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院医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医院医改工作报告。

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总少不了要写总结。写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不仅在思想上还在行为上!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一个人的价值就是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总结报告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医改工作总结】医院医改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医院医改工作总结】医院医改工作报告》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医改报告

医改工作报告

卫计局:

根据《关于印发2015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医改办函[2016]55号)文件精神,结合提纲,对照近年医院医改工作实际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总体思路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1.明确医院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本着医院是国家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原则。医院应该由政府全部管理起来,明确其社会责任。否则,医院的职能作用无从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社会责任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将医院的公益性还给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可以顺利实施。政府确定医院责任之后,医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院在管理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管理体制的完善,医院的

核心管理制度是执行程序的保障措施,进而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医院的核心内容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

2.用足用好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

随着国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这就给我们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中医医院,人民群众对现代医疗和中医药诊疗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国发[2009]22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医药预防保健作用独特,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医改过程中,我院充分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慢性病等确立病种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诊疗用药方案及临床路径,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力足把中医诊疗技术运用到疾病预防保健上来,更好的为全县人民服务。

3.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院的一些技术骨干和老专家相继退休,新上岗的一批大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因此,我院在医改过程中重点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优秀毕业生,加强人才队伍,促进临床工作;二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师带徒”等多种方式进行中医药人才技术培训,并且在中医药康复和预防疾病上搞突破。

4.开展专科特色建设

在医改过程中,我院重点加强一批特色专科建设,按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组建和做大做强一批特色科室,发挥现代医疗的诊断优势,发掘祖国中医药学的治疗效果。一是把我院针灸科、按摩科组建成适合百姓需要的中医康复保健科室;二是贯彻中西医结合的原则,把医院的糖尿病科、骨伤外科、肛肠科、老年病科等特色专科做大做强,确立专科诊疗项目,制定专病治疗方案。

5.提高医疗质量,开展优质服务

医疗质量即是医院的核心,又是医院的第一生命线,只有保证医疗质量,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医疗安全又是医院最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在医改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公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评细则,以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良性开展。

6.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

医院所有员工都是绩效管理的对象,都要接受工作绩效的考核。绩效考核管理实行双层次管理原则,由医院管理委员会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各科室的项目目标,确认考核、奖惩方案,全面指导,监督检查,协调考核工作。由各科室进行二次分配。将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各科科主任及护士长为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要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通过有效激励机制和改进措施,按岗位职责、目标、计划的要求开展考核工作。

7.加强财务和信息化管理

首先,要规范和健全财务制度,对医院的每个科室和每个人进行

成本核算,掌握各科室的经济运行状态并加以分析,为院委会提供详实可行的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控制支出,增加工作效率,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

8、全面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在省级部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后,引入价格谈判机制,发挥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减少流通费用。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目前我院常用西药和中成药品种数为762个品种均实行零差率销售。

县中医医院

2016-4-12

以上是《【医院医改工作总结】医院医改工作报告》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主要描述医院、工作、医疗、中医药、人民、医改、质量、考核,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年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年医院医改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2015年县公立医院试点工作总结

黎城县人民医院

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

我院被确定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抓好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部署落实。县卫生局按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举全系统之力,坚定不移地落实改革措施,顺利完成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我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顶层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难点,为有效破解难题,我县结合县情和行业实际,从制度设计入手,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体系、九大领域的改革原则。

一是以提升县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得好、看得起病为目标,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主力军和龙头引领作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突出三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人才、设备三项建设,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县级医院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的医院管理体系,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补偿机

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安全上更有保障,质量上更加提高,成本上更加合理,服务上更加改善。

三是找准切入点,重点做好财政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制度、县镇一体化、临床路径改革、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等九个领域的工作,按照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改革方略,实施逐项攻关,以点促面,整体推进。目前在医院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改革工作已经取得实质进展,为持续深入推进其他方面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定位,综合发展引领。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彰显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通过改革把县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好,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好,医务人员积极性调动好,真正发挥医务人员主力军,卫生系统主阵地,公立医疗单位主战场的作用。始终把握改革的方向,坚持科学规划,统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一是完成了《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医院

