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 2022.12.04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3500字(精选9篇)。

转眼假期生活过去了,新学期要开学了。是时候整理思绪写教学计划了,写好教学计划,才能保证实现自己新学期教学的良好设想。那么如何写教学计划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特意整理了“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语文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苏教版新教材,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共安排了6个专题: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计26篇阅读课文(精读课文19篇,略读课文7篇),6次单元写作训练、3次口语交际、3次语文实践活动、1个名著导读和1个专题探究。纵观课程结构,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突出了诗词教学,除6次诵读欣赏外,还专门安排了1个单元(第六)学习,以丰富积累;从内容上,强化了伟人品格的熏染、真实生活的细节呈现;从体裁上,侧重写人即使和科普说明的阅读与写作,重视了消息与诗词的阅历积累;从写作上,注重了“个性”与“特征”的把握,强调了真实生活与真实情感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感悟“人物风采”,回忆“童年趣事”,从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人物故事中,感受人性的良善与宽容,在感同身受中领略“个性”的魅力。

2、走进“建筑艺术”和“动物世界”,理性地发现科学的美,了解动物的神奇,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思维。

3、感应着“信息传播”,从快节奏的新闻中,敏锐地感受历史的沉淀,把握社会的脉搏,呼吸时代的气息,引发学生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4、飞翔于诗的国度,思接历史与未来,于无遐的联想和想象中,品味厚重的文化,涵养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二)知识和能力方面:

1、识字写字方面:本册注重把握容易读错与写错的汉字238个,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与古汉语常用词语560个。

2、阅读方面: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略读、精读和浏览的方法,注重写人记事和科普说明文章的阅读,扩大消息的阅读,重视诗词的积累,感悟社会人生的文化内涵,领略科技作品的科学精神和可科学的思维方法。

3、写作方面:把握“个性”和“特征”,熟练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追求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真切的生活体验,准确地捕捉人、事、物的“个性”“特征”,合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创意表达,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

4、口语交际方面:主要是“做一回小记者”、“劝告”和“话须形象才动人”三个方面的训练,做到“自信自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综合性学习方面:主要安排了3次实践活动,即“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话题,制定出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它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过程和方法方面:

1、本学期将围绕“三维目标”,结合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五大结构体系,拟安排96个课时,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2、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凸显一个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为重点,以我校的两个省级语文课题研究为契机,全面推进“个性化教学与实践”与“本土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以期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构建“本土语文”,打造“特色品牌语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公民素养。

3、立足创新教育,创建特色教育。依托课题建设,坚持学生自读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遵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原则,构建“新书架经典导读教学模式”,简称“可读语文”;坚持浏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遵循“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构建影视赏读教学模式,简称“可视语文”;坚持校内文学社团与校外社团机构相结合,遵循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的原则,构建组织学习型诗词吟读教学模式,简称“可吟语文”;坚持国家与地方教材相结合,遵循课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构建县域文化品读教学模式,简称“可亲语文”;最后科学整合,形成“可读”“可视”“可吟”“可亲”的“绿色生态语文”,简称“本土语文”。

总之,坚持“教师是第一资源”,让语文在教师引导中“立”起来;坚持“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让语文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厚”起来;坚持“大语文教育理念”,让语文在组织学习中“活”起来;坚持“课题研究是抓手”,让语文在活动建构中“动”起来;一句话,坚持改革与创新,让语文在特色构建中品牌化“强”起来!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2)

一、七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由六个单元三十篇课文(每个单元五篇课文)、六个综合性学习、十首课外古诗词、两个名著导读、两个附录组成。

在三十篇课文中,有现代诗歌六课(八首)、现代文十八课(十九篇)、文言文六课(八篇)、寓言两则。课文所涉及的内容有:人生(包括生命、理想、修养、亲情、友情、生活等)、自然(科学)、社会(理想、生活)三大方面。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科学观,并培养阅读、欣赏各种文本的基本能力,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在六个综合性学习中,有三个是大活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有三个是小活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感受自然》、《我爱我家》。其目的是让学生尊爱生命、尊重自我、重视亲情,让学生感受自然、认识自然,让学生体会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

