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觉醒年代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7.20

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集锦五篇。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觉醒年代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一)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开播。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由张永新执导、龙平平编剧、于和伟、张桐、侯京健、张晚意等联合主演。以史为据、以人为本的创作原则,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重温党的初心。首播后反响热烈收视率不断攀升,特别是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一角,颇受观众喜爱好评不断,新生代演员抗领大旗,颜值演技双双在线。

电视剧《觉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一百年前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峥嵘岁月。其中,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于和伟饰)的长子,曾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该剧的导演张永新在采访中也表示:“张晚意成功塑造出了陈延年这种后生可畏的气质和气势,本身陈延年在剧中的戏份吃重,而张晚意又是年轻演员,但他的戏很稳,可塑性也很强,角色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与人物十分契合”。

对于陈延年一角的塑造,在很多细节上足以印证了张晚意的用心程度,首先是人物的台词方面,少壮有志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均完美表现出了角色不同于常人的胸怀与筋骨。其次是人物内心戏份的演绎,因与父亲聚少离多而产生的生疏感和敬畏心拿捏的恰到好处,真实还原了人物内心渴望新知识新眼界却又碍于父子关系的这种矛盾心理。最后是张晚意对于人物小细节的添加,在拾金不昧的那场戏中,陈延年与弟弟在原地等候失主,碰到醉酒的外国人前来打招呼,陈延年第一反应是用手将弟弟护在身后,担当与勇气尽显,也因此而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网友评价张晚意“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实力”。从《林海雪原》到《莫斯科行动》,再从《共产党人刘少奇》到如今热播的《觉醒年代》,张晚意在荧屏塑造了多个正义、正直、意气风发的正面角色,均取得了不俗口碑。先天的外型优势加之细腻的演技功底,令观众和粉丝对他的影视作品抱有一定的期待,且每一次均能递交高分答卷。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张晚意的另一部作品《风起霓裳》正在湖南卫视金鹰剧场热播中,此次他所饰演的“曹王”倾心权势、野心勃勃,在亦正亦邪间无缝切换。结合他今年的另一部待播剧《乔家的儿女》,可谓是开年霸屏未来可期。

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二)

《觉醒时代》这部剧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读物,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继而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以陈独秀、李大钊等爱国救国人士为第一视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压迫的人民的艰苦和当时受辱的旧中国,内有政府的不作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入侵,这时就体现出了陈独秀等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大义,也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在危难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危急的时刻一批批的爱国人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的希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国的十月革命过后,给了中国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于是乎中国共产党高举以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展的旗帜,用以气势磅礴的力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经过党的一百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事实上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道路,也是一项需要时间发展的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弃的努力奋斗,在当今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建党1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从刚开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领导者的带领与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们的港澳回归,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互赢,成为常任理事国等等,在科技方面,我们从靠外国进口到自主研发,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再到登月,这都是一代代先驱者的努力才让我们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静祥和,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讲,我们国家严阵以待,我们的党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颁布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以人民为中心,与他国形成强烈对比,我们努力控制,严加防范,响应党的号召积极采取防范,医护人员也日以继夜的研制疫苗,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领导和国家的强大。

我们作为青年一代要将爱国铭记于心,国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们就像花朵一样,若是离开了国,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更要智存高远,努力奋斗,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现在努力奋斗,才会在以后国家需要的时候奉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一声叹息。祖国的强大,就依靠我们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混水摸鱼,浑浑噩噩的度过我们的漫长岁月,而是应该像陈独秀、李大钊那样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为了我们的美好时候而努力奋斗,挥洒青春和汗水,以后的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自己。前辈吃过的苦我们可能没体会过,那是什么样艰难险阻的滋味,但我们能竭尽全力去为国家人民乃至自己的事一定不可以懈怠。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永远存于我们心中,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也是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三)

“导演简直是‘细节控’”“主旋律剧也能这样吸引人”“被家人拉着看一集,结果就离不开电视了”“接地气的主旋律题材剧”……近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登场,一经开播便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引发了收视热潮。作为一部主旋律剧,该剧注重年轻化表达,受到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并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它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

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该剧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艺术再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呈现真实历史,传递爱国情怀,获得不俗口碑。有网友表示该剧“真实、震撼,感觉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历史考点,每一段都是一篇小论文”,更有观众评论这是“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历史深度、艺术深度的优秀电视剧”。

“树青年榜样,展多样风采”

多线并进铸就华彩篇章

“多线叙事,条条清晰。”有网友对《觉醒年代》这样评价。该剧以《新青年》“三驾马车”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通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刻画早期革命先驱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的革命品格,主旋律不乏味枯燥,多条叙事线让剧情更加顺畅,描绘出一幅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图。

在已播出的剧情中,李大钊、陈独秀在日本相遇,对唯物主义思想上的契合让二人共同探索救国之道——李大钊写下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和诗歌《青春》,呼吁国人“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陈独秀回国创办《青年杂志》,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二人为探索新道路的共同理想分别付诸实践。毛泽东、周恩来等也纷纷决定踏上革命道路,在后面的剧情中,他们将不断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有网友感慨道:“一批革命志士用生命唤起了一个时代的觉醒,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在那个年代,他们都还只是年轻人,那种情怀和责任担当让我辈汗颜!”该剧艺术地再现了100年前中国思想觉醒的启蒙先驱形象以及他们探索真理的激情岁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党的初心与梦想、早期革命先驱的伟岸情怀,多线并进的叙述方式,让这一段百家争鸣的历史画卷精彩纷呈。

“真理的力量,伟大的开端”

一条线索贯穿三大事件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电视剧《觉醒年代》首次从思想启蒙角度切入,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事件,展现了从先进知识分子、革命青年的觉醒,到人民大众的全面觉醒历程,故事丰满,情节真实。

二次革命后,内忧外患将中国抛入风雨飘摇之中。爱国青年李大钊与进步革命者陈独秀相见恨晚,约定共同探索救国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唤起民众觉悟、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运动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三件大事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宏大的气势,高尚的情怀”

