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9.10

2023东京残奥会励志的小故事。

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也结束了,在东京的残奥会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励志的画面,说不感人是假的,他们身体残疾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努力奋斗的决心,也不影响他们追求梦想。那么关于东京残奥会有哪些励志小故事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东京残奥会励志的小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京残奥会励志的小故事(一)

刘翠青,两只眼睛看不见,走路都会被绊倒。

但就是这个盲人女孩证明了,即使失去光明也可以自由奔跑。之前里约残奥会女子400米决赛场上,刘翠青和领跑员徐冬林“绑手”齐跑,靠一根牵引绳,拿下了里约残奥会女子400米的冠军。

今年8月28日,在东京残奥会田径女子400米T11级决赛,刘翠青与领跑员徐冬林一起创造了新的残奥会纪录。徐冬林说,他的使命就是充当刘翠青的“眼睛”,让她克服恐惧,勇敢地奔跑。

东京残奥会励志的小故事(二)

东京残奥会的乒乓赛场,一名48岁的埃及运动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失去手臂的他用嘴咬住球拍击球,虽然未能在首场比赛中取胜,但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仍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就是用嘴打乒乓球的追梦者——易卜拉欣·哈马托。

哈马托曾是埃及的一名工匠,一天乘火车回家时不慎跌落在火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里导致双臂被截肢。

仅有15厘米手臂怎么拿拍子打球呢?哈马托尝试着用腋窝夹着球拍打球,但试了好多次都失败了。在多年的练习下,他锻炼出了口衔球拍、用脚发球、实现击打,用自己独特的打球方式一步一步走向国际赛场。

东京残奥会励志的小故事(三)

东京残奥会女子场地自行车C2级资格赛,中国选手曾思妮以4分06秒263打破世界纪录。曾思妮曾是2012年伦敦残奥会该项目金牌得主。

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一路领先,在场观众觉得结果毫无悬念时,奇迹发生了——曾思妮独腿奋力地蹬着脚踏,慢慢缩小了差距。2000米过后,曾思妮实现了反超。

这场比赛前,所有人都在质疑,一条腿怎么和两条腿比?这场比赛后,曾思妮的奋力追赶,给了世人全新的答案。

 

Gz85.Com小编推荐

2023东京奥运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


东京奥运会上不少运动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记录,也拿到自己想要的金牌,但是每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关于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知道多少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东京奥运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一)

“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杨倩

奥运首金、清华学霸、两摘金牌的中国00后奥运冠军杨倩,是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宝藏女孩。

从11岁到21岁,她在射击的路上走了10年,才站到了奥运会的奖台上。

这10年不可谓不辛苦,小时候因为训练辛苦又枯燥,哭着和母亲说要退出射击队。在家人、学校和教练的劝说下,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清华大学接受采访时,她说:

“比如我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的话,就会主动去要求自己,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不能放弃。”

正是这一股不服输的性格,让她在射击的路上走了这么久,才造就了今天奥运女神的诞生。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二)

“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谌利军

在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现场,中国选手谌利军出现失误,落后第一名11公斤,夺冠的希望非常渺茫。

但他却没有认命,最后一把直接加到了187公斤,挺举一次成功,最终实现逆风翻盘,绝杀夺冠。

看着领奖台上意气风发的谌利军,谁又能想到,谌利军的奥运之路,充满坎坷。

特困户家庭、父亲患病早逝、负债累累、身体伤痛不断、五年前里约奥运会无奈弃权退赛等等,这些人生幸福的拦路虎,都让谌利军的人生过得不那么容易。

谌利军说家里虽然困难,但他很快乐能坚持下来,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全家的生活。在一抓一举间,越来越向上的不止是生活,还有信念和极限。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三)

在近日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上海运动员陈芋汐与来自北京的队友张家齐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曾为陈芋汐进行过伤病诊治的医生叶庭均讲述了金牌背后的故事。

作为医疗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医生叶庭均曾多次为上海市跳水队、花游队队员进行诊疗,陈芋汐也是其中之一。

2018年,在上海一家医院,叶庭均见到了陈芋汐。“她主要的问题是手腕和足踝的伤病,手腕伤病来自长期倒立支撑引发的腕部肌腱劳损,脚趾问题是长期踮脚发力造成的。看到她的情况,我打心眼里感到敬佩,很希望自己能够给她切实的帮助。”

在与陈芋汐的沟通中,叶庭均看出这是一位非常刻苦和要强的运动员。“两处是典型职业伤病,也是运动员日复一日训练的证明。”叶庭均表示,“我们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运动员停止训练,而是基于陈芋汐的身体情况,为她度身定制了一套方案。”

