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0

某市科技年度工作总结范例参阅。

当学习或者工作结束时,我们通常会使用到总结报告。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也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写下的总结,在另一方面提醒着我们: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以被打垮,就像工作一样,应当全力以赴。那么我们在写总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某市科技年度工作总结范例参阅”,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一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上级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我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获得省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当作整个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平台促进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业转型升级。

1、建设乐清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入选浙江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市县为契机,依托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建成温州首个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科技加速器占地面积76.5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构筑了研发资源共享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平台、科技金融平台等五大平台,已成为人才政策的“洼地”,科技创新的“高地”,新旧动能转化的“集结地”。年初以来,一是建成乐清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建的研究院已注册成立,并成立了4个研究中心,引进10位以上的“千人”等高层次人才及其他专业人才共40人的创新团队,开展智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活动。二是建设“*”产业园中试基地。分三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中试基地,今年采购的2500万设备已到位,除为园区企业服务外,还通过创新券面向全市所有企业服务。同时,吸引一批“千人”专家领衔投资注册公司入驻科技加速器。三是出台了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给予前3年租金全免,第4、5年租金按照市场价50℅给予优惠;其开始销售之日起3年内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不含个人所得税)70%按季度结算奖励给企业,第4、5年50%奖励给企业。有自动化、机器人、工业物联网、激光智能装备等领域16家企业入驻。四是完成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食堂、宿舍已于6月份投入使用;声光电一体化展示厅、接待大厅于7月份投入使用;中试基地、产品展示区于10月底完成改造装修,并投入使用;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1月初完成装修并投入使用;“千人”专家项目厂房装修12月底完工。五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创新平台,修复旧动能,培育新动能,深科、德盛、奔龙、天基、博俊、鼎捷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今年为乐清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环宇、合兴等近100家电气电子企业,提供近600台(套)的自动化设备,既促进乐清传统电气电子产业设备更新、机器换人,又加快培育壮大了智能制造产业。依托科技加速器,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的新型载体,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创新综合体。

2、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作用。积极推动在孵企业与浙大、华中科大等大院名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建设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引进培养优秀工业设计人才,为企业提供全设计链特色服务;与专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培训辅导。重点推进厂房扩建项目,将容积率从0.9提高到2.0,扩展3幢厂房共4.73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1.5亿元,建成后整个园区建筑面积达到9.3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立项、绿化迁移,开展地质勘探、消防水池建设等工作。

3、精准定位科技创新园功能。开展智慧园区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立足虹桥片区汽车电子、精密模具等产业特色,已腾空1.7万平方米,为乐清的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提供发展空间,建设电子信息科技加速器。

4、建设升级版科技大市场。建设“一网站六中心”,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输出方和技术需求方有效对接。建立了西安科技大市场乐清分中心、浙江大学乐清技术转移中心,实现科技资源跨区域联动;举办了知识产权培训讲座、科技成果推介会、技术经纪人培训、精益化管理培训。今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2亿元。

5、助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会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积极申报乐清智能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7年8月获批,这是目前温州地区获批的省级高新园区,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注重梯队培育,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今年新增高新技术49家,累计达214家,总量居温州市第一、全省前列。支持正泰电器、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温州地区仅有乐清这两家企业入选;培育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1家。支持电光防爆、金卡、国威、科都、永固、正理生能等6家企业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创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5家、温州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6家。二是引导企业加大R&D经费支出。初步统计,1~11月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4.0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9.55亿元,同比增长1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110.26亿元,同比增长22.6%;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35.3亿元,同比增长34%。三是推进“双创”工作。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培育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温州市级众创空间2家。将“推广应用创新券服务”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流程,我市于9月份被省科技厅列为“创新券”工作试点单位。全年发放创新券2371.43万元,居全省第5位;使用创新券达1371.97万元,居全省第4位。四是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温州市技术发明奖2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16项;列入省级新产品128项。评定乐清市工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8项、工业一般科技计划项目27项、科技合作项目7项,评定乐清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25家。五是开展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通过业务培训、深入走访、项目挂钩等途径,狠抓工作落实。10月份开始,分经济开发区、柳市、北白象、虹桥、清江、乐成等6个片区开展了业务培训,吸引有关镇街科技联络员与规上工业企业人员共1100多人参加。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梳理,由单位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到30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

(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创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监管力度,中国(温州)知识产权*援助中心乐清分中心被评为省级知识产权*援助中心,参与调解3件专利纠纷案件。今年创建省专利示范企业1家,创建温州市专利示范企业14家,评定乐清市专利示范企业17家,列入温州市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36项。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双撞击快速开关装置”,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纤维状结构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一种相线加中线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获得省专利金奖,该产品大批量出口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成为伦敦奥运会通讯设备、意大利国家电力指定用产品;正泰的另一专利“小型断路器”获得省专利优秀奖。3月22日,邀请上海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许春明教授,作题为《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及其经营管理》的讲座,近百名企业负责人与技术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全年我市专利申请量7102件、授权量51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61件。

2018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重点,全力完成上级考绩任务。一是继续开展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坚持重点考核指标导向,对科技项目的评审,除了项目本身的可靠性,将企业R&D经费投入、研发机构、发明专利申请等重点指标作为重要评审依据,与科技项目评审直接挂钩。重点是进一步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优化资金投向,激励企业加大R&D经费支出,推进R&D经费投入贷款贴息政策的落实。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大力开展新产品研发。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积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同时,引导企业做好科技统计台帐工作,指导企业人员正确填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工业新产品产值等指标数据。三是落实科技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中央、省以及温州新动能培育“21条”等新政策,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中小微企业集聚。深入开展科技业务指导,通过集中培训和精准服务企业调研活动,扩大政策知晓面,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

