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8

扶贫攻坚评议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伟大的作者,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凡事预则立”,本阶段的工作总结需要开始准备了。如果您还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重视工作总结。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自己的工作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扶贫攻坚评议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扶贫攻坚评议工作总结范文为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扶贫攻坚工作评议会议要求和**县扶贫攻坚专项工作会议精神,乡人大对该乡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了工作评议,现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乡及时成立评议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副组长,乡人大主席团其他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调查工作小组。(二)积极动员,统一安排部署。20xx年7月27日,召开**乡人大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参会人员有乡村社干部、县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准扶贫户代表,对评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三)深入各村社开展调查工作。20xx年7月27日-8月3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三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汇总和梳理调查、听取的意见并形成评议材料。(四)组织召开集中评议和测评工作。20xx年8月7日,乡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对被评议单位近三年来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达84%。二、存在的问题(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我乡共有精准扶贫156户558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三、几点建议(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模式,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和一个示范点一个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着力突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增强帮扶实效性。增强考核制度,强化督促考评,增强工作能力,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发展,确保按制度完成各项帮扶目标任务。(四)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农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代表性的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比如**这几年的生猪、土鸡、乌药等都很有名气。 <WWw.Gz85.cOm/p>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2020年某村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和阳村是我镇最大的一个村,18个农村合作社,2400余人。该村距徐家场镇较远,村内交通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较少,20xx年被确定为市级扶贫村。三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下,在市、区两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扶下,村、支两委积极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扶贫攻坚政策,组织实施村级经济发展项目,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落实脱贫致富计划,实现了全村21户贫困户(其中市级贫困户18户、66人)的脱贫解困目标。

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十分重视扶贫攻坚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了村支两委三年工作目标,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各社社长为成员的和阳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相应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制订了帮扶计划,为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扶贫攻坚政策提供了组织保障。

贫困对象的确定,组织机构的建立,扶贫攻坚计划的制订,仅仅是迈开了扶贫攻坚工作的第一步,如何根据各户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脱贫目的,该村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有效的工作。

首先,对21户贫困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其家庭人口、生产生活现状、年收入情况、致贫原因作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在镇上安排了机关干部联系帮扶的基础上,每位村干部又分别联系4—5户,定点联系帮扶,并制作了联系卡。第三,帮助制定脱贫计划,根据各户不同情况,寻找脱贫项目。对家有病人、残疾人、缺乏劳力的,引导发展家庭养殖业;对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协调解决生产资金,给予种养殖技术指导,指定大户带动发展;对有条件外出务工的,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必要的技能培训,搞好劳务输出。第四,发动党员干部捐资捐物,解决个别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三年来,仅村级为贫困户捐资700余元、捐衣物120余件、送化肥800公斤,解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对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该村今年接受区级组织的扶贫攻坚工作坚持顺利过关,21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都超过1000元,达到了既定的扶贫效果,工作成效明显,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区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转贴于

镇2021年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镇20xx年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为让我镇贫困村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和保障全镇所有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全镇人民到2020年末真正过上小康生活,我镇党委政府紧跟时代主旋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文件精神和各级主要领导讲话精神,扎实开展调查摸底,积极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和拓宽产业发展路子,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将我镇20xx年扶贫攻坚工作总结作一简要汇报:

1、强化组织领导,大力营造工作氛围

一是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镇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共同主抓全镇的扶贫攻坚工作,同时还在镇机关职工中安排了三名干部负责扶贫开发日常业务。各村(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扶贫攻坚领导班子,明确一名专职扶贫联络员。二是领导干部亲赴工作一线,亲自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主要领导每月下乡调研和直接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两次以上,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每周至少要安排1-2天到所联系的村或贫困户家中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理论宣讲,截止目前全镇共开办扶贫攻坚政策学习班、理论研讨会及业务培训课20余场次,由各级领导到村进院宣讲政策理论共50余场次,悬挂扶贫攻坚标语30余幅,承办扶贫攻坚墙报8期。其中,**市长还先后三次亲临**村贫困户家中向他们讲解扶贫攻坚工作政策。

