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觉醒年代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0.12

觉醒年代学生泪目观后感通用通用(5篇)。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如何在写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经过搜索和整理,我们为大家呈现“觉醒年代学生泪目观后感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觉醒年代学生泪目观后感通用 篇1

最近观看《觉醒年代》,真的让人感慨万千,特别是一些文人,让人肃然起敬,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等等,如今央视终于出了一部《觉醒年代》,犹如高山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实乃三生大幸!《觉醒年代》无疑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其盛大的“历史盛宴”,有电影的质感,年代感画面感极强,清晰勾勒出大时代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所有大人物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之担当,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着实令人钦佩不已!反思当下我等众生,物富思空,望尘莫及,勿忘历史,永留初心!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张桐扮演李大钊,于和伟扮演陈独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强大的演员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点!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情感纠葛。使得人物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可信而有感染力。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年轻人演的非常好: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在父亲面前,又是一个让老父亲常常下不了台的刺猬孩子。两个年轻演员的演技棒棒哒!

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觉醒年代》是好看的,这几集,断断续续出场了好一些学术大师,钱玄同、刘半农、刘师培、鲁迅、胡适……,还有一些现在在台词中可能之后会出场的,梁漱溟、吴虞、杨昌济、蒋梦麟、徐悲鸿……,那些学术名人们,一个一个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或英姿焕发,或朝气蓬勃,或傲骨凛然,就算是顽固派辜鸿铭,也有着自己的学术风骨。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剧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主角。有故事,有启蒙,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我们只有看清历史,才能放眼未来,更加坚定自己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好地爱自己的国与家。

也有人说,剧中人物不尽然是光彩照人传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争议最激烈的便是襄助张勋复辟,欲将中国历史走向倒退的辜鸿铭,剧中的辜鸿铭让人讨厌至极,在个人看来,也不尽然。

当时北大的文科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啊,简直像是风云际会,精彩万分!像辜鸿铭、黄侃及刘师培这样,性格刁钻,脾气古怪的人,太正常了,现在的老头不也都是这样吗?还常常被人误以为是“迂腐”,“老顽固”。

不要看人物片面之行为,就草率给他盖棺定论,就否定了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否定了他整个人,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身为后辈的我们最是没有资格说那些守旧顽固派迂腐,他们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师级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时看他哪哪都不顺眼,行事风格往往让常人无法理解,但在关键时刻,可以一鸣惊人。

辜鸿铭这个人物不简单啊,生于南阳,学于西洋,成名东洋,服务北洋,“老古董”级大师,精通9国语言,学贯中西,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奇才,号称清末之怪杰。说实话,讲洋文,当时恐怕没几个比得过他辜鸿铭,论学术造诣,他的境界无人质疑。他的资质,的确够得上北大教授,国学大师的称呼。

但是他走错了一步,襄助张勋复辟,民愤四起,作为清朝培养出来的人才,辜鸿铭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当时是民国,决不能逆天而行。有才无德,任何时候都无法受人尊敬,更不会让他委以重任。搞学问,做研究,教书育人,学术水平要看,立场与原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是真才实学,让北大师生有幸看他对“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他留着长辫子,也许在学生们看来,他封建,他保守,他迂腐,但辫子在他心里就是爱国,中国优秀文化的象征。而那个时候,很多从国外归来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力推崇国外的各种制度,免不了会出现部分人走极端,失去对中国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而辜鸿铭论“中国人的精神”,犹如高山流水,石破天惊!警醒中国人中华文化之重要性,并立誓用其一生将中国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发扬光大,辜老的狂傲,透着一种精神力量,有着旧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一番高论,无一人反驳,无愧于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当然,刘师培、黄侃等人皆是如此,中国处于探索阶段,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强国之路,思想有分歧是必然的。

剧中,除了辜鸿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一说,那就是后来投海的易白沙,都说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不然。

剧中的易白沙抱着陈独秀大哭,声泪俱下,在今天看来,有些人多少会觉得肉麻,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个大男人这样哭,因为他们这一代人正是太热爱这个国家,爱得深沉,那个时代,爱国早已刻进他们的骨子里,真正心怀天下的人才会哭得如此绝望,像失去亲人般,哭得肝肠寸断。在屏幕前的我,好像被他的哭感染了,顿时感到鼻子好酸,看得人真是心痛啊。

或许感觉现实的无能为力,才如此悲观,前路渺茫,虽说他最后投海,但他的死有种力量,犹如屈原投泪罗,深感国之无望,于是他想要用自己是生命来唤醒国人。

忧国忧民的易白沙,视死如归的易白沙,你若问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爱得深沉!

看这些人物事迹,就像翻看一页页历史书,剧中每一个人都不是无名之辈,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忠于人民,热爱国家,追求真理,是我辈之楷模,有人说,《觉醒年代》是中国影视近十年来的一部精品之作,,这部片确实属于不可多得的经典良心之作,觉醒时代——充满黑暗的年代,同时也充满光明与智慧的时代。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中国革命的先知先觉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缔造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急先锋!

满屏正能量,一点一滴皆是历史,这部电视剧的题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纳入学校教材给学生们看,好的作品就应该流芳百世,因为这部剧可以激励人心,洗涤灵魂,让后辈们知道,多少先贤先烈们前仆后继,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觉醒年代学生泪目观后感通用 篇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落实“十四五”整体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公交集团建企百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正在热播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观看该剧,使我回想至1919年那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作为一名站在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我更应接过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奋斗、圆青****想。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机遇和考验。我们有要求索的新征程,有要完成的新使命。今天,激越的时代鼓点令人感奋,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舒展于眼前,更壮阔恢弘的征程铺展在脚下。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有朝气、有****,敢尝试、敢创新,勇担当、勇作为,做奔涌的“后浪”。通过该剧,我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要强化使命担当,尽心竭力地服务于乘客和职工。扎实地学习知识、锻造本领,勇扛责任、践行使命,争做伟大的“实干家”,争当实现伟大梦想的“筑梦人”。

