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1.09.01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走访50位中国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多角度还原当年的战场故事。通过电影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历史和更加关注抗美援朝老兵群体,珍爱和平,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供您参考。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一)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影片剧照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二)

“守墓人”:倡议年轻人看抗美援朝故事 传承其精神

片方原本要在沈阳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起举办观影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临时取消了。导演表示非常遗憾,“我们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陵园里安葬了众多志愿军烈士,我们希望回到这个项目开始的地方,与观众一起,致敬每一位志愿军战士。无论是当年的抗美援朝,还是当下的疫情、洪灾,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才让我们有美好的未来。”

称自己为“守墓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肖淑芬女士表示:“作为烈士英灵的守护者,我们倡议,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观看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了解抗美援朝故事,学习抗美援朝精神,站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岗,为下一个百年目标而奋斗。”肖淑芬女士还表示:“这部影片是对先烈们的一种告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众多英烈在这里安眠,这里还有镌刻着所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将士的英名墙。这里也是所有志愿军遗骸的安葬地。《1950他们正年轻》不是一般的纪录片,它是通过英雄战士的回忆与讲诉,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再一次弘扬,我们要传承好不畏强敌、爱国报国的基因,使其发扬光大。”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三)

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目前已经被正式定档在9月3日,导演也是解释了为什么定档在这一天的原因,因为在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将会回国,这部电影也是为了来致敬这一群可爱的人

由宋坤儒执导的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将于9月3日在全国上映。片方发布终极海报和一支新的预告,片方表示,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遗骸将回国,选择在9月3日上映,是对志愿军的致敬,倡议大家勿忘历史致敬英雄,一起观看抗美援朝故事。

新发布的海报中,一名战士奔跑在战火硝烟的战场上,画面中花的元素非常抢眼,象征着当年入朝的战士是如花一般的年纪,同时红色的花也暗示鲜血浸染的惨烈。抗美援朝,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异国他乡,我们从未忘记,当年,有百万年轻人响应祖国号召,用血肉为祖国人民筑起一道新的长城,将强敌阻挡在国门之外。《1950他们正年轻》收录了26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影像,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看他们战火硝烟里的无悔青春,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保家卫国,自强不息。

26位志愿军老兵首登大银幕 9月3日上映意义非凡

《1950他们正年轻》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一首励志感人的“青春”赞歌。

70多年前,百万青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把威胁挡在了国门之外,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回来的战士,如今他们怎样了?当年的战场究竟有多惨烈?在军力物力悬殊的那场战斗中,这些年轻人想的是什么?《1950他们正年轻》历时四年拍摄制作,主创团队以“真实、珍贵、热血青春”的创作初心出发,走访了近50位志愿军战士,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当年的战场故事。

从这部电影发布出来的预告和海报中,大家可以看到这段充满着硝烟的年代,我们国家无数的有志之士,为了国家以及民族的尊严和安全,前赴后继奔赴战场,只为创造一个盛世的中国。

GZ85.Com扩展阅读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


《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纪录片,好像没有别的喜剧片那么受欢迎,但是这是一个值得很多人去观看的纪录片,让他们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那么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的观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一)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二)

庄严的时刻,敬慕的氛围,我们用崇尚的心迎接英雄回家。9月2日,我国迎回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109名烈士的遗骸以及1226件遗物返回故乡。2014年至今,已有八批825位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他们离别时满目战云密布,归来正是繁花似锦。在“去”与“回”的轮回之间,早已换了人间。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祖国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们——这是对英烈的崇尚,这是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那一场“立国之战”的不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抗美援朝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胜利不是轻轻松松得到的。71年前,许许多多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9月3日,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影院上映。影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虽然我长到19岁,但背个人还是太费劲了,我都不知道那个劲是哪里来的……”“今天连明天在不在都不知道,那我得干啊,我是战斗员。”没有人能真正还原战争,除了经历过战争的人。《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对准当年还都不到20岁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披上战衣,蜕变成战士,在最好的年纪写下了民族永恒的记忆。从艺术角度来看,《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和传统纪录片一样,执着于用时间轴、章节划分来进行主线把握,而是更偏向于用内在情感的连结来为整个电影搭结构。毕竟,对于这些当时15至18岁的故事主人公来说,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就此划分出人生的巨大转折——有人不幸倒下,有人继续前进。影片以大篇幅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人,呈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在时代的宏观叙事之下,每个真实的个体都不能被忘记,“因为那段历史,需要有人铭记、以史为鉴。”

