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发展弱筋麦产业 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时光如水,一去不复返,在忙碌中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需要总结本阶段的工作情况。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工作中应用写作的一种方式。怎么写好自己的工作总结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发展弱筋麦产业 促进农业增收增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发展弱筋麦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仪征市弱筋麦协会朴席分会
我镇地处仪征沿江圩区,有1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6万多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万多亩,是农业部和省农林厅规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尤其在省农科院粮食所及市农林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丰中南粮油贸易公司的密切配合下,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因地制宜地搞好专用麦生产。去年秋播全镇宁麦9号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约占小麦面积的60%,有效地提升了小麦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镇订单小麦的实施过程

1、选准弱筋麦品种,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自2000年以来,我镇积极开展试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品种比较试验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宁麦9号为发展弱筋麦主体品种,通过4年来的实践,该品种不仅丰产性好,湿面筋含量稳定,已是生产企业认可的糕点粉加工专用麦。

20xx年,我镇种植宁麦9号2000亩,当年实际收购50万公斤,销售价达到1.12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元/公斤。

20xx年,种植6000亩,收购155万公斤,价格0.99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3元/公斤。

20xx年,种植8000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0%。去年夏收后,与农民的收购价为1.06元/公斤,普通小麦为1.00元/公斤,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06元/公斤。

20xx年,种植面积近1万亩,实际收购近200万公斤,在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仍比普通麦高0.06元/公斤,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积极调研市场,多方寻找合作企业

种植弱筋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不可能增效,而且弱筋麦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而变成劣质小麦。为了真正实现产加销产业链,我们闯市场跑销路。与面粉加工企业谈判,最终在省农科院粮食所的媒介下,选定与中南公司合作。每年秋播前由企业提出购销数量,提供一定的定金并签定种植协议,确定种植规模,按优质标准化生产,收购时由企业出资,乡镇农技服务人员负责收购,再由中南公司通过海轮销往深圳、海南的面粉加工企业。

3、采用订单种植,逐步定准产销模式

为确保产业化开发成功,选择订单种植、收购形式,我镇的具体做法是由农服中心在农民购种时向每一种植户发放一张宁麦9号种植卡,卡上注明种植的品种数量和栽培技术要求,明确收购的质量标准,加价标准(加价5%左右),农户凭此卡售粮,其经营模式是:企业+公司+农服中心+农户。同时由农服中心牵头,村干部配合,以一定的补贴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紧密有效的订单形式有力地促进农技服务工作的开展。

4、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农民种植。

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种植,向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除深入村、组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外,还向农户发放一张明白纸,使之了解而且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确保了种植优质高产的专用麦;另一方面,向其优先供应农用物资,在价格上本着让利保本销售的原则,以调动其种植弱筋麦的积极性。

5、建立弱筋种植示范基地。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梁湾、三联等村建立稳定的宁麦9号示范基地。因我镇在外从事三产人员较多,部分农民因种种原因不愿种麦。为确保基地100%面积种植宁麦9号,我们农技部门采取租赁土地的办法,将不种麦的土地全部租赁种植宁麦9号,并付给农民每亩50元的租金。

6、成立弱筋麦协会,推进弱筋麦产业化进程。

20xx年10月份,我们和市农林部门一道共同成立了仪征市弱筋麦协会,为推进全镇及全市弱筋麦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几点体会

经过4年的实践,我镇的宁麦9号种植由起先的示范种植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由订单种植已发展为弱筋麦产业,协会的的作用已初步凸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具体体会是:

1、种植弱筋麦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我镇地处沿江圩区,要想发展经济作物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没有区位优势,只有通过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来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宁麦9号种植,不仅提升了我镇小麦生产水平,小麦的产量明显提高。经调查,宁麦9号要比其它品种亩增产35公斤以上,连同收购加价,农民每种1亩宁麦9号,要比种植其它品种亩增效益60—70元左右,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2、种植弱筋麦可有效实现“三赢”。首先,获得最大好处的是农民,既不增加种植成本且产量又高,每亩可实现产值400—600元,净增加效益60—70元;其次是减轻了村干部资金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税费收缴任务的完成,有效地减轻了村里负担,对村级债务化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村干部认为,我们情愿在秋播时花精力抓种植面积落实,弱筋麦越种得多,就等于我们明年资金收缴完成得既快又多;再者就是既增加了农技部门的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在农民中的信誉。通过对弱筋麦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式服务,增加了农技干部的责任心,提升了服务水平,除农户得到实惠外,农服中心也可得到少量的收益,拓宽了创收渠道,靠自己的双手,有效地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

