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理学2级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8.22

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一份总结,一份给自己的总结,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广告学是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广告活动中去,研究受众接受广告刺激的心理过程,研究个性心理对接受广告的影响;并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研究广告如何通过刺激使受众成为消费者并购买商品和劳务,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广告活动、指导广告创意。

科学的广告遵从了心理学的的定律,请看所选择的广告篇目: a盘 18分33秒 关于动物保护和收容的广告。

1空白空旷的背景,一段独白,字幕,小狗,可怕的捕猎的铁夹子,为画面的主角,冷厉,血腥,可爱,温暖的对比。

2讲解员开始阐述,镜头特写铁夹子,小狗在远处观望,从左到右的小跑过去,不住的扭头朝镜头边的铁夹子望过来。给人猜测,怜悯和紧张的情绪。wwW.Gz85.com

3讲解员继续讲解,小狗继续左右的小跑,两次,三次...小狗离铁夹子越来越近。

4讲解员语速加快,语气低沉,小狗在铁夹子边探头探脑,紧张气氛更加浓烈。以至达到高槽。

5广告结束,小狗不小心碰到了夹子的机关,啪一声响,屏幕漆黑,主题出现 真相大白!

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看广告心理学。

人们都说,广告是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来自哪里呢?尽管这一问题虽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广告一定是依据消费者心理规律策划出来的.如今的广告人可以说,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像本则广告就是利用人们多数对动物的爱怜和世界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同对动物危险的例子,举一反三,来提醒您,关注动物,关注它们的健康和安危.用这种极强的对比和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一般具有六种影响力,它们是:

一,吸引注意力

广告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二,传播信息

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以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品牌的认知和印象.

三,情感诉求

广告以情感方式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引起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好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信赖感.

四,进行说服

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引起情绪共鸣的时候,逐渐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并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来的态度,促使消费者逐渐喜欢商品并购买商品.

五,指导购买

广告中宣传模式化的消费与购买行为,大力渲染消费或购买商品之后的美妙效果,给消费者明显的示范作用,指导人们的消费与购买行为.

六,创造流行

广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向消费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和诉求,利用大众流行的社会心理机制创造轰动效应,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购买.

本则广告正式运用了吸引注意,情感诉求的方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触景生情以词说明了情绪体验很容易由特定的环境对象唤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是形象的说明了类似的对象也可引起相同或相似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对于人们由于生活经验或是遗传本能所形成的一定的情感反映模式,可以在广告策略中加以利用,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段,引发人们特定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一起的影响效果。

情感广告的说服作用还表现在激发人们潜在意识的保护行为的同时,还用广告实践表明,要实现广告对消费者这六种影响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受众,研究广告心理学,并据此创意,设计与实施广告.一则令人兴奋或充满亲切感的广告会使受众对广告产生好感。情感诉求和理性诉并列为广告说服的两种基本形式。情感诉求的说服作用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起作用。直接的方式是指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或是学习模仿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品牌的态度;间接方式则是指情感体验影响认识加工,通过认知反映中介态度的变化。

在广告中,最常见的是美感,亲切感,幽默感和害怕感。

美感,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实物包括事物人体在内进行观赏、评价是所长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的三类。一切符合需要的对象都能引起美的体验。

亲热感这一维度反映者肯定的、温柔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它往往包含胜利的反映以及有关爱、家庭、朋友之间关系的体验。

美国贝尔公司的一则广告就是这样的:一天傍晚,一对老夫妇正在进餐,这是电话铃响起,老太太去另一房间接电话,回到餐桌后,老先生问她:是谁来的电话?老太太回答:是女儿打来的。老先生又问:有什么事吗?老太太说:没有。老先生惊讶的问:没事?几千里地打来电话?老太太呜咽道:她说她爱我们!两位老人相对无言,激动不已。这时,旁白道出: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到此你不禁要为广告中流露的深情所触动。

幽默感广告使人发笑,产生兴奋,愉快等情绪体验。它可以导致这些积极体验潜在得与特定品牌发生联系,从而影响受众对品牌的态度,还可能影响到人们对品牌的联想,信念等。另外,它可能潜在地影响信息加工。麦柯克伦施皮曼研究机构对500则电视广告作过调查,结果表明,逗人发笑的广告容易记忆和更有说服力。