电影,最终是以眼走心的艺术。在社交媒体上,很多观众反馈看到影片预告,感受到了热血和温情。有网友说,“被《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感动,我爷爷奶奶也曾是志愿军战士,当年他们跨过鸭绿江,为了民族未来去战斗,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的生命换来如今山河无恙盛世繁华。”相对于观众的观影热情,制作者们认为这个影片的关键词之一是“珍贵”。导演宋坤儒说,“纪录他们的故事,再不拍就来不及了”。1956年,四川荣军院中伤残抗美援朝老兵有两三千人,到去年,就剩下了9个老兵还健在。本来少年,此去一生。把健在的英雄搬上银幕,于每一个后来者而言,是荣幸,更是责任。

《1950他们正年轻》,纪录一首“青春”的战歌。虽然面对镜头,老人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但他们确实曾用血染的青春换来安宁的盛世。电影终究是忠实的记录者,随着光与影的延伸,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形象站立在眼前,一段段岁月可证的历史越发清晰起来。无数观众也得以看见,那场战争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胜利,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之道。有热血青春这么一股子精气神在,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打败!还有什么胜利不敢夺取!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三)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


在看完抗美援朝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后,大家心里有很多感触吧,这样的纪录片很适合在读书的孩子们看,让他们了解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来的并不是很容易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唱着最悲壮的战歌,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们,把家乡背在身后,向着危险出发了。

真正到了战场,实际的危险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危险,战争的残酷比他们想象中的更残酷。

中国人,可能无法唱出完整的抗美援朝战歌,但都能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更增添了满腔热血和激昂。

看了好多表现抗美援朝的影视剧,读了好多关于抗美援朝战士的文字,但听到《1950,他们正年轻》里的老兵们讲述那段历史,没有嘶吼的口号,只有平静的哽咽,他们口中看似苍白无力的文字,却像钝刀子剜心一样,让人感到滴血地疼。挂满他们胸膛的勋章,在我们看是荣誉,在他们看来,却是沉甸甸不愿提及的回忆,是战友们殷红的鲜血和永远停滞的青春。

七十多年过去了,曾经十几岁的少年,都成了八九十岁的垂暮老人,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太遥远了,以至于老兵们在给儿孙们讲抗美援朝的经历时,儿孙们却不太相信。

还好,《1950,他们正年轻》的制作团队,找到了这些老兵,他们想尽量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他们要与时间赛跑,因为抗美援朝老兵们不多了,并且还在减少。刘素谦老奶奶说:你们来得正好,你们再不来,我可能就没了。

得益于《1950,我们正年轻》,我们才能看到二十六位不同兵种的老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有怕鬼的侦察兵任红举,在阴森的小磨坊,发现了肠子流出来,血已流干的指导员,了了指导员的心愿,把指导员埋在异乡,为了自己的良心,用钢笔在枯树皮上为指导员写上英雄的墓志铭:李振唐。

有《奇袭白虎团》的原型包月禄,在他的描述中,并不觉得那场战斗有多么了不起,就是服从命令,听到声响就打,打完就走,也不知道白虎旗是什么东西,缠在腰上,继续走,他说:打仗,命都不是自己的。

有被最好的战友骂“怕死鬼”的薛英杰,冒着敌机运送物资,战友气不过他的谨慎,骂他是“怕死鬼”,因为怄气占了他的位置,一屁股给他拱进了车里,敌机正好扫在战友身上,最好的战友死在了他的怀里,他找遍了烈士陵园,却找不到战友的名字,哭着对镜头说:希望能为老兵说句话。

有爱臭美爱照相的刘素谦,她知道自己的状况不是太好,说:你们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了。她捧着一本相册,相册里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的容颜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纪,他们的青春留在了最惨烈的战火里。

