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记敬老院之行

发布时间: 2020.10.10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记敬老院之行”,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还记得放假前夕,张老师刚说完寒假实践作业的时候,我们唏嘘一片,当然,其中也有我。当时,我认为那是上面安排,下面应付,因为上个假期的实践报告就被我应付过去了,只是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家乡的资料,几下子粘贴、复制一份几千字的实践报告就完成了,那样的报告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假期眼看就要结束了,和同学聊qq,才发现,我还有篇实践报告没做呢,也算是意外收获,但这次,不想再那样去应付。
于是,我决定和妹妹一起去敬老院,想要真实的了解一下敬老院里面老人的生活。
我家住在矿区,不是什么大的城市,也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敬老院,只是在我们矿的最东边有一个,之前没有去过,只知道大概位置,具体位置还有待探索。二月二十二号早晨,我和妹妹早早起来,为我们的敬老院之走而做准备,在妈妈的督促下,我们很快就上路了。
由于我们不是很清楚路线,而且那里离家也不是很远,我们选择了步行,天气很好,阳光明媚,还时不时的可以听到鸟叫,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如此的环境,让我们两个对此次实践活动充满的兴趣,走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看到了福云敬老院的广告,而且上面还有路标,指引我们往哪里走,我们顺着路标,拐了两个弯,抬头一看,我们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了!也算得上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从大门外面看, 很静,院子里面有三四个人,但都是中年人,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想象中的是几个老人在长椅上晒太阳、打盹
我们继续朝前走,离大门越来越近,看门师傅刚给一个阿姨开门,那个阿姨进去后,看门师傅准备要关门,但他看到我和妹妹在朝前走,就等着我们,因为那是个死胡同,只要往里面走,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去敬老院,否则,没路可走的。到了门口,我和妹妹直接走了进去,看门师傅看着我们不像是看家人的,就厉声问我们:你们找谁?我走上前说:我们有个需要实践的作业,想来这里看一看,做点力所能及的。看着他还是一脸严肃,我紧接着赶紧补充到:我们不会捣乱的。他指着那边战着的两个中年人说:你去问老板,老板在那边,看他同意不。我扭头像那边看,又问到:是左边的那一个?他说:嗯,那个瘦的。
走到老板跟前,那个瘦老板也盯我们看了好久,或许是对我们太过陌生,对我们这样的不速之客,他可能有点无措,因为他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来的。给他说明情况之后,老板很乐意,并给另外的一个师傅说:你领她们随便看看。这个师傅可是很和蔼可亲,看着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一下子放松了不少,他大概五十多岁,但走路看着很带劲,身体很好,看着他那灿烂的笑,不难知道,他一定很乐观。在后来的聊天中才知道,他也算是一个孤寡老人,种了一辈子的地,老伴去世了,只有一个儿子,但不孝顺,时常对自己大喊大叫,他不愿依赖儿子,而且自己身体还不错,就来到这里,帮这敬老院做点事情,也可以让自己独立的生活。说到这,看的出,原本灿烂的脸上多了一抹灰灰的东西,让人看着心疼。说完,他的脸上又像今天的太阳那样明媚,让人不得不对他的乐观心态而感到崇敬!我想,他的笑,是我这个冬天看到的最温暖,最美的笑!
这时,才看清楚了院子,比我们在外面看到的大的多,总体来说,绿化还可以,挺大挺干净,由于天有点冷,外面并没有老人,我想,天暖和的话,一定会有好多的老人在外面晒太阳,聊天。那位老师傅带我们进到楼里面,这是一座四层高的小楼,就向我们的宿舍楼,从外面看,黄色的,像是新刷的,颜色很亮。一进去,就看到有四五个老人在看电视,其中一个爷爷是坐在轮椅上,他的腰直不起来,背是驼着的;在长椅上坐着两个老奶奶,其中的一个看上去身体不是很好,因为在那里坐着还要拄着拐棍,支撑着自己,我想如果没有那个拐杖,估计她不是会躺倒就是会往前趴;旁边坐着的那个奶奶还好,精神看着也不错,还在照顾拄拐的那个奶奶。他们看见我们进去,挺好奇的,也很欢迎我们,我想,他们应该也有像我们这么大的孙子或孙女吧。
他们看到我们很高兴,奶奶们让我们和他们坐在一起,还要给我们倒水,我们说了好几遍不渴,不用忙,他们才罢休,呵呵,我们陪他们一起看了会电视,忘记是哪个频道,但里面演的是戏,没记错的话是京剧《霸王别姬》,他们看的很投入,有些精彩的地方,他们还给我们讲(这确实有点必要,呵呵,他们对戏可比我们了解的多多了 ),还好,这是一段历史故事,了解点,我就趁热问了他们几个问题,他们很耐心的给我讲,令我吃惊的是,那个奶奶讲完后,那个坐在轮椅上的爷爷还做了补充,他们对戏可这是够热爱的,戏曲可是为他们的晚年添了不少乐趣,看着他们看戏、讲戏,不知怎么的,我感觉自己也好幸福。