当时陈芋汐14岁,身体关节处于柔软的状态,运动恢复能力较强。对于手腕上的慢性炎症疾病,叶庭均表示,“完全有机会治愈”。他建议陈芋汐结合更好的力量训练并且调整发力方式,逐步恢复。

对于足踝方面的伤病,“我建议她尝试拇趾支具来改善症状,并在正常行走以及体能训练中,在运动鞋中增加足弓支撑的鞋垫。”叶庭均解释道,“足踝方面的伤病在训练中无法完全避免,根据现实情况,我们选择在平时行走和休息过程中,尽可能进行保护和治疗。”

作为骨科医生,叶庭均和陈芋汐的教练经过长时间探讨,了解了很多跳水运动的特点,也针对性地提供了部分伤病恢复方案及建议。此后不久,陈芋汐入选了国家队。

陈芋汐的父亲陈健曾这样说:“我们知道体育有多么艰苦,也没有刻意培养女儿走上体育路。最终还是她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未来也要靠她自己去坚持。”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四)

近日,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走红,她说着一口广普可爱呆萌,跳水技术也令人赞叹不已。

而在8月5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上,全红婵以高难度系数、高完成率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与她同场比赛的队友陈芋汐也获得了银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红婵的第二跳和第四跳,其动作无可挑剔,泳池里的水花也几乎看不见,这几跳让赛场所有裁判都给出了满分10分。

据悉,今年才14岁的全红婵,要不是因为奥运会延期一年,都没达到参赛年龄。在奥运会之前,她没参加过一个国际比赛。这次为了迎战奥运,她也把以前的海胆头剪短成了平头。

全红婵2007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一个村子,是这次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她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农民,7岁时第一次接触跳水,2014年进入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

体校作为全红婵最开始系统训练的地方,泳池设施不算先进,但她非常听教练的话,练习十分刻苦。她的启蒙教练陈华明也在采访中夸赞她是难得的天才。

凭着日复一日的努力,全红婵在2018年从体校走到了省队,在奥运会选拔赛上,又以领先对手28分的优势成为第一。现在她在奥运会赛场上摘得荣誉,但回过头看这条路上并不容易。

全红婵的母亲因出过交通事故,身体不太好,常年需要吃药。

因为妈妈治病要花钱,全红婵就觉得自己应该挣钱,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她也很理解父母的辛劳,把训练中的苦咽到了心里,不敢让亲人知道。爸爸平日需要工作,妈妈也要照料家务事,每当比赛得第一后,全红婵就会打电话报喜。

全红婵身上肩负着担子,又有更大的梦想要去追逐,但她不过还是一个10多岁的小姑娘,所以我们能在一些采访、花絮中,看到了许多她可爱真实的一面。

因为在访问中没听清记者的话,全红婵把性格这个词听成了杏哥,所以现在大家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杏哥”。

全红婵还有个外号是“干饭王”,这次奥运会10米跳台预赛一完,她就赶忙换好衣服,跑去找自己队友陈芋汐,跟她说:“走啊回去吃饭”,干饭人实锤了。

全红婵妈妈也讲女儿平时喜欢吃辣条,愿望是开个小卖部,就有吃不完的零食。

年仅14岁的全红婵就拿到了一块奥运金牌,而这只是她辉煌的开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她也代表了一种顽强的力量,用实力激励、影响着更多人。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小故事


能站上奥运会的舞台的运动员们,他们不是每一个都是从小就是运动员,有的可能是人民教师,有的可能中间打过工又回到体育赛场上,不管是哪一种,他们的精神已经背后的故事都值得大家以及小辈们去学习。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小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小故事(一)

“我想把我能做的,该做的,可以做的,都做好。我还想要坚持。”——苏炳添

“9秒83!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苏炳添,圆梦东京赛场!”屏幕内,是解说激动的声音;屏幕外,是全国人民的欢呼声。

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飞人速度打破亚洲记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赛后接受采访,苏炳添说:“我想把我能做的,该做的,可以做的,都做好。我还想要坚持。”

虽然最后决赛时他并没有得奖牌,但他已经创造了历史,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定下目标,去追逐,去奔跑,去落实,然后去坚持,这就是他想告诉我们的。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小故事(二)

“32岁的年龄不是阻碍,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巩立姣

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巩立姣,以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项目冠军。

之前,在北京、伦敦和里约,她分别拿下了二三四名。如今,她如愿以偿,完成了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拼图。

