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感动中国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3.06

美好的生活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在看不见的地方为我们照亮前行道路。2023年3月4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其中就有我们的钱七虎院士。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感动中国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一】

2020年8月,钱七虎赴长沙出差,在候机室吃饭时,他注意到旁边一位乘客点的东西没有吃完,盘子里剩了一个包子,他马上提醒对方:“咱们应该响应‘光盘行动’的号召,吃不了的话,可以少拿一点嘛。”

作为拥有少将军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按规定,钱七虎出行可乘坐头等舱,但有时为了节省经费,他就让秘书订经济舱。每次乘飞机,他都会把航空里程积攒下来,用于以后出差兑换免费机票。他时常告诫随行人员:科研经费都是国家的钱,能省一点是一点!

生活中钱七虎过得简朴,但对捐资助学却非常大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钱七虎立即向组织提出:“国家奖励的奖金还剩下多少,全部捐给武汉!”他将650万元第一时间捐赠给武汉抗疫前线。至此,钱七虎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及地方给予的配套奖励共1600万元全部捐出。

有人问他:“您就没想着给家里哪怕留一点?”钱七虎说:“因为我感觉到我吃、穿、用已经够了,我不需要再买什么豪华的别墅,过奢侈的生活。”

这份勤俭与慷慨,同钱七虎早年的成长环境分不开。钱七虎七岁丧父,家里兄弟姐妹多,因此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他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她做的。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不要只想着自己好,还要想到别人。”

1982年,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院院长的钱七虎将母亲接到南京身边生活。一次,母亲提出想去夫子庙看看,钱七虎没有私家车,大家建议他借用学院的车,让老太太坐得舒服点,但被他坚决拒绝:“公家的车,怎么能乱用!”最后,他找来一辆自行车,推着母亲逛完了夫子庙。

感动中国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二】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有一种学科叫做岩石力学。那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岩石在不同物理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力学效应。地震、大变形、岩爆等都是深部岩石力学所涉及、研究的内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外由于矿藏的深地下开采就已经涉及深部岩石力学问题,中国的研究晚了近10年。作为后来者,钱七虎带领团队奋起直追。他一次次深入地下1000多米,在气温近40摄氏度的湿热环境中实地考察,获取大量一手数据。

钱七虎还组织研制我国首台深部岩体加卸荷实验装置,提出16项关键技术方案,解决困扰世界岩石力学界多年的数十项技术难题。他还出版和发表了《岩土中的冲击爆炸效应》等多部专著和论文,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深部岩石非线性力学理论体系。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奥帕林称赞这些成果“具有创造性”。美国工程院院士费尔赫斯特表示:“这是中国同行在发展岩石力学所起重大作用中一个令人钦佩的范例。”为此,钱七虎成为获得“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钱七虎认为,深部岩石力学学科的发展是由工程牵引的,而目前我国的大型深部岩石工程建设比较多,所以中国最有条件引领国际岩石力学发展。

在他的领导和不懈努力下,成功申办了素有国际岩石力学“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岩石力学大会”,当时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9个专业委员会中,有5名中国学者担任主席。

对于中国在世界岩石工程领域的实力,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前主席哈德森教授这样评价:“无论是理论岩石力学,还是地面、地下岩石工程方面,中国正在引领全世界。”

感动中国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三】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东华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为国家铸造“地下长城”的“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当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是我毕生的追求。今后,我将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不懈冲锋!”走下观礼台,钱七虎激动地说道。

为战略工程装上“金钟罩”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威胁,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

那年,他受命进行空军飞机洞库门的设计,为了找准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他专门到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在核爆现场,他敏锐地发现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炸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

“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就无法反击敌人。必须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钱七虎首先想到的是改良传统手算模式,使用先进计算理论和设备。那时,有限单元法作为一种工程结构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刚刚兴起,他决定用这种方法解决飞机洞库门的计算问题,这在当时属国内首创。

辗转多方协调,钱七虎借来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机构的计算,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历时两年多,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那年,他38岁。

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

“‘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感动中国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四】

一切非凡都源于平凡,坚守平凡,才能成就非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院士他从进入防护工程领域开始,就把“为国铸和平之盾”当成毕生追求与使命。

钱七虎院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的全过程。60年来,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他认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

1978年,钱七虎院士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门;1992年他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2010年他主导的“水下施工第一难”的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运营……面对这些成功,他认为,成功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但机遇永远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20__年“万里长江第一隧”——南京长江隧道建设时,钱七虎院士来到了中铁十四局工地,与各界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研讨如何大直径盾构穿越江下复杂地质环境,由此也开启了中国大盾构穿越“江河湖海城”的征程。

随后在长江、黄河等水面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过程中,钱七虎院士与中铁十四局渊源颇深,倾注了大量心血。

之后,钱七虎院士多次牵手十四局,奔波于中国的大江大海上,第一次穿越黄河的盾构隧道——兰州地铁1号线、国内直径最大的单洞双线地铁盾构隧道——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国内首条穿海地铁盾构隧道——厦门地铁2号线、全球首条特高压综合管廊隧道——苏通GIL综合管廊等等,都有钱院士的身影。

这些年来,钱七虎院士就像十四局大盾构事业的灵魂导师,不断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陪伴着我们不断成长,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向前,在中国的“江河湖海城”里续写一个又一个传奇!

感动中国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五】

甲兵不修,国败家亡。这样的忧患意识自出生就伴随着钱七虎。

“淞沪抗战以后,日本兵打到我们江苏,往南京方向打过来。我是在逃难路上出生的。我父亲是个胆小的人,他怕我的啼哭会引起日本兵的注意,所以叫母亲捂住我,不让我哭。因为当时我们国家不强,所以受到了侵略。”钱七虎说。

新中国成立后,依靠人民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得以完成中学的学业。1954年,作为上海中学优秀毕业生的钱七虎得到了去苏联学习的机会,他填报了水力发电专业。

但是过了不久,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又来招生了。“上海中学是上海最好的中学,要选几个学生。团委书记找我谈话,他说现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武器装备比我们好得多,组织上希望你去哈军工。”钱七虎说。

服从组织分配,接受国家挑选。对此,钱七虎觉得光荣,近70年前哈军工录取通知书上的话他还记着:“录取通知书上讲‘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学校的光荣。’我感到很光荣,因为组织信任我。我服从分配,而且愉快地服从分配。”

钱七虎学习的是当时十分冷门的防护工程专业,1961年,他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深造。四年后,取得副博士学位的钱七虎回国,担任原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教员。

Gz85.coM编辑推荐

2023学习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健儿事迹心得体会四篇


从许海峰到孙杨到张继科再到苏炳添,这些中国运动健儿,以勤勉的精神在场下训练,以一颗朴素的爱国之心在赛场上拼搏。让我们一起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的勤奋精神。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从网络上收集整理了一些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健儿事迹心得体会的范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健儿事迹心得体会(一)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xx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健儿事迹心得体会(二)

张继科,一个平凡普通的名字,却造就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张继科,一个年轻的乒乓球运动员,1988年出生于美丽的山东青岛。父亲张传铭是山东青岛的乒乓球教练,同时也是个铁杆球迷,所以就把儿子取名为“继科”,与著名的巴西足球明星“济科”同音。本想着让儿子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后来看到中国足球队输给也门了,张传铭说“踢足球看来没有希望,就打乒乓球吧,打乒乓球爸爸可以教你一辈子!”就这样,父亲的决定,改变了张继科的命运。

张继科曾经说过,因为父亲的严厉,他小的时候没少吃过苦头,比如发烧的时候坚持训练,不完成训练不让吃饭,每天坚持长跑两公里等等。的确如此,从五岁起,父亲张传铭就为继科规划好了人生路线,那就是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个乒乓球运动员。