快到吃饭时间,食堂阿姨开始做饭了,正好这天中午吃饺子,有韭菜鸡蛋的,有大葱猪肉的,我们帮阿姨擀皮,很快,几碗香喷喷的饺子就好了,阿姨让我们先端给看电视的那几个老人,我想他们应该是这个敬老院里年纪最大的,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吃饺子的时候了解到了这几位老人的家庭情况,不是孩子不在身边,就是孩子不孝顺。唠家常的时候看的出,他们的内心很孤独,他们很渴望孩子们的关心,他们不是想要索取什么,不是想要得到什么所谓的报答,他们只是想要和自己的孩子多说说话,他们要的不是别的,是人之常情,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做的,是最起码的。
经过我和他们半天多时间的接触,让我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从物质上看,他们的生活还可以,住的舒适,吃的健康,休闲时间也有娱乐,但我总觉得他们少着什么东西,看着他们,看着他们用那么柔和的眼光看着我,我看到了,看到了他们眼神中的渴望!他们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关心,是亲人的呵护,他们想要的是安详的晚年,是子孙满堂,是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幸福,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连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孩子的最起码的关心都得不到,让人痛心。我难以想象,这些孤寡老人的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的,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渴望吗?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东西吗?我不信!他们一定知道自己的父母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他们想要什么,自己的父母是知道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那血缘、那彼此的默契是抹不掉的。俗话说的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就不懂吗?着实让人费解!
当然,有些子女确实很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不得已将父母送进了敬老院,这些很可以理解,而且这或许也是一个趋势,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工作繁忙无法照顾老人,此时将老人送入敬老院是个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在那里接受很好的照顾,敬老院的阿姨们照顾的很细致,但别忘了有功夫的时候勤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勤打个电话,对于子女,这并不难,但,对于父母,那将会是他们晚年最幸福的事情。
说到这里,想起一首歌,王宝强的《乡下住着咱爹妈》,歌词有这么几句:乡下住着咱爹妈,面朝黄土把汗洒,一年一年青丝变白发,日日夜夜还把我牵挂,我们是不是也该多想想他们了!
要走了,老人们都很不舍,有的奶奶说让我们再玩会,有的爷爷说让我们有时间了再去玩,他们看我们的眼神就像看自己的孙女一样,从他们那柔和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一种渴望!走的时候我和妹妹答应他们还会回去看他们,他们很高兴,我们不舍得走离开了。
我们走到门口,那个门岗师傅对我们说:今天初八,后天初十,有戏,我们请的戏班子,那天肯定热闹着了,你们到时候可以来玩。我们笑了笑,没说什么,离开了。
我们两个回家的路上谁也没说话,天似乎也没有来的时候那么晴了,快到家的时候,妹妹突然对我说:还好,他们可以住敬老院,里面的阿姨照顾的很细心,他们还可以一起看戏一起聊天。我看着妹妹,笑了笑,没说什么,因为我当时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说的,但,我想当时我笑的一定不怎么好看。
住福他们,祝福善良的老人们身体健康,祝福可爱的爷爷奶奶们幸福安康!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刚放寒假的那几天,青岛一直笼罩在大雪里。出行很不便,想要找份实践工作也是相当的困难。鉴于很难找到实践工作和父母的催促,我去东营我爸妈那儿呆了二十多天。在那里,父母打工所干的重活我是干不了的,我只能料理一下家务。叠被子,扫地,洗碗,给上学的弟弟做饭,这些就是我每天的分内工作。