3、实现弱筋麦产业化经营需要各方配合和自身努力,把弱筋麦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是单纯的推广种植某个弱筋麦品种,要想提高种植效益,其大量的工作在于能否把所产的弱筋麦能够单收、单放、单销。首先,我们要搞好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要以最大的诚信换取企业的诚意。几年来,我们与中南公司的合作双方一直都很满意。今年麦收,山东个别面粉加工企业和本地一私人粮商多次上门,以高于我们合同销售价给一部分宁麦9号给他们,但我们为了信守合同,都给予了拒绝。中南公司在弱筋麦生产收购、调运、资金结算等方面也信守合约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仓容、保管条件、资金等方面原因,特别是近年粮食市场放开后,个体粮商无序、无规地争抢粮源,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矛盾,而随时出现的问题,都必须随机应变地给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劳力,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回顾我镇弱筋麦种植过程,我们为弱筋麦产业化经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新时期对我们农业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不大,发展的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仓储不足,粮食机械跟不上需要,必须随收随销,影响经营效益,降低竞争能力;三是面对粮食市场放开,个体粮商抢粮源,影响粮食收购质量,这些问题还没有积极的解决措施。

三、下一步设想

经过4的来的实践,无论企业还是农民,都已认准宁麦9号为优质弱筋麦,我们将在农业部和省发展弱筋麦规划的大好时机下,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强、做大以宁麦9号为主的优质弱筋麦产业。

1、进一步强化弱筋麦协会的作用,增加大会员,修改、完善章程,让更多的农民体验到入会的好处。积极做好弱筋产业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全镇农民进一步认清种植宁麦9号的好处,懂得种植技术,为发展弱筋麦产业打好基础。

2、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扶持,争取把宁麦9号纳入优质弱筋良种补贴范畴,力争今年秋播宁麦9号种植2万亩,占小麦面积95%以上,使农民得到更大实惠,增加种植积极性。

3、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提高弱筋麦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而努力。

二00四年八月

转贴于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农业局推动行政效能提速增效总结


农业局推动行政效能提速增效总结

农业局推动行政效能提速增效总结
 农业局推动行政效能提速增效总结
抓好四个环节促工作效率提升
做行政效能提速的“加油站”版权所有
今年以来,市农业局在认真推进行政效能监察的基础上,重点在提升人的素质,优化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上下功夫,以改善行政管理,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创新,促进“三农”工作上新台阶为目的,以行政效能监察各个制度为准则,持之以恒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处理好全局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建设与控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单位,牢固树立效能监察新理念,推动行政效能提速增效,出色完成各项经济工作和职能工作。
在工作中,重点是抓好“知晓不漏,教育不松,检查不断、执行不误”四个环节:
一是知晓不漏。局效能监察办公室以机关效能监察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目标,按照“创新改革、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加强了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局机关《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一个窗口办事制度》、《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17项管理制度,并辑册成《高要市农业局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汇编》,发至各科室;在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全面学习这17个制度的同时,要求各科室分别组织本科室的干部职工学习,通过自学和多次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做到个个知晓,一个不漏,使每个干部、职工清楚了解行政效能监察的17个制度内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改变已往个别人上班纪律松懈,办事拖拉等不良现象。
二是教育不松。在行政效能监察中,市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行政效能监察,把思想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抓实,以“三个走在前”排头兵实践活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契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班,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八荣八耻等有关文件资料,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类农业技术,深入开展“讲认识、找差距、谈体会”活动,同时把握好每一个机会,见缝插针,逢会必然强调行政效能监察,利用大小会议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教育,加强改进作风,依法行政的教育,形成了全局一盘棋,上下一个调,人人讲效能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职责,激发了全体干部参与效能监察的热情,积极争当农业工作排头兵、争当高效廉洁公务员的积极性,增强了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克服吃、拿、卡要的不良风气,使群众“门好进,话好听,脸好看。事好办”。
三是检查不断。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每月由主抓领导带队到各科室监督、查找问题不少于一次,由局党组成员牵头,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到各科室开展六查六看:一查学习,看是否工作之余在版权所有学习新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二查思想,看是否树立了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三是查工作,看是否把工作定位在勤政、创新、争一流的标准上;四是查作风,看是否保持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作风;五查纪律,看是否做到了遵纪守法,令行禁止;六查廉政,看是否廉洁自律,不为钱权所动。检查结果在局的公开栏上公示,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通过定期检查,使到人人懂规矩,人人按规矩办事,形成了“管理规范、决策科学、依法行政、指挥得力、服务优质、廉洁勤政、效率提升”的良好局面。
四是执行不软。市农业局成立了机关效能监察室,对外公布投诉电话,设立投诉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组织开展效能监察征求意见工作,同步采取印发征询意见函、召开座谈会、开通专门电话、设立意见箱和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向农林水系统、市直有关部门、基层单位、涉农企业、群众代表等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并据此认真分析研究,对好的建议积极采纳,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措施,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在纠建中,以教育提醒、提高素质、促进工作为主,对表现不好的,从初始抓起,视情况轻重进行批评和督促整改,决不手软。
市农业局通过抓好这“四不”环节,有效地推进了行政效能监察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各股室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严格分工,严明责任,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精简了会议、文件和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在各负其责,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注意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做到主动联系、协商,切实搞好沟通和衔接,争做效能提速的“加油站”,使之在促进“三农”工作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抓好劳动力转移 促进妇女增收