发展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规划,明确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服务性质、设置条件、标准要求和技术规范,提出了县级做大做优做强,辐射带动镇村做牢做实的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思路。以县级医院建设发展为龙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县医院建设成标准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二是抓住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契机,会同县人事、编制、财政部门,对县镇医疗机构人员编制、财政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和测算,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三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编制了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统一建设规划和详规,从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功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保证功能适用又兼顾长远综合发展的服务能力需求。

三、资金使用情况

(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县财政拔付我院购置CT设备款50万元,现CT已安装完毕,并正常运行。

(二)其它补偿及资金到位情况

1、取消加成的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我院自2013年9月26日开始实行药品零率销售,县财政已将2013年9

月至2015年9月共计24个月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部分的60%予以足额补偿,共计130余万元。

2、医疗价格调整情况:我院已于2013年9月26日起提高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五类服务价格(其中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上调幅度为13%,床位费上调幅度为36%)降低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二类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幅度为10%。

3、其它财政投入情况:无

四、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改革发展。

(一)积极主动探索试点,改革运行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政府办医职责,理顺管办职能,强化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所有者职能,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统一管理。

二是以规范医院权力运行为重点,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架构要求,初步建立了以理事会、院委会、监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以增强医院行政、业务、后勤运行的透明度为重点,全面推行了院务公(转载于:E4血液透析制水处理系统。6个人组成的专科医护团队,均先后在省、市三级医院完成专科进修深造,可开展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

灌流、高通量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每日最高可接诊病人15人次。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及高素质的医护队伍将很好地完成急性肾衰竭、尿毒症、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败血症、高钾血症等疾病的救治。

儿科新生儿室于2015年9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拥有业务用房400余平方米,住院床位20张,设置接诊室、探视间、普通病房(感染病房、非感染病房)、抢救病房、隔离病房、治疗室、沐浴室、配奶间、储物间等区域;配备有婴儿T组合复苏器、氧浓度混合仪、氧浓度监测仪、蓝光治疗仪、小儿无创呼吸机、新生儿辐射抢救台、新生儿培养箱、新生儿专用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等专科设备。其中T组合复苏器、氧浓度混合仪在攀西地区处于领先水平。11个人组成的专科医护团队,能够较好地完成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救治工作,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诊疗护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利用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呼吸暂停技术、小儿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技术非常成熟,将对新生儿实行24小时无陪护治疗与护理管理,保障了医疗安全。目前新生儿科(室)、血液透析科(室)已申报并积极创建四川省县级重点学科。

四、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

(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面,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对抗菌药物严格实行分级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院长是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主任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地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及指标完成情况与科室绩效挂钩。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2015年1-10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约为57.8%、使用强度约

56、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约为19.8%、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约为19.2%、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约为37%、限制类抗菌药物送检率约为64.6%、特殊类抗菌药物送检率100%。因受原医院网络系统的制约,无法进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统计,我院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达标外,其他指标均达标。

(二)加强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和处方点评工作。

加强医院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用药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工作,我院每月对医院使用金额前十位药品、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和金额前十位的药品分别进行院、科、医生三级排位。对用药量异常的重点药物实行重点监测,对用药量异常的科室及医生找科主任及

篇三:人民医院2014年医改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人民医院2014年医改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今年是新医改的攻坚之年,为了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县第一人民医院把握发展机遇,努力从提高医院内涵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入手,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努力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卫生服务。一、提高认识,夯实改革基础。按照深入落实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增强发展信心,把公立医院改革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开正义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公立医院改革的组织领导,深入探索和研究,精心组织、细化方案,稳步实施,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力求改革取得新突破。同时,注重加强与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努力营造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改革氛围,扎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工作,把这项领导重视、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抓紧抓好,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打牢基础。二、加强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在县卫生局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全院上下准确把握现阶段医改的思路、重点和关键措施,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攻坚克难,积极推进医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政府下达我院的各项医改工作任务,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医改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医改工作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积极运作,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一)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群众用药负担大幅减轻

一是建立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制度。经反复讨论和充分酝酿,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为稳步推进药品零差价提供了制度保障。2014年11月1日起,我院实行了药品零差价,药品降价30万元,让患者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二是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农合报销政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三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政策。为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顺利推行,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明显增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我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更换一批基础设施,如被褥、床头柜,对病房墙体进行粉刷,每个病区安装了茶炉,解决病人饮用热水不方便的困难。