《觉醒年代》获赞史诗巨制

《觉醒年代》剧情上节奏紧凑,角色上人物丰满,开篇用了整整两集详细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博大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境界思想,特别是对陈独秀作了更加客观、理性、公正的评价。同时该剧在画面制作上十分精良。有观众注意到,“在拍摄上,该剧引用了纪录片的元素,许多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历史深沉感,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地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在视觉上让人眼前一亮,更为本剧增添了电影质感。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一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觉醒年代》全面客观全景式地反映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的过程,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艺术再现了党的初心与梦想,既有思想深度,又有高尚情怀,引发了观众广泛讨论,诸如“《觉醒年代》是一部好剧,更是一部忆苦思甜、启迪思想、激发壮志、感恩奋进的教科书,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等评价不绝于耳。

回望那段历史,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无不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的情怀和精神所动容,而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他们的榜样力量下,更应当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继承奋斗。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这代青年所面临的这个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每个青年都应当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争做“永久奋斗”这一光荣革命传统的继承人。

随着《新青年》杂志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加入思想革新的浪潮中。接下来的剧情中,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决心整治校风,邀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觉醒年代》剧情大纲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100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四)

《觉醒年代》讲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冲破旧思想的罗网,看一场有意义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后来的五四运动证实了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这部电影从另一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由纪律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个奋斗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侧面也让我体会到中华民族探索求知的精神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独秀,他曾经是清朝秀才,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后流亡日本,1915年,在上海出版《青年》,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五四运动间,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思想。他提倡民主与科学,还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的英文译音,是德摩克拉西,科学的英文译音,是赛因斯)。他曾经说过:“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之脑神经十之九焉。”在他看来,青年,不是有多小的年龄或有多光滑的面容,皮囊上那死气沉沉的灵魂,在于内在的思想是否“新鲜活泼”。青年应是洗涤这个时代的一把钥匙。青年,于个人,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初升的太阳;青年,与社会,是叶与根那息息相通的脉搏;青年,于时代,是对国家的责任与牵挂。

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五)

党史学习要“耳到”“眼到”“心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党史时注重“耳到”“眼到”“心到”,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经常回忆,深入思索,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优秀的红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词作激荡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红色歌曲中的党史,是《红梅赞》中江姐英勇就义时的英雄豪胆,是《我的祖国》中志愿军战士无畏向前的爱国情怀,是《赞赞新时代》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歌曲作为联系党史的纽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对红色歌曲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并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歌曲常唱常新,让红色歌曲中的党史“不绝于耳”。

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让伟大事业“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近日,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热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影视作品作为重现党史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回顾那段历史,基层党员干部要运用好基层党建APP等信息平台,做好对党史剧作的宣传活动,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观后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感怀先辈们接续创造的丰功伟绩,让历史剧作中的党史“尽收眼底”。

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让伟大事业“扣人心弦”。党史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走出房门,去到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养分。革命圣地作为承载党史的载体,能够让我们在圣地重游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将挖掘宣传当地红色资源、革命圣地等结合起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地考察学习,了解革命圣地背后隐藏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并在共产党员网上投稿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引导更多的人重游革命圣地,让革命圣地中的党史“扣人心弦”。

Gz85.coM编辑推荐

【精选】《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四篇


1921年以前,那个年代的中国生活着我们的祖辈们,社会有明显的阶层之分,人有高低贵贱,尤其工人和农民,时时劳作却活得如猪狗一般,他们的身体和劳动成果被剥削着,思想被禁锢奴役着。陈独秀,李大钊这一批新文化运动者为了拯救这些人,毅然踏上了共产主义道路,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四篇观看《觉醒年代》的观后感范文,以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一)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段时间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共产党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国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李大钊说:“我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共产党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二)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三)

何为觉醒?就是突然明白了,明白了人为何物,为何而活?要怎样活?活成个啥样儿?社会亦然,国家亦然。

那是20世纪初期,是在封建帝制的尾声里,是在列强侵扰军阀混战的年代里,那个年代生活着我们的祖辈们,社会有明显的阶层之分,人有高低贵贱,尤其工人和农民,时时劳作却活得如猪狗一般,他们的身体和劳动成果被剥削着,思想被禁锢奴役着,想想都让人心酸!是陈独秀李大钊这一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使他们明白,他们是人,是创造了巨大价值的人!有着高贵的精神而非空有皮囊!人人都有吃饱饭睡好觉的权利!人人都有学知识长志气的资格!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应该是国家的主人而非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奴隶!

人为什么会觉醒?在那个年代觉醒?时机到了,因缘成熟了!那时的旧中国,人民头上有压迫身上有剥削,承受着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屈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码头工人整日搬运却只能以麻袋蔽体,农民整日劳作却只够纳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天灾人祸有人卖儿卖女求生存,那时候,人民,太苦了!有良知的人,能够深切体会到这种痛苦,有着悲悯情怀和纯净心灵的人,他们不想看见国家满目疮痍,不想让百姓人民再承受诸多的苦难。所以恰同学少年,所以恰伟人集结,中国人一个个开始觉醒!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历史的天空相继闪耀起来!

一旦觉醒,那是一种力量!一种冲破苦难牢笼的奋斗力量,一种为国献身的爱国力量!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告终,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准备收回对山东的自治权。当时作为合约国的美英法与日本同流合污,使得中国作为战胜国却得不到战胜国应有的待遇,要将本该归还中国的山东的统治权转让给日本,而中国政府在日本的威压下竟然同意在合约上签字,此消息一经传出,众多的爱国人士义愤填鹰。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在北大竖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科学与民主的理念已经在全国学联迅速蔓延,许多有志青年如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纷纷成立和参加社团创建报刊杂志,弘扬新文化。

国难当头,陈独秀李大钊等迅速发文抨击时政,5月4日,北京大学3000多名学生联合其他各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和街头演讲,主张科学与民主,呼喊着驱除反动军阀,抗议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要求拒签巴黎和约。虽然京师警察厅和军队联合镇压,学生们屡遭被捕入狱,但他们志气高昂,爱国热情使他们无所畏惧越挫越勇。北京长辛店的工人们也在这时候觉醒,参与到爱国运动中来。一时间,全国各地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掀起了空前的高潮,国外爱国华侨也示威游行包围代表团所住大使馆给他们施压,国内国外的舆论和爱国运动结合,最终迫使中国代表团放弃在合约上签字,拒绝将山东的自治权转给日本,爱国运动取得胜利!

也正是这场运动使人们看清了中国的现状,看清了政府的真实面貌,不能维护正义还残暴镇压学生,这样无能的政府,给不了国家希望,也给不了人民幸福!

