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镇科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全市科技工作总结”,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2005年,全市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四、科技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科技计划改革方面,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对重大科技项目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投标。一是整合全国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选择列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泰安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面向全国进行招标,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把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我们选择了产业链条上有机蔬菜主栽品种选育及繁育、有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型有机肥料研制、有机蔬菜产业化体系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作为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标。从产业链条上的关键技术出发进行招投标,做大优势农业产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科技进步奖评审方面,推出新举措,实行了“专家评项目,社会评专家”的评审做法。一是遴选高层次评委,保证了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参与评审的40位专家全部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正高级职称、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是我市有史以来层次最高的评审委员会。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经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确定的拟授奖项目和人员,以及评审专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做法,在社会上产生和很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并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重点加大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突破,泰山22号、23号 两个品种分别通过了省级、国家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以先进育种技术为手段,围绕做好优质小麦、奶牛、蔬菜、干鲜果、优良绿化苗木、道地中药材等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以农业科研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标准化农产品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建立了一批蔬菜、果品、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东平县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的实施,东平县通过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推广,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重点培植了以乳产品、创新药物、有机食品、蔬菜种苗生产、果品加工为主的山东亚奥特乳业、山东中圣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了对省级泰山苗木花卉特色科技园和山东宁阳蔬菜制种特色科技园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市场经营机制,全年综合经济效益分别达到8200万元、2500万元,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示范样板。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的重大疾病高发区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泰山自然文化遗产、东平湖、大汶河水资源的综合保护和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科技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科技发展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在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力度。二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发展压力大。从全省情况看,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五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我市虽然发展较快,在全省列第8位左右,但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全市农业科技工作总结


市XX年度农业科技工作总结
XX年,市科技局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为突破口,逐步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含量。此间全市共申报省级以上农业科技攻关项目32项,申请省级农业科研补助经费897.0余万元;申请省级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申请经费200万元;申报XX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申请无偿科技经费380万元;申报省级以上星火科技计划项目12项,申请科技开发贷款9700.0万元;受理市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项。截止XX年11月底,以下达省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项,资助科研补助经费101.0万元;已批准建设省级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下达国家省级星火计划项目5项,批准科技贷款额度8860.0万元;下达农业攻关计划项目1项,经费50.0万元;下达省级星火贴息项目4项,贴息金额50.0万元;下达市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1项,经费104.5万元。具体工作如下:
一、以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组织全方位协作攻关
1、组织全市农科专家开展粮、棉、油、瓜、果、菜等新品种选育与科技创新,为荆州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棉花育种方面,由省科技厅下达、荆州农科院承担的省级农业攻关计划项目成果“鄂荆杂一号”,其优质丰产抗病性能居于国内水平,填补了湖北省的空白,并被确定为我省“十五”期间主推品种;鄂杂棉一号、二号、四号的相继选育成功,标志着我市棉花育种由常规、丰产跃上了杂交、优质、高产多抗的新水平,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成为湖北棉花区试对照品种。现已推广到湖北、河南、安徽、湖南等四省,面积达1100万亩。XX年湖北省推广面积260.0万亩,占湖北省400.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的60.5%。XX年推广面积280.0万亩,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和人才储备,XX年在农业部资助下荆州农科院已建成国家棉花原原种扩繁基地,并先后被农业部、湖北省科技厅批准为国家棉花改良中心荆州分中心和湖北省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省科技厅下达、荆州农科院承担的省级农业攻关计划项目“优质西瓜新品种选育”,已先后选育出鄂西瓜新品种五号、六号、七号,均以其品质优、产量高上市后供不应求,深受广大瓜农和消费着欢迎。在实施优质稻工程中,荆州丰乐种业公司、荆楚种业公司选育的“丰两优1号”等新品种亩产达650kg,米质国标二级。同时还重点发展了“中国香稻”、杨稻6号等品种。在双低油菜子产业化示范工作中,荆州市科技局同市农业局、湖北天颐科技公司一道,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双低油菜产业化技术开发”为基础,利用“中双四号”、“华杂4号”、“中油杂1号”等高产优质新品种,建示范基地120.5万亩,且全部实现订单化。
2、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方面,市科技局组织湖北天颐科技公司、新力实业公司依托大院大所开展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我市双低油菜籽及冬瓜深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先后争取到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作为重大项目予以资助。目前我市双低油菜籽及冬瓜深加工技术名列全省及全国前列。双低油菜籽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冬瓜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已发展成为引导农民奔小康的一项系统工程。以天颐科技公司为载体的国家双低油菜工程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3、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年市科技局组织湖北农学院、洪湖市水产品养殖公司等单位承担的省级重大科技招标项目“黄鳝种苗人工繁殖及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经水产技术人员多年的刻苦攻关已取得重大进展。在黄鳝苗种繁育技术方面,通过采用人工注射催产技术,使黄鳝的产卵率由天然状态下的百分之几提高到现在的64%;孵化率由天然状态下的较低水平提高到目前的90%。在幼鳝开口饵料配制技术方面,保证了幼鳝成活率由天然状态下的不足5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在黄鳝集约化养殖技术方面,实施按其生育进程及个体大小适时分池高密度饲养,解决了黄鳝相互蚕食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成鳝率及商品率,该项科技成果目前正在申请省级审定。由于有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的先导示范作用,XX年全市黄鳝网箱养殖数量由原来的70万口增加到155万口(20平方米/口网箱),洋鳝农户由原来的3.8万户增加到7.95万户,养鳝产值从原来的10.5亿元增加到21亿元,亩平纯收入由原来的3000.0元增加到5000.0元。黄鳝养殖目前已成为荆州市的支柱产业,并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荆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黄颡鱼养殖技术及苗种繁育技术”现已初具规模,年产黄颡鱼苗种已达1000余万尾并行销全国,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实施精深农业工程
