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县统计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xx市统计局工作总结。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在某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了很多,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认识自己。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xx市统计局工作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2年,xx市统计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围绕上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统计服务更加优化、统计创新更加活跃、统计改革更加深入、统计基础更加夯实、统计队伍更加强化。

一、紧扣党政中心,优化监测服务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结合统计工作实际,着眼大局、顺应大势,深入开展统计监测服务工作。及时客观反映宏观发展形势。5次为政府全体会议、市重大项目推进会等全市性重大会议制作展板,4次在全市会议上作经济运行情况通报,3次在较短时间内编印《无锡市(县)区、省级以上开发区、镇(街道)主要经济指标监测资料》,每月配合市政府督查室通报分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创新编印《经济运行监测资料》,建立重点行业工业、贸易、投资和重点房地产企业旬报制度、月度节能监测预警制度和季度GDp能耗测算制度,进一步加强了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及时反映了经济发展趋势和政府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严谨务实强化统计资源开发。注重统计信息的及时性,进度分析的时效性,专题分析的针对性,统计课题的深度性、统计宣传的广泛性和系列性。2012年,全局撰写信息618条,采用487条,撰写统计分析、财税分析、统计专报147篇,12篇分析、信息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全年立项课题14项,1个课题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我市首次获此殊荣;2011年全市完成的19项统计课题在《江苏统计》上专辑刊登,有效扩大了无锡统计科研水平在全省、全市的影响力。创新开展统计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8个主题广泛宣传统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结合新形势新情况编印《统计知识40问》,进一步增进调查对象、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全面统筹开展各项普查调查。切实做好无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工作,编印出版市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汇编和分析资料汇编。着手开展无锡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对普查框架、工作方案、经费预算等进行研究和落实。积极开展2012年投入产出、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专家、富民进程、工业企业成本费用、企业景气、住宿设施、人口劳动力、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企业创新能力等10多项专项调查,统计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服务两个率先,强化统计创新

积极树立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推出创新举措,推进统计工作更好服务发展。两项重点监测积极创新。加大基本现代化和“八项工程”两项重点监测频率,分别按季和按半年开展统计监测和分析。积极关注“八项工程”进度情况,密切跟踪全省、周边城市、本市和相关市(县)、区基本现代化进展情况,为市委提出在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社会发展、农业基本现代化、文化绩效等完成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确保无锡各项监测情况走在全省前列。新兴产业统计推陈出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党委政府的新要求和省级新兴产业统计的新动向,加强与省级制度的对接,加强与本市实际的对接,加强与原有制度的对接。新兴产业统计频率由季报调整为月报,从7月份月报试运行,8月份月报起正式运行并按期发布了主要数据公报,及时真实客观反映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服务业统计固本求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服务业统计工作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服务业重点企业调查。市政府专题召开有40多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加强工作部署;统一印发面向各服务业重点单位的《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深入开展工作督查,强化推进力度;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做好服务业企业名录的核查确认工作,实行重点服务业企业核查进度日通报制度,确保应统尽统。部门统计合作常做常新。在强化部门联动,共同做好主要数据指标联审,落实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备案,加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合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创新举措。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全市镇(街道)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无锡市镇(街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做好以前年度数据采集汇总认定综合评价工作;研究组织实施财税信息联网二期工程,做好税收征管信息交换平台软件开发准备工作。统计工作的外延内涵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

三、践行三个提高,夯实统计基础

按照国家统计局“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要求,强化工作统领,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手段,夯实工作基础。以政府文件为立足点,强化对统计基础工作的引领。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深层调研,在全省13市中率先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在加强人员力量、机构建设和考核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为确保政府文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市(县)、区政府和28个重点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重点抽查,推进政府文件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以执法检查为着力点,强化对统计基础工作的支撑。根据《2010-2012年无锡市统计监审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监审目标,完成了对13个镇、街道和226家规上工业企业、41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和81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检查,实现镇(街道)统计监审三年全覆盖。积极开展联网直报专项统计执法检查,保障企业一套表的顺利实施。专门设计制作10000份统筹全面的《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并落实送达和回执备案制度,明晰法定权利和义务,依法建立政府统计调查与被调查的法律关系。以规范化建设为主攻点,强化对统计基础工作的推进。围绕“三个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着力抓好市(县)区、镇(街道)和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工作。结合统计监审分别对镇(街道)和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对工作薄弱的地区和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完成首批镇(街道)、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市级示范单位达标验收工作,5个市(县)区、19个镇(街道、园区)、46家联网直报企业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统计工作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四、实施四大工程,深化统计改革

