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8

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

时间过得太快,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到达终点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即将到来。我们需要开始书写工作总结了。总结是对某个时期、某个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总结工作的成绩和不足,经验和教训。工作总结怎么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供大家参阅!

县农办:

根据中共xxxx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庚即进行自查,现将扶贫攻坚农民增收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开发攻坚农民增收工作情况

20xx年1—10月,我县实施xxxx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个,整村推进项目1个,产业扶贫项目1个,贫困村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420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达到2498万元,县级配套21万元,整合各类资金61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068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336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达到2000万元。通过以上项目实施,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通过产业扶持直接增加了贫困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农村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在1600元左右,减少贫困人口5992人。

(一)xxxx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20xx年xxxx扶贫攻坚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800万元。规划项目为新建农房21户,改建农房11户,硬化村组道30.51公里,新建泥碎石路14.11公里,联户路建设2.74公里,集中供水3处,解决安全饮水630人,沟渠修建2.4公里,公益性渡口2处,茶叶种植994.7亩,乌骨鸡养殖25383只,仔猪养殖675头。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546.0825万元,占目标任务的85.89%。新建农房21户,改建农房11户,联户路建设2.74公里,集中供水3处,沟渠修建2.4公里,公益性渡口2处,解决安全饮水30人,茶叶994.7亩,仔猪675头,乌骨鸡养殖25383只,硬化路建设部分正建,其余正在准备建设。 项目建成后,人均年增加纯收入1193元。

(二)整村推进项目

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350万元。规划项目硬化村组路8.94公里,新建村组泥碎石路9.5公里,解决安全饮水150人,新建农房21户,改建农房10户,种植茶叶500亩,中秋酥脆枣60亩,魔芋74亩,胭脂脆桃135亩,种植珍稀苗木(槐树、台湾甜象草、大果红花油茶)125亩,养殖山羊200只,种羊100只。截至目前,完成投资792万元,占目标任务的93.17%。硬化村组路10.24公里,新建村组泥碎石路1公里,已解决安全饮水150人,人饮工程管道安装1万米,新建农房32户,改建农房11户,中秋酥脆枣60亩,魔芋74亩,种植胭脂脆桃333亩, 养殖山羊379只,茶叶500亩。项目建成后,年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1657元。

(三)产业扶贫项目

项目总投资545.50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规划为新建茶园2654亩,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耕作道16.7752公里,灌溉渠2692.4米,蓄水池95口共950立方米。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380万元,占总投资的70%。目前,新建优质茶叶基地2154亩,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耕作道12公里,灌溉渠2000米,蓄水池95口共750立方米。项目投产后,通过一系列产业发展,年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1381元。

(四)贫困村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979.97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698.12万元。规划为硬化通组道10.8公里,新建通组泥碎石路17公里,生产道2.4公里,联户路3公里,新建农房52户,改建农房96户,种植茶叶608.5亩。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580万元,占总投资的59%。目前,硬化通组道4.8公里,新建通组泥碎石路7公里,生产道2.4公里,联户路3公里,新建农房50户,改建农房86户,种植茶叶608.5亩。项目投产后,通过一系列产业发展,年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2281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面临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发展基础条件严重不足。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差,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保障能力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跟不上现代发展需要。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在家的80后新生代基本不会务农。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老人、妇女,不仅文化水平低,而且缺乏技术,只能依靠传统技术发展传统产业,大多数家庭处于简单再生产维持。三是农村产业发展存在多方掣肘。除基础设施制约外,边远贫困地区信息闭塞,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民自我判断,“跟风”现象严重,传统农业十分普遍,现代农业较少,且发展示范引导不足。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农产品价格的定价权不在农产品价值本身,而在中间商或经销商。目前,虽然城市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农民得利甚微。四是自然灾害等因素已成为返贫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因病、子女读书是目前单个农村家庭返贫的普遍原因。

三、下步打算及保障措施

(一)做好做实扶贫项目规划。严格按照“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县要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做好扶贫项目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落地性和针对性。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规划编制组,进村入户,帮助村级组织找准自身比较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一个符合村情特点、体现村民意愿、能实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规划,生成一个项目清单。

(二)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整合。以扶贫项目为抓手,充分整合县级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资金和项目聚集“洼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放大效应。重点将项目和资金投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房建设、路、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改善村容村貌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提供产业支撑。