回到老家,我联系到镇上的几位大学生,打算去做一个志愿者,到乡里的敬老院做实践工作,看望并帮助那里的老人。

乡里的敬老院就坐落在我们村附近。由于缺少资金,敬老院的建筑和设施都很简陋,院里的工作人员,包括院长在内,也只有四位。为了节省资金和工作方便,乡里任命的院长就是我们村的村长,以至于最后实践活动开展地鉴定的签章都是我们村居委会的签章。

2月1号是我们去敬老院的第一天。老人们看到特地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询问我们各方面的情况。院里的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很欢迎我们的到来,毕竟院里确实是需要人帮忙的。

我们也详细询问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我们从村长那里了解到,敬老院里共有40位老人,其中近1/3的老人身体不好,分别患有不同的疾病。一般3至4名老人共住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政府每月的补贴只有190元/每人。平时,身体好的老人会帮忙打扫卫生,夏天的时候会帮忙修剪花草,其他老人一般只呆在房里,看看电视,聊聊天。大部分老人是孤寡老人,只有少数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人陪他们。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快乐。

去跟呆在房间里的老人聊天的时候,我们六个人通常分为三组,分别去不同的房间慰问老人。起初,我们还显得有些拘谨,倒是老人们的热情带动了我们。有时遇到耳聋耳背的老人,不得不一遍遍大声的重复回话,我们仍然很耐心地跟他们聊天。一方面讲述我们自己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倾听老人们的故事和经历。老人们精彩的故事是如此令人着迷,老人们艰辛的经历又是如此令人心酸。

跟老人们聊完天我们就去帮工作人员整理备案。令我想象不到的是,整理备案居然异常的繁琐。我们要帮忙记录40 位老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情况。由于有限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忙于照顾老人,这项工作一直被搁置。我们到处翻找资料,寻找老人们的信息进行备案。有些老人根本没有旧资料可寻,我们只能像做社会调查一样,去访问那些老人,记录信息。

第三天我们做了清洁工作,帮老人们打扫房间。扫地,擦玻璃,擦拭家具,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的难关是院里的积雪。院里的工作人员每天照顾老人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了,根本没有空去清除积雪。厚厚的积雪已经结成了冰。老人们本就腿脚不方便,如果走在这样的路面上,是很容易滑倒的。我们一下下地铲雪,一次次地推车倒雪,每一次的穿梭间,都看到映在夕阳余晖里的老人们幸福的微笑。于是我们觉得很满足,很充实,干得更加起劲了。

敬老院的工作并不是很累,但却很繁琐,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哪一个老人都要照顾到。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照样帮工作人员做些繁琐的工作,如洗衣服,买菜,甚至喂饭。每一样都挺有挑战性的。洗40 位老人的衣服,每次都是一大堆,那台旧旧的洗衣机都要轰隆好几个小时;平时从不过问柴米油盐的我们,买菜的时候,就也要像家庭主妇一样跟菜贩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有几个老人患有中风、瘫痪,吃饭的时候需要别人喂,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们也只得先给老人喂饭。

从2月1号到2月5号的五天里,我们每天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们看到我们来也特别的高兴。邻村的一位赵大爷,特别喜欢下象棋,在院里是难逢其手。他让我们陪他下棋,我高调应战。看到我自信满满的下棋,却接二连三的输棋,他很是高兴。我不知道他是因为依然没遇上对手,还是觉得我故意谦让,总之,能让他高兴就行了。

2月6号是我们在敬老院的最后一天。想到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我们提议给老人们包饺子。有了我们的帮忙,工作人员也就答应了这麻烦的活计。平时连饭都不怎么会做的我们,包出来的饺子都是不成样子的。可是老人们也吃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理解,那是我们的心意。