坚定爱国信念,砥砺前行。入党志愿书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有许许多多的青年身影奋斗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90”后成长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广大青年动身抗疫前线、下沉基层一线,投身报国事业。基层社区的日夜坚守、口罩压痕的坚毅面容令人动容,无不彰显了青年一代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与坚强决心,无不展现了青年一代专业专注的职业素养与精神面貌。在疫情期间,作为一线的一名管理人员,我也以身作则,规范口罩佩戴,严守各项防疫措施。同时作为运营专业管理人员,及时调整行车计划,确保车辆满载率不超标准,实时****线路运营秩序,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乘车环境不断努力。今后我也会不断强化思想认同感,铭记“国之大者”,让心中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渗入骨髓、铸入灵魂。让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一腔热血、一股冲劲、一种韧性,在需要的地方积极贡献我的青春力量。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奋进正当时。作为一名年轻干部的我,要乘着奋进新时代的东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奋斗成就伟业。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历史当口,走在时代前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以青春奋斗放飞青****想,用执着信念、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跑出新时代青年的好成绩。

觉醒年代学生泪目观后感通用 篇3

《觉醒年代》是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你想了解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成立前那段历史的话。目前一共看了12集,有以下体会:

1、历史人物总会在小节有些与众不同,如剧中陈独秀的出场:蓬头垢面、衣服褴褛,捡别人不要的盒饭吃,当众人讨论得滔滔不绝时,镇定镇定自若,甚至脸上被别人吐口水时,也是很平静。

2、陈独秀是真狠,对自己狠,对原配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狠。

3、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的今天,北大的文科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从那个时候提倡“兼容并包”发展起来的。

4、要有所成就,必须打开自己的眼界。

5、小孩的培养,一定要经历过吃苦。

6、毛主席写文章真的是厉害,24岁往《新青年》投稿的《体育之研究》提出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令陈独秀刮目,当即发表。

7、深扒了一下,陈独秀的感情生活是传奇的。一生四段感情:爱上亲姐妹,之后与女医生打得火热,最后与比自己小29岁的女工共度余生。男性历史人物,总是精力旺盛,协调能力超强。搞文学创作的,大多需要新鲜来激发灵感。

8、想起《建党伟业》的一个情节:1919年的除夕,毛润之没有回家,而是留守北大图书馆,通过看烟花把恩师的漂亮女儿杨开慧追到手了,成本小,收益大。同样是过除夕,我们争取到的太少。

9、合伙创业,志同道合远没有十个手指都能发挥作用的那么重要。

10、觉醒年代,是一个好名字,寓意深远,务必要对号入座。

觉醒年代学生泪目观后感通用 篇4

你我之青春 便是中国之青春

朋友,你是否想过,我们自己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哪怕再渺小、再普通,也不可缺少。因为正是千千万万的渺小普通的你我,汇聚成了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所以你我之状态,便是中国之状态;你我之奋进,便是中国之奋进;你我之青春,便是中国之青春。

青春之于人类,如灵魂之于躯体。那是阳光,是生机,是成长的风雨砥砺。蓬勃而上的动力,催促着这世间的一切迈步向前。人们总是很珍惜生命中的这段时光,因为青春难再,我们无法延长这份美好,却能够赋予它更多的意义。比如,将你我的青春,融入时代发展与祖国建设。

思绪如宣纸上的墨痕慢慢润染开去,我想到了青春的意义。雷锋同志曾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青春在此便是奋斗。要有“无我”的奋斗精神,丢掉沽名钓誉的想法,舍弃急功近利的企图。心怀“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坦荡与无私,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去努力拼搏,那种畅快淋漓,才是青春最好的注脚。

我又想到了杨沫的《青春之歌》,在那个国将不存、民族危矣的年代,林道静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青春在此便是爱国。就如高尔基那黑色闪电般的海燕,任凭暴风骤雨,依然高傲向前。还有《红岩》中那一个个年轻而勇敢的生命,在面对反动派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时的大义凛然,那是怎样的悲壮与正气浩然。谁人不爱惜生命?哪个是钢筋铁骨?但是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为了革命夺取最后胜利,他们“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人生而柔弱,但信仰使你我坚强。没有什么比充满爱国情怀的青春更有力量,那是蓬勃的朝阳,是生命的晨光!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个个感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那一年让我们深刻领悟,“逆行者”这个名词温暖、勇敢、博爱的含义。在最危险的时刻,是党旗红、天使白、橄榄绿……冲在最前面,用沉淀了几千年的坚毅无畏,为14亿中国人撑起一片天。这般青春,可谓潇洒,可谓磅礴,可谓勇之大者、义之楷模。

还有那些为了防疫大局,放弃回家、就地过年的兄弟姐妹,今年的春节或许留有些许遗憾,但你们的青春里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全体中国人对你们的感谢与祝福。你我携手,便只需笃定前行。青春如此绽放,何惧雨雪冰霜?

百年恰青春,初心立党魂。历史跨入到2021年,我想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当年李大钊先生在撰写《青春》的时候,内心会是怎样的激荡豪迈。“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后来南湖红船扬帆起航,一路劈波斩浪,换得今朝春色满园。初心闪耀,使命在肩,我们始终向前。哪怕初定江山,也能立马横刀“三八线”;哪怕一穷二白,也能“两弹一星”树威严;哪怕百业待兴,也能改革开放谱新曲;哪怕疫情突降,也能众志成城克时艰……中国奇迹还在继续,因为共产党员的热血与青春永远赓续流传!

记得有一首歌叫《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颂扬的是革命者积极乐观的精神。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艰难坎坷,我们没有退缩,没有胆怯,而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迈向一次又一次辉煌,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之青春。我党如此,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世界幸甚!