扎实开展以“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为内容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把好名录库建设关。积极开展名录库“分布式”建设,并在全省率先推出名录库月度更新制度。建立健全调查单位增减变动清查工作责任机制、协作配合机制、质量控制机制和考核通报机制,印发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流程、数据使用管理制度和基本单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前移工作关口,加强数据比对,确保符合条件的单位及时入库,切实提高申报率、审批通过率和净增率。把好一套表推行关。在一套表改革期间,做到业务培训到位,前后开展两轮业务培训并由市一级直接培训到镇(街道)、市(县)区直接培训到企业。宣传发动到位,发放8000多封致调查对象的一封信,通过《无锡日报》和各市(县)区主流媒体强化企业一套表宣传。沟通协调到位,在企业正式报送之初,实行专业统计人员集中在线办公,建立日例会制度;采用“一表一比一反馈”的工作方法做好动态监测反映。服务指导到位,印发四期《无锡市企业一套表问题解答》统一指导各级统计机构和调查单位,出台服务企业指导意见,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全市近9000家直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要求,顺利完成了2011年报和2012年定报数据的网上直报工作,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实现良好开局。把好信息化保障关。做好统计报表软件应用情况的梳理与核对,完成统计业务交互式培训系统建设,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及时制订《无锡市统计“四大工程”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加强联网线路提速改造,省、市、市(县)区三级广域网线路带宽提升至20M;确定软硬件设备,制订业务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项目论证,积极构建统计基础数据库系统和市级宏观数据库系统。把好数据质量控制关。制订无锡市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全面清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文件和规定,组织企业下载和使用上网直报安全认证证书,开展“一址多企”问题检查和调研,恪守统计法律法规和“四条红线”,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五、锻炼五种能力,实现创优提升

