贬值特性的资产,否则不能运用重置成本法。

④被评估资产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2)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有何区别?更新重置成本和复原重置成本的相同方面在于采用的都是资产的现时价格,不同点在于在技术、设计、标准方面存在差异。

选择重置成本时,在可同时获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情况下,应选择更新重置成本,在无更新重置成本时可采用复原重置成本。一般来说,复原重置成本大于更新重置成本,但由此导致的功能性损耗也大。(3)运用功能价值法计算该企业车床的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8000÷10000)×80000=64000(元)(4)成新率与会计上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有何不同?新率法,它是指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被评估资产的实体各主要部位进行技术鉴定,并综合分析资产的设计、制造、使用、磨损、维护、修理、大修理、改造情况和物理寿命等因素,将评估对象与其全新状态相比较,考察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对资产的功能、使用效率带来的影响,判断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从而估算实体性贬值。由于资产在使用中负荷程度的影响,必须将资产的名义已使用年限调整为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是指资产从购进使用到评估时的年限,可以通过会计记录、资产登记簿、资产登记卡片查询确定。实际已使用年限是指资产在使用中实际损耗的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名义已使用年限的差异,可以通过资产利用率来调整。(5)计算该车床的成新率。

车床的利用率=(10×360×7)÷(10×360×8)×100%=87.5%车床的实际使用年限=8.75年车床的成新率=5/13.75=36.36%(6)用重置成本法计算该车床的评估价值。该车床的评估价值=64000×36.36%=23270.40(元)案例4(1)调整差额1、年生产能力的差额A.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Ⅰ的生产能力相比生产能力差额=(7万-6万)*30=30(万元)若考虑成新率因素,实际差额=30万*80%=24万元B.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Ⅱ的生产能力相比生产能力差额=(7万-8万)*30=-30(万元)若考虑成新率因素,实际差额=-30万*80%=-24万元2、自动化程度差额A.劳动生产率计算.参照物Ⅰ劳动生产率定额为60000/125=480(台/人年).参照物Ⅱ劳动生产率定额为80000/160=500(台/人年).被评估设备劳动生产率定额为70000/140=500(台/人年)B.自动化程度差额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Ⅰ的差额现值,由于70000/480-140=5.8人,即被评估设备比参照物节约6人,故差额为6*8000*(1-33%)*(p/A,10%,9)=32160*5.759=185209.44(元)(节约)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Ⅱ的差额现值,由于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Ⅱ劳动生产率相同,所需人数相同,故不存在差额。3、价格变动因素调整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Ⅰ相比,相差4个月,价格指数上升2%(0.5%*4),其差额为100万*2%=2(万元)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Ⅱ相比,相差10个月,价格指数上升5%(0.5%*10),其差额为250万*5%=12.5(万元)(2)评估价值的计算a)与参照物Ⅰ相比,分析调整差额的初步评估结果为由评估值=1000000+240000+185209.44+20000=1445209.44(元)b)与参照物Ⅱ相比,分析调整差额的初步评估结果为评估值=2500000-240000+125000=2385000(元)c)加权平均评估价值=1445209.44*60%+2385000*40%=1821125.66(元)(3)对外投资企业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0000累计折旧8000000贷:固定资产18000000接受投资企业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1821125.66贷:实收资本1821125.66例4:某房地产公司于1994年11月以有偿出让方式取得一块土地50年使用权,并于1996年11月在此地块上建成一座砖混结构的写字楼,当时造价为每平方米2000元,经耐用年限为55年,残值率为2%。1998年该类建筑重置价格为每平方米2500元。该建筑物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00平方米。在出租期间,每月平均实收租金为3万元,另据调查,当地同类写字楼出租租金一般为每月每建筑平方米60元。