张继科的童年更多的是在乒乓球桌上度过的,小小年纪的张继科可以说在乒乓球上具有极高的天赋。12岁进入山东鲁能俱乐部,14岁入选国家二队,15岁就进入国家一队这个乒乓球的最高殿堂。那是的他,不论是国家级比赛还是省级比赛,总能拿到第一名,深受国家队教练的重视。然而仅仅在国家队里呆了几个月,年少轻狂的他就因为严重违反队规被下调回省队,这也是他出道以来遭受到的最大一次打击。被下调回青岛的那些日子是张继科最难熬的日子,堂堂国家队运动员因为违反队规而受罚,成为了他心上的伤。那时候的他每天都戴着一顶鸭舌帽,生怕别人认识自己,消极的训练,在球技上一成不变,这些危险的信号让父亲张传铭不禁为他感到担心。气馁的张继科动了放弃国内运动员的念头,想到国外发展,寻求更广阔的一片天空,可是被父亲拒绝了。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么的与国家队擦肩而过的张继科,万万没有想到恩师伊霄给了自己一个重返国家队的机会。

在张继科被退回鲁能俱乐部的时候,伊霄是鲁能的主教练。看着张继科的表现,伊霄想出了让“摔盘子”的方法缓解张继科内心的压力。经过这件事情,张继科宛如一只雄鹰重新振作起来。直至20xx年,经过两年的卧薪尝胆,张继科凭借着全国锦标赛男单第五名的成绩重返国家队,又过去两年后,还是全国锦标赛,张继科连胜“奥运三虎”:王浩,马琳,王励勤一举夺得男单冠军,成为了国家队的八名重点培养对象之一,201x年,张继科又蝉联了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在去鹿特丹之前,年轻的张继科从来都没有经历世乒赛单打比赛,但是他用自己参加锦标赛的经历去积极地面对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未知的挑战。结果不负众望,新手张继科在鹿特丹赢得了自己“大满贯”道路上的第一个冠军——世乒赛男单冠军。在夺得冠军以后,张继科在一千多名观众的注意下将自己的球衣撕成两半,仰天大吼,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仰天长啸的狼。早在次之前,刘国梁就曾经给继科起了一个外号“藏獒”,他说继科身上有野性,但也有点控制不了自己,特点跟藏獒很相符。张继科很喜欢这个新外号,他说:“藏獒不就得有点血性吗?我感觉比赛人越多,现场气氛越高涨,就越能激发我的潜力,越到大赛我整体状态越好。”鹿特丹世乒赛至此曲终人散,张继科最后撕衣庆祝的一幕,永远定格为世乒赛的经典。

在接下来的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张继科不改“血性”继续崭露头角,在世界杯男单比赛中战胜王浩一举夺冠。然而关键的第三步——伦敦奥运会男子单打的冠军让张继科成为中国男乒历史上继刘国梁和孔令辉之后第三位大满贯选手,也成为继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孔令辉之后的第四位全满贯选手。在短短的十八个月内完成大满贯,在所有业内人士看来是一个神话。不错,连张继科自己都觉得自己的成功比起别人更多了一种运气,但是最终决定的.还是实力。在伦敦奥运会男子单打比赛中,张继科面对的是自己的同门师兄王浩——这位参加两届奥运会之后每次都是亚军的老将,张继科不负众望,艰难地完成了比赛,为师傅肖战,主教练刘国梁,还有父母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张继科说,在参加比赛之前你,国际上传有流言,说赢得了世乒赛的人赢不了奥运会。但是我觉得魔咒是用来打破的。因为对自己的信心,使张继科在比赛和训练中游刃有余。师傅肖战在面对记者的采访的时候说,刚开始决定要冲刺大满贯时,继科的心里多了很多的焦虑。他是一个好强,敢说敢做的人,一旦他认定的事情就算是多苦多累他都会完成。聪明勤奋的张继科和充满信心的肖战联手为国家乒乓球队创下了一个辉煌的奇迹。

如今25岁的青岛小伙张继科,在巴黎世乒赛上卫冕冠军,他说自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冲刺全满贯,成为乒乓球界的“林丹”!20xx年的巴西奥运会,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年轻小哥张继科将带领我们的国家队在国际舞台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健儿事迹心得体会(三)

伦敦的奥运会正在进行中,而在游泳界,脱颖而出的孙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2金、1银、1铜,不仅实现了他的金牌梦,也为国家在游泳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21岁的孙杨不仅在游泳方面为中国摘得了第一金,还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倍受关注的名人。

特别是那1500米的游泳,更是人铭记在心。孙杨刚刚自信满满的上场,一切准备就绪裁判举枪发枪时,枪的确打出,可却是个哑弹,误以为开始的孙杨,率先跳下泳池,见别人没下水,才转过身,游到岸边,孙杨呆住了,疑惑地望着裁判员,如果这是犯规的话,就不能参加比赛,还好,这只是裁判员的小失误,真是虚惊一场,但这对孙杨产生了许多影响。比赛继续,裁判员装好子弹,举起枪,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孙杨以惊人的反应入水,像一条鱼一样,扭动着身子,水中泛起了小水花,孙杨一个侧身,摆起手臂,又猛地一甩,快速推动着身体,两只手时而像螺旋桨一样,迅速甩动着;时而像电扇,快得看不见影子;又时而像喷气式飞机一样,游起来很是轻松。到了转身时,孙杨身体360度转身,脚猛的往壁池上一踢,又一个侧身,划出好几米,身体像蛇一样扭动着,这时,孙杨一直遥遥领先,还与第2名拉开了许多距离,渐渐的,后面的人有些体力不支,而孙杨却越游越勇,就像一台高速行驶的潜水艇,是水中的健将。到了后面的500米,孙杨在不知不觉中加速,双脚拍得更猛烈了,溅起了小浪花,手臂摆动的频率,也更快了。400米、300米、200米、100米,到了冲刺阶段,孙杨以最快的速度游泳,那速度,简直比鱼雷还快,甩开后面的运动员10多米,只见镜头上只留下孙杨一人,连世界纪录的那条黄线后面,还剩最后50米,这块金牌已经稳拿了,最后以惊人的成绩冲线,不仅轻松拿下冠军的宝座,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当孙杨站在颁奖台上,我们不禁会想:孙杨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孙杨的成功不单单是教练的培养,昂贵的训练,和营养餐,更多的还是孙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澳大利亚训练时,孙杨每天都要游20000米左右,我们一天就是走也超不过2万米,他每天早上4:50分就要起床,5点,就要下水训练,在这个时候,我们都还在熟睡中,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每天训练在10个小时左右,就是冬天,这么寒冷的天气,4;30分起床训练,可想而知,是多么苦,多么累人,但正是孙杨的坚持不懈,才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

孙杨让我明白了,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的喜悦。

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健儿事迹心得体会(四)

许海峰荣获2003年“中国体育电视奖教练员奖”,成为中国射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许海峰也被任命为 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釜山亚运会上,他带领中国射击队获得27枚金牌,打破3项世界纪录。面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许海峰更是踌躇满志……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北京射 击场内,一切是那么静谥,只能偶尔听到从训练场内传来的阵阵清脆的枪声,中国射击队正在这里进行紧张的训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见到了中国射击队的领军人物———许海峰。 1984年,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首枚奥运会金牌。洛杉矶奥运会后,许海峰的身体一直不好,1991年以后,他的迁移性视网膜炎使视力下降到了0.2左右,这对射击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许海峰还是坚持参加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数次国际重大比赛。1995年,他收枪执教,出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

在接手女子手枪组一年后,1996年,他的弟子李对红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运动手枪冠军。这枚金牌来之不易,这是在中国射击队前五天“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获得的。由于出色的工作,1998年,他被任命为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主教练兼副总教练。

2000年,在27届悉尼奥运会上,他的另一个弟子陶璐娜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开门红”,在女子气手枪项目上获得首金,并获得运动手枪项目的银牌。从此以后,许海峰被人们称为“金牌教练”。