1.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市科技局适时组织科技项目、资金及科技人员,重点抓好我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产业化开发。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其前身是一家由国有单位出资成立的湖北移栽灵集团。通过体制创新,XX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民营化的“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公司”,为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移栽灵”产品开发提供了更为灵活、更具活力的管理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的科研能力已从研制开发移栽灵系列产品提升完善为一种新的植保理论——即通过化学诱导植物原始抗性的恢复以达到防治环境病害的目的。这一新的植保理论分别在《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作了专题报道。目前,移栽灵的抗逆诱导机理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通过对作物施用移栽灵后被激活的抗逆基因进行测序,证明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新基因,已向世界基因银行申请登记并获准受理。仅XX年1~5月,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已销售移栽灵近100余吨,实现利税近千万元,同比增长50%以上。
2、实施农产品深加工计划,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促进我市农村经济良性发展。荆州市新力实业公司承担的“冬瓜、西瓜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产品为水果蓉馅料和冬瓜茶饮料。在食品馅料生产方面,传统产品以重糖、重油为主,其口感及营养价值已不符合当今人们消费的需求。该项目开发的水果蓉馅料是以冬瓜、西瓜为原料,加工成口感清爽、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馅料,以替代传统的月饼馅料,深受消费着欢迎。
同时该项目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江汉平原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广大农户为依托,初步建立供、产、销一体的产业化格局。该项目的实施延长了冬瓜、西瓜的生产链,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振兴一方经济。有波尔山羊坯胎移植工程研究中心和松滋市斯家场钲农办承担的市级农业科技项目“山羊新品种引进及繁养技术研究”,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研究及发展壮大,全市养羊专业户已发展到0.9万户,各类山羊存栏数达到21万只,实现年产值2100万元,为农民增收900.0万元。
三、以实施国家、省级星火计划为依托,推进农业产业化科技行动
星火计划由党中央、国务院1986年批准实施。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指导性科技计划。星火计划的实施,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成就,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我市星火计划在突出重点、加强集成、迎接入世、产业推动、实现跨越的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努力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星火项目情况:XX年全市以下达国家、省级星火计划项目4项。其中国家星火项目1项,即由荆州市新力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南瓜深加工工业化应用开发”项目或国家科技贷款额度1100万元。该项目借助现代酶处理技术、流化床干燥技术、超微粉粹技术对南瓜进行深加工,以南瓜粉为主导产品,生产饮料、果泥等系列产品。项目完成后年新增产值1.2亿元、年新增利税215万元。以天荣集团“双低油菜籽脱壳深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为龙头,在江陵、松滋、公安等县市高标准建设百万亩双低油菜商品生产基地,组织实施双低油菜产业化开发,争创国家双低油品牌,让天发天润双低油立足荆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双低油菜籽脱壳深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已顺利实施。项目完成后,可年产9万吨双低食用油,18万吨饼粕配合饲料,1200吨植酸,900吨卵磷脂,1000吨维生素E。年新增产值25亿元,年新增税款3600万元,年新增利润1.1亿元,并带动100万农户种油致富奔小康。
2、为更好的促进我市星火再上新台阶,XX年3月8日——17日,农业科随汪*局长赴北京直接向科技部原副部长韩德乾、科技部计划司吴远彬司长、农社司星火处李增来处长汇报了我市双低油菜产业化专项及杂交棉花育种与产业化进展情况。我市组织实施的这两项工作起点高、技术先进、产品市场竟争力强,符合国家优质农产品区布域局要求,得到科技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尽快启动荆州市杂交棉产业化重点科技示范项目,农社司星火处同意先期资助5万元用于项目启动前的技术培训,并要求荆州尽快实施。
3、在组织实施各类星火计划项目的同时,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星火实用技术培训,XX年全市共举办星火技术培训近500期,培训人数近10万人次,印发科教资料近20万份,其中市科技局举办60期,培训人数60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2万份,县市(区)举办440期,培训人数9万人次,印发科教资料近18万份。内容涉及粮、棉、油、菜等各个领域,主要是《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黄鳝的人工凡殖及集约化养殖技术》、《黄颡鱼的人工养殖与凡殖》、《抗虫杂交棉的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等,培训对象是技术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通过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很好地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我市涉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加快了我市农村依靠科技奔小康步伐。
4、及时处理全市专家学者来函来信,为市委市府当好参谋。今年上半年农业科共处理专家学者及市委段书记批示三件,并根据市委段书记要求编制了《荆州市淡水鱼深加工科技发展规划》、《荆州市利用水稻生产燃料乙醇的可行性分析》及《荆州市鹅制品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设想》等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三年,我们将乘着十六大的强劲东风,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工作,不断开创荆州农业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1、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力争在粮棉油新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加工、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2、结合荆州实际,以科技项目为依托,扎实推进荆州市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种子种苗产业化工程,尽快建成科技含量高、资金信息物业畅通、具有一定规模和的全国性标准化种子种苗基地2-3个。以此引导1万农户奔小康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农业强市作贡献。具体落实在以下己方面:
农业方面:重点建设以双低油菜、杂交棉花、优质水稻为重点的种子繁殖基地。
水产方面:重点建设以黄颡鱼、黄鳝为重点的苗种繁育基地。
林业方面:重点建成以杂交马褂木、楠木、兰花为重点的园林绿化美化及速生用材林种子种苗基地。
畜牧方面:重点推广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