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医疗人才培养,采取请

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通过上帮下、老带新、强扶弱的办法建立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和巡回医疗制度,我院与山东省医学院、郑大二附院结为协作单位。通过函授、进修、人才引进、远程教育、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是继续实行先看病后交钱惠民政策,让住院患者不再受没有押金不看病的困扰,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卫生局统一管理。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岗位,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设置岗位,实现了岗位、责任、目标、管理的统一。实施全员聘用,制定了《县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协商一致的原则,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医院内部分配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以职工劳动纪律、完成工作量,制度落实等为依据,推行“基础+奖励”的收入分配方式,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为xxx,实

行按月发放,xx%奖励性绩效工资将根据每月考核结果发放。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推进医改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关系全县群众切身利益。院高度重视,从方案制定、前期准备和全面实施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院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专题研究这项工作,召开院班子会专门安排部署,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和目标任务进行具体的安排和部署,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力地增强了医改工作实施的信心和决心。各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如期实施医改。二是药品采购及流通更加规范有序。根据《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实现了药品价格统一、采购平台统一、采购渠道统一,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药品质量有了明显保障。多数药品

价格明显降低,群众负担得到减轻。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和竞争性谈判,药品价格价格下降15%.在药品价格和用药数量下降的双重作用下,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均大幅度下降。同时,基本药物已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

药物,使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进一步显现。基层医疗机构从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转向以提高服务内涵、加强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效益为主。医务人员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提升质量,与群众沟通上面,从而与群众建立更为良好的关系,也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公益性进一步体现。

三、基本做法和经验

深化医改重点在落实,关键在创新。我院在推进深化医改中,通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力求大胆探索,做到“自选动作有创新”,为深化医改积累经验。一是注重政策落实。及时安排布置医改工作任务;二是注重调查研究。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外院医改先进经验,并与医院实际紧密结合,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突重点、破难点,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三是注重合力推进。各部门实行包保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医改有力、有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我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以上是《年医院医改工作总结》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医院、改革、药物、药品、抗菌、医改、我院、工作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县医改工作总结