空置率为止10%,每年需支付管理费、维护费、土地使用税及房产税、保险费等出租费用为93260元,土地资本化率7%,建筑物资本化率8%,试根据以上资料评估该宗土地1998年11月的土价格。1、确定评估方法:该宗房地有经济收益,适宜采用收益法。2、计算总收益:总收益应该为客观收益而不是实际收益。年总收益=60×12×900×(1-10%)=583200(元)3、计算总费用.年总费用已知为93260元年房地产纯收益=年总收益-年总费用=583200-93260=489940(元)4计算房屋纯收益:(1)年折旧费本应该根据房屋的耐用年限确定,但是,在本例中,土地使用年限小于房屋耐用年限,这样,永恒的重置价必须在可使用期限内全部收回。本举例中,房地使用可使用的年期为50-2=48(年),假定不计残值,视为土地使用权年限届满,由政府元偿收回。年折旧费=(2500×900)/48=46875(元)(2)房屋现值=房屋重置价-年折旧费×已使用年限=2500×900-46875×2=2156250(元)(3)计算房屋纯收益=房屋现值×房屋资本化率=2156250×8%=172500(元)5、计算土地年纯收益=年房地产纯收益-房屋资本年纯收益=489940-172500=317440(元)6、计算土地使用权价格:土地使用权在1998年11月的剩余使用年期为50-4=46(年)v=317440*1%*[1-1\(1+7%)46]=4333062.4(元)6、评估结果.本宗土地在1998年11月的使用权价格为32792.80元,单价为每平方米6558.56元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块土地面积为45000平方米,该地块的土地征地费用(含安置、拆迁、青苗补偿费和耕地占用税)为每亩10万元,土地开发费为每平方公里2亿元,土地开发周期为2年,第一年投入资金占总开发费用的30%,第二年投入资金占总开发费用的70%.开发商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为10%,当地土地出让增值收益率为20%,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试评估该土地的价值。

1.土地取得费为10万元/亩,即150元/平方米。2.土地开发费为2亿元/平方公里,即200元/平方米。3.投资利息第一年投入的年限为1.5年,第二年投入的年限为0.5年。土地取得费利息=150*(1+6%)^2-150=18.54(元/m^2)土地开发费利息=200*30%*[(1+6%)^1.5-1]+200*70%*[(1+6%)^0.5-1]=9.62(元/m^2)4.投资利润为(150+200)×10%=35元/平方米。5计算土地使用价格=(150+200+18.54+9.62+35)*(1+20%)=495.79元/平米。该宗地单价为495.79,总价为22310550元。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万贷:无形资产1000万

篇二:资产评估案例分析(3276字)

资产评估案例分析;问闻金融七班js0947731;一.方法介绍;(1)成本法;1)适用范围;①可复制、可再生、可重新建造和购买的,具有有形损;②可重建、可购置的整体资产;2)适用前提;①购买者对拟行交易的评估对象,不改变原来用途;②评估对象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效用必须与;③评估对象必须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复制的,不能再生;④评估对象必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资产评估案例分析

问闻金融七班js0947731

一.方法介绍

(1)成本法

1)适用范围

①可复制、可再生、可重新建造和购买的,具有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特性的单项资产。例如:房屋建筑物、各种机器设备,以及具有陈旧贬值性的技术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

②可重建、可购置的整体资产。例如:宾馆、剧院、企业、车间等。但是,与整体资产相关的土地不能采用重置成本法评估。

2)适用前提

①购买者对拟行交易的评估对象,不改变原来用途。

②评估对象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效用必须与假设重置的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

③评估对象必须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复制的,不能再生、复制的评估对象不能采用重置成本法。

④评估对象必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陈旧贬值性的资产,否则就不能运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

3)评估公式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2)收益法

1)适用范围

①一般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或者能够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或者无法重置的特殊资产的评估活动,如企业整体参与的股份经营、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兼并、重组、分立、合并均可以采用收益法。

②单独计算收益的房地产、无形资产。

2)适用前提

①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要求被评估资产与其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着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②资产的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

③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3)评估公式

①资产未来收益有限情况下

A、每期收益不等额p??i?1nRii(1?r)

nnA1A?B、每期收益等额p??=?iii?1(1?r)i?1(1?r)

②资产未来收益无限期的情况

1?1

(1?r)n

r稳定化收益法p?A?