(二)抓亮点,突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技术、资金方面难题。一是倾力建设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发挥“*”产业园中试基地、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作用,促成更多的高层次人次与优质项目落地,把剩余空间高质量地利用起来,推动科技加速器满负荷运转。二是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借鉴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的建设模式,与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院校合作,推进科技孵化器扩建项目建设,将科技创新园建成电子信息科技加速器,以平台承接人才和项目。三是协同有关部门建设离岸科技创新平台。与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合作,在紫金港校区建设浙大乐清科技创新平台,以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融入本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四是建设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落实综合体建设规划方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在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建设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服务大厅、认证和检测服务大厅、科技人才金融服务大厅、政策综合服务大厅、人才培训和路演服务大厅,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的创新综合体。

(三)抓难点,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模式。一是实施新版科技贷款实施办法。科技局、财政局、乐清农行、省担保集团经多次会商,商定出资3000万元存入乐清农行开立专户,农行匹配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7亿元,并按比例承担风险。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入选者在乐清创办企业并为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实行贷款优惠利率。深入广泛宣传科技贷款政策,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发挥科技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吸引风险资本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为人才项目和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项目实施推进,更深程度上服务高层次人才开展“双创”工作。三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与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落实R&D经费投入贷款贴息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某市地税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本参阅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在省地税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地税系统上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法治引领、从严治队,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高标准推进税收改革、高效率推进政策落实、高质量推进管理升级,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税费质量逆势攀升。

面对经济下行、税源紧缺、营改增改革及减税降费扩围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市地税系统迎难而上抓清理、强征管、严稽查、挖潜力,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基本完成了组织收入目标,保持了税收收入稳中向好的势头。20xx年,全市地税系统组织税费收入64.98亿元,同比下降7.37%。而剔除营改增因素,各项收入指标均实现了可比增长,基本完成了省、市分配的收入任务目标。组织收入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12月30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熊征宇同志专程到市地税局调研慰问,对20xx年地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大力开展税收清理。一方面,开展了“四项清理”活动。3月初,市局从全系统抽调30名业务骨干,历经4个多月,在市直单位开展了以营改增行业税收、土地增值税清算、地方各税结算、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清理”,共清理房地产、建筑业150户,开展地方税结算117户,审增税额1.5亿元,入库1.03亿元。另一方面,开展了税费收入“百日攻坚战”活动,9月份以来,全市地税部门以“税源清理、欠税清缴、专项清查”为重点,集中攻坚,全面清查漏征漏管,清缴欠税漏税,打击偷税逃税,挖掘地方税收潜力,入库地方税收近5亿元。

(二)全力加强税收征管。加强分析控管税源,狠抓收入分析预测,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加强营改增后税源调研力度,跟踪重大税源特别是房地产税源,全方位强化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监控,全面掌握了税源状况。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多次就营改增和地方税源管理问题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取得了大力支持,保障了各项组织收入措施落到实处。不遗余力强化征管,有效弥补了收入缺口,促进了收入增长。严格落实国家税务总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制定了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标准,对4户重大案件进行了审理。加大了稽查力度,对枫丹公交公司、天成投资公司进行了稽查,并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全力追缴欠税。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和全员全额管理,入库企业所得税2.7亿元、个人所得税4亿元。加强股权转让税收征管,单笔个税首次突破1000万元。坚持专项检查、评估核查、欠税清查和联合稽查等有效手段,开展专项整治13次,立案52起,查补入库地方税费6740万元。推进以地控税,入库耕地占用税5.4亿元、契税3.46亿元;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入库税收3.2亿元。推进资源税改革,入库资源税3000万元,同比下降42.14%,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到资源税改革带来的红利。加大“以地控税”力度,共征收入库土地使用税1.7亿元。

(三)努力开展法治地税建设。通过专题辅导学法、网上平台学法、执法资格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员学法用法守法,全系统执法资格考试和网上学法考试达到100%。全面推行电子定税,公开、公正地核定个体税负,让纳税人缴放心税、明白税。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提高了执法透明度和税收诚信度。全面建立税收法治指导员制度,选配基层法治指导员52名,规范重大案件审理、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切实加强了税收执法督察力度。制定了执法责任机制、执法监管机制、信息管税机制、税收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和纳税申报、稽查、处罚机制等8项机制,有效规范了税收执法。市局获得湖北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嘉鱼县地税局被评为全省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局召开,推介了地税法治建设工作经验。

二、蹄疾步稳深化改革,业务建设阔步前进。

全市地税系统按照总局、省局统一部署和要求,统筹谋划、周密部署、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进了营改增和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一)完成营改增改革。市局成立了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改革工作办公室,印发了改革方案。争取党政部门支持,召开由国税、地税、财政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传递机制,明确了工作职责,严格了考核措施,为有序推进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开展了户籍清理,对试点纳税人进行逐户核对和全面摸底,于3月18日向市国税局移营改增四个行业纳税人信息及资料14306户。大力开展了政策宣传,对内,及时传达上级营改增试点改革精神,扎实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地税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外,利用税企QQ群、微信、微博、市级报刊等平台普及营改增政策,印制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让全社会和广大纳税人理解和支持营改增改革。加强与国税部门合作,5月1日零点,顺利开出了全省首张出租不动产增值税发票,圆满完成了营改增改革目标。

(二)推进国地税深度合作。作为20xx年国地税合作轮值方,以地税部门为主导,国地税部门在联合加强税务登记管理、个体税收核定管理、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18类65个项目开展了合作。在联合宣传方面,联合开展了税收宣传月活动,组织了“税收政策大课堂”、“纳税人学堂”、“税法宣传‘六进’”等多项活动,辅导纳税人5000人次,印制税收宣传资料20000余份,深受纳税人肯定和好评。在联合征收方面,共同对20xx年三、四季度个体户税额进行了核定,交换涉税信息2余万条。在联合稽查方面,联合进户对14户企业开展稽查,查补入库地方税收3500余万元。在联合评定方面,对20xx年全市符合条件的5359户企业纳税人进行了信用评定,评出*纳税人174户。与国税部门和建设银行、武汉农商行等五家商业银行通力协作,推出“税易贷”项目,及时传递相关资料,累计为B级以上纳税人发放贷款近3000万元。另外,完成了合作规范3.0版新增7个事项的责任分解,有序地推进了国地税合作落地见效。