近年来,我们镇妇联把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中心环节来抓,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劳务中介为主导、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信访维权一条龙服务”的促进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3613人,占总劳动力的84.2%,其中转移妇女劳动力16820人,占转移劳动力的48%,全镇劳务收入达20801.4万元,其中妇女劳务收入近亿元,跨出家门挣大钱,已成为我镇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妇女劳力转移工作机制 近几年来,农民增收幅度日趋缓慢,如何才能使妇女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已成为我镇妇联面临的一道难题,1999年社会调查时我们发现,当时的星一村,全村1110多人,外出务工的就有346人,仅外出打工收入就达220多万元,全村人均2000多元,而规模相当的西冒村,全村只有84人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只有500元,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把这一调查结果及时向党委政府作了回报,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决定把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搞好妇女劳动力转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是抓网络建立:镇上成立了由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妇联、企管站、劳动就业办公室、成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明确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妇女主任,担任劳务输出联络员和信息员,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多次召开协调会议,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镇村纵向的工作网络。 二是抓责任制的建立。为强化镇村两级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全镇建立了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与村长、妇女主任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劳务输出任务。并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大大增强了各村妇女主任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全镇劳务输出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成立中介机构,兴办镇级劳务市场。全镇共成立劳务中介机构八家,还有一家正在筹建之中,因镇村合并精减下来的原大狄村妇女主任石太兰,缫丝厂下岗女工吴秀芳,下岗不失志,先后带头兴办起“**镇劳动就业服务站 ”、“**镇盛达职业介绍所”两家中介机构,以人为本,诚实守信,业务越做越大,自2000年以来先后向上海、浙江、苏州等地输送女工6000人,成为**镇劳务市场的领头羊。 四是抓调查摸底,建立女劳动力输出档案。我们对全镇21个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对全镇待转移劳力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全镇有妇女劳力22555人,已转移16820人,全镇尚有5735名妇女未转移,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未转移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意识、技术技能进行分档归类,为岗前培训和向企业输送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 二、宣传发动,激励妇女外出创业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妇女增收的重要措施,紧紧抓在手中,逢会必讲劳务输出的意义和妇女外出劳务的好处,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妇女反复宣传,妇女外出劳务能使妇女经济上日趋独立。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亦将随之提高,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和发掘妇女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妇女,感召妇女。贫困妇女吴美琴通过劳动中介去上海电子厂打工,年收入万元以上,很快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我们将这一典型事例在全镇广为宣传,一石击起千层浪,从而激发了全镇妇女创业就业的激情,消除了固守本土、小富即安、害怕受骗上当等消极畏难情绪,树立起跨出家门,共同挣钱,外出打工,就能快富的新观念,目前外出务工已成为我镇妇女特别是青年女性的新追求。 三、定单培训,为农村妇女外出劳务打基础 劳务输出的最大障碍是劳务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等提高,往往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对口的劳务人员,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在强化初中毕业生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开展“定单”培训,我们走出去,了解用人单位对所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等方面的要求,然后用请进来的办法,请用人单位来我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近几年来,我镇先后举办电子、服装、花木等培训班50期,培训劳务人员6135人次,其中妇女3421人,今年上半年,就开办服装培训班2期,电子班2期,花木班2期,培训妇女400多人次。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为妇女外出务工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要求我们在劳务输出指导方式和服务工作方面,必须努力创新,为此我们着力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规范管理,增强中介服务的能力和信誉。 镇妇联配合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把八家民营中介公司组织起来,统一抽调60多人在上海、昆山、苏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统一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统一中介服务的收费和工作流程,实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使我镇劳务市场与上海、浙江、苏州等地的工厂企业建立起正常的业务关系,不但使我镇的劳务输出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还在为周边的市县服务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上海英华达等企业每次招工时,优先录用我镇输送的人员。 (二)强化维权,保障外出妇女的合法权益。 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常常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为保障我镇外出妇女权益不受侵犯,首先我们要求中介公司与信誉较好,劳保待遇较多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我镇外出劳务妇女提供基本保证,其次,我们在对妇女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妇女学法、懂法、守法。在输送妇女进厂时,还给每人赠送一份材料袋,内装妇女权益保障、劳动法、合同法等学习材料,并附上致外出女工及女工家长的一封信,使女工进厂后能经常学法,同时我们还教育妇女自觉遵守厂规厂纪,保证女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对女工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我们协同中介部门及时赴厂帮助调解处理,最大限度地维护女工权益。同时,我们在上海、苏州等地还设立了办事处,参与厂方的管理,及时关心女工工作生活情况,对用工方违反合同,辞退的女工,我们为女工极力争取厂方补偿,并积极为其联系合适厂家,直到女工再次就业为止。 (三)关注特殊群体,优先安排转移困难妇女 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妇女、军嫂、三峡移民就业,岗前培训时,我们对一些贫困户实行免费培训,并对贫困户劳动力转移采取优先安置的扶持政策,此举使我镇不少结对扶贫户找到了较好的就业岗位,如三峡移民杨长斌刚落户我们**镇,针对其具备熟练缝纫工的优势,经多方联系协调,该同志已在新办的独资企业——雅尔美服饰有限公司落实了就业岗位。 五、发展二、三产业,促使妇女劳动力就地转移 搞好劳务输出必须坚持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同步,就业与创业并重,才能实现由农到工的大转移。为了确保妇女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几年来,我们大力发展个体民营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一是针对本镇绣花、绗缝的优势,鼓励女能人兴办服装、绣花、绗缝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003年度受南通市妇联表彰的劳动力转移先进个人、绣花能手徐梅兰,投资200多万元兴办起绣品厂,目前已有工业机120台,电脑绣花机9台,吸纳妇女劳动力200多人,同时在全镇兴办起20多个绣花点,在她的带动下,全镇共有绣花、绗缝厂10多家,绣花、绗缝加工点30多个,全镇有近5000多名妇女从事绣花绗缝业。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身为镇妇联主席的我,自觉服从党委、政府分工,远赴宁波、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从洽谈到试投产仅为两个月的雅尔美服饰公司已吸纳女工80多人,产值7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准备扩大投资,组建雅尔美集团,预计能吸纳女工500多人。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工业企业677家,吸纳工人6025人,其中用工人数达100人以上的企业就有16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有各类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3302家,从业人员达7264人,在全镇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13289人中,妇女劳动力就占了80%。 我镇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先进镇相比,差距更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妇女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不断开拓劳动力市场新领域,同时拓展国外劳务输出业务,力争今年新增转移妇女劳动力800人,使我镇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