青春是华美的,因为承载着远大理想;青春是激荡的,因为积蓄着磅礴力量。亲爱的朋友,不必唏嘘,何须慨叹。其实青春不会走远,它一直在你的信仰里、你的行动中,不论你是垂髫儿童,或是黄发老者,只要前行,便是中国之脚步!只要屹立,便是中国之脊梁!只要去热爱、去拼搏、去奋斗便是中国之青春!

觉醒年代学生泪目观后感通用 篇5

以“青春”为帆 开启人生的远航

1919年5月4日,一场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开启了青春的旅程,一腔热血激起国民的爱国心,一身正气从此记录在中国的革命史中。在这100年里,五四精神时刻引领着我们砥砺前行,树立远大理想,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不断献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青春很短,只不过一瞬就远去。在这有限的年华中,有的人虚度光阴,有的人碌碌无为,但也有的人不断挑战自己砥砺前行,在青春的航程中投入心血、挥洒汗水。青春很长,需要我们去好好经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作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的,如何挑起重担,如何让自己在未来反思中不悔恨羞愧?不断树立理想、担当奋斗和学习本领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人的精神接棒,在无悔的青春中,不负人民,无我奉献。

新时代新青年应志存高远,在青春的远航中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理想似一个指向标,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前行;理想,似一座灯塔,在偶遇迷茫时告诉我们彼岸的方向。青年马克思树立理想信念,自身投入到伟大理论创建中;青年习近平立下鸿鹄之志,身先士卒引领梁家河摆脱贫困。在新时代中,我们在前行中总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或荆棘险阻,或峰险难走,迷茫胆怯或许是你的第一反应,但心有理想信念,会使我们的心更加强大。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五大关”,或行或止,或懦或勇,只有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才能让我们心有猛虎,逢难必过,只有我们坚持以民为师、以民为重,不忘理想初心,才能不负青春、不辱使命,接棒属于我们的新时代新征程。同时,我们要永葆心中的五星红旗,爱国、爱党、爱社会,以赤诚的心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为祖国的发展增添力量。

新时代新青年应保持本心,以担当的品行把好手里的船舵。五四运动中,无数青年学子以国之运为己之担当,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青年创办杂志引革命洪流;抗战革命中,青年毛泽东持笔持戎,秉心中之担当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乱,不必要颠沛流离,但我们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国家的繁荣富强还需要我们,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时刻保持自身的战斗力,下基层、走群众,在险境中劈浪斩棘,争做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新时代新青年应以学为本,提高综合素质战“巨浪”。习近平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面对新挑战,青年不仅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还需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坚持学无止境,面对知识如饥似渴,掌握知识更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领域、新技能,锤炼自身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群众,同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民为师,不断汲取朴素知识,使自身融入到服务中去。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修身立德,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是非,认清世界变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更风,巧拒形形色色的诱惑,树一身正气,并居安思危、饮水思源,心怀感恩之心,不断培养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前进中体现人生价值。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以国之重任为己任,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Gz85.com编辑推荐

觉醒年代学生撰写的观后感大全五篇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在认真品味了以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你正准备写一篇觉醒年代观后感吗?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觉醒年代学生撰写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觉醒年代学生撰写的观后感(篇一)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歷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歷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歷史为叙事空间。这是一个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世。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面对贫穷落后愚昧的现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面对袁世凯企图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愤怒,有人消沉,有人奋起。在这样一个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一代先进分子登上歷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探索。

电视剧开篇,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诱迫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消息一传出,李大钊慷慨陈词:“必须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歷史事件铺展开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提倡白话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胡适在美国撰写《文学改良刍议》,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电视剧《觉醒年代》精心描画这一幕幕歷史风云,把观众带到一百多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歷史环境,清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歷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也艺术地描绘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文化思想风貌。以如此大开大合的“史笔”,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这在以往的电视剧中尚不多见。“觉醒年代”四个字的提出,既是对该剧的主题概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那个歷史阶段的“艺术命名”。

电视剧《觉醒年代》真实细致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写出了一批民族先进分子,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探索思想和发现真理的过程,艰辛而曲折。该剧以艺术典型化的方式,表现了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胜出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探讨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与选择中,走上革命道路。这些内容让这部剧的歷史叙事,处处闪耀灼人的思想光辉。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所展示的歷史环境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復杂:袁世凯在厅堂裡试穿龙袍,张勛在紫禁城领兵復辟,辜鸿铭在北大讲台上拖着辫子端着水烟袋大讲国学……这一幕幕在剧中都有着各自生动的表演。剧中最具风採与魅力的人物形象,依然是那个时代裡思想先驱和文化先驱们的人物群像:沉稳厚重、朴实坚毅的李大钊,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陈独秀,目光高远、充满理想、性格刚正的青年毛泽东,冷峻孤愤、以笔为枪的思想文化先驱鲁迅等等。在北大红楼,还有一批在新思想的激励下,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剧中的这一大批角色,既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也刻画了一个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形象。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歷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作品所採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作品所讲述的歷史内容,浑然一体,形质交融,让观众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歷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揭示。剧中那些随处可见的生动的细节捕捉,不但让观众能见史见人,更让人物有情有性,让歷史叙事有厚度又有温度。叁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塬歷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比如,老北京城的黄沙、骆驼以及路面上深深的车痕,在片头运用木刻、剪影、塑像等艺术元素,加强艺术呈现的新颖度和表现力等,可以说是做到了精雕细刻。在艺术表达上,这部作品追求精品的创作态度也非常值得认可。

这部剧全景式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歷程,以厚重的歷史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蕴、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具有创新意义的审美表达,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更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饱满的情感灌注,致敬先驱伟业,颂扬了在那个觉醒年代裡,一批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它不仅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题材电视剧的优秀之作,也是一部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觉醒年代学生撰写的观后感(篇二)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电视剧《觉醒年代》2月1日起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全景还原建党历程,揭示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风云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展现,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与历史卷轴。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欲图根本之救亡” ,一些先进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就必须先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于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者在一片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并借此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致敬革命先驱,刻画鲜活人物群像