两个名著导读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广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

两个附录是有关硬笔书法的,要求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硬笔行楷字。

二、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补充、调整计划:

(一)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仅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补充倍于课文量的阅读、写作。基本设想为:

课外现代文佳作欣赏不少于二十篇;课外古诗词欣赏不少于十首,课外文言文欣赏不少于十篇。(可来源于学生选择的,也可来源于教师选择的)

(二)从整个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来看,名著的阅读应当提前,所以本学期增加:《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集》。

(三)从往年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还应该补充以下内容:

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查字典和词典、词性、词语的色彩、短语、单复句、句子成分、复句的关联词等。

三、学生应准备的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古汉语词典》(或《古汉语常用词典》)。

四、学生应准备的笔记本和练习簿:

(一)笔记本两个:

一“小”:写随笔用;一“大”:作课外笔记用[记录:课文相关知识的衔接、成语(分类),名人名言(分类),课外古诗词名句(分类),谚语、俗语、格言、警句,自己喜欢的奇文逸事等]。

(二)练习簿两本:

一作抄写生字、新词;一作听写、默写。

五、作业要求及书写要求:

1、预习作业:①上新课前,把将要学的课文读三遍,第一遍读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第二遍读时,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发现、提出、思考问题;第三遍读时,根据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进行,并试着去解答它们。②抄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和新词,包括拼音,每个词语抄写3—5遍(若有必要,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③完成《词语手册》上的作业。④完成《课时特训》上的作业。

2、课后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3、每日一练: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要补充,例如语病的修改、仿写、口语交际等。但一定要控制好量。

4、每周一练:以练习卷的形式进行,包括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分析、古诗文阅读分析,但不包括写作。

5、单元练习:以教研室下发的检测练习为主,辅以其它自主出的练习。

6、随笔:以教师布置的要求为主,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内容;每周三百字以上,以片段训练为主,每周完成1—3则。

7、作文:本学期计划至少写八篇,包括单元训练和期末考试时的写作。每两周写一篇,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8、练字:每天练一张,从不间断。

9、书写:端正、清楚,符合要求。

六、落实与检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1、抄写本、每日一练、《词语手册》、《课时特训》上新课前上交。

2、《作业本》新课完成的第二天早上上交。

3、硬笔书法每天早上交一张,

4、每周一练星期一上交。

5、单元练习在单元完成后进行,第二天上交。

6、生字、新词的听写,古诗词的默写,随机检查。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3)

一、教材特点

这套教材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

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互助中展开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

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给予必要的入学教育,明确学习要求,进行方法指导,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学语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开始美丽语文的快乐之旅。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6、引导、鼓励学生阅读可能多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7、早自习安排学生背诵必背内容,或预习课文。

8、每天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写字作业。

9、每周作文一大一小,序列训练,有序推进。

四、教学进度预设

周次 时 间 内 容 课 时 备 注

一 9。2—9。6 散步 2

秋天的怀念 2

二 9。9—9。13 羚羊木雕 2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2

散文诗两首《荷叶 母亲》 2

三 9。16—9。20 《世说新语》两则 3 中秋节假

四 9。23—9。27 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2

我的老师 2

再塑生命的人 2

五 10。1—10。7 国庆长假

六 10。7—10。11 我的早年生活 2

王几何 2

七 10。14—10。18 《论语》十二章 3

写作 说真话 抒真情 2

八 10。21—10。25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2 秋季田径运动会

八 10。28—11。1 春 3

济南的冬天 2

十 11。4—11。8 风雨 2 期中考试

十一 11。11—11。15 秋天 1

古代诗歌四首 3

写作 文从字顺 2

十二 11。18—11。22 紫藤萝瀑布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2

蝉 1

十三 11。25—11。29 贝壳 1

在山的那一边 1

虽有嘉肴 2

十四 12。2—12。6 写作:突出中心 1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1

化石吟 1

看云识天气 2

十五 12。9—12。13 绿色蝈蝈 1

十六 12。16—12。20 月亮上的足迹 1

河中石兽 2

十七 12。23—12。27 小圣施威降大圣 2 元旦放假

十八 12。30—20xx。1。3 皇帝的新装 2

女娲造人 1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

十九 1。6—1。10二 寓言四则 4

期末复习(一)