赛后,这个河北姑娘,在微博上写道:“32岁的年龄不是阻碍,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追逐梦想,无关年龄。金牌固然是赛场上最圆满的结果,但与年龄赛跑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小故事(三)

“没有舒服的时候,只有痛和很痛的区别。”——施廷懋

施廷懋,1991年出生,今年30岁的她,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将”了。

“上一届可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届则是十分耕耘一分收获。”年龄的增长,伤病的困扰,情绪的波动,都曾如缠木之藤,想要把她拖进失败的深渊。

但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中,她重现历史,再次包揽女子单双人三米板项目的金牌。

至今,两届奥运,四枚金牌,给她的传奇之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生就是这样,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所有美好的东西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会是很轻松就能得来的。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小故事(四)

北京时间2021年8月7日,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500米双人划艇决赛中,由徐诗晓和孙梦雅组成的中国队以明显的优势勇夺冠军。

可以说,在这个项目上,“诗梦”组合的实力属于碾压的态势。

这块金牌,实现了中国皮划艇女队在奥运会上的突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难怪夺冠后,徐诗晓和孙梦雅在皮划艇上兴奋庆祝。

当站在领奖台上,她们胸前戴着金牌,手捧着鲜花,迎来了阵阵掌声。然而这光鲜靓丽的背后,谁又知道她们为了这一刻,这5年来所默默付出的努力和辛酸。

在出征东京奥运会之前,29岁的江西姑娘徐诗晓道出了平凡背后的不平凡。

徐诗晓表示,小时候她差点养不活,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姑娘,长大后居然练起了体育,这也让周遭的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让人更意外的是,徐诗晓竟然还勇夺奥运会金牌,当然这是后话。

事实上,就算是搞体育,徐诗晓的奥运冠军之路也并不平坦。

22岁时,她选择了退役,接着去打工,干起了人力资源的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事。当了4年的打工仔,突然有一天,她接到昔日教练的一个电话。

教练一直在催她回来重新开始,但徐诗晓犹豫了。

为何下不了这个决心?徐诗晓道出自己犹豫不决的理由。她说道:“那个时候我已经26岁了,停了4年,基本上在家都没有动过。4年,然后你又要重新捡起来,我知道这对于我是蛮难的,从身体素质和体能方面来讲,基本上都是从零起步。”

26岁,虽然有一定的底子在,但在已经退役并且彻底放弃这项运动,以及没有任何训练的情况下,想重新开始,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但徐诗晓却做到了!她不仅做到了,还做到了最好——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并站在了世界之巅。

在犹豫再三后,最终徐诗晓还是说服了自己。

徐诗晓说服自己的理由,很简单很朴实却透出她是一位心中装满雄心壮志的运动员。

徐诗晓表示,她练这个项目这么多年,但自己却没代表国家队去参加过任何世界比赛,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种遗憾。于是她想去试一试,哪怕最后不成功也算是了却了一番心愿。

于是,她重新回归,重新开始训练。

这一次,她跟4年前的自己有了很大的不同。徐诗晓表示,以前的训练她总想着完成训练任务就行,并没有完全投入到训练中去。但现在,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之后,她总是想着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比如怎么分配心率,桨频又是多少,细化到每一节课。

经过不懈的努力,徐诗晓表示自己各方面的指标已经突破了个人历史新高。而谈到东京奥运会的目标时,徐诗晓毫无保留地直言就是为了拿金牌。

可见,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成功。成功的背后,是由无数汗水和泪水的汇聚而成,而且还要有一颗永不言败和永不放弃之心。

当站在领奖台上时,徐诗晓和孙梦雅互相拥抱,彼此庆祝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而庆贺。没有多少人知道她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可能也没多少人想去知道这点。但不管如何,对于徐诗晓和孙梦雅来说,自己终于圆梦了。这就够了!

这样,徐诗晓和孙梦雅帮助中国军团拿到东京奥运会的第37枚金牌,让中国队继续在奖牌榜上领跑。恭喜徐诗晓和孙梦雅!你们很棒!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


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奥运明星他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训练上面,但是对于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来说那是花费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很感人,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一)

假如生命没有意外,今天的徐佳玲将和同龄人一样,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迎来又一个充实、快乐的新学期。然而5岁那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徐佳玲的人生路瞬间发生了转折——“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一只手臂,想想真是可怜,我们都替她难过。”村民们说。

疼痛、焦躁、忧郁、恐惧……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徐佳玲陷入了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痛苦之中。生性活泼的她,突然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

不过,命运没有让小佳玲屈服。家里条件不怎么好,徐佳玲深深知道长辈们的艰难,她一如既往地懂事、坚强,尽可能自己吃饭、穿衣,努力不增加全家的负担。

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带着些许无奈,父母把徐佳玲送去学游泳。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来女儿从小喜欢玩水,但最重要的还是想让她成为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这样今后的生活可能会有个不错的着落。“希望孩子能通过持之以恒的付出和拼搏,为自己赢来另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另一段炫丽的人生从此启幕。从6岁踏进游泳馆训练那天起,打小喜欢水的徐佳玲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特别喜欢在泳池里穿来穿去的感觉,一天游几千米也不觉得累。”徐佳玲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话也多了起来,秀气的脸庞上有了笑容,她的心里更悄悄种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游到奥运会去!”