一项新的服务举措在xx市行政审批中心诞生。他们成立“优质项目审批代理服务中心”,由专职人员为优质项目提供全程、包揽式免费代理服务。这标志着xx服务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近年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xx大力弘扬“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院内的事企业办,院外的事政府办”的理念,跟踪服务、上门服务,为项目的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制定了优化发展环境的“十条规定”,每半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民主评议活动,让部门围着企业转,实现了角色大换位、服务大提升,促进项目又好又快建设。
精力向优质项目集中、力量向优质项目汇聚、服务向优质项目倾斜,全力以赴引进又好又大项目。在项目引进上,xx精心筛选与其产业联系紧密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为强化招大引大的力量,他们成立了机电工具、汽车零部件、旅游开发等17个产业招商办公室,每个产业招商办公室都落实了具体的招商任务,拨付了专门的招商经费,组织一批精干人员来抓招商。为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成立工业发展及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所有在谈、在建项目的前期评审、中期立项、后期建设的督导落实,并筛选一批对全市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带动作用的项目,由市领导分包,每个项目都配备一个工作班子、选派一名特派员,跟踪服务、加强对接,确保项目成功落地。为促使奥运冠军花园项目早立项、早落地,南海管委创新工作程序,主动与项目投资方华东置业协调,不分昼夜地帮助投资方准备材料,同时,为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现场办公,现场调度,仅用18个小时就办理好项目全部手续,创下了有名的“南海速度”。
严格考核,积极推进。xx成立项目督查推进办公室,对年初确定的一批重点工程,每季度通报、考核;对一些重点项目每半月调度考核;对投资过5亿元的重量级项目,每周一调度。与此同时,他们还出台了重奖优质项目引荐人的激励政策,完善了项目考核机制,设立了项目引进突出贡献奖,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干部抓项目的积极性,一批又好又大项目纷纷落地。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按照***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全县各单位认真贯彻市委十大增收工程和县委县政府的八大助农增收工程,全面完成了农民增收的各项工作任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6357元,增长16%,完成年初计划的105.13%。现将一年来农民增收工作总结如下:

一、八大增收工程指标完成情况

1、甘蔗扩种提单产工程。全县完成新扩种面积2.45万亩,完成新扩种计划任务2万亩的123%, 20xx年全县甘蔗种植有收面积稳定在11.69万亩,各乡镇都能完成目标任务。全县完成高产示范样板点建设1038亩,完成任务850亩的122%,全县预计进厂原料蔗达到44.5万吨,完成任务数40万吨的111.25%。预计全县甘蔗实现产值20470万元。(每吨460元)

2、中草药种植促增收工程。全县种植有罗汉果、山药、葛根、沙姜、草珊瑚、青蒿、瓜蒌等十多个中药材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其中完成青蒿种植11688亩,完成任务10000亩的116.88%。全县完成毛竹林下套种草珊瑚1174亩,完成任务1000亩的117.4% ,建立毛竹林下套种草珊瑚示范基地296亩,完成任务60亩的493%。预计全年中草药可实现社会总产值6586.88万元。

3、特色养殖促增收工程

全县养殖业预计总产值67753万元,同比增长5.52%;其中畜牧业产值62183万元,同比增长5.2 %;渔业产值 5570万元,同比增长 9 %。预计养殖业纯收入22490万元,同比增长17.27%;预计养殖业农民人均纯收入852元,同比增长17.27%。

预计全县年末生猪存栏9.62万头,肉猪、肉牛、肉羊及家禽出栏量分别15.08万头、1.84万头、4.36万只和390.72万羽,分别比同期增长5.31%、3.37%、6.86%和5.60%。完成肉类总产量20868吨,同比增长5.32%;水产品产量5495吨,同比增长9.01%;禽蛋产量668吨,同比增长4.38%;全县能繁母猪存栏0.7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07万头,存栏同比增长3.37%。

全县完成新建猪场14个,其引进二元杂母猪694头,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40%128.52%;完成发展林下土鸡养殖户93户,饲养土鸡360650羽,完成年初任务的164%;完成发展竹鼠养殖6667对,完成年初任务的222.2%;完成池塘养鳖25亩,放鳖苗2.8万尾,网箱名特优水产品养殖1180平方米,其它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134亩。

4、林产业促增收工程

全县完成造林总任务6.5万亩;按计划完成油茶造林10000亩,是计划的100%;油茶低改15000亩,占任务的100%;木材战备储备杉木人工造林6000亩,是任务的100%;杉木中幼林抚育30000亩,完成任务的100%;毛竹造林2000亩,是任务的100%;毛竹低改完成13000亩,完成任务的100%;已采伐木材166000立方米,完成任务的104%。

5、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及农民创业促增收工程。

20xx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51期,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959人(为十大农业工程数据,不包括城镇失业人员),合格率达90%以上。开展创业培训10期,共289人。全县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47人,完成20xx年***市下达7850人任务的106.33%。其中,向区外转移就业5085人,跨县转移就业3262人。