(三)抓好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了“全省通办”,争取省局支持在咸安区地税局开展“全省通办”试点,通过跨市州办理、在全市推广等步骤,打通了全省通办环节,成功办理全省通办业务105笔。全面推进了委托代征,5月份,在全市地税系统正式启动了国税委托代征和邮政银行委托代征“一税两费”,20xx年累计代征税费500余万元。全面推行了“一窗式”联合办税,在咸宁高新区、通城县、崇阳县共建办税厅,一个窗口通办国地税业务,全面实现了“进一家门、办两家事”。紧锣密鼓推进“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全系统累计培训干部职工1060人次,培训纳税人4500余人次,清理核心软件数据3.9万余条,20xx年8月8日上线以来,“金三”系统运行畅通,促进了信息管税水平的提档升级。

三、从严从实做足功课,党性意识得到锤炼。

市局党组坚持从严治党与税收工作并重,坚持思想统领、组织带领、作风率领、文化引领,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强化思想教育。市局把主体责任意识教育,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党内组织生活的必修课程、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学内容,做到逢会必讲、逢训必学、逢学必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担当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坚定性、能动性。20xx年,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市局组织了8次党组中心组专题研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了交流发言,市局党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讲了6次党课,各县(市、区)局和各直属单位47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上党课,坚定了落实主体责任的决心和信心,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了12期“主题党日+”活动,在做好交党费、诵党章、学党情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做好“+”的文章,先后开展了党组书记讲党课、支部书记述职、道德讲堂、“作风建设青年先行”主题誓师大会、廉政知识测试和警示教育等多项丰富多彩活动,放大了“主题党日+”活动效应。市局先后邀请华科大、市纪委、市委党校、市主体办的专家和教授举办了14期主体责任专题辅导,各党支部按月组织集中学习,确保了学习活动的固定性、严肃性和自觉性,全体党员人均抄写“两学一做”“主题党日+”学习笔记3万余字、撰写“两学一做”、“永远在路上”、十八届六中全会等学习心得体会5篇,形成了层层压责任、人人明责任、个个担责任的良好氛围。市局采取“4+模式”深化“两学一做”的经验信息被《党员生活》杂志采用,学习六中全会的稿件在《湖北日报》刊发。

(二)强化党建管理机制。规范了阵地建设,以“红旗党支部”创建为引领,实施支部建设“一五一十”工程,改选各县(市、区)局基层党支部36个。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机关党委并成立机关纪委,根据机关人员变动和调整情况,对机关党委成员和各支部班子进行了增补、改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机关党组织网络,从党委书记到党小组组长、党小组成员逐一进行明确,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规范了党建管理,修订完善党委和支部工作制度15个,建立按季度定期汇报机制。规范了党员管理,在全系统开展“六带”“六好”活动,倒逼领导干部自我加压,形成有力的自律意识和带头意识。扎实开展了党费清理,市直单位227名党员补交2008年4月至2016年8月党费92265元。以纪念建党95周年为契机,开展了“我身边的好党员”评选、党建知识竞赛、专题组织生活会、红歌献给党等十三个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党员意识。

(三)强化基层党建。对地税党员干部“严格要求约法六章”,解决“两高、三多”问题;落实检查督办机制,开展2次从严治党专项检查督导,查摆党建基础薄弱方面问题6类37个并逐一下达整改督办函。落实党员述职考核机制,比照市委“三级联述”制度,全系统6位县市区局党组书记、8位机关党委书记和62位党支部书记分别向上级党组织进行了党建专项述职并接受考核评议。强化机关带基层共建机制,从思想、布局、主体、载体、作风、能力六个方面,积极探索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工作。在每个县市选取1个党支部,以“红旗党支部”的标准打造党建示范点,从市局下派六名党务干部挂职基层税源管理分局支部第一副书记,专职督促、指导党建工作,全面推行“一五一十”工程,树立基层党建样板,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为抓好党建载体延伸,5月份初,上线试运行了党建管理工作平台,6月正式推广应用,并与绩效管理对接,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强化党建责任考核,提升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坚持不懈优化作风,税风税纪明显好转。

全市地税系统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自查自纠,强化问题整改,狠抓责任追究,促进税风税纪明显好转。

(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系统以整风精神贯彻落实全省地税工作会议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了以“六查、六带、六好”为主要抓手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市局领导牵头深入调研18个基层税源管理分局、37个重点企业调研,收集加强队伍管理、加强纳税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6个,解决问题30余个。市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专班,全面负责活动具体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按照活动项目、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等项目,制定工作安排清单,细化工作责任,定期进行督导,实行跟踪问效。在“六查”活动中,全系统自查自纠,深挖问题症结,累计查出问题97个,并一一核实,抓好整改,见人见事见责任。

(二)强力纠正“四风”问题。市局采取突击检查、会场点名、视频照相、核查记录等方式开展了明察暗访,着力对上班纪律、工作纪律、会议纪律、活动学习、带彩娱乐等方面进行了监督检查,共发现违反上下班纪律32人,其中,迟到11人,在岗未打考勤18人,未履行请假手续2人,并在全系统进行通报。形成了学习会议通报会场工作纪律的制度,现场点名迟到、早退、请假、接听电话等情况,将作风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把违纪违法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中。

(三)扎实开展履职尽责“回头看”。全面落实省局和市纪委的部署,紧盯“回头看”的内容,收集整理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在“营改增”工作全面落地前,抽取前期督查整治中存在重大疑点和突出问题的相关企业进行复查、核查,对落实“三行业一中介”管理领域存在问题和税务人员违规收受纳税人*、购物卡问题进行重点督查。另外,结合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专项整治活动、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等回头看工作,制定了“个性问题针对改、共性问题集中改、交叉性问题协调改和综合性问题统筹改”的整改思路,实行再监督、再检查,做到问题不整改彻底决不收兵。截至目前,全系统共自查发现问题139个,受理信访举报案件9件,已经调查核实结案5件。