觉醒了的人要自己决定自己怎样活!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竖起来!人民要自己当家做主人!依据中国的国情,农民和工人一贫如洗,奋起反抗,去除奴役,丟掉锁链,正是工人的意愿!挣脱剥削,安定生活,不再流离失所,正是农民所期盼的!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还有与他们一起奋斗的仁人志士,这些先驱者带着推动历史进程的光芒,勇敢地担当起了改造旧中国的使命!一边认识自己一边认识社会,他们在求知探索中成长,终于在1921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带领工农阶级反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特别感慨先辈们无私忘我的付出,他们一边教学生一边做学问一边办报刊杂志还一边探索救国出路,自己的生活却极为朴素。李大钊刚从日本回国的时候,身无分文,看见街上一个孩子发烧无钱医治不惜把自己的衣服怀表拿去当铺当掉,想办法让他们夫妻给孩子治病。有一次一个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马上把要带孩子去吃饭的钱给了学生让赶紧教学费。每每看见剧中李大钊先生的付出,我就忍不住落泪……他生活的节俭,他和善的面容慈悲的情怀,对学生对工人对朋友的点滴支持,他的一生总是在给予在付出,竭尽所能地,去帮助所有遇到的有缘人,我深深为之感动。不是他富有,是他心中只想别人过得好,是无我的精神!

陈独秀先生不懈探索救国之路,号召一批思想先进的有志之士,以笔为戟,勇敢豪爽又诙谐地挑战腐朽的政权,先后五次被捕入狱,其子陈乔年陈延年二人也为革命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前辈们信念坚定,一心为救国而活,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活!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下,又何尝不是一个觉醒的年代?!

如今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却有许多人不知道该怎样活了?投机取巧的人被认为很有本事,无私奉献的人被许多人说成是傻瓜,生活中迷茫的人到处都有,人性中很多的纯朴都沾染了太多的无知。有多少人沉醉于金钱和奢华里而不自知?有多少人每天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为自己的一点私欲而诬陷他人?有多少人因贪欲无止而身陷债务的泥潭?有多少年轻人因遇到一些学业上或情感上的挫折就寻死觅短?有多少人为争夺房产而闹上法庭置亲情于不顾?有多少兄弟相残多少夫妻反目?

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懂得珍惜呀同胞们!爱国精神永续!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富强、民主,更要和谐、幸福。爱国就要意识到如何平衡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注重些精神财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有意识地去付出和奉献,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甚至贪婪。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心安快乐,给社会风气添一抹美丽清明。会有许多人在金钱债务中醒来,会有许多人在情感纠葛中醒来,从各种各样的痛苦中醒来,醒过来就会决定要怎么活就不再迷茫!醒过来就没有了惧怕就有了勇气就有了担当!醒过来就会彼此去唤醒,一起健康一起快乐一起享受新时代的无限美好!

《觉醒年代》,重现的是历史,觉醒的是灵魂,英雄先烈虽身已千古,但音容笑貌精神信仰穿越时空犹在。我辈当感其心承其志,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自强不息!竭尽所能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四)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一台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观后感汇总五篇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在认真品味了以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觉醒年代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观后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观后感【篇一】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电视剧《觉醒年代》2月1日起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全景还原建党历程,揭示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风云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展现,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与历史卷轴。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欲图根本之救亡” ,一些先进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就必须先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于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者在一片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并借此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致敬革命先驱,刻画鲜活人物群像

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拥有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演绎了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全剧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并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觉醒年代》既展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表现了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还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付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个个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尖锐交锋,勾勒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一流团队精心打造,电影质感再现“建党伟业”

由于题材重大,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等《觉醒年代》出品方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集结了一流的主创团队。其中,著名制作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党史专家、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曾执导过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等优秀作品的张永新执导。而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更令《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对于《觉醒年代》这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点剧目,剧组上下都抱持着一颗敬畏之心进行每一场戏的创作,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由于年代的特殊性,该剧对于背景细节的把控尤为重要。张永新透露,剧中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大到院子中的枣树,小到杂志社的纸张;大到外交部的陈设,小到剧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无论是大小还是材质,都力求真实再现。为了拍摄出最佳效果,北大红楼建筑甚至按照1 : 1 . 2的比例进行了复刻。

导演张永新“量体裁衣,穿针引线” ,将主创团队的群体智慧发挥到极致。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在艺术创作中以导演为核心,认真钻研历史和党史,剧中的一个场景、一句台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张桐介绍:“ 《觉醒年代》剧组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不但真实还原了老北京的街道、风沙,哪怕仅仅是一片不起眼的墙头上的苔藓都不会忽略。 ”于和伟则表示:“这是一台好戏。我轻易不这么说,也从未这么期待过一部我演的戏。我战战兢兢,又信心满满。这部剧,见天地!见苍生!见国魂! ”

值得一提的是, 《觉醒年代》中侯京健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是一位纯粹、执着而充满活力的青年革命者,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找着真理的方向、追寻着真正适用于中国道路的理论思想。在“南陈北李”思想影响全中国的那个年代,青年毛泽东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北京求学,虽然只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但他不拘于自己的身份,更不拘于别人的冷漠,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成长为一代伟人。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展现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这一主题,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观后感【篇二】

近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在CCTV-1黄金档震撼开播。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由张永新执导、龙平平编剧,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朱贺日尧、高爽等演员联袂出演,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该剧首播破1后,连续两天都稳居收视冠军。

《觉醒年代》开篇就通过一场辩论将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众生相展现在观众眼前。其中高爽饰演的郭心刚是一名对革命怀有热情的北京大学学生,颜值演技双双在线,颇受观众喜爱好评不断。在首集中,郭心刚与一众身处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们探讨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陈独秀的言论却引起了留学生们的唾弃。高爽称这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因为他心中怀揣着对前辈的敬意,怎么也找不到最佳状态,越到后期越有心理负担。对于张永新导演和于和伟老师的现场帮助,高爽表示非常感谢,导演让他想象这口口水是替天下人讨伐曹操吐的唾弃之水,使他慢慢放松,最后完美展现了这场冲突戏。

“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剧中,郭心刚这个角色没有历史原型,但他是许许多多革命青年的缩影。在那个时代,国家不需要那些年轻人居庙堂之高,需要的正是像郭心刚这样摆脱社会冷气,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的爱国志士。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份少年气,使他们能把心头的热血挥洒向革命的战场。

