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区20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时间是一条金河,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多新的的领悟和认识。那么我们来准备写工作总结吧,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准备,在写总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区20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区20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xx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1万亩,比去年增长3.5万亩,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57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34.3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万亩,比去年增长2万亩。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2.6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30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7
%;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0%,农民人均可增收212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78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400元。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xx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27万头,鸡饲养量达259万只,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羔羊育肥5万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总量累积达到6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总量达到27.04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区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48.1万亩以上,比去年增长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培训农民达23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初培训任务的15%。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今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今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12万亩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实施农民非农化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拓展劳动力就业领域;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他们走出去的能力。根据晋中市的安排,我们继续实施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榆次第一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培训农民工603人,超额完成任务的50.8%,其中转移就业人数530人,就业率达到87.9%。从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工资性收入及其它收入达到94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3.7%。另外,我们广泛开展就业市场联系,与包括榆次工业园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建立用工联系,保证培训学员的就业。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

三、农业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三农”事业: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将区级配套的部分列入预算;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总额达到300万元,绝对额增长90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资金补到农户;四是整合财政和部门农业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五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落实;六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扩大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七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村中小校危房进行改造;八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我区投资13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区里还积极筹集资金,解决了农民征地款4000万元、各种工程款70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到位,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加大农业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农业服务市场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向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今年我区着重在在市场、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等四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完成了25个普家乐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为了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我区创造性地与省农资公司晋中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招聘活动,目前已招聘农资代理员96名。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9人获得山西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组建。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今年财政投资13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8700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郭家堡乡实施聂村高校学府区项目建设,包括1.5亿元的太谷师范新校、5000万元的山西检察官学院等,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也在积极洽谈中。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600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晋商中心区做出贡献。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20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打算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狠抓“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狠抓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着力发展两品高效开发区、镇区商贸聚集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交通沿线“三区一线”经济,努力增强三级经济实力,实施“12345”工程,力求实现“五个突破”,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农民增收目标得以实现。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20xx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4211.2万元,同比增长12.6%,乡镇企业运行质量良好,总产值达18700万元,增长9.3%;完成增加值3400万元,增长10.03%;实现收入13880万元,税金610万元。招商引资775万元,启动民间资金100万元。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793元,较上年净增791元,同比增长19.8%,为近五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二、主要措施和办法
1、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我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以来,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学习教育活动同农村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了“以学习促工作、抓好工作强学习”。在学习阶段提出了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好、工作作风好、服务群众好、依法办事好、开拓创新好、工作业绩好、组织纪律好、遵纪守法好、无私奉献好、社会公德好”的“十好”标准和“刻苦钻研,树立永恒的进取观,当好学习的表率;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当好创新的表率;执政为民,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当好勤政的表率;立党为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当好廉政的表率;调查研究,树立超前的决策观,当好实践的表率”的“树立五种观念、争当五个表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党员干部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矛盾在一线化解,水平在一线检验”的“十个一线”,并组织抽调30余名“双下乡”干部以包村、驻村的方式深入到村组、农户,抓村级组织建设、抓项目、抓科技、抓服务,参与到“服务‘三农’争先进,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在整改提高阶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工作的重点,做到即知即改,按照“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要求,制定了文殊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聘请9位党风廉政监督员,进一步完善党委会会议制度、党委会议事规程。结合“双培双带”工程,做好“三级联创”工作,从党员培养、班子及队伍、阵地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一是强化了党员培养,从“双培”入手,充分利用党员冬训、“四进五化”教育等活动,加大了对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建立党员“一帮一”对子283对,35名致富带头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我镇现有1个村级党总支、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5个村级党支部,党员522名,其中农民党员402名,20xx年上半年新发展党员18名,按期转正党员24名。二是按照“城乡一体,项目带动”的工作思路,将“双培双带”工程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以“双培双带”项目带动村组基础设施建设。在市上双培双带帮扶单位的帮助支持下,启动帮扶项目18项,落实资金59万元,完成了文殊、塔湾、团结村村委会办公楼及标准化党建活动室建设,全镇41个村民小组有80%已能满足日常开会学习的需要,基本实现了党员、群众学习、活动、议事有场所的目标,展示农村的新面貌
2、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效益。按照发展“两品一游”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农村工作重点“五个一”工程,努力打造“五大品牌”,建设“五个专业村”,实施“双千元田”、“万元院田园室”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制种基础优势,大力引进以花卉、番茄等高效益制种品种和以洋葱、脱毒土豆、四季豆、优质西甜瓜、温室蔬菜、大田精细蔬菜等高经济附加值产品。特别是在洋葱的种植上下功夫,扩大洋葱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今年全镇玉米制种面积较去年减少1153.5亩,洋葱、土豆等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551.5亩,仅此一项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10元。二是加大日光温室建设,提高温室种植效益。全镇现有日光温室1600多座,占地面积1980亩,户均0.78座,年产新鲜蔬菜3500吨,农民从日光温室蔬菜中获得的收入达千元以上,全镇蔬菜食用菌种植“万元室”面积达91.8亩。三是在制种业上,选择有信誉好的种子公司,加强协作,共谋发展,上档次,增效益。今年全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25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300亩,其中以洋葱、土豆、蔬菜、花卉等高经济附加值作物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总面积70%以上,“双千元田”面积达到9656亩,共落实订单作物面积13000亩,粮、经、饲比调整为12:73:15,农民增收空间较大。
3、加速推进“绿色村镇”建设,林果业发展迅速。积极发展生态林建设和林业经济,实现生态林和经济林同步发展,加大高接换优力度,引进推广市场效益好的优质林果品种11个,推广面积500亩。扩大冯家沟村育苗基地,发展高新日光温室林果种植,在12座温棚进行优质高产李、桃、杏等栽培示范,引进新品种20余种,完成2000余株苗木的定植,今年新增休闲娱乐“万元园”40亩,观赏树种育苗“万元田”25.3亩,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在巩固去年造林成果的基础上,补栽、新栽林木400亩,进一步加强造林工程管护,保证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预计今年林业产值稳重有增,产值可达182万元,同比增长4%,农民从林果业可实现增收46元。
4、坚持“畜牧强镇”的总体思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养殖业进一步做好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全镇畜禽免疫率达到100%。实施“草畜结合富裕示范工程”,扩大暖棚圈舍建设,鼓励和指导农户用科学的方法扩大现有养殖规模,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经济格局。以肉羊胚胎繁育基地为核心,大力推广良种体系建设,实施扩繁示范和与本地羊的杂交改良。现全镇规模养殖户达到500户,畜禽存栏45390头只(其中:大家畜1641头,羊13476只,猪5265头,鸡25008只),出栏24964头只,“万元院”累计达264户。牧业收入占到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人均从牧业所得收入达千元以上。
5、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紧紧结合“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特长,把科技人员、技术服务同农民增收联系起来,把试验示范和科技人员的利益联系起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引进推广名、优、稀、特的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以日光温室、食用菌种植、大田蔬菜新品种植、果树高接换优为重点,引进、推广市场效益好,适合本地环境的高、新品种,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合理调整日光温室与大田蔬菜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品。推广和普及农林高产优质新品种、集约化设施农业、优质小麦、秸杆综合利用、病虫害有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把握生产、销售环节,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保障。
6、拓展二、三产业发展领域,加大劳务输出和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文殊山、双泉水库、河口度假村及冯家沟村的育苗基地等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兴办各种服务行业。今年河口度假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建成阿拉善蒙古族风情园一处,现全镇有田园度假村5个,蒙古包45座,每个蒙古包年纯收入在35000元以上,可实现人均收入212元。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劳务输出量,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巩固水泥厂、金汇果蔬公司、酒厂、砖厂等龙头企业长期务工人员416人的同时,多方协调成立了文殊镇建筑公司,依托双泉开发区,酒钢厂区、嘉北工业园区,扩大劳动力季节性输出规模,成立镇劳务输出办公室,积极主动与各企业及市内外各用工单位协调配合,让我镇农民占有更多的劳动力市场。截止10月底,我镇外出务工人员达1760人,年收入可达980万元,较去年增加81.4万元。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工作,举办汽车、电气焊、摩托车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技能,引导、教育、鼓励他们脱离土地,全面提高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完成劳动技能培训124人(其中持证63人)。截至10月底,全镇劳务收入达到1289.8万元,人均从二、三产业的获得的收入达1742.9元,占全镇当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36%。
