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1.09.25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时代赋予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只有沉下心,深入调研,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那么实现共同富裕则一定能达成!如何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去践行共同富裕理念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篇一】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要留住帮扶力量开展动态帮扶,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同时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持续稳步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同时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同时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我们必须以必胜的决心、坚定的理念,扎实的工作,勇于担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篇二】

大家知道,目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全力开展精准扶贫,我们学校也有很多老师参与了精准扶贫。那么,为什么要精准扶贫呢?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谈到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时,邓小平说:“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的富裕,而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群众都过上了富裕生活,但还有一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解决好这些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我们实施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最大难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改变了长期以来粗放扶贫、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有一大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过精准扶贫摆脱了贫困,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政策是正确的。现在,精准扶贫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剩下都是硬骨头,我们必须下定攻坚拔寨的决心,拿出超常规的措施去啃掉这些硬骨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我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有精准扶贫政策做保证,我们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篇三】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gz85.COm小编推荐

关于学习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前所未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只要我们沉下心、俯下身,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重难点问题,定能保证脱贫质量答好题。实现共同富裕,有哪些实质的内涵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学习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学习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正式发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

新世纪之初,粗放的高增长、资源的高消耗、产业的“低散乱”……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让浙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来到了历史性关口。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对世情、国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重新审视浙江的资源禀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浙江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浙江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八八战略”。“八八战略”,针对的就是浙江富民强省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从战略层面对“形势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纪之答”。

如果要标注出“八八战略”的内在价值逻辑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共同富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实践历程,就是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推动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城乡差距难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地区差距难题;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靓丽生态底色;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就是要营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满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强调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施“八八战略”过程中,习近平同志聚焦统筹群体、区域、城乡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向前,历久弥新且熠熠生辉。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的体制机制更活、产业动能更劲、协调水平更高、生态红利更丰、资源优势更强、综合环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党建保障更有力,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协同发展、不同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实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硬的标准。“八八战略”在浙江的成功实践昭示我们,唯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战略”蕴含的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锻长板、补短板、挖潜力、拓空间,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时,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八八战略”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从传承到创新的集成升华、从过程到结果的递进跃升。

关于学习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篇二】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为新发展阶段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精准精细的制度安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既是反映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迈向更高层次共同富裕目标的新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不同收入群体差距较大,尤其是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分配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为此,要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采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调剂等方式,促进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畅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努力让身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权利,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精准识别是前提。一是精准识别潜在对象。目前我国有近1亿刚摆脱绝对贫困的脱贫人口、2.9亿左右的农民工、5.6亿左右的农村人口、9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2.64亿60岁以上老年群体等,他们中的部分群体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职业稳定性较差,应给予重点关心关注。同时,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对“潜在中等收入群体”加以精准识别、动态追踪,避免低收入群体被排斥、靠近中等收入标准下限的“临界居民”甄别困难等现象多频发生,也为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扩中”策略奠定基础。二是精准识别重点领域。尽管潜在对象来自不同地域和领域,但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回旋空间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要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做好农村的乡村振兴、城市的万众创新、城乡的融合发展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三是精准把握根本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与分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现,某一要素稀缺度越高,其市场议价能力则越强,所获分配的报酬将可能更多,对生产力的影响也将更大。因此,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表面看是分配的问题,其实质是生产的问题,是生产要素的稀缺度和再配置问题。

关于学习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篇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开始进行艰辛奋斗。新中国成立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脱贫攻坚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四五”已经开局起步,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砥砺奋进。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 (3篇)


所谓共同富裕,既要有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只要我们沉下心、俯下身,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重难点问题,定能保证脱贫质量答好题。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您是不是有很多感悟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一)

共同富裕 “鼓”口袋也要“富”脑袋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主题,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是一脉相承、递进升华的,实现精神共富需要推动文化先行,让人民群众脑袋“富”起来,口袋“鼓”起来。

以文培元,文化铸魂提振共富“精气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不仅要把“根”立住,更要把“魂”塑好。一方面,要用好物质载体。充分做好文化“挖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让革命故事、历史典故、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口说话”,打造新时代文化精品力作,让革命遗址“活”起来、红色阵地“动”起来、文化遗产“亮”起来。另一方面,要守好精神“矿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精神”的民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上下一心谋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守好“红色根脉”,珍惜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精神财富”,解锁富有特色的“精神密码”,实现有“血脉”、有“灵魂”的共同富裕。

