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会计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会计总结。

当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结束一段进程的时候,经常会需要写总结。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就越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以被打垮,就像工作一样,应当全力以赴。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报告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会计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篇一:普通会计人员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多年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探索,在思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我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就我多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作一个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1、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党重要思想,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

2、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格按照 “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3、认真学习财经、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汇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长,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热情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团结协作。本人能顾全大局、服从安排,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认真探索,总结方法,增强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技能,并能团结同志,加强协作,与全科同志一起做好财务审核和监督工作。

2、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本人主要负责财务核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在办理会计事务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财务核算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核算工作。

3、任劳任怨、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由于场所整体搬迁和主多分开工作,财务工作的力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除了完成核算工作,同时还兼顾着主多分开上级检查的相关业务。为了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本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报酬,牺牲个人利益,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工作。在工作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待各项工作始终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4、爱岗敬业、提高效率、热情服务。在财务战线上,本人始终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对待来结算的客户,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做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报账时间:对真实、合法的凭证,及时给予报销;对不合规的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高效、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全体职工的好评。

三、努力学习,增强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本人能够根据业务学习安排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财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于2008年考取会计中级职称、2011年考取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通过学习增强了业务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历年的检查是得到了上级和税务部门的好评。

四、勤勤恳恳做好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在工作中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工作制度和职业道德,乐于接受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自己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工作多干,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努力做好财务工作的每项任务。

五、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打算

我本人在会计主管的指导下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被许多缺点和不足所束缚,如对一些问题上强调客观困难多,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一些新问题的解决,不能系统地考虑问题,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站的高度不够等。这都是我本人急需解决的弱点。

2006年是我行重大变革、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金融系统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机遇和挑战的共存将会进一步激发我和我们营业室全体人员的斗志和工作热情,我将一如既往的工作、团结、奉献。

篇二:会计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度财务工作总结

2013 年 2 月25日 我应聘到公司会计岗位工作,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2013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回首大半年来的财务工作,心中感受颇多,在不断的前进中,我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不断巩固、不断学习相关财务知识,时刻注意将理论知识和财务实践结合起来,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很大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领导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履行了岗位所赋予的职责。入职以来,我主要负责材料,银行存款和现金收付款的入账、费用报销、固定资产等工作,现将我这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财务工作

(一)凭证录入工作。

1. 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审核原始凭证、收付每笔款项、录入会计记账凭证,装订保存凭证、核对现金银行存款账目。2. 月末对账、上报报表工作。3.每月核对往来款项。与供应部及时交流发票的入账。4.扫描增值税发票,将增值税发票分类并计算出固定资产的税额。

(二)固定资产工作。

1. 配合固定资产管理组做好固定资产的及时调拨和报废工作。 2. 每月完善各部门固定资产台账。 3. 进行年中固定资产抽盘、年末固定资产盘点。

(三)费用报销工作

1.负责日常各部门费用报销的发票正确性审核和补贴标准的审核。 2.及时查询各部门员工的借款冲账和还款问题。

(四)日常其他工作

配合行政部和供应部等其他部门查询财务信息和数据。及时在财务方面上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为各部门的工作做好财务上的后勤保障。积极阅读通讯,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个大家庭,为而自豪。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一)财务部人员分工很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专业性很强,而在完成本职工作时,可以对其他同事的工作有所进行了解和认识。会计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其他会计工作的学习可以对自己的工作也有所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其他同事的工作,进行多元化发展。团结同事,互帮互助,希望大家在财务工作上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二)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相互沟通不够。财务部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寻求多方支持,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大家携手促进工作的协调和稳步发展。

(三)有关财务制度和规定学习不够。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最新的财务政策和财务规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学习并贯彻执行为公司会计工作和缴税工作作出贡献。部门成员定期进行财务政策的讨论会议,加强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2014年工作计划

