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节返乡科学防疫指南

发布时间: 2023.01.19

金虎辞旧岁,玉兔迎新春。临近除夕,想必大家都在踏上回家的归途了,这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那么春节返乡的防疫措施您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返乡科学防疫指南”,欢迎阅读。

春节返乡科学防疫指南

随着春节临近,春运拉开大幕,出行、返乡途中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阳康”后多久返乡比较好?返乡会感染不同毒株吗?让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

有人感染后担心把病毒传染给家人,“阳康”后多久返乡较好?孙永昌认为,要根据症状的恢复情况来判断。至少要不发烧,体力恢复到没有感觉明显不适,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就可以返乡了。

孙永昌表示,回家以后,如果发现家人正处于新冠感染期,有发烧、呼吸道症状或者全身症状,一定要保障家人休息充足,尽量不要过多打扰。要注意观察家人呼吸道、发烧等症状,如果症状逐渐缓解,表明正在慢慢康复。如果症状加重,比如持续发烧不退,要及时就医。

“阳康”后返乡,会感染不同的毒株吗?孙永昌认为,如果已经感染过,“阳康”后返乡,近期内不会感染新的毒株。从目前来看,我国奥密克戎流行的毒株大致是相同的,不会在短期内重复感染或者再次感染相同的一个毒株。

返乡途中做好哪些防护措施?孙永昌建议,在返乡途中要戴好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勤洗手,特别是“阳康”不久的人群,如果还有咳嗽、咳痰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戴好口罩并尽量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另外,旅途中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防止疲劳驾驶。

春节期间,家人朋友团聚,可能会有很多聚餐等场合,如何做到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孙永昌建议,尽量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更不要通宵玩乐。聚餐时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如果到了人特别多的地方,建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Gz85.com编辑推荐

暴雨洪涝防疫指南 必看收藏!


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食物被淹、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群抵抗力降低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整理的“暴雨洪涝防疫指南”,欢迎阅读收藏!

洪涝灾害之后为什么容易出现传染病流行?又可能出现哪些疫情?面对洪灾后可能出现的疫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下面一起来看看!

暴雨过后灾情就过去了,可以放心了?

并非如此。

洪涝灾害后,污秽横流,正是传染病等各种疾病的高发时期。暴雨和洪水过后,生态环境恶化,蚊虫滋生,水源和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受灾百姓心理生理双重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引发传染病和相关疾病。而灾后临时定居点中百姓居住相对集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密切接触,这加速了传染病的扩散。

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腹泻、结核病、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甚至鼠疫都是洪灾过后可能出现的疫情。

如何规避“大灾后有大疫”?

防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暴雨洪灾后,不发生或少发生传染病疾患的重要环节:而提升饮食卫生习惯素养,亦是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后,谨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洪涝灾害后最常见的疾病。肠道传染病最大的特点是“病从口入”,不洁的水源和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不仅会为肠道病原体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更会加速灾区积储食物的腐败、变质。

暴雨洪水期间,雨水会淹没一些污染区域,造成和腹泻相关的病原体随着水流四处扩散。同时,大量降水也会污染饮用水源、影响当地生活用水供给和基础卫生设施,进一步加大了疫情随着水源传播的可能。污水回流甚至倒灌,因洪水而死亡的人、畜尸体未能及时消毒或掩埋,饮用水源及供水系统的污染等因素,均会导致因进食造成的细菌性腹泻。

洪涝灾害后,谨防皮肤病!

暴雨洪涝过后,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时期。

一来,在对抗灾情的过程中,人体过度疲劳,免疫力逐渐下降,给了一些会导致皮肤病的致病微生物可乘之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会导致皮肤疥痈、坏疽、蜂窝织炎和毛囊炎,皮肤癣菌(真菌)会导致手癣和足癣,而人类单纯疯疹病毒则会导致单纯疱疹。

二来,皮肤长期浸泡在污水中,持续受到刺激,会引发湿疹和各种皮肤炎症。而潮湿的环境,也会助长一些皮肤上的真菌感染。

三来,暴雨过后蚊虫滋生,这些昆虫叮咬人体后可能会引发虫咬皮炎和其他皮肤问题。有些患者在被虫咬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或者斑丘疹,有些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出血性大疱、坏死或难愈性溃疡。

洪涝灾害后,谨防霍乱疫情!

