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学生暑期中医与武术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 2020.09.29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暑期中医与武术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时间真的好快,似乎一眨眼间就已经迈进了大学,然后再一眨眼之间大一的日子就这样在眼皮下溜走了。这个假期注定是那么的不平常,没有了高中之前的大堆大堆烦人的作业,也没有大二以后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升学压力,于是乎想干些什么,做些自己想要做的事了,也不用担心其他的牵绊,也不用担心家人的阻拦,很是自由。

因为是学医,并且偏向中医,而有着之前跟着导师在医院见习的经历,于是乎有了跟着在妈妈诊所上的中医李爷爷学习的想法。李爷爷70好几了,一直从事中医,替人把脉,为人看病,我家里都特别钟爱中医学,所以大小病症都是喝的李爷爷开的中药。于是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假期生活。而最终让我的假期生活更丰富的或许有时会觉得很单调的是我又重新开始了学武。我是从小就开始接触武术,5岁时候在武校的日子总会是我童年最深刻也是最常提起的。那时的我好小好小,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他们练什么,我就练什么,而我总会有种不服输的倔强,有次跑步跌倒了,腿上磨得全是血,却居然能忍着爬起来坚持跑了下来。呵呵,这当然也是我最喜欢向别人夸耀的算是我当年的英雄事迹啦。然后后来一直有练,却随着升学压力的一步步增大,时断时续,最终却也空空如也。在这样的一个假期,又逢着国际峨眉武术节这样一个机会,我报了名,便再一次开始了武学的历程。

于是乎我上午就跟着李爷爷,看他询问病人病情,看他开药方,李爷爷也会在一旁为我讲解一番。我也会认认中药,有些长得确实很像啊,偶尔也会拿着小秤钩,小心翼翼地为病人抓抓药。下午就跟着师父练武,主要是练拳术和剑术。日子就这样过着,过着,然后就比赛的日子到了,也获得了一些奖项也算是我对自己在武学上的交代吧。然后就到了开学的日子了,大一的假期就这样一溜烟也不见了,不过至少还留下了一些痕迹见证了这些日子,人生中哪能有相同的每一天呢,所以我得庆幸每一天都过得不一样,每一个假期也会过得不一样。

看待中医和传统武学,别人可能会笑称这是哪跟哪啊,完全不能并提。而我却始终觉得它们都是一脉相承,它们都是中国最传统,有着最深厚底蕴,有着最浓郁文化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而对于它们的现状,却总是有那么些无奈。虽说我们不能保守,不能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一成不变,固步自封,要懂得扬弃,而恰恰是哪些该扬,哪些该弃,似乎你我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于是乎最害怕的是人们模糊了视角,模糊了观念,最终模糊了自认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于是乎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在人们不经意地谈笑间,行走间慢慢走远,走远…….猛然醒来,想抓住点什么,也只能抓住尾巴,却无奈手太滑,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你指缝消逝。。。

于是乎我想总该做些什么,至少尽个人能达到的力量能做多少是多少,能留住多少是多少。这种想法是否太天真?就武学而言,天下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而我们又是峨眉下有该多小的一分枝,还有成千上万的枝桠,是否也找能到主干,是否也能回归,是否也能坚持最初的初衷走下去。国家在提倡向传统靠拢,但实际呢,比赛往往看的却是哪姿势漂亮,哪姿势好看,哪姿势符合审美观,而恰巧传统的东西不是在于外表的华丽,而是内在的涵养,是初见时一般,但却越品越有味,越品越琢磨不透,越品越让人着迷。然而遗憾的是内在的东西却不是所有人能看得到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他们所谓的宝贵的时间去感悟的。于是乎便有了为了比赛而去迎合比赛,为了获所谓的肯定而一步步改动传统的东西,为了符合大众的眼光而走向了竞技的舞台。这确实只能说是舞台,是舞者的表演台,而不是真正传统武学所能得到展示的地方。而随着传统的东西一点一点被篡改,一点一点被丢弃,那我们是该庆幸还有百多年的时间才会消逝,还是该悲哀居然只有百多年就会将几千年的东西磨灭殆尽,这是何等的心痛或者是未痛业已木然。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暑期学生中医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学生中医社会实践报告指的是什么的呢?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暑期学生中医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文。