五、层层传导压实责任,监督职责有效落实。

坚持从严治党与税收工作并重,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层层压实基层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

(一)狠抓责任落实。按照省局、市委要求,建立了责任分解机制和传导机制,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体系的实施方案》,将主体责任层层分解,科学划分领导班子、党组书记和班子其他成员的责任界限,列出责任清单,建立责任落实台账,细化了4类22项75条责任清单内容,把责任层层压紧压实,确保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二)狠抓制度机制建设。市局党组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地税局要求,适应派驻纪检组工作要求,主动看齐,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第一使命担起来,成立了党风廉洁建设落实主体责任领导小组,设立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干部,与派驻纪检组形成“两责”分工明晰、同步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自觉对标,把党风廉洁建设的主体责任扛起来,明确了各级党组、一把手、班子成员和纪检组长在落实党风廉洁建设工作中主体责任,按照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组织推动、监督检查、示范带动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党组不松手、一把手不甩手、班子成员不缩手、纪检组长敢出手、全局上下齐动手的齐抓共管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四个一”的主体责任管理工作机制,即:“一把手”负责制、“一岗双责”工作制、“一票否决”考核制和“一错双究”问责制。坚决落实“三会一课”、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决定,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落实市局党组书记与市局党组成员、县市区局局长,市局班子与分管科室负责人廉政谈话制度,始终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

(三)狠抓执纪问责。严格督察内审机制,审计离任、提拔干部12名、重点岗位离岗人员37人,对42个单位进行执法督察,整改问题47户次。市局党组大力支持派驻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加大案件查处和追责问责力度,对违纪行为保持零容忍,将问题化解在萌芽,防止小错酿成大错。20xx年,共受理案件线索14起,已初步核实11件,立案4件,给予组织处理23人次,诫勉谈话12人次,党纪政纪处分4人次,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加大财务报销违规问题等“六个专项治理”的工作力度,全市累计上报自查问题326个,已经整改问题289个。

六、持续发力优化服务,税收职能充分发挥。

全市地税系统紧紧围绕“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思路,以打造“四通八达”的纳税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

(一)全面落实纳税服务规范。持续推进《纳税服务规范》落地见效,组织纳税服务相关知识培训12次,全面落实行政审批、执法权力、同城通办、免填单、当场办结等五项清单服务,修订导税咨询、办结、即时办结等9项服务制度,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减免税审批等157项涉审批事项全面实现“一窗式”办结。下放审批权189项,合并涉税审批资料161种,“免填单”服务提高到62%。12366热线受理业务咨询2235件、举报27件、投诉15件,均按要求办结,办结率100%,

(二)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制定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21项业务实现了同城通办,咸宁市区两个办税服务厅三个办税点共办理二手房交易1736户、商品房交易6338户。继续落实提速减负,将政策服务、登记办理、多元办税、涉税审批、退税减免和减轻资料报送、表单填写等6提速3减负措施落实到位,每笔涉税事宜办理时间缩短为3分钟,受到纳税人欢迎。全面开通电子税务局的网上申报、提醒服务以及完税证明自助查询等服务,全年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缴税2633(户)次,缴纳税款4312万元。

(三)大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系统不折不扣、依法依规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20xx年累计为1.75万户次纳税人减免税费1.38亿元,依照政策降低规费、五险一金缴费费率惠及纳税人9370户次,减轻企业负担8000余万元,较好扶持了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了“双创”,增强了各类经济实体发展动力。围绕“聚焦营改增试点,助力供给侧改革”主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活动,先后辅导纳税人5000人次,发放税收宣传资料20000余份。主动对接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调控和税收政策服务的微观举措,制定和落实了助推供给侧改革的44条税收措施,配合市政府“去库存”购房补贴政策,积极落实契税减免新政策,为12895户购房户减免契税1.04亿元,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稳定大局。

七、严管善待倾情带队,干部队伍活力迸发。

我们坚持倾情带队,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在规范管理中体现善待。

(一)扎实开展了干部教育培训。20xx年,市局组织会计知识、业务大比武、支部书记、高级业务等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620人次,有效补足了干部知识结构的短板和不足。在全省的“大比武”活动中,我局被评为“优胜单位”,通城县局1名干部代表省局参加总局“大比武”。

(二)有效实施了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抓好系统干部上下、内*职锻炼,培养干部机关、基层工作经验;利用税收清理、税务稽查、财务清理、主体责任检查和纪检监察等工作,切实锻炼了干部动手能力,提升了业务水平。全年上挂干部5名,下派干部6名,开展各类培养性检查60余人次。

(三)规范有序做好人事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协调沟通和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解决了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全市地税系统共化解各类不符合政策规定配置的干部34人。切实规范了干部选配工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了干部选拔任用程序,8月份组织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本着公开竞争、择优录用、人岗相适的原则,公开选拔科级干部4名、副科级干部6名,充实到市局机关和市直单位重要岗位。全面疏通了干部遴选途径,为解决市直单位编制空缺、人员结构老化、业务技能滞后的问题,面向基层单位遴选10名年轻公务员到市直机关工作,调整市直单位干部27人,进一步优化了市直机关队伍结构。