害怕感:害怕诉求,是指通过特定的广告引起消费者害怕及有关的情绪体验,如惊讶、厌恶和不适的等,利用广告中的不幸事件的发生。对这类广告应用最多的那些有关人身安全或免受财产损失的商品。

而我所选择的这则广告利用了亲切感和害怕感来对比,唤起人们的注意。亲切感这一维度反映着肯定的、温柔的、真诚的、友爱的。安慰的,等等。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融入,往往更容易让广告和产品打动受众,引起共鸣。

我个人认为,本则广告完美的诉求了想要表达的意旨,通过不一般的角色表达,来激发我们内心的同情怜悯,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广告心理学就是广告中广告与消费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它旨在说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广告内容(如产品或服务)心理倾向或品牌态度的影响而并非是购买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广告效果不能仅从经济效益来考虑.本则广告,所以本则非盈利性的广告是完美的成熟的!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模板


广告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广告活动中去,研究受众接受广告刺激的心理过程,研究个性心理对接受广告的影响;并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研究广告如何通过刺激使受众成为消费者并购买商品和劳务,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广告活动、指导广告创意。
科学的广告遵从了心理学的的定律,请看所选择的广告篇目: a盘 18分33秒 关于动物保护和收容的广告。
1空白空旷的背景,一段独白,字幕,小狗,可怕的捕猎的铁夹子,为画面的主角,冷厉,血腥,可爱,温暖的对比。
2讲解员开始阐述,镜头特写铁夹子,小狗在远处观望,从左到右的小跑过去,不住的扭头朝镜头边的铁夹子望过来。给人猜测,怜悯和紧张的情绪。
3讲解员继续讲解,小狗继续左右的小跑,两次,三次...小狗离铁夹子越来越近。
4讲解员语速加快,语气低沉,小狗在铁夹子边探头探脑,紧张气氛更加浓烈。以至达到高槽。
5广告结束,小狗不小心碰到了夹子的机关,啪一声响,屏幕漆黑,主题出现 真相大白!
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看广告心理学。
人们都说,广告是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来自哪里呢?尽管这一问题虽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广告一定是依据消费者心理规律策划出来的.如今的广告人可以说,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像本则广告就是利用人们多数对动物的爱怜和世界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同对动物危险的例子,举一反三,来提醒您,关注动物,关注它们的健康和安危.用这种极强的对比和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一般具有六种影响力,它们是:
一,吸引注意力
广告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二,传播信息
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以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品牌的认知和印象.
三,情感诉求
广告以情感方式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引起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好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信赖感.
四,进行说服
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引起情绪共鸣的时候,逐渐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并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来的态度,促使消费者逐渐喜欢商品并购买商品.
五,指导购买
广告中宣传模式化的消费与购买行为,大力渲染消费或购买商品之后的美妙效果,给消费者明显的示范作用,指导人们的消费与购买行为.
六,创造流行
广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向消费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和诉求,利用大众流行的社会心理机制创造轰动效应,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购买.
本则广告正式运用了吸引注意,情感诉求的方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触景生情”以词说明了情绪体验很容易由特定的环境对象唤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是形象的说明了类似的对象也可引起相同或相似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对于人们由于生活经验或是遗传本能所形成的一定的情感反映模式,可以在广告策略中加以利用,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段,引发人们特定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一起的影响效果。
情感广告的说服作用还表现在激发人们潜在意识的保护行为的同时,还用广告实践表明,要实现广告对消费者这六种影响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受众,研究广告心理学,并据此创意,设计与实施广告.一则令人兴奋或充满亲切感的广告会使受众对广告产生好感。情感诉求和理性诉并列为广告说服的两种基本形式。情感诉求的说服作用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起作用。直接的方式是指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或是学习模仿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品牌的态度;间接方式则是指情感体验影响认识加工,通过认知反映中介态度的变化。
在广告中,最常见的是美感,亲切感,幽默感和害怕感。
美感,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实物包括事物人体在内进行观赏、评价是所长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的三类。一切符合需要的对象都能引起美的体验。
亲热感这一维度反映者肯定的、温柔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它往往包含胜利的反映以及有关爱、家庭、朋友之间关系的体验。
美国贝尔公司的一则广告就是这样的:一天傍晚,一对老夫妇正在进餐,这是电话铃响起,老太太去另一房间接电话,回到餐桌后,老先生问她:“是谁来的电话?”老太太回答:“是女儿打来的。”老先生又问:“有什么事吗?”老太太说:“没有。”老先生惊讶的问:“没事?几千里地打来电话?”老太太呜咽道:“她说她爱我们!”两位老人相对无言,激动不已。这时,旁白道出:“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到此你不禁要为广告中流露的深情所触动。
幽默感广告使人发笑,产生兴奋,愉快等情绪体验。它可以导致这些积极体验潜在得与特定品牌发生联系,从而影响受众对品牌的态度,还可能影响到人们对品牌的联想,信念等。另外,它可能潜在地影响信息加工。麦柯克伦·施皮曼研究机构对500则电视广告作过调查,结果表明,逗人发笑的广告容易记忆和更有说服力。
害怕感:害怕诉求,是指通过特定的广告引起消费者害怕及有关的情绪体验,如惊讶、厌恶和不适的等,利用广告中的不幸事件的发生。对这类广告应用最多的那些有关人身安全或免受财产损失的商品。
而我所选择的这则广告利用了亲切感和害怕感来对比,唤起人们的注意。亲切感这一维度反映着肯定的、温柔的、真诚的、友爱的。安慰的,等等。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融入,往往更容易让广告和产品打动受众,引起共鸣。
我个人认为,本则广告完美的诉求了想要表达的意旨,通过不一般的角色表达,来激发我们内心的同情怜悯,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广告心理学就是广告中广告与消费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它旨在说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广告内容(如产品或服务)心理倾向或品牌态度的影响而并非是购买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广告效果不能仅从经济效益来考虑.本则广告,所以本则非盈利性的广告是完美的成熟的!