临走的时候,我们还跟老人们合影留念。看着镜头前夕阳下的老人们,绽开的微笑里依然掩饰不住岁月的沧桑。毕竟,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是根本无法体会和理解他们的孤独和悲凉的,我们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老人们做点实事。

去敬老院进行社会实践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教育。走进社会,锻炼自己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老人,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怀的弱势群体。以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再去敬老院的。让我们大家一起用实际行动为关爱老人这一公益事业做出一些努力吧,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

敬老院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秀传统,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的同时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班团委决定,在三月最后一个周末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服务老人的社会实践,去给予老人呵护和关怀,让自己的周末过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周末我和几位班委费尽周折联系敬老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联系上了西湖区天竺路敬老院,准备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

老人们一看到一群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十分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情况。动作虽简单,但体现出了老一辈们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关怀。或许,在这里老人们很少见到年轻一代的身影出现,以至于我们的到来使他们兴奋异常我们询问了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后,便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很快就融入其中。我们没有因为假期期间不能外出游玩而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

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也是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缩小代沟的途径。

在我的印象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这样一个画面,我们在去敬老院前买了一点物品,到哪儿我们分给了老人,每到一个房间老人都要拉着我们的手说道:孩子们,你们现在还在读书,也需要用钱的,你们不必买东西了,常来看看我们,陪我们聊聊天我们就很高兴了。是啊,看看他们居住的环境,听了听他们的光辉历史,他们的确不需要什么物质上的给予,他们希望的是能有人陪陪他们,他们希望的是心灵的碰触。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不求穿得多华丽,不求吃的多美味,也不求儿女能给予他们多少物质上的满足,他们只希望在无聊的时候有人陪她聊聊天,解解闷,在他们回想起伤心往事是有人安慰。

老人中有好多都是因为没有家属照料或家属太忙顾不上老人而被送到了敬老院,从此开始了他们孤单而乏味的最后旅程他们说,自从送进敬老院之后,就基本没见到过自己的子女,说到这里时,老人的眼角湿润了,声音也开始哽咽这时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显得很苍白,我只好转移他们的话题,谈他们的光辉时代的事情。

从我们进入敬老院,我就注意到有位拿着拐杖的爷爷当我走近他时他一直对我微笑,然后拉着我的手,和 我 亲 切 的 交 谈,在交谈的过程 中 我 们 知 道 了他 是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的 政 治 教 授 他 给我 们谈 价 值 观 ,谈 学 习,谈生活,谈 亲, 情 与 爱 情他那么的热情,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尽忠!也许这些话听起来俗不可耐,让年轻人听了肯定会笑掉大牙,但是我却认为这些话饱含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年轻一代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与价值观。

在这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为老人们做了些日常的事,也进一步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进一步增进感情。通过与老人们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儿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们对我们后辈的希望而作为儿女的我们,是否应该常回家看看呢?

在回来时大家都一致认为: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而且需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此我们金融一班的团委向社会发出呼吁: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继承、发扬。

在社会上拼搏的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再忙也不要忘记生养我们的父母,要明白,他们不仅仅是需要我们物质上的满足,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心灵的交流。

青年一代的我们,不要整天沉迷于网络、酒吧、歌厅、游玩。关爱老人关心弱势群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我们闲暇时,多做做公益事业,多关心弱势群体,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好。

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世界会应为我们更加的美好!