二十 1。13—1。17 期末复习(二)

二十一 1。20—1。24 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全年级语文素质。

二、学情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级34班和35班语文。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择优录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比较均衡,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但是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如表述缺乏逻辑性、层次性,书写不规范,朗读时乡音较重,没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情况和问题有待全体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短文两篇》从动物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论语〉十则》、《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到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小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关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的阅读课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单元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咏,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本单元正是对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

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的层次或方面,亦即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中。《秋天》是一首现代诗,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古代诗歌五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阅读部分,选编了五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尽可能实现以下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

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有时也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孩子之间,常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磨擦。另外,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上辈、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老师、同学等等,有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不愉快如果再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磨擦搅和在一起,就更加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讲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即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这种矛盾其实在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着,只不过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罢了。

家庭的和谐与温馨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宽容和忍让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保证。本单元所选的莫怀戚的《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就是在这平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体现出了浓浓的深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让学生多读描写母爱的作品,有助于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单元所选的《诗两首》,就是献给母亲的歌。一首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一首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纸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这套教材的第一、二册,古诗文没有设独立的单元,而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取内容相近的课文,和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本单元从南朝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中选了两篇短文,一是咏雪,一是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但其中有一些当时的口语成分,语言文字比较浅易,而且所选的这两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仍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谢氏家族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在他们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氏父子都是汉末名士,年方七岁的陈纪,对父友侃侃而谈。这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美谈,至今流传。两篇短文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

本单元的课文形式多样。既有散文,也有诗歌,有的还是小故事。语言形式则是既有现代文,也有浅易文言文,还有翻译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作者,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文学大家,也有出自《东方少年》《中国青年报》这类报刊上的时文。选文在强调经典性的同时,还很注意时代性。所以这些课文应该说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也是学生喜欢阅读、乐于接受的。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活跃后,眼界也会跟着放开,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会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色彩,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来的。这一点已体现并贯串到各篇课文的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中。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代表作,是童话作品中的名篇。它本身包含的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因此,它虽然是一篇“老”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发掘若干新意,使之更富于时代色彩。另外,帮助学生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皇帝的新装》正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便于进行比较教学。这两首诗都是写夜空的,但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与想像也不同。研讨与练习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的联想与想像产生的过程获得一些了解,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要让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力,把文字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这样,描述时才能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有的诗歌语言替换成平常的“白话”。

《静夜》初次入选教材。这首诗初读之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第1小节写景平常,第2小节引入“鲛人泣珠”的传说,似乎又显得突兀。教学时大致讲一下“鲛人泣珠”的传说,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味鲛人“对月流珠”是一幅很美的画面:莹洁的月亮,沐浴在月光里的鲛人,圆润的珍珠泪……而这一切被海雾遮掩,虚幻飘渺,引人追念不已。然后从标题“静夜”入手,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描写的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主调都是一个“静”字,笼罩天地的“静”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愈读愈觉其清淡有余味。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应邵的《风俗通》里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改编的。《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女娲造人的.经过进行丰富和扩展,课文中的女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这篇课文是很有感染力的,和《风俗通》里干巴巴的记载截然不同。文中有许多表现作为人类的喜悦感与自豪感的语句,如“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人类)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等,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产生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并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的主题是“关爱”,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这个主题并不新鲜,很容易落入俗套。可这篇童话读起来非常吸引人,它所讲的故事并不曲折而且篇幅又比较长,不过我们还是能一口气读下去,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效果呢?首先是它的描写细腻真实。其次,这篇童话用词遣句优美,有自然的韵律,是诗化的语言,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另外,这篇童话除了可以从“我们应对弱小者付出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这样的主题来理解以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对它做出多种解读。研讨与练习一就意在引导学生对这篇内涵丰富的童话做见仁见智的理解。出自自己的思考,能更好地融进自己的血肉中,成为养料。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寓言四则》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学习这四则寓言都要求学生理解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寓意,并鼓励学生突破故事原有的寓意提出自己的新见。教学《伊索寓言》时可以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而教学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时,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学过不少寓言,所以学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出寓言的特点,如果学生兴致高,可以就此趁热打铁建议学生试着写寓言。