广告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今年2月至6月,我班学生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专业大实习。

从地理分布上看,我班39名学生的实习地点集中在广州、北京、武汉、上海四地。其中在广州实习的学生有23人、北京6人、武汉7人、上海3人。从实习单位来看,我班学生实习单位广告公司、媒体、企业。其中在广告公司实习的人数为31人,在媒体实习的有6人,在企业实习的有2人。

根据学生们的实习成果,自我总结和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结合我院老师实习中的抽查情况看来,我班学生在这次专业大实习中都发扬了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工作中严格遵守了各项规章制度,时刻牢记荣誉感与使命感,充分发挥和锻炼了广告人各项专业特长和能力,表现优秀。他们以双重身份圆满完成了专业大实习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同时还得到实习单位的高度赞赏,一些学生还被实习单位邀请毕业后去实习单位继续工作。

这次实习中,一些同学表现特别突出,他们是***********************。

在广州广旭广告公司实习的周洁同学,在4个月内全程参与了公司5个品牌大项目,她以优良的品德、虚心好学的精神和不断进步的广告策划、市场调研能力得到了实习单位高度评价,被公司领导人认为是迄今为止,在该公司实习中最出色的学生。她的实习心得作品《60天广旭之旅》发表在《广告人》杂志20**年第4期上。

肖颖同学在经济日报集团时报社实习期间,除了熟悉了报社广告经营工作的所有流程,撰写了一批有质量的稿件,同时,还在报社与中国工经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峰会”秘书处参与项目招商工作,并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报社负责人们一致认为她聪明、伶俐、尊重师长、团结同事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另外,在人民日报广告部实习的李懿同学,在实习期间结合在党报实习的实践经历,对党报媒介经营管理的问题做了一些研习,以人民日报广告部实习生的身份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了两篇关于党报广告经营的论文作品。

经过这次实习,学生们体会中谈得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生们在自己的实习报告中普遍认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观点。广告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随着社会实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理论深化,在理论教学到了一定阶段,实习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在实践工作中有机会在一流的广告公司,媒体和企业里接触到拥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广告人、新闻人和一些行业特别是一线产业和营销机构的人士,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很难得到的,也是学生们将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经历和财富。通过实习学生们真正的应用了所学的广告传播和广告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实实在在地掌握了广告策划、创意、文案协作、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的空白部分和不足之处,这有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在学做事中学做人