(三)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度。按照中央、省市安排,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重新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实施差异化扶贫,改“大水漫灌”为“滴灌”,真扶贫,扶真贫,并实行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资金的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

(四)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一是落实扶贫资金监管责任。县委、县政府把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纳入乡镇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绩效考核管理重要内容,成立由县监察局牵头,县纠风办、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发改经信局、县残联等单位参与的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联席会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实行每季度召开例会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二是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建立与“四到县”制度相适应的监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制定《xxxx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细化项目申报立项、县级审批、上报备案、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后续管护、监测评价等细则并抓好落实。

(五)开展帮扶,增强帮扶实效。把省市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和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做法作为一项制度,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帮扶领域,增强扶贫实效。把落实“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扶持贫困村,救助失学少年儿童,帮助农民技能培训和实现转移就业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努力为贫困村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做贡献。继续争取部分企业帮扶xxxx,以增加我县扶贫开发项目的投入。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2020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看重,切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增强和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乡农民收入获得较快进步。现将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农民增收基础环境

20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3元,至20xx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6元,与20xx同比增长10%。

二、主要做法

20xx年,我乡重点环抱农民务工工资性收入、第三财产成长等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较快进步。

(一)抓好生态林业扶植匆匆增收。重点抓好退耕还林、经济林改造等生态工程扶植。20xx年以来,全乡天然商品林集体和个人禁伐补助12万亩,每亩4.5元,农民从中增加收入54万元,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207元;

(二)抓好劳务收入匆匆增收。增强农民转产转业技巧培训,引导农村子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财产、重点工程和城乡转移,拓宽农民就业门路。20xx年,全乡累计务工人员500余人,劳务收入年增加10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39元以上。

(三)抓好旅游财产匆匆增收。做好我乡旅游财产成长,20xx年我乡农家乐共计32户,总收入为312万,人均收入1197元。

(四)落实惠农减负政策匆匆增收。20xx年,我乡全面耕地地力掩护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种补贴支农政策,通过减负匆匆增收。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阐发

20xx年,我乡的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必然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如下方面:一是农民思想认识较低,对旅游成长认识不到位,旅游投资大奏效慢,相关设施配备不齐全,导致农民增收速度迟钝;二是我乡属于退耕还林全退乡,在农业成长上相对滞后。三是我乡养蜂技巧不敷成熟,加之今年气候影响导致养蜂收入大大削减。

四、下一步工作步伐

(一)切实增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增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农民增收步伐,增强督匆匆反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合理结构,做好筹划。在强力推进旅游扶植的同时,预留成长优势特色旅游财产的空间,对接做好成长特色旅游财产的区域结构筹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特色旅游财产扶植。

(三)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树立和完善成长机制,采取当局推动、市场引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财产成长提供资金支持。对从事养蜂的专业互助经济组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投入。

(四)调剂布局,建设成长优势主导财产。重点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加快林业体制革新,调剂林业财产布局,鼎力成长林下经济扶植;抓好旅游业,多种道路增加农民收入。

(五)增强农民培训及转移就业。要赓续地对农民进行技巧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第三财产的成长,进一步量化分化农村子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多道路地有组织的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切实维护其正当权益,赓续扩张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安山企业在XX关脚基坪,我乡要增强与企业和谐,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脱贫攻坚既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汇报


关于脱贫攻坚既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汇报

根据省、市农委相关文件精神和你委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汇报如下。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我支持下,我局全力配合个县级各相关部门做好20xx年的农民增收工作,重点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增收来源。

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增收,我局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全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助推农民增收,从而保证精准脱贫。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兜底,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与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力保农民增收

提前谋划低保保障线与国贫线“两线合一”,全县从20xx年1月1日起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180元,截止10月底全县农村低保

1295户1408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513户593人,1—11月累计保障农村低保9153人次,保障金额166.79万元,农村低保人员实际保障线达到了3240元/人·年,超出国定贫困线140元/人·年。从20xx年1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现行280元/人·月提高到350元/人·月,年保障标准达到了4200元/人·年,集中供养标准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550元/人·月,截止10月底全县特困供养农村五保老人366人,财政投入资金48.9 万元。

(二)加大解困救助精准扶贫执行力度,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与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确保农民增收