(一)财务工作 1.继续做好日常财务工作,快速、准确、有效的完成领导交待的工作 2.寻找合适的方法减少凭证录入过程中的错误问题。 3. 配合固定资产管理组完成资产编号录入工作,保障公司每个固定资产都有自己的唯一资产编号。 4.严格按照公司制度进行费用报销工作并及时提醒各部门员工费用报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自我工作 1.做好工作,首先要摆正心态。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 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而取得正确的结果。既然我们选择做一名

财务人员,那就努力去爱这份工作,然后为自己的所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不该是一个任务或者负担,应该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而只有你对它产生兴趣,彻底的爱上它,才能充分的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可以说,懂得享受工作,你才懂得如何成功。 2.培养自我的学习态度,多读书,多看报。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财务政策和信息,并据此给公司提出财务方面的有效合理化建议。

在此,我由衷地感谢公司给我这个初出茅庐、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会计专业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与发展平台。感谢领导的的耐心教导和同事间良好的工作氛围。我深知会计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的工作,但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绝不辜负领导和公司对我的期望。愿与公司共同进步!

篇三: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根据中心2009年工作重点和整体安排及思路,我简单的做了一个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首先提出完成的工作:

1、及时准确的完成各月记账、结账和账务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填报市各类月度、季度、年终统计报表,按时向各部门报送。完成了税务申报与缴纳,以及往来银行间的业务和各种日常费用的缴纳。

2、以认真的态度积极参加西安市财政局集中所得税培训,做好财务软件记账及系统的维护。

3、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

再次提出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通过报纸杂志、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3、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之后提出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必须看到工作存在的不足:

1、理论水平不高,当前社会会计知识和业务更新换代比较快,缺乏对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的系统学习,导致了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影响来工作水平的提高。

2、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深入探讨、思考、认认真真的研究条件及财务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少,工作有广度,没深度。

3、只干工作,不善于总结,所以有些工作费力气大,但与收效不成比例,事倍功半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后要逐步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善总结、勤思考,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最后提出严格履行会计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完善自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善于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不断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总结经验,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2016中级会计实务教材】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八部分:

1:总论

2:资产类:存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3:收入负债类:收入、负债及借款;

4:特殊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

5: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6:最重要税务类:所得税;

7: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8:财务报告;

第一章《总论》

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际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企业、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持续经营(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时间范围)、货币计量(计量手段);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我们现代会计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实际发生)、相关性(经济决策相关)、可理解性、可比性(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重要性(金额、性质)、谨慎性(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负债)、及时性等;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及计量原则:

★资产:(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确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该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特征)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

★利得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营业外收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利的损失可能影响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但是最终都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pK利得损失:

折现)、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盘盈);

★计量属性都是按照购入以后的后续计量,购入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公平交易价购入的,后续如果每期期末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账面价值会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等期末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期末不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就是按照购入成本持续核算是历史成本计量;

第二章《存货》

1.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存货:(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确认条件)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注意: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是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

(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

★注意:下列属于企业存货的: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企业的产成品(即企业为加工和修理产品发生的材料人工费等作为企业存货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为销售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已经取得商品所有权但是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已经发货但是存货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买方的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

★注意: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按照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确认为无形资产;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按照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在建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应当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

★存货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采购成本:企业存货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进口关税、消费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加工成本: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耗品,委托方将收回的应税消耗品,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为直接出售不再缴纳消费税;委托方以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不属于直接出售,需要按照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在计税时准予扣除受托方已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委托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照规定准予扣除的,计入“应交消费税“借方;

★其他成本: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是合同或者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应当将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等;

★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计入销售费用);

★生产领用的包装物应当将其成本计入制造费用,随同商品出售但是不单独计价以及出借的包装物,应当将其成本计入销售费用,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以及出租的包装物,应当将其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中;

2.存货的期末计量:

★期末计量的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成本即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期末计量的方法:计算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时,注意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还是为了生产产品,以及是否有合同,合同内的按照合同价格,超过合同的按照市场价格计算;

3.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应当区分有合同约定价格的和没有合同约定价格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的,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当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存货盘亏或者毁损的处理:存货发生盘亏或者毁损,应当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者毁损的原因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当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后,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当先扣除处置收入、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后,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因管理不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等属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盘亏等进项税不允许抵扣应当转出;自然灾害损失其进项税允许抵扣不用做转出处理;

