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1.10.10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 (3篇)。

所谓共同富裕,既要有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只要我们沉下心、俯下身,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重难点问题,定能保证脱贫质量答好题。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您是不是有很多感悟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一)

共同富裕 “鼓”口袋也要“富”脑袋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主题,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是一脉相承、递进升华的,实现精神共富需要推动文化先行,让人民群众脑袋“富”起来,口袋“鼓”起来。

以文培元,文化铸魂提振共富“精气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不仅要把“根”立住,更要把“魂”塑好。一方面,要用好物质载体。充分做好文化“挖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让革命故事、历史典故、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口说话”,打造新时代文化精品力作,让革命遗址“活”起来、红色阵地“动”起来、文化遗产“亮”起来。另一方面,要守好精神“矿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精神”的民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上下一心谋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守好“红色根脉”,珍惜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精神财富”,解锁富有特色的“精神密码”,实现有“血脉”、有“灵魂”的共同富裕。

以文化人,文化筑巢涵养人才“生态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第一资源,文化是培育人才的源头活水。人才的“育”和“引”,不能忽视文化涵养而过度强调“经济”和“价值”,长此以往,必会导致人才引育商业化,失了精神“温度”,陷入恶性循环圈。涵养绿色的人才“生态圈”,要一手抓常规引进,一手抓大力培育。要育好城市品格,着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社会新风尚,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增强人才承载能力。也要保护好乡村肌理,通过老青砖、石子路、土灶头等浓厚“乡土味、乡亲味”,留住乡愁,用基础设施“硬环境”和精神文明“软环境”把文化人才引进、留下、育强。

以文兴业,文化搭台唱好经济“重头戏”。“文化也是金山银山。”文化产业是文化价值实体转化的重要内容,有力助推城乡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文化搭台经济发展需以创新“破题”,做好文化价值转化文章,实现文化资源“变现”。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聚焦地域特色深度挖掘,突出发展文创、文旅、民间工艺和新兴文化业态,把文化资源、文化IP落地到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如探索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抱团发展,串联陶瓷文化、茶文化、剪纸文化等,串点成线形成“葡萄串”效应,为文化产业添一抹亮色,以文化带产业绘制共同富裕蓝图。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二)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31日,广西召开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为广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在“抓”上精准发力,在“促”上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中央、自治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抓”“促”并举。抓堡垒打造,促优势作用发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蛇无头而不行”,俗语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优势。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俗语说“干部带头干,啥事都好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抓好干部的严管厚爱,特别是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队员专项考核,做好约谈提醒,推动领导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日常要多走进干部,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用准用好表彰、表扬、提拔晋升等激励政策,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抓短板弱项,促成果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调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组织、干部、补短板上抓促并举,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篇三)

从“共同富裕”中感悟中国担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从“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路的现实映照,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持续奋斗的责任担当。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领路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持续在新征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群众观,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调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色。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亲民近民,我们定能继续在新征程的路上建功立业。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知心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足生活的百年征程路上,党始终坚持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态度,奋力啃下贫困这块的“硬骨头”。党始终保持在为人民的工作中激越向前的动力,按照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的工作方法,重视民生活,助力民富足,砥砺前行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践证明,保持坚韧不拔的姿态助民利民,我们定会夺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

促进共同富裕,要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人民是党的深远源头,也是党的深厚根基。而保障民生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基底要求。从保证人民饱腹止渴实行的粮票油票分配补给,到现在保护人民老有所依推进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都是党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疑难杂症”的工作部署。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用实心、用真情、用大力做好民生保障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秉持强基固本的原则保民安民,我们就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学习共同富裕有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