暑期学生中医社会实践报告一

时间真的好快,在白驹过隙的一瞬间,大一的日子已经在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溜走了。暑假来的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这个假期注定是那么的不平常,没有了高中之前的大堆大堆烦人的作业,也没有大二以后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升学压力,于是乎想干些什么,做些自己想要做的事了,也不用担心其他的牵绊,也不用担心家人的阻拦,很是自由。

因为是学医,并且偏向中医,而有着之前跟着导师在医院见习的经历,于是乎有了跟着在妈妈诊所上的中医李爷爷学习的想法。李爷爷70好几了,一直从事中医,替人把脉,为人看病,我家里都特别钟爱中医学,所以大小病症都是喝的李爷爷开的中药。于是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假期生活。而最终让我的假期生活更丰富的或许有时会觉得很单调的是我又重新开始了学武。我是从小就开始接触武术,5岁时候在武校的日子总会是我童年最深刻也是最常提起的。那时的我好小好小,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他们练什么,我就练什么,而我总会有种不服输的倔强,有次跑步跌倒了,腿上磨得全是血,却居然能忍

忍着爬起来坚持跑了下来。呵呵,这当然也是我最喜欢向别人夸耀的算是我当年的英雄事迹啦。然后后来一直有练,却随着升学压力的一步步增大,时断时续,最终却也空空如也。在这样的一个假期,又逢着国际峨眉武术节这样一个机会,我报了名,便再一次开始了武学的历程。

于是乎我上午就跟着李爷爷,看他询问病人病情,看他开药方,李爷爷也会在一旁为我讲解一番。我也会认认中药,有些长得确实很像啊,偶尔也会拿着小秤钩,小心翼翼地为病人抓抓药。下午就跟着师父练武,主要是练拳术和剑术。日子就这样过着,过着,然后就比赛的日子到了,也获得了一些奖项也算是我对自己在武学上的交代吧。然后就到了开学的日子了,大一的假期就这样一溜烟也不见了,不过至少还留下了一些痕迹见证了这些日子,人生中哪能有相同的每一天呢,所以我得庆幸每一天都过得不一样,每一个假期也会过得不一样。

看待中医和传统武学,别人可能会笑称这是哪跟哪啊,完全不能并提。而我却始终觉得它们都是一脉相承,它们都是中国最传统,有着最深厚底蕴,有着最浓郁文化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而对于它们的现状,却总是有那么些无奈。虽说我们不能保守,不能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一成不变,固步自封,要

懂得扬弃,而恰恰是哪些该扬,哪些该弃,似乎你我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于是乎最害怕的是人们模糊了视角,模糊了观念,最终模糊了自认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于是乎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在人们不经意地谈笑间,行走间慢慢走远,走远.猛然醒来,想抓住点什么,也只能抓住尾巴,却无奈手太滑,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你指缝消逝。。。

于是乎我想总该做些什么,至少尽个人能达到的力量能做多少是多少,能留住多少是多少。这种想法是否太天真?就武学而言,天下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而我们又是峨眉下有该多小的一分枝,还有成千上万的枝桠,是否也找能到主干,是否也能回归,是否也能坚持最初的初衷走下去。国家在提倡向传统靠拢,但实际呢,比赛往往看的却是哪姿势漂亮,哪姿势好看,哪姿势符合审美观,而恰巧传统的东西不是在于外表的华丽,而是内在的涵养,是初见时一般,但却越品越有味,越品越琢磨不透,越品越让人着迷。然而遗憾的是内在的东西却不是所有人能看得到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他们所谓的宝贵的时间去感悟的。于是乎便有了为了比赛而去迎合比赛,为了获所谓的肯定而一步步改动传统的东西,为了符合大众的眼光而走向了竞技的舞台。这确实只能说是舞台,是

舞者的表演台,而不是真正传统武学所能得到展示的地方。而随着传统的东西一点一点被篡改,一点一点被丢弃,那我们是该庆幸还有百多年的时间才会消逝,还是该悲哀居然只有百多年就会将几千年的东西磨灭殆尽,这是何等的心痛或者是未痛业已木然。