在最近播出的剧情中,《新青年》的创刊号一出,各地热血青年热烈响应,很多青年人从这本杂志上看到了个人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各地革命的种子纷纷发芽,如雨后春笋。郭心刚身为一名北大学子,心中满腔热血,誓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从CCTV-8《紧急公关》中的职场精英李岩,到CCTV-1《觉醒年代》中的爱国北大学子郭心刚,高爽在荧屏塑造了多个正义、正直、意气风发的正面角色,均取得了不俗口碑。先天的外型优势加之细腻的演技功底,令观众和粉丝对他的影视作品抱有很大的期待,且每一次均能递交高分答卷。让我们继续期待他在《觉醒年代》中精彩的表现。

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观后感【篇三】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观后感【篇四】

从五四精神看最美五月天

眼前的五月最美,归燕衔新泥、枝叶添新绿,鸟碟翩跹、新意无限。可当我们沐浴春光之时,思绪被牵回1919年那个五月里,会发现更美的是那五月的炽热青春、青春的激昂奋斗、奋斗的无限豪情。值国家危难、内忧外患之际,3000多名学生不顾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的口号,誓死力争,奋起救国。自此,五四运动惊雷一起,历史便有了新机遇,国家有了新希望。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是五四时期无数青年对民族独立的强烈呼唤。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唤醒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那时起,青年一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深刻的把握,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准确的判断、对国家前途命运是否光明有了清醒认识。他们大胆提出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倡导民主和科学,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由此应运而生,它开辟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水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也是抗战岁月里无数青年对和平的忘我追寻。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打破了北平的宁静,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数年的抗战。战争的残酷吓不倒中华民族,我们党以远见卓识和广阔胸襟,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找到符合国情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实现国共合作,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救国。在这段抗战史中,我们清晰的看到青年的力量,寻到他们奋斗的轨迹。林海雪原,弹尽粮绝,杨靖宇牺牲时才35岁;日寇面前,宁死不屈,赵一曼牺牲时才31岁。耿耿爱国心,深深民族情,抗战时期的青年先辈们用高风亮节和不惧牺牲展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民族气节。正是靠这种精神和气节,中国人民凝聚起强大抗战动力,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还是和平年代无数青年在强国道路上的奋力登攀。沧海桑田,时光流转,奋斗不止,“一带一路”战略绘就经济全球化大美蓝图,扶贫攻坚爬坡过坎,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迈入新天地,新时代我们有新成就,也有新机遇,更面临新难题、新矛盾。看今天在社会的角角落落,在发展经济、科技、文化、保平安促民生的方方面面,无不闪现着青年一代的身影。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才26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才33岁,北斗团队得平均年龄才35岁,凉山扑救山火牺牲的指战员们平均年龄才23岁。社会发展进步的画卷处处留下青年一代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先辈叮咛我们珍惜机遇,历史警醒我们长须自强,新时代呼唤我们勇于担当。时代潮头浪更高,借着这最美五月天,广大青年当身体力行,以更高的眼界、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魄力,投入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当中,让五四精神与鸟碟一起翩跹起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观后感【篇五】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歷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歷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歷史为叙事空间。这是一个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世。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面对贫穷落后愚昧的现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面对袁世凯企图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愤怒,有人消沉,有人奋起。在这样一个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一代先进分子登上歷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探索。

电视剧开篇,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诱迫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消息一传出,李大钊慷慨陈词:“必须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歷史事件铺展开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提倡白话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胡适在美国撰写《文学改良刍议》,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电视剧《觉醒年代》精心描画这一幕幕歷史风云,把观众带到一百多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歷史环境,清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歷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也艺术地描绘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文化思想风貌。以如此大开大合的“史笔”,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这在以往的电视剧中尚不多见。“觉醒年代”四个字的提出,既是对该剧的主题概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那个歷史阶段的“艺术命名”。

电视剧《觉醒年代》真实细致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写出了一批民族先进分子,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探索思想和发现真理的过程,艰辛而曲折。该剧以艺术典型化的方式,表现了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胜出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探讨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与选择中,走上革命道路。这些内容让这部剧的歷史叙事,处处闪耀灼人的思想光辉。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所展示的歷史环境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復杂:袁世凯在厅堂裡试穿龙袍,张勛在紫禁城领兵復辟,辜鸿铭在北大讲台上拖着辫子端着水烟袋大讲国学……这一幕幕在剧中都有着各自生动的表演。剧中最具风採与魅力的人物形象,依然是那个时代裡思想先驱和文化先驱们的人物群像:沉稳厚重、朴实坚毅的李大钊,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陈独秀,目光高远、充满理想、性格刚正的青年毛泽东,冷峻孤愤、以笔为枪的思想文化先驱鲁迅等等。在北大红楼,还有一批在新思想的激励下,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剧中的这一大批角色,既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也刻画了一个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形象。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歷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作品所採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作品所讲述的歷史内容,浑然一体,形质交融,让观众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歷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揭示。剧中那些随处可见的生动的细节捕捉,不但让观众能见史见人,更让人物有情有性,让歷史叙事有厚度又有温度。叁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塬歷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比如,老北京城的黄沙、骆驼以及路面上深深的车痕,在片头运用木刻、剪影、塑像等艺术元素,加强艺术呈现的新颖度和表现力等,可以说是做到了精雕细刻。在艺术表达上,这部作品追求精品的创作态度也非常值得认可。

这部剧全景式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歷程,以厚重的歷史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蕴、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具有创新意义的审美表达,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更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饱满的情感灌注,致敬先驱伟业,颂扬了在那个觉醒年代裡,一批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它不仅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题材电视剧的优秀之作,也是一部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2022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 【必备】


《觉醒年代》这部剧是近代历史革命剧,那个时代人们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很是需要有人能拯救他们。怎么才能写好一篇觉醒年代观后感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篇一)

2021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2022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篇二)

党史学习要“耳到”“眼到”“心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党史时注重“耳到”“眼到”“心到”,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经常回忆,深入思索,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优秀的红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词作激荡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红色歌曲中的党史,是《红梅赞》中江姐英勇就义时的英雄豪胆,是《我的祖国》中志愿军战士无畏向前的爱国情怀,是《赞赞新时代》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歌曲作为联系党史的纽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对红色歌曲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并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歌曲常唱常新,让红色歌曲中的党史“不绝于耳”。

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让伟大事业“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近日,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热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影视作品作为重现党史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回顾那段历史,基层党员干部要运用好基层党建APP等信息平台,做好对党史剧作的宣传活动,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观后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感怀先辈们接续创造的丰功伟绩,让历史剧作中的党史“尽收眼底”。