坚持把统计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抓实抓好。增强全员业务能力。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水平考试人员分别达到3400、8100和150人,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人数和参考率为历年之最;深入开展“新知识、新内容”统计学堂活动,由局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带头讲业务,目前已累计开展14期;开辟“他山之石”网上学习专栏,摘选专家视点和分析佳品供学习使用,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增强岗位履职能力。扎实推进党风廉政、统计行风和作风效能建设,与二市七区和市局各部门分别签订了统计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订相应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实施办法;结合省统计局统计行风建设反馈情况,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强化整改落实;专门在局内外网设立“党风廉政行风建设”专栏,强化宣传展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结合“三解三促”活动,下沉工作重心,深入基层了解统计工作和企业一套表的推进情况和需要解决、完善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推进;深入城镇、农村,加强与辅助调查员和记账户的沟通交流,了解记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记账质量;深入生产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判断我市经济运行走势。增强内控管理能力。从行政权力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入手,着重对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行政处罚、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进行了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同时出台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变更管理办法、内控机制建设监督检查办法、考评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初步建成。增强文化建设能力。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省局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激发统计干部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弘扬统计系统干部职工忠诚使命、无私奉献、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精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统计工作的思路还不够宽广、方法还不够多样、基础还不够扎实、文化还不够彰显,统计综合能力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积极加以解决。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统计局XX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一)提高报表质量,打造“诚信统计”
XX年,我们按照国家领导人对统计部门提出的“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要求,着力推进“诚信统计”建设。
第一,提高年报数据质量。年报数字是各行业一年来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不仅报表种类多,经济指标多,而且填报单位多,时间紧。今年由我局上报的各种年报表达83种,涉及经济指标千余个,填报单位上万个。为正确反映我县一年来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绩,确保数据质量,我们采取了事前预防与事后抽查相结合,初审与复核相结合,报表单位负责与统计专业人员负责相结合的“三结合”办法,重点抓好“三个会议”,一是组织业务骨干及时参加省市年报会,把上级指示精神领会吃透;二是统筹安排各专业年报会,精心备课,认真讲课,使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报表填报方法;三是开好数据上报评估会,切实保证了年报数据质量省市的认可。
第二,严把定报数据质量。定期报表分月报、季报和半年报,表种达58种,而且时效性强,报表频繁。为确保报表及时准确上报,我们一是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就将这一工作纳入了每个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之内,并定期督查。二是实行了明示卡制度,将各人分管业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务在明示卡上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认真落实了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度,要求每个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严把报表质量关。四是认真开展了“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年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就各自分管专业进行讲课,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刻苦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五是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和衔接工作,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符合序时进度,客观地反映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的年报和定报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在社会上树立了统计部门的,促进了“诚信统计”建设。
(二)搞好专项调查,对全县部分行业基本情况有了新掌握
今年来,我们克服人员少、经费紧、工具落后、任务繁重等困难,深入到各乡镇区,行程5000余里,走访调查对象1000余个,先后开展了一次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抽样调查和夏季农产量调查,六次个体商业、餐饮业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两次畜牧业调查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切实掌握了全县被调查行业的新变化、新情况,为县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在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调查工作中,我们把全局干部职工分成三个小组,分包到全县各乡镇区的40家企业、17个村、308户个体调查对象中,同志们早出晚归,利用7天时间,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由于条件艰苦,工作量大,许多同志累得上火,但他们仍坚持工作在一线,以自己的辛勤汗水,真正摸清了今年上半年我县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强化“贴近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
今年,我们以“贴近中心工作、贴近领导需要、贴近现实生活”为目标,围绕“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年活动的开展,强化“贴近服务”这一理念,积极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发挥了统计部门参谋助手的职能作用,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一是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增强。在最新的数据资料公布之后,我们及时向县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和数据资料。如每月2号工业产值报表数据汇总之后,我们都在当天将最新数据以《工业快报》的形式,及时送到领导手中,使县领导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全县的工业生产情况;每月12号在工业经济效益报表结果汇总出来时,当月工业运行情况分析也同步向领导提供,切实增强了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可读性。二是专题分析的深度增强。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及时开展了不同的专项调查,并撰写出了有深度的调研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报告,为县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参考。如我们撰写的《机遇与忧患同在――解读淇县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序中的位次》一文,引起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三是为县委、政府提供数据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我们做到了招之能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如省委书记*来我县调研前,为了能够及时把有关数据提供给领导,我们在晚上10点多接到通知后,及时组织人员,连夜作战,当晚就把领导所需数据提供出来。半年来,我们共提供《工业快报》6期,撰写统计分析8篇、淇县农村调查5期,为县领导提供各种数据100余次。
(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做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筹备工作
经济普查是国务院决定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社会工程,旨在进一步认识国情,跟踪产业发展动态,了解产业发展状况,摸清家底,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的统计依据。作为经济普查工作的业务牵头单位,统计局党组带领全体同志,认真分析我县形势,充分把握普查工作的特点和难点,研究对策,制定方案,多次向主管领导请示、汇报工作,争取了领导对普查工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成立了淇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高素质的普查办公室;完成了普查办公室修缮、县乡经济普查地理区域图的绘制等工作,召开了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会,对当前和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五)精益求精,不辞劳苦,认真编撰统计年鉴
统计年鉴是社会各界了解全县上一年度各行各业经济情况的重要工具,其编撰工作是统计局每年一次的重要任务。在今年的统计年鉴编撰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三最”的奋斗目标,即人员最少、速度最快、质量。为此,我们早动员,早安排,在刚过完春节,做完年报之后,没有来得及休息,就组织全局人员投入到了这一战斗中。编撰过程中,同志们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不辞劳苦,精益求精,仅用62天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编撰工作,较去年提前一周时间完成任务。目前,我们正在申请印刷,可望于8月底前按要求交付使用。
(六)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实施了“千百管理法”。“千百管理法”即“统计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千分考核办法”和“统计局干部职工百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二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追究。我们把每个干部职工的工作目标具体、量化,制订了奖惩
办法,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了“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年活动,全体干部职工结合自己分管的专业进行了讲评,使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为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夯实了基础。四是建立了个人日工作台帐和周汇报制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每天要将当天工作情况如实填在工作台帐上,由分管领导签字后交办公室保管,局领导对工作台帐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局领导对个人工作情况每周听取一次工作汇报,进行点评,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七)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三个提高”
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开放型、诚信型机关建设这一目标,不断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和锻炼,实现了“三个提高”,即: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提高了业务素质。我们一是坚持了周二、周四政治学习制。二是及早制订任务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学习效果。我们把每个干部职工的学习任务纳入了目标考核之内。三是组织人员按时参加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四是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锻炼,今年又有两名预备党员如期转正。
(八)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实现了协调发展
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做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实现了统计业务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协调开展。一是积极推进统计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使统计业务工作制度更完善,管理更规范,查询更方便,对各种报表资料实现制度化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程序化、电子化、档案化管理。二是认真搞好统计信息化建设。我们对专业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在统计系统网上制作发布了淇县统计信息网,并及时更新内容,增强网站吸引力,疏通报送渠道,加快信息上报速度,提高了我县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三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今年我们先后迎接了5次省、市局的统计执法检查,经常性地开展了统计执法自查工作,对个别存在迟报、拒报、弄虚作假的单位,依法进行了处理,有力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性,树立了统计部门的新形象。如我们对各乡镇的畜牧业报表情况进行检查,对有违法行为的单位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处理。四是认真做好县委、政府安排的临时中心工作。如在禽流感防治工作中,我们在所包石奶庙村共出动人员20人次,防治鸡XX余只。
二、存在问题
第一,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统计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新指标、新的统计方法、新的统计制度不断出现,基层统计人员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与工作需求有了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尽快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切实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提供人力保证。
第二,一些报表单位不重视统计报表工作,拒报、迟报、瞒报、虚报统计数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而受人员紧张、执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等因素影响,目前我们对此也只能给予批评、训戒等形式处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充实统计执法队伍,改善统计执法环境,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报表数据质量,加大与上级部门的衔接,确保市对县任务目标符合序时进度,客观反映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二)继续强化“贴近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按照“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报务水平”年活动的要求,选准课题,认真调研,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精心组织,搞好协调,做好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要重点抓好普查基本条件的落实、普查试点、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清查摸底等工作,为明年元月份正式登记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我县经济普查工作一次性通过省市验收。
总之,我局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统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旅游名县”的总体工作目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自我加压,努力实现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市统计局统计员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统计局统计员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省统计局对今年统计工作的具体安排,我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团结奋进,规范管理,再上台阶”的总体工作思路,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胜利完成了一季度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得到市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省局的高度评价。