以文化人,文化筑巢涵养人才“生态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第一资源,文化是培育人才的源头活水。人才的“育”和“引”,不能忽视文化涵养而过度强调“经济”和“价值”,长此以往,必会导致人才引育商业化,失了精神“温度”,陷入恶性循环圈。涵养绿色的人才“生态圈”,要一手抓常规引进,一手抓大力培育。要育好城市品格,着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社会新风尚,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增强人才承载能力。也要保护好乡村肌理,通过老青砖、石子路、土灶头等浓厚“乡土味、乡亲味”,留住乡愁,用基础设施“硬环境”和精神文明“软环境”把文化人才引进、留下、育强。

以文兴业,文化搭台唱好经济“重头戏”。“文化也是金山银山。”文化产业是文化价值实体转化的重要内容,有力助推城乡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文化搭台经济发展需以创新“破题”,做好文化价值转化文章,实现文化资源“变现”。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聚焦地域特色深度挖掘,突出发展文创、文旅、民间工艺和新兴文化业态,把文化资源、文化IP落地到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如探索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抱团发展,串联陶瓷文化、茶文化、剪纸文化等,串点成线形成“葡萄串”效应,为文化产业添一抹亮色,以文化带产业绘制共同富裕蓝图。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二)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31日,广西召开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为广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在“抓”上精准发力,在“促”上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中央、自治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抓”“促”并举。抓堡垒打造,促优势作用发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蛇无头而不行”,俗语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优势。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俗语说“干部带头干,啥事都好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抓好干部的严管厚爱,特别是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队员专项考核,做好约谈提醒,推动领导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日常要多走进干部,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用准用好表彰、表扬、提拔晋升等激励政策,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抓短板弱项,促成果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调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组织、干部、补短板上抓促并举,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三)

从“共同富裕”中感悟中国担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从“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路的现实映照,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持续奋斗的责任担当。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领路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持续在新征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群众观,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调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色。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亲民近民,我们定能继续在新征程的路上建功立业。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知心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足生活的百年征程路上,党始终坚持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态度,奋力啃下贫困这块的“硬骨头”。党始终保持在为人民的工作中激越向前的动力,按照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的工作方法,重视民生活,助力民富足,砥砺前行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践证明,保持坚韧不拔的姿态助民利民,我们定会夺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人民是党的深远源头,也是党的深厚根基。而保障民生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基底要求。从保证人民饱腹止渴实行的粮票油票分配补给,到现在保护人民老有所依推进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都是党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疑难杂症”的工作部署。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用实心、用真情、用大力做好民生保障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秉持强基固本的原则保民安民,我们就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共同富裕先行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


所谓共同富裕,既要有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只要我们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坚持不懈冲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求真务实意志,就能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您有哪些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的共同富裕先行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共同富裕先行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一)

用好共同富裕“征途”上的“利剑”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促公平,高质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核心问题就是分配,而数字化正是解决分配问题的一把“利剑”。

削铁无声,斩断监管技术“荆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金融委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推进工作,随着金税四期的不断推进,税务、公安、工商、质监、银行、社保、国家统计局等所有行政管理部门的“壁垒”已被打通,“行政监管,一号连控”。全面业务及信息“云化”共享,大数据“挖掘”基于政府各部门信息综合判断,企业“透明化”时代即将到来。网签、住房贷款、不动产登记、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已经实现,房地产“基本面”逐渐展开;车辆登记、银行卡、海外旅游等信息大数据结合,个人财产状况一清二楚。“蛋糕”数据化,“切”起来才能更加明确、公平。

锋芒逼人,“亮出”分配解决方案。“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税收调节的核心逻辑就是建立起“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收”的良性可持续的税收制度,发挥大数据和智能筛选在税务领域的优势,打造“人工智能、智慧监管、智能办税”的税收体系,使税收再分配更为精准而有效,彻底解决“足财而不纳赋,损不足而奉有余”的问题。“智慧城市”作为大数据提供的社会保障方面的解决方案,能够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实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目标的完成,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公共政策体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充分惠及每一个人。

双刃为剑,警惕“利刃”伤己风险。“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切实预防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管理缺失等问题,建立起“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完全运营、安全技术、合规评测、服务支撑”为核心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铸造大数据信息处理环节的“防火墙”。同时通过大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认证、审计监控、细粒度权限控制、数据脱敏以及异常行为检测报告”,可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安全管控,做到事前可管、事中可控、事后可查。

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数智调节、安全可控的共同富裕数字化技术手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共同富裕先行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二)