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拥有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演绎了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全剧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并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觉醒年代》既展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表现了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还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付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个个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尖锐交锋,勾勒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一流团队精心打造,电影质感再现“建党伟业”

由于题材重大,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等《觉醒年代》出品方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集结了一流的主创团队。其中,著名制作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党史专家、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曾执导过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等优秀作品的张永新执导。而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更令《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对于《觉醒年代》这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点剧目,剧组上下都抱持着一颗敬畏之心进行每一场戏的创作,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由于年代的特殊性,该剧对于背景细节的把控尤为重要。张永新透露,剧中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大到院子中的枣树,小到杂志社的纸张;大到外交部的陈设,小到剧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无论是大小还是材质,都力求真实再现。为了拍摄出最佳效果,北大红楼建筑甚至按照1 : 1 . 2的比例进行了复刻。

导演张永新“量体裁衣,穿针引线” ,将主创团队的群体智慧发挥到极致。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在艺术创作中以导演为核心,认真钻研历史和党史,剧中的一个场景、一句台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张桐介绍:“ 《觉醒年代》剧组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不但真实还原了老北京的街道、风沙,哪怕仅仅是一片不起眼的墙头上的苔藓都不会忽略。 ”于和伟则表示:“这是一台好戏。我轻易不这么说,也从未这么期待过一部我演的戏。我战战兢兢,又信心满满。这部剧,见天地!见苍生!见国魂! ”

值得一提的是, 《觉醒年代》中侯京健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是一位纯粹、执着而充满活力的青年革命者,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找着真理的方向、追寻着真正适用于中国道路的理论思想。在“南陈北李”思想影响全中国的那个年代,青年毛泽东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北京求学,虽然只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但他不拘于自己的身份,更不拘于别人的冷漠,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成长为一代伟人。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展现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这一主题,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觉醒年代学生撰写的观后感(篇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将于今晚(2月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播出。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全景还原建党历程 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依然没有能够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识之士开始奋起抗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致敬建党革命先驱 塑造刻画生动鲜活人物群像

电视剧《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剧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一流团队精心打造 电影质感再现建党伟业

该剧题材重大,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集结了一流主创团队。“全国电视十佳制片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导演张永新执导。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让《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勾勒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的主题,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北京歌华传媒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阿里文化娱乐集团优酷剧集中心、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五星东方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海宁新永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觉醒年代学生撰写的观后感(篇四)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听名字就觉得不错为什么要觉醒?因为时代太黑暗,人民太愚昧,人们需要觉醒,需要打破沉默与腐朽,为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生。

图片

近代以来,国危民困,无数革命先驱发出呐喊,警惕国人,鼓吹革命。如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在《警世钟》里面感叹,“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号召国民赶快觉醒,要不然就国破家亡了。

而《觉醒年代》讲述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期间的故事,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

那是一个保守与激进、反动与革命、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年代。

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甚至还有一点天真和愚蠢,到手的民国政权被袁世凯窃夺。袁大头当了几年大总统还嫌不过瘾,在1915年公开搞起了复辟,称帝了。

但是正如历史课本所说,有反对共和者,人人共击之,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的袁世凯自然地位不稳。为了巩固其统治,帝国主义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袁世凯和日本秘密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什么,国家总统竟然是个卖国贼?有些人迷惑不解,这是为什么呢?既然他自己都卖国了,怎么还让别人爱国?还有人说,爱国就要爱朝廷,爱袁大总统。

革命者鼓吹的国破家亡指的是领土被瓜分、人民被奴役、文化被侵略等等,这里的“国”指的是广义上的国家,包括国土、国民、历史文化这些。而反动统治者呼吁大家 “爱国”是什么意思呢?是让大家爱他的朝廷,不要反抗他们的统治。

国家问题,历来是被统治者及其走狗搞得复杂而混淆。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指的是政府,是包括官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人员和机构的政府组织。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建立的。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大清朝的国家指的就是当时的朝廷。这个朝廷是用来干啥子的呢?它主要是用来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也就是要地主永远骑在农民头上、用来镇压农民反抗的。

大清朝的国家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当外国入侵时,他们也会高喊“爱国”的口号,呼吁人民为他们卖命,保住他们的权力。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农民的死活和国土的沦丧,他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宝座。因此慈禧太后有句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或者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他们是靠出卖民族利益而满足自己阶级利益的。

所以这些腐朽的统治者面对民族危机时热衷于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领土丢了,他们还可以稳坐北京城;赔款就赔款,反正那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而真正的爱国者是必然要反对这种行径的。

所以,历来的反动统治者总爱混淆国家的概念,让人民为其卖命。尤其高明的一招是鼓吹国家主义,把自己打扮成全民利益的象征,把人民反抗的怒火引向国外,用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比如蒋介石说当时的共产党都是苏联势力,是来破坏民国安全稳定的,他蒋介石才是民国利益最忠实的代表。

但是当面对日本侵略时,蒋介石毫不犹豫的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导致大批国民沦为亡国奴,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反动的统治者的“爱国”和爱全体人民的谎言不光会在面临外部侵略时会被戳穿,就是面临国内激烈的阶级矛盾时也会露馅。比方说“二七大XX工”时,京汉铁路工人起来维权时,就遭到了国民党的残酷镇压。

由此观之,反动的统治者“卖国”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我们要救国,首先就要打倒这些假的的爱国者。

幸运的是,这个被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在我国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在高中政治课本和大学马原教材中都指出了国家的本质,我们只需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坏的,比如我们国家,《宪法》规定,我国的统治阶级是工人阶级,我们国家是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这也是我们在今天仍然能看到《觉醒年代》这样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原因。

还在犹豫吗?抓紧来看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吧,看看它能否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觉醒年代学生撰写的观后感(篇五)