另外,我们强了绩效管理,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绩效管理格局,全面上线运行了绩效管理4.0版和个人绩效管理系统,做好了总局绩效管理的两次督查的整改工作,在20xx年全省地税系统组织绩效考核中,市局取得了全省排名第六、二类城市排名第三的成绩。我们更新了内部门户网站,更好地服务了税收中心工作。我们规范了财务管理,坚决按制度和流程办事,科学编制了预决算,开展了多次财务问题自查自纠,并通过销号方式整改到位,发挥财务工作的保障作用。我们加强了老干部管理,积极组织开展老干活动,全面落实了老干部“两个待遇”。加强了精准扶贫工作,市局机关34名中层以上干部与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特困户结成对子,帮助官塘驿林场兴修水利开展抗灾救灾,履行了地税部门的社会责任。另外,我们完成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年来,全市地税部门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有一套明确的工作思路,即以完成税费收入目标为根本,以“作风建设年”为主线,以从严治党为抓手,形成了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促进了20xx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工作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刚性需求与税源不足矛盾有待进一步化解,国地税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干部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促进20xx年地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某市农业年度工作总结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围绕优质粮食和无公害蔬菜两大产业,立足调结构、保增长、促增收,努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被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蔬菜产业示范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一、粮食生产取得突破,优质粮食产业稳步发展

坚持粮食安全原则,按照“稳定面积,发展优质,主攻单产,确保总产”发展思路和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六化”目标,持之以恒抓好优质粮食产业。

一是,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首次突破56万吨。年,全市粮食面积106.5万亩,较上年增加3.1万亩,总产56.4万吨,较上年增加0.5万吨,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保持了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先进地位。

二是,小麦战胜灾害天气,玉米单产历史。小麦生产通过开展“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百日会战,战胜了冬春持续低温寒潮天气的影响,获得亩产447公斤的较好收成;玉米生产严格落实“以秋补夏”各项措施,平均单产达到629公斤,创历史水平。

三是,小麦优质化率提高,品种结构优化。年秋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50.3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93%,其中优2018面积在30万亩左右,占60%;安排优质麦繁种2万亩;与益海粮油签订了商品粮收购合同,对优质麦实行订单收购。农科所选育出4个高产强筋麦和2个高产小麦新品系推荐到省品种试验,其中2个高产强筋麦品系进入到优质麦区域试验;优质麦品种“优9618”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由我市培育的“优、石新”系列小麦品种种植面积44.8万亩,占84%。

四是,粮食高产创建效果显著。年,“万、千、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万亩方3个、千亩方12个、百亩方10个,总面积达到6.6万亩,占全市粮食面积的12%。其中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各3个,面积31500亩,经专家验收,小麦万亩示范片亩产达到595.8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27公斤,在市“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中,村万亩示范片获得小麦一等奖、玉米二等奖。

五是,当前小麦长势良好,奠定了扎实的生产基础。年秋播小麦54万亩,总体表现为品种优、底肥足、播期适宜、个体健壮、群体合理,据调查,今年小麦于12月13日进入越冬期,群体达到103.4万,一类苗麦田达到53万亩,为小麦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设施蔬菜稳步发展,蔬菜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年,以发展设施蔬菜为重点,开展“远学寿光、近学贯庄”活动,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是,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4万亩,较去年增加0.7万亩,预计总产270万吨。7个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大棚黄瓜基地以镇贯庄、落生为中心,涉及周边10余个村,播种面积2.2万亩,年产黄瓜14万吨、菠菜10万吨。地膜葱蒜基地以镇朱家寨为中心,涉及周边20余个村,播种面积2.5万亩,年产大葱4万吨、洋葱3万吨、蒜苔1.5万吨、蒜头1.5万吨,冷库贮藏,春节期间供应。温室番茄基地以、村为中心,年播种面积4.5万亩,年产番茄22万吨。中大棚甜椒基地以双庙为中心涉及周边20多个村庄,面积3.2万,规模、产量、效益可称之最,年产甜椒15万吨。露地菜基地以里庄为中心,涉及50多个村,面积2万多亩,年总产各类鲜菜10余万吨。设施精特菜基地以市农业高科技园区为中心,种植面积XX余亩,基本实现订单生产,球茎茴香、绿苤蓝、芹菜、番茄等装箱配送,年销售1万箱以上;芥蓝、菜心、奶白菜、香菜等鲜菜空运出口日本,年出口量约1万吨。大棚瓜菜基地以镇村为中心,涉及10余个村,种植面积4000余亩,年产西瓜2万吨、番茄2万吨、尖椒1000吨。
二是,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年,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7.5万亩,日光温室新增2860亩,其中百亩以上成方连片面积2349亩;塑料大棚新增3593亩,其中200亩以上成方连片面积3481亩。去年因雪灾受损温室、大棚经维修维护已恢复生产,、、、村、村等地建成百亩以上连片寿光第五代温室,镇村建设高标准育苗中心100亩,连栋温室和大跨度优型温室相结合,年育苗能力可达5000万株。各乡镇和10个蔬菜产业发展示范村都作好了发展设施蔬菜规划和准备,镇把至村路两侧1000亩作为发展重点,一期规划建设育苗及生产温室16座;镇村、镇村由蔬菜合作社流转土地各100亩,着手建设日光温室,镇南凝仁规划发展蔬菜XX亩,一期200亩温室正在建设中。

三是,蔬菜标准园基本建成。制订了《市国家蔬菜标准园六统一管理约定》,实行生产档案、编码、技术规程、品牌销售、物资供应“五统一”,由双联合作社统一联系和采购生产所需的肥药,建立生产档案,实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年,标准园内已开展技术培训3次,培训人员60多人次26座温室统一定购使用防雾滴耐老化功能棚膜、防虫网、黄板,印制下发了塑封技术规程,印制1.5万个碧青牌蔬菜包装箱和3万个包装袋,统一使用“碧青”商标销售产品,与北国超市开展了农超对接,日供菜量已达5000公斤。

四是,扶持推广新技术,增加设施蔬菜科技含量。继续推广普及“两膜一网一黄板”技术,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106个,通过财政招标扶持推广高效eva无滴防雾膜29.7吨,自动卷帘机396台套。