暑期学生中医社会实践报告二

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项目,在大学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成都中医药大学20xx年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反馈理论”为目的,要求我们深入临床,“早临床,及时临床,即学即用”,使我们在将平日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同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体会。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所撰写的实践报告也是旨在考察我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数据、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再做详细叙述。

我见习所在的安徽省xx县中医院成立于1998年,而医院安排我实践的内一科是以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见长的县级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科室。据统计,每年有近万人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此诊治,为全县的医疗卫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7月22日开始,我被安排到这一科室后,就在张xx主治医师、赵xx医师的带领下开始了20xx暑期的见习,这也是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

实践活动。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实践内容也从医疗文书的排序、粘贴、书写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在一遍遍的学习与进步中也有很多的体会与感触,也正如课堂上给我代课的内科学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真正到了临床,接触到了病人,才能对课本上的知识做更为深入的理解”

见习虽然结束,体会和感悟对自己的影响却是久远的,以下便是从自己暑期实践的所感所想中择取一二,以供分享、交流。

一、从医疗文书的书写看医学生知识培养

医疗文书的书写是每一位见习或实践者在踏入临床必须要面对的一关,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都必不可少。我刚刚开始见习时却显得有点棘手,毕竟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东西,甚至对病历处方什么的都很陌生。然而,这在跟习中却是很常用一种基本技能。不过,这些也都是特别简单的事情,如果在认真学习的话,不用一天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学会一般的书写格式了。因为没有陌生,所以为难。

在这一环节的实践中让我联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前高等教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一个是医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要求。前者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了,应当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鞭策,提供见习、进医院、长见识的机会。据统计,在实践前进入医院见习的

人数不到48%,有的医院也认为学生是个累赘而不愿接受,这都是需要社会关注和解决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就应该提前在学校里得到联系和加强,其实对于医疗文书的书写,诊断学书上都有书写规范以及案例,在诊断学的实践课上就因该发给大家一些医疗文书的模板让同学亲自操作练习一下;另一个方面就是医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要求问题了,进入临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多看、多想、多看书、勤思考,我们要做的是先是看别人怎么做,然后再模仿、完善、超越。社会上的道理放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适用,每个人都没有义务和责任教你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自己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积极进取,如何才能使自己上进呢?

二、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想到这些话的时候却是别有一番味道,到了临床才发现理论的确很重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理论知识真的可以在临床有游刃有余,即使实践的次数不多,如果基本功扎实的话在临床上是有很大优势。

我所见习的科室以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见长的,记得有一次当带习的张老师给我们专门讲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时就让我先描述一下心脏泵血的原理和血液在

体内的循环过程,自己思考半天还是把一些瓣膜给说错了,还有赵军师兄让我给病人测量血压时也给我好好上了一课,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才发现书本上的理论还是如此重要,哪怕是字缝里面不起眼的一句话都是特别关键,这才明白医学考试为什么没有重点了,临床情况变幻莫测,没有深厚的积累如何应对呢?在实践中,还涉及脑出血与脑梗死鉴别时的颅内ct所表现的高低密度影、肺部纤维化的x线表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甲胎蛋白、心肌酶谱……各样的检查和表现没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是很难在众多的临床表现和检测指标中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的。

我们前段时间收了一个晕厥的病人,到医院测bp:90/60mmhg,hr:43次/分,开始考虑心源性的晕厥,后来询问病史发现患者腹泻20日,张老师考虑长期的腹泻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也会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的现象,所有在治疗方案中,除了提高血容量、强心之外,重视腹泻症状,后来果不其然,腹泻症状缓解后,血压、心率便也跟着上来了……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两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试想一个赤脚医生靠经验摸索行医几十年,却不太清楚眼睑水肿考虑肾脏问题,双下肢先肿考虑心衰,又有什么意思呢,科学就是如此,知其然