7、以项目带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充分认识项目在加快发展中的作用,按照“项目带动、畜牧强镇、以工富民”的发展思路,切实增强抓项目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今年完成重点建设项目9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775万元。一是中昌肉食品加工项目,投入资金55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6月下旬投入生产运营。二是嘉峪关市牧源滩有限责任公司养牛项目,完成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三是嘉峪关市维尔特食品加工厂,投资55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引进安装工作。四是河口度假村阿拉善蒙古族风情园项目,投资50万元,建成蒙古包9座。五是完善各村村务活动中心、组活动室,建设完成团结村文化活动中心办公楼工程。六是河口村城市园林绿化育苗基地项目,与市园林局合作经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育苗基地,为我镇的花卉苗木种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七是投资220万元的河口村管灌工程已加入河口村984座日光温室中。八是镇政法楼建设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九是镇区文化活动广场建设,投资18万元,完成硬化面积4000平方米,并安装体育器材,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8、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充分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鼓励乡镇企业积极寻求发展路子及多种经营的模式。一是抓好文殊水泥厂企业改制工作,经常深入企业内部及上级有关单位商议改制方案,探讨发展大计,经过大小10次会议,同意水泥厂以负资产转让,帮助协调解决该企业在改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改制过程中,经多方努力,协商采用分红的形式,融资150万元,使企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二是与嘉峪关市兴业建筑公司协调一致,组建了嘉峪关市兴业建筑公司文殊分公司,同时可安排就业人员30余人。三是努力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民营企业,形成以金汇公司、维尔特食品公司、中昌肉食品公司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为主的工业小区。四是切实抓好流通组织建设,多方协调成立文殊镇蔬菜运销协会,统一负责对各种大宗蔬菜、制种的运销工作,今年全镇总计发运洋葱5100吨,车皮85个。目前,全镇有制种、育苗等各类协会组织5个,农民经纪人10人,真正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环节,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五是通过组织驻村干部与村组致富能人的外出市场调研,各村产生1-2个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企业或其它服务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积累,今年6个村年集体积累达到15万元。
9、认真做好经济普查和产业结构调查工作。一是与市经济普查办积极协作,完成了全镇经济普查工作,清查基本单位83个,个体经营户140家,个体经营摊位342家,彻底摸清了企业家底;二是5-8月份,下各村组,调查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截止10月底,各类外出人员达到1260人,收入总计达到1289.80万元;三是10月份积极配合局里派出的农民收入调查领导小组,完成了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工作;四是11月份,完成了市劳动局下发的全镇农村劳动力、农村技能培训调查工作。
10、稳步推进全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0xx年“无毒镇”、“无邪教镇”、“无刑事案件镇”的“三无”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深入排查调处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为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大消防防范工作力度,认真总结各村火灾教训,全面排查各种火灾隐患,积极实施消防试点工作,加强人员消防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平安镇”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全力协调,抓好政务公开工作,始终坚持及时、真实、全面公开的原则,努力营造全镇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积极开展扶贫救困工作,帮助贫、特、残、困户提高经济收入。全镇确定的14户残疾人住房改造工程已如期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登记工作进展有序。
计划生育、妇联、共青团、民兵武装等工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创了有秩序、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局面。全体干部面对新形势,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工作,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为主要内容,转变和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为农民讲实话,办实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开创了全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四、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影响我镇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尚未形成,农户农业、牧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始终存在,波动性表现明显。例如我镇的洋葱、土豆、大葱其生产规模在近几年虽然有所扩大,但尚未形成产业化。
2、二、三产业对农民的作用不稳定、不明显。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还是在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内,而二三产业的调整显然滞后。
3、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缺乏资金支持,农民工缺乏竞争力,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困难,剩余劳动力转移较慢。
四、工作的主要体会
今年的工作总的来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主要体会以下三点:
(一)、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年初讨论确定了20xx年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即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主攻三个难点,即科技兴农、集体经济收入、招商引资;解决四个问题,即镇、村干部的管理教育、农民思想道德法制建设、镇村财务、政务公开,为农民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两品一游”农业,构筑新型产业结构。
(二)、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年初我镇就积极研究讨论建设项目,提出了肉羊改良推广、镇文化活动广场改造、规模养殖小区、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等多个项目,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把项目建设中作为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第一工作来抓。以项目促发展,做到一不满足,二不分心,三不犹豫。牢固树立“不进则退,小进则退”的观念,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三)建立各项保障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组织保证。进一步完善健全干部考核机制,细化、量化考核,对目标的完成,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联系领导重点抓,镇、村干部协力抓的工作氛围。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企业、村、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把各项任务指标分解到村,落实到人,明确任务,促使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建立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项目跟踪落实制,干部工作月汇报制,完善长效督查机制,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性,进一步营造合力兴经济,竞争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是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把各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xx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个率先”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狠抓“党、干、科、经、貌”五个重点和“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实施“12345”工程,着力拓展“三区一线”经济,增强三级经济实力,推进“三化”建设,努力把文殊镇建设成为文明镇。
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4463万元,较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净增500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突出“三大产业发展区”建设、抓好两个重点,即“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区。从镇情出发,重点培育无公害蔬菜、优质制种、畜禽养殖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四个特色重点产业。禽畜养殖业要鼓励扶持农户扩大暖棚圈舍饲养规模,建设养殖小区6个、暖棚圈舍200座,要以发展草食动物为突破口,大力推广肉羊改良,扩大饲养规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瘦肉型猪比重。要充分利用金汇果蔬公司、河口村温室蔬菜种植、大田蔬菜种植,建设精细蔬菜生产示范区;利用羊胚胎繁育中心、中昌肉食品厂的带动,建设规模养殖业示范区;利用河口温室花卉基地、冯家沟村育苗基地、农户花卉种植,建设城市园林苗木花卉示范区;同时积极建设河口村、冯家沟村食用菌培育示范区、石桥村林果业示范区、团结村、文殊村制种业示范区,推动养殖、种植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管灌项目,通过建设小型水库、完善农田渠道等项目建设,提升土地效益。依托退耕还林(草)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优化区域环境。
2、建设工业经济开发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鼓励乡镇企业积极寻求发展路子及多种经营的模式。发挥文殊水泥厂优势,提高建筑建材业的规模和档次。一是加速文殊水泥厂企业改制,继续把它做大做强,达到年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增长20%、产量达到15万吨的目标;二是支持双泉酒业、中昌肉食品的不断推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形成品牌;三是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四是加速双泉工业园区建设,使维尔特食用油加工厂、金汇果蔬脱水蔬菜及苯板加工、保鲜食用菌加工、双泉酒业、万头牛场、中昌肉食品加工都融于一体,真正使“嘉峪关市双泉工业园区”名副其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及双泉旅游园区建设。利用双泉开发区建设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旅游园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汇集,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各类新办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优惠提供场地,使园区真正成为工业经济、食品保鲜、旅游休闲及观光的中心,成为我市的“亮点”。
3、建设第三产业开发区,转移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休闲产业,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开展餐饮、娱乐、小商品零售等旅游服务业。全面启动河口村、冯家沟村、石桥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等体验农家生活的生态旅游业,全力打造农村旅游品牌,拉动全镇旅游产业逐步升级,加快发展。建设农贸市场,组建商贸流通组织,发展农副产品运销业,壮大镇村经济实力。培养和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减少以“农”为主的农民。一是对现有劳动力中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实行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使他们掌握1-2项致富本领。二是对农村现有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且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中青年劳动者,实行岗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三是对农村初中阶段和回乡初中毕业生实行职业教育,从源头抓起,提高文殊镇农民整体素质。四是优化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当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结构优化,开设岗位和专业,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力争使我镇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200人左右。
4、抓好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争取资金拓宽改造文殊中学至冯家沟村五组公路4.8公里,完善各村组居民点、移民点道路,逐步形成以镇区为枢纽的镇域交通运输网络;实施镇区集中供水、供热、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结合“六小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我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工程,争取资金500万元对文殊镇灌区一、二、三支渠20公里渠道进行改造,实施“一池三改”200户,切实改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搞好市场开发,建设具有文殊镇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畜禽交易市场。加快河口村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修建河口村务活动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以植树、种花、种草为中心的绿色产业,对冯家沟村育苗基地进行改造。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乡镇居住条件,按照市上的总体部署,完成样板楼设计,形成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环境整洁优美的小城镇格局。
5、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做到“执政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村,创建平安文殊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畅通信访渠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开创有秩序、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新局面。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解放思想,转变和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思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促进全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早日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十一五规划了宏伟蓝图,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给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与时俱进,再接再厉,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今年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年,也是建设沿边工贸旅游城市的开局之年,按照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工作要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以落实两补政策为切入点,围绕春耕生产、结构调整、农村稳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超常措施,狠抓推进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克服了春汛成灾带来的消极影响,上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迅速有序开展,为完成全年农村工作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两补一免”政策全面落实,促农增收工作圆满结束
“两补一免”工作是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时间紧、任务重,领导重视,百姓关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继省、市两级动员会召开后,县委抽调县、镇两级干部300余人入镇包村,深入开展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两补一免”扶持政策及百名干部下村促农增收活动。两个月来,全体工作队员和省、市督查组一道,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县委工作部署,以极大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投入到促农工作中,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到4月28日,粮食直补平稳发放完毕,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县共发放“两项补贴”款619.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536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市下拨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已兑付66.4万元,占总数的97.6%;全县应补农户9093户,已补8845户,占应补农户的97%。第二批水稻良种补贴在水稻插秧结束后,在6月30日前完成。两项补贴合计619万元,加上免除农业税及附加855万元,共计1474万元。通过“两补一免”,使全县27188户农户,101000人农业人口,户均受益532元,人均受益146元。