总之,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想像类作品的艺术魅力,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想像能力、发表见解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四、本学期目标及措施。

1、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业务水平。集体备课之前,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大体构思教学过程,并将个人的意见与主备人进行沟通。集体备课时,就已备好的教案发表中肯的意见,聆听、吸收他人的长处。

2、认真做好二次备课中的“教学反思”。每上完一堂课,教师便及时记录本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一周课全上完后在下一次的备课活动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3、本学期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显作用。

4、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没有永远的名师,只有永远的学习。日常教学中本人将坚持认真备课、及时反省、虚心学习,上好一堂见面课,并力争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获得佳绩。

5、启动“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启动“阅读工程”。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等等。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5)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阅读这些课文,要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要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一)单元内容特点

1、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分别是《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童趣》。

2、《在山的那边》是诗歌,其中的山与海两个意向极富象征意义。文中抒写了童年的愿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的战胜困难,不停地翻阅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外国作品,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的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困难。

《短文两篇》和《紫藤萝瀑布》是现代散文。前者从种种生命现象谈起,抒写理性地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后者由紫藤萝的辉煌和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是一片古代文言文,是对童年时代的各种情趣的回忆。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乐趣。

同一单元主题选自古今中外,可以融会贯通。

3、本单元的人生话题与下一单元中的理想、修养、信念等相联系,一起构成对学生的人生教育和引导。

(二)知识结构

1、字词学习

2、阅读教学

3、朗读训练

4、综合性活动

三、单元总体目标

1、学习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关键词语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3、领会课文作者对人生的憧憬和体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走好每一步。

4、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全方位、多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语气合适和情感准确。

2、理解课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对人生的憧憬和体验、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走好每一步。

4、在全班同学面前能大方的介绍、展示自己。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领会诗文中阐述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3、体会想象与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1、字词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教师只做引导、督促。

2、阅读教学,教师要注重引导,特别是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方面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向初中的转变。对经典文章要深入分析,学习作者写作表达技巧。而优美的句段要求记忆、背诵。

3、朗读训练,教师要有示范,更要有指导。在朗读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大声的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4、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的组织学生去尝试,多方面的训练学生能力。

5、要钻研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掌握好专业知识;要运用灵活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活动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引导性的评价;认真做好”工作,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活动或者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资源与媒体

在山的那边2课时教材课后研讨、练习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3课时运用活动、自主学习和多媒体教学

短文两篇2课时运用工具书,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引导

紫藤萝瀑布3课时多媒体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写作技巧

童趣2课时结合生活体验、写片段

综合性学习3课时自主学习,利用优秀名著、文章,教师引导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全年级语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级11班和12班语文。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文素养的发展明显不均衡,尤其是来自中台镇小学的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不强,课堂发言不够积极踊跃。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朗读时乡音较重,没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情况和问题有待全体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现在的尚重民族中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实施了学案制教学法,这种学习法更为重要。但是,作为从各个教学条件较差的村小学来的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明显的不强,因为在小学阶段他们接受的都是老师的传授,但现在他们必须学会主动探究和学习。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急需在这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自己也因此意识到任重而道远。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短文两篇》从动物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论语〉十则》、《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到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小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关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的阅读课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单元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咏,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本单元正是对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