还当知其所以然,严谨、认真的看待和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客观现象。

三、浅谈基层医疗

这个话题探讨起来有些宽泛和空旷,医疗改革问题一直是政府、百姓关心的大事,“新医改”实施以来,有的说好,有的说差,社会各阶层人士褒贬不一。通过一个多月的见习和自己在医院的体会和所观所感中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我所在xx县中医院是国家级二级甲等医院,现有职工130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护)师23人,医(护)师23人,医(护)士15人,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床位200张。该院XX年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医院,组建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中心已建设成为龙头科室。目前随着国家对中医院的重视,医院新址的建设,人才储备就是个大问题。带习的张老师说,虽然每年有大批医学生毕业,但因为种种原因,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依然不是很多,县级以下医疗资源依然缺乏。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我个人还是深有感触的。因为身边的同学就已经,主动投降自学他科了,有的是不喜欢,有的是因为医学课程多、考试难、任务重,很多同学“知难而退”。而进入单位的同志,对工作满意度也不是很大,《生命时报》曾经进行了一次“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医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而“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工作压力大、时间长”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待遇问题。在国内,医生的付出与汇报不成比例在医学界是人所共知的,再加上医患关系的紧张,每天是“担惊受怕”的,如何工作舒心呢?

医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XX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XX〕48号)精神,进一步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积极做好关于XX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的宣传工作,为了加强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行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艾意识,我社会实践小分队组织了一次以青春红丝带,爱心为艾滋为主题的艾滋病宣传活动,面向大众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推动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义不容辞!

当我们决定举办此次活动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这个假期必定是特殊的。在此放假之前,当每个同学都在全心全意备考时,我们就在开始忙碌我们的社会实践。很多人说,这就是一个形式不用太过于重视;也有人说,你们就是闲着没事干,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还有人说,你们就瞎忙吧,到时候剖肯定会受到打击的.但是,我缺不是这么认为,我相信我们举办此次活动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的。于是乎,我们毅然决然的举办了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首先与当地的防疫站取得联系,并告知这次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方式,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竟然说,你们告诉我们的时间、地点到活动当天你们人到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们帮你们带过去和你们一起举办此次活动。我们的活动大受鼓舞,这就更使我们努力要把此次活动办好。我们的第一站得到了肯定,这使后来的在为小区居民宣传时更加的努力。在为居民讲解艾滋病时,由于我们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内容不是很具体再加上有点紧张,使活动没有我们预想的结果。但是,居民仍然说你们做的很好,社会就是需要你们这样的人。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使社会更加的美好我们很是感动。通过此次的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市民通过我们的宣传了解了很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然而,我们也从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通过这次活动在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的同时,扩大了防艾知识的普及度。活动中,许多市民表示他们通过我们的活动学到了很多,并且要求我们再次举办类似的活动,同时也表示会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进行宣传。通过这次活动不但使我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让我们倍受鼓舞。

关怀和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非常必要的,以为他们不但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同时还要承受观念的打击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对艾滋病了解的不深,一些人总是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对此持有偏见,从而使艾滋病人愈发恐惧和孤独。

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可是它的防御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珍爱生命,拒绝毒品,hiv自然就会远离我们。另外,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公用餐具、洁具等并不会造成感染,大家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紧张。我们应该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为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对出一份力,对尽一份责,对做一件事,多费一份心事每个公民的职责,因此遏制艾滋病蔓延需要打一场举国上下的人民战争。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尤其是医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宣传妨艾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艾滋,才能有成效的遏制其流行,以保障民众的健康和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建设。

通过这些天的筹办,真正的是我得到了锻炼,充实的感觉就是这样的。最后加上一句最大的危机是无知,最大的善良是关怀,因为有爱,艾滋病不再令人闻风丧胆,红丝带,让我们心心相系,携手前进 不要吝啬你的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没好人间。

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我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师学习,在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

我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我先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我先是认识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

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吉林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四川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有些书上讲到的药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

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认识中药之余,我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我讲解的时间。所以我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我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它也是个教训。就比如老师的方子,我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我说,他用地榆作佐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诱惑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我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每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因为我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为医生该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个初学者,不应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我总是越看那个“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我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我们对待大自然一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让它留在心里吧,我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

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可奈何。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都说做医生辛苦,我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

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了,曾经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我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我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

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我应该学习才是。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社会实践大学生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