在实习期间,除了学业务,更得要的是在学做事中学做人。

首先态度主动性问题。学生们在实习报告中谈得最多的就是这一点:不要等着活儿来找你,你要主动去找活儿,否则你会长期坐“冷扳凳”。态度决定一切,要积极主动的做每一件事情,无论事情多小,是否与专业有关。做广告就得学会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甚至从“无广告”状态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把心成放平稳,就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去应付。做事要胆大心细,分内工作要做好,“分外”的工作也可以插手。

其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第一次从校园走出去的学生们,面临的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新工作环境下顺利与人沟通,从而创造有利于自己获取信任和表现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取机会的关键,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了解,才有可能有捷径上合适的位置。

最后是爱岗敬业的责任感问题。我们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做的十分不错。他们始终牢记自己代表是武汉大学的形象,在工作的代表的是实习单位的形象,以及在广告创作和审查时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3.发挥专业优势,做细做精。

这次实习也让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以前认为不太重要的理论课知识,在实践中都是常用的,不仅需要将知识点熟记,从微观角度去运用,还需要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去思考问题,作出决策。我们的理论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另外对一些工具软件的熟练运用,也是十分重要。例如,运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pHOTOSHOp进行基本的平面广告设计,熟练掌握WORD,EXCEL和ppT,这些都是基本技能。此外工作中,对待每项工作任务和每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哪怕是接听一个电话,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必须治学认真做事细致,力求精益求精。

4.一专多能,多学多练。

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在实践中这一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广告人应该是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尤其对做客户工作的广告人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什么样的知识都要懂得一点才行。广告人的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联想能力就强,与不同客户接触时共同语言就多,沟通业务时更加顺利。在进行广告创作时也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现代社会注重复合型人才,我们学生需要在对专业知识精深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价值。

当然这次的实习也让我们谁吧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欠缺,在面临突发状况和人际沟通时,还不够成熟。另一方是如何使我们学生更好的将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更好的与社会接轨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来完善。

心理学学习总结格式范文


今天我把从前的学习笔记统翻了一下,觉得该写写总结。本博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无非为了增加思考的广度深度。学习哲学的兴趣点落在了中国没有的“以人为本体”意识上,而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和性格的,离不开特定情境的设定就是了。本师太没有哲学的学术能力来创造一套哲学,最多是有我特色的思维,对心理学我也是这样。我的兴趣还是在文学。


科学的尴尬就是不能证明神不存在,也不能证明神存在。这尴尬在心理学上更严重了,严谨心理学很难证明,这个人是疯了,还是没疯。因为你总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正常不正常的标准范围才能确定超出其外就是心理病了。可是标准在哪里?有上帝的话,应该在他那里。

中国的心理学简直就很疯狂,我觉得叫做生物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生物派比较对。通俗的说,它就是要落在生物质上,并没有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确立。除了大把大把吃药,没见明显的作用。关于学术的生物化倾向,比如名词 “神经症”或者“神经症性格”比较准确,而病就是个性的应激反应。其实也反映着人性的基本特征。现在国内的心理学把这一词去掉了,改用“神经质”一词,我感觉这种描述不如不改。

就我的浅薄认识里,心理学对医疗的贡献还远不如对影视小说。


人真的天生有一个灵魂化的真我吗?如同哲学先验论里完备的理性?只需要把它从幻象迷雾中辨认出来,即可一得永得?《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作者霍妮大量引用了存在主义基督徒比如基尔克果的观点,从感性的,非理性的角度去体验,自我存在的证据就是虚无,假如真的感觉不到自我,那就不是虚无了,而是动物般的无感,可是人能感觉到身体以外的虚无,它是一种恐惧,一种生存与死亡式的焦虑。

神经症成因如上述所言,人除了面对基本的生存恐惧和焦虑,还有文化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刺激,人使人产生自我防御,进而失衡,失去基本安全感和对人际关系的信任,无法真诚面对任何人,在心理上产生一个“理想化自我”,为了维护这个理想化的安全城堡,符合生存期望,反而压制、压缩了真我的成长。甚至最终磨灭了真我,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精神死亡。

成长中形成的人格结构就是霍妮心理学的核心,她认为人际关系是形成人格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终可以达到的,将人本身能力能量从病态人格(神经症性格)中释放出来,得到正常的成长的契机。这也是“进化的道德”。

"心理学会的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