在落实“两补”政策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落实政策不走样。重点突出了“一个统领、两个根本、三条主线”,即坚持以“两补一免”为统领,以保护农民利益和促农增收为根本,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为主线,使一号文件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为扩大宣传,县印发了两个《公告》400余份,每个行政村、自然屯各两份;《致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3万份,每户一张;编发《政策材料汇编》三期3610本,达到每10户一本,做到了铺满盖严。县电视台设定了《抓政策落实,促农民增收》挂题栏目,每天播放一期,累计播发45期。各村屯利用板报、标语、广播早晚进行宣传。经过地毯式的密集宣传,90%以上的农民对中央一号文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发放原则,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办法,集中人力确定3个县级试点村、6个镇级试点村作为试点先行推进。在试点过程中,组织了3次现场会进行认真总结、完善措施,使试点工作逐渐科学规范。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摸底核实、签字认定、张榜公示,4月14日,在大肚川镇的太阳升村、东宁镇的暖泉二村、三岔口镇的泡子沿村开始兑付首批粮食直补资金,比规定的期限提前1天。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确定全县粮食补贴标准。考虑到补贴资金全部到位,各种问题和矛盾较小,采取“两步并成一步走”的办法,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方式,逐渐扩大范围,将粮补资金一次发放到位。从4月15日至4月28日,基本完成了发放工作。同时针对外出打工人员,采取电话、电报招回,派人直接送去等方式,将“两补”资金及时发放到位,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农民心中。
三是坚持把农民增收做为第一要务。县委书记陈殿运亲自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县委一班人把树立执政为民作为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关键所在,省、市督导组李大昌、李高阳组长亲自和县贯彻一号文件领导小组一道深入全县6镇、23个村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两项补贴”《方案》打下了基础。各涉农部门利用一号文件下发契机,努力营造亲民便民的良好环境。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导产业优势凸显
今年袋栽木耳总量突破2.4亿袋,比去年翻了一番;落实烤烟面积3.72万亩,比去年增加5200亩;发展早甘兰2000亩,圆葱4000亩,比去年增2500亩;各镇新建家畜繁改站5个,新增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6户,引进良种牛700多头,新增100只以上绒山羊8群1000多只,肉牛繁殖改良3000多头,占年初繁改计划的61%。全县报名养鹿17户390头,预计年内可完成肉牛改良5400头,新增鹿500头以上,貂1.5万只以上。
3、春耕生产积极主动、投入增加、标准提高。一是抢抓农时。通过落实“两补”政策,新发掘“黑地”31万亩,全县耕地面积达到73万亩,大田播种和经济作物移栽均比往年提前3-5天。二是投入加大。全县农业贷款从去年的95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39亿元,农业总投入2.22亿元,较去年同期1.2亿元增长50%。三是科技培训力度大。举办冬春培训班826期,培训10万多人次,发放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3万份,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10万份,投入喷灌设施2000台套,新建堆积式烤房200座,使新式烤房达到650座,占全县烟炉总量的30%。四是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高。##镇对俄出口元葱基地、##千亩烤烟基地、东宁镇特色养殖示范基地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主导产业的样板,带动了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整体推进。##镇投入30万元,架设6000延长米输电线路,新建两处400万袋黑木耳摆放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实施,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洪无灾,成为全县黑木耳产业示范区一大亮点。
4、深入实施项目牵动战略,“龙型经济”初具规模
围绕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继续扩建完善##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上半年投资480万元,新建40栋营业门市,续建1500平方米的仓储库。建设中门市就出现热卖,现在已抢购一空。工程完工后,市场年交易量可达2000万斤,日交易量突破6万斤,实现交易额4亿元,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围绕发展特色养殖业,引进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改造胶原鹿骨粉项目,前期已投入300万元,完成厂房和设备技术改造,达到生产标准,并已试生产300箱胶原鹿骨粉。5月份已签署《关于##县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扩大胶原鹿骨粉项目规模的协议书》。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符合GMp认证的中型药厂,20xx年6月一期工程结束,项目投产后年产量达20万箱、利税1300元。抓住国家、省扶持畜牧业、特色产业和中药材发展的有利机遇,申报了《万头优质马鹿核心群基地建设项目》申请中省投资90万元,项目已批复。围绕出口果菜,正在建设对俄出口果菜综合批发大市场建设项目。20xx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1800平方米冷藏库,960平方米保鲜冷藏库,3000平方米封闭式交易大厅。今年农口各单位招商引资任务16400万元,各单位确定招商引资101项,合计金额26674.8万元,截止5月末已完成招商引资3821.5万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5项、581.5万元。到年底预计完成招商引资24610万元,其中向上争取8274万元。
5、合力开展抗灾自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月20日—23日,我县遭受严重春汛,冲走1459.95万袋袋栽木耳,过水1049万袋,1646户农户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93万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县各部门立即行动,迅速开展了“抗灾害、保生产、促增收”活动。目前,过水袋栽木耳摆放已全部结束,毁种面积4860亩,占过水地块面积的78%。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全力开展帮扶救助。包镇县领导首先做出了表率,县委书记陈殿运,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政府主管农业领导##等领导多次深入灾区、查看灾情,为受灾菌农谋划创收思路,解决修复水毁设施、道路、通讯等工程中的实际困难;组织部、民政、财政及水务、交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积极跑上为受灾菌农争取救济资金,累计筹措资金108.7万元。经过县委反复研究,以文件形式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发放意见,已于6月7日下拨各镇,用于支持受灾菌农尝试发展秋耳开辟增收渠道、对因灾致贫户和新发展户发放补助。“建争带”工作队、促农增收工作组、各镇干部职工积极捐款捐物4万多元,投入水泥、喷灌、水泵、电机等生产设施,价值165万元。农委组织农资部门购进早熟籽种33.2吨,化肥150吨,使灾民及时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树立了恢复重建的信心。
二是努力促进抗灾自救,抓好秋耳生产。组织受灾菌农学习道河镇和平村徐连堂、老黑山镇和光村黄凤莲秋耳种植经验,发挥受灾菌农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优势,积极偿试秋耳生产。绥阳镇、道河镇由镇村免费出车,组织500多户受灾菌农到和平村参观学习徐连堂秋耳种植经验,全县已有364户开始筹备秋耳生产。迅速开展浸水菌袋病虫害防治。黑木耳办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深入灾区,指导过水菌袋的生产、摆放,农委及时印制《浸水菌袋病虫害防治规程》等相关资料2000余份,发放到受灾菌农手中;电视台每天在挂题栏目“抗灾自救保增收”中反复播放,为灾民提供了科技保障。
三是合力推进灾农创收。信用联社积极向省、市联社申请,推迟受灾贷款户的还贷期,并筹措资金为灾民进行二次贷款发放,目前已为151户灾民发放贷款40万元。
6、抓好植树造林、能源建设、绿色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是植树造林、水利工程建设成果突出。 全县荒山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完成补植面积7.5万亩,完成年初计划的100%;投入资金18万元,维修加固春灌工程28项,完成渠道清淤2.7万米,完成52号界河护岸600米,爱国二电站围堰350米,临建房屋5座,桥梁2座。实施西南山小流域治理收尾工程,浆砌谷坊20座,编篱谷坊50座,荒山造林570亩,退耕还林154亩。
二是能源建设取得初步成果。通过电视播放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的宣传片等宣传手段,使广大农户全面了解了使用沼气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全县计划完成任务1200户,截止到5月末,有5个项目村建成沼气池26处,正在建56处。4月初,我县被省能源办列为“后续沼气建设项目县”。经审定,##镇二街村、##镇红旗村等4镇7个村为东宁县后续沼气建设项目村,已完成“##县沼气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并上报省能源办评审已通过。
三是国家、省级绿色、无公害基地县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0个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之一,命名为“##县外向型绿色食品果菜科技示范园区”。现已制定了《##县外向型绿色果菜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讨论稿),并报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修改。全国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工作也在扎实有序开展。##县有机食品优质马鹿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批复后,县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东宁县有机食品优质马鹿良种繁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基地有机生产计划,并着手开展有机食品基地的认定工作。
8、深入开展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
建立了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助理调研员##为副组长的县直十八个委、局及六个镇主要领导组成的东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在农委设立了办公室,各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村设有联络员。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网络机制,并且输入计算机,实行微机化管理。对全县1.4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了档案。并已转移了8661人,约占总数的62%,其中国内转移7031人, 国外转移1630人。为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的素质,聘请了各专业兼职教师17人,进行了对部分人员的培训,现已培训2846人,占已转移人数的33%。其中,由劳动局就业中心培训了434人,专业为黑木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农广校培训了460人,专业为食用菌、农技;职教中心培训453人,专业为劳动力就业前培训,;推广中心、果树总站培训425人,专业为果树栽培、蔬菜生产。
9、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提高农业系统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争创最佳形象,上半年农委党委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心系三农”服务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取得明显效果。农技服务部门按照活动的要求,由中心主任牵头,每人带项目选农户,定地块,一包到底,全面做好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农技110”农业咨询服务热线,在向广大农户公开电话和服务内容,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热情服务,帮您致富”的基础上,全体技术人员印制“三农技术服务联系卡”,实行佩带胸卡、挂牌服务。上半年通过“农技110”解答疑难问题100多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00多元。县农机总站为不误农时,在农机培训上以人为本,上门服务。利用冬闲、挂锄期、晚间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对一些居住分散,人员难召集的自然村,采取入户宣传教育。目前全县培训完的村已达到62%。通过开展“百日安全竞赛”、“满意在机户”和整治“黑车非驾”等专项治理活动,树立了文明执法,热心服务的农机人新形象。县畜牧局在扶持鹿、牛产业上采取了“三优先、二让利、一免费”的办法,即:优先技术指导、优先技术推广、优先购入种畜;兽医、疫苗均让利10%;免收往诊费。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共为养殖户减免费用4000元,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
总结上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实施“两补”政策后,农业、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一事一议”难实施,农村债务难化解,农田水利建设、公益事难发展等问题,特别是会引发深层次的土地矛盾,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为农民增收带来阻力。三是农业投入低,发展鹿、牛等养殖业后劲不足。四是主导产业缺少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化链条不完善。
二、下步工作意见
1、切实抓好当前工作
一是抓好田间管理。据气象预报,6-8月降水稍多、气温偏高,易发生草荒。要加强大田管理,做好铲趟工作,促进作物早熟,确保苗强苗壮、增产增收,为全年的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二是做好两补发放的收尾工作。继续搞好水稻面积核查,保证良种补贴按时完成。农村实行“两补一免”后,着力做好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试点,在大肚川镇农村委托代理制现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动农村审计,加强对村综合经济实力强弱的分析和专业协会的登记。
三是积极开展创收自救。引导灾民进山采集山野菜、药材和进城打工。各镇政府积极协调森工和地方林业部门,通过免费办理入山证、采集证,组织受灾户进山采集山野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灾民进城务工提供信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2、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绿色食品升级和无公害食品计划的实施。去年我县被已批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县,明年国家将组织验收,下半年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做好迎检准备。积极引导企业申办标识,扩大东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推进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强引导,把沼气池建设同发展庭院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力争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三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率要达到转移人数的50%以上。通过政府组织、引导、规范,积极发育信息传递、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方面中介组织,逐步形成、规范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化运作。
四是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围河经济”开展一次全面规划,统筹架电、修路、河道治理等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安全化。协调保险公司介入黑木耳、烤烟、元葱等特色产业发展,力求切实降低农民发展主导产业的风险。
3、招商引资工作有重大突破
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认真查找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确定下半年推进措施。
二是加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对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投入较大精力,争取项目成功。下半年各单位一把手要每人外出招商引资2次以上,要千方百计筹措跑上经费,将有把握年底到位资金争取到手。
三是精心组织招商引资方式。要拓宽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视野,选好选准项目,带着项目参加冰雪节等洽谈会和省市组织的赴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
四是抓好跟踪问效工作。每月汇总统计一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能在本单位解决的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向上级领导汇报,确保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4、进一步扶强做大主导产业
一是把目光放远,蛋糕做大。放眼全市一盘棋,按照全市肉牛、生猪、果菜、食用菌四大主导业,积极走出去,与各市县联系,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把我们自身的发展纳入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求同存异,内引外联,把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抓住三精药业落户东宁的机遇,全力推进肉牛、养鹿特色养殖发展。根据县里的优惠政策,召开鹿、牛产业现场会重点推进。在产业推进中,注意不搞一发切,要尊重群众的意愿;要搞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发展;要健全服务体系,重点搞好服务,特别是信用社在资金扶持方面要落实到位。
三是深入研究国家、省对农业、农村的扶持政策,结合各自特点,积极跑省进京,争取资金支持。


