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大家知道总结范文要怎样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掌握和应用化学科学,对于工农业生产、科技、能源、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四.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五.及时反馈,精练习题
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六.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学生理化报》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化学、生活化学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关于和弦的学习方法总结
可以说有成千上万种的和弦,从我们熟悉的大和弦(major chords)、小和弦(minor chords)到七和弦(7ths)、十三和弦(13ths)、留音和弦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是要认识这些各种各样的和弦。 首先我们要从认识三和弦入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和弦。如果你不知道三和弦,那么你也许连一首简单的歌曲都不能弹,但是如果你知道了这些三和弦及其用法,那么,你就能弹上百首甚至上千首的好听的歌曲和钢琴曲了。
一点都不夸张,接下来往下学你就知道了!
先来说一下:
I IV V
每一个调都有3个基本的和弦,这3个和弦出现的频率最多,就好像一个调里面的最主要的家庭成员一样。它们分别在音阶的第I级、第IV
级和第V级上构成三个音的和弦,我们称之为“三和弦”(triads),以后我们还要讲到由4个音或者5个音构成的和弦。
以C大调音阶为例,看下面的键盘图
如果我们在第I级上构成一个三和弦,就是C E G三个音,称之为:C大三和弦
(C major chord)。
如果我们在第IV级上构成一个三和弦,就是F A C三个音,称之为:F大三和弦(F major chord)。
如果我们在第V级上构成一个三和弦,就是G B D三个音,称之为:G大三和弦(G major chord)
这3个和弦在乐曲当中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它们就好像一个家里里面的三个成员:你、你的配偶、你的孩子。大多数的曲子都可以用这3个和弦来演奏。以C大调的乐曲为例,如果第一个和弦是C,那么下一个和弦是什么呢?如果让你来猜,那肯定是F或者G,就好像别人打电话给你,问你家里还有谁在,如果让他来猜,肯定是先猜你先生(太太),或者你的孩子在家吧。就是同样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用这3个和弦来应付一些简单的歌曲伴奏或者乐曲的演奏。当然这些都是以大调为例的。
以下是各个大调的I 、IV 、 V的和弦:
Key of C: C, F, G
Key of G: G, C, D
Key of D: D, G, A
Key of A: A, D, E
Key of E: E, A, B
Key of B: B, E, F#
Key of F: F, Bb, C
Key of Bb: Bb, Eb, F
Key of Eb: Eb, Ab, Bb
Key of Ab: Ab, Db, Eb
Key of Db: Db, Gb, Ab
Key of Gb: Gb, Cb, Db
了解了这3个和弦的构成,知道在每个调里面分别是哪3个和弦,你可以选择几个调来练习一些简单的歌曲,比如民歌、校园民谣、乡村音乐、甚至一些摇滚乐都可以用这3个基本的和弦来编配。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不是太懂音乐的人也能弹吉他,边弹边唱,因为吉他的几个基本把位就是这3个和弦构成的。既然吉他可以,学习了这些和弦的知识,照样可以用在钢琴上面。让你马上就能从零起点开始你的钢琴之路。
大三和弦 Major Chord
这节课我们要讲怎么样用最简单的办法学习所有的大三和弦(一共12个)。我教你的这个方法可以让你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记住这些和弦,并且在12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在钢琴上把它们全部弹出来。我的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做到,有个6岁的小女孩只要5秒钟就可以弹完所有这12个和弦。甚至我先生,那个笨笨的,完全不懂音乐的家伙,在学了这个方法以后,也可以在12秒之内弹完所有的和弦。所以,你也一定可以的!真的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学会并且记牢噢!赶紧接着往下看。
在钢琴上这12个和弦的位置,你可以用左手练习,指法都是531。
看了这个键盘图,你大致也可以找出规律了吧:
第一组:全部都在白键上的和弦是:
C F G
第二组:两边是白键,中间一个黑键的和弦是:
D E A
第三组:两边是黑键,中间一个白键的和弦是:
Db Eb Ab
第四组:这一组的和弦有点特殊,分别是:
F#(全部都是黑键)
B(第一个是白键,后面两个是黑键)
Bb(第一个是黑键,后面两个是白键)
以上就是所有的12个大三和弦(major chord)。
练习的方法:可以先练习第一组全部都是白键的三个和弦C、F、G,熟练到可以用很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的弹出来,然后练习接下来的第二组,然后第三组,第四组,都熟悉到可以3秒钟弹一组和弦以后,可以把前两组的6个和弦连起来,然后前三组的9个和弦,然后所有的12个和弦你就能一下子全部连接起来弹了。这个时候可以掐一下表,看看你的速度,是不是12秒之内就可以弹完这12个大三和弦啊。
当然,并不是让你机械的练熟这12个和弦,最重要的是你记牢了它们,说到哪一个和弦,可以很快的把它弹出来,这样,以后用在曲子当中的时候才能如鱼得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我们学会的所有的和弦都用到我们需要演奏的乐曲当中去,让它们为我们的演奏服务。
所以,从今天开始你就不能偷懒噢,用一点时间把这些都记住,并且练习好。 小三和弦 Minor Chord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12个大三和弦,并且能够在几秒钟之内熟练的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今天我们就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小三和弦。
大家应该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小三和弦和大三和弦的区别就是:中间一个音,比大三和弦的降低半音。
练习方法同前一节课,练好以后,还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序练习:C Cm, F Fm, G Gm……一次类推。
掌握了大三和弦的学习方法只好,再学小三和弦是不是就非常简单了,只要移动一个音的位置就可以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就已经学了24个和弦了,是不是很快啊。
和弦的转位Chord Inversions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大三和弦和12个小三和弦,学习了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他们,并且在钢琴上用几秒钟的时间弹奏出来。 今天我们就在学习如何把这些和弦倒置,交换位置,来形成每一个和弦的转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很快的把一个原位的和弦进行转位,转位的和弦要能一眼识别出它的原位和弦是是什么。