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让伟大事业“扣人心弦”。党史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走出房门,去到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养分。革命圣地作为承载党史的载体,能够让我们在圣地重游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将挖掘宣传当地红色资源、革命圣地等结合起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地考察学习,了解革命圣地背后隐藏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并在共产党员网上投稿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引导更多的人重游革命圣地,让革命圣地中的党史“扣人心弦”。

2022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篇三)

连续观看了43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自己心情感慨万千,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洗礼。学习观看党史题材教育片,可以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信念,不忘党史、牢记党史。

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为党的创始人,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使党走向正确道路历史大剧,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捍卫主权,北大学子行动起来,全国各大学校的学子行动起来,抗议巴黎不平等和约,五四运动代表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掀起了爱国主义运动,100年来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推翻旧社会走向新社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100年来历史告诉我们祖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富裕走向小康,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东方,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14亿人在欢歌笑语。

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党走,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树型立标在岗位、在责任区,落实“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正点”,在创建“毛泽东号”式班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精选】2022《觉醒年代》观后感四篇


剧组在制作上的用心,对人物刻画的吹毛求疵,成就了这部《觉醒年代》,也让它成功爆火出圈,让人们再次看到那个年代中救亡图存的先辈。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四篇《觉醒年代》的观后感范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觉醒年代》观后感(一)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二)

最近闲暇之余,偶然间看到一部以中国革命和党的成长历史为主题的电视剧,剧情每一集都看的心潮澎湃,它就是现在热播的《觉醒年代》,剧情大致讲解了中国清朝后期的落寞,国门让外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军阀混战的时代,外国列强是怎样欺压中国,而中国内部当时政府又是怎样以狮子搏兔之力,欺压百姓,从而使一些当时极具文学领导力的文人使用报纸刊物等唤醒中国人民觉醒,爱我中华,建立中华人民共产党的历史进程。

看完感触颇深,很多小时候在书籍上记载的人物,就这样通过电视剧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了我的眼前,痛恨旧中国政府的无能懦弱,同情当时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敬仰那为了人民奋斗而一直心怀信仰的革命工作者。

建党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劳苦大众衣不裹体,饭无可足的情况,推到一切站在人民对立面的残暴的政府,剥削的资本家。电视剧里有很多经典的语句,例如“公理战胜强权”,“中国人民的斗争一直都是阶级斗争的表现”等等。

反观当今中国,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愈发强大,不受外国压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越发美好,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不愿结婚,不愿生子,信仰缺失,不得不让人思考。现在劳动官司动不动就会出现生命的陨落,员工讨要薪资未果,用极端方式表现,年轻女孩猝死,家人抱憾终身,国家应该让这些企业得到应有的惩罚,公司恃强凌弱,员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泊,民不告官不究,都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在走回头路。

当然,祖国的强大需要辛勤劳动的人付之努力,事实证明,牺牲了几代人,中国终于迎来了伟大复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居安思危,勿忘国耻。但是如果一些公司只是为了私利,放员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不顾,这就是另一种说法了,是剥削,赤裸裸的剥削,我不知道鼓励007,996的企业是一种什么心态,当看到一个生命的陨落,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想,祖国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当人们被剥削的没有生活意愿的时候,不想延续后代的时候,未来在哪?只有严厉下达法令,杜绝一切剥削,但凡违法,除经济处罚外,上升至刑法或坐牢的境地,才会彻底改观。人们的幸福感,才会逐渐上升。

新闻上富二代车祸致人命,官二代闯祸,拿钱了事,拿钱减刑的事情,也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耳边,难道赔钱不是应该的吗,赔了钱,杀人偿命,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每个年代都有贪官污吏,我觉得,无论贪污大小,一律枪毙解决,有钱没命花,也是一个极大的震慑力,但是现在确实很多人贪污之后资金转移,坐完牢出来后照样生活的风生水起,致使很多为人父母的父母官铤而走险,罔顾国法。

结尾,我想说一下,看了这部电视剧,我充分了解了建党的初衷,我坚信,在中国人民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越来越好,人们会越来越幸福。

《觉醒年代》观后感(三)

从五四精神看最美五月天

眼前的五月最美,归燕衔新泥、枝叶添新绿,鸟碟翩跹、新意无限。可当我们沐浴春光之时,思绪被牵回1919年那个五月里,会发现更美的是那五月的炽热青春、青春的激昂奋斗、奋斗的无限豪情。值国家危难、内忧外患之际,3000多名学生不顾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的口号,誓死力争,奋起救国。自此,五四运动惊雷一起,历史便有了新机遇,国家有了新希望。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是五四时期无数青年对民族独立的强烈呼唤。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唤醒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那时起,青年一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深刻的把握,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准确的判断、对国家前途命运是否光明有了清醒认识。他们大胆提出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倡导民主和科学,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由此应运而生,它开辟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水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也是抗战岁月里无数青年对和平的忘我追寻。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打破了北平的宁静,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数年的抗战。战争的残酷吓不倒中华民族,我们党以远见卓识和广阔胸襟,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找到符合国情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实现国共合作,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救国。在这段抗战史中,我们清晰的看到青年的力量,寻到他们奋斗的轨迹。林海雪原,弹尽粮绝,杨靖宇牺牲时才35岁;日寇面前,宁死不屈,赵一曼牺牲时才31岁。耿耿爱国心,深深民族情,抗战时期的青年先辈们用高风亮节和不惧牺牲展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民族气节。正是靠这种精神和气节,中国人民凝聚起强大抗战动力,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还是和平年代无数青年在强国道路上的奋力登攀。沧海桑田,时光流转,奋斗不止,“一带一路”战略绘就经济全球化大美蓝图,扶贫攻坚爬坡过坎,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迈入新天地,新时代我们有新成就,也有新机遇,更面临新难题、新矛盾。看今天在社会的角角落落,在发展经济、科技、文化、保平安促民生的方方面面,无不闪现着青年一代的身影。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才26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才33岁,北斗团队得平均年龄才35岁,凉山扑救山火牺牲的指战员们平均年龄才23岁。社会发展进步的画卷处处留下青年一代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先辈叮咛我们珍惜机遇,历史警醒我们长须自强,新时代呼唤我们勇于担当。时代潮头浪更高,借着这最美五月天,广大青年当身体力行,以更高的眼界、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魄力,投入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当中,让五四精神与鸟碟一起翩跹起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觉醒年代》观后感(四)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一台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范文精选四篇