2、夯实工作业务,精准把牢基础信息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就是要精准识别贫困户信息,准确把脉扶贫方向,科学规划脱贫方案,务实拟定扶贫举措。一是认真开展贫困户调查复核工作,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的要求,全镇在调查复核工作中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09户1156人,补登符合条件的新增贫困户403户1123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户1553户 4943人。二是设置《农户信息普查表》和《贫困户脱贫需求意见征求表》,逐村逐社逐户开展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及时掌握农户脱贫意愿,为贫困村摘帽和贫困户脱贫把脉问诊。三是组织村社干部开展座谈,多方听取意见,牵头制定了《20xx年度贫困村帮扶计划》和《20xx年-2020年贫困村整体脱贫规划》。四是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档的工作思路,结合“六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对我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贫困程度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制定分类帮扶计划,其中需要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的有2641人;需要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有336人;需要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有1933人;需要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有1483人;需要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的有378人;需要教育资助解困一批的有664人。五是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贷款需求评级授信,按照贫困户“自愿申请、真实可信、民主评议和公开透明”的原则,结合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科学计算贫困户信用评级指标和确定贫困户信用等级及贷款额度,目前全镇共有200余户贫困户自愿参加了贷款需求评级授信,对30余户贫困户正在核定发放小额扶贫信用贷款。

3、拓宽致富门路,促进经济发展

扶真贫、真扶贫,我镇各级干部更是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致富。为解除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镇主要领导和贫困村帮扶联系干部积极与各职能部门衔接汇报。截止目前,**村已有7.6公里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被纳入近期规划,有4口**整修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与**村之间2.6公里连村公路硬化工程,年内将动工修建;**村**右岸3.8公里的通村连乡公路硬化工程,正在进入业主招标阶段;**驻村帮扶单位自筹资金约15万余元,对原**小学操场、学校危楼及村办公室进行了整修。镇党委政府更是花大力气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经济,三次召开镇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贫困村产业发展方案,两次派人到******和******公司学习考察,四次迎接成都客商和**客商来镇调研洽谈,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组织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干部深入****镇、**乡等地实地了解香椿种植和农民增收情况,**市长更是亲自陪同**客商到**考察土质和气候等**蜜柚种植所必需的外部环境,全镇目前已规划种植香椿2500余亩,**蜜柚种植规划正在进步洽谈中。**村通过组织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到**乡参观学习了银杏采叶园后,已规划种植300亩银杏采叶园,预计年内破土植苗。镇上还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全镇今年已有12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办养殖场和小微企业,为300余户贫困户搭建了就近就业平台,全年户均增收1000余元。

4、增强民生意识,务求帮扶实效

一是实施爱心行动。邀请市中心医院和县中医院的专家到4个贫困村为380余名村民开展免费就诊,向210余名村民进行了免费送药,给63名村民进行了免费体检。同时极协调县民政局和县残联到**村给残疾人**安装假肢,为肢体严重瘫痪的**等村民办理残疾证。二是实施暖心行动。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扶弱济困,给贫困户送衣送粮送现金。目前,全镇已向贫困户送慰问钱物共计人民币达3万余元,140余户贫困户得到帮扶慰问。三是实施真心行动。大力推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进工作,目前,**村已有7.6公里的农村道路被纳入近期规划,有4口**整修正在组织实施。**与**村之间2.6公里连村公路年内将动工修建。**村**右岸3.8公里的通村连乡公路正在招标。**驻村帮扶单位自筹资金约15万余元,对原**小学操场、学校危楼及村办公室进行了整修。镇党委、政府召开3次专题会研究贫困村产业发展,2次派人到****和****学习考察。目前,**拟规划种植300亩银杏采叶园,预计年内植苗。****公司拟在**村种植5000亩蜜柚事宜正在洽谈中,5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办养殖场和小微企业,为200余户贫困户搭建了就业平台。

2020年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总结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开始启动

一、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成效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00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00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00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省、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动极大力地激发和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 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对象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0xx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00多个乡镇,主要目标是: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000元的人口发生率低于3%;下山移民取得重大进展,自愿要求下山的高山深山农民基本实现搬迁,半数以上的下山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行政村通公路,通乡镇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提高清洁饮用水比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环境公害基本消除。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三是进一步调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两个积极性,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四是以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欠发达乡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2020年“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总结



一、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成效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xx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xx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xx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省、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动极大力地激发和

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

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对象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0xx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00多个乡镇,主要目标是: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000元的人口发生率低于3%;下山移民取得重大进展,自愿要求下山的高山深山农民基本实现搬迁,半数以上的下山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行政村通公路,通乡镇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提高清洁饮用水比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环境公害基本消除。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三是进一步调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两个积极性,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四是以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欠发达乡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