**县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县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内容显示中**县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县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总结2004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关部门的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组织带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4号文件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下面根据市考评办法的要求,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和目标完成情况
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2元,增长13.7。
2、粮食总产达到46.5万吨,肉类总产5.6万吨,蛋类总产完成5.8万吨。
3、扶贫开发:全年共帮助0.48万人脱贫,其中解决温饱2700人,巩固温饱2100人,占目标0.48万人的100。
4、税费改革和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按时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任务。改革后农民直接减负1776.1万元,减负率达70;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没有违反规定出台加重农民负担的文件和项目,没有发生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夏粮产量再创新高。2004年粮食总产达到46.5万吨。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32公斤,总产量达到28.55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县承担的20万亩国家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回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二是以三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大见成效。红色产业—尖椒,三年三大步,由2002年的4万亩扩展到今年的30万亩,在县东基本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联片的规模种植优势,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份,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召开。9月份,央视七套《农民致富经》栏目对我县的尖椒生产进行了专题报道。白色产业—食用菌取得长足发展,全县新增食用菌种植户10000户,达到15000户,食用菌基地和园区总面积达到1500亩,总产量达到3万吨,创产值1.5亿元,今年12月28—29日**县承办了全国食用菌产业展览交易及学术交流大会,把**的食用菌推向了全国。绿色产业—林业,今年全县新建农田林网30万亩,建成林业精品工程6处,15000亩,共计植树1160万株,基本把县西部沙区建成了10万亩绿洲。三是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全面起步。仙庄、六塔、纸房、马庄桥、大流、王什、双庙、瓦屋头等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获得省级认证,总面积达9.53万亩。六塔乡后杨楼,大流乡前大流、刘圈,高堡乡吴家,马庄桥店上,固城乡张屯等生态农业示范村,累计建设沼气池5000座,发展“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近3万亩。陶河、后大流、霍子寨的秸秆气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西候的秸秆成型技术试点获得成功。一批农村能源项目均顺利通过部、省级验收。在品牌农业上,全县涌现出了宏海面粉、清阳茶巾、天福酱菜、源丰蒜粉、澶都尖椒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及时抢占了市场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四是龙头企业建设全面启动,一体化经营步入正轨。全县新增投资1.3亿元新建、扩建各类龙头企业22家,其中新建13家,扩建9家全县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3个,韩国公司投资4500万元的辣椒冷藏加工企业“濮阳市先锋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并已破土动工,为今后**县尖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申氏菇业公司、清阳针纺制品公司、宏海面粉公司等八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置劳动力近万人,带动生产基地17万亩、农户4万户;五是“科技兴农”全面展开,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共组织举办农技、植保、沼气、种植各类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受训60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6万份,举办电视讲座40期,发布致富信息400条,引进新品种23个,推广新技术15项,健全了信息网络,组织推广“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化学调控、精量播种、保护地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先进生产技术479万亩次。
三、畜牧工作
2004年,我县的畜牧业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据统计,牛饲养量达4.4万头;生猪饲养量达77.4万头;山绵羊饲养量达63.9万头;家禽饲养量达1481万只;肉类总产5.6万吨;蛋类总产达5.8万吨;奶类总产达3500吨。初步建成养鸡、养猪小区20个,规模养殖场户5800余户。新建青贮池60余个,累计达500余个。青贮玉米秸秆近5万吨,人工种草近500亩。改良牛0.3万头,羊1.6万只,猪0.8**县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县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内容显示中万头,引进夏洛来肉用羊10多只,瘦肉型良种猪0.4万余头,父母代高产蛋难2000套。生猪、蛋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95以上。
四、林业工作
以实施平原绿化、防沙治沙、通道绿化、林业育苗及林业精品工程和纸浆林基地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全县新建农田林网30万亩,完善林网45万亩,绿化路、沟、渠720公里,植树总株数1160万株。完成荒沙地造林5.67万亩,植树648万株,完成纸浆林基地建设3万亩,超目标7000亩。
五、水利工作
一年来,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0余项,新修与整修沟渠32条,长93公里,新修硬化渠道和节水管道40公里,维修涵闸等各类建筑物30多座,完成土石方210万立方米。新打配机井480眼;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占目标0.5万亩的300;新增改善旱涝保收田0.75万亩,占目标0.75万亩的100;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占目标2.4万亩的145.8。
六、农机工作
2004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值达到4亿元,较上年增长2,农机总动力达到66.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机耕面积达8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4,其中深耕55万亩,占机耕面积的71;机播面积76万亩;机收面积64.3万亩;其中联合收割机收割42万亩;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35万亩。
七、农民负担工作
认真落实减负措施,积极推进税费改革。2004年,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农业税税率降低三个百分点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全县农业税在去年4057.7万元的基础上,减税金额1776.1万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093.7万元,2004年农民实际负担1197.9万元,比2003年减70。
八、扶贫工作
2004年,全县共解决温饱2700人,巩固温饱2100人,贫困人口的纯收入由原来的720元增加到750元。一是整村推进工作。2004年,全县共安排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42万元,其中用于整村推进村的资金有100.9万元,占总资金数的71。具体实施了“五通、两建”(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建学校、建卫生室)。二是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2004年,向北京富平学校等单位输送人员274名,培训310名,输出率达80,并与北京富平学校、多威电子公司和TDK公司建立了牢固的劳务合作关系。三是2003年度财政扶贫项目完成情况。2003年度省分配我县财政扶贫资金163万元,批复我县项目35个;市分配我县资金18万元,扶贫开发项目9个。省市项目共计44个,资金181万元。经过一年的工作,44个项目已全面完成。新修维修道路15条,新打机井92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600余亩;新建维修学校8所,修建卫生院1所,新建大枣科技示范基地200亩,秸秆气化站1座。四是2004年财政扶贫项目申报批复及完成情况。今年共申请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75万元,安排财政扶贫开发项目三大类26个。其中:教育项目15个,道路交通项目3个,农田水利项目9个。2004年,上级实际批复我县财政扶贫开发项目26个,科技推广与培训项目1个,乡村道路项目3个,农田水利项目7个,教育事业项目15个,其中10所学校修建资金已到位。止目前,共完成项目15个,其中乡村道路项目完成2个,农田水利项目完成4个,教育事业完成7个。五是贫困乡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的申报批复完成情况。D级危改三年共安排我县中央、省财政资金294万元,市财政资金75万元,总计369万元。其中2004年安排学校12所,资金123万元;2005年安排学校11所,资金123万元;2016年安排学校11所,安排资金123万元。2004年上级实际批复我县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资金123万元,项目14个。止目前,已有7个D级危房改造项目基本竣工。六是小额扶贫贷款完成情况。2004年共发放贷款170万元,通过小额贷款的发放,全县新增种养业专业村5个,专业户3000余户。
九、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完成72.2元,较上年增长34.8.销售收入完成70.3亿元,增长36.2,利润总额完成5.7亿元,增长38.4;完成增加值20.2亿元,增长41.8,实交税金0.8亿元,增长18.7,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1.2亿元,增长31.8。全年共新上(技改、扩建、续建)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82个,新上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
十、其它工作
1、领导重视及资金投入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专门组织。年初,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两个领导小组的办公室都设在了县农业局,并分别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综合组、督导组和技术信息服务组,常年服务此项工作;二是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为重点进行安排部署,之后又召开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下发了**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意见及考核办法,对工作目标进行了分解,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副职具体负责落实。5月底又召开了全县“三夏”及农业结构调整会议,对农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具体安排,5月初、10月初和12月底三次召开辣椒种植专题会,对辣椒种植进行专门安排;三是县主要领导经常研究农村工作。全年3次县委常委会、3次县长办公会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四是狠抓督导落实。一方面责成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督导组抓好日常督导。另一方面县四大班子分别与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三次对农业重点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县。五是全县列支了421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农业重点工作投入。
2、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情况
2004年,全县各单位共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476.7万元。其中:招商资金29018.9万元(县直2210.9万元);专项资金17467.8万元。引进国外资金2525.1万元。共争取项目201个,其中500万元以下的项目123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8个,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3、现场会情况共四次,其中国家级一次,省级一次,市级二次
2004年6月16日,全市种植结构调整现场会在**召开。
2004年12月28—29日,全国食用菌产业展览交易及学术交流大会由**县人民政府承办,并参观了城关、韩村、柳格三个点。
2004年7月9日,河南省首期科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现场会在**召开。
2004年11月23日,全市林业工作现场会在**县阳邵乡召开。
4、获奖情况(13项)
2004年全县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省部级1项。
5、优质农产品情况
今年我县的仙庄、双庙、大流、王什、瓦屋头五个乡镇获得了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认定,认定面积为8.25万亩,加上去年认定的六塔、纸房、马庄桥三个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全县已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已达到8个,总面积达到9.53万亩。
6、农情联系情况
2004年我们对农情信息工作十分重视,明确专人负责,于每周二、周五及时向市局上报农情信息,从未出现迟报、漏报和不报的情况,一年来通过传真、电子邮件、书面材料等多种方式共向市局报送种植、养殖等农情信息200余篇(次),并且每篇都确保了数字真实、准确,分析透彻、周全,问题深刻,建议切实可行。同时我们还积极向**信息和县政府工作信息等刊物报送农情信息,为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农情动态提供依据,2004年我县农业局在全县信息工作中排名第一,在全市农情信息联系中名列前茅。
7、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今年,农业局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和仪器,聘请濮阳华技科技网络公司开发制作了《**农业信息网》,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在首页设置一级栏目8个,二级栏目20个,全年共采发有关的农业技术信息200余条,供求信息15余条,农业新闻120条,专题新闻30余条,发表具有现实指导性的农业技术措施23条,名优特新农产品17种,接受群众电话咨询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300余人次,通过信息体系建设,广泛宣传了**农业,对促进我县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8、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情况
一是优质麦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比去年增加10万亩,增长29;二是尖椒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比去年增加20万亩,增长200;三是弓棚西瓜生产基地。以县西部沙区为主的地膜西瓜和以瓦屋头、马村为主的弓棚西瓜面积达到4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增长100;四是食用菌基地。种植户达到15000户,产量超过3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比去年增加种植户10000户,增长200,增加产值0.86亿元。五是林果基地。以韩村、王什、大屯为主的林果基地面积达到1.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00亩,增长125;六是肉鸡基地。年规模饲养量达到560万只,比去年增加160万只,增长40;七是瘦肉猪基地,年规模饲养量达到26.7万头,较去年增加8万头,增长43;八是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主要为小麦种子),比去年新增1.3万亩,增长118;九是新增纸浆林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
9、龙头企业
国家级龙头企业:(二家)2004年4月**县养殖协会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养殖协会。2004年,11月12日,新大地牧业公司被国家农技协命名为全国兔业重点龙头企业。
市级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八家,分别是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宏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县针纺制品有限公司、**县种子公司、百斯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
10、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其中完成阳光工程示范转移培训任务701人,占任务700的100。
附:1、**县农业农村经济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2、农口各单位获奖情况二OO五年元月
2004年度农口各单位获奖情况1、2004年3月份**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农业综合评比先进县。
2、2004年8月份,阳邵乡被农业厅、省体育局、省体协联合会授予“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3、2004年1月,农机局被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评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2004年2月,农机局被市农机局评为全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
5、2004年元月,畜牧局被河南省畜牧局评为河南省动物防疫及监督工作先进单位。
6、2004年3月畜牧局被濮阳市人事局、畜牧局评为濮阳市畜牧系统先进集体。
7、2004年4月,畜牧局被濮阳市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办公室评为驻村工作科技服务先进集体。
8、2004年11月,**县被市政府评为发展节水灌溉先进县。
9、2004年11月,水利局被市政府评为二OO三年“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
10、2004年3月,农技中心能源站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
11、2004年元月,农技中心种子公司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2、2004年12月,**县种子管理站被市种子管理站评为先进单位。**县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2020年市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农业部门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紧紧围绕年初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年来,我市克服风灾旱灾、市场价格波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部门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15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5%;农业增加值91.9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583元,增长14.4%,增幅连续3年达到两位数,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粮食生产稳步增长。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5.5万亩,增加12.1万亩,增长6.9%;总产61.51万吨,增加5.78万吨,增长10%。其中水稻130.59万亩,增长2.8%;总产43.38万吨,增长6%。