有老兵轻蔑地说:“美国佬他们身上穿着防弹背心,防个屁弹,还不是被打死。”

有老兵平平淡淡地说:“我杀了好多人,我胆子大我不怕。”

... ...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有的胆大,有的胆小,有的有文艺梦,有的爱臭美,他们也会闹情绪,也会吵架,他们被裹挟在战争中,他们讨厌战争,但他们相信未来,他们不希望再有战争,但他们决不投降,他们打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他们做的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1950他们正年轻》,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

影片的最后说: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老兵们正在离我们而去,历史也在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怎能忘记?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二)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上线了。片中,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和平,感人至深。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把威胁挡在了国门之外。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这一段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应该在新时代的中国人心中留下印记。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历时4年拍摄制作,主创团队以“真实、珍贵、热血青春”的创作初心出发,走访了近50位志愿军战士,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抗美援朝战场的故事。26位志愿军老兵首登大银幕,与20多万抗美援朝牺牲战士一起谱写出无悔的“青春”赞歌。

以前梳理中国近现代史,只知道中国在每一次关键历史节点上取得了胜利,只有了解到这些历史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倾听他们的记忆,才能体会到先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多么惨烈的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人民筑成一道血肉长城,将强敌阻于国门之外,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报效国家。

作为一名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承担自己的使命。

历史上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8个月内,先后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而这一场场战争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的流血与牺牲,才换来了这场保家卫国之战的伟大胜利。时至今日,当年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也在陆续“回家”:2021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归祖国大地。在今年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当年,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距离这场战争过去了七十多年,曾经的战士也都成了耄耋老人,但只要一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能够记得清许多的细节,那里有战争的胜利之光,有战斗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也有为战友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遗憾与哀痛。我在观看时被影片深深感动,被他们这些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感动,更是被那场正义之战所感动。正是他们,用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和对敌人最切齿的狠,维护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三)

我一直觉得我和志愿军有单方面的特殊情感联结。因为我的爷爷也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但他几乎从不跟我们细说当年的一切,所以当我坐在影院里,那空荡荡的影院里,看着那些将青春献与祖国的年轻人缓缓道来,我内心的遗憾得到安慰,爷爷回到我的身边,我仿佛靠在他的膝头,在他的讲述中,将他遗失的岁月册页拾起,一页一页,珍重地翻阅。

我的眼泪在听到刘文的故事时彻底开了闸。她被炸断了右腿,只剩一根大筋,被战友背在背上,匍匐着往山上爬。“她还在唱,”任红举老战士说,“她在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影院里还有零零星星几个观众,我们特意坐得很分散,可是那一刻,四下里响起的抽泣声还是那样分明。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影评 《1950他们正年轻》感受作文大全

真正的战争是什么?是一个炮弹飞来,漂亮的女战士只剩下两根沾满碎肉的长辫子。是在水磨房里遇到一位指导员,衣服一掀,露出的肠子发白,血都流尽了,极度痛苦之下,他的头左右摇摆着,透着求死的欲望。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块银圆,嘴里喊着“妹,妹”咽了气。

我好像也疼了起来,我在座位上一边忍泪,一边发颤。

这就是我们这片土地所拥有的年轻的人们。怕疼,怕黑,爱漂亮,爱照相,有时候也跟战友闹别扭,但他们来到异国的战场,目之所及都是无比惨烈的景象,跃上心头的第一念是“这场仗要是打到中国可就完了”。

影片的末尾有那么多可爱的年轻脸庞的留影,层层叠叠,盘旋而上,最终环绕着三个字——中国梦。我的内心无比震动,这三个字一点也不空泛,它就是无数前仆后继、舍身往死的年轻人期盼并相信的未来,也正是我们的现在。

所以我想,年轻的人,今天我一定要和你们相会。在这电影院,在这晴空下人群熙攘的广场,在那个垂头一心一意研究玩具的孩子身旁,在那个飞身跑过追上同学的短裙女孩身边,在那个拉着小娃娃慢悠悠散步的妈妈身侧,在这广阔又宁静的人间。