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的层次或方面,亦即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中。《秋天》是一首现代诗,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古代诗歌五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阅读部分,选编了五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尽可能实现以下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

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有时也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孩子之间,常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磨擦。另外,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上辈、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老师、同学等等,有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不愉快如果再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磨擦搅和在一起,就更加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讲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即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这种矛盾其实在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着,只不过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罢了。

家庭的和谐与温馨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宽容和忍让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保证。本单元所选的莫怀戚的《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就是在这平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体现出了浓浓的深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让学生多读描写母爱的作品,有助于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单元所选的'《诗两首》,就是献给母亲的歌。一首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一首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纸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这套教材的第一、二册,古诗文没有设独立的单元,而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取内容相近的课文,和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本单元从南朝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中选了两篇短文,一是咏雪,一是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但其中有一些当时的口语成分,语言文字比较浅易,而且所选的这两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仍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谢氏家族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在他们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氏父子都是汉末名士,年方七岁的陈纪,对父友侃侃而谈。这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美谈,至今流传。两篇短文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

本单元的课文形式多样。既有散文,也有诗歌,有的还是小故事。语言形式则是既有现代文,也有浅易文言文,还有翻译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作者,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文学大家,也有出自《东方少年》《中国青年报》这类报刊上的时文。选文在强调经典性的同时,还很注意时代性。所以这些课文应该说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也是学生喜欢阅读、乐于接受的。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活跃后,眼界也会跟着放开,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会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色彩,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来的。这一点已体现并贯串到各篇课文的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中。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代表作,是童话作品中的名篇。它本身包含的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因此,它虽然是一篇“老”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发掘若干新意,使之更富于时代色彩。另外,帮助学生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皇帝的新装》正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便于进行比较教学。这两首诗都是写夜空的,但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与想像也不同。研讨与练习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的联想与想像产生的过程获得一些了解,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要让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力,把文字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这样,描述时才能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有的诗歌语言替换成平常的“白话”。

《静夜》初次入选教材。这首诗初读之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第1小节写景平常,第2小节引入“鲛人泣珠”的传说,似乎又显得突兀。教学时大致讲一下“鲛人泣珠”的传说,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味鲛人“对月流珠”是一幅很美的画面:莹洁的月亮,沐浴在月光里的鲛人,圆润的珍珠泪……而这一切被海雾遮掩,虚幻飘渺,引人追念不已。然后从标题“静夜”入手,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描写的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主调都是一个“静”字,笼罩天地的“静”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愈读愈觉其清淡有余味。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应邵的《风俗通》里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改编的。《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女娲造人的经过进行丰富和扩展,课文中的女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这篇课文是很有感染力的,和《风俗通》里干巴巴的记载截然不同。文中有许多表现作为人类的喜悦感与自豪感的语句,如“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人类)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等,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产生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并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的主题是“关爱”,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这个主题并不新鲜,很容易落入俗套。可这篇童话读起来非常吸引人,它所讲的故事并不曲折而且篇幅又比较长,不过我们还是能一口气读下去,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效果呢?首先是它的描写细腻真实。其次,这篇童话用词遣句优美,有自然的韵律,是诗化的语言,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另外,这篇童话除了可以从“我们应对弱小者付出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这样的主题来理解以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对它做出多种解读。研讨与练习一就意在引导学生对这篇内涵丰富的童话做见仁见智的理解。出自自己的思考,能更好地融进自己的血肉中,成为养料。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寓言四则》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学习这四则寓言都要求学生理解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寓意,并鼓励学生突破故事原有的寓意提出自己的新见。教学《伊索寓言》时可以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而教学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时,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学过不少寓言,所以学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出寓言的特点,如果学生兴致高,可以就此趁热打铁建议学生试着写寓言。

总之,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想像类作品的艺术魅力,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想像能力、发表见解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五、教学措施

1.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业务水平。集体备课之前,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大体构思教学过程,并将个人的意见与主备人进行沟通。集体备课时,就已备好的教案发表中肯的意见,聆听、吸收他人的长处。