不得不推荐一下最近看的一部剧《觉醒年代》,看完之后,除了震撼,就是感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神剧情节,也没有至高点的宣讲教育,贴合人物原型,将书中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带到了我们眼前,他们不完美,有小脾气,会开小玩笑,但恰恰是这样的不完美,才与他们伟大的爱国奉献情怀形成了强大的对比。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他们为了同一个理想中国而奋斗。在那个靠吃人、吃血馒头才能活下去的社会,在那个被列强欺压、被军阀迫害的社会,在那个完全没有 人权可言的社会,要靠什么才能站起来呢?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为了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我们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 ,更必须要救国,倒袁。”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先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救国先救思想,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联合北大教师以发表刊物的形式向百姓传达启蒙思想。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明白要想彻底实现思想启蒙,必须建立一个政党,领导中国进行革命。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在一开始是站在与陈独秀的思想对立面,他们坚持“无政府主义”,但在法国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这套理论根本不适用于中国的社会,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条件下,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真正正的大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必然发展的产物。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有血性的,是他们披荆斩棘换来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与时光之镜对话,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推荐七篇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写觉醒年代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为此,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篇一】

全剧以辛亥革命后整个中国发生的大的历史事件相连,向观众徐徐展开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碰撞变革的画卷。以新文化运动为主线,围绕新文化运动讲述了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思想逐渐觉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位文学巨擘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介绍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热血青年,从懵懂到觉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个战火纷飞,各种主义思想满天飞的年代,北京大学成为当时各个流派文人的理想避难所,也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阵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张北京大学应该成为思想自由,各种学术文化兼容并存相互碰撞发展的场所,不可避免的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以辜鸿铭为首的旧文化的守护者发生了冲突。剧中并未用批判者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而是尽力刻画其思想和个性。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辜鸿铭的思想无疑是先进的,是符合现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讲课时,他强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鄙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这与我们时下强调的弘扬民族文化不谋而合。诚然,在国家积贫积弱,被列强分割蚕食的背景下,国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但辜鸿铭坚持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的才是世界的,他不希望传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断层,丢掉很容易,再捡起来就很难了,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眼光。他宣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关于“温良”的阐述,真是令人叫绝。

他学贯中西,会9国语言,有13种博士学位,妥妥的“学霸”式人物。虽然他坚持的旧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说:“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使他明白西方文明中缺乏仁义,只知竞争,生搬西式的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一个有独特灵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时代在发展,当时不适用的想法,并不代表现在不适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辜鸿铭虽然有着封建的外壳,但他无疑是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热爱民族文化,致力于宣扬民族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爱国者。

另外,剧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剧情凝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献礼建党百年的历史剧,十分推荐大家观看。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篇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将于今晚(2月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播出。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全景还原建党历程 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依然没有能够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识之士开始奋起抗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致敬建党革命先驱 塑造刻画生动鲜活人物群像

电视剧《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剧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一流团队精心打造 电影质感再现建党伟业

该剧题材重大,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集结了一流主创团队。“全国电视十佳制片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导演张永新执导。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让《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勾勒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的主题,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北京歌华传媒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阿里文化娱乐集团优酷剧集中心、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五星东方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海宁新永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篇三】

最近追剧《觉醒年代》感悟很深,能感受到自己成长了。儿时的记忆村子里有了第一步黑白电视,需要花钱才能去看。不管如何每天还是会厚着脸皮挤到邻居家的门缝里偷看,被逮住了就会被驱赶,偶尔有了钱也会付费光明正大的去看。后来自己家也有了黑白电视,老妈说后来也有了彩电。总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后来老爸又背回来一个单缸洗衣机。那时候并不懂得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经历了不少,从一个小姑娘单枪匹马闯江湖,四处流浪至今天的大大姑娘,回到祖国的怀抱,另有一番感触。儿时追剧也只是看热闹,隐隐记得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只是看热闹。现在追剧会思考,在剧中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从《觉醒年代》我了解到北大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和确立、我们中国共产党政党的由来,以及思想的核心,为什么是中国革命而不是中国改良,为什么我们中国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为基石,为什么会有中国共产党。这让我有种要把整个中国历史系统的读一遍的计划。

剧中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校长,并邀请陈独秀到北大助力,协助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李大钊在北大组件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与陈独秀共同成功发起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建立,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起工人运动、五一劳动节,以及8小时工作制的由来。引领中国新青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大人物。他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寻找一条拯救国家的科学、民主的革新道路。

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条走过来的。那些年并不关心也不懂什么经济、政治政策,唯一考虑的是赚钱买房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好,也从来不懂这些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中,从土地下放,包干责任制,家里生活逐渐好起来,到沿海的改革开放,允许先有部分人富裕起来,带动内陆发展。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篇四】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xx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篇五】

解好时代“疑难题” 争当优秀“答卷人”

去年,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仅要能够妥善处理好日常的常规工作,更是要有发现难题、直面难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通知》的精神为“航向标”,从工作中的“硬骨头”和“痼疾”中着手,力戒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主动向重点和难题发出挑战,竞相争当优秀的时代“答卷人”。

力戒“耳目闭塞”,炼就洞察秋毫“火眼金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新变化新发展,需要领导干部们坚持好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问题导向”,深刻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方能对症下药。为此,党员干部既要准确识别国内外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又要深刻认识基层各项工作推进中的复杂问题和民生难题,做好化危为机的准备;同时,也要时常照镜自省,对照优秀楷模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加以重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转变以往对问题视而不见、对难题置之不理的处事方法,以敏锐眼光洞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最为棘手的难点痛点,倾听好时代的呼声。

力戒“避重就轻”,铸成迎难而上“铁肩膀”。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深水期,面临的阻碍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值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党员干部本该一鼓作气冲锋向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干部却被畏难情绪束缚住了干事创业的脚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敷衍心态有之,“战战兢兢畏首畏尾”的犹豫不决亦有之。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党员干部当时刻谨记自己的初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远大的理想信念激扬超越功过的担当精神,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少一分个人得失的算计,多一分舍我其谁、攻坚克难的拼搏奋发,扛起使命,知难而进,百折不回。