对一个失去左臂的年幼女孩而言,训练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刚开始那段日子,徐佳玲每天都要游1000米左右,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由于营养一时跟不上,只要运动量过大就会出现发烧等症状,在教练悉心照顾之下,徐佳玲的状态才逐渐好了起来。

看着女儿瘦弱的身体一遍遍在泳池翻滚,不断调整呼吸、姿势,踩水、摆臂、转身、冲刺……徐佳玲的父母感到既骄傲、又心痛。

但是小佳玲坚持了下来。去年9月,在第九届全国残运会上,徐佳玲一人独得3金3铜,同时打破200米混合泳、400米自由泳两项全国纪录,成为在此届残运会上夺得个人金牌和打破全国纪录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今年上半年,徐佳玲又凭借在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的优异表现,顺利取得里约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除了少一只左手,我感觉我一点不比身体健全的同龄人差!”徐佳玲自信地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比赛里,她将在100米蝶泳、蛙泳、仰泳、自由泳等项目上向奖牌发起冲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二)

北京时间20xx年9月10日,上海籍盲人运动员张亮敏发挥出色,以36.65米成绩在本届残奥会女子铁饼F11级别比赛中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15枚金牌,也是上海籍选手在本届残奥会上收获的首枚金牌。

四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也是张亮敏,为上海残奥选手旗开得胜。

出生于1985年的全盲运动员张亮敏,现年31岁。20xx年,张亮敏入选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开始了体育运动的生涯。一年后,她就在于韩国举行的20xx年远南运动会上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在随后的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亮敏揽下铅球、标枪和铁饼三个项目14枚金牌。

不过张亮敏的奥运会冠军之路却格外曲折。她的视力被国际残奥会伤残检测鉴定为“全盲级别”(F11级)。但在20xx年雅典残奥会和20xx年北京残奥会上,她所参加的项目里却没有F11这个级别,她只能去参加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的比赛。结果她在雅典获得了铅球项目的第七名,在北京获得了铁饼银牌,遗憾地与金牌擦肩而过。

虽然伦敦残奥会上终于有了F11级的项目,但就在赛前半年,因为饱受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伤病的折磨,张亮敏却打电话给教练说:“教练,我不想练了。”所幸,追逐奥运的梦想最终帮助张亮敏坚持了下来,而上天也给予了她最想要的褒奖——一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

本次里约残奥会,张亮敏为了卫冕而战。实力超群的她最终不负众望,为上海残奥选手赢得了首枚沉甸甸的金牌。这也是张亮敏连续两届残奥会为上海残奥选手赢得“开门红”。

个人经历:

张亮敏从小喜欢唱歌,还自学成才,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不过,16岁那年,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去她所在的上海市盲童学校选苗子,一眼就相中了身高1.7米、体重90公斤的张亮敏。一开始,做着文艺梦的张亮敏还不太愿意,启蒙教练肖指导为了说服她,甚至跟进了卫生间。

教练的眼光很准,张亮敏果然是块“好材料”。20xx年,她参加在韩国举行的远南运动会,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20xx年至20xx年,她又相继在全国残运会、香港青年世锦赛、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上包揽这三个项目的金牌。张亮敏家中,客厅和卧室里摆满各种奖杯、奖状、奖牌。不过,她与奥运金牌的缘分,一直差那么一点点。20xx年雅典残奥会,因对盲人选手进行分级,所以张亮敏参加的F11(全盲)级别取消了。

20xx年,张亮敏再战北京,因为未设F11级,她参加了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别比赛,屈居第二。伦敦残奥会终于有了F11级项目。谁知20xx年3月,宋国超接到了张亮敏的电话:“教练,我不想练了。”原来,除了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的老伤,困扰张亮敏的是训练成绩始终不理想。经过两个半小时长谈,张亮敏终于摆脱了困扰,重新投入训练。这位28岁的上海选手,终于在伦敦残奥会的赛场上圆了梦想。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三)