开展解困救助精准扶贫增收行动,全额资助救助困难低保对象参合,20xx年资助低保对象参合1002人次13.93万元;1—10月累计医疗救助398人次,救助金额133.83万元。据统计截止10月底全县临时生活救助37人次10.97万无。

(三)完善养老扶贫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助推农民增收

完善养老扶贫服务体系建设,20xx年计划完成新增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新增城南社区、杨柳河社区2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为3390名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确定为依托新添敬老院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完成,正在开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

按照实施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按照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300元;90-99周岁(含9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80-89周岁(含8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按时、按季度发放高龄老人津贴,实行动态管理。前三季度高龄津贴已发放完毕,1-10月共计发放32693人次高龄补贴资金179.03万元,同时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档案和台账。

(四)实行低残困难人员生活补贴制度和低保困难群众特殊生活补贴,实现农民增收

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联合县残联已摸底出全县共计661人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在4月初向县政府打报告拟决定从20xx年1月1日实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补贴标准每人每月60元, 1—10月累计向970人低保残疾发放生活补贴51.83万元。

(五)发放优抚对象定额抚恤补助, 退役士兵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助推农民增收

20xx年由县民政出资参保资金15.3 万元,为全县优抚对象1320人办理了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年医疗救助优抚对象106人,救助资金6.6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家庭生活困难补助39人,补助资金4.5万元。

春节、八一等节日,做好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对驻**部队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20万余元,走访慰问了困难优抚对象30户,送去慰问金3万元。

发放20xx年度退伍士兵38人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自谋职业补助资金116.73万元。奖励20xx年现役军人立功受奖85人、资金16.9万元,。通过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和补助资金,保障优抚对象正当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拥共建活动,提高群众参军支持国防建设的热情。通过妥善安置退役军人,促进自谋职业,引导和鼓励其投身地方建设,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六) 慈善捐赠资金资助农民学生就学

今年接受各项救助金合计金额11万元。分别是“天行健”救助资金资助大学贫困学生2名,每人5000元,高中生10名,每人2000元“福彩.慈善”助学救助贫困学生20名,其中:高中生10名,每人救助资金3000元;大学新生10名,每人救助资金5000元,使受助的农村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进而回报社会,力所能及促进所从事工作进步。

(七) 向受灾(贫困)农村群众发放临时救济金和过冬棉被

向因火灾等困难户发放临时救济金67900元;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2741床棉被,并且向乡镇安排过冬救助资金100万。

二、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救助渠道还不宽,救助标准不高,不能满足困难群众需求;二是助推农民增收渠道少,救助项目单一;三是救助保障政策需进一步修定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扶贫助农增收工作机制

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扶贫助农增收工作平台,在各乡镇、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窗口,统一扶贫救助程序,实行一表登记申请扶贫救助,服务窗口具体转办落实,跟踪检查督办等措施落实扶贫救助政策,确保农民增收渠道畅通,救助及时到位。

(二)修定完善社会救助相关制度,为精准扶贫脱贫与农民增收提供政策支撑

修定完善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文件。制定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扶贫方案、农村养老服务扶贫方案。围绕低保救助基础制度,统筹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组织救助等其它救助制度,建立困难群众扶贫困难类别台帐,救助困难帮扶项目台帐,救助分析管理台帐,实现精准扶贫救助。突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重点,对生活困难成年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中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家庭因突发性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因难的、已纳入精准扶贫困难对象重点实施扶贫救助。提高低保障标准线和救助标准,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社会救助,通过落实救助政策扶持,实现农民增收。

(三)营造良好氛围,动员社会参与扶贫救助助农增收

开展社会扶贫救助宣传,营造社会救助扶贫大环境,扩大社会救助扶贫社会效应,多方位筹措社会救助扶贫助农增收资金,满足救助对象的需求。进一步发挥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扶贫救助主体作用和社会组织参与救助扶贫大格局,确保实现农民增收。

2020年镇2020年农业增产增收工作总结


我镇20xx年在市委农办的指导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狠抓了20xx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提出了目标任务,并制定了方案和目标考核,通过各级努力,现就20xx 年农业增产增收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我镇在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了生产总值1001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0000万元,农业增加值58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10元,比上年人均纯收入5922元增加888元。