力戒“庸碌无能”,锻造披荆斩棘“金刚钻”。在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前,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担当,更要能够担当。能够担当,便是要求坚持在与前进道路上各种重难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提高战斗本领,不被轻易打败。正所谓“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领导干部身在其位,肩负国家与人民的期望,与“位”相匹配的“为”必不可少。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有待去攻克,克服“本领恐慌”、提高战斗能力刻不容缓。唯有在攻坚克难中多经历几遍“风吹浪打”、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断砥砺治理能力、动员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补短板、扬优势,才能切实做到手中有招、心中有数,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用确定性战胜不确定性,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满分“答卷”。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篇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当代青年,作为农信系统的青年员工,我们既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信仰,又要去发出青春之声,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做一名新时期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农信人。在我行全面推进服务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中,青年员工要发挥自身优势,争做转型的排头兵。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领会总行下达的各种文件精神,思想要与企业发展的愿景所统一,忠诚于企业,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当今社会,大浪淘沙。如今的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层出不穷,对于我们在服务、业务、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正值青年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开拓视野,练就一身本领才能跟得上业务需要,赶得上企业前进的步伐。为了能够担负起企业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做一名勤学上进,本领过硬的青年农信人。

《觉醒年代》,重现的是历史,觉醒的是灵魂。英雄先烈随身已千古,但是精神信仰穿越时空犹在。作为青年农信人,我们要学习并传承先辈们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以足够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面对层出不穷的复杂问题和环境,真正做到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

觉醒年代大学生观影后的感受【篇七】

“导演简直是‘细节控’”“主旋律剧也能这样吸引人”“被家人拉着看一集,结果就离不开电视了”“接地气的主旋律题材剧”……近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登场,一经开播便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引发了收视热潮。作为一部主旋律剧,该剧注重年轻化表达,受到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并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它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

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该剧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艺术再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呈现真实历史,传递爱国情怀,获得不俗口碑。有网友表示该剧“真实、震撼,感觉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历史考点,每一段都是一篇小论文”,更有观众评论这是“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历史深度、艺术深度的优秀电视剧”。

“树青年榜样,展多样风采”

多线并进铸就华彩篇章

“多线叙事,条条清晰。”有网友对《觉醒年代》这样评价。该剧以《新青年》“三驾马车”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通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刻画早期革命先驱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的革命品格,主旋律不乏味枯燥,多条叙事线让剧情更加顺畅,描绘出一幅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图。

在已播出的剧情中,李大钊、陈独秀在日本相遇,对唯物主义思想上的契合让二人共同探索救国之道——李大钊写下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和诗歌《青春》,呼吁国人“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陈独秀回国创办《青年杂志》,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二人为探索新道路的共同理想分别付诸实践。毛泽东、周恩来等也纷纷决定踏上革命道路,在后面的剧情中,他们将不断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有网友感慨道:“一批革命志士用生命唤起了一个时代的觉醒,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在那个年代,他们都还只是年轻人,那种情怀和责任担当让我辈汗颜!”该剧艺术地再现了100年前中国思想觉醒的启蒙先驱形象以及他们探索真理的激情岁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党的初心与梦想、早期革命先驱的伟岸情怀,多线并进的叙述方式,让这一段百家争鸣的历史画卷精彩纷呈。

“真理的力量,伟大的开端”

一条线索贯穿三大事件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电视剧《觉醒年代》首次从思想启蒙角度切入,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事件,展现了从先进知识分子、革命青年的觉醒,到人民大众的全面觉醒历程,故事丰满,情节真实。

二次革命后,内忧外患将中国抛入风雨飘摇之中。爱国青年李大钊与进步革命者陈独秀相见恨晚,约定共同探索救国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唤起民众觉悟、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运动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三件大事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宏大的气势,高尚的情怀”

《觉醒年代》获赞史诗巨制

《觉醒年代》剧情上节奏紧凑,角色上人物丰满,开篇用了整整两集详细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博大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境界思想,特别是对陈独秀作了更加客观、理性、公正的评价。同时该剧在画面制作上十分精良。有观众注意到,“在拍摄上,该剧引用了纪录片的元素,许多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历史深沉感,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地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在视觉上让人眼前一亮,更为本剧增添了电影质感。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一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觉醒年代》全面客观全景式地反映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的过程,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艺术再现了党的初心与梦想,既有思想深度,又有高尚情怀,引发了观众广泛讨论,诸如“《觉醒年代》是一部好剧,更是一部忆苦思甜、启迪思想、激发壮志、感恩奋进的教科书,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等评价不绝于耳。

回望那段历史,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无不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的情怀和精神所动容,而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他们的榜样力量下,更应当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继承奋斗。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这代青年所面临的这个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每个青年都应当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争做“永久奋斗”这一光荣革命传统的继承人。

随着《新青年》杂志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加入思想革新的浪潮中。接下来的剧情中,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决心整治校风,邀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觉醒年代》剧情大纲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100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六篇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觉醒年代观后感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篇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当代青年,作为农信系统的青年员工,我们既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信仰,又要去发出青春之声,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做一名新时期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农信人。在我行全面推进服务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中,青年员工要发挥自身优势,争做转型的排头兵。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领会总行下达的各种文件精神,思想要与企业发展的愿景所统一,忠诚于企业,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当今社会,大浪淘沙。如今的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层出不穷,对于我们在服务、业务、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正值青年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开拓视野,练就一身本领才能跟得上业务需要,赶得上企业前进的步伐。为了能够担负起企业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做一名勤学上进,本领过硬的青年农信人。

《觉醒年代》,重现的是历史,觉醒的是灵魂。英雄先烈随身已千古,但是精神信仰穿越时空犹在。作为青年农信人,我们要学习并传承先辈们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以足够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面对层出不穷的复杂问题和环境,真正做到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

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篇二)

解好时代“疑难题” 争当优秀“答卷人”