(二)蔬果产量稳中有增。全市蔬菜复种面积126.78万亩,增长 1.25%;亩产1499公斤,增长3.5%;总产190.01万吨,增长5%。其中梅菜6.86万亩,鲜菜总产25.2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市荔枝挂果面积31.85万亩、龙眼17.95万亩、柑桔35.42万亩,均与上年基本持平。荔枝总产7.5万吨,增长17%;龙眼总产4.58万吨,增长14%;柑桔预计总产41.2万吨,增长5.8%。

(三)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籼稻收购价格100~110元/50公斤,优质稻谷120~130元/50公斤,与上年持平。甜玉米价格夏收1.6元/公斤左右,春收和秋冬收平均2元/公斤左右,产销两旺。春收马铃薯1.8元/公斤以上。蔬菜价格受天气、淡旺季、上市量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荔枝平均收购价为6元/公斤,比减0.5元/公斤;龙眼价格7元/公斤,比增0.8元/公斤;年桔平均收购价 2.6元/公斤,比增0.2元/公斤。

(四)畜禽生产稳步发展,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预计全市生猪存栏192万头、出栏277.83万头、猪肉产量19.83万吨,分别增长1.33%、5.32%和5.39%;家禽出栏3541.56万只、禽肉产量5.09万吨,分别增长0.47%和 2.93%;奶类产量1.78万吨,增长32.83%;肉类总产量25.83万吨,增长4.33%。受国际金融危机、生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大幅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随着“人感染猪流感疫情”正名为人甲型hlnl流感,猪价于6月份开始回升并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养猪总体有盈利;家禽及其产品价格也是先抑后扬,全年养禽效益平平。

(五)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在全国外贸出口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我市农产品出口仍取得较快增长。据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统计,全年从惠州口岸出口的农牧产品总货值1.08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92.4万美元,增长4.8%。增幅较大的农牧产品主要有马铃薯、鲜冻猪肉、鲜冻禽肉和鲜牛奶,分别增长332.4%、9%、11.1%和11.3%。

二、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种粮补贴政策落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和粮食工作责任制,完成了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责任制考评任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5.51万亩,总产61.51万吨,对比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分别完成107%和115%。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种粮农民可以享受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三项补贴合计水稻早造67元/亩、晚造72元/亩。此外,新增玉米良种补贴10元/亩。据统计,全市种粮直接补贴水稻面积166.98万亩,补贴金额1335.8万元;良种补贴中水稻面积166.9万亩,玉米补贴面积40.6万亩,合计补贴金额2514.39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共 8135.99万元。三项补贴资金合计11986.18万元,已下拨到各县区。二是认真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产粮大县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年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和市级各1个。此外,各县区还建立了多层级的高产创建示范片,累计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片63个,示范面积 11.9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效果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XX区汝湖镇的国家级万亩甜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春季亩产鲜苞1271公斤、秋季亩产1381公斤,比目标产量分别高出27.1%和38.1%;XX县稔山镇的国家级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亩产3580公斤,比目标产量高出 79%。3月24日,全省春耕生产暨建设40个产粮大县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XX县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狠抓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典型做法。三是认真做好防旱抗旱工作,把旱灾对秋冬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今年夏秋以来,我市持续干旱,至11月5日,全市受旱农作物33.2万亩、成灾12 万亩、绝收1万亩,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受旱水果11.9万亩、成灾1.75万亩,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面对严重的旱情,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等职能部门深入防旱抗旱工作第一线,认真组织开展抽水引水、补种改种、农机作业、科技下乡等防旱抗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晚造生产与上年基本持平,冬种生产顺利进行。