XX县2011年医改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及省政府、省卫生厅关于医改工作的一些列政策规定,积极推进全县医改工作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就2011年度我县医改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基本情况。我县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全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下辖12个乡镇4个国营林场,41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63.13亿元,财政收入2.16亿元,是国家级贫困山区县之一。
(二)卫生系统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89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家,县级中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精神病防治机构、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卫校各1所,乡镇卫生院19家。全县编制床位950张,实际开放床位1870张。在职人员1928人,离退休682人。在职人员中有卫生技术人员1730人,其他后勤人员19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高级137人,中级758人,初级835人。全县共有乡村医生535人。每千人床位数2.18张,千人卫生工作人员2.77人。截止2010年底,全系统固定资产总值17949万元,其中设备总值8948万元,房屋总值7692万元。2011年上半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完成门诊诊疗46万人次,同比增长30%;收治住院病人3.2万人次,同比增长15%;施行各类手术14128例,同比增长26%。
全县现共有339个村卫生室,其中50个中心村卫生室。共有村医557人,一般村卫生室面积约80-100平方米,中心村卫生室面积约110-180平方米。2010年村卫生室总收入2119.7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66.84万元,占总收入的3%。药品收入1644.31万元,占总收入的78%,平均加成率50.85%。服务收入408.57万元,占总收入的19%。纯收入1342.37万元,占收入的63%。人均毛收入3.8万元,人均纯收入2.41万元。
总体来看,作为山区贫困县的卫生事业,我们与发达地区、甚至与兄弟县的发展存在不小差距,但以积极的心态看,我们是地理位置稍偏但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块头不大但名医名院有特色,基础设施落后但近年来建设发展较快。我们的整个卫生战线一直保持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有信心完成好医改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医改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时启动。今年的省市医改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立即行动,全力推进以启动基本药物制度为阶段性工作重点的医改各项工作。县医改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组织和协调这项工作,县四大家领导按住点乡镇负责其乡镇卫生院(含分院)、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制度按时启动。医改成员单位、乡镇领导和县卫生局也各有一名负责人到具体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其医改工作到位。抽调人员组建基药办,县基药办设在县卫生局,从卫生系统抽出两人专门负责日常工作。5月30日上午8时,我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按时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运行5个多月来,已经完全步入正轨。10月31日上午八点,全县所有361家村卫生室按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实施零差价销售。
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我们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我们已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定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作,人员编制已经分解测算到院,绩效工资已经报批到人,增资额度已经与财政测算完毕,财政综合补助款已按月下拨。正在分阶段积极稳妥地做好清理和分流人员工作。经过前期调查统计,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在岗人员963人,按1.4的比例,市编办核定人员编制800人,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编40人,由凤山镇卫生院划出,实际超编123人。但我县有长期外出并且不愿回院上班的务工人员143人,通过前一阶段的情况调研和宣传发动,目前正在通知外出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参与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鄂政办发34号)精神,已拟定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核定人员编制、科学设置岗位、清理清退临时人员、组织人员竞聘、未聘人员安置和分流等,目前已完成核定人员编制、科学设置岗位工作,清理清退临时人员23人,完成院长聘用和干部职工竞聘,正在清理五年内可退休人员名单。按照省市文件规定,要求三到五年分流超编人员,经测算,我县基本没有需要进入硬性分流的人员,人事制度改革将可按时完成全部任务。
在建立财政综合补偿机制上,县政府在对基层卫生院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已确定医改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对卫生部门全收全支模式下的经费兜底,补助资金采取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的办法,确保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行,目前按每月100万元预拨,年终最后决算补助到位。
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村医生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对村卫生室实施基药之后的补助、补偿问题,我县已根据省政府的规定,按照三条补偿途径对乡村医生予以补偿。目前我县已经根据村卫生室基线调查情况,按乡村医生各项补偿人均2.4万元/每年,测算出对乡村医生的补偿总数,提交县政府审议,在12底之前,将乡村医生今年的各项补偿发放到位。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铺开。2010年全面启动国家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相继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县直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均成立了公共卫生科,组建了公共卫生医师团队,发放各种项目管理卡、表、册20余万份。在争取县级公共卫生配套资金全部到位的基础上,确保了2009年、2010年两年工作经费全部拨付到位。为保证工作进度,2011年已经预拨工作经费282万元,剩余专款用于考核结账兑现。截至6月30日全县累计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96715人,建档率达54%,同时全县累计将32820名老年人,13279名高血压病人,1490名糖尿病人,2417名重性精神病人纳入免费健康管理。坚持冷链运转,上半年免疫规划共接种49615人次,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达90%以上。全县无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和流行,甲型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上半年确诊的273例手足口病病人都得到有效治疗,治愈率100%。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开展高危人群主动监测,自愿咨询206人,监管人员筛查93人,主动监测667人, 艾滋病母婴阻断监测2106人,均未发现HIV阳性病例。上半年结核病人初诊875人,免费收治结核病人共计177例。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降消项目,元-5月份,全县享受降消项目补助的孕妇共计1852人次,补助685600元。元-5月份出生活产数2067名,住院分娩率99.8%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无孕产妇死亡。我们还对全县12万名妇女实施免费妇女病普查,对全县4000名育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今年以来对全县200多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重性精神病管理培训,对2417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排查、建档和随访管理。上半年开展卫生监督业务培训12人次,从业人员培训773人,行政许可210户,行政处罚2家,罚款1.6万元,销毁超期变质食品42千克。
(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掀起高潮。我县在项目建设上按照县级扬龙头,乡镇强枢纽,基层固网底的思路,不断完善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县级,主要实施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目前正在加紧施工。整个工程预计在2013年完工,竣工后可以使病床规模扩大到1200张,总建筑面积将超过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多元。投资1000万元的万密斋医院住院楼改扩建工程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今年内可投入使用。XX县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建设计划1100万元已经下达,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到位,即将开工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启动了三里畈、匡河两个中心卫生院的建设项目,其中三里畈已进入装修阶段,匡河已投入使用,最近,河铺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80万元计划也已正式下达。在村卫生室建设上,根据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有关文件要求, 2011年改扩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0家,目前大部份已经完成。在信息化建设上,我们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分别制订出了《XX县村级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已经通过省卫生厅审批,正在抓紧实施。