3、加大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立项项目数、项目投资规模及项目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全市科技工作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全市科技工作年终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年,全市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6项,市域内共有59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xx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有三项成果获得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奖数量居各市前列。预计全市年度专利申请将达到450件,授权260件,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其中发明专利占30%以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对上争取项目82个,无偿经费1031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等各类计划项目38项,其中有资项目11项,无偿经费445万元;省科技发展计划、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项资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农业良种产业化专项资金等各类计划项目44项,其中有资项目43项,无偿资金586万元。争取科技品牌25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高新企业5家,省级高新企业14家,国家星火计划培训学校1家,国家农民科技培训学校1家,国家区域科技转化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落户我市正在实施的8个国家“863”计划项目,涉及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能源技术等四大高技术领域,共获得国家无偿资金400万元,市、县与企业配套经费3870万元,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年初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6年底的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督查事项,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行月通报制度。在年初全市高新技术工作会议上,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分解到了各个县市区、市及市以上重点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并于3月份举办了以“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市科学技术培训班,研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措施。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对今年的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指导服务,突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突出培植新兴企业、新产品、新行业,突出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衔接、拉长产业链,突出传统产业嫁接改造,突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个重点,握紧拳头,连续支持,收到显著效果。年内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其中3家,省级22家,全市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0家(17家,省级15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9个,全市总数达到860个,均超额完成市经济发展主要考核指标中提出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5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5 %,比2006年年底的比重增长3个百分点,完成了省政府对我市的考核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40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 %,比2006年底的比重增长了2.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2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1.1 %,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8 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8.9 %,六个县市区均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考核指标。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突破。年内全市已有6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CAD技术,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由二维CAD向三维CAD过渡;信息化行业示范和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共重点培育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新产品研发成功,拥有自主软件产品的企业已达到12家;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兴起,以泰安市诚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和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的中介机构发展迅速。

三、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在继续深化与驻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与中科院的合作力度。年内我市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举行科技合作洽谈会、对接会和座谈会12次,向我市发布最新科技成果2000余项,我市征集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200多项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技术需求30项,帮助25家列入省统计口径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有关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28个。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中科院系统的科技成果近千项,建立了高层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访了中科院所属的五个分院、12个研究所。据统计,全市与中科院签定全面合作协议后,合作项目已达29项,其中两项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与中科院合作的 “863项目”、产业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等影响大的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的“863”项目—“磁性玻璃纤维及相关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研发”,项目进展顺利,研发成功后,可新上一条1万吨的磁性玻璃纤维拉丝生产线,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9000万元,创汇2000万美元;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引导项目—“智能化、高精度、大范围自动称重配料生产系统”已应用于生产流程,极大地提高了配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产品质量,比人工配料提高功效30%以上,年节约成本200多万元;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项目—“纺织染整设备中智能化、高精度染料自动配色生产线”已生产出样机,年底前将请“863”项目专家进行验收。三个“863”项目共争取国家无偿经费补助200万元,市、县(市、区)配套200万元,企业配套经费达到2240万元。市农科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的“抗氧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玉米雄性不育系选育”两个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给予高度评价。我市泰山科学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山东华阳集团就聚碳酸酯的联合研究及产业化正式签定了合作合同。整个课题由中科院的苏朝辉博士具体负责。今年在华阳完成小试,费用完全由中科院承担,明年初设计年产500吨左右中试生产线,于2007年完成中试,费用由华阳筹措,并争取中科院和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支持,科研成果三方共享。明年底开始争取进入产业化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设计能力初步为2万吨,投资概算2.5亿。这一项目合作成功,将使华阳集团成为我市工程塑料产业中的支柱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联合开发的年产5000吨碳酸二甲酯项目, 投入资金221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859万元,利润1588万元,税金562万元,装置投产成功后公司计划将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内及亚洲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基地。双方还共建了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对碳酸二甲酯下游产品碳酸二乙酯、燃油添加剂、苯甲醚系列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特别是燃油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科技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科技计划改革方面,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对重大科技项目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投标。