悉尼奥运会后,国家射击队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队里所有的总教练、领队、教练员都实行竞聘上岗。许海峰一开始只竞聘了女子手枪组的主教练,并竞聘成功。但中心要求每一位教练员要竞聘二个职位,他又竞聘了总教练职位。经过竞选演说、投票推举等程序,他以多数票当选。

2001年初,他担任国家射击队的总教练兼女子手枪组主教练,成为中国射击队惟一身兼二职的教练。

2003年5月,许海峰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2004年11月22日,一纸调令,许海峰离开了奋斗了22年的射击,从射击中心副主任,调任击剑中心副主任。

从一名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到一名领导干部,许海峰的人生“三级跳”似乎完成得很轻松,问起他成功的经验,他却平静地说:“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尽自己的努力。要么不干,只要干,就要干好,这是我的人生哲学。”这简单话语的背后,却饱含许海峰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事业百分百的付出…… 在许海峰出任总教练之前,国家射击队在悉尼奥运会上刚刚获得2枚金牌,正处于巅峰时期。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带领这支队伍取得更好的成绩,是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任初,许海峰曾三天三夜没睡好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明确了执教思路。“上任总教练后,我主要抓了三件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作用”。“第二件事就是抓好重点运动员的工作,对优秀运动员所犯的错误绝不姑息,甚至比一般运动员批评得更厉害”。“第三件事,就是抓好队伍的管理”。

许海峰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里每周都要开展一次党团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仅对一个优秀的运动队如此,一个成绩落后的运动队更是如此!”

射击项目在比赛时是扣人心弦的,但在平时训练时是非常枯燥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比赛中的10枪,运动员每天的训练就是举枪、瞄准、射击,再举枪、瞄准、射击……练就了运动员良好的稳定性和心理素质。

在训练场上,许海峰是非常严肃的,在训练和比赛时你很少能看到他笑。运动员在训练场上都非常害怕他,无论哪位运动员训练得不到位,他都会进行纠正或批评,就连他的得意弟子陶璐娜也经常被他训得“哭鼻子”。有一次参加在韩国举行的射击世界杯赛,陶璐娜在运动手枪预赛中打得有点漫不经心,回到驻地,被许海峰狠批了一番。“你是一个奥运冠军,你要重视每一场比赛,只有把每一场比赛都看做是奥运比赛,一枪一枪地打,你才能再次成为奥运冠军。”在随后几天的比赛中,陶璐娜越打越好,获得世界杯赛上的2枚金牌。

许海峰是一个心很细的人,他对队里每一位运动员的个人情况、技术特点和思维方式了如指掌。他的眼睛很“毒”,运动员在赛场上打几枪,他就能知道运动员在没在状态,问题出在哪儿。

在每一次大赛前,他都要认真、反复考虑将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不打无准备仗。在釜山亚运会之前,许海峰对可能影响比赛的场地、气候、风向、设备等因素都进行了考虑,还包括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上,比如说子弹,在亚运会上,韩国队就出现了“臭子”现象,而中国队在出征前对子弹进行了认真检查,没有出现此问题。

多年的射击生涯,许海峰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训练,他都要随身带一个笔记本。翻开笔记本,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这都是队里参加每一次比赛和每一位运动员的射击成绩。他说:“这些数据可是宝贝啊,自己统计虽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能对全队的比赛情况心知肚明,对训练、比赛很有针对性。”

在许海峰做总教练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射击队的成绩稳中有升,中国射击队在2002年度成为一支不败之师。在2002年芬兰举行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上,中国射击队战果辉煌,囊括17枚金牌,并打破5项世界纪录和4项青少年世界纪录。在釜山亚运会上,他们更是一枝独秀,获得27金牌,并打破3项世界纪录平1项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代表团第一夺金大户。 过家门而不入

在釜山亚运会后,就有媒体称“许总教练金牌越来越多,头发越来越少”。问起他的感想,他笑谈:“当总教练后,我的头发确是越来越少,白头发也越来越多。操心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自从做了国家队总教练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射击上。“作为一个总教练,关系到整个运动队的发展,整个射击事业的兴衰,我必须要竭尽全力”。白天的训练课结束后,晚上还要经常开会,找运动员谈心,他很少在晚上12 点之前睡觉,他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他已经成了习惯,只有到了夜里12点以后,他的生物钟才会进入睡眠状态。

许海峰的家和他的训练场地、宿舍都在射击大院内,家和宿舍相距不足500米远,但他从周一到周六都住在队里,即使到了周日队里规定可以休息的日子,有时队里事情多,也顾不上回家。最忙的一次,他连续三个星期住在宿舍,没有回家。加上在外集训、出国比赛,一年算下来,他在家的日子不足一个月。他和他的爱人和女儿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在射击院内碰面,也是匆匆打个招呼。

许海峰的老家在安徽,家有老母,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他训练、开会经常经过安徽,但他“几过家门而不入”。他说:“实在是没有时间啊!”提起家里人,许海峰动情地说:“这些年,我实在亏欠他们太多了!”是啊,他心里只想着射击队这个大家,而没有自己的小家。

“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

“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这是许海峰对自己的要求。初次和许海峰见面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了解许海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许海峰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很会应酬的人,尤其是和自己不投机的人,他讲话很少。但是和自己谈得来的人,还是很有话说的。队里刚来的运动员,开始都觉得许海峰很严厉,但随着对他的了解,他们觉得这个许教练其实是一个很随和的人。队里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有了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他也是尽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作为中国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得主,以及他对中国射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他在中国射击界有很高的威望和知名度。但他从未以此来炫耀过,而是在射击事业上默默耕耘。他经常告诫自己:“在待遇和荣誉面前要满足,但对事业和工作上要永远不要满足。”

众所周知,中国射击队并不是一支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的队伍,队伍的赞助不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待遇也不高。近些年,不时有一些国家出重金聘请许海峰到国外执教,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的道理很简单:“我很爱国,我不想带着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来打我们自己的运动员。”

凡到过许海峰宿舍的人都会发出惊讶,“这是您的宿舍吗?”是啊,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国家队总教练的房间,实在是太简陋了。这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既是宿舍,也兼他的办公室。房间里一张简易单人床,一张最普通的木办公桌,一个70年代的大衣柜,一台电脑,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桌子上摆满了数据报表。惟一的装饰物就是墙上悬挂的一幅中国画家送给他的油画———当年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他交谈时的场面。许海峰非常喜欢这幅画。2003年是许海峰在国家射击队里的第20个年头。“工作就是快乐的。”这是许海峰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心爱的射击事业,他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射击已成为许海峰生活的一部分。

2003年,许海峰在“中国体育电视奖”的评选中,获得“教练员奖”,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对这些接踵而来的荣誉,他自己并不满足,“我眼前永远是一座座的高峰,登上一个高峰后,还要有新的高峰去攀登。”

面对2004雅典奥运会,许海峰更是踌躇满志,“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喜欢迎接挑战的许海峰,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永不言败的豪情。希望他能实现人生的再一次飞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6篇)


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观后感,顾名思义是用眼睛看完某些事物后,根据内心的具体感受和看法写下来的文章,撰写观后感时要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篇1

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关于品德、诚信和关怀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的一篇文章是:“八年的承诺。”

有一位叫张芹的女孩,自幼就患有重度“小儿麻痹症”,在她两岁时遇到了一位叫孙园娜的女孩,她俩成了好朋友。到了上学的年龄,孙园娜发现小张芹很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可是小张芹的腿又不能走路,于是小园娜便跑到张芹的母亲面前,说:“让张芹上学吧,我来背她。”张芹的母亲同意了,从那以后,小园娜每天都用她那稚嫩的肩膀背着小张芹上学、放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学的路上洒满了孙园娜和小伙伴们的汗水,明朗的教室里,充满了小园娜和同学们对张芹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晃八年过去了,孙园娜用自己质朴而坚定的行动捍卫了这份沉甸甸的关心与友爱。