(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巩固。2011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484965人,比上年增加了3715人,参合率为98.5%。根据省市要求,我们结合XX实际,在6月份进行了2011年新农合补偿方案修订和调整,调高各段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至6万元,超过本地上年度农民平均纯收入的15倍;积极搞好居民健康一卡通建设,发放了新农合磁卡13.2万张,安装了刷卡器381台;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系统对接,已完成县乡村三级全部联网,并实现所有业务网上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新农合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全力推进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步伐,正在推进县、乡、村三级新农合、健康档案、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等信息系统之间的链接和信息共享工作。
(五)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我县虽然暂时没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但我们仍然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使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做好武汉三医院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长期合作帮扶机制,选送医疗技术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合作的激励机制,如胜利卫生院与省新华医院的合作,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组建医疗小分队,到边远农村进行巡回医疗服务。制定并落实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广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医改的深层次问题愈来愈突出。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明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启动,使财政对卫生工作的投入明显加大,医疗卫生体制的活力显著增强,但深层次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亟待我们研究解决,目前对卫生系统的债务化解、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等问题,中央出台了原则性政策文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好不好,是个关键。医改新机制建立后,医疗机构自己创收的空间几乎没有了,历史债务化解,医疗事业发展中的新增支出项目等等,都要靠地方政府预算安排,但地方政府对医改的付出已超极限,下一步的经费如何保障?保障不到位,医改成果有可能前功尽弃。

(二)医改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抓落实。我县是个山区贫困县,地方财政相当困难,整个卫生行业的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困难较多,加上我们自身工作推进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欠账多,乡镇还没有一所达标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化的比例偏高等,这些问题和差距需要我们下一步努力去解决。
(三)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后将面临多重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县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的平衡推进。从基线调查情况看,在房屋设施、人员素质、服务范围和收入水平等方面来衡量,村卫生室之间差别不小,呈现三分天下之态,即相当不错的、中等水平的、相对较差的各占三分之一。单从收入情况看,最高与最低的相差在5倍以上。这种状况有可能影响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平衡推进。
二是少数村卫生室将面临生存难题。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并执行零差价,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财政补助一时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加之医疗技术力量有限,少数村卫生室的其他业务收入也将减少,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将影响三级预防保健网网底的稳定。
三是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完善。由于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前,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大多是私有房屋,部分是租赁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各村卫生室收入锐减,致使租赁用房的租金没有明确解决办法。另外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各村卫生室门诊人次大幅增长,工作量进一步增加,办公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收入锐减,工作积极性有可能会大打折扣。此外,药品在搬运、储存、使用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破损等一些损耗。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零差率销售,没有利润,对于药品正常损耗没有明确的补偿办法,这样将给村卫生室增加新的经济负担。