(3)市场比较法

1)适用范围

①主要适用于单项资产交易价格的评估。

②不宜采用市场法的如下:

A、因资产具有特定用途或性质特殊,很少在公开市场出售,以致没有公开

市场价格的资产,如专用机器设备,或无法重置的特殊设备;

B、对于大多数无形资产而言,因其具有保密性、不确定性及不可重复性等

特点,所以其交易价格资料往往不对外公开,评估人员无法收集其价格资料。

2)适用前提

①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产市场。

②公开市场上存在在功能、面临的市场条件上与被评估资产可比的资产及交

易活动(参照物),且参照物成交时间与评估基准日时间间隔不长。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可比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以收集到的。

③参照物的基本数量至少为3,参照物成产成交价格必须真实,参照物成交

价应是正常交易的结果,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之间大体可替代。

3)评估公式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n(参照物成交价X各项调整系数)

i?1n

①直接比较法

A、功能价值法

资产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格×(评估对象生产能力/参照物生产能力)

B、价格指数法

资产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格×(1+物价变动指数)

C、成新率价格法

资产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格×(评估对象成新率/参照物成新率)

D、市价折扣法

资产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格×(1-价格折扣率)

E、成本市价法

资产评估价值=评估对象现行合理成本×(参照物成交价格/参照物现行合理

成本)

F、市盈率乘数法

资产评估价值=评估对象现行合理成本×参照物市盈率

②类比调整法

交易案例A的调整值=参照物A的成交价×时间因素调整系数×区域因素调

整系数×功能因素调整系数×情况补正系数

一.案例分析

(一)介绍案例

估价对象是一块空地,总面积为300平方米。评估该宗土地于2009年10月1日的买卖价格。

1、评估对象概况

此次委托评估的是位于xx市xx开发区内的工业用途房地产。

(1)估价对象的登记和权属状况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房地产权证及估价师实地查勘,估价对象产权状况如下:权利人:xx有限公司

坐落:xx路xx号

土地权属性质:国有出让

土地用途:工业

地号:(略)

土地使用期限:1996-01-01起至2045-12-31止

土地总面积:300平方米

房屋类型:工厂

未发现估价对象有抵押或其他权利限制现象,目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2.买卖实例资料

本次估价,选择了与估价对象条件类似的A、B、C、D、E五宗土地买卖实例,均可作为可比实例。

实例A的面积为266平方米,成交单价1200元/平方米,交易日期为2009年4月1日。

实例B的面积为354平方米,成交单价1020元/平方米,交易日期为2009年3月1日。

实例C的面积为300平方米,成交单价910元/平方米,交易日期为2009年6月1日。

实例D的面积为257平方米,成交单价950元/平方米,交易日期为2009年7月1日。

实例E的面积为276平方米,成交单价1250元/平方米,交易日期为2009年3月1日。

(二)选择方法

在估价对象所在地区和近郊地区,该类型土地存在较多的交易实例,所以采用市场比较法和成本法进行估价。

(一)市场比较法具体参数分析

1、确定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实例A、E为正常买卖,无需进行交易情况修正;实例B、C、D均较正常买卖价格偏低,其中:实例B估价偏低3%,实例C估价偏低4%,实例D估价偏低5%。各宗可比实例的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如表1所示:

2、确定交易时间修正系数

据调查,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10月1日之间,该类型土地的价格平

均每月上涨1%。各宗可比实例的交易时间修正系数如表2所示:

3、确定区域因素修正系数

实例A、C、D与估价对象土地处于同一地区,无需作区域因素修正;实例B、E与估价对象土地所在地区的区域因素进行比较的结果,如表3所示:

4、确定个别因素修正系数

估价对象土地的面积较大,有利于利用,另外其环境条件较好,其它方面

没有差异。经分析确定个别因素使得可比实例土地的价格均比估价对象土地的价格低2%。所以各宗可比实例的个别因素修正系数如表5所示:

评估过程

1.计算公式如下:

估价对象比准价格=比较案例价格×交易日期调整指数×交易情况修正指数×区域因素修正指数×个别因素修正指数

2.比较实例选择。选择比较案例时,根据估价对象情况,应符合以下要求:用途相同、交易类型相同、属于正常交易、与估价期日接近、区域及个别因素相近。

3.估价对象土地价格测算。本次估价,选择了与估价对象条件类似的五个交易案例作为比较实例。

(1)因素综合修正。对上述因素综合修正后结果如表6所示:

素条件修正后的比准价格,采用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得出估价对象土地的评估单价,即:

估价对象土地评估单价=(1298+1320+1132+1184+1264)/5=1240元/平方米

(3)估算估价对象土地现状的市场单价和总价。估价对象土地为1996年1月1日出让取得,使用年限为50年,工业用途,使用期限自1996年1月1日起至2045年12月31日止,尚可使用年限为36.86年。通过以下公式对估价对象土地