去年,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仅要能够妥善处理好日常的常规工作,更是要有发现难题、直面难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通知》的精神为“航向标”,从工作中的“硬骨头”和“痼疾”中着手,力戒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主动向重点和难题发出挑战,竞相争当优秀的时代“答卷人”。

力戒“耳目闭塞”,炼就洞察秋毫“火眼金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新变化新发展,需要领导干部们坚持好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问题导向”,深刻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方能对症下药。为此,党员干部既要准确识别国内外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又要深刻认识基层各项工作推进中的复杂问题和民生难题,做好化危为机的准备;同时,也要时常照镜自省,对照优秀楷模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加以重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转变以往对问题视而不见、对难题置之不理的处事方法,以敏锐眼光洞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最为棘手的难点痛点,倾听好时代的呼声。

力戒“避重就轻”,铸成迎难而上“铁肩膀”。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深水期,面临的阻碍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值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党员干部本该一鼓作气冲锋向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干部却被畏难情绪束缚住了干事创业的脚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敷衍心态有之,“战战兢兢畏首畏尾”的犹豫不决亦有之。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党员干部当时刻谨记自己的初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远大的理想信念激扬超越功过的担当精神,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少一分个人得失的算计,多一分舍我其谁、攻坚克难的拼搏奋发,扛起使命,知难而进,百折不回。

力戒“庸碌无能”,锻造披荆斩棘“金刚钻”。在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前,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担当,更要能够担当。能够担当,便是要求坚持在与前进道路上各种重难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提高战斗本领,不被轻易打败。正所谓“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领导干部身在其位,肩负国家与人民的期望,与“位”相匹配的“为”必不可少。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有待去攻克,克服“本领恐慌”、提高战斗能力刻不容缓。唯有在攻坚克难中多经历几遍“风吹浪打”、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断砥砺治理能力、动员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补短板、扬优势,才能切实做到手中有招、心中有数,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用确定性战胜不确定性,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满分“答卷”。

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篇三)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剧中,演员张桐凭借其扮演的李大钊一角受到关注,不少观众表示,他虽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张桐先后出演过《亮剑》《中国近卫军》《铁梨花》等影视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角色,张桐坦言:“这次的表演经历让我震撼,革命先驱的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进。”

“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当《觉醒年代》的制片方向张桐发出饰演李大钊的邀请时,张桐的内心很纠结。他回忆:“我第一时间从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这里面包含了敬畏,也有对自己的没把握。”在他看来,扮演李大钊这样的历史人物,既要符合史实,又要演得真实、生动、鲜活,难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最终,他决定接下邀约。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角色的。把自己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张桐说,表演过程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两个支点,“我觉得李大钊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非常鲜明,那就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牺牲。同时,他在面对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时,心是无私敞开的。立场鲜明、善良无私的主体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钊的两个支点。”

剧中有一场戏,用写意的镜头展现李大钊攀爬长城,象征他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前行。拍这场戏的那天,剧组选择了一段野长城,所有人都扛着设备坚持爬完了。“风很大,日头也晒,过程很艰苦,大家都想到了红军长征。”张桐回忆说,“虽然艰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过石头缝长了出来,当时心中就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站在长城极目远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刻,我好像与李大钊先生融为一体了。”

“兢兢业业打磨技艺”

张桐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后来选择去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攻读硕士,从此正式踏入演艺行业。他说,自己小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当警察,二是当明星。他承认,年轻的自己曾经“心气儿高”,但在他远赴法国学艺术的两年里,“现实社会给我上了一课,发现做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这一“课”,他至今仍在受用,联系到实际工作中,便是“踏踏实实投入每一个角色”。

《亮剑》里的魏和尚、《铁梨花》里的牛旦、《红槐花》里的程牛儿……虽然过去演的不全是男主角,但张桐对每一个角色都秉承“真诚、投入、谦虚”的态度。“老师曾教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作为‘80后’演员,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肩负起这份传承的责任,承上启下,兢兢业业地打磨技艺。”张桐说。

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篇四)

全剧以辛亥革命后整个中国发生的大的历史事件相连,向观众徐徐展开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碰撞变革的画卷。以新文化运动为主线,围绕新文化运动讲述了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思想逐渐觉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位文学巨擘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介绍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热血青年,从懵懂到觉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个战火纷飞,各种主义思想满天飞的年代,北京大学成为当时各个流派文人的理想避难所,也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阵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张北京大学应该成为思想自由,各种学术文化兼容并存相互碰撞发展的场所,不可避免的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以辜鸿铭为首的旧文化的守护者发生了冲突。剧中并未用批判者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而是尽力刻画其思想和个性。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辜鸿铭的思想无疑是先进的,是符合现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讲课时,他强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鄙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这与我们时下强调的弘扬民族文化不谋而合。诚然,在国家积贫积弱,被列强分割蚕食的背景下,国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但辜鸿铭坚持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的才是世界的,他不希望传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断层,丢掉很容易,再捡起来就很难了,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眼光。他宣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关于“温良”的阐述,真是令人叫绝。

他学贯中西,会9国语言,有13种博士学位,妥妥的“学霸”式人物。虽然他坚持的旧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说:“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使他明白西方文明中缺乏仁义,只知竞争,生搬西式的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一个有独特灵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时代在发展,当时不适用的想法,并不代表现在不适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辜鸿铭虽然有着封建的外壳,但他无疑是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热爱民族文化,致力于宣扬民族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爱国者。

另外,剧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剧情凝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献礼建党百年的历史剧,十分推荐大家观看。

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篇五)

近期,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作品。这部电视剧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尚未完结,虽说只看了几集,但给我的感触颇深。等不到看完便来写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观感。