(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各级财政共投入农建和农综项目资金9385万元,整治改造农田 7.83万亩,建成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8个,其中连片面积1万亩以上的2个、0.5-1万亩的5个。一是种植业类农建项目。共投入4953万元,改造和受益农田面积3.33万亩,建成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6个。主要的项目工程包括:市、县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3960万元,建设农田面积18000亩;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23宗,总投资993万元,建设农田面积10350亩、小陂头11座,改造中低产田面积950亩。目前市县级示范区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70%以上,其它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按照要求进行了验收。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农建项目。共投资341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 4.5万亩,建成“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5个,XX县泰美镇项目和XX区平潭新圩片项目与上年度项目整合成2个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300万立方米,项目区土地产出率比开发前提高了15%以上,新增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项目区5万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三是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263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970万元),扶持3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农户1700户,户均增收 2500元以上。四是巩固和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对全市己建成30个面积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巩固和完善。五是省 “一乡一品”项目。投资80万元,扶持了3个山区和革命老区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目前,全市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3.83万亩,建成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74个,其中1万亩以上的8个,0.5-1万亩的28个,带动示范区35万农民年新增农业产值4.5亿元,年新增收入450元/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 10月召开的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我市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新建了2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市农科所共开展科技攻关及区域试验项目67项,其中国家项目9项、省项目36项、市项目9 项;圆满完成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XX·惠州)建设项目各项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准备项目验收。市畜科所加强种猪品质改良工作,培育出的种猪具有体型好、抗病力高、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全市共引进、试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一批;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600多万亩(次),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33.88万吨;申报省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8项,获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项,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奖5 项;开展农业送科技下乡900多场(次),参加咨询群众28.2万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约40万份。全年共培训绿色证书6000人、农村信息员200 人、基层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员800多人(次)、农民2万多人(次)。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5%,蔬菜良种率98%,花生良种率96%,果树良种率82%,生猪良种率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大部分县区(除XX县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审批,正在抓紧组织实施。XX县成为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XX县和水稻科技入户示XX县,XX县成为全省马铃薯科技入户示XX县,市农技推广中心被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评为“全国土壤肥料检测工作先进单位”,市农科所成为XX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和蔬菜产业综合示范与培训站,市农业干部学校成为XX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XX区平潭镇农技推广站被省农业厅评为“XX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徐佛炳等3人被省农业厅授予“XX省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称号。7月、10月和12月,全省早、晚造农作物新品种观摩会和第四届XX(博罗)农业良种示范展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我市的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全市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含复种)181.58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年产值35.82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046元。其中甜玉米复种面积65万亩,增加7万亩。冬季农业在干旱影响下仍保持平稳发展,全市冬种农作物面积88.2万亩,增加5.9万亩,预计总产值逾14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开展特色农产品“专业镇”、“专业村”评选活动,评出了特色农产品种养 “专业镇”26个、“专业村”50个。XX县成功举办第三届马铃薯大王竞赛和首届马铃薯产业研讨会,月内XX县和XX区将分别举办首届中国·惠州马铃薯文化节和首届惠州“四季绿如蓝“品牌菜心节,进一步擦亮了特色农业品牌。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八大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其中连片面积5万亩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6个:一是以惠东铁涌、平海和稔山为中心的5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以城区矮陂、横沥和惠东梁化为中心的5万亩梅菜生产基地;三是以城区汝湖、陈江和惠阳马安为中心的5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四是以博罗福田、石湾和园洲为中心的5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五是以惠阳平潭、惠东粱化为中心的5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六是以龙门龙田、平陵和龙江为中心的5万亩包心芥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程度提高,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年新增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5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2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项目1家、省级4家、市级22家。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83家,其中国家级3家(含2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级17家(含6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市级56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3家。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总销售收入56亿元,带动农户20.2万户,户均增收3080元,增加125元,增长4.2%。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5家,社员3000多人,带动农户8.6万户,户均增收2800元,增加150元,增长5.7%。共有230多家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用订单的方式结成“利益同盟”,全年订单农业面积102.16万亩,增加9.21万亩,增长10%。XX县积极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县投资公司为广兴、奕达、四季鲜等企业办理担保贷款2400多万元;县银信部门创新“小额贷款”模式,帮助广兴、奕达、兴胜等企业以公司担保为网点农户贷款8000多万元。

全市农机总动力116.67万千瓦,实现农业机械原值8.17亿元。拥有拖拉机2350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824台),水稻插秧机17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932台。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58.6%,增长7.3个百分点,其中机耕率91%、机插率8.06%、机收率66%、机植保率57.99%、机排灌率84.33%。全年共完成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76万元,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近4000台(套)。着力抓好省级水稻育插秧示XX县、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和省级区域性农机推广站等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全年共举办机插秧现场会5 次、育秧技术培训班3期、插秧机维护保养培训班2期,新增插秧机74台,总保有量达到170台,机插率达到8.06%,超过了5%的预定目标,机械化育插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引进花生播种机、收获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生产效率分别是人工作业的20倍和50倍以上,在XX是第一家;在马铃薯、甜玉米、番薯中耕培土作业中推广新型微耕机300多台,深受农民欢迎。市农机推广站“小动力喷雾机推广应用”项目获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4个,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6个,成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5个,发放跨区作业证100张,签订作业合同131个,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119台,完成跨区作业量11.6万亩,其中省内7.57万亩,省外4.03万亩。创建了4个“农机安全示范镇”和9个“农机安全示范村”,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确保了农机生产安全。

惠州农业信息网全面改版升级,日均点击率攀升至5000多次,访问总量突破260万人(次);首次参加全国农业百强网站评选,从1700多家网站中脱颖而出,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农业部信息中心评为 “20xx年中国农业百强网站(政府类网站三十强)”,并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政府部门先进网站”。《惠州农业信息》着力提高刊物质量,发行量由 2000份增加到4000份,成为各级领导、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好助手。“12316”三农服务热线经过整体升级改造,对全市涉农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互动和共享,每天提供800多个市场、1000多种农产品的即时信息和15个主要市场农产品的短期预测信息,月接受各类咨询500多次,服务水平与影响力大大提高。新建“惠民之讯”三农短信平台,“农信通”新增用户1200多户,总用户数达到22万户;“菜篮子快讯”新增1.5万体验用户,总用户数达到3.2万户。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建成并开通20个乡镇农技站、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农科信息电脑网络终端,建成村级信息专栏站点150个,发放信息机及广播系统120套,目前全市农业乡镇的农科信息网络覆盖率达到90%。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形式多样、及时无误、特色突出、分类合理、内容详尽、查阅方便。全年共在XX市农业信息网上发布政务信息2300条;处理“惠民在线”网络问政91条;处理“农业信息网”网络问政共160条,其中监督投诉8 条,领导信箱36条,来信来访6条,网上咨询120条。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认可及扩项评审,检测项目涵盖食品、水、土壤、饲料和肥料五大类,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XX区和XX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完成认证前的实验室建设、内审员及其它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新建镇级农残检测站8个,累计建成镇(办)农残检测站64个,占全市71个有农业的镇(办)的 90.1%。举办了两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员上岗培训班,有190多人获得了省农业厅颁发的上岗证。在XX县6个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试点,扶持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海纳粮油食油食品有限公司、“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在江北农产品批发中心设立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为服务三农搭建了方便快捷的平台。全年共抽检农产品样品31.2万个,合格率均在98%以上。其中蔬菜样品29.93万个,合格率98.55%;水果样品4800个,合格率98.08%;生猪尿样7836个,“瘦肉精”合格率100%、菜克多巴胺合格率99.94%,确保了全市不发生群体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加强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依法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和有害有毒农产品危害公共安全等不法行为,维护了农民合法利益,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共开展农资打假及专项执法行动50次,出动执法人员 280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320间次,查获各类违法违规农资产品184吨,其中肥料181吨、农药1340公斤、兽药(含生物制品)1745公斤、饲料160公斤,涉案货值95万元,立案查处案件92宗,已结案92宗。认真做好许可证的发放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全年发放各类许可证368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系统已按市纪委、监察局的要求建设完毕,并安排专人维护运作。

以实施农业标准化议案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全年新增市级农业地方标准7项,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农产品2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市名优农产品12个。目前,全市累计制定并实施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3项,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9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11个、市级4个);有“三品”认证企业97家、基地114个、产品219个;有省市级名优农产品59个(其中省级名牌产品11个,市级名优产品48个),比上年增加13个。