读了这篇文章,我思续万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同学朱玉婷——一位白血病患者,在2008年的时候,婷婷查出患有白血病,得知这一消息,我们全校师生都惊呆了,在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后,婷婷的头发全掉光了,即使再痛苦,她也咬着牙坚持着,不放弃自己,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在化疗的过程中,她不但吃不下食物,而且不断地呕吐,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学习,只要她在病床上,手中就拿着书本。

朱玉婷的父母为了给女儿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后来,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都给朱玉婷同学捐款,我校领导和部分同学还去南京的医院看望她,并且鼓励她一定能好起来,朱玉婷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变得更加坚强,最终战胜了病魔。

张芹和朱玉婷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都想着学习,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吗?何况,我们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条件极其优越,我们应该趁着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别人更是一种幸福。”张芹和朱玉婷同学是不幸的,可她们又是幸福的,因为她们生活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中,得到了同学们和社会的帮助,记得在5。12大地震中,有许多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失去了生命,地震震毁了他们的家园……灾害发生后,有许许多多志愿者、解放军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心人为他们捐赠食物和水,为他们重建家园……青海玉树灾区、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这些地方都需要社会上的好心人的帮助和关爱,我相信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些灾区的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我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篇2

20_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孙家栋、王锋、支月英、秦玥飞、张超、李万君、梁益建、郭小平、阿布列林、潘建伟等,并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其中梁益建的事迹让我感动,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嵴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嵴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20__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__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梁益建的颁奖词是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嵴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他们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当他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时,人们都为之感动,感动的不只是那优秀的品质,还有那无私的爱。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篇3

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溢了出来。

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这两位的事迹,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礼,对思想的洗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为工作和事业付出和奋斗的决心。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数字化,而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数字化的刚强!

心情激动,平复一下,再来说一说姚厚芝同志:“慈母手中线,三年锈大爱”,一想到电视中那因病痛折磨紧锁着的眉头,想到为儿女筹措学费锈巨幅十字绣而颤抖的双手。姚厚芝,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您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以及那一份对儿女的责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您就是那浩瀚的大海,宽广无疆。看完您的事迹,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着她的嘱托,想起她送别我时的泪眼婆娑,我的心再一次潮湿了。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篇4

不少学生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范文1

摸索中华民族的脊梁,用感动沾湿的泪来无言屹立!感动你我的中国,尽在你我感动的不言中。这短短长长的两个小时,掠过的不仅是时间,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德馨敲击心头无尽的震动……

誓言无声、崇仁厚德、心比金坚、一秉至公、格桑花开、秋兰为佩、寸草重晖、克明传德……花为春盛开,春因花明媚。如花般的楷模,花一般的故事,花一般的心中之境。

90多岁的老人——龚全珍。随丈夫参加革命,功成名就后毅然下乡改造农村,丈夫逝世后,她省吃俭用,却将一笔笔善款投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而这些广阔的土地,有了爱的哺育,怎能不满庭芬芳?

老人的一生,朝有爱情,午有爱心,暮有关爱。她的名字里头,一笔一画似乎都浸了爱、刻着情,回头看看,农村的水渠、桥坝、良田、孩子们……她带领着人们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一路花香。

先行者们开着路,人民迈着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也不断感动着。下一代的我们也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宣誓着自已的理想,扬溢着自已的青春——义捐骨髓的邵帅,不也正是我们蓬勃向上的缩影吗?因为有爱,我们的心中才会迸发出信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也正是为了我们生长的土壤而盛放。我积极加入志愿者协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下乡劳动、义卖、义濱等来募捐善款,把它们运用到身边的“待帮助”中。不仅如此,时时存善,友好待人,这“爱”便更使我们在这成长中生机勃勃。

用爱,感动自已;存善,感动行动。中国感动,感动中国,有爱才有中国……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范文2

就在昨天晚上,CCTV1播放了《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评选晚会。这一刻,大家的眼泪都止不住的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实在感人,也同时令人敬佩。

在这十位获奖者中,他们的行为都感动着我们……可是我感觉刘盛兰爷爷最值得我去写。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给予人间大爱。

刘爷爷帮助的都是寒门学子,他每月寄走的钱,是他每月开销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可能有人会误认为刘爷爷生活比较富裕,但实际却恰恰相反。他每日三餐也很凑合,要不就是邻居给送点儿,要不就是去菜市场捡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总之,他为了赞助寒门学子,必须攒钱。

既然刘爷爷家里生活情况也不好,为什么贫困学生还要收他的钱呢?这不是因为不知道嘛!刘爷爷从不向他们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其他事情。所以有些同学在回信是称呼他为“刘阿姨”、“刘奶奶”……

直到20--年,那些孩子们才知道了刘爷爷的情况,他们为了报答爷爷,在他90大寿那天为他过了生日。那是刘爷爷第一次穿上新衣服,也是他第一次吃这么好的饭菜。

刘爷爷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爱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到现在,他已经捐助了大约一千位学生,捐助善款大约一百多万。刘爷爷的行为令人称赞,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范文3

昨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的人物、故事令我们全家唏嘘感动不已。

其中有一位叫黄旭华的老先生最令我敬佩。黄老先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那个年代,他们这群人在没有资料、没有计算设备、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艰苦钻研,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核潜艇,使我国成为全世界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这是让全中国人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他们不能庆贺,甚至不能和家人分享......因为这份工作需要保密,如同战争年代的地下工作者,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他父亲直到去世都不清楚自己那工作繁忙、长期见不到面的儿子是做什么工作的。正如颁奖词所言:“他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还有一位老人,他犹如一粒尘土,渺小、平凡,但他同样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叫刘盛兰,一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他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没有饭钱的时候,他就去垃圾堆里捡人家不要的馒头或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子煮煮吃。二十年间,他靠着捡废品资助了100多个学生。有的孩子给他写信称他为奶奶、大姨,因为他们都不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如今,他已经91岁了,在他生日那天,他资助的孩子给他买了蛋糕和新衣服。他哭了,说这是他20年来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第一次穿新衣。他还说,他活一天就会资助一天。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老人,他是我做人的榜样。

这两位老人,知识结构不同,地位身份各异,但他们都令我肃然起敬。我想,将来不论我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都要像他们一样,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发出微弱的光,在人间写下大爱!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范文4

十年有人走了他们留下充满爱的脚印,十年又有人来了,他们踩着前者光辉的印迹继续走着走着一直走下去,因为心在那里。

朱亚光对中国第一原子弹做出巨大地贡献,他秉持一颗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的心,将苏联预计原子弹成功的漫长年数推翻,使中国陆地上在荒漠的戈壁上怒升了一朵黄色的巨大蘑菇云的时间早了十六年,他对工作的认真,热爱,细心,永远低调持久的放射光芒,在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一颗星永远闪烁着中华之光。

在西康福利院学校有一家人靠着一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费,坚持在零下温度只有十七八度的高原环境教育者一群艰苦的学生,他们是胡忠老师,谢晓君老师,因为一次意外的参观使他们“志愿者”这三个字永远的定格在他们的脑海里,带着只有三岁大地女儿告别自己的高龄母亲来到那里用心用血来雕琢那里的每一个孩子,为自己,为别人,为国家,为社会爱和信念的支持他们的精神无敌,两位老师改变孩子的命运,孩子用他们的努力达成了两位老师的志愿,他们是绽放在高原上最洁白的并蒂雪莲。