一是整合全国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选择列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泰安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面向全国进行招标,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把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我们选择了产业链条上有机蔬菜主栽品种选育及繁育、有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型有机肥料研制、有机蔬菜产业化体系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作为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标。从产业链条上的关键技术出发进行招投标,做大优势农业产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科技进步奖评审方面,推出新举措,实行了“专家评项目,社会评专家”的评审做法。一是遴选高层次评委,保证了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性。参与评审的40位专家全部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正高级职称、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是我市有史以来层次的评审委员会。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经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确定的拟授奖项目和人员,以及评审专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做法,在社会上产生和很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并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重点加大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突破,泰山22号、23号 两个品种分别通过了省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以先进育种技术为手段,围绕做好优质小麦、奶牛、蔬菜、干鲜果、优良绿化苗木、道地中药材等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以农业科研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标准化农产品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建立了一批蔬菜、果品、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东平县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的实施,东平县通过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推广,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重点培植了以乳产品、创新药物、有机食品、蔬菜种苗生产、果品加工为主的山东亚奥特乳业、山东中圣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了对省级泰山苗木花卉特色科技园和山东宁阳蔬菜制种特色科技园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市场经营机制,全年综合经济效益分别达到8200万元、2500万元,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示范样板。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的重大疾病高发区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泰山自然文化遗产、东平湖、大汶河水资源的综合保护和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科技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科技发展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在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力度。二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发展压力大。从全省情况看,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五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我市虽然发展较快,在全省列第8位左右,但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6项,市域内共有59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有三项成果获得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奖数量居各市前列。预计全市年度专利申请将达到450件,授权260件,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其中发明专利占30%以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对上争取项目82个,无偿经费1031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等各类计划项目38项,其中有资项目11项,无偿经费445万元;省科技发展计划、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项资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农业良种产业化专项资金等各类计划项目44项,其中有资项目43项,无偿资金586万元。争取科技品牌25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高新企业5家,省级高新企业14家,国家星火计划培训学校1家,国家农民科技培训学校1家,国家区域科技转化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落户我市正在实施的8个国家“863”计划项目,涉及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能源技术等四大高技术领域,共获得国家无偿资金400万元,市、县与企业配套经费3870万元,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年初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3年底的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督查事项,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行月通报制度。在年初全市高新技术工作会议上,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分解到了各个县市区、市及市以上重点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并于3月份举办了以“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市科学技术培训班,研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措施。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对今年的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指导服务,突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突出培植新兴企业、新产品、新行业,突出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衔接、拉长产业链,突出传统产业嫁接改造,突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个重点,握紧拳头,连续支持,收到显著效果。年内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全市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0家(国家级17家,省级15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9个,全市总数达到860个,均超额完成市经济发展主要考核指标中提出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5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5 %,比2003年年底的比重增长3个百分点,完成了省政府对我市的考核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40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 %,比2003年底的比重增长了2.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2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1.1 %,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8 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8.9 %,六个县市区均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考核指标。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突破。年内全市已有6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CAD技术,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由二维CAD向三维CAD过渡;信息化行业示范和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共重点培育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新产品研发成功,拥有自主软件产品的企业已达到12家;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兴起,以泰安市诚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和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的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三、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在继续深化与驻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与中科院的合作力度。