市医改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的指导方针,我市制定了《西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方案(2009-2011年)》,确立了医改工作总体目标,围绕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任务,强化督导、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实施医改工作三年以来,我市卫生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我市2009-2011年医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昌市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面积2655平方公里(山区占81.7%),辖37个乡镇231个行政村,总人口71.23万,居住着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19%,其中彝族人口8.4万人。有各级医疗卫生单位476个,含市级医疗卫生单位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37个,村卫生室427个。我市为了实现绿色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的城市定位,依托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使卫生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三级卫生网络基本形成。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卫生部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我市高度重视,按照省、州医改工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卫生惠民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马廷贵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余明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东,副市长戴琼、朱明任副组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药监局等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西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划分各成员单位工作内容,明确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设立医改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市医改的日常工作。
三、医改五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一)建立建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我市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我市城乡全体居民。2008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29197人,参保率为26%,截止2011年11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09572人,参保率达98%,参保总人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2%。职工基本医保实行市级统筹,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了当地职工(居民)年平均工资(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分别为15万元和8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71.2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2008年80元/人提高到230元/人,参合率由91.99%提高到 95.02%。同时,根据农合基金的筹资情况,逐年调整提高补偿标准,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由08年的60%提高到85%,封顶线从最初的1.2万元逐步提高到4万、7万达到10万元,普通疾病门诊统筹补偿封顶额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60元,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70%,慢性病产生的门诊费用扣除自费部分后报销额由60%提高到70%,全年累计封顶达1500元,我市农村孕产妇在市、乡两级定点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顺产和剖宫产所产生的住院和相关门诊实际费用,在限价标准内,经项目资金补助后,剩余部分由新农合资金据实全额补偿。实现了新农合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实施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和艾滋病病人机会感染给予支持的试点工作,对子宫肌瘤、单纯性阑尾炎、腹股沟斜疝、白内障、急性胆囊炎 五种疾病的住院费实行限价定补,试点推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支付方式改革。截止今年11月,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为76.28%。三年来,全市居民享受新农合服务361811人次,累计报销金额13894.35万元。其中,门诊服务225519人次,报销补偿946.87万元,住院服务136292人次,报销补偿12947.48万元,极大的改善了我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1、按照省、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文件精神及全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会议要求,制定并下发了《西昌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方案》(西府办发71号)、《西昌市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方案》(西卫发261号)、《西昌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方案》(西市财161)等文件。为了切实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制度,成立了以西昌市卫生局局长熊燃为组长的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确定了领导包片、以点到面、从上到下、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一是确定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5月为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医疗机构,二是于2010年10月在全市37个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三是48个(部分整合)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于2011年6月30日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全市427个村卫生室于2011年12月15日起全部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2、为了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实施,西昌市医改领导小组、西昌市基本药物领导小组推行包片、包干责任制,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和基药审核中心,建立了基本药物采购货款专帐专户。医疗用药实行网上统一采购,采购药品的具体剂型、规格、价格、生产厂家均与中标药品一致,村卫生室药品由所在地卫生院统一代购,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上网采购率达100%。由卫生局指派专人按月通过网上监督管理平台审核后,及时将药款拨付给配送企业,实行专账专户管理的审核拨付机制,确保了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及价格与省上一致。
3、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市在乡镇卫生院一是将基药补偿经费单纯以服务人口数进行分配的方式调整为按服务人口数、基药制度执行情况考核(40%),医疗服务量(30%),药品网上采购量(30%)4个因素综合得分的分配方式,二是奖励性绩效实行7:3的发放比例,70%当月发放,余下的30%参照全年各项考核结果给予发放,三是当月业务收入扣除成本和相关支出后的结余按25%纳入当月奖金按工作量、质量考核分配。村卫生室补助来源一是在省财政对每个行政村补助3000元/年/室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助2000元/年/室。二是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村卫生室承担卫生院下沉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按照公卫服务量和质量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相关标准领取公卫经费补助。市卫生局每年将人均公卫经费中的10%按各行政村人口数下达给各村卫生室, 作为村卫生室开展公卫服务的补助经费,经费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各卫生院按照《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权重尽量将由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卫服务项目下沉到村卫生室完成,每月由卫生院对其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质和量考核合格后及时发放相关服务项目的补助。三是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从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中统筹调剂安排10%,用于对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的补助。四是为了保证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制度后业务量和医疗收入不下降,新农合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门诊统筹报销。村卫生室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70%,补偿封顶额为40元,每人每年补偿封顶额与慢性病补偿工作和卫生院等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一般诊疗费,由医保、新农合报销并全额支付,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和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在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5%。