他开辟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使中国的肝脏外科技术推向国外。面对病人他坚定,他执着,他细心。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他就是“中国外脏之父”——吴孟超。治过一位肝脏上长有巨瘤的女孩王甜甜。其他医院都认为只有采取肝脏移植才有存活的机会,而吴孟超则是果断坚定的说:“能切掉就切。”但是因为甜甜肝上的瘤正好长在大血动脉上切除非常危险一旦切到动脉甜甜很可能因为出血过多而当场死亡。而当时年已83岁的吴医生冒着百般危险用他精艺的技术在手术室里工作了9个小时终于天不负有心人手术十分成功。吴孟超就是这样的一位医生他那妙手年春的技术;他那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一切为病人着想尽量用最便宜,最简单,最有效的医治疗法去成功的医治好每一个病人。他作为一位在别人看来拥有最完美的人生但他却有遗憾他说:“没有能力给病人治病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遗憾。”在他看来治病救人是最天大的法则。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将病人一个一个的驮过河。

还有打破麻蜂区大盘村孩子宿命的张平宜,她像一只飞过海峡来到贫间的青鸟给这些与事隔绝的孩子们带来希望之翼。还有8岁起艰苦承担当家的小女孩孟佩杰出生后失去生父,8岁后养母瘫痪,养父离家走,从此家庭的重担便沉重的压力在她稚嫩的肩膀上……

感动中国的平凡人,因为爱,心在那里定居。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范文5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动,这就是《感动中国》。如今的社会,在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感动,内心不懂细节的美。《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年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自从看了这次《感动中国2012颁奖仪式》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最让我忘不了的还是那位12岁的小女孩何玥和献身救自己学生的最美教师徐强……

十二岁,一个花一样的年纪,小姑娘何玥却被查出了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就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当她跟父母说的时候,她的父亲把她骂了一顿,因为在老家有个风俗,人死后尸体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但何玥坚持:“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别人生的希望!”终于,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捐献了女儿的器官,三位病患者都得救了。何玥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死,只不过附在另一人的身上罢了,为了给她治病,她的父母欠下了十万元的债务,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并且签下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书,他们要以最美的方式来完成女儿最美的遗愿!这位和我一样大的小姑娘,这么富有奉献精神,而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向他人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呢?

何玥生命的终结,正是另一场生命传递的开始,这场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并没有因形式的特殊而失去生命的价值。她以这样的选择昭示我们:生命的质量,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即使是死亡来临,逝去的生命也可以依然精彩。何玥,你用事迹行动感染者我们,激励着我们。你是新时代的楷模,我们以你为荣,我们会向你看齐,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七嘴八舌地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负责两个班语文教学任务,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还负责学校体艺2+1活动。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其实,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感动的人与事。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舍己为人的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盲人过马,还有把生活中产生的每一片垃圾自觉的丢到垃圾箱里的小事……这些事情并不足以堪称伟大,但足以温暖我们的心灵。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我相信,只要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就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世界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篇5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岗位上忠于职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是付出生命也无所畏惧,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为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观后感范文,希望你能喜欢。

昨天晚上的8点钟,我们按老师布置的任务在中央一台观看《感动中国》的节目,看完后我真为我们中国的奉献人而骄傲。

昨晚一共有十位英雄。他们都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做出奉献的人。1.钟扬。2.杜富国。3.王继才。4.张渠伟。5.张玉滚。6.程开甲。7.吕保民。8.马旭,颜学庸。9.刘传健。10.其美多吉。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的伟大。有的是为了自己最爱的事情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坚守自己的岗位。机智的化险为夷。有的为了保护队友,宁愿自己受伤...在这十名作出奉献的人之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杜富国了。他的故事令我非常的感动。

20-年10月11日的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雷场开展扫雷作业。27岁的杜富国和他的战友艾岩,沿山坡搜排时,发现了威力巨大的手榴弹。当杜付国发现了这个威力巨大的手榴弹时,对他的战友艾岩说:你离我远一点。由我来检查。当杜富国轻轻的剥开手榴弹周围的伪装层时,轰的一声,现场发生了爆炸。杜富国下意识的往艾岩一侧倒下。据他身后仅有两米多远的艾岩,仅面部受了轻微擦伤。杜富国炸成重伤。

连身上的防护服都成了碎片。经过两天的抢救,杜富国终于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他醒来的第一句话竟然不关心自己,还问他的战友艾岩怎么样。当战友们说艾岩只受了轻微的擦伤时,杜富国的心才放下来。20-年杜富国得知要开展第三次大规模扫雷。他主动报名要求去最前线。为了挽救杜富国的生命,医生不得不把他的眼球和双手截肢。杜富国当时并不知道他要接受这么残酷的现实。他还说能不能不截肢我还想继续扫雷。杜富国不但自己不抱怨,还安慰自己的亲人战友。20-年11月16日下午。已扫雷场的移交仪式上。杜富国的战友们手牵着手,唱着军歌,以此向老百姓表示脚下的每一寸地图都是安全的,当战友们告诉杜富国的时候,杜富国的心就放下了。虽然说他现在再也无法用眼睛看到最后一块儿雷场移交。但他和战友们几年来征服的雷区也是让他成为军人而感到的自豪,喜悦。他和他的父亲来到了节目现场。虽说他看不见,可是他的父亲给他描绘了奖杯的形状,他一定也能想到。听完这个故事我真的是特别感动,他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意让两个人都受伤,还不如一个人受伤呢。愿意把所有的苦都让一个人咽下去。你退后,让我来形象地说明了他当时自告奋勇的精神。杜富国的颁奖辞是: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几句颁奖词说明了杜富国遇到危险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危险不让艾岩受伤。哪怕自己。受严重的伤,无法给妈妈一个拥抱。在看见妻子的笑脸,但是看到老百姓们的平安,他也如足了。

这就是我观看《感动中国》的感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帮不了大忙也能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的中国能够成为一个友善,讲文明,懂礼仪的文明国家。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篇6

2021年春天,香港女主持人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这趟旅程历时三个月,辗转数千里,跨越6个省份,探访了14个曾经极度贫困落后的地区。她攀爬了四川“悬崖村”1400多米高、2556级的“天梯”;和云南居民一起用溜索渡过湍急的怒江;走入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沙漠戈壁感受今昔的变化,她也与理塘“网红小伙”丁真、“悬崖飞人”“溜索医生”、当地扶贫干部等促膝谈心,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感受内地脱贫攻坚的成果和人们以拼搏造就的幸福生活。由这段旅程拍摄和制作的TVB纪录片《无穷之路》去年播出后广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5分,被网友称赞为2021年纪录片的“天花板”。用心的制作、感人的故事,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都打动人心,不少香港年轻人看过后都深为震撼,更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转变,生发出同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无穷之路》让这个平凡的香港女孩在内地迅速走红,年初,陈贝儿赢得了TVB万千星辉颁奖礼的“最佳女主持”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公布2021年度优秀海外传播作品,《无穷之路》成为2021年度20部“优秀海外传播”作品之一;3月3日晚播出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陈贝儿获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荣誉,让陈贝儿、TVB上下尤其是《无穷之路》制作团队都深为感动和鼓舞。

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事迹心得体会


蓝天野老爷子在94高龄之际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这是对老爷子一生的肯定,也是帮助我们认识到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四篇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事迹心得体会(一)

1927年5月,蓝天野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刚刚满月便随着家人迁居到了北平。在自传《烟雨平生蓝天野》中,他回忆说,1945年,三姐石梅从解放区文工团晋察冀挺进剧社回到北平后便开始了工作,“我们的新家立刻就成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几位交通(员)到这儿来联系,在解放区和北平敌占区之间往来,专门传送情报,办各种事……在她(三姐)的影响下,我开始参加革命工作,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最早做的是帮助石梅搞宣传工作。”