二.20xx 年农业产业发展

20xx年新建沼气2160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渠道100公里,山坪塘10个,水土保持3平方公里,生猪出栏3万头,小家禽兔出栏35万头,完成了机耕5.0519万亩,机收1.92万亩,新增提灌设备5台。

以省科技厅为主导,通过指导和投入,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一个(蔬菜协会),新发展了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一个(绵竹棚花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弥猴桃基地300亩,蔬菜20亩,全镇发展蔬菜5021亩,獭兔养殖公司加农户2万只,芦笋330亩,食用菌比去年增加60万袋,花卉苗木比去年增加43亩, 新发展葡萄基地50亩, 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实施。

一. 招商引资工作

省科技厅在我镇进行了农业科技示范投入,建立了弥猴桃基地和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芦笋基地、獭兔养殖基地,总面积为750亩,总投入1000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人均350元左右。

引进了XX市XX区玉泉园林有限责任公司在棚花村投入252万元,利用1900亩山林转让权进行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和营造高品质的桥木林。

二. 增产措施

20xx 年在抓灾后重建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不忘农业,把老百姓增产增收放在首位,年初制定农业任务考核目标,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土地整理,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复,机沉井的配套,经济作物的试点和粮种补贴等,开展多种形势的农业技术培训,大力宣传推广农业科学化、品种示范化、产业集中化,特别规范了农村专合组,以协会为主体带动老百姓增产增收。

三. 存在的问题

1.由于灾后重建工作量大,老百姓忙于重建,对农业种植不够认真,种植初放,投入不到位。

2.受5.12地震影响,水库加固一些沟渠未及时修得,导致水源缺乏影响了大春栽插。

3.一些农户未按时进行粮食作物施肥防病治虫,导致个别田块未达到增产目标。

六.20xx年农业增产增收工作计划

按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基地,极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灾后新遵道。

1. 计划以棚花村产业发展为龙头,增蔬菜基地扩展100亩;

2. 双土村葡萄基地扩展 150亩;食用菌增加80万袋;

3. 新增秦家坎村叶烟种植基地面积300亩;

4. 棚花村花卉基地扩展110亩。

以上总结在 20xx年中按照市委农办下达的各项指标,认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对20xx年并提出了新的规划和新的发展计划,通过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形成“产业基地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农业增产增收,为遵道农业创造新局面。转贴于

发展弱筋麦产业 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发展弱筋麦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仪征市弱筋麦协会朴席分会
我镇地处仪征沿江圩区,有1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6万多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万多亩,是农业部和省农林厅规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尤其在省农科院粮食所及市农林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丰中南粮油贸易公司的密切配合下,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因地制宜地搞好专用麦生产。去年秋播全镇宁麦9号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约占小麦面积的60%,有效地提升了小麦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镇订单小麦的实施过程

1、选准弱筋麦品种,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自2000年以来,我镇积极开展试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品种比较试验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宁麦9号为发展弱筋麦主体品种,通过4年来的实践,该品种不仅丰产性好,湿面筋含量稳定,已是生产企业认可的糕点粉加工专用麦。

20xx年,我镇种植宁麦9号2000亩,当年实际收购50万公斤,销售价达到1.12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元/公斤。

20xx年,种植6000亩,收购155万公斤,价格0.99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3元/公斤。

20xx年,种植8000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0%。去年夏收后,与农民的收购价为1.06元/公斤,普通小麦为1.00元/公斤,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06元/公斤。

20xx年,种植面积近1万亩,实际收购近200万公斤,在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仍比普通麦高0.06元/公斤,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积极调研市场,多方寻找合作企业

种植弱筋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不可能增效,而且弱筋麦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而变成劣质小麦。为了真正实现产加销产业链,我们闯市场跑销路。与面粉加工企业谈判,最终在省农科院粮食所的媒介下,选定与中南公司合作。每年秋播前由企业提出购销数量,提供一定的定金并签定种植协议,确定种植规模,按优质标准化生产,收购时由企业出资,乡镇农技服务人员负责收购,再由中南公司通过海轮销往深圳、海南的面粉加工企业。

3、采用订单种植,逐步定准产销模式

为确保产业化开发成功,选择订单种植、收购形式,我镇的具体做法是由农服中心在农民购种时向每一种植户发放一张宁麦9号种植卡,卡上注明种植的品种数量和栽培技术要求,明确收购的质量标准,加价标准(加价5%左右),农户凭此卡售粮,其经营模式是:企业+公司+农服中心+农户。同时由农服中心牵头,村干部配合,以一定的补贴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紧密有效的订单形式有力地促进农技服务工作的开展。