五是,蔬菜产品认证步伐加快。今年组织高效农业示范场、农联蔬菜专业合作社、神喻王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申报认证了小黄瓜、甜椒、黄瓜、菠菜、番茄、茄子、莴笋7个绿色食品,10月27日拿绿色标志使用权证书。加上原取得认证的番茄、青椒、黄瓜、茄子、鲜食小黄瓜、娃娃菜六个无公害、绿色产品,已认证绿色无公害产品13个,其中绿色9个、无公害4个,获认证企业7家。

六是,品牌销售上台阶。全市有关蔬菜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达30多个,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碧青”、“德桦”、“康之福”三个蔬菜商标品牌;积极开展品牌销售和农超对接。其中市双联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运作,在完成为首届果蔬节供菜后,又与北国超市和家乐福超市开展了农超对接,每天供菜5000余公斤,“碧青”娃娃菜在桥西市场当前占有率近60%。、、、、、、、、、10个示范村均已成立合作社,以协助销售和农资统一供应为突破,尽快达到省级社要求。

三、完善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综合服务

在加强“三电一厅”服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大信息应用、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工作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应用步伐。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实施了有效整合,加强互联网在农业和农村的应用,积极引导和推进区域内龙头企业网站、特色农产品网站和乡村门户网站建设,同时加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专业大户和广大农民,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和发布信息,加强与市场对接,密切与客户的联系,为生产经营添加新活力。目前,我市农村各类网站超过100个,其中仅宫灯(旗帜)网站达30余个,此外还有纤维板厂、糖厂、米厂、面粉厂等网站群,这些网站不仅宣传了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而且提升了企业和产品形象。

二是,抓好农民培训,提高科技致富本领。把粮食高产创建、甜椒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等高效农业作为重点,全年共印发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资料(明白纸)15万份,发放《新农民》杂志XX0本,举办培训班106场次,参加科技大集13场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5.2万人次。
三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大力推进区域站的建设。重点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县项目”,筛选5名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分别制定了小麦、玉米、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技术指导方案。组织100名农技人员对1000个科技示范户实行包村联户责任制,每周进行一次入户指导,每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建立了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市设立了7个技术推广区域片站,对周边地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以及致富信息的传播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四、开展综合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农资市场监督管理上,全面落实划片包店责任管理制度和“两图一卡”制度,开展春季、夏季和秋季三次大的执法行动,累计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900余人次,实行拉网式检查1次,对蔬菜生产重点基地、村检查3次以上,对辖区内的5家农药生产企业、7家种子生产企业进行反复巡回检查,实现了对农资市场检查全覆盖,与农资经营门市签订责任状560多份,抽查农药产品15个,抽查标签30个,立案查处农药案件8起、种子案件3起,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的经营行为。为规范执法人员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农业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认真接受群众举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处理结果及时向举报人进行反馈,做到使来访群众满意。同时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对蔬菜生产基地、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等各监测场所采集的40余个品种1151个蔬菜样品进行了农残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率100%。

五、大力发展新型沼气池,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全市新建沼气池5050户,建成农村沼气物业管理服务网点17处,镇金庄村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正在建设中,开展沼气建设项目村大检查、大回访、安全使用管理知识讲解工作,涉及9800个沼气池。组织参加市新能源办公室组织的安全月大培训活动。我市主要沼气施工队技术人员及村级沼气物业服务网点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技能素质。年,我市完成“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申报,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授予“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六、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今年我局重点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国家蔬菜标准园建设、省蔬菜产业示范县、优2018良繁基地建设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等项目12个,争引国家资金2300万元,起到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作用。

七、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虽取得较突出成绩,但全市建设示范片面积仅占全市全市粮食面积的6%左右,比重小,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高产技术普及范围还不够大。建议,抓住开展领导干部粮食高产示范田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组织,加大投入,强化督导,深入实施以市建万亩片、镇建千亩方、村建百亩田为内容的“万、千、百”粮食高产示范工程,强力推进整县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促使全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设施蔬菜占蔬菜比重较低,在30%左右,建议,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压露地上设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普及,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扩大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使设施蔬菜成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

(三)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我市现已建立16个“三电一厅”基层服务站和7个农技服务区域站,尚不能满足农业综合服务需要。建议,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农作物良种繁供体系、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扩大以“三电一厅”为主要模式的基层服务站点,延伸服务层次,提高服务效果。

某市老干部年度工作总结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20xx年我市的老干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老干部局指导下,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作出的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围绕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发挥老干部作用,突出抓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不断深化服务管理工作。围绕“三严三实”要求,着力提高老干部工作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老干部满意度,各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现回顾总结如下:

一、抓好“两项建设”,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一)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按照定期通报情况、传阅文件、就近就地参观考察、走访慰问、邀请老干部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抓好老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的落实。围绕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助力‘G20’、互联网大会,夕阳展风采”10项活动,及时总结活动情况。组织好元旦、春节走访慰问和厅(局)级离退休干部迎春茶话会活动。组织实施厅(局)级离退休干部赴江苏宜兴太湖农垦疗养院疗养,并对疗养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将时间安排在5月、6月和7月份,分4批共组织58位老干部参加疗养。

(二)组织好老干部学习。今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意见》(中办发﹝20xx﹞3号,以下简称《意见》)下发后,我局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领导带头,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学习。把《意见》精神传达到全体老干部中,让广大老干部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制订起草我市贯彻《意见》的实施细则。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我们及时向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作出部署,要求组织广大离退休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迅速在老干部系统和离退休干部中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市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实际,在市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举行市直离休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辅导报告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立老干部报告会制度的通知》,上半年,组织了市属老干部形势报告会,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陈利众向老干部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下半年结合嘉兴“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召开了嘉兴“海绵城市”建设宣讲会。11月,在平湖组织实施了全市厅(局)级离退休干部读书会,邀请了上海市委党校的两位教授为老领导们讲授当前国际形势以及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辅导,受到老领导们的普遍欢迎。读书会期间认真做好组织、联络、材料起草和读书会上老干部意见建议收集整理交办反馈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创新党组织设置,3月份,成立老年大学临时党委,并在书画研究会、摄影研究会、古文观止班、干部摄影班等党员较为集中的团体和班级建立临时党支部。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我看从严治党新气象”调研活动,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广大老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根据省局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寻找最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活动,推荐评选出33名,推荐上报省局23名。举办了市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南湖红船建党的历史逻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专题辅导等内容。召开了两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片组长座谈会,传达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以及省委老干部局的部署要求,交流工作,并组织了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片组长赴余姚四明山革命根据地遗址参观考察。办好老干部党建研究班,科学安排课程设置,落实参加学员,通过对中央全会精神、中心工作业务、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等的学习以及分组讨论、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

