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的功夫。前段时间,工作即将结束,新的工作即将到来,只有经常总结才能得到工作当中的问题,做好工作总结有助于改善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您知道工作总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总结: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策略之我见,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总结: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策略之我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
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
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抓住园内外环境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认为,环境的创设要重视幼儿的参与。
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美化活动室,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和展示的舞台,也是孩子们尽情想象和创造
的天地。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虽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其教育效果来说,这样更能提高幼儿
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一、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策划者
教师对幼儿提问,“我这里有一些废旧纸盒、纸杯、纸盘,你们帮老师想一想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可以做汽车,有的说可以做娃娃,还有的说可以做飞机
,等等。“你们告诉我准备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孩子们议论着……接下来,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
纸张,各类工具,完全放手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他们给娃娃添加了小辫子、裙子、帽子……幼
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超常的合作与互动,他们彼此帮助,全神贯注地投入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从原先单纯
的传授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原先的讲解示范等方法已不再是主要的创设手段,更多的是让
孩子们真正的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
二、 活动区的创设
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心理压力
,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
,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如故事《狮子和老鼠》,幼儿在活动中非常感兴趣,作为延伸活动幼儿很自
然地将“狮子和老鼠”创编活动继续带入活动区中,有点幼儿在语言区中操作教具,讲述故事及创编故
事,有的幼儿在美工区帮狮子制作新的礼物,还有的幼儿在表演区中进行故事表演。孩子们对活动中自
己生成的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给他们自我发展、展示的空间。
为了使环境的教育价值高,可是部分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会存在一些误区,严重违背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基
本原则,如过分放大环境的美化功能,片面追求高档的装饰,关注点只停留在幼儿园环境整洁、有序和美
观上,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又如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与课程割裂,
其创设和利用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中对环境的利用,或是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
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含的作用,缺乏环境创设与幼儿的互动。还有的幼儿园为
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让幼儿充当环境的观赏者,
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也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片面的环境布置,不利于
幼儿的全面发展,致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环境创设者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忽略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则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鉴于
上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存在的误区,根据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个人总结了一些幼儿园环境创设
的改善策略。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适宜幼儿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是创设环境中首要
考虑的问题。只有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才可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所以,幼儿园
在创设环境中要注意使幼儿园环境的风格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适合本园的办园
特色。我园有一条走廊,布置了大量关于民间游戏的图片和玩法介绍,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民间
游戏的环境,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上标识了三种颜色的小花,分别与小、中、大班的幼儿相对
应。当中班的幼儿看到贴着大班标识的游戏时,对自己的快速成长有了渴望。
二、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
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遵循“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
教学形式并举”的原则,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学习知识。
1.在地面画上各种图形、迷宫,涂上颜色或写上数字、字母,增加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并通过游
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锻炼。如幼儿园有一条介绍各种民间游戏的走廊,不但墙面的游戏可
让幼儿选择尝试,地面上也创设了跳房子等民间游戏环境,让幼儿看看、做做,充分感受民间游戏的魅力
。
2.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的。我园在一楼创设了“海
洋世界”的主题长廊,在空中吊挂各类由幼儿与家长共同利用废纸制作的“鱼”、用雪碧瓶制作的“鱼
缸”。这些装饰与园内摆设的真实鱼缸相互呼应,勾勒出一个“海洋”的环境。
3.让主题板成为幼儿操作的舞台,可以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学习空间,更好地激发幼儿积极动脑、动
手,使其在亲自感知操作中获取有益的直接经验,并在其过程中逐步建立主人翁意识。这样一来,可以减
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主题板的创设上,教师把精
力放在“我怎样引导、启发幼儿参与”的思考上,只有经过幼儿参与的主题板,才是幼儿真正喜欢的。如
在活动“有趣的树叶”中,我们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准备教具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带来了各种
各样的树叶标本、从网上下载的有关树叶的介绍和照片等。师生利用幼儿收集的资料,进行合作,合力布
置一个可向幼儿传达许多信息的主题板。在收集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还丰富了各种经验,如资料收集的经
验、与人交往的经验等。
三、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由教师创设,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环境布置,结果影响了幼儿思维的
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也违背了环境教育的“互动式”教育原则。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
识、新经验以及锻炼双手技能的机会,注重教师和全体幼儿的共同参与,提倡教师、幼儿与环境间的互动
,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尤其是活动区更应设计、提供符
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课程、主题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而且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
在创设环境时,教师要注重环境设计过程的指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不断锻炼,发挥
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如主题板上可以看到一张张教师精心捕捉的幼儿活动的照片和教师预设
或与幼儿共同生成的主题。其中民间艺术长廊是以“美丽的七宝我的家”为主题的民间艺术教育展,“
剪纸”“逛一逛七宝老街”“京剧脸谱”等,这些都是我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的。长长的过道里,我们
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常见的标志和交通规则,吸引了许多幼儿和家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音乐
主题走廊的墙面提供了二胡、琵琶和笙等乐器,并特意安装了音响,播放二胡、琵琶的演奏音乐,让幼儿
经过走廊时有一个耳濡目染环境;综合活动室里,有幼儿可操作的打击乐器,为幼儿提供一个动手操作的
平台。环境的创设除了美化的功能,更多的是一种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家长与环境、幼儿与家长
、家长与教师间的互动。
幼儿园课程环境的创设是当前幼儿园二期课改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走出环境创设中存在的误
区,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
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通过多维的环境创设与互动,真正