(六)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到位,现代畜牧业和生态旅游农业持续发展。全年畜禽重点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市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正式启动病原学监测,标志着我市动物疫病监测能力迈上新台阶,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能独立开展病原学监测工作的地级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工作机制,共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315份,检疫动物及其产品4303.7万头(只)。全面铺开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二维码耳标佩戴率达 100%,进行溯源业务操作29.6万余次,上传信息达120万余条,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得到省动物防疫总所和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活疫苗使用和效果评价试点工作,得到省农业厅充分肯定。完成20xx年广州亚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缓冲区建设工作,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并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逐步推行村级防疫员补贴与工作绩效挂钩,实施中央扩大内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完善了43个乡镇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基层动物防疫基础。害蚁防控面积18万亩(次),清理环境滋生地3160亩(次),防控面积覆盖率达到96.1%。综合防控桔小实蝇3.8万多亩(次),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加强花生黑腐病、柑桔黄龙病、香蕉穿孔线虫和薇甘菊、豚草、假高粱等检疫性病虫、杂草的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有效防止了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发生及危害。年内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保障了农牧业生产安全。

建设完善了广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5 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累计总数达到40个。全市现有原种猪场7个、种猪扩繁场7个、父母代种禽场6个;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瘦肉型生猪的肉猪场47个、年出栏5万只以上肉禽的大型肉禽场51个,规模场(户)的畜禽出栏量占全市畜禽出栏总量的75%以上。市畜科所全年为我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猪1万多头、精液15万头份,保障了生猪品质,有力促进了畜牧生产良种化。大力推广畜(禽)—沼—鱼—果(菜)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养殖模式,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养殖普及率达到70%以上,促进了畜牧生产生态化。推报了27家养殖场为我市20xx年国家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省级储备项目场,在XX县继续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受益农户3000户。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全年参保能繁母猪7.74万头(次),全市累计承保能繁母猪39.8万头(次),各级财政投入政策性保险资金19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大力推广生态无公害农业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262.9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施用农家肥63.5万吨、商品有机肥13.2万吨、秸秆还田127.5万亩,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顺利完成全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通过省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新建农村沼气池1540个,其中80m3以上的大中型沼气103个。累计建成各类实用沼气池6746个,其中大中型沼气池684个,总池容19.1万m3,年产沼气1150万m3,相当于标煤2.9万吨。有13个猪场建成大型沼气池并成功发电,占全省沼气发电场的50%。管网式集中供气工程90个,惠及农户970户。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领导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官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官员和农业专家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官说,“惠州的经验值得全世界推广。”在8月份召开的全市节能工作会议上,我局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节能工作先进单位。一批以博罗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XX市现代农业观光乐园、惠阳良井农业生态园、惠东永记生态园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正蓬勃兴起,拓展了农业功能,促进了农业多元化发展。XX市现代农业观光乐园建设项目于20xx年12月签约,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观光旅游、现代农业科研、乡村休闲运动、农业科普、特色农业展览展示和娱乐、餐饮、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博罗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向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总面积10330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航天育种、农业良种展示、农业生态观光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XX县新增农家乐、农家参观和特色农产品商店25家。XX区良井镇现代农业园被认定为20xx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七)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面铺开,稳步推进。全市74个帮扶单位已进驻74个省级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1.227万贫困户全部落实了帮扶干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开始制定脱贫方案。农村安居工程计划改造农村贫困户泥砖房2387 户,共落实资金9384.45万元,目前已竣工1189户,在建的1210户,春节前将全部完成改造任务。申报XX省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试点专项资金竞争性安排项目,在项目竞争评审中名列全省第一名,获省财政安排XX市20xx年和20xx年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065万元,占全省总资金的 1/9,比原分配资金230万元多出835万元,并额外奖励了3个“大禹杯”竞赛项目共45万元。市级扶贫专项资金共扶持41个贫困村兴办发展集体经济和生产生活设施项目41个。各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带动农户8650户,户均增收3200元,脱贫3100户。智力扶贫工程完成700多名扶贫智力生招生任务,累计招收智力扶贫生5727人,并100%就业。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17期,培训贫困农户3600多户。利用市级资金通过市技工学校培训转移山区贫困地区家庭劳动力360名。本年度“大禹杯”竞赛5个项目全部完成,受益贫困村5个,农户673户、3619人。认真组织实施市人大革命老区建设议案,落实扶持老区建设项目76个。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搬迁工作全年计划搬迁安置107户484人,已完成59户276人,在建48户208人。7月,全省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革命老区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并在省委办督查通报第14期上刊载。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部省共建示范村XX区平潭镇阳光村建成了一栋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栋540 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一座25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并为150亩耕地建成喷灌设施。发挥科技书屋和信息站的作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及绿色证书培训班3 期,年培训农民300人次。完成村道硬底化2000多米,目前主干道“7米路”全线贯通,全村14个村小组已全部通水泥路。维修机耕路约4000米,建成三面光渠道4000多米。成功引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X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前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预计可带动100户村民增收致富。省农业厅与市、县农业局共建示范村XX县石湾镇铁场村完成了《铁场村建设发展规划》和《新农村示范区详细规划》;成功引进台资皇积电子厂,首期建成1万平方米的厂房;投入 2000万元兴建一间能开设50个班,容纳2000多人的中心小学,预计20xx年9月份可投入使用。

(八)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逐步规范,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取得新成效。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学习资料》2300多本,举办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培训班7期,在各县区选择2 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工作规范化。到12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4.4万亩,涉及农户10.2万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28.3%。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占83.4%,还有转包、互换、入股等。XX区平潭镇以租赁形式为主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流转耕地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40%,促进了当地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申报8个镇、24个村、 120户农户作为全省农民负担监测网点,对减负工作进行全年监测,没有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积极协助劳动保障等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9880人。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XX县、镇、村三级网络监控平台建设工作接近尾声,预计在 20xx年初即可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市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XX县园洲镇上南村获评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成为我市继XX区惠环办事处平南村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集体。组账镇代记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已有12个镇(办)完成了组账镇代记工作;累计完成70个镇(办)的会计委派(选聘)和代理制建设工作,其中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镇(办)68个,占全市镇(办)总数的97%。对全市1058个村(居)集体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共涉及集体资产34.68亿元,取得了较好效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共发放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1326份。积极引导、支持条件成熟的村组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目前全市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村组有80个,其中大亚湾区62个,XX区18个。

(九)《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加快。制订了《XX市农业局贯彻落实〈纲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方案》和《XX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初稿)》。按照市纲要办的要求,组织制定了深莞惠农业公共事务对接的初步方案和深莞惠农业发展一体化规划方案,协助拟定了深莞惠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中农业方面的有关内容。我局认真贯彻实施《纲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和成效获得了省农业厅《纲要》实施工作专项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搭建对接平台,实现就地转移—— XX市农村劳动力与当地企业对接转移成效显著》一文在省农业厅《纲要》实施工作简报上刊发。

组团参加香港美食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惠州农产品(南京、武汉、成都)展销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总额10多亿元,以及意向合同一批。通过参加各种农产品交易展示会、农业博览会,提升了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我市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十)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干部职工团结和谐。切实抓好局机关“狠抓工作落实年”等“四个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的意识,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万众评公务” 活动中,在市直57个执法部门中排名第18名,群众满意度达到97.2%。局机关党办被市直工委评为20xx年度先进党委办公室,局机关被市安委评为 20xx年度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突出贡献单位。认真办理人大议案4件、人大建议5件和政协提案15件,被评为20xx年度承办人大议案建议先进单位和 20xx年度承办政协提案先进单位。制定《XX市农业局班子副职、中层正职责任考核评价办法(试用)》,完善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督体制建设,强化对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全年没有发生相关违纪违法事件。认真抓好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群众来信来访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年没有发生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宣传贯彻老干工作方针政策,热心为老同志服务,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氛围,稳定老干部队伍。成功举办全市农业系统“歌舞金秋·丰收和谐”大型文艺晚会,向社会展示了惠州农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扬了惠州农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对推进农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赞誉。

三、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今年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二是全市仍有过半数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充分,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五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仍需加快。

四、20xx年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决策和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力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八大目标”和“5511”工程,大力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工作目标: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工作措施:重点做到“八个大力推进”,努力实现“八个新突破”。

(一)大力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努力实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突破。毫不松懈地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抓好国家级、省级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动市、县、镇领导带头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点,切实加强产粮大县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抓好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保证市场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在保证市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强做大我市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重点巩固、提高原有36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挖掘、培育新的特色农产品和生产基地。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中,要注意做到两个对接:一是特色农业的品种要与先进的技术对接;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不断保持我市八大特色农产品旺盛的生命力。

(二)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现代观光农业新突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快改变农业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建设,认真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的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整合各种农业资源,围绕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和设备,创建标准化、工厂式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打造观光农业新亮点。每个县区要规划建设1个高标准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园区。

(三)大力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新突破。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完善农业经营体制,重点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试点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抓好农业保险试点,重点在水稻种植保险试点上实现突破,打造新亮点。。大力扶持发展各类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水平,促进农业从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水平。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农产品标识管理新突破。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着力打造名优农产品。。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到20xx年11月1日,全市建制镇以上的批发市场、超市和农产品销售店以及农贸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全部实行标识和市场准入制度。