二、实施“四大行动”,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正能量

(一)《红色典藏》行动。一是挖掘红色记忆。以弘扬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深入挖掘老同志的红色经历,庆祝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局和嘉兴广电集团启动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亲历过战争的离休干部进行“红色记忆”系列访谈活动,以访谈和系列报道的形式进行视频资料搜集、整理、成片,在嘉兴新闻综合频道嘉兴观察栏目分十篇播出。广泛宣传老同志的红色故事。二是开展“铭记历史,情暖老干部”关爱活动,分批对432位嘉兴市直单位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离休干部逐一走访慰问,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经典,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同志、尊重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开展“走、看、促”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变化。4月份,组织120余位市直单位离休干部赴杭州市富阳区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进行走看促活动,6月,组织党建研究班和支部书记培训班近100位学员赴余姚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参观考察,让老同志们重温历史,弘扬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5月、11月两次组织老干部联系监督员和部分厅(局)级老领导考察了南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开展“寻找最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活动。3月初,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开展“寻找最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活动的通知》(浙老干〔20xx〕6号)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了“寻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推荐活动。并以文件形式发到市直各单位和各县(市、区)委老干部局,通过树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与时俱进、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宣传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方面的感人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良好氛围。经各级层层推荐出33名,综合考虑推荐2名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并按照20%比例推荐21名报省局。开辟宣传专栏,根据省局“最美风采”网上展示活动要求,我们在“嘉兴老干部工作”网站中开设了“最美老干部”专栏,最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登载在专栏里。

(四)实施“银色人才志愿”行动。积极推广海宁市的成功做法,“以党建抓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促党建”。即以支部为依托、建立“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并以市直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依托、以党员为重点,发挥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中心工作调研、文明劝导、政策宣教、支农助企、帮困助学、矛盾调解、义务巡查、行风监督和建立工作室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三、做细做实服务工作,提高老干部的满意度

(一)维护老干部利益,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

加强有关统筹项目经费审核、申报工作的动态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加强统筹经费的管理。20xx年度,26位离休干部遗属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14位抗战、28位解放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配偶(遗孀)的医疗费用得到保障。浙老干﹝20xx﹞10号文件出台后,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领导下,与市人社局、卫计委、社保局共同转发文件,开展符合条件离休干部的审核、申报工作,并在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增补统一了全市离休干部医疗费管理目录,较好地落实了浙老干﹝20xx﹞10号文件精神。国办发﹝20xx﹞62号文件下发后,及时与市人社局、社保局沟通,了解20xx年离休干部增资的情况,在离休干部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督促社保局及有关单位及时补发。关注离休干部利益诉求,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联系监督员的作用,把握老干部思想脉搏,从而增强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离休干部市域内异地就医存在的费用垫支难题,抓住浙老干﹝20xx﹞10号文件出台和嘉兴市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市域内异地就医实时联网结算工作的有利时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一全市离休干部医疗费管理目录,开展离休干部市域内异地就医“一卡通”结算平台建设。

(二)完善多层次“倾情关爱网”,提升老干部的满意度。

致力于构建从上到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老干部精神慰藉服务平台,多层次倾情关爱老干部,增强老干部的幸福感,提升老干部的满意度。春节、夏令向400多位离休干部发放慰问品,在传统节假日先后4次慰问厅局级离退休干部近300人次;春节“冬送温暖”、暑季“夏送清凉”先后2次普遍走访住院离休干部近300人次、陪同领导慰问住院厅局级离退休干部20余人次;上门走访、慰问易地安置(居住)离休干部、生活困难离休干部近100人次。坚持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情暖老干部”走访慰问活动。20xx年,市直90岁以上的110多位离休干部,由市委组织部、市局领导专程上门慰问;同时安排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领导走访了近300位90岁以下离休干部。依托社区“四就近”服务平台,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上门走访和住院慰问等精神慰藉活动。20xx年度社区干部上门走访老干部900余人次、住院探视近300人次。重视发挥离休干部家庭成员的作用,向全体离休干部子女发出了“善尽孝心”倡议书。

(三)完善全覆盖“生活服务网”,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

积极探索离休干部服务工作新模式,通过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利用社会服务资源,完善多样化、个性化、亲情化的生活服务网络,细化服务措施,努力提升老干部晚年生活质量。依托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建立老干部居家养老日常生活保障平台,为老干部提供设备维修、家政服务、早餐、净菜、日用品配送等门类众多、品种齐全的有偿优惠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老干部发放“离休干部家政服务券”14余万元(人均300元),用于支付96345加盟企业提供的有偿服务;依托嘉兴市邮政邮购配送中心,建立老干部“电话订购、送货上门”特享服务平台,让老干部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即可放心购物。加强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老干部特约就诊服务平台,制订“老干部特约就诊制度”、发放“嘉兴市老干部特约就诊联系卡”、聘请“老干部医疗保健特约联络员”,优化就诊流程,为老干部就诊、住院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特约服务;坚持一年一度的离休干部体检制度,开展老干部“短疗体检”试点,完善老干部健康检查服务平台;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医务室的作用,建立老干部医疗保健咨询服务平台,合作设立“党员医务志愿者服务基地”,在每年二次邀请各大医院组织大型综合性医疗咨询活动的基础上,聘请各大医院心内科、中医、呼吸、眼科等名医专家每周定期在医务室坐堂门诊,开展常态化医疗保健咨询服务;依托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老干部医疗保健就近服务平台,以社区网格管理划分为基础,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发放联系卡、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定期随访等活动,为离休干部提供就近医疗保健服务。20xx年度老干部特约就诊服务平台服务老干部1800多人次,医疗咨询服务老干部近900人次,社区医疗机构为老干部就近保健服务1000余人次。