1-1/(1?r)n

进行年期修正,计算年期修正系数为:y=m1?1/(1?r)

式中:y为宗地使用年期修正系数;r为土地折现率,取r=6%;m为土地剩余有效使用年限(36.86年);n为土地法定最高使用年限(工业用地50年)。

经计算,y=0.93,则估价对西安土地评估单价=1240×0.93=1153.2元/平方米估价对象土地总价=1153.2×300=345960元。

本次估价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和程序,以掌握的有关标的物的信息资料为依据,经估价,xx有限公司位于xx市xx开发区xx路xx号的房地产(土地面积300平方米,转让方式获得土地,工业用途,开发程度为红线外“六通一平”)。在估价时点2009年10月1日的评估价格为人民币345960元,大写人民币叁拾肆万伍仟玖佰陆拾元整。

篇三:资产评估案例分析(4057字)

一、资产评估的理论框架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资产评估是指专业评估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二)资产评估的基本理念1.资产评估对额定产权的评估资产评估需要按公认的产权界定原则对资产占有单位提交的资产清单进行了必要的产权验证及对资产的实地察看与核对,并取得了相关的产权证明文件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重大设备购买发票及验收入库单等。

(1)产权界定决定资产评估的范围有些流动资产虽然在评估时为企业占有,甚至已列入企业报表的资产项目,但若其所有权并不属于企业,便不应予以评估。如:承接代客加工业务时,客方交来的材料;外单位委托本企业代销、寄销、代管或寄存本企业的材料、商品等;借入材料、包装物、商品等。

(2)产权交易类型决定资产评估方法例如资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转让适用的价格标推是收益现值,评估的基本方法是收益现值法;资产抵押业务适用的价格标准是清算价格,评估的基本方法是清算价格法。

(3)产权界定说明提示了评估结论的风险使用证尚在办理之中,根据委托双方达成的意向,北方航空将承担办理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工作,根据委托方的要求,评估人员按照完整产权进行评估2.不同的评估目的决定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和不同的评估方法资产评估的目的即是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是为何种资产业务服务。它是资产评估业务的基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资产价值类型的采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评估途径和方法的选择。A、资产保全——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法,B、资产纳税——市场价值——市场法C、产权交易——市场价值——市场法D、投资评价——收益现值——收益现值法E、资产抵押——清算价值——清算价格法F、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清算价格法(三)资产评估的三个主要方法及适用前提与适用范围1.成本法(1)含义和计算公式成本法是指在评估资产时按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基本公式可表述为: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2)运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步骤:A确定被评估资产,并估算重置成本;重置核算法重置核算法是指按资产成本的构成,把以现行市价计算的全部购建支出按其计入成本的形式,将总成本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来估算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

重置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b物价指数法物价指数法是在资产历史成本基础上,通过现时物价指数确定其重置成本。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或者为: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1±物价变动指数)c功能价值法功能价值法也称生产能力比例法。这种方法是寻找一个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为参照物,计算其每一单位生产能力价格或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生产能力的比例,据以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计算公式为: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参照物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年产量B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使用年限;C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损耗或贬值;C计算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3)适用前提

A应当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现时资产与历史资产具有相同性和可比性;

B形成资产价值的耗费是必须的,而且耗费应体现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C被评估资产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必须与假设的重置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

D被评估资产必须是可以再生的或者是可以复制的。被评估资产能够继续使用并且在持续使用中为潜在所有者或控制者带来经济利益。

(4)适用范围成本法,适用范围最为广泛,原则上说,对于一切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业务都适用。具体而言,除单项资产和特殊用途资产外,对

4

于那些不易计算未来收益的特殊资产及难以取得市场参照物的资产评估业务都可用此法进行评估。

2.收益法(1)含义和计算公式收益法是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正常收益,选择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后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基本表述式为:A当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的条件下,即采用通常的贴现现金流量法(DCF法)。B当资产未来收益无限的条件下:评估值V=A/r。式中:A为平均年收益额;r为本金化率。

(2)适用前提A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要求被评估资产与其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着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B资产的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

C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3)适用范围收益法,一般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或者能够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或者无法重置的特殊资产的评估活动,如企业整体参与的股份经营、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兼并、重组、分立、合并均可以采用收益法。此外,可以单独计算收益的房地产、无形资产也可以应用此法。