一、总揽全局,确立今年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

20xx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为了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进入2005年,我们在总结去年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讨论、认真研究,及时确立了今年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全市统计工作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构建和谐单位,努力实施好“1234321”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中心),开展两项活动(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活动),完成三大任务(两个普查:经济普查的稳步推进和农业普查的准备工作;七项调查:1%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中药材产业调查、规模以下工业调查、重点贸易企业调查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调查、妇女儿童《纲要》监测调查;两个考核:全市2004年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抓好四个建设(统计法制、信息化、基层基础和干部队伍建设),达到三个提高(数据质量、服务水平和统计意识),求得两个突破(以改进县区GDp核算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和以培养优秀统计群体为重点的干部队伍建设上的突破),实现一个目标(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促进全市统计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开创汉中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二、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一季度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一季度,我局在认真开展各项常规统计工作,按时完成2004年统计年报、今年一季度定期统计报表任务,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经济发展运行情况资料的同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取得了统计工作的良好开端,为实现全年统计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六抓六促,经济普查工作荣获省办通报表彰。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从今年1月1日全面进入普查登记阶段,为确保全市普查登记工作一次成功,实现 “单位不重不漏、数据真实可靠”的普查目标,我们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方案完善,促普查工作安排科学流程合理;抓业务培训,促普查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抓规范管理,促普查工作制度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抓统筹规划,促普查质量控制措施贯穿普查工作始终;抓督导检查,促全市普查工作平衡进展;抓质量控制,促普查数据质量可靠。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已按全国、全省统一安排,完成了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填报登记和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普查资料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3月中至下旬,省经济普查督导组对我市普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后,称赞我市是“普查工作放心市”,省普查办也发文对我市清查摸底等工作进行了通报表彰。目前,规模以下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资料的数据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二)认真组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初见成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政发[2004]31号)和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认真做好我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的通知》(□政发[2005]5号)精神,市统计局高度重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组织协调难度大的困难,周密安排,精心筹备,于2月1日及时召开了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会议,落实了县区和部门责任,明确了考核工作任务。为确保源头数据真实,提高考核工作效能,我局按照将考核工作划分为“建立机构、安排部署;上报材料,进行审核;总结宣传,资料开发”等三个阶段,严格统计制度、质量标准和时间要求,加大检查力度,加强数据审核,及时安排汇审,认真组织评估,并于3月7日向市政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领导小组提交了考核报表审定资料,保证了全市考核数据按时上报,并顺利通过省考核办的审定验收。3月中旬省考核办对我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积极探索,改进县区GDp核算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82号)和全省GDp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统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面真实科学反映全市经济走向为核心,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抗震救灾、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等各项工作部署,着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和改进统计方法,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质量、效能和水平,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XX年全市统计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全力以赴,在抗震救灾中彰显统计精神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市各级统计系统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统计服务,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为全市抗震救灾、经济发展、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统计服务。