(五)大力推进动物防疫工作,努力实现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突破。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畜牧业健康养殖模式,切实加强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

(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化扶贫新突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贫困地区农民多渠道就业,增加收入。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展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和农村安居工程,认真办理市人大扶持革命老区建设议案,大力发动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进行产业化生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七)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合作,努力实现外向型农业新突破。以实施《纲要》为契机,加强与港深莞等地区的农业交流与合作。以惠州为农产品供应基地,以港深莞为销售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农产品安全监督共管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拓展区域农业联动发展空间,推动惠州与港深莞农业逐步实现一体化。积极引进深圳、东莞的农产品经销企业到惠州投资置业,利用他们资金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优势,扩大惠州农产品出口,搞活农产品流通。

(八)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进程,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新突破。以“三农”工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健切入点,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加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抓好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努力走出一条有惠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重点抓好XX县的农村社会保障试点,XX区的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XX县、XX县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大力推广生态无公害农业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262.9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施用农家肥63.5万吨、商品有机肥13.2万吨、秸秆还田127.5万亩,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顺利完成全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通过省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新建农村沼气池1540个,其中80m3以上的大中型沼气103个。累计建成各类实用沼气池6746个,其中大中型沼气池684个,总池容19.1万m3,年产沼气1150万m3,相当于标煤2.9万吨。有13个猪场建成大型沼气池并成功发电,占全省沼气发电场的50%。管网式集中供气工程90个,惠及农户970户。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领导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官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官员和农业专家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官说,“惠州的经验值得全世界推广。”在8月份召开的全市节能工作会议上,我局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节能工作先进单位。一批以博罗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XX市现代农业观光乐园、惠阳良井农业生态园、惠东永记生态园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正蓬勃兴起,拓展了农业功能,促进了农业多元化发展。XX市现代农业观光乐园建设项目于20xx年12月签约,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观光旅游、现代农业科研、乡村休闲运动、农业科普、特色农业展览展示和娱乐、餐饮、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博罗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向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总面积10330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航天育种、农业良种展示、农业生态观光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XX县新增农家乐、农家参观和特色农产品商店25家。XX区良井镇现代农业园被认定为20xx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七)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面铺开,稳步推进。全市74个帮扶单位已进驻74个省级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1.227万贫困户全部落实了帮扶干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开始制定脱贫方案。农村安居工程计划改造农村贫困户泥砖房2387 户,共落实资金9384.45万元,目前已竣工1189户,在建的1210户,春节前将全部完成改造任务。申报XX省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试点专项资金竞争性安排项目,在项目竞争评审中名列全省第一名,获省财政安排XX市20xx年和20xx年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065万元,占全省总资金的 1/9,比原分配资金230万元多出835万元,并额外奖励了3个“大禹杯”竞赛项目共45万元。市级扶贫专项资金共扶持41个贫困村兴办发展集体经济和生产生活设施项目41个。各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带动农户8650户,户均增收3200元,脱贫3100户。智力扶贫工程完成700多名扶贫智力生招生任务,累计招收智力扶贫生5727人,并100%就业。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17期,培训贫困农户3600多户。利用市级资金通过市技工学校培训转移山区贫困地区家庭劳动力360名。本年度“大禹杯”竞赛5个项目全部完成,受益贫困村5个,农户673户、3619人。认真组织实施市人大革命老区建设议案,落实扶持老区建设项目76个。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搬迁工作全年计划搬迁安置107户484人,已完成59户276人,在建48户208人。7月,全省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革命老区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并在省委办督查通报第14期上刊载。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部省共建示范村XX区平潭镇阳光村建成了一栋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栋540 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一座25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并为150亩耕地建成喷灌设施。发挥科技书屋和信息站的作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及绿色证书培训班3 期,年培训农民300人次。完成村道硬底化2000多米,目前主干道“7米路”全线贯通,全村14个村小组已全部通水泥路。维修机耕路约4000米,建成三面光渠道4000多米。成功引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X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前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预计可带动100户村民增收致富。省农业厅与市、县农业局共建示范村XX县石湾镇铁场村完成了《铁场村建设发展规划》和《新农村示范区详细规划》;成功引进台资皇积电子厂,首期建成1万平方米的厂房;投入 2000万元兴建一间能开设50个班,容纳2000多人的中心小学,预计20xx年9月份可投入使用。

(八)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逐步规范,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取得新成效。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学习资料》2300多本,举办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培训班7期,在各县区选择2 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工作规范化。到12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4.4万亩,涉及农户10.2万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28.3%。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占83.4%,还有转包、互换、入股等。XX区平潭镇以租赁形式为主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流转耕地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40%,促进了当地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申报8个镇、24个村、 120户农户作为全省农民负担监测网点,对减负工作进行全年监测,没有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积极协助劳动保障等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9880人。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XX县、镇、村三级网络监控平台建设工作接近尾声,预计在 20xx年初即可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市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XX县园洲镇上南村获评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成为我市继XX区惠环办事处平南村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集体。组账镇代记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已有12个镇(办)完成了组账镇代记工作;累计完成70个镇(办)的会计委派(选聘)和代理制建设工作,其中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镇(办)68个,占全市镇(办)总数的97%。对全市1058个村(居)集体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共涉及集体资产34.68亿元,取得了较好效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共发放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1326份。积极引导、支持条件成熟的村组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目前全市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村组有80个,其中大亚湾区62个,XX区18个。

(九)《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加快。制订了《XX市农业局贯彻落实〈纲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方案》和《XX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初稿)》。按照市纲要办的要求,组织制定了深莞惠农业公共事务对接的初步方案和深莞惠农业发展一体化规划方案,协助拟定了深莞惠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中农业方面的有关内容。我局认真贯彻实施《纲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和成效获得了省农业厅《纲要》实施工作专项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搭建对接平台,实现就地转移—— XX市农村劳动力与当地企业对接转移成效显著》一文在省农业厅《纲要》实施工作简报上刊发。

组团参加香港美食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惠州农产品(南京、武汉、成都)展销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总额10多亿元,以及意向合同一批。通过参加各种农产品交易展示会、农业博览会,提升了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我市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十)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干部职工团结和谐。切实抓好局机关“狠抓工作落实年”等“四个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的意识,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万众评公务” 活动中,在市直57个执法部门中排名第18名,群众满意度达到97.2%。局机关党办被市直工委评为20xx年度先进党委办公室,局机关被市安委评为 20xx年度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突出贡献单位。认真办理人大议案4件、人大建议5件和政协提案15件,被评为20xx年度承办人大议案建议先进单位和 20xx年度承办政协提案先进单位。制定《XX市农业局班子副职、中层正职责任考核评价办法(试用)》,完善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督体制建设,强化对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全年没有发生相关违纪违法事件。认真抓好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群众来信来访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年没有发生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宣传贯彻老干工作方针政策,热心为老同志服务,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氛围,稳定老干部队伍。成功举办全市农业系统“歌舞金秋·丰收和谐”大型文艺晚会,向社会展示了惠州农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扬了惠州农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对推进农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赞誉。

三、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今年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二是全市仍有过半数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充分,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五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仍需加快。

四、20xx年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决策和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力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八大目标”和“5511”工程,大力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工作目标: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工作措施:重点做到“八个大力推进”,努力实现“八个新突破”。

(一)大力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努力实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突破。毫不松懈地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抓好国家级、省级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动市、县、镇领导带头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点,切实加强产粮大县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抓好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保证市场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在保证市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强做大我市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重点巩固、提高原有36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挖掘、培育新的特色农产品和生产基地。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中,要注意做到两个对接:一是特色农业的品种要与先进的技术对接;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不断保持我市八大特色农产品旺盛的生命力。

(二)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现代观光农业新突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快改变农业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建设,认真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的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整合各种农业资源,围绕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和设备,创建标准化、工厂式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打造观光农业新亮点。每个县区要规划建设1个高标准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园区。

(三)大力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新突破。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完善农业经营体制,重点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试点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抓好农业保险试点,重点在水稻种植保险试点上实现突破,打造新亮点。。大力扶持发展各类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水平,促进农业从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水平。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农产品标识管理新突破。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着力打造名优农产品。。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到20xx年11月1日,全市建制镇以上的批发市场、超市和农产品销售店以及农贸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全部实行标识和市场准入制度。

(五)大力推进动物防疫工作,努力实现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突破。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畜牧业健康养殖模式,切实加强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

(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化扶贫新突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贫困地区农民多渠道就业,增加收入。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展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和农村安居工程,认真办理市人大扶持革命老区建设议案,大力发动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进行产业化生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七)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合作,努力实现外向型农业新突破。以实施《纲要》为契机,加强与港深莞等地区的农业交流与合作。以惠州为农产品供应基地,以港深莞为销售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农产品安全监督共管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拓展区域农业联动发展空间,推动惠州与港深莞农业逐步实现一体化。积极引进深圳、东莞的农产品经销企业到惠州投资置业,利用他们资金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优势,扩大惠州农产品出口,搞活农产品流通。

(八)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进程,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新突破。以“三农”工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健切入点,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加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抓好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努力走出一条有惠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重点抓好XX县的农村社会保障试点,XX区的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XX县、XX县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