1949年2月3日,北平举行解放军入城式。22岁的蓝天野当时就在天安门金水桥前观礼,他兴奋地写道,“解放军入城式真实气势雄壮、热烈。官兵全副武装,最显眼的是大皮军帽,都是辽沈战役大捷的战利品,有步兵列队行进,还有坦克车。北平全城沸腾,老百姓欢欣鼓舞,很多上前去慰问解放军战士。”而随着大军进城,蓝天野所在的文工团也开始积极排演节目,宣传党的城市政策。

从1944年开始投身话剧事业,1952年,蓝天野正式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后的第一批主要演员。他回忆说那一年自己25岁,“标准的青年演员,对未来满怀憧憬。”时任院领导,院长曹禺、副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秘书长赵起扬提出,“要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办成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风格的话剧院。”

从事艺术创作与演出工作70余年,蓝天野始终坚持对艺术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先后在《茶馆》《北京人》《蔡文姬》《王昭君》《钦差大臣》《罗密欧与朱丽叶》《小市民》《家》《甲子园》等70余部话剧中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到底有几十几个(舞台形象)?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但我是把每一个角色,不论戏多戏少,包括临时被拉去顶替个群众角色都算在内,每次我都是认真去创造的。”蓝天野回忆说,自己的舞台演出习惯数十年来如一日,“只要有演出,一般下午四点多就到后台了,基本是来得最早;演出结束后,慢慢卸妆,离开时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了。”

在《茶馆》这部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巅峰之作中,蓝天野所饰演的秦仲义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1992年,第一批《茶馆》的老演员“告别演出”,蓝天野回忆说,经常是演出结束后还有大批观众守候在首都剧场大门口同演员道别,“每当见到这些观众,我一定下车(自行车)来,和他们打招呼,答应他们一切要求。观众鼓舞了我们,能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认同,作为一名演员,必须用真诚的敬意回报观众!”

“为党的文艺事业多做一点事”

除话剧表演外,蓝天野自1963年开始,还作为导演执导《山村新人》《救救她》《故都春晓》《家》《吴王金戈越王剑》《秦皇父子》《贵妇还乡》《大讼师》等十余部话剧,并凭借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于1985年获北京市优秀导演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蓝天野一直在刷新自己所创造的年龄最大的话剧导演的纪录。87岁复出执导《吴王金戈越王剑》,88岁又重新执导《贵妇还乡》。如本文开头所述,九十多岁高龄的他,依旧燃起艺术创作的热情,走进排练厅,按响那清脆的导演铃。

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已经阔别话剧舞台19年、84岁高龄的他加盟剧组,重排献礼剧目《家》。他说:“这么多年没登台了,当时心里的确有些忐忑,但只要剧院需要,我就要发好光和热。”他在排练中不慎摔伤,手指骨折,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仍坚持带伤出现在排练现场。

一部部优秀作品、一个个鲜活角色背后,支撑蓝天野潜心创作、精彩演出的动力,是对艺术始终如一的追求。他坚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无论角色大小,一上舞台,就有义务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自传中,他还道出自己多年来在舞台上塑造角色的心得体会,“演员创造角色从何时开始?不是在你接到剧本和角色时,应该是从你决心当演员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在心中酝酿种种人物创造的愿望和积蓄,也许还没有这样一个剧本和人物,但你心中总在琢磨这样那样的人物形象。”

蓝天野还把这种精神,传递到年轻党员身上。1987年离休后,他仍心系话剧事业,坚持多年来为青年演职人员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接受过他教学指导的有童超、狄辛、林连昆、宋丹丹、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今年年初结业,蓝天野依旧出任授课老师。向年轻演员言传“人艺人”应当具备的艺德和品性,教他们如何感受、体验角色,如何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人格修养,如何安静地用心塑造人物,感染观众。“为人艺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他说。

勤勤恳恳,勠力前行。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蓝天野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的“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他都踊跃参与;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青海玉树地震,都捐款数千元;他还将自己的画作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救治唇腭裂儿童;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捐款2万元;2014年,得知“南锣鼓巷戏剧节”因资金短缺面临困境时,当场捐出3万元,热切关心和扶持民营戏剧演出。

兢兢业业,不图名利,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蓝天野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先后荣获“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荣誉。蓝天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特别激动,赶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参与进去,能为党的文艺事业多做一点事。”

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事迹心得体会(二)

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党中央首次为29名勋章获得者颁授“七一勋章”,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七一勋章”以红色、金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设计理念,寓意着一心为党、全心为民的崇高理想,象征着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党内作风,折射出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精神光芒。作为新生一代的我们,要擦亮勋章“三色”,做到忠诚向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在思想上擦亮勋章“忠诚向党”的鲜艳红色,彰显党员担当底色。忠诚向党是共产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 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从革命年代不畏牺牲的英雄烈士,到和平年代扎根基层的奋斗者,再到新时代勇挑重担的年轻一代,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要求。“七一勋章”获得者也在用始于足下的精神践行忠诚向党,在风险与挫折面前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在琐碎与繁杂面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利己与诱惑面前守护初心,叩问初心。广大党员应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学习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切实把共产党员的担当底色彰显出来。

在行动中擦亮勋章“艰苦奋斗”的璀璨金色,突显党员拼搏本色。百年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代表的无数先锋战士用一生的坚守向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勇于革新、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新时代同样也有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的黄文秀,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的王兰花,坚忍疼痛,竭尽所能,让一代人走出大山的免费女高校长张桂梅……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艰苦奋斗,书写出新时代新中国的壮丽篇章。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广大党员要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榜样,用榜样的光照亮前行的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做好新时代“接棒人”,永葆共产党员拼搏本色。

在工作中擦亮勋章“清正廉洁”的纯洁白色,保持党员初心成色。清廉是福,贪欲是祸。 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行得端,走得正,才能行得稳,走得远。张佳梅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仍守着三尺讲台,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着百姓在悬崖绝壁上开凿“生命渠”,86岁高龄仍心系着乡村发展。“七一勋章”获得者他们身上无不彰显着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们立足党员的做人之本,坚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树牢干部的从政之基,坚持洁身自好、克己奉公。广大党员要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榜样,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涵养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初心成色。

“七一勋章”表彰的是党内先进模范的战士,激励的是接续奋斗的吾辈。“七一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照耀着新时代,激励着我们朝着勋章的方向,擦亮对党忠诚的“红”,艰苦奋斗的“金”,清正廉洁的“白”,践行信仰,崇尚榜样,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事迹心得体会(三)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年,首次设立“七一勋章”,其历史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入党时,都会感到非常荣耀,被党组织和他人祝贺,这也是党的“荣誉”。由此更想起一则买“党像”的故事,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一位老农听喇叭里反复广播“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就步行70多里路到县城,要买这“两个人”的画像,售货员告诉他,只有毛主席的画像,没有共产党的画像,可老农不理解:歌都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怎么会没他的画像?这背后隐喻的东西:老百姓认识共产党,都是从身边的共产党员认识的,在人民群众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是常常被省略掉的,“共产党员”就是“共产党”,党员的形象与党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一艘红船承载的十几人到如今的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100多万名党员的巍峨巨轮,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壮大,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人民信仰和艰苦奋斗走过了百年沧桑,铸就了百年辉煌,更印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我们党靠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建立了中国革命根据地;在延安,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在物资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正是这种奋斗、担当、拼搏的力量,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共产党是种子,到哪里在哪里开花结果”、“共产党是鱼儿,人民是水,鱼儿离不开水”、“党是妈妈,教我道理,把我养大”……还有很多这样的俚俗之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里,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由于坚守崇高信仰,于是就有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能够断头流血以从之,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从“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从“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的黄大年,到甘做人民“樵夫”的廖俊波……他们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9名“七一勋章”提名者,29面共产党员的旗帜,他们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由特殊材料制成,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党内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能够坚守平凡,并以平凡成就伟大。所以,共产党员不分职位高低,不图名利享受,唯有牢记初心,立足平凡、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心为民。这样,党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你即使再平凡,也会闪闪发光,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尊敬。