积极开展地震灾害影响分析。迅速启动统计应急机制,及时建立了重要救灾物质生产情况日报制度,重要食品、日用品及药品供应情况和价格日报制度。地震后的一个月内相继完成了《关于“5.12”地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及其初步测算》、《关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建议》、《“5.12”地震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分析》、《“5.12”地震对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会展业、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和《“5.12”地震对全市人口及劳动就业影响分析》等调查分析报告10余篇。

积极做好抗震救灾物资和资金统计工作。成立10个“抗震救灾物资统计小组”,先后深入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和基层仓库、重点灾区等点位进行调查研究,编制了“全市抗震救灾物资统计报表”。克服前期基础工作较差、救灾物资种类繁杂等困难,从6月5日起每天在媒体公开公布大米等八大物资的接收和发放等情况;从6月14日起每天公布100名捐赠物资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名单。先后向中央检查组提交了《关于抗震救灾物资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向市领导报送了全市各部门“抗震救灾物资统计数据”。

积极做好灾害损失统计工作。通过大量耐心细致的比对工作,依据相关资料对区(市)县及部门上报数据加强了审核把关。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的数据与市级近30个部门灾害损失统计数据结果基本一致,所取得的数据成为对灾害进行评估和灾后重建的重要基础资料。

积极展开社情民意调查。会同有关部门深入都江堰市的75个受灾最严重的村、4000户居民家庭及110户企业进行民意调查,广泛了解受灾群众对重建和安置的意愿。还先后开展了《汶川大地震主要救援力量满意度问卷调查》和《重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等民意调查。

积极构建灾后重建统计体系。主动对接灾后重建大局,制定了《市灾后重建统计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形成了《市XX年灾后重建监测报告》。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既适应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需要,也发挥了统计应急机制的重要作用,更彰显了“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抗震救灾期间,有13篇工作信息和分析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

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批示。

(二)围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统计优质服务年”活动成效显著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提高统计服务的时效性、不断增强服务的敏锐性、努力提升统计服务的能力,“统计优质服务年”建设成效显著。

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的能力。坚持以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统计服务能力。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统计系统增加了向党政领导报送统计信息的内容、频率,及时反映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多次召开各种座谈会和深入企业调研,先后完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产业结构发展影响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研究》、《市城乡中高收入家庭消费潜力与投资信心调查报告》和《金融危机对当前市消费品市场影响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等多篇分析报告。相继完成了《关于成渝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的报告》、《关于市旅游业增加值统计调查的分析报告》和《宏观调控政策对高新区投资的影响分析》等报告。全年近50篇次分析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其中21篇次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的时效。建立了经济形势月度分析制度和统计专报制度。主要统计产品的时效性明显增强,《统计手册》、《统计年鉴-XX》在增加内容的同时,均较往年提前2个月正式出版。

不断拓宽统计服务的领域。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牵头编撰出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探索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点联系制度,先后邀请13位市人大代表和10位市政协委员视察统计工作;对9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56家商业企业和餐饮企业及35个投资项目开展了“市政府南迁计划调整影响调查”;对145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企业走出去”问卷调查;完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状况抽样调查等工作。

不断提高统计科研水平。借助统计科研平台,积极与在蓉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联系,聘请了部分专家,组

建了市统计局的智囊团。先后为《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8篇重点课题建言献策,取得了很好成效。《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课题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围绕中心,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了《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监测工作方案》,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区(市)县政府推进城乡统筹专项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综合城镇化评价体系,对部分指标的标准值进行了调整;收集整理了XX年-XX年反映城乡统筹成效的统计基础数据。

积极开展城乡统筹方面的专项调查。对全市791个“农民新居”工程的“用地、建设、资金来源、入住”等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初步建立了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化统计指标体系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按月监测九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动态;建立了农业投资统计制度;开展了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效益快速调查。对18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情况进行了检查;进一步完善了地方产品统计报表制度和连锁企业统计制度;完成了《花卉产业的统计范围和核算方法》、《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走势的研究》和“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重点课题研究。

着力加强城乡收入统计。积极开展农村住户扩点工作,将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由2080户扩大到5000户;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收入统计办法;结合实际开展了私营单位劳动工资抽样调查。