从“共同富裕”中感悟中国担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从“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路的现实映照,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持续奋斗的责任担当。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领路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持续在新征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群众观,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调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色。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亲民近民,我们定能继续在新征程的路上建功立业。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知心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足生活的百年征程路上,党始终坚持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态度,奋力啃下贫困这块的“硬骨头”。党始终保持在为人民的工作中激越向前的动力,按照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的工作方法,重视民生活,助力民富足,砥砺前行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践证明,保持坚韧不拔的姿态助民利民,我们定会夺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人民是党的深远源头,也是党的深厚根基。而保障民生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基底要求。从保证人民饱腹止渴实行的粮票油票分配补给,到现在保护人民老有所依推进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都是党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疑难杂症”的工作部署。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用实心、用真情、用大力做好民生保障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秉持强基固本的原则保民安民,我们就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共同富裕先行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三)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要留住帮扶力量开展动态帮扶,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同时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持续稳步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同时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同时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我们必须以必胜的决心、坚定的理念,扎实的工作,勇于担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共同富裕医生的心得体会


邓小平同志曾说:“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只有我们凝聚全党智慧,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一定行!从哪些方面去写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共同富裕医生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关于共同富裕医生的心得体会(篇一)

在改革创新中逐步消除障碍,让各种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嘉兴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逐步消除造成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出台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市域一体的空间规划布局;部署实施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涵盖城乡就业、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十改联动”;建立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合联组织;创设“飞地抱团+低收入农户增收”等扶持模式。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章剑说,通过破除城乡统筹发展壁垒,嘉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与此同时,在社会保障体系和“大救助”体系城乡全覆盖的基础上,嘉兴实施了“突发性”贫困救助政策,出台了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在准入上给予放宽。“通过数字化改革,加强后台预警、部门联动和精准对接,充分照顾救助对象的尊严。”嘉兴市民政局副局长郑新娣说。

关于共同富裕医生的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正式发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

新世纪之初,粗放的高增长、资源的高消耗、产业的“低散乱”……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让浙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来到了历史性关口。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对世情、国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重新审视浙江的资源禀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浙江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浙江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八八战略”。“八八战略”,针对的就是浙江富民强省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从战略层面对“形势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纪之答”。

如果要标注出“八八战略”的内在价值逻辑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共同富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实践历程,就是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推动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城乡差距难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地区差距难题;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靓丽生态底色;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就是要营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满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强调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施“八八战略”过程中,习近平同志聚焦统筹群体、区域、城乡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向前,历久弥新且熠熠生辉。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的体制机制更活、产业动能更劲、协调水平更高、生态红利更丰、资源优势更强、综合环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党建保障更有力,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协同发展、不同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实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硬的标准。“八八战略”在浙江的成功实践昭示我们,唯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战略”蕴含的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锻长板、补短板、挖潜力、拓空间,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时,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八八战略”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从传承到创新的集成升华、从过程到结果的递进跃升。

关于共同富裕医生的心得体会(篇三)

红色基因始终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内驱力”——受访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嘉兴能成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的先行地,绝非偶然。尽管自古是鱼米之乡,且坐拥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但嘉兴也曾面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发展困境。正是不断践行红船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嘉兴党群干群万众一心,干出了一番新天地。

“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矢志奋斗、坚持人民至上。要只争朝夕地把人民群众希望我们做的事办好,并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嘉善县委书记洪湖鹏说。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的富裕,更是精神的富足。记者走访发现,在嘉兴,城市驿站、“健心”客厅、文化礼堂、图书馆等各种公共文化设施遍布城乡。以党建为引领,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等基层治理模式为载体,嘉兴的政治能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力量,成为追求共同富裕路上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嘉兴的探索实践是整个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缩影。

浙江提出,到2025年,率先基本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更加彰显。“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我们将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示范区建设要率先探路、也要久久为功,我们将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扎实推进。”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说。

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所谓共同富裕,既要有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只有我们凝聚全党智慧,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一定行!如何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去践行共同富裕理念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一】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二】

共同富裕 “鼓”口袋也要“富”脑袋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主题,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是一脉相承、递进升华的,实现精神共富需要推动文化先行,让人民群众脑袋“富”起来,口袋“鼓”起来。

以文培元,文化铸魂提振共富“精气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不仅要把“根”立住,更要把“魂”塑好。一方面,要用好物质载体。充分做好文化“挖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让革命故事、历史典故、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口说话”,打造新时代文化精品力作,让革命遗址“活”起来、红色阵地“动”起来、文化遗产“亮”起来。另一方面,要守好精神“矿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精神”的民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上下一心谋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守好“红色根脉”,珍惜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精神财富”,解锁富有特色的“精神密码”,实现有“血脉”、有“灵魂”的共同富裕。