年内我市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举行科技合作洽谈会、对接会和座谈会12次,向我市发布最新科技成果2000余项,我市征集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200多项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技术需求30项,帮助25家列入省统计口径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有关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28个。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中科院系统的科技成果近千项,建立了高层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访了中科院所属的五个分院、12个研究所。据统计,全市与中科院签定全面合作协议后,合作项目已达29项,其中两项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与中科院合作的 “863项目”、产业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等影响大的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的“863”项目—“磁性玻璃纤维及相关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研发”,项目进展顺利,研发成功后,可新上一条1万吨的磁性玻璃纤维拉丝生产线,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9000万元,创汇2000万美元;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引导项目—“智能化、高精度、大范围自动称重配料生产系统”已应用于生产流程,极大地提高了配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产品质量,比人工配料提高功效30%以上,年节约成本200多万元;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项目—“纺织染整设备中智能化、高精度染料自动配色生产线”已生产出样机,年底前将请“863”项目专家进行验收。三个“863”项目共争取国家无偿经费补助200万元,市、县(市、区)配套200万元,企业配套经费达到2240万元。市农科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的“抗氧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玉米雄性不育系选育”两个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给予高度评价。我市泰山科学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山东华阳集团就聚碳酸酯的联合研究及产业化正式签定了合作合同。整个课题由中科院的苏朝辉博士具体负责。今年在华阳完成小试,费用完全由中科院承担,明年初设计年产500吨左右中试生产线,于2005年完成中试,费用由华阳筹措,并争取中科院和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支持,科研成果三方共享。明年底开始争取进入产业化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设计能力初步为2万吨,投资概算2.5亿。这一项目合作成功,将使华阳集团成为我市工程塑料产业中的支柱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联合开发的年产5000吨碳酸二甲酯项目, 投入资金221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859万元,利润1588万元,税金562万元,装置投产成功后公司计划将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内及亚洲最大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基地。双方还共建了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对碳酸二甲酯下游产品碳酸二乙酯、燃油添加剂、苯甲醚系列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特别是燃油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四、科技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科技计划改革方面,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对重大科技项目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投标。一是整合全国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选择列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泰安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面向全国进行招标,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把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我们选择了产业链条上有机蔬菜主栽品种选育及繁育、有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型有机肥料研制、有机蔬菜产业化体系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作为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标。从产业链条上的关键技术出发进行招投标,做大优势农业产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科技进步奖评审方面,推出新举措,实行了“专家评项目,社会评专家”的评审做法。一是遴选高层次评委,保证了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参与评审的40位专家全部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正高级职称、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是我市有史以来层次最高的评审委员会。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经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确定的拟授奖项目和人员,以及评审专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做法,在社会上产生和很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并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五、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重点加大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突破,泰山22号、23号 两个品种分别通过了省级、国家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以先进育种技术为手段,围绕做好优质小麦、奶牛、蔬菜、干鲜果、优良绿化苗木、道地中药材等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以农业科研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标准化农产品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建立了一批蔬菜、果品、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东平县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的实施,东平县通过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推广,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重点培植了以乳产品、创新药物、有机食品、蔬菜种苗生产、果品加工为主的山东亚奥特乳业、山东中圣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了对省级泰山苗木花卉特色科技园和山东宁阳蔬菜制种特色科技园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市场经营机制,全年综合经济效益分别达到8200万元、2500万元,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示范样板。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的重大疾病高发区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泰山自然文化遗产、东平湖、大汶河水资源的综合保护和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科技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科技发展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在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力度。二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发展压力大。从全省情况看,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五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我市虽然发展较快,在全省列第8位左右,但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企业科技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