今日之中国,清晰勾画出走向民族复兴的方略和路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攻城拔寨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宏伟蓝图铺展在神州大地上。新时代、新征途、新使命,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娄山险关”需要我们齐心跨越,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大渡铁索”需要我们奋勇征服。开展颁授和表彰工作,为启航新征程树立学习榜样、树起价值标杆、注入精神力量,其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学习的过程,一次精神洗礼的过程,一次心灵震撼的过程,也是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追求先进的过程,必将激励和感召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展示功勋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充分展示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有利于推动全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以“优秀”为标杆,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更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

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事迹心得体会(四)

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中国共产党从十几人到如今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印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腥风血雨、艰苦奋战的年代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苦难的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推翻三个座大山到建设新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更印证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均涌现出一批批坚守崇高信仰、勇往直前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抗日英雄王小二、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刘胡兰,从解放战争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到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从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䘵、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生,无不在传播红色革命基因,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29名中国共产党员喜获此殊荣。他们既有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也有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既有战争年代的英雄,也有和平时期的楷模。他们来自祖国的各条战线,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他们获得“七一勋章”当之无愧。现在这个时代“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他们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感人事迹、英雄形象激励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汲取力量,奋勇前行。

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这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和感召力。我们从英雄们、楷模们的感人事迹中深受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理念信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到日常工作中,不断锤炼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是幸运的,心中感到无比感到骄傲和自豪,更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开心地面对每一天,面向未来,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900字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900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篇1)

就在昨天晚上,CCTV1播放了《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评选晚会。这一刻,大家的眼泪都止不住的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实在感人,也同时令人敬佩。

在这十位获奖者中,他们的行为都感动着我们……可是我感觉刘盛兰爷爷最值得我去写。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给予人间大爱。

刘爷爷帮助的都是寒门学子,他每月寄走的钱,是他每月开销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可能有人会误认为刘爷爷生活比较富裕,但实际却恰恰相反。他每日三餐也很凑合,要不就是邻居给送点儿,要不就是去菜市场捡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总之,他为了赞助寒门学子,必须攒钱。

既然刘爷爷家里生活情况也不好,为什么贫困学生还要收他的钱呢?这不是因为不知道嘛!刘爷爷从不向他们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其他事情。所以有些同学在回信是称呼他为“刘阿姨”、“刘奶奶”……

直到20--年,那些孩子们才知道了刘爷爷的情况,他们为了报答爷爷,在他90大寿那天为他过了生日。那是刘爷爷第一次穿上新衣服,也是他第一次吃这么好的饭菜。

刘爷爷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爱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到现在,他已经捐助了大约一千位学生,捐助善款大约一百多万。刘爷爷的行为令人称赞,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篇2)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动,这就是《感动中国》。如今的社会,在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感动,内心不懂细节的美。《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年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自从看了这次《感动中国20--颁奖仪式》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最让我忘不了的还是那位12岁的小女孩何玥和献身救自己学生的最美教师徐强……

十二岁,一个花一样的年纪,小姑娘何玥却被查出了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就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当她跟父母说的时候,她的父亲把她骂了一顿,因为在老家有个风俗,人死后尸体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但何玥坚持:“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别人生的希望!”终于,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捐献了女儿的器官,三位病患者都得救了。何玥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死,只不过附在另一人的身上罢了,为了给她治病,她的父母欠下了十万元的债务,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并且签下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书,他们要以最美的方式来完成女儿最美的遗愿!这位和我一样大的小姑娘,这么富有奉献精神,而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向他人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呢?

何玥生命的终结,正是另一场生命传递的开始,这场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并没有因形式的特殊而失去生命的价值。她以这样的选择昭示我们:生命的质量,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即使是死亡来临,逝去的生命也可以依然精彩。何玥,你用事迹行动感染者我们,激励着我们。你是新时代的楷模,我们以你为荣,我们会向你看齐,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七嘴八舌地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负责两个班语文教学任务,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还负责学校体艺2+1活动。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其实,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感动的人与事。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舍己为人的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盲人过马,还有把生活中产生的每一片垃圾自觉的丢到垃圾箱里的小事……这些事情并不足以堪称伟大,但足以温暖我们的心灵。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我相信,只要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就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世界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篇3)

摸索中华民族的脊梁,用感动沾湿的泪来无言屹立!感动你我的中国,尽在你我感动的不言中。这短短长长的两个小时,掠过的不仅是时间,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德馨敲击心头无尽的震动……

誓言无声、崇仁厚德、心比金坚、一秉至公、格桑花开、秋兰为佩、寸草重晖、克明传德……花为春盛开,春因花明媚。如花般的楷模,花一般的故事,花一般的心中之境。

90多岁的老人——龚全珍。随丈夫参加革命,功成名就后毅然下乡改造农村,丈夫逝世后,她省吃俭用,却将一笔笔善款投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而这些广阔的土地,有了爱的哺育,怎能不满庭芬芳?

老人的一生,朝有爱情,午有爱心,暮有关爱。她的名字里头,一笔一画似乎都浸了爱、刻着情,回头看看,农村的水渠、桥坝、良田、孩子们……她带领着人们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一路花香。

先行者们开着路,人民迈着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也不断感动着。下一代的我们也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宣誓着自已的理想,扬溢着自已的青春——义捐骨髓的邵帅,不也正是我们蓬勃向上的缩影吗?因为有爱,我们的心中才会迸发出信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也正是为了我们生长的土壤而盛放。我积极加入志愿者协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下乡劳动、义卖、义濱等来募捐善款,把它们运用到身边的“待帮助”中。不仅如此,时时存善,友好待人,这“爱”便更使我们在这成长中生机勃勃。

用爱,感动自已;存善,感动行动。中国感动,感动中国,有爱才有中国……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篇4)

十年有人走了他们留下充满爱的脚印,十年又有人来了,他们踩着前者光辉的印迹继续走着走着一直走下去,因为心在那里。

朱亚光对中国第一原子弹做出巨大地贡献,他秉持一颗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的心,将苏联预计原子弹成功的漫长年数推翻,使中国陆地上在荒漠的戈壁上怒升了一朵黄色的巨大蘑菇云的时间早了十六年,他对工作的认真,热爱,细心,永远低调持久的放射光芒,在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一颗星永远闪烁着中华之光。

在西康福利院学校有一家人靠着一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费,坚持在零下温度只有十七八度的高原环境教育者一群艰苦的学生,他们是胡忠老师,谢晓君老师,因为一次意外的参观使他们“志愿者”这三个字永远的定格在他们的脑海里,带着只有三岁大地女儿告别自己的高龄母亲来到那里用心用血来雕琢那里的每一个孩子,为自己,为别人,为国家,为社会爱和信念的支持他们的精神无敌,两位老师改变孩子的命运,孩子用他们的努力达成了两位老师的志愿,他们是绽放在高原上最洁白的并蒂雪莲。

他开辟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使中国的肝脏外科技术推向国外。面对病人他坚定,他执着,他细心。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他就是“中国外脏之父”——吴孟超。治过一位肝脏上长有巨瘤的女孩王甜甜。其他医院都认为只有采取肝脏移植才有存活的机会,而吴孟超则是果断坚定的说:“能切掉就切。”但是因为甜甜肝上的瘤正好长在大血动脉上切除非常危险一旦切到动脉甜甜很可能因为出血过多而当场死亡。而当时年已83岁的吴医生冒着百般危险用他精艺的技术在手术室里工作了9个小时终于天不负有心人手术十分成功。吴孟超就是这样的一位医生他那妙手年春的技术;他那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一切为病人着想尽量用最便宜,最简单,最有效的医治疗法去成功的医治好每一个病人。他作为一位在别人看来拥有最完美的人生但他却有遗憾他说:“没有能力给病人治病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遗憾。”在他看来治病救人是最天大的法则。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将病人一个一个的驮过河。