(四)精心部署,全力以赴搞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全面完成乡镇(街道)政府经济普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的组建工作。经济普查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XX年实际到位880万元。通过青羊区和双流县的试点,进一步研究了有关业务技术问题,积极谋划了经济普查工作的新思路。开展了省、市、县三级普查业务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全面完成了普查区划分、单位清查工作和普查对象的基础资料整顿等工作。宣传工作注重实效,全市新闻媒体共播送新闻近5000条次、播放宣传片4252次;先后设立宣传点519个,出动宣传车辆3579台次,受理咨询8.5万次,制作宣传画等宣传材料50万份,共有389所学校开展了经济普查“一堂课”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举措,确保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到位,经济普查各项工作正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清查摸底阶段已清查出法人单位7.6万家,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2.3万家,个体经营户65.9万户,分别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31.4%、55.9%和24.8%。

(五)深化改革,各项统计事业建设取得新成就

各项常规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立了gdp数据联审制度,正式实施建筑业总产值按建筑活动实际发生地计算的改革,利用第三方资料加强了对各行业主要数据的评估审核工作,开展了农村基层标准化统计建设等。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各项常规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完成了XX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

服务业统计工作全面开展。重点建立了服务业统计部门工作机制、区(市)县工作机制等制度,制定了调查标准。开展服务业调查专题培训13期,培训700余人次。目前,除金融、教育、卫生、软件等行业共2097个单位实行全行业调查外,其他行业的1557个限额以上调查单位也纳入了服务业全面调查范围,首次报表综合报送率就达到83.6%,快年报综合报送率跃升至92.5%。全市已有12个区(市)县统计局增设了服务业统计科(室)并配备了统计人员,城区基本构建了区级、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业统计网络,绝大多数部门安排了服务业统计工作兼职人员。通过服务业统计机制的建立,为构建“大统计”体系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推进能源统计监测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工作体系建设和能源统计制度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一套表”试点工作。根据全市“行业统计一套表”工作方案,重点推进了“工业一套表”、“高新区一套表”和卫生、商务酒店、软件等7个行业的“一套表”试点工作。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网上直报专业统计报表,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直报全社会统计报表,商务酒店等一套表试点工作运转顺利。

统计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全年对近400家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95件,立案75件,维护了统计工作秩序。结合经济普查和纪念《统计法》颁布25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宣传,全年共对8000余名普法重点对象进行了《统计法》知识的培训。

积极转变培训方式和提高培训实效。全年培训统计从业资格人员1664人,培训统计继续教育人员5057人。首次举办乡镇统计人员专题培训,蒲江、大邑、邛崃三县(市)的59个乡镇共66名统计人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培训。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学习,提升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质量。

部门统计工作取得新突破。各部门创造性地开展了服务业统计工作。市发改委、市建委等市级部门会同市统计局建立了灾后重建统计监测体系;市经委参与建立了能源统计制度;市卫生局先后三次召集所属600余家单位,进行了“一套表”和网上直报培训,首次成功上报率即达到98%;市旅游局建立了“市旅游增加值统计调查制度”;市会展办建立了会展业统计调查制度;市交委开展了全市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等等。

部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达到了信息“对流”,资源“共享”。与市计生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建立了全市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基层统计建设取得新成果。地震重灾区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统计局,克服了地震灾害带来的重重困难,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积极发挥了统计职能,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统计局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7人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都江堰市统计局林红同志还到国家统计局作了专题报告;温江区统计局被评为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锦江区统计局根据实际情况将服务业统计监测的实施主体调整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五个统计分局;青羊区、成华区统计局建立了月度街道经济运行分析、专业经济运行评估分析例会制度;新都区统计局在全市率先建立统计联席制度,并参照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考核指标建立了本区各镇城乡统筹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双流县、郫县基层统计标准化建设实现了镇(街道)以及村(社区)全部达到“七有”标准。

统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了数据采集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网上直报系统。强力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和星级宾馆以及投资项目、服务业企业和乡镇(街道)统计报表的网上直报工作,目前网上直报企业达5100家、项目2700个。进一步规范了网站信息管理,加大了统计工作、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加载量及提高了加载频率,统计信息公众网访问量达到 20万人次。

统计队伍自身建设取得新成就。进一步完善了经费、资产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人员考核及奖励制度。加强统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培训人员近200人次。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统计文化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了各项廉洁从政和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能建设得到加强。XX年,市统计局继续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