3.市场法(1)含义和计算公式市场法也称市场价格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计算途径:应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可分三个步骤:市场调查,选择于那些不易计算未来收益的特殊资产及难以取得市场参照物的资产评估业务都可用此法进行评估。2.收益法(1)含义和计算公式收益法是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正常收益,选择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后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基本表述式为:A当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的条件下,即采用通常的贴现现金流量法(DCF法)。B当资产未来收益无限的条件下:评估值V=A/r。式中:A为平均年收益额;r为本金化率。

(2)适用前提

A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要求被评估资产与其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着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B资产的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

C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3)适用范围收益法,一般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或者能够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或者无法重置的特殊资产的评估活动,如企业整体参与的股份经营、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兼并、重组、分立、合并均可以采用收益法。此外,可以单独计算收益的房地产、无形资产也可以应用此法。

3.市场法(1)含义和计算公式市场法也称市场价格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计算途径:应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可分三个步骤:市场调查,选择

5参照物;因素比较,调整差异;综合定价。A直接法直接法是指在市场上能找到与被评估资产完全相同的资产的现行市价,并依其现行价格直接作为被评估资产评估价格的一种方法。

B市价类比法市价类比法是指评估资产时,在公开市场上找不到与之完全相同的资产,但在公开市场上能找到与之相类似的资产,以此为参照物,并依其价格再做相应的差异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评估价格=参照物价格+Σ评估对象比参照物优异的价格差额-Σ参照物比评估对象优异的价格差额或者为:评估价格=参照物价格×(1±调整系数)不同的资产所调整的系数是根据调整的因素而定的。

(2)适用前提

a.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产市场;b.公开市场上存在在功能、面临的市场条件上与被评估资产可比的资产及交易活动(参照物),且参照物成交时间与评估基准日时间间隔不长;c.参照物的基本数量至少为3,参照物成产成交价格必须真实,参照物成交价应是正常交易的结果,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之间大体可替代。

(3)适用范围市场法,只适用于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评估业务。只要满足市场法的3个前提条件就可以运用市场法。但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市场法:1)因资产具有特定用途或性质特殊,很少在公开市场出售,以致没有公开市场价格的资产,如专用机器设备,或无法重置的特殊设备都不宜采用市场法;2)对于大多数无形资产而言,因其具有保密性、不确定性及不可重复性等特点,所以其交易价格资料往往不对外公开,评估人员无法收集其价格资料,因此不宜采用市场法。

二、具体的案例分析——房地长评估市场法(一)案例材料某房地产公司于1998年2月以出让方式取得一块土地50年使用权,并于2000年2月在此地块上建成一座钢混结构的写字楼,当时造价为每平方米3800元,经济耐用年限为60年。目前,该类型建筑的重置价格为每平方米4500元。该大楼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全部用于出租。据调查,当地同类型写字楼的租金一般为每天每平方米3元,空置率为15%,每年需支付的管理费用一般为年租金的4%,维修费为建筑物重置价的2%,房产税为租金收入的15%,其他税为租金收入的8%,保险费为建筑物重置价的0.5%,资本化率确定为9%,试根据以上资料评估该写字楼在2003年2月的价格。

(二)具体分析本题将使用收益法进行案例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估算年有效毛收入年有效毛收入=3*365*6000*(1-15%)=5584500(元)2.估算年营运费用年管理费=5584500*4%=223380(元)年维修费=4500*6000*2%=540000(元)年保险费=4500*6000*0.5%=135000(元)年税金=5584500*(15%+8%)=1284435(元)年营运费用=223380+540000+135000+1284435=2182815(元)3.估算净收益年净收益=年有效毛收入-年营运费用=5584500-2182815=3401685(元)4.计算房地产价格房地产的剩余收益期为30年,则:房地产价格=(3401685/9%)*【1-1/(1+9%)^30】=34947734.85(元)5.评估结果