以文化人,文化筑巢涵养人才“生态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第一资源,文化是培育人才的源头活水。人才的“育”和“引”,不能忽视文化涵养而过度强调“经济”和“价值”,长此以往,必会导致人才引育商业化,失了精神“温度”,陷入恶性循环圈。涵养绿色的人才“生态圈”,要一手抓常规引进,一手抓大力培育。要育好城市品格,着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社会新风尚,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增强人才承载能力。也要保护好乡村肌理,通过老青砖、石子路、土灶头等浓厚“乡土味、乡亲味”,留住乡愁,用基础设施“硬环境”和精神文明“软环境”把文化人才引进、留下、育强。

以文兴业,文化搭台唱好经济“重头戏”。“文化也是金山银山。”文化产业是文化价值实体转化的重要内容,有力助推城乡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文化搭台经济发展需以创新“破题”,做好文化价值转化文章,实现文化资源“变现”。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聚焦地域特色深度挖掘,突出发展文创、文旅、民间工艺和新兴文化业态,把文化资源、文化IP落地到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如探索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抱团发展,串联陶瓷文化、茶文化、剪纸文化等,串点成线形成“葡萄串”效应,为文化产业添一抹亮色,以文化带产业绘制共同富裕蓝图。

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三】

紧跟共建“指挥棒”,唱响高质量发展“寻梦曲”。

续写“八八战略”的“乐章”,奏响科学发展的“旋律”,持续“做大蛋糕”,从而让百姓的“获得之音”由“浙”传遍全国。一是要奏响“经济提质”的“旋律”;围绕三大科创高地、数字经济“一号工程”、“415”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支点”,借势数字化改革,探索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主线”,探索联通发展的路径机制;围绕营商环境、投资环境、政商环境等“基面”,立足温州市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探索全领域改革的制度机制。二是要奏响“乡村振兴”的“旋律”;念好“兴”字诀,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让农业有“赚头”,让农民有“盼头”;念好突“美”字诀,探索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带动乡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念好“富”字诀,探索以产权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让沉睡的“资源”变成“资产”。

紧跟共享“指挥棒”,唱响高水平均衡“追梦曲”。

续写“八八战略”的“乐章”,奏响平等均衡的“旋律”,合理“分好蛋糕”,从而让百姓的“安全之音”由“浙”传遍全国。一是要奏响“带动后富”的“旋律”;完善收入增长和财富分配的调节机制,释放经济发展要素分配改革红利;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机制,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率先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完善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大产业开发、社会共助的力度,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二是要奏响“保障民生”的“旋律”;围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等方面,拓展为民办实事的领域,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的供给机制;围绕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的有效机制,织密民生“保障网”,兜底“百姓福祉”。

紧跟共富“指挥棒”,唱响高品质生活“圆梦曲”。

续写“八八战略”的“乐章”,奏响美好生活的“旋律”,保质“做优蛋糕”,从而让百姓的“幸福之音”由“浙”传遍全国。一是要奏响“精神文明”的“旋律”;创建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新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试点,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江南特色的文创“新高地”,深化文化研究工程,打造能代表浙江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弘扬新时代浙江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二是要奏响“生态和谐”的“旋律”;建立和推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标准,构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长效机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环保机制;结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立足绿色奖补和生态补偿,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在“浙”里绘就“富春山居图”的大美河山。

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四】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实现共同富裕的感悟与心得体会


所谓共同富裕,既要有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上下同心,那么我们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你是不是正在寻找有关实现共同富裕的心得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感悟与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现共同富裕的感悟与心得体会【一】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实现共同富裕的感悟与心得体会【二】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开始进行艰辛奋斗。新中国成立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脱贫攻坚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四五”已经开局起步,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砥砺奋进。

实现共同富裕的感悟与心得体会【三】

红色基因始终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内驱力”——受访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嘉兴能成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的先行地,绝非偶然。尽管自古是鱼米之乡,且坐拥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但嘉兴也曾面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发展困境。正是不断践行红船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嘉兴党群干群万众一心,干出了一番新天地。

“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矢志奋斗、坚持人民至上。要只争朝夕地把人民群众希望我们做的事办好,并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嘉善县委书记洪湖鹏说。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的富裕,更是精神的富足。记者走访发现,在嘉兴,城市驿站、“健心”客厅、文化礼堂、图书馆等各种公共文化设施遍布城乡。以党建为引领,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等基层治理模式为载体,嘉兴的政治能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力量,成为追求共同富裕路上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嘉兴的探索实践是整个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缩影。

浙江提出,到2025年,率先基本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更加彰显。“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我们将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示范区建设要率先探路、也要久久为功,我们将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扎实推进。”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说。

"以理性消费为主题的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