4、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农民种植。

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种植,向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除深入村、组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外,还向农户发放一张明白纸,使之了解而且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确保了种植优质高产的专用麦;另一方面,向其优先供应农用物资,在价格上本着让利保本销售的原则,以调动其种植弱筋麦的积极性。

5、建立弱筋种植示范基地。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梁湾、三联等村建立稳定的宁麦9号示范基地。因我镇在外从事三产人员较多,部分农民因种种原因不愿种麦。为确保基地100%面积种植宁麦9号,我们农技部门采取租赁土地的办法,将不种麦的土地全部租赁种植宁麦9号,并付给农民每亩50元的租金。

6、成立弱筋麦协会,推进弱筋麦产业化进程。

20xx年10月份,我们和市农林部门一道共同成立了仪征市弱筋麦协会,为推进全镇及全市弱筋麦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几点体会

经过4年的实践,我镇的宁麦9号种植由起先的示范种植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由订单种植已发展为弱筋麦产业,协会的的作用已初步凸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具体体会是:

1、种植弱筋麦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我镇地处沿江圩区,要想发展经济作物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没有区位优势,只有通过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来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宁麦9号种植,不仅提升了我镇小麦生产水平,小麦的产量明显提高。经调查,宁麦9号要比其它品种亩增产35公斤以上,连同收购加价,农民每种1亩宁麦9号,要比种植其它品种亩增效益60—70元左右,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2、种植弱筋麦可有效实现“三赢”。首先,获得最大好处的是农民,既不增加种植成本且产量又高,每亩可实现产值400—600元,净增加效益60—70元;其次是减轻了村干部资金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税费收缴任务的完成,有效地减轻了村里负担,对村级债务化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村干部认为,我们情愿在秋播时花精力抓种植面积落实,弱筋麦越种得多,就等于我们明年资金收缴完成得既快又多;再者就是既增加了农技部门的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在农民中的信誉。通过对弱筋麦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式服务,增加了农技干部的责任心,提升了服务水平,除农户得到实惠外,农服中心也可得到少量的收益,拓宽了创收渠道,靠自己的双手,有效地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

3、实现弱筋麦产业化经营需要各方配合和自身努力,把弱筋麦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是单纯的推广种植某个弱筋麦品种,要想提高种植效益,其大量的工作在于能否把所产的弱筋麦能够单收、单放、单销。首先,我们要搞好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要以最大的诚信换取企业的诚意。几年来,我们与中南公司的合作双方一直都很满意。今年麦收,山东个别面粉加工企业和本地一私人粮商多次上门,以高于我们合同销售价给一部分宁麦9号给他们,但我们为了信守合同,都给予了拒绝。中南公司在弱筋麦生产收购、调运、资金结算等方面也信守合约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仓容、保管条件、资金等方面原因,特别是近年粮食市场放开后,个体粮商无序、无规地争抢粮源,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矛盾,而随时出现的问题,都必须随机应变地给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劳力,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回顾我镇弱筋麦种植过程,我们为弱筋麦产业化经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新时期对我们农业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不大,发展的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仓储不足,粮食机械跟不上需要,必须随收随销,影响经营效益,降低竞争能力;三是面对粮食市场放开,个体粮商抢粮源,影响粮食收购质量,这些问题还没有积极的解决措施。

三、下一步设想

经过4的来的实践,无论企业还是农民,都已认准宁麦9号为优质弱筋麦,我们将在农业部和省发展弱筋麦规划的大好时机下,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强、做大以宁麦9号为主的优质弱筋麦产业。

1、进一步强化弱筋麦协会的作用,增加大会员,修改、完善章程,让更多的农民体验到入会的好处。积极做好弱筋产业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全镇农民进一步认清种植宁麦9号的好处,懂得种植技术,为发展弱筋麦产业打好基础。

2、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扶持,争取把宁麦9号纳入优质弱筋良种补贴范畴,力争今年秋播宁麦9号种植2万亩,占小麦面积95%以上,使农民得到更大实惠,增加种植积极性。

3、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提高弱筋麦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而努力。

二00四年八月

转贴于

"城乡增收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