还有打破麻蜂区大盘村孩子宿命的张平宜,她像一只飞过海峡来到贫间的青鸟给这些与事隔绝的孩子们带来希望之翼。还有8岁起艰苦承担当家的小女孩孟佩杰出生后失去生父,8岁后养母瘫痪,养父离家走,从此家庭的重担便沉重的压力在她稚嫩的肩膀上……

感动中国的平凡人,因为爱,心在那里定居。

高中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篇5)

昨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的人物、故事令我们全家唏嘘感动不已。

其中有一位叫黄旭华的老先生最令我敬佩。黄老先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那个年代,他们这群人在没有资料、没有计算设备、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艰苦钻研,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核潜艇,使我国成为全世界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这是让全中国人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他们不能庆贺,甚至不能和家人分享......因为这份工作需要保密,如同战争年代的地下工作者,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他父亲直到去世都不清楚自己那工作繁忙、长期见不到面的儿子是做什么工作的。正如颁奖词所言:“他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还有一位老人,他犹如一粒尘土,渺小、平凡,但他同样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叫刘盛兰,一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他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没有饭钱的时候,他就去垃圾堆里捡人家不要的馒头或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子煮煮吃。二十年间,他靠着捡废品资助了100多个学生。有的孩子给他写信称他为奶奶、大姨,因为他们都不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如今,他已经91岁了,在他生日那天,他资助的孩子给他买了蛋糕和新衣服。他哭了,说这是他20年来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第一次穿新衣。他还说,他活一天就会资助一天。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老人,他是我做人的榜样。

这两位老人,知识结构不同,地位身份各异,但他们都令我肃然起敬。我想,将来不论我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都要像他们一样,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发出微弱的光,在人间写下大爱!

王书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这个社会人,很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榜样的精神。他们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佩,他们的行为是先为大家,再为自己的小家。那么对于王书茂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书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王书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6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深刻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有学可做,他们的精神有追可及。29名平凡英雄的先进事迹感人、真实可信、沁人心扉,我们要主动“追星”、知重负重、学做追及,从“七一勋章”获得者这些平凡英雄身上汲取磅礴的奋进力量。

    学习平凡英雄,就要始终坚定忠诚不变、爱党为党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6次横渡长江,助力解放军登岸;“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桂梅病痛缠绕,也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全力阻击敌人,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安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扎根泥土,用生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些平凡英雄用实际行动乃至生命守护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我们要从这些平凡英雄的事迹中砥砺精神和意志品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忠诚于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学习平凡英雄,就要始终保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赤诚初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一代代平凡英雄与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写在内心深处。“护海模范”王书茂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热心组长”王兰花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两位支部书记,他们既是平凡英雄,更是我们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身边榜样。我们基层干部要把身边榜样作为服务群众的生动“教科书”,坚持人民至上,用脚步丈量民情社情、以双手抓牢泥土芬芳,用心用情用力地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为民工作、为民办事和为民造福作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最美诠释。

    学习平凡英雄,就要始终弘扬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优良传统。“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艾爱国在挥汗如雨、攻坚克难的工匠岁月中成为焊接行业领军人;黄大发用36年的时光,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渠”;吴天一扎根青藏高原50余年,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开展“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斗是最好的出发。”“七一勋章”获得者们身上不畏艰险、顽强奋斗和不懈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百年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我们要接过这一“接力棒”,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不屈不挠、苦干实干的精神破解难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开创新局,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学习平凡英雄,就要始终葆有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一百年来,我们党涌现出了无数像“七一勋章”获得者这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英雄楷模,造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29个闪亮的名字、29面共产党员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讲奉献的生动缩影。他们之所以成为时代楷模就在于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生,用生命守护人民幸福曙光,立足平凡岗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地付出。我们要学习这些平凡英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就要兢兢业业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个人享受,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务实创新、淡泊名利、追求卓越,奋力谱写奋进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王书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中央组织部与央视科频道办的《榜样的力量》的第一季已开播,2022年3月11日晚,CCTV12《道德观察》栏目播出节目《榜样的力量——王书茂》,介绍“七一勋章”获得者,琼海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书茂的先进事迹,朝阳中学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节目。王书茂3岁起就跟随父亲出海,依靠祖辈传下的“更路簿”等,一次次在海况复杂的海域化险为夷。多年来,王书茂不畏艰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成为当地为国护海的典范。此外,他还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在为民服务方面,王书茂带领乡亲们用好帮扶政策、积极转产转业,推动潭门村于2020年底全面脱贫。他还组织潭门村村民以渔船入股发展休闲渔业,并通过渔船出租、民宿建设、餐馆经营等方式增加收入,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他就是这片海域的守护者,用自己的一生为这片海域的安全、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而不断贡献!或许我们不都有这样的经历生活在海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守护他人、无私帮助、默默奉献!

    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断汲取榜样的力量,将王书茂们的爱国情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发扬下去,立足岗位,奋发向上,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为建设海南自贸港作出应有的贡献。

    现任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

王书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王书茂出生于世代以海洋渔业为生的家庭,18岁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到三沙作业,由于受到父亲等老一辈渔民的影响,他从小就养成了特别能吃苦的品质——面对困境,永不退缩。特别是在2012年的南沙华阳礁建设中,王书茂同志顶着南沙群岛高温、高湿、高盐的差环境,开着自己的船只,不断往返于潭门和南沙之间,运送石块、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

    在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期间,王书茂和他的船队在黄岩岛附近作业时,遭遇菲律宾渔民船只侵扰。当时有几艘菲律宾渔船企图越过我国的海域防护线,并且菲律宾船只上的渔民身上都佩带着武器。王书茂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毅然下令将自己的船只挡在菲方渔船的前进的方向上,不让他们非法越过祖国的领海线。他这一举动让当时所在附近捕鱼作业的中国船只受到了鼓舞,在他行动的感召下,其他船只放弃生产纷纷加入维权队伍,经过多天的周旋与对峙,菲方船只最终撤离,维护了我国领海主权的完整。

    2014年5月,越南方面出动包括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通过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非法强力干扰中方“981”平台钻井作业,接到上级的指示,王书茂带领海上民兵连10艘渔船共200多名民兵骨干,日夜兼程赶往西沙中建岛南部,他始终坚持在指挥岗位,并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船队冲向对方,迫使越南非法船只远离作业平台,阻止越南对我国“981”平台钻井作业的干扰,既为“981”平台钻井作业提供了良好的作业环境,又维护了我国的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他从小就跟随父辈闯荡“四沙”,对南海海情十分熟悉,自身的海洋知识和经验十分丰富。一直以来,王书茂同志不仅给海军部队提供了周边国家占领我国南沙岛礁的形状、结构以及水文、气象等重要信息,而且先后参加了南沙赤瓜、东门、南熏、华阳等岛礁的建设,先后被海军总部评为“先进个人”、南海舰队评为“先进个人”、海南军区评为“个人三等功”、“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最美奋斗者”等。

    在王书茂同志的带领下,海上民兵连不断加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每年都组织民兵骨干集中开展训练。先后组织渔民抗击台风、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

王书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XX月XX日晚,我观看了CCTV12《道德观察》栏目播出的节目《榜样的力量——王书茂》。通过王书茂的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王书茂同志是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王书茂作为一名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他的理想信念坚若磐石。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向优秀党员学习,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强大的力量靠实实在在的言传身教,将抽象的标准化作了具象的“活教材”,激起了身边人见贤思齐的自觉。通过观看了《榜样的力量》,王书茂是海南人的骄傲,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古语有云:“以贤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什么样的标准;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效仿榜样,就要思想上真触动、行动上真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榜样为标尺,让思想和行动时刻向榜样看齐,为祖国的花朵奉献毕生的精力,将榜样精神传承下去!


"钱七虎事迹的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