2021敬老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敬老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放寒假的那几天,青岛一直笼罩在大雪里。出行很不便,想要找份实践工作也是相当的困难。鉴于很难找到实践工作和父母的催促,我去东营我爸妈那儿呆了二十多天。在那里,父母打工所干的重活我是干不了的,我只能料理一下家务。叠被子,扫地,洗碗,给上学的弟弟做饭,这些就是我每天的分内工作。

回到老家,我联系到镇上的几位大学生,打算去做一个志愿者,到乡里的敬老院做实践工作,看望并帮助那里的老人。

乡里的敬老院就坐落在我们村附近。由于缺少资金,敬老院的建筑和设施都很简陋,院里的工作人员,包括院长在内,也只有四位。为了节省资金和工作方便,乡里任命的院长就是我们村的村长,以至于最后实践活动开展地鉴定的签章都是我们村居委会的签章。

2月1号是我们去敬老院的第一天。老人们看到特地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询问我们各方面的情况。院里的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很欢迎我们的到来,毕竟院里确实是需要

要人帮忙的。

我们也详细询问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我们从村长那里了解到,敬老院里共有40位老人,其中近1/3的老人身体不好,分别患有不同的疾病。一般3至4名老人共住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政府每月的补贴只有190元/每人。

平时,身体好的老人会帮忙打扫卫生,夏天的时候会帮忙修剪花草,其他老人一般只呆在房里,看看电视,聊聊天。大部分老人是孤寡老人,只有少数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人陪他们。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快乐。

去跟呆在房间里的老人聊天的时候,我们六个人通常分为三组,分别去不同的房间慰问老人。起初,我们还显得有些拘谨,倒是老人们的热情带动了我们。有时遇到耳聋耳背的老人,不得不一遍遍大声的重复回话,我们仍然很耐心地跟他们聊天。一方面讲述我们自己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倾听老人们的故事和经历。老人们精彩的故事是如此令人着迷,老人们艰辛的经历又是如此令人心酸。

跟老人们聊完天我们就去帮工作人员整理备案。令我想象不到的是,整理备案居然异常的繁琐。我们要帮忙记录40位老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情况。由于有限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忙于照

顾老人,这项工作一直被搁置。我们到处翻找资料,寻找老人们的信息进行备案。

有些老人根本没有旧资料可寻,我们只能像做社会调查一样,去访问那些老人,记录信息。

第三天我们做了清洁工作,帮老人们打扫房间。扫地,擦玻璃,擦拭家具,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的难关是院里的积雪。院里的工作人员每天照顾老人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了,根本没有空去清除积雪。厚厚的积雪已经结成了冰。老人们本就腿脚不方便,如果走在这样的路面上,是很容易滑倒的。

我们一下下地铲雪,一次次地推车倒雪,每一次的穿梭间,都看到映在夕阳余晖里的老人们幸福的微笑。于是我们觉得很满足,很充实,干得更加起劲了。

敬老院的工作并不是很累,但却很繁琐,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哪一个老人都要照顾到。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照样帮工作人员做些繁琐的工作,如洗衣服,买菜,甚至喂饭。每一样都挺有挑战性的。洗40位老人的衣服,每次都是一大堆,那台旧旧的洗衣机都要轰隆好几个小时;平时从不过问柴米油盐的我们,买菜的时候,就也要像家庭主妇一样跟菜贩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有几个老人患有中风、瘫痪,吃饭的时候需要别人喂,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们也只得先给老人喂饭。

从2月1号到2月

号的五天里,我们每天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们看到我们来也特别的高兴。邻村的一位赵大爷,特别喜欢下象棋,在院里是难逢其手。他让我们陪他下棋,我高调应战。看到我自信满满的下棋,却接二连三的输棋,他很是高兴。我不知道他是因为依然没遇上对手,还是觉得我故意谦让,总之,能让他高兴就行了。

2月6号是我们在敬老院的最后一天。想到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我们提议给老人们包饺子。有了我们的帮忙,工作人员也就答应了这麻烦的活计。平时连饭都不怎么会做的我们,包出来的饺子都是不成样子的。可是老人们也吃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理解,那是我们的心意。

临走的时候,我们还跟老人们合影留念。看着镜头前夕阳下的老人们,绽开的微笑里依然掩饰不住岁月的沧桑。毕竟,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是根本无法体会和理解他们的孤独和悲凉的,我们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老人们做点实事。

去敬老院进行社会实践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教育。走进社会,锻炼自己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老人,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怀的弱势群体。以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再去敬老院的。让我们大家一起用实际行动为关爱老人这一公益事业做出一些努力吧,从身边做起,

从每一个人做起。

"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