经评估,该写字楼房地产在2003年2月的价格为34947734.85元,单价为每平方米6934.55元。

纳税评估工作年度总结


纳税评估工作的总结要怎样写,以下工作总结之家提供一份更专业性的纳税评估工作年度总结阅读。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纳税评估作为强化税收征管、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的重要抓手和重点项目,积极探索,深入实践,继续按照市局的要求,构建 ;一个专门纳税评估机构、一支专业评估团队、一套纳税评估操作规范、一套评估考评激励办法、一套科学的纳税评估方式、一个行业纳税评估模型、一个良性互动机制;七个一纳税评估标准化体系开展工作,积极参与了全市20XX年纳税评估工作,对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起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纳税评估管理一体化、文书使用规范化、应对任务团队化的目标。并圆满完成了纳税评估任务,全年风险任务发布率、应对率、完成率、变动率均达到100%。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搭建平台,确保纳税评估工作有的放矢

年初,我们根据上级局关于;七个一纳税评估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强化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了《丹江口市国税局关于落实;七个一纳税评估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评估机构——纳税评估科,负责评估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二是成立了税源风险分析监控中心,组建了30人的专业评估团队,并制定了《丹江口市国税局税源风险分析监控中心工作制度》,按季召开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安排布置总结,对纳税评估做到;五统一,严格按照;税源统一监控、任务统一发布、应对统一规范、结果统一反馈、绩效统一考评的要求,对风险任务施行归口管理,所有税源风险应对任务,必须通过系统发布,市局税源分析监控中心负责统筹税源风险管理,指导协调风险应对。局领导亲自抓,管理科室具体抓,实行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三是组建了评估团队,选调30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志,专职或兼职纳税评估工作,为纳税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四是建立了评估工作的考核体系,将纳税评估工作列入我局日常考核工作,明确了奖惩措施,并按照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下发了《丹江口市国家税务局关于税收风险防控骨干人才选拔的实施办法》。以上措施,为搞好纳税评估工作,搭建了宽畅舒适的平台。

二、统筹安排,保证纳税评估有条不紊

为做好20XX的纳税评估工作,我们结合年初市局制定的工作要点,确定了全年的工作思路:即充分发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作用,通过系统反应的预警数据列入阶段性评估工作任务,来自上级局安排的指令性评估作为重点评估任务,对相关业务科室和分局提供的异常数据户纳入日常评估任务上报十堰局,实现评估任务的统筹安排,保证评估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顺利进行,20XX年共发布风险应对任务345户,完成应对任务345户。其中一、二级风险50户(包括金税核查3户、股权转让2户),移送稽查3户;三、四级风险应对295户。全年共评估入库增值税234万元,所得税523万元,加收滞纳金58.98万元,另调减企业亏损2131万元,圆满完成了全年风险应对任务,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目标。。

三、注重培训,给纳税评估人员加压;充电

针对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和人员调整变化的新局面,年底,我们对评估团队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综合理论素质和实战经验。这次培训由纳税评估科牵头,重点围绕纳税评估相关程序、文书使用、风险系统运行、风险防控考核、财务报表与申报表的勾稽关系等内容,逐一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还采取以训代会的形式,对纳税评估团队成员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工作职责、党风廉政等方面作了严格要求;另外,积极参与上级主管单位的各种培训等相关活动,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综合理论素质。

四、规范程序,统一纳税评估操作规程

今年以来,纳税评估科明确和统一有关工作要求,按纳税评估工作操作规程,通过规范各评估程序,使评估的日常管理达到规范、统一。

一是统一纳税评估工作计划。为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今年我局对纳税评估工作进行归口管理,明确不论是上级安排的评估任务,还是我局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的评估工作,统一由税源管理科制定工作计划,下达评估任务。

二是统一纳税评估文书,明确日常纳税评估工作参考文件,要求各单位严格参照上级局下发日常评估文件的各项规定,规范使用纳税评估工作文书。同时为统一纳税评估使用方法,实行了纳税评估的统一电子模版、统一案例编码,使纳税评估工作更加规范。

三是统一纳税评估案卷标准,以执法案卷的标准,规范评估文书的制作,确保纳税评估文书规范完整。实行交叉评估,提高评估质效为避免税收管理员自己对自己管户进行评估,并由此带来的弊端,为此,我们对团队成员实行了管户交叉评估,进一步提高了评估质效。