体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总结: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总结: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 环境创设可开发幼儿智力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墙面、活动区等是在课程实施中环境的一部分,它们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课程的种种,使课程不断的延伸。如我们班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的《美丽的大自然》这一 主题中,我们在副墙上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幼儿通过墙壁文化进一步了解了四季景色特点。
二、 环境创设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我们可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废旧物品,供幼儿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和动手的欲望。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碎布条、毛线、各种盒子、塑料袋等等,在为幼儿设置活动主题,如“可爱的动物”,幼儿便可自行选择喜欢的物品进行创作。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体验了创造的宽了、探索的快乐、合作的快乐,也增强了孩子的探索欲,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小主人的精神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更激发幼儿创造力。在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他们主体的作用。 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四、环境创设可引导幼儿有环保的意识。 在环境创设中,有幼儿从家里收集了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吸管、蛋壳等废旧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 孩子们用纸盒做成了高楼、 汽车、动植物等,孩子们在利用废旧物品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孩子们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 则更有兴趣了,他们在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环境是孩子自我表现与战线的舞 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 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方面的发展。他们每天都能 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 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 感、 意志、 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让幼儿关注生活, 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我们教师会以最大的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 使每一块墙面、 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 从而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这些都要求我们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使我们的环境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三位老师。
幼儿园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总结
幼儿园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诠释 “环境育人”的理念, **月**日,**幼儿园开展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园、@@园、园三个园所老师共同参与、互相观摩。
评比采取“参观讲解”方式,由各班老师担任讲解员,全面细致地介绍班级区角、主题墙、自理能力互动墙及环境创设的思路和方法,体现本班及年级组特色。由各园老师成立评比小组,结合季节特征、突出主题、设置合理、废旧利用、师生共创、可操作性等要求进行打分。参观过程中,大家对老师们的巧手和智慧,赞不绝口,如:老师们在自理能力墙面设计上,以夸张、可爱的动物形象或幼儿熟悉的事物为主,突出各种生活技能训练,创设“今天我值日”“进餐六部曲”“小手洗干净”等自理能力互动墙面,给孩子营造舒适温暖的家的氛围;主体墙面上,结合季节特征、中秋节日,与孩子们共同创作色彩靓丽、主题突出的主题墙面;区角方面,老师们利用各种废旧纸箱、挂历等制作材料丰富、富于变化的操作材料,满足不同孩子的操作需求。老师们认真用相机记录着各班师生共同的杰作,笑在脸上、乐在心里,更深一步体会了环境要更加注重突显特色,更加注重可操作性、互动性。
最后,李园长对大家的辛勤付出给与了肯定和表扬,同时指出:本次环境创设凸显了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的理念,希望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把它渗透在整个幼儿园保教工作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020年幼儿园环境创设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围绕全力创建省级示范园的中心目标,以创新园本管理为重心,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完善家长工作,发挥教职工潜力、提升办园品质、扩大社会效益、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圆满的完成了学期初的各项目标和计划。现总结
一、环境创设--共同参与、氛围浓浓
幼儿园的环境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环境的美观、精致,更要关注师生的共同参与,特别要突出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性、生动性、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是我们布置环境遵循的原则,师幼共同参与,有生命感的布置,展现班级特色是我们布置环境的方法。从而真正使幼儿园成为孩子成长的花园、乐园、学园。
二、活动课程--贴近生活、亲近自然
幼儿园课程它必须通过课程的介入(选择)、课程的实践(内化)、课程的反思(创造)才能形成。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合理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有机整合,结合课题研究,生成一系列主题活动, 做到预成和生成相结合。春天我们带幼儿去野外郊游,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我们和孩子一起放风筝,一起放飞我们的心灵。
三、师资队伍--重视交流、提倡互学
本学期在业务学习中,除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外,并针对《幼儿教育》中的每月话题,组织教师讨论,并发表意见,撰写心得,鼓励投稿。另外,在考核中,坚持案例分析的撰写,引导教师用《纲要》理念去分析教育现象,反思教学行为,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分析,重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
为了提高幼儿保教质量,我们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并有选择地开展汇报课,同时继续开展好每月研究活动,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更新观念,实践创新,切实提高专业化水平,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四、研究学习--师幼合作、共同成长
以课题研究为导线,重视平时与幼儿交流的机会,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为幼儿营造合作的机会,并合理地以一主题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此来激发幼儿关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同时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一起探索、讨论,让幼儿得到发展。
这学期,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儿童为中心开展美术教育系列活动。首先让每班根据幼儿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师的特长制定计划,然后进行讨论、学习,力求营造民主开放、宽松自由、充满人文与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有美术活动中,自由想象,大胆表达,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一学期下来,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表现力、审美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用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来装扮自己的幼儿园,从而让孩子们体验了成功,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另外 这学期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保健知识宣传活动,此活动吸引了许多家长,它让家长多方面地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从而让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发展,关注幼儿园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交流。
20xx年x月
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
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已在全国人民心中唱响之时,感恩教育又一次被世人所重视。 新的《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要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国家、爱祖国;让他们知恩、感恩,富有爱心,从小爱父母,爱祖国,关爱他人,长大成人以后回报父母、社会和祖国,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知恩才能感恩,要有爱心。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这种思想塑造了多少代人的灵魂,造就了一批批像孟子、岳飞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被金钱化了。成年人的“金钱化”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加之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惟我独尊,认为父母,包括其他人对自己好都是应该的,有时甚至他们感受不到别人的关爱,而当看到别人的“痛”时,他们却是那么的熟视无睹,漠不关心。许多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试问一个连自己父母、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爱社会呢?