我一直觉得我和志愿军有单方面的特殊情感联结。因为我的爷爷也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关于抗美援朝,他留下的不多。一张在朝鲜的半身纪念照,一块勋章,一双不足巴掌大的朝鲜娃娃的黑色橡胶鞋,我爸爸那一代是人人穿过的。

有一天,他垂垂老矣,忽然起了兴致,把我唤到身边,嘴里叽里咕噜地学了一句话。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摇摇头。

“这是朝鲜阿妈在叫她的娃娃回家吃饭呢。”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


《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纪录片电影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当年的那一代年轻人,在战火硝烟中谱写了无悔青春的赞歌。那么你看完纪录片后有哪些心得感悟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 (一)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二)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三)

9月3日,一部纪录片电影横空出世,开播就获得了8.7的高分!但这部纪录片排片少的可怜,上映6天,却只有230万的票房,甚至因为票房不理想快被影院下映。

终于,在网友的广大呼吁下,这部纪录片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它就是《1950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回忆,讲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年轻人的故事。抗美援朝的电影很多,但很少有吸引人的佳作,因为影片的还原度并不足以展示战争的真实情况。

而它,《1950他们正年轻》拍摄团队历时四年拍摄制作,走访50位志愿军战士,最终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将战场画面真实还原。

71年前,一群风华正面的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他国,为祖国而战,用血肉为祖国筑起了一面城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却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地方,而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邀请了各种兵种的老战士回忆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亲身口述自己的经历。没有经历战场的我们,却从老兵口中感受到战争中最真实的人性。

当时只有17岁的老兵汤重稀在行军途中,遭遇美军飞机,而他的右手只在一瞬间就消失了。“敌人的一颗炮弹,就改变了我的命运,”梦想当一名手风琴演奏家的他,梦想也随之葬送。

71年前,老兵薛英杰曾和战友贺殿举相互许诺,谁牺牲了就把对方的遗体带回国。这位老兵在2021年4月24日与世长辞,临终前依旧念念不忘牺牲的战友,希望把自己战友的遗体找回来。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老兵讲述一个文艺兵女战士被炸断双腿,战友把她负在身上往山上爬,她仍在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还有一位战士,只找到一条胳膊,手里还牢牢捏着小提琴弓。战争残酷,没有人性可言,可那时,他们正值青春!

老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依旧心潮澎湃。想起牺牲的战友,则像孩童一样掩面痛哭。

而就是这样一个纪录片却无人问津,难道电影的市场趋向只有明星商业片?

正如导演所言“时间对于我们和这些老人的纬度是不一样的,对这些爷爷奶奶而言,每一分钟都是与这个世界的倒计时。”而我们,只是时间的传递者。

终于,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互相传递,更多影院也愿意排片。虽然幸福来之不易这句话已经听腻了,但我们所处的时间,正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幸福。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年他们正年轻》发文称将把票房的片方分成全部捐赠出去!以电影之外的另一种形式,报答240万名志愿军战士,告慰197653名忠烈英魂。

他们当年为我们拼了,我们今天为他们捐了!



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精选3篇)


在观看抗美援朝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后,相信心中有很多的感触,此时就可以写篇观后感,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那么《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精选3篇)【一】

有幸很早就去看过这部片的样片,我以及与我一起去的同事都哭了。说实话,对于抗美援朝,我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对那场战争并不感兴趣,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残酷的,都与死亡有关。我感动的是这一群老兵,他们经历过那么大的事,很多依然很乐观,还在唱歌。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选择,依然斗志昂扬,让我一个整天想着躺平的年轻人很惭愧。如果当年他们躺平了,我们会怎样?看片子的时候时常会脑子里面想这个问题。

有个老爷爷,想找他战友的遗体,他说电影上了以后,他希望更多人帮他找,一直到他过世,电影还没上映,朋友跟我说起的时候,我也想哭。那个战友救了他的命,自己牺牲了,当年的环境,只能就地掩埋。但中国人,我们讲究叶落归根,这个老兵希望能把他战友的遗体找回来,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些爷爷奶奶,他们在出镜的时候很多都戴了他们的军功章,这是他们的荣誉,也是祖国与人民给他们的感谢。