2.认真做好二次备课中的“教学反思”。每上完一堂课,教师便及时记录本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一周课全上完后在下一次的备课活动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3.本学期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显作用。

4.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没有永远的名师,只有永远的学习。日常教学中本人将坚持认真备课、及时反省、虚心学习,上好一堂见面课,并力争在学校一年一度的教学竞赛中获得佳绩。

5.启动“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启动“阅读工程”。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爱学生,关心他们,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等等。

7.多鼓励学生,与学生多沟通。让他们喜欢学语文,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每天给学生摘录名人名言、警句、好的语段,注重积累。从一点一滴做起。针对本课内容,设计写作,把优秀作文打印出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好作文,推荐给学生阅读。

8.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并能够利用教材,独立思考,设计教学思路,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多听同仁的课,多看专家录像,吸取经验,多读书,多学习,坚持写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每一课都要针对重点段落设计有梯度性的阅读题让学生探究。

9.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10.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11.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12.、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13.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14.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15.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16.让学生会学语文,开学初,我给47名学生分了八个小组。学习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一般的自读课文按以下步骤走:

(1) 生字生词。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 通读课文,熟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

(3) 完成练习册上的探究题。以小队合作的形式开展。

(4) 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 总结中心思想。

(7) 写作方法学习:

A.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方式?

B.如何评价人物(从某一个角度)

(8) 写作训练:一般在日记本上完成。自选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体会,看法。

六、主要工作

(一)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本学期在教学工作时,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知识,以便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业务能力训练,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和教学方法。 教学之余,有目的地学习新课改理论,以用于教学实践。平时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积累与运用。有意识地学习优秀课的成功的教学方法。把握一些重要的方法,做好初一语文教学工作。

2.认真备课。本学期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加大备课力度,认真领会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使学生对当堂所练内容能当堂消化。保证课的质量。

3.认真学习新的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尽力付之于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好电化教学。

(二)认真做好指导和批改工作。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也较差,但是大部分同学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很高的,并且有很大的积极性。本学期将有目标、有目的地加大对部分学生的课后辅导,尤其是作文的指导。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反馈工作。要精选课后作业,并且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反馈,杜绝学生作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导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学期将认真指导学生作文,鼓励他们多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要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氛围和写作的灵感,使他们真正地爱上作文。能写出真正的内容。课后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在反馈时让学生注意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上好作文批改课,让学生相互批改,让他们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缺点,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热情和作文能力,也从而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初一学生中,有很多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仅有个别成绩好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本学期决定加大力度,做好优生的提高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巩固基础知识,把学生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巩固。加大字词的理解掌握。

2.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部分学生从未看过什么文学书籍,因此知识面太窄,平时做题理解能力上不去。本学期将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阅读分析,鼓励他们广泛地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文学视野。

3.提高作文水平,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力争每天一篇日记,并且保证质量。教师做到及时批改,每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并尽量找相同题目、相同体裁的例文让其比较,以扬长避短,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质量。

(四)加大科研的研究力度。本学期将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的辅助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现有课题的实践研究力度。不断吸收和借鉴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争取多写经验论文。

(五)结合相关材料,重点文章,进行思想教育。在教材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地把握这些文章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从散文诗中,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从环保材料中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所以,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古代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文言文。学习古人高尚的品质、博大胸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上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能力,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提高语文素养。

七、教学进度

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以及我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期语文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周 8.25——9.03 开学工作 ,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二周 9.04——9.10 在山的那边(两课时)、作文:新环境新生活、走一步,再走一步(三课时)

第三周 9.11——9.17 短文两篇(三课时)、紫藤萝瀑布(两课时)

第四周 9.18——9.24 国庆长假、作文作业

第五周 9.25——10.01 童趣(3)、理想(2)、行道树(1)

第六周 9.25——10.01 第一次真好(1)、人生寓言(2)、我的信念(2)

第七周 10.09——10.15 论语十则(3)、综合学习:漫游语文世界(2)、春(2)