一、感恩缺失的原因
1、幼儿“学业”繁重,无暇顾及感恩
现在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只片面的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刚上幼儿园,就忙着帮孩子学习英语、识字,而忽视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在孩子的心田留下一丝空隙,让感恩之心驻扎。
2、家长不知感恩,榜样缺失
不少家长自身缺乏感恩之心,因工作繁忙,在家,在外,不管别人为他做什么,很少说谢谢,稍不顺心就牢骚满腹。殊不知父母的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不懂感恩,受父母养育之恩而不知回报在所难免了。
3、幼儿教师缺乏教育意识
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教少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学会感恩,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个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道德品质培养方面,更要谨注错,慎习俗,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成人全面、即使的引导。幼儿感恩意识的获得同样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5—6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时期,儿童难以从其他人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问题。这就需要成人一方面抓住关键期及时教育,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儿童心性未定之前实施感恩教育,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可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如果不注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幼儿就有可能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自私自立的性格特点,并延续到其成人以后,从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
2、学会感恩,有利于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
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其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一蹴而就的,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种下善的种子,几乎不可能要求他成年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图报的人。目前,在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实施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
3、学会感恩教育,有利于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
当前我国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养成叫横蛮任的性格。一些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不仅导致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幼儿与家长之间也是有对抗产生。当前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社会中也不断出现对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人们在寻找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时,往往会指责教育的缺席,其中儿童期教育的不足尤为突显。我认为,感恩教育不失为一种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儿童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无论对儿童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会有利的。
三、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1、成人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做好感恩的榜样
幼儿正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表现出小气、霸道等现象,家长要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里;同时又要善于抓住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培养其感恩意识。其次,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成人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幼儿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成人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道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当儿童帮助了成人时,成人要及时感谢幼儿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
2、利用故事、事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平时多给幼儿讲一些感人的爱的故事,让其受到熏陶、感染,能学会同情,知道要关爱身边的人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拇指姑娘》,故事中的拇指姑娘,看到一只燕子被冻死在地上,非常难过,因为燕子曾在整个夏天对她唱着美妙的歌,对她喃喃地讲着话。为了感恩,她给死去的燕子用草编成一张宽大的、美丽的毯子,让它能在这寒冷的长眠中获得一点温暖。“再会吧!在夏天,当所有的树儿都变绿的时候,当阳光温暖地照着我们的时候,你唱出美丽的歌声----我要感谢你!”这是拇指姑娘对死去的燕子深厚的感恩之情。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美好的事物和曾有益于我们的人要心存感激!
3、通过专门性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于需要之人,也就是通过专门性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比如可以开展有关“感恩”的主题单元教育活动:在综合活动《妈妈的生日》中,让孩子记住妈妈的生日,体会妈妈生育、养育自己的不易。具体做法是:在日历上圈上这些日子,让孩子在体会为自己妈妈过生日的幸福的同时,也在家人的生日时能画一幅画、做一个手工、做一些感恩卡片等送给家人,或者是唱上一首感恩的歌曲,或者是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又如,《妈妈生病了,怎么办》中
讨论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家长也可以适时“生病”或表示“很累”,请孩子端杯茶,或帮忙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孩子学会关心。
4、利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教育幼儿感恩可采用移情法。幼儿年龄小,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控制消极行为而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如幼儿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椅子的撞倒了,没有扶起来,他多伤心啊。”幼儿在捏小鸡的羽毛时就说:“小鸡哭了,你在捏它,它就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还可采用实践法。即让幼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如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
5、利用饲养动植物,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
在家中或幼儿园里,养一些小动物、植物,让孩子去喂养,种植。如饲养一些比较便于管理的小鸡、小兔子、小金鱼等,请孩子做这些动物的“家长”,时刻去关心、呵护这些小动物。
6、教育孩子要播撒爱。
电视上有一段“孩子见妈妈给奶奶洗脚后自己端着一盆水说‘妈妈,我给你洗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公益广告,作为父母,就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关爱,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爱的传递者!
感恩教育虽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渗透式的人伦教育,但并不规定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成人要有意识地从感恩教育出发,注重儿童的爱心、责任心的养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儿童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儿童健康奠定深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