相比《金刚川》这一类的剧情电影,这部电影更为真实动人,看到这些乐观向上的老年人,我们作为年轻人,受到的激励还是不少的。

有孩子的家长,或者创业者、迷茫焦虑中的年轻人,都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段历史里的普通人,如何敢打敢拼,成为时代的英雄。

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精选3篇)【二】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精选3篇)【三】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1950他们正年轻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其是一部抗美援朝老兵记录电影,拍摄了当年抗美援朝老兵最近的状况,那么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一】

有幸很早就去看过这部片的样片,我以及与我一起去的同事都哭了。说实话,对于抗美援朝,我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对那场战争并不感兴趣,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残酷的,都与死亡有关。我感动的是这一群老兵,他们经历过那么大的事,很多依然很乐观,还在唱歌。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选择,依然斗志昂扬,让我一个整天想着躺平的年轻人很惭愧。如果当年他们躺平了,我们会怎样?看片子的时候时常会脑子里面想这个问题。

有个老爷爷,想找他战友的遗体,他说电影上了以后,他希望更多人帮他找,一直到他过世,电影还没上映,朋友跟我说起的时候,我也想哭。那个战友救了他的命,自己牺牲了,当年的环境,只能就地掩埋。但中国人,我们讲究叶落归根,这个老兵希望能把他战友的遗体找回来,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些爷爷奶奶,他们在出镜的时候很多都戴了他们的军功章,这是他们的荣誉,也是祖国与人民给他们的感谢。

相比《金刚川》这一类的剧情电影,这部电影更为真实动人,看到这些乐观向上的老年人,我们作为年轻人,受到的激励还是不少的。

有孩子的家长,或者创业者、迷茫焦虑中的年轻人,都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段历史里的普通人,如何敢打敢拼,成为时代的英雄。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二】

有机会观看了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作为一部纪录片,导演邀请了26位当年在抗美援朝参战幸存下来的英雄,他们现在已经很老了,基本都是90岁上下,在电影上映的时候好几位都走了。可是当年,在那战火纷飞的朝鲜,上甘岭。他们都很年轻啊,都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未来的和平,不畏生死,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片中有一位老战士,临终前的愿望是找到自己的战友遗体,带回中国,我看到这一个细节控制不住流泪。

当年的那一代年轻人,在战火硝烟中谱写了无悔青春的赞歌。而且活在当下,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珍惜,感恩,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三】

今天下午去看了点映,讲述了拍摄初衷、出品过程和老兵们的状况等。

开头是极美的空镜中,一位老兵将奉命前往朝鲜的过程娓娓道来。一开始还带着身为17岁学生文工兵的活泼和雀跃,但没多久,就被残酷的战争、以异常惨烈的方式夺走了一个又一个的战友。

然后很多人开始哭,全程没有停下来。

近几年常去影院看纪录片,也发现大都拍得非常好,很用心也让人入心。我想其中尤其动人的是真实的力量,以及非亲历者不能得知的细节。诚如里面某位老兵在讲述跨越70年仍历历在目的往事时不断说的,细节,细节.……他记得那么清楚,以至于我觉得那些细节可能经常在某一刻钻到他脑里面提醒着他。希望大家能亲自去听他、听他们都说一说,但要记得别像我一样忘记带纸巾,并做好心理准备。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四】

一部真实的感人的纪录片,一位志愿军老人说:“战争就是残酷的,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但是不要怕战争” 正是这些英雄烈士,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为我们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时代。导演说这部片子预算很低,也没想过纪录片能回收票房,每个人都知道结果是什么,会面临什么,却义无反顾地做了。影片的意义对这些志愿军英雄也许是巨大的,“我们还年轻,时间对我们和他们的维度不一样的,我们可能是花了一些时间和金钱,去纪录他们,对他们来说每一分钟都是生命倒计时,他们放弃青春、梦想甚至生命,换取了我们今天70年的幸福和安宁。”

在即将到来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遗骸回国之际,我们致敬志愿军,致敬为共和国牺牲过生命的军人。希望9/3影片上映,大家都能去影院支持。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