《觉醒年代》这部红色电视剧爆火出圈了,凭借对人物的细腻描绘,对历史情节的真实再现。你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吗?又有哪些感悟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四篇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一)

这部剧中演员的表演总让我觉得,这些先生如果活着也许应该就是这样,连出场的极少的一些人物,我都会觉得他们似乎就是生活中的人,活生生的人,仿佛我和他们是能够交流的,有时我会想,如果我能够回到他们牺牲前,告诉他们100年后的中国,我到底要告诉他们什么。

剧中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都让我很是感动(没有那些奇奇怪怪突然出现的各种感情线);导演也不会浪费一个镜头,似乎每个镜头都有要表达的东西;剧情的设计张弛有度。

虽然每每看到人物即将陷入危险而有点紧张,但是持有上帝视角的我会知道,他们能够化解这次危机,于是这个想法强撑着我继续看下去。

总之,我个人很喜欢这部剧,因为其毫不拖泥带水的剧情、演员的精彩表现、配乐十分贴合气氛和画面交相呼应,虽然因为抗拒看历史剧的原因,至今才看完它,但是它真的超赞!最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蔡元培,他的作为诠释了什么叫君子和而不同。

我在看剧的时候,不止一次想把辜鸿铭、黄侃之流丢出去,不过蔡校长就是没有撵他们走。

尤其是绝大部分人都提议解聘辜鸿铭的时候,他依然希望能给老辜一个机会,而辜鸿铭也没让他失望。也让我们在后来更多地了解了辜鸿铭的为人。老辜有句话让人忍俊不禁: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最让我震撼的场景是:陈独秀跟李大钊在寒风中的问答,以及他们对着面前的穷苦大众起誓的那一段。

那一刻,让人对于“觉醒”两个字的体会尤深。另外,这部剧的年代感很强,人物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很强。

剧中的很多细节都很真实还原。还有那些革命者的人物特征和形象高度还原。也更加让我对新文化运动和共产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非常值得观看,尤其是还在读书的中学生,比课本上的更生动直观。相比强行爱国的抗日神剧,今年推出的《觉醒年代》绝对称得上是一股清流。就这样一股清流,反而唤起了众多青年人的爱国思潮。有的人特意去陈独秀故居,参观新青年旧址;有的人深情写信与陈延年,陈乔年。

还有人专门买了年少时没看懂的《狂人日记》、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以及《胡适文集》。不管是喜欢的中国近代史,还是喜欢中国近代文学的朋友,《觉醒年代》都值得看一看,它的每个剧情与台词,都有考究。专业的场景布置一下子就把你带回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真心推荐初中学生都看一看,看完之后,你会觉得,曾经乏味而难记的近代史是那么有温度,那些和我们一样血肉之躯的伟人,为了后代能幸福生活,付出巨大的牺牲。

觉醒年代观后感(二)

1913年,国民党元老宋教仁被刺杀,屡败屡战的国民党又一次发动了起义讨袁,也就是二次革命,无奈以失败告终,国民党大佬纷纷流亡国外。

陈独秀虽然没有加入同盟会和国民党,但也是一位资深的革命者,1899年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反清言论被学校开除。此后的几年,因为反清活动多次流亡日本。

他组织或参与数个反清团体,还曾加入上海的暗杀团,醉心于制造炸弹。陈独秀做宣传也是一把好手,1904年,他在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是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通俗宣传的报刊之一。他以笔做刀枪,同清政府展开厮杀,是个不折不扣的激进分子。

陈独秀积极参与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差点掉了脑袋。1914年经多方营救出狱后,流亡日本。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他反思以往政治革命屡战屡败的教训,认为必须先启迪明智,让群众都觉悟起来,革命才有可能成功。

用毛教员的话说就是,要革命,必须先大造革命的舆论,扩大群众基础。这是一条真理,革命是群众运动,不是少数精英的密谋,不发动群众,很难有力量使统治者伤筋动骨。

于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一向胸怀大志的陈独秀向好友立了一个大大的flag:“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将为之改观。”

这一次,还真让他说中了。

《新青年》同封建文化进行了不妥协地斗争,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启迪影响了一代革命青年。

和孙中山一样屡败屡战的陈独秀,这一次为什么成功了呢?

在内忧外患的民国,军阀当道,生产落后,虽然已经推翻了帝制,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但封建思想依然统治着绝大多数人的头脑。

不改造人们的思想,造就一代新人(也就是扩大革命者的队伍),凭借少数积极分子的军事冒险,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成功?

无数革命志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同反动派做拼死的斗争,但是换来的结果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只不过换一个人来统治罢了。

空有一腔热情,找不到正确的路线,换来的只有血的教训。

而陈独秀这次看中了病症,开对了药方,那就是先进行思想革命。做宣传工作,虽然不如武装起义那样轰轰烈烈,立竿见影,但却是着眼长远,厚积薄发。

昏昏沉沉的中国,混混沌沌的思想,人们无处不受到禁锢和钳制,必须打破这腐朽沉默的铁屋子,让人们看见光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能唤醒沉睡的人民。

从改造人们的思想入手,集中炮火攻击腐朽落后的封建文化,这是陈独秀成功的首要因素。如果他仍然坚持去造炸弹,恐怕是事倍功半。选对了正确的方向,接下来就是怎么走得更快的问题了。

陈独秀办《新青年》成功的秘诀,当属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知道,《新青年》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理论家和宣传家,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他们或是声名在外的革命家,或者是在文学方面学力深厚的学者,或者是长期办报办杂志的宣传家,可谓群星璀璨。

这样一批大佬以《新青年》为阵地,向封建思想猛烈开火,怎能不吸引人的注意力,获得巨大的成功?

如果这些大佬没有联合起来,而是各自为战,一个个的都办起了自媒体,你搞一个《新青年》,我搞一个《革命青年》,你搞一个“地火社”,我搞一个“惊雷社”,你办一个《团结报》,他办一个《斗争报》,把革命的炮火分散了,这样还能轰倒反动的思想堡垒吗?