《觉醒年代》从新文化运动讲起,陈独秀历尽艰辛从日本回国之后,以文学为基,创办《青年杂志》,力求从思想上改变中国新青年,进行讨袁运动。中国当时处在一个迷茫的路口,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领导者不知道中国应该走哪一条路。袁世凯渴望恢复帝制,开倒车的行为为各路人士所不耻。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压力将自己的考量,思路说与人们,中国的思想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片中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陈独秀由《国际歌》歌词有感说出的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体,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当初的中国刚刚推翻几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阶段,袁世凯却到处借款,依托外国支持,打击新思想,新制度,这是不可取的。且不说袁世凯有复辟之心,就借外债、依托外国过活这一举动来说,他就已经失去了独立之心,一个国家,如果连自立自强,独立更生都做不到,依托外国,与殖民地何异。中国要想发展,独立是必须的,必须有骨气有方向,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不管是对国家还是个人。这句话一律适用,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独立之心,没了前行道路,说句不好听的,这样活着和等死没有区别。天下的路是给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当时的中国需要一条独立,民主,科学的道路,陈独秀他们便将民主科学的道路展示给众人看。

关于觉醒年代的优秀观后感(篇六)

最近观看《觉醒年代》,真的让人感慨万千,特别是一些文人,让人肃然起敬,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等等,如今央视终于出了一部《觉醒年代》,犹如高山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实乃三生大幸!《觉醒年代》无疑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其盛大的“历史盛宴”,有电影的质感,年代感画面感极强,清晰勾勒出大时代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所有大人物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之担当,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着实令人钦佩不已!反思当下我等众生,物富思空,望尘莫及,勿忘历史,永留初心!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张桐扮演李大钊,于和伟扮演陈独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强大的演员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点!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情感纠葛。使得人物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可信而有感染力。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年轻人演的非常好: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在父亲面前,又是一个让老父亲常常下不了台的刺猬孩子。两个年轻演员的演技棒棒哒!

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觉醒年代》是好看的,这几集,断断续续出场了好一些学术大师,钱玄同、刘半农、刘师培、鲁迅、胡适……,还有一些现在在台词中可能之后会出场的,梁漱溟、吴虞、杨昌济、蒋梦麟、徐悲鸿……,那些学术名人们,一个一个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或英姿焕发,或朝气蓬勃,或傲骨凛然,就算是顽固派辜鸿铭,也有着自己的学术风骨。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剧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主角。有故事,有启蒙,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我们只有看清历史,才能放眼未来,更加坚定自己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好地爱自己的国与家。

也有人说,剧中人物不尽然是光彩照人传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争议最激烈的便是襄助张勋复辟,欲将中国历史走向倒退的辜鸿铭,剧中的辜鸿铭让人讨厌至极,在个人看来,也不尽然。

当时北大的文科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啊,简直像是风云际会,精彩万分!像辜鸿铭、黄侃及刘师培这样,性格刁钻,脾气古怪的人,太正常了,现在的老头不也都是这样吗?还常常被人误以为是“迂腐”,“老顽固”。

不要看人物片面之行为,就草率给他盖棺定论,就否定了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否定了他整个人,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身为后辈的我们最是没有资格说那些守旧顽固派迂腐,他们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师级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时看他哪哪都不顺眼,行事风格往往让常人无法理解,但在关键时刻,可以一鸣惊人。

辜鸿铭这个人物不简单啊,生于南阳,学于西洋,成名东洋,服务北洋,“老古董”级大师,精通9国语言,学贯中西,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奇才,号称清末之怪杰。说实话,讲洋文,当时恐怕没几个比得过他辜鸿铭,论学术造诣,他的境界无人质疑。他的资质,的确够得上北大教授,国学大师的称呼。

但是他走错了一步,襄助张勋复辟,民愤四起,作为清朝培养出来的人才,辜鸿铭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当时是民国,决不能逆天而行。有才无德,任何时候都无法受人尊敬,更不会让他委以重任。搞学问,做研究,教书育人,学术水平要看,立场与原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是真才实学,让北大师生有幸看他对“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他留着长辫子,也许在学生们看来,他封建,他保守,他迂腐,但辫子在他心里就是爱国,中国优秀文化的象征。而那个时候,很多从国外归来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力推崇国外的各种制度,免不了会出现部分人走极端,失去对中国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而辜鸿铭论“中国人的精神”,犹如高山流水,石破天惊!警醒中国人中华文化之重要性,并立誓用其一生将中国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发扬光大,辜老的狂傲,透着一种精神力量,有着旧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一番高论,无一人反驳,无愧于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当然,刘师培、黄侃等人皆是如此,中国处于探索阶段,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强国之路,思想有分歧是必然的。

剧中,除了辜鸿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一说,那就是后来投海的易白沙,都说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不然。

剧中的易白沙抱着陈独秀大哭,声泪俱下,在今天看来,有些人多少会觉得肉麻,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个大男人这样哭,因为他们这一代人正是太热爱这个国家,爱得深沉,那个时代,爱国早已刻进他们的骨子里,真正心怀天下的人才会哭得如此绝望,像失去亲人般,哭得肝肠寸断。在屏幕前的我,好像被他的哭感染了,顿时感到鼻子好酸,看得人真是心痛啊。

或许感觉现实的无能为力,才如此悲观,前路渺茫,虽说他最后投海,但他的死有种力量,犹如屈原投泪罗,深感国之无望,于是他想要用自己是生命来唤醒国人。

忧国忧民的易白沙,视死如归的易白沙,你若问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爱得深沉!

看这些人物事迹,就像翻看一页页历史书,剧中每一个人都不是无名之辈,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忠于人民,热爱国家,追求真理,是我辈之楷模,有人说,《觉醒年代》是中国影视近十年来的一部精品之作,,这部片确实属于不可多得的经典良心之作,觉醒时代——充满黑暗的年代,同时也充满光明与智慧的时代。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中国革命的先知先觉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缔造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急先锋!

满屏正能量,一点一滴皆是历史,这部电视剧的题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纳入学校教材给学生们看,好的作品就应该流芳百世,因为这部剧可以激励人心,洗涤灵魂,让后辈们知道,多少先贤先烈们前仆后继,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感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