霍乱是洪涝灾害后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霍乱危害大,传染力强,在人类历史上曾经造成了上千万的死亡,至今在世界各地仍然会不时发生。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感染霍乱弧菌后,人体常会出现严重腹泻和喷射性呕吐,这一过程会导致人体流失大量水分,造成严重的脱水,进而危及生命。

无论是哪种情况的霍乱,一旦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就医。通过输液的方式及时补充人体水分,再辅以对应药物的治疗,同时进行传染源隔离及环境消毒,尤其是对患者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彻底消毒,霍乱的死亡率和不良影响都会大幅降低。

洪涝灾害后,谨防灾害自然疫病原性疾病!

一般来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染源都是野生动物,疾病也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然而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感染人类。

比如暴雨洪水时,降水淹没了鼠类和家畜的饲养地,大量的动物粪便被雨水冲刷,这些粪便中的病原体便随着水流一起传播。

暴雨还会淹没鼠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大量鼠类逃出洞穴,增大了鼠类和人类接触的概率。还会有不少老鼠随着人类一起避灾迁徙,扩大了传染病的传播范围。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甚至鼠疫,这些和啮齿类关系紧密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暴雨洪灾过后传播。

再者,暴雨洪水过后,还会孳生大量的蚊虫,导致一些以蚊子为载体的虫媒传染病得以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疟疾都有在洪灾后流行的记录。

洪涝灾害后,饮水指南

尽量喝包装没有破损、未开封的瓶装水和瓶装饮料。

绝对不要喝生水及地下水,没有瓶装水的条件下可以喝烧开的水。

装水的容器(缸、桶、锅、盆等)一定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

不得已饮用泉水和井水等临时水源时,一定要消毒后(如按比例投放二氧化氯片剂)再煮沸饮用。

不得已使用井水为水源时,要保证水并有完整的井台、井栏和井盖,水井周围不能有诸如厕所或者猪圈之类的污染源。水源地周围出现肠道传染病时须立刻停止使用该水源。

煮饭、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必须使用干净的水源(瓶装水或者煮沸的开水)。

密切关注当地的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相关的新闻和通知。

洪涝灾害后,饮食指南

做好手部卫生,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者肥皂认真清洗手部。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或者病死的动物。

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洪水泡过的食物一律扔掉。

不吃生食(包括水果蔬菜),所有食物都须经烹饪熟透后再食用。

尽量不吃剩饭剩菜;冰箱如果断电的话,冰箱中的食物也要慎重选择。

不用未清洁的水源清洗食物和餐具,餐具(碗、盘子、勺、筷子等)要定期清洁,煮沸消毒。

其它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工作台面以及货架、橱柜也应当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生食和熟食要做好分离、分开存放,刀、砧板、容器、餐饮具等也要做到生熟分开。

烹饪时尽量选用炖煮等耗时长的烹饪方式。

洪涝灾害过后,生活指南

避免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游泳和洗衣服,不要赤脚接触污水。

做好防蚊灭蝇工作,用蚊香或者蚊帐来减少蚊虫的叮咬。

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可以使用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不要密切接触老鼠,老鼠碰触过的食物要丢弃。

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野外露宿,不要直接坐在草丛中休息。

感觉身体不适时,特别是出现了发热和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听从安排,根据要求接种相应的疫苗。

保证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或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一方面使自己尽快恢复健康,另一方面也为医务人员判断是否发生传染病提供依据。

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后消毒工作极其重要,请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各类重点场所消毒方法:

1.重点区域消毒:对被洪水淹没过的人员活动场所进行彻底地清污,清理完成后,再进行消毒处理。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2.动物尸体处理: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动物尸体应尽快深埋或火化,动物尸体深埋的场所应由当地政府指定,不得随意乱埋。地点应选择远离水源及居民点的地方,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挖土坑深2米以上,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动物尸体投入坑内,再用漂白粉按20gg/m⊃2;~40g/m⊃2;撒盖于动物尸体上,一层尸体一层漂白粉,然后覆土掩埋压实。运送动物尸体的交通工具可采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溶液喷洒,作用时间30分钟~60分钟。处理动物尸体的车辆、工具每次使用后消毒。