人多了,就好办事。人多了,可以组织分工,提高效率。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知识和技能也有限,即使是天才也无法仅凭一人或几人之力办好一份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杂志。

分工明确,则每个人负责的部分可以搞得非常专业,这样的 “大工业模式”远比几个人小规模的“手工作业”强的多。因为力量分散,则杂志出版不一定能够连续,不可能有持续高质量的文章输出,也没办法解决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出版发行工作,视角也只能局限在局部地区……

所以对于宣传工作来说,如果不能把星星之火聚成风吹不灭、雨打不熄的火把,那只能是自说自话,影响极其有限。再加上革命者经常力量有限,面对统治者铺天盖地的反动宣传,你不集中力量,就相当于用一根茅草去戳敌人的堡垒,不是自娱自乐是什么?

列宁在创办《火星报》时对这种手工业的宣传和组织方式做出了深刻批判。

“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进行集中的和经常的鼓动工作,用以补充靠个人影响、地方传单、小册子等方式进行的零散的鼓动工作”。

列宁还认为,无论在思想、实践还是组织方面,当年党的运动都太分散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集中的重要性,一直停留在分散水平上的工作是低效的和没有出息的工作。有的人说,你这说的容易,具体该怎么办呢?你这样就是让老鼠去给猫脖子上挂铃铛。

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首先是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不争出个人风头。假使李大钊、鲁迅等人看到陈独秀办了一个杂志出了名,自己不是想着壮大《新青年》的力量,而是自立山头,那只能是分散了力量。

另外,当时确实也有其他宣传革命的刊物,一本《新青年》肯定不足以担负起全国的青年的启蒙任务。例如“五四”时期创办的《每周评论》就和《新青年》有很好的互动。

这些不同的报刊杂志可以相互联动,比如编辑可以经常性地交流,有好的文章可以相互转载,扩大影响等等。比如说对于同一热点来说,不同的媒体共同发力,则能形成规模效应,比单打独斗好得多。

当然,《新青年》的成功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如目标明确、公开合法地做宣传、有着专业的出版发行系统等等。

但是,无论怎样讲,能够集中一批优秀的宣传家和理论家,无疑是其成功的重要基础。

《新青年》的成功,对于今天我们的宣传工作,不是有很好的启发吗?

觉醒年代观后感(三)

最近看完了央视播出的《觉醒年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近年来很少有的一部精品。剧中陈独秀桀骜不驯,李大钊一心救国,胡适儒雅斯文,蔡元培包容大度,还有很多民国名人的精彩演绎,让人过目不忘。

这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

作品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那个“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所有的这一切,也许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大家都看到过,大概内容,何等浅显!

那个年代的“文化斗士”是什么样子的呢?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曾经的“革命青年”是怎样的家国情怀?比如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

平常人如果不做专门研究和探讨,你根本无法清楚。那也没关系,看《觉醒年代》一目了然。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

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

该剧耗时七年之久,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觉醒年代》的播出,无异于是一场思想洗礼。剧中讲的那些事,那些人,无时无刻都在敲打着心灵,让我们忍泪沉思。那些人,陈独秀、李大钊等等,都学识渊博,薪酬优渥,原本可以享受无忧的生活,但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宁肯抛妇弃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不是傻,不是执着,而是少了我们平常人的世故 。

《觉醒年代》中最让我动情的画面就是陈延年、陈乔年面带微笑赴死,带着镣铐的双脚走过一条血河。你可能注意到了血河中盛开的朵朵桃花。我认为这个画面可能包含着这样几个含义:一是寓意陈氏二兄弟,为了革命,牺牲了如花的生命;二是寓意今天的幸福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染成;三是寓意浴血奋战的尽头一定是鲜花盛开……还有很多细节也特别感人。蔡元培为了请陈独秀雪中坐在门口三顾茅庐;鲁迅写《狂人日记》目光如炬;陈独秀送别儿子拿着炒糊了的南瓜子。

剧中也展现了民国文人风骨。经管学术上有争议,但人品光明磊落。辜鸿铭黄侃刘师培不为小人所利用,送别陈独秀离开北大时,黄侃说了一句,你走了就少一部通史。辜鸿铭一句,还斗否?让人潸然泪下。

剧中的几位女性也塑造的有血有肉。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为了丈夫的事业随夫君东奔西跑,担惊受怕,无怨无悔。李大钊的妻子赵兰仞,他们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李大钊叫一声“姐”,让人又亲切又感人,她为了丈夫的事业深明大义勤俭持家,不是普通女人能做到的。还有陈延年和柳眉在湖边离别的那一段,明明深爱着的两个人,为了事业,延年却不敢答应……

曾经贫弱的中国,正是有了这些先贤志士,才有了今天的强大,才有了平视世界的能力,才有了对于美国的指手画脚,我们能大声的说: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这是一部好剧——见天地!见苍生!见国魂!正可谓:风雨飘摇,世纪沧桑,峥嵘岁月,追风逐浪。书生魂,铁肩道义,文人胆,初心不忘。赤子高呼寒夜醒,群龙奋起青春唱。正年少有为,忧国复兴邦惊雷响。

觉醒年代观后感(四)

终于把《觉醒年代》补完了,真的很喜欢陈延年这个人物(只单纯讨论剧中的人物刻画,不涉及真实历史人物)或许因为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所以从第一眼看到人物出场开始,仿佛就已经带上了悲剧色彩,因此就更加心疼。

对父亲,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接受到后来因为父亲的所作所为而被打动,渐渐改变自己的态度。他的所有感情流露都在他的行动里,不娇柔不造作,就算一开始有些许别扭,也是父子之间爱的表现。他立场坚定,不会因为父亲而改变自己的信仰,他相信实践出真知,一直脚踏实地地去践行着自己的目标,也从无数的失败中找到了正确的路。

对乔年,他没有过度保护,而是给了他足够的成长和选择的空间,让他和自己一起打工吃苦,一起撑起一个家。但是在只有一块长毛了的饼的时候,他下意识把长毛了的一半小的留给自己。他有自己的倔强,但他同时也更加心疼弟弟。

对柳眉,他自始至终保持着距离,用一个对待同志的态度去对待她。从我的理解来看,延年不是没有动心,而是不能动心,他深知在这样一个时代,要顾大家必然要舍小家,他已经见证过父亲的经历也深受此害,他自己必然不会再做这样的一个人,因此才有了那六条原则,也才有了他看着柳眉的离开落下的那滴泪。