五、风险提醒,做到政策宣传、税源管理、纳税评估三促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通过案头审核,对纳税人当期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及时发现;疑点,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督促纳税人纠正差错,从而有效地降低税收风险,保证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质量,大大减少了税款流失。风险提醒对于政策宣传、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工作起着促进作用。今年,上级共下达三、四级风险295户(次),我们把风险系统产生的三、四级风险纳税人,通过系统发布至各分局,由各分局开展提示提醒应对处理工作;同时还送达《纳税风险提醒告知书》和《风险提醒服务反馈表》。对不能排除风险疑点,需要进行纳税评估的纳税人,要求及时上报纳税评估科,然后按照《十堰市国家税务局税源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组织团队成员开展纳税评估。一年来,通过风险提醒,纳税人共自查补税45万多元。

综上所述,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给我们的体会是:

第一,纳税评估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宣传。在纳税评估中,我们积极推行服务型评估,通过函告或约谈等形式要求纳税人说明、解释疑点,与纳税人面对面宣传提供机会,对理顺征纳关系、树立队伍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纳税评估也进一步推进了税源管理。通过纳税评估,我局形成了行业管理办法,建立了饮料制造的评估模型,从而实现了税源的数字化监控和动态性监控,税收征管能力得到了加强,税源监控水平得到了提高。

第三,通过纳税评估,还促进了税务稽查工作。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都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环节,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开展纳税评估,给纳税人由于政策理解有误、操作不当形成的涉税风险,提供了;缓冲地带。使税务稽查重心转向打击涉税犯罪、维护税收环境,从而提升了税务稽查的效能。

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案源缺乏审批程序

湖北省风险平台信息发布、以及上级交办的纳税评估工作,在任务下达环节,缺乏汇总的《纳税评估工作任务书》,没有经办人、审批人的签章等相关手续,导致风险应对工作缺乏严肃性。

(二)案头分析表没有实质意义

目前的《纳税评估案头分析表》,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等环节,内容繁杂。许多评估人员,对这些数字的填写敷衍了事,这些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申报的涉税疑点。

(三)团队成员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纳税评估团队成员共有30多人,但真正直接从事纳税评估的人员只有4人。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是身兼多职,在纳税评估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税评估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纳税评估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根据相关规定,《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应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对象确定、案头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评估认定、回归分析、管理建议等相关内容。但仔细核对评估案卷,真正能按上述步骤整理案卷的数量很少;有些团队成员对工作热情不高,牢骚满腹,对工作处于应付状态。这些都表明,团队成员开展纳税评估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七、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们决定在纳税评估工作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质量,依托税源风险预警防控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应对意识,加大评估力度。

(一)进一步明确责任。风险团队评估人员对评估工作的开展和评估结论的确定负直接责任,确保评估工作落实,评估科要对部分评估户进行抽查,确保评估到位,疑点全面排除。

(二)完善评估方法。在工作中要注重方法、技巧,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先将重点税源户、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纳税人、容易发生偷漏的税种列为纳税评估和调查核实的对象,不断总结评估经验,完善评估制度,促进了评估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业务学习。风险应对工作要求税务人员不但要了解税收工作本身,而且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貌及纳税人的详细情况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评估和核查人员要多看、多想、多听,多学。坚持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四)加强评估考核。加强团队建设,注重实效考核,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保证评估工作质量,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存在偷、漏税等严重问题,及时移交稽查部门实施税务稽查。

(五)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依法行政,遵循评估制度,正确定性定案,防范评估执法风险。