6、金桔优果增效工程。全县金桔总面积达8.0万亩,其中完成金桔新种2727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36.35%。全县金桔投产面积5.5万亩,全县建立了5000亩金桔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立金桔示范基地19个。预计全县金桔产量6.0万吨,预计可实现产值24000万元。(每公斤4元计算)

7、新兴产业促增收工程。全县葡萄总面积0.4万亩,其中全县完成葡萄新种面积2180亩,完成2000亩任务的109%,全县在泗顶和大良建立了双季葡萄示范基地1000亩。全县葡萄投产面积0.2万亩,预计产量0.23万吨,实现产值1380万元(每公斤6元计算)。

8、蔬菜产业促增收工程。全年完成蔬菜种植20.1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14.2万亩;完成5个蔬菜示范样板点建设,示范面积达3000亩。年产蔬菜预计22.8万吨,其中无公害蔬菜16.3万吨。预计可实现蔬菜总产值41040万元。(按每公斤1.8元计算)。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从去年底起,县委、县政府就开始谋划今年的农民增收工作,县委兰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县农业组领导多次开会研究农业和农民增收工作。韦宁副书记和农业组领导亲自带队分赴全县12个乡镇深入调查研究,最后确定了我县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并及时将任务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

(二)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支农投入。今年县财政部门投入农业生产性资金1800万元。各部门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投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保障设施建设。

(三)抓好示范样板点的建设,带动农民增收工作。目前,全县已建立三个新农村建设万元示范村屯和八个农民增收重点示范村屯。分别在浮石、大将等乡镇建立了蔬菜、水果、甘蔗等农民增收示范样板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四)贯彻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各种补贴增加农民收入。

1、粮食直补政策。全县共51962农户申报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总合计307470.3亩。应发放补贴资金4438737.14元;其中早稻申报补贴面积为93047.6亩,申报良种补贴资金为1395714.00元;中稻(一季稻)申报补贴面积为100017.64亩,申报良种补贴资金为1500264.59元;晚稻申报补贴面积为78891.28亩,申报良种补贴资金为1183369.20元;玉米申报面积34663.56 亩,申报良种补贴资金346635.60元;棉花申报面积850.25 亩,申报良种补贴资金12753.75元。

2、落实惠农政策,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

今年我县继续加大对规模猪场推广力度,目前已有9户养殖户得到了贴息贷款,贷款金额达到62多万元。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截止9月25日,全县能繁母猪(指产过一胎仔猪、能继续繁殖仔猪的母猪,又称成年母猪或基础母猪)存栏数为7125头,涉及养殖户2739户,需发放补贴经费71.25万元;向渔民共计发放燃油补贴款94.11余万元。参保能繁母猪数为5343头,全县母猪参保率达到75%以上。截止10月底共发生参保母猪死亡理陪案件126起,均得到保险公司及时赔付,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五)积极推广各种农民增收典型做法。在全县大力推广各种特色种养业,重点在蔬菜种植区推广冬瓜+冬瓜+甜玉米(白菜)等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在北部乡镇发展金桔、毛竹、杉木林下套种百合、野菊花、草珊瑚等中药材模式;在北部乡镇采用“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林下养殖土鸡,由合作社在养殖基地里负责鸡苗保温阶段养殖,将鸡苗饲养至50天之后再提供给社员(农户),以确保社员养殖成功。

(六)加强宣传。加强对中央、自治区、市县四级政府的支农、强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对农民增收工作的重点进行报道,并由***县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县农民增收工作简报》,深入挖掘了***县农民增收工作的重点亮点,及时系统的反映全县农业发展现状,为推进农民增收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为领导决策做出了一个好参谋。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制约着农民增收。缺乏产业化“龙头”的带动,农产品销售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主要靠零散的运销户分销,没有形成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更谈不上以契约为基础的紧密产业体系。农户几乎承担着全部的市场风险,却无法分享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当市场风险增大时,农民的利益往往受损。

四、20xx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八大农民增收工作。以八大增收产业为总抓手,加快农民倍增计划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抓好示范村屯和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样板点的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工作。

(三)积极申报项目工作,以项目带动全县农民增收工作。

(四)抓好农产品流通、打造农产品品牌工作,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营造农民增收氛围。重点宣传支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我县农民增收工作中的典型,为农民增收营造良好氛围。

***县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小学减负增效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