(四)完善全天候“困难帮扶网”,为老干部排忧解难。

为了对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给予及时帮助,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全天候“困难帮扶网”,坚持常规帮扶和应急补助相结合,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一方面,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依托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建立老干部移动应急呼叫系统,24小时为老干部提供紧急呼叫救助服务;通过开展社区“四就近”服务,建立社区就近救急服务平台,利用社会、社区资源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突发困难。据统计,20xx年度96345紧急救助老干部10余人次,社区救急30余人次。另一方面,将接听、接待单位和离休干部及其遗属的来电来访作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和接受监督、集中智慧、促进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几乎每天都有来电来访中,满腔热情、认真接待、倾听老干部的意见和反映,及时发现并研究老干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政策、规定为依据,以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用足、用好党和国家的老干部政策,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对部分由于身体、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晚年生活突然遇到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及其配偶(遗属),以一次性补助的方式给予解决。20xx年度,对40余位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及其配偶(遗孀)进行帮扶,支出帮扶资金9万多元。为体现更多人文关怀,我们积极指导老干部后事处理工作,协调老干部遗体告别仪式,送老干部走好最后一程。20xx年,对40位离休干部进行临终一次性特殊补助40000余元,协调安排全局14人、90人次参加37位老干部遗体告别仪式。

四、抓好“两个阵地”建设,提高文化养老水平

(一)完善老干活动中心软硬件建设。积极推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改扩建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活动中心改扩建工作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年正式推进活动中心改扩建工作,同意将原市群艺馆地块纳入扩大老干部活动功能范围,正式列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召开规划、设计协调工作会议,完善建筑设计方案;召开了改扩建老干部座谈会,征求老同志意见建议;密切与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联系,有序推进地质勘探、项目报批、资金评估立项、环评稳评等改扩建工作,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切实发挥好活动中心的思想阵地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活动学习全过程。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全年提供阅读文件约650份,阅文老干部约800人次。老干部理论学习小组每月组织2次集中学习,全年编印各类学习资料和专辑等近30期。坚持情况通报制度,上半年举办了老干部工作情况通报会,由局主要领导通报过去一年的全市老干部工作,使老干部了解和支持老干部工作。同时,通过开展专题辅导、理论宣传、主题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以及书画交流、摄影采风、棋牌球类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满足老干部的思想政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推动老年大学各项工作上更高水平。紧紧围绕创建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敬老文明号”目标,按照“阵地扩能、服务升级”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不断研究教学规律、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在南湖晚报、南湖晚报公众微信号平台、老年大学招生专刊等媒介刊登招聘信息,向全社会招收教育、管理人才,收集有意向人员的详细信息并录入数据库,建立了一个有32名任课教师组成的备用师资库,有效缓解了任课教师临时聘请难的问题。引进信息化管理方式,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简化报名流程,有效减轻班主任老师工作量,避免学员报名排长队现象。

(三)不断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打造老干部身养、心养、文养、德养、和养的文化养老“五养”工程,把“两个阵地”建设成为老同志喜爱的“文化乐园”。围绕主题教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习教育和文体活动。科学引导和组织老干部活动团体协会开展比赛活动,举办了“喜迎G20,共庆党华诞文艺汇演暨嘉兴老年大学第四届校园艺术节、老年大学第26届校运会,组织书画研究会、摄影研究会、剪纸研究会、手工艺研究会等积极开展活动,参加各类比赛。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夕阳红”志愿者服务工作,一年来在校内外开展多次志愿活动,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实现“老有所为”,展示阳光心态。

五、打造“双优”队伍,提升老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学习,奉献爱心。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干部工作队伍。抓好党员干部日常网上教育管理工作,深化“一员双岗”工作,落实护航G20峰会、乌镇峰会有关要求,组织党员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和单位结对社区参与治安巡防等活动。用心用情服务好老干部,对老同志始终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发自内心地礼敬和尊重。

(二)热爱本职,熟悉业务。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要求,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省双先表彰会和全国、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加强老干部工作政策的学习,特别是原原本本学习了中办发3号文件精神,努力做老干部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根据省委老干部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弘扬红船精神、争当双优”征文比赛和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推荐工作。9月份,对全市老干部工作者进行一次业务上的培训,邀请专家和省局毛瑞福副局长进行辅导讲座。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本年度内,有2名同志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2名晋升副科级领导职务、1名晋升正科级非领导职务。

(三)深入开展调研信息工作。根据省局布置的调研课题,制订下发了《20xx年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调研工作实施意见》,局班子成员每人领受一个调研课题,分头开展调研,各调研组深入部门、基层、深入老干部中间,摸实情、想问题、找对策,按时间要求完成了各自的调研报告并报省局。坚持编撰每月一期的《嘉兴老干部工作信息》,及时反映全市老干部系统工作动态、工作亮点、精彩调研文章等,同时,积极向省报送信息,目前已有多篇信息被省录用。

(四)开展正风肃纪,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局领导与处室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整体推进,齐抓共管的格局。切实按照“深改革、强规范、提能效”作风建设要求,经常性开展作风建设的检查,从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公务活动入手,加强效能建设,通过深化党务公开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20xx年的老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个别部门(单位)领导与老同志的沟通联系偏少,服务管理老干部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对高龄、高发病离休干部的照顾服务措施,还需进一步丰富完善;三是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发挥老干部作用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宽渠道、改进方法、提高实效。

"科技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