3.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0mg/L二氧化氯或1000mg/L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生活用品。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洁后,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冲洗、擦拭或浸泡方式,作用时间30分钟,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1000mg/L过氧乙酸、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作消毒处理,作用时间15分钟~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5.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剂浸泡后应用清洁水冲洗干净。

6.垃圾及粪便处理:垃圾应集中堆放并尽快清运至集中垃圾处理点,垃圾堆放处应定时喷洒消毒药物。旱厕内的粪便按10:1(体积比)加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最新春运健康出行防护指南


今日春运正式开启,回家途中防疫第一,平安健康回家团圆过大年。这份出行防护指南一定要收好。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春运健康出行防护指南”,欢迎阅读。

最新春运健康出行防护指南

1月7日,2023年春运拉开帷幕。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预计约为20.95亿人次,同比增长99.5%。出行期间如何做好防护?儿童及学生铁路购票优惠有何新变化?消毒用品能带上飞机高铁吗?此作品依据权威资料,及时为大家提供出行健康指引。

个人出行加强全过程防护

一、加强个人健康防护。勤洗手、少聚集,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疫情流行期间减少聚集性活动,加强个人防护。

二、主动避免带症状出行。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感染后或者发热等症状未消失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疫情流行期间或疫情严重时,倡导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减少出行,降低自身及家人感染风险。

三、倡导错峰避峰出行。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出行计划,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理性错峰避峰出行。尽量减少聚集,降低感染风险。

铁路购票须知

倡导采用无接触服务。

倡导优先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方式购票,优先采用手机、扫码等手段支付。

在客运场站购票时,倡导优先使用电子客票售票终端等智能设备。

温馨提醒大家,儿童铁路购票优惠有新变化:随同成年人旅客乘车的儿童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购买全价票。

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儿童乘车,儿童年龄按乘车日期计算未满6周岁不单独占用席位,超过一名儿童时,超过人数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

学生铁路购票优惠有新变化:学生优惠票不再规定乘车时间限制,学生旅客可在一学年内任意时间购买4次单程优惠票。

合法合规携带消毒用品

一、铁路出行禁止托运和随身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旅客在旅途中如有消毒需求,可使用消毒湿巾、消毒棉片等替代。消毒凝胶每位旅客限带1件,且单体容器容积不能超过100毫升。

二、飞机出行方面,浓度>70%的酒精消毒剂不能携带登机也不能办理托运,浓度≤70%的酒精消毒剂不能携带登机但可以办理托运,应放置在标识清晰的零售包装内,每瓶不超过500mL。含酒精的消毒湿巾和免洗消毒洗手液,均不允许随身带上飞机。84消毒液、含氯消毒片等其他消毒用品,不能随身携带也不能托运。

三、加强出行全过程防护:进出站、购票、安检、候车乘车时,尽量保持人际距离、减少聚集;出行全过程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做好手部卫生;具备条件的分散就坐,有慢性基础病的乘客,根据需要随身携带对症药品。

自驾出行强化旅途防护

一、出行前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未排除感染风险前或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倡导暂缓出行。疫情流行期间或疫情严重时,不建议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进行长途旅行。合理制定出行计划,及时获取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理性错峰避峰出行。

二、做好出行物品准备。根据出行距离和天气情况,提前准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慢性基础病患者根据需要,随身携带对症治疗的药品。

三、旅行途中强化防护,做好全过程健康防护,加强车辆通风消毒。保持合理人际距离,做好手部卫生。在服务区下车休息时,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减少逗留时间。到餐饮区就餐时进行手消毒,尽量保持人际距离,不能满足间隔就餐条件时,倡导打包至室外用餐。此外,在收费站通过人工窗口缴费时,要戴好口罩。

营运驾驶人员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一、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生活规律和睡眠充足。工作之外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场所,减少参加聚会等聚集性活动,倡导“两点一线”生活方式。

二、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单位,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有发热等症状或感染后不满7天的,不建议上岗。

三、加强车船清洁消毒。做好车辆船舶卫生管理,出现乘客呕吐时,要及时清洁处理。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时,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客运车船在行驶过程中,使用空调外循环模式。具备条件的车船,每趟次运营结束后,要全面开窗通风。

返乡后的注意事项

一、返乡初期要注意:做好健康监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此外要了解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方式。二、走亲访友要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还要注意咳嗽礼仪。

三、返乡出行要牢记:需要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和疫苗接种。有意愿的健康人员可参加村组志愿服务。要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要协助家中老人签约家庭医生,帮助他们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咨询。

返乡后出现症状怎么办?