黄丽莎,藁城市常安镇黄家庄村人,中国国家轮椅竞速队成员。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20xx里约残奥会中,黄丽莎用了16秒28就摘下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里约残奥会田径场上的第一枚金牌,刷新了自己保持的T53级轮椅竞速100米世界纪录。下面是关于她的励志故事。

现年27岁的黄丽莎,一岁时因小儿麻痹导致下肢瘫痪。上学时,妹妹背了她7年,成了她的双腿。16岁那年,她与轮椅竞速项目结缘,从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她已拥有5枚残奥会金牌,并在其他多种赛事中获得佳绩。她想跑得更快些,为家乡和祖国赢得更多荣誉。“石家庄城市榜样”评选活动中,多名市民推荐黄丽莎。

辉煌事迹 备战残奥:力争里约热内卢再创佳绩

12月22日,黄丽莎正在广州备战20xx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最近正在进行的是恢复训练,虽然每天的训练很辛苦,但她说早就习惯了。一个月后,她和队友们将转战上海等地继续训练。“我要尽最大努力突破自己,争取在里约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黄丽莎说,牛年春节肯定不能在家过了,回家的时间应该是在里约残奥会结束后。

黄丽莎1988年出生于藁城区常安镇黄家庄村,一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六岁时,为了改善她的腿部机能,家人带她到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双腿仍残疾。

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买轮椅,黄丽莎只能每天坐在家里。当时才4岁的妹妹黄丽静,试了很多次,终于用柔弱的肩膀将姐姐背了起来。从那以后,黄丽静就成了姐姐的一双腿,不仅时常背着她去看外面的世界,还把她背进了学校。妹妹用自行车带着黄丽莎上下学,课间需要上厕所,妹妹就背着她去。赶上雨雪天气,姐妹俩一起摔倒也是常有的事儿。这一背就是7年,为了照顾姐姐,黄丽静又读了一遍六年级。姐妹俩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20xx年年底,黄丽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为了备战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队选拔队员。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鼓励下,黄丽莎报了名。没怎么经过体育锻炼的黄丽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体育天赋,顺利入选。此后,因为手臂长,柔韧性、爆发力好,训练刻苦,黄丽莎被选进国家轮椅竞速队。

日常训练:每天40公里 相当一个马拉松

轮椅竞速,即以手臂的力量推动轮椅前行的运动,其比赛场地是田径跑道。残奥会的轮椅竞速项目有严格的分级制度,按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伤残等级分为T51、T52、T53、T54四级,其中T54级运动员是伤残程度最轻的。黄丽莎参加的是T53级的比赛。20xx年,黄丽莎开始参加国际国内大赛,一次又一次取得骄人成绩。

20xx年9月,黄丽莎在北京残奥会女子100米T53级的比赛中,连夺轮椅竞速100米、200米、4×100米三金,三破世界纪录。随后她再接再厉,20xx年广州亚残运会获得2金1银,20xx年伦敦残奥会获得2金1银1铜,20xx年残疾人田径世锦赛获得2金,20xx年仁川亚残运会获得2金1银1铜……

才练了4年体育的黄丽莎能夺得残奥会金牌,与她的刻苦训练分不开。室外训练非常艰苦,每天5个小时,每天训练量40公里,相当于一个马拉松,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持。黄丽莎的体重还不到40公斤,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每天一个的“马拉松全程”,全是靠一双手“走”出来的。她的教练田海江说,黄丽莎特能吃苦,有时训练结束后,她自己还要加练。而黄丽莎自己却说,刚开始训练觉得很苦,有时训练完了,累得想睡觉,但咬咬牙也就坚持住了。

黄丽莎第一次获得北京残奥会金牌时,她的全家人激动不已,全村人都敲起锣鼓、扭起秧歌为她庆贺。为家乡和祖国赢得更多荣誉,成了她始终坚持的梦想。如今,她已去过十几个国家,再也不是那个呆呆望着窗外玩耍的孩子们、自己却出不了门的小姑娘。“心有多大,路有多长,世上没有会与不会,只有敢与不敢,放开手脚就此一搏,你会发现梦想并不那么遥不可及。”这是黄丽莎的座右铭,这句话一直激励她前行。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四)

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许庆,上帝对许庆是不公平的,6岁时的车祸失去了双臂,但是他的残奥会项目却是游泳,无臂少年练习游泳,难度可想而知;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许庆只拿到了第九名,但就是那一年许庆的残奥金牌梦被激发,2008北京残奥会3金1铜,2012伦敦残奥会4金,4次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里约残奥会3金!三届奥运会拿到了10枚金牌!

"东京残奥会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