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学生养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时间匆匆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你也许需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这样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篇一:小学2015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小学2015年秋学期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中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此,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就一直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校一项重点来抓。具体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建立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学校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二、遵循教育规律,展开养成教育。

(一)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 - 1 -

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结合规则的制定,学校通过开学典礼大会,推选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和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做表态发言,让大家监督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此基础上,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然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勤下班,用心观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在开学初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还要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榜样激励学生,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三、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 2 -

要从行为出着眼。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从领导做起,利用时间找典型的学生与之谈话,讲道理,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从内心帮助学生,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四、进行考评,巩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按照德育计划,每月制定一个主题,如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捡起一片废纸,留下一种美德”、“小手牵大手,共创美丽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在评比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培养了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争当校园“榜样”的热情。学生就能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 - 3 -

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有人曾这样比喻学校教育:学校就像一个工厂,培育出的思想好,习惯好,成绩好的学生是正品;成绩好,思想不好的事次品;成绩不好,思想不好的是伪劣产品。我相信,在我们新桥中心小学这片沃土上,培育出的都是正品,都是合格的中学生。

- 4 -

篇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总结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 阶段总结

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申报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并扎实开展了实践研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实践,通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现就我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阶段总结:

一、在实施中巩固、修订和发展课题研究。

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首先对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地听取老师的意见,在充分肯定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订,使研究更符合实际,更符合规律。大家一致认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不能单靠认识教育来完成,必须创设不同的制度进行强化训练,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为了使学生在一段时期内重点养成一项良好习惯,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的检查制度。如:《卫生检查制度》、《两操检查制度》、《晨读午练检查制度》、《校服穿着制度》、《升旗检查制度》和《校园文明岗检查制度》等。

二、在实施中调研和加强课题指导

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探索中,建立一支既胜任教学工作,又能不断研究发展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与教师的联系,以使课题与教学和管理相结合,真正的让课题深入到教学中,为学校服务。为了让广大教师参与到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来,我们定期组织课题工作会议,举行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讨活动。课题组长给大家汇报了我们课题组的整个思路,让教师们了解我们的课题研究情况与实施方法,又详细地介绍了做子课题的步骤,告诉大家“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希望每一个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问题,用独特的视角去解决问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我们课题组加强调研,以便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深入课堂,倾听老师的意见,定时与老师一起研讨,了解一线教育教学情况。例如:本学期我们迎来了一年级的新同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我们重点对一年级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整体调研。强调了一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应做得更细致些,真正落实面向每一个,帮助每一个学生早日适应小学的新生活。学校认真听取了一年级老师的发言,并表示愿作一年级教育教学的坚强后盾,努力为一年级老师排忧解难,让她们引导学生走好起步之路。最后向一年级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必须加强学习,边实践边学习;二是必须在自身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以适应一年级的教学;三是必须勇于实践,真正实现面向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四是必须勤于反思,把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宝贵经验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部署了召开一年级家长培

训会的有关事宜。本次调研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使一年级任课老师更坚定了培养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

三、在实施中完善评价机制。

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教育教学需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这一课题的价值体现了服务于教学,最终还是服务于学生。基于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不能脱离教师、学生实际。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层面实施课题研究过程性评价,定期开展论文、教育案例、经验交流等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让教师把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见解充分显现出来。围绕本课题,由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评价教师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考察研究的过程是否落实,运用的方法是否适当有效,并对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层面上,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行为习惯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形象的看到自己的评价结果,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改正。同时将学校的课题研究所制定的评价制度与学生学期评定、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挂钩,与学生干部的选拔相联系,让校内形成一种健康的竞争氛围。

四、在实施中丰富和充实研究内容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家校之间的经常沟通是推动和促进学校工作的重要动力,为此学校采取了家长参与学校课题研究的措施。课题组成员充分抓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这些阵地,积极与家长联系。首先,校长向家长介绍了学校进行该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做法,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在家长会上让课题组成员制作课件,分发到各个班级,让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用形象的课件,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委员会更是与家长交流的平台,通过家长代表对家庭教育的困难与经验,与学校进行反馈与交流,课题组针对这些信息进行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一条最直接、最真实、最及时、最全面的“绿色通道”,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家校配合,更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开展丰富的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做法: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三是利用重大节日和学校活动机会,选派优秀的教师参与到学生中,指导他们去进行活动,提升活动效果。本学年,我们组织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活动,“人人争当小标兵”活动 ,“学校以我为骄傲”活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些活动学生特别感兴趣,通过参观,学生不仅增长了见识,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礼仪,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方向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重视学

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正在深入人心。但纵观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有的老师学习任务一忙,就忽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

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未能同步。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而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差。我们为此举办了家长培训班,但毕竟几次培训还无法改变家长的行为习惯。

七、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重点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建立,使各项研究能够纳入到一个大的平台中,开发一中能够更容易操作和评价的管理平台。能够进一步形成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开展行为规范特色班创建活动,每个班级根据年级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每学期申报特色班级创建,如诚信班、遵

篇三:三年级三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三年级(3)班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

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

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

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

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

惯。”

这学期我班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

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对班级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的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 学生文明行为制度:每天由纪律班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做好记录,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共同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2)值日制度:由卫生班长严格负责,负责好学生的卫生表现,及时做好记录,并且做好教育,一周做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卫生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学习习惯养成制度:由小班长做好早读和午读管理工作,珍惜好时间,进行表扬和惩罚制度,让班级学生真正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

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这个学期和上个学期相比,

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明显好转,在学校的

纪律和卫生评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并

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够在

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的知道良好行为

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

常重要的。

同时,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正。今后,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更要注意积累,从细小处入手,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尝试,探索,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范文


通过具体的的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范文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就我班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注重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中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二、实施措施得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小主人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级互评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周期:两年,即XX.9~XX.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XX.9—XX.10)

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XX.11—XX.4)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3)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XX.5—XX.6)

(1) 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 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五、实验途径: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探索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二年级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星期六、日整日去游戏机室打游戏,甚至作业也不完成。针对这种苗头,我们各班迅速展开活动。有的组织辩论会:“网络游戏,好?不好?”有的开主题班会:“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少年时光。”还有的观看学校的专题小品《呼唤》。通过学生们的辩论、交流,孩子们对网络游戏有所抵制,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五)、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

(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2017年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周期:两年,即xx.9~xx.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xx.9—xx.10)

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xx.11—xx.4)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3)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xx.5—xx.6)

(1) 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 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五、实验途径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探索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二年级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星期六、日整日去游戏机室打游戏,甚至作业也不完成。针对这种苗头,我们各班迅速展开活动。有的组织辩论会:“网络游戏,好?不好?”有的开主题班会:“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少年时光。”还有的观看学校的专题小品《呼唤》。通过学生们的辩论、交流,孩子们对网络游戏有所抵制,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五)、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

(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学生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