返乡后,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由乡村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

一、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居家治疗,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及时求助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二、症状明显的患者要到发热诊室就诊。

三、出现多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的,要及时求助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获得指导,有必要的话,要向上级医院转诊。

【必备】疫情期间大学新生开学指南


九月开学季到来了,许多大一新生怀着满心的期待去往大学,开启新的旅程。一些大一新生可能是自己首次独自去往陌生的地方,尤其再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会对一些地方感到迷惑,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疫情期间大学新生开学指南”,供您参考。

开学前的准备(一)

  1、所需资料

高考准考证、身份证及其正反面的复印件(正反面打印在同一张纸上),团员证以及转团组织关系相关证明,学籍档案。一寸照片、两寸照片等证件照(多带几张,开学很多地方都要用),户口转移证明(给想转户口的同学),现金(乘公交车、地铁用的零钱),银行卡,贫困证明资料。

  2、疫情防控工作

1.入学时,新生居住地为境内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的暂缓入学;

2.持有绿色健康码;

3.境内“应检尽检”人员须持有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检测证明。“应检尽检”人员 包括:有发热等疑似症状的;本人或家庭成员为密切接触者;入学前14天内本人或家 庭成员有疫情中高风险等级地区(含境外)旅居史、接触史的;21天内所居住社区(村居)发生疫情的;

4.境外居住的新生暂缓入学;

5.身体不适,有发烧、干咳、腹泻等症状的暂缓入学;

6.患有肺结核等疾病未痊愈的暂缓入学。

入学途中注意事项(二)

1.返校(入学)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 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 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 消毒剂等进行清洁;

3.途中身体岀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 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 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

4.由于疫情的原因,现在在外出行每个地方对疫情的检查特别严格,所以需要新生们在家提前弄好大学所在地的健康码,支付宝或者微信首页搜索健康码完成认真即可。

5,初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可以提前先下载当地城市的地铁交通出行应用,在地铁app里面完成实名认证,下高铁,飞机后需要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地铁站需要APP扫码进站。

到校后注意事项(三)

1、到校之后首先找辅导员报道,分配宿舍,有什么困难的可以找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帮忙,先把自己的宿舍和基本生活用品安定好。

2、开学会有量的热情人士给你推荐各种产品,电话卡,英语四六级资料,考研辅导班等等,对于这些可有可无的在你不了解之前先不要和他们交易,否则被割韭菜了只能怪你自己傻。

3、对于推销类的还有驾校,大学考驾照是很多同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你大学期间如果不拿下驾照,工作你就更加没时间考,对于开学的驾校推荐五花八门,套路一套又一套,最好在彻底的了解学校附近的驾校详情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所需报名。

疫情期间高校开学宿舍安全注意事项(四)

1、学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要强化对宿舍门值人员的培训,每天对进入宿舍的学生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如有发热、咳嗽或其他不适请及时报告宿管人员和班主任。疫情防控期间,谢绝校外人员来访,不允许非本宿舍区人员进入宿舍区。对进入宿舍区的人员,实行一人一卡,不得私借校园卡给他人或留宿非本宿舍人员。

2、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尽量减少外出,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则须佩戴口罩。宿舍与宿舍之间不串门、不组织聚会等交流活动,建议多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3、学生宿舍应尽量减少同房间入住人数,如果无条件,每个房间最多4人;同房间床位布局尽量分散布置在四个方位,建议床外围设布帘隔断,避免头顶头休息。

4、宿舍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注意穿衣保暖,减少因寒冷导致感冒造成的抵抗力下降。

5、餐饮具和卫生洁具个人专用,保持清洁干燥,每周进行1~2次浸泡消毒或开水烫洗至少15分钟。毛巾个人专用,每日进行洗涤并用开水浸泡至少15分钟后晾干,保持清洁干燥无异味。

"春节返乡疫情防控攻略"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