下面就是它们转位的规律:
原位Root position = 最底下的音符就是这个和弦的名称
第一转位1st inversion = 最上面的音符是这个和弦的名称
第二转位2nd inversion = 中间的一个音符是这个和弦的名称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练习,先弹它的原位,然后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先用左手练习,然后用右手练习,最后用双手同时演奏。然后可以先弹12个原位的和弦,接着是他们的转位。先分手练习,然后可以合手练习。
关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2、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
3、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4、作业的方法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解题,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首先,要弄清题意,认真读题,仔细理解题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数据、条件,哪些是未知数、结论,题中涉及到哪些运算,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能否用图表示出来,等等,要详加推敲,彻底弄清。其次,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解题的途径,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回忆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从形式到内容,从已知数、条件到未知数、结论,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方法,可否引进适当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与该题有关的一个特殊问题或一个类似问题,考察解决它们对当前问题有什么启发;能否把分开,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变更,再重新组合,以达到所求结果,等等。这就是说,在探索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联想、比较、引入辅助元素、类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方法,并从解题中学会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
数学学习既需要接受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财富,也需要发现学习,以利于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学习要根据自身的年龄、学习能力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了使方程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对方程式加以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
1、最小公倍数法,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以磷燃烧为例,先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在这个反应中,氧元素的数据较大,所以我们选择氧元素计算最大公倍数。左右两边氧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5=10,所以应有10个氧原子参与反应。在将10除以每个化学式中氧原子的数量,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化学式的系数。
4、最后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系数。由已知的系数可得参与反应的磷原子的数量为4,所以p前的系数为4。最后将箭头改为等号,配平完成。
5、氯酸钾分解等方程式,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配平。
观察法
1、观察法也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方程式,用观察法配平的关键是搞清反应的实质。
2、例如,一氧化碳燃烧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观察一氧化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可以发现一氧化碳燃烧实质是每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
3、因为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所以每2个CO从一个O2分子中各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2个CO2分子。因此反应方程式中CO,O2,CO2的系数分别为1,2,2。
4、过氧化氢分解也可以这种方法配平。其反应实质是每个过氧化氢分子失去1个氧原子,变成1个水分子。
5、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例如,氢氧化钠与硫酸中和,其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因为每个H2SO4中有2个氢离子参与反应,所以每两个NaOH与一个H2SO4反应,生成一个Na2SO4和2个水分子。
待定系数法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无法使用最小公倍数法,也很难采用观察法,这时可以考虑采用待定系数法。采用待定系数法,并不是每个化学式前都设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数量越少越好。
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中,可先设K2MnO4前的系数为a,则显然有2a个K参与反应,所以KMnO4前的系数应为2a。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化学式前的系数。
最后求出系数的最大公因数为a,各系数都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KMnO4,K2MnO4,MnO2,O2的系数分别为2,1,1,1.
再看一个较为复杂的反应:
XeO3+MnSO4+H2O→HMnO4+Xe+H2SO4
可先设XeO3的系数为a,MnSO4的系数为b。
由Xe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Xe前的系数为a;
由Mn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MnO4前的系数为b;
由S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2SO4前的系数也为b。
由H元素质量守恒可得H2O前的系数为1.5b;
O元素前的系数为4b-3a;
显然1.5b=4b-3a,变形可得6a=5b。
根据6a=5b,将所有的a替换为b,然后去分母。最后除以最大公因数,配平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中的“系数均指化学计量数。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