第八周 10.16——10.22 济南的冬天(2)、夏感(2)

第九周 10.23——10.29 秋天(2)、古代诗歌五首(3)

第十周 10.30——11.05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十一周 11.06——11.12 看云识天气、(2)期中测试

第十二周 11.13——11.19 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2)、山市(2)

第十三周 11.20——11.26 风筝(2)、羚羊木雕(2)、散步(2)

第十四周 11.27——12.03 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3)

第十五周 12.04——12.10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3)、皇帝的新装(3)

第十六周 12.11——12.17 郭沫若诗两首(3)、女娲造人(2)

第十七周 12.18——12.24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3)

第十八周 12.25——12.31 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十九周 01.01——01.07 元旦、进行期末语文学习总结

第二十周 01.08——01.14 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7)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被日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杨振宁),有艺术家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有诗人、民主人士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初涉荒岛的一段,表现一个人在身陷绝境时内心痛苦的挣扎和人的精神的强大,《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60年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国前任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中牺牲的七位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夸父追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珍珠鸟》(冯骥才)写人与鸟之间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的,《斑羚飞渡》(沈石溪)写一群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威胁时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举动,《华南虎》(牛汉)以虎喻人,讴歌了一个虽身陷囹圄却有着桀骜精神的灵魂,《马》(布封)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家用饱蘸关爱的笔把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写得动人心弦,《狼》(蒲松龄)写人与狼之间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比拼,虽简单明了,却也扣人心弦。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如,“成长的烦恼”就是通过采访、交流、模拟情景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忧愁。(教学计划)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黄河、戏曲、马,我们选择了这三个极有文化含量的事物,把它们作为活动的切人点,由这三个点生发开去,可以让学生将触角伸人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学生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6、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差。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教 学 进 度 表

第一周 开学工作(3)

在山的那边 (3)

第二周 走一步,再走一步(3)

生命 生命(2)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

童趣(3)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

理想(2)

行道树(2)

第五周 第一次真好(2)

人生寓言(2)

我的信念(2)

第六周 论语十则(3)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4)

第七周 春(3)

济南的冬天(3)

第八周 山中访友(2)

秋天(2)

古代诗歌五首(1)

第九周 古代诗歌五首(3)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

第十周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1)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化石吟(2)

看云识天气(2)

绿色蝈蝈(2)

第十二周 月亮上的足迹(2)

山市(3)

第十三周 风筝(2)

散步(2)

诗两首(2)

第十四周 世说新语两则(3)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

第十五周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2)

羚羊木雕(3)

第十六周 皇帝的新装(3)

诗两首(3)

第十七周 女娲造人(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3)

第十八周 元旦放假

第十九周 寓言四则(3)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8)

曹苏敏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由于小升初的原因,按成绩平均分班,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学科之间不够平衡,语文基础不同,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同,语文成绩肯定也会不一样,

二、本学期教学的任务和表现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课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本册教材比较淡化“知识”这一维度,而侧重于“能力”与“情感”的维度,这是符合初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重在感悟,重在积累,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4.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5.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6.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作品自作不少于70%

17.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2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培养辅差计划

培养优生: 辅差: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 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 (课时)

第一周开学工作

第二周在山的那边(2)走一步,再走一步(1)生命生命(2)第三周紫藤萝瀑布(2)童趣(3)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理想(2)行道树(1)第五周第一次真好(1)人生寓言(2)我的信念(2)

第六周国庆

第十一周看云识天气(2)期中考试

第十九周元旦放假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20xx年9月

七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篇9)

一、教材特点

这套教材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

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互助中展开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

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给予必要的入学教育,明确学习要求,进行方法指导,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学语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开始美丽语文的快乐之旅。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6、引导、鼓励学生阅读可能多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7、早自习安排学生背诵必背内容,或预习课文。

8、每天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写字作业。

9、每周作文一大一小,序列训练,有序推进。

四、教学进度预设

"七年级教学计划"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