“我愿意为了国家而献身。”这句话对延年来说从来就不是空谈,他的一生真的奉献给了这个他无比热爱的祖国。出发去法国勤工俭学时,兄弟两个迈着坚定的步伐,满怀希望地大踏步走向自己的未来。剧中在这里插入了两人牺牲时的镜头,不得不说真的太刀了。

我在这里共情的不是对他们两人的同情怜悯和惋惜佩服,我看到的是两人眼神中的光,那份坚毅和力量,在迈向死亡时的步伐和当初迈向未来时一样坚定,毫不犹疑。即使自己要牺牲了,但目光中依旧满满的是对祖国未来的期冀和信任,他们知道,就算自己倒下了,背后仍然会有无数的志士,为他们共同奋斗的事业保驾护航。

这样的赤子之心,真的让我热泪盈眶。张晚意的演绎真的让我很惊喜,他仿佛把陈延年真的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真实地经历了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的一生,那么鲜活,那么壮烈。他的角色魅力,体现在他的一颦一笑,体现在他的台词,体现在完整的情节,也体现在他本人的情感传达。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

初中生觉醒年代观后感800字


观看觉醒年代后相信自己心中有很多的感触,此时就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全部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觉醒年代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觉醒年代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觉醒年代观后感800字【一】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初中生觉醒年代观后感800字【二】

近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开播。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由张永新执导、龙平平编剧、于和伟、张桐、侯京健、张晚意等联合主演。以史为据、以人为本的创作原则,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重温党的初心。首播后反响热烈收视率不断攀升,特别是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一角,颇受观众喜爱好评不断,新生代演员抗领大旗,颜值演技双双在线。

电视剧《觉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一百年前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峥嵘岁月。其中,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于和伟饰)的长子,曾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该剧的导演张永新在采访中也表示:“张晚意成功塑造出了陈延年这种后生可畏的气质和气势,本身陈延年在剧中的戏份吃重,而张晚意又是年轻演员,但他的戏很稳,可塑性也很强,角色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与人物十分契合”。

对于陈延年一角的塑造,在很多细节上足以印证了张晚意的用心程度,首先是人物的台词方面,少壮有志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均完美表现出了角色不同于常人的胸怀与筋骨。其次是人物内心戏份的演绎,因与父亲聚少离多而产生的生疏感和敬畏心拿捏的恰到好处,真实还原了人物内心渴望新知识新眼界却又碍于父子关系的这种矛盾心理。最后是张晚意对于人物小细节的添加,在拾金不昧的那场戏中,陈延年与弟弟在原地等候失主,碰到醉酒的外国人前来打招呼,陈延年第一反应是用手将弟弟护在身后,担当与勇气尽显,也因此而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网友评价张晚意“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实力”。从《林海雪原》到《莫斯科行动》,再从《共产党人刘少奇》到如今热播的《觉醒年代》,张晚意在荧屏塑造了多个正义、正直、意气风发的正面角色,均取得了不俗口碑。先天的外型优势加之细腻的演技功底,令观众和粉丝对他的影视作品抱有一定的期待,且每一次均能递交高分答卷。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张晚意的另一部作品《风起霓裳》正在湖南卫视金鹰剧场热播中,此次他所饰演的“曹王”倾心权势、野心勃勃,在亦正亦邪间无缝切换。结合他今年的另一部待播剧《乔家的儿女》,可谓是开年霸屏未来可期。

初中生觉醒年代观后感800字【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落实“十四五”整体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公交集团建企百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正在热播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观看该剧,使我回想至1919年那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作为一名站在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我更应接过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奋斗、圆青春梦想。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机遇和考验。我们有要求索的新征程,有要完成的新使命。今天,激越的时代鼓点令人感奋,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舒展于眼前,更壮阔恢弘的征程铺展在脚下。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有朝气、有激情,敢尝试、敢创新,勇担当、勇作为,做奔涌的“后浪”。通过该剧,我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要强化使命担当,尽心竭力地服务于乘客和职工。扎实地学习知识、锻造本领,勇扛责任、践行使命,争做伟大的“实干家”,争当实现伟大梦想的“筑梦人”。

坚定爱国信念,砥砺前行。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有许许多多的青年身影奋斗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90”后成长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广大青年动身抗疫前线、下沉基层一线,投身报国事业。基层社区的日夜坚守、口罩压痕的坚毅面容令人动容,无不彰显了青年一代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与坚强决心,无不展现了青年一代专业专注的职业素养与精神面貌。在疫情期间,作为一线的一名管理人员,我也以身作则,规范口罩佩戴,严守各项防疫措施。同时作为运营专业管理人员,及时调整行车计划,确保车辆满载率不超标准,实时监控线路运营秩序,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乘车环境不断努力。今后我也会不断强化思想认同感,铭记“国之大者”,让心中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渗入骨髓、铸入灵魂。让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一腔热血、一股冲劲、一种韧性,在需要的地方积极贡献我的青春力量。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奋进正当时。作为一名年轻干部的我,要乘着奋进新时代的东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奋斗成就伟业。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历史当口,走在时代前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以青春奋斗放飞青春梦想,用执着信念、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跑出新时代青年的好成绩。

初中生觉醒年代观后感800字【四】

这部影片深深震撼了我,所表达的内容更是与我产生强烈的共鸣。《觉醒年代》一部来自现代拍摄的爱国片,说起爱国,影片中的一幕更是与其呼应。各界人士,伟人纷纷回国探索一条救国道路,各集都围绕“爱国”一词,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同时还不缺“爱国”。

是的,那个年代,必须要觉醒,同外界势力做斗争,启发国民民智,这些都是必然的,这可以使中国在国际地位上有所提升,也可以使GDP大大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以及为了某一目标奋斗,为了某一科学实验勇于探索不畏牺牲的精神。

我想,我们不管出生在哪个年代、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首先做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梁启超先生在《少年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智应于字面意思理解为“智慧,才干,”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其次,在《少年说》里还有这样一句话,令我我颇为有感,话是这样的:“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字面意思不可理解其中蕴含的蕴意,真理,以我个人观点来理解这是激励我们要让伟大祖国屹立在世界的顶部,同时,细细品会,悟真理也就是让我们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才干来报答伟大的中国,最后,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前两项的一个前提,有一个好的身体才可以好好学习,健康的身体是身体是大家的的共同需求,所以,保持身体健康是第一位。

这部影片对于大家都有积极的好处,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所以不管出生在哪个一个年代都应何梁启超先生,在《少年说》里写下的一字一句,同时,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去——证实其句!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感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