二○XX年十二月

纳税评估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以来,国税局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和各级领导的要求,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办公室作为专业评估机构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工作制度建设,指导基层分局开展纳税评估,夯实了纳税评估工作基础,规范了纳税人纳税行为,宣传了税收政策,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同时,纳税评估办公室以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为纳税评估工作重点,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纳税评估,实现“以评促管”、“以评促收”的工作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继续实施项目工作法推动纳税评估工作。开年后,我们确定了建立行业两税预警机制,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水平的项目工作;六月份后根据县局局长办公会议精神,我们调整和重新确立了加强农副产品收购和加工行业税收管理的项目工作,确立了建立农副产品收购和加工行业税负预警值为今年全年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中心。
二是落实上级精神,制定了考核办法。我们将纳税评估的考核作为征管质量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按月组织相关人员对纳税评估专班和税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量化指标的四个方面,即:评估计划按期完成率;评估选案准确率;程序完备率;案件复查率。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县局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相结合,与干部职工的实际利益相挂钩,变压力为动力,促进工作。
三是紧抓重点税源户纳税评估。今年,我们对全县纸制品行业8户一般纳税人进行了纳税评估,通过认真进行案头分析发现疑点,经约谈纳税人,并实地调查核实,最后确立了该行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预警值,分别为 和 ,同时对其中 户企业纳税调整评估补税 万元。
四是紧抓农副产品收购和加工行业纳税评估。六月份以来,我局评估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我县农副产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核算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纳税评估办公室设计了《农副产品企业产品构成明细表》、《农副产品企业存贷变动情况表》等企业纳税评估信息采集表,对农副产品企业进行了相关信息采集,初步建立起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投入产出评估。全年共对 等 户农副产品企业实施了纳税评估,共评估补缴增值税 万元,调增应纳所得税额 万元,补缴所得税 万元。
五是扎扎实实完成好省局部署的专项评估工作。今年十月份,省局增值税、所得税专项评估工作布置下来后,评估办按照县局要求,配合税政科,根据文件精神全力投入到专项评估工作中。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按期完成了对全县 户企业的两税评估工作,共评估补缴增值税 万元,调增应纳所得税额 万元,补缴所得税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局的纳税评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还跟不上工作的要求。纳税评估要对企业纳税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也要对纳税人的生产情况进行掌握,税收管理员在财务知识不是很熟的情况下对业务复杂一些的企业不敢开展评估,怕出丑怕露底,同时由于评估应使用的文书较多,程序较为烦琐,部分税收管理员抱着多一事不于少一事的态度,不愿主动开展评估,不主动去做案头分析,即使发现了疑点也只是口头反映,甚至有的评估工作完全依赖个别业务强点的同志,纳税评估整体推进的力度不大。
二是评估成果的利用效力不高。纳税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管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把纳税评估视为稽查,以收入的多少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主要尺度,对在评估工作中发现的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还没有有的工作建议向管理部门提交,纳税人在纳税上存在的问题现在解决了,下段期间又会发生,不能从根本上堵塞税收漏洞。
三是纳税评估刚性不足,有的问题不好解决。例如:评估中发现的纳税人销售价格偏低应予调整的问题,所得税评估中纳税人帐簿不全,少计收入应予核定征收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应当作为日常管理处理,不便于移交稽查查处,应当使用适当的执法文书进行处理,增强税收管理的刚性。
四是专班评估中的税务约谈不方便,评估专班人员没有直接管户,要约谈纳税人需要通过税收管理员联系,文书需要管理员送达,最后纳税人找专班人员约谈,三方衔接稍有不畅工作就不能顺利完成,增加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税务约谈变成了上门询问。
三、关于纳税评估工作的有关建议
(一)继续加大纳税评估培训力度。按总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每一个税收管理员都是纳税评估人员,而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从流程到文书使用,特别是对评估数据的分析不熟,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或根本分析不透,且现在培训的面还远没有达到,目前的状况是对评估小组人员培训较多,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较少,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培训力度,力争每个税收管理员都培训到,都能独立行使纳税评估职责。
(二)开展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的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提高各分局的纳税评估水平,提高各分局纳税评估质量,促进分局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同时也为省市局优秀案例的评选积累素材。
(三)加强行业评估。争取通过行业评估,带动整个行业的管理,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申报真实度。
(四)加强纳税评估后的后续管理。纳税评估是对纳税人前期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评估,一定要加强对已进行评估的纳税人的后续管理,特别是税负率上的变化,避免出现反复。
(五)加大纳税评估的考核力度。将纳税评估的各项工作细化到责任制中后,要将考核工作落实到每月,并确保考核质量不流于形式,以此推动基层各税源管理部门将纳税评估工作做到平时,做实,做出成效,切实达到促进征管,促进税收,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服务纳税人的目的。
四、明年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指标分析机制,提高评估案头分析的质量,准确合理确定纳税评估计划;
2、进一步严格纳税评估工作流程,规范业务运作,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效率;
3、进一步理顺日常评估与专业评估的关系,规范税源管理,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4、进一步加强纳税评估结果运用,规范纳税评估数据统计分析,提高纳税评估工作利用效果;
5、进一步强化纳税评估培训机制,规范培训指导,提高纳税评估人员整体素质。
6、着重加强指导税收管理员对评估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合格优质的纳税评估案例。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