3、严格实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宣传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将本单位采购使用药品的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购销价格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在药品最小包装上进行明码标价,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了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转变观念,进一步认识基药制度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领导小组组建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开展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专题培训,要求各基层医疗机构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整治活动,按月装订处方并统计相关信息,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对开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等进行监控,把整治活动作为医德医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升了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水平,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应用基药解决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保证了居民的合法利益和财政补助资金的安全。同时,为加大对基药政策的宣传力度,针对广大市民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政务访谈、政务手机报、凉山日报、月城新报等大众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各医疗机构通过标语、横幅、宣传专栏、基药公示栏、发放宣传单以及医务人员开展巡回医疗和坐诊服务时对就诊群众面对面解释等方式进行宣传和解答。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较2009年实施前平均下降30.71%,与去年同期相比,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28.2%,住院次均费用下降22.7%,初步达到了政府得民心、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
(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427家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行统一补偿、统一管理,66个无村卫生室空白村中符合规划设置条件的58个行政村已完成过渡性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了村卫生室在我市231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农村和城市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二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条件和档次,2009年、2010年下达中央投资支持建设的9个项目已完成西昌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西昌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项目、礼州、安宁中心卫生院业务楼等8个项目,完工率为89%,总完成建筑面积28701.4m2,总投资6318万元。三是加强卫生队伍人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2009、2010年共考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8名,2011年我市重新核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事业编制,增加编制362名,通过考核考试录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名。四是按照《中共西昌市卫生局党委关于市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工作方案》(西卫委15号)文件开展竞争上岗,大幅选拨、调整我市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强化了卫生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五是开展对口支援,成立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实施市级医疗单位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工作,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严格执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相应高级职称前到对口帮扶的乡镇卫生院工作半年的相关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580人次开展了两癌、超声波技术、妇产科、管理人员、基药采购、财务知识等培训,对村卫生室1399人次进行了西医内儿科、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适宜技术、妇产科知识、理念技能操作、基本药物制度培训,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5人。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覆盖全市城乡居民
全面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2009-2011年各级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际到位3105.75万元。截止11月30日,建立城市居民健康电子档案161528份,建档率达81.43%,农村居民健康电子档案397627份,建档率95.69%;全市平均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89 %;高血压管理 43378人、糖尿病管理 20054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664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监测8499人,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2751人,完成了即定工作目标任务。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我市将西昌市人民医院作为改革试点单位,从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优化服务环境和流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等方面入手,结合三好一满意和抗生素合理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7月,市医院门诊医技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使医院新增病床200张,新增科室4个,大幅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实行无假日门诊,新增导医分诊,更新标识标牌等多项便民、惠民服务,优化了服务流程,入院病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7.8%。
对照下达我市的29项目标任务,截止11月底,完成24项目标任务,有4项未全面完成。1、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为68.25%;2、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新农合统筹基金累计结余率均超过规定指标; 3、2009年、2010年下达中央投资支持建设的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工率未达100%;4、仅出台了单项(基药)补偿办法,财政综合补偿机制未出台;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我市在全面推动医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发现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卫生系统现空编483人,其中乡镇卫生院空编373人)、基药制度后卫技人员主观能动性低和村卫生室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2012年我市将按照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的工作要求,整理医改思路,进一步加强调研,通过以下措施,科学合理制定我市巩固医改成效的实施方案。

(一) 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大2012年新农合参保筹资工作力度,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公共服务包9大内容的跟进管理工作,针对尚未全面完成的相关指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二)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召录医务人员补充基层医疗队伍,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缺的状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为我市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
(三) 建立建全长效激励分配机制,结合医德医风的建设工作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作风和服务模式,在完善科学、合理、便捷的考核办法和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比例由原来的3:7调整为7:3,并将每月业务收入扣除成本和相关支出后的结余按30%纳入当月奖金按工作量、质量考核分配,督促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有效实施。
(四) 重点加强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制度的管理,完善实施基药后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和乡村医生的补偿待遇,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惠利于民。
1、按照省医改办要求,12月15日前在全市全面实施村
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全市427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零差率销售,所需药品全部由所辖卫生院在网上代购,挂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标识。
2、制定《西昌市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在2012年对现有427个村卫生室合理进行分流、整合、取缔、规范。在设置规划内规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执行一般诊疗费,由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总额控制、全额支付。
3、将公立医院的改革内容向村卫生室延伸,由乡镇卫生院结合三好一满意和抗生素合理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村卫生室的医德医风建设,通过对处方开展点评、统计、核算等工作履行对村卫生室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管理职能,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延伸到村的工作目标实现后形成长效惠民机制。
4、按照《四川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指导意见》乡村医生可参照个体工商户的办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各地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具体办法由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自行制定的要求,由市社保、财政部门参照《西昌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西昌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根据我市乡村医生的具体情制定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管理办法解决我市乡村医生特别是老年乡村医生待遇。

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医院本人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