第三章《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特征)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确认条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注意: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虽然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中获得未来经济利益或者获得更多的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工业企业所有持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等资产通常被认为是存货,但是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的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的,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成本为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外购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注意员工的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以一笔款项购入的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 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是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或者工程的实际成本,按照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是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的赔偿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者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项目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支出;

★企业建造生产线等动产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产成品的,不需要对增值税做特殊处理;但是建造厂房等不动产领用原材料、产成品的,则需要将外购原材料购入时的进项税转出、对自产产成品按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高危行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计入“专项储备“(其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反映),提取安全生产费(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当期损益 贷:专项储备);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形成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按照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计提折旧,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存在弃置费用时应当将弃置费用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借:固定资产 贷:预计负债),弃置费用最终发生的金额(终值)与计入资产的价值(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销金额作为每年的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借:财务费用-根据每期期初的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 贷:预计负债);

★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的处置费用处理;

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折旧、后续支出):

★应计提折旧额是指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若是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企业除了下列情况下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经提足折旧仍在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但是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先的暂估价值,但是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提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时能否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当计入相关的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中;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然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研发支出 在建工程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至少应当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它们的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应当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经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更新改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后的入账价值=该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前的账面价值+发生的资本化后续支出—该项固定资产被更换部件的账面价值);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者销售费用(生产车间使用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除了销售部门外的固定资产费用化支出均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核算,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3.固定资产的处置:

★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转让、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最终转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终止确认(处于处置状态、预期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4.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做出决议、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企业对于持有代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得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能够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是不得超过符合持有代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的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当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持有代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者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经营活动;

★范围: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注意: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土地使用权再转租给其他单位的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照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将其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注意:自用房地产:自用房地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比如企业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房屋、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饭店、企业自用的办公楼生产车间等;

★注意: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通常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者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或者土地,这部分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2.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确认: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初始计量: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房地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土地开发费、建筑成本、安装成本、应当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注意:无论是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还是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若是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自用一段时间再改为出租或者资本增值的,则应当先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自租赁期开始日或者资本增值之日开始,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企业对某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再开发期间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折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性-成本)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不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日常维护发生的支出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成本);

4.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无论采用公允价值还是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均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成本模式下:

科目: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按期计提折旧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进行减值;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公允价值模式下:

科目: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该房地产所能收到的金额;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得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得计提减值准备;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营业税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模式的变更:

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换为成本模式;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处理,将变更日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变更日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5.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转换:成本模式下非投资性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按照账面价值转换

公允价值模式下非投资性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注意: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公允价值模式下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借方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处置:

成本模式下: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摊销/减值 贷: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模式下: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营业税

第六章《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注意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相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 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由于企业无法控制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自创的品牌由于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也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确认条件)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通常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初始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外购的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注意下列支出不包括在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中:为引人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以及其他间接费用、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外,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借:无形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是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注意:土地使用权-----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的,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成本中,作为存货核算;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确实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用于赚取租金或者资本增值的,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2.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与计量:研究阶段+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研发支出科目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注意: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可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为运行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支出等,不构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

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是指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一般无形资产的残值为零,但是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或者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的残值可能不为零;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能够反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并一致的运用于不同的会计期间,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持有代售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无形资产的摊销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但是若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转入所生产的产品或者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其相关资产的成本中;(摊销时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也可能计入制造费用)

4.无形资产的处置(出租、出售):

★出租: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营业税

★出售:企业出售无形资产的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应交税费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无形资产 营业外收入

第九章《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的分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注意:虽然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没有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准则中规范,但是长期股权投资也是属于金融资产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债券、股票、基金;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属于衍生工具;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者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若是某债务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则企业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只有债券才可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是不能的);

★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注意: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类的金融资产,其主要的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并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在出售或者重分类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例如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若是企业没有将其划分为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则应当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

★限售股权的分类:

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的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应当按照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准则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非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不同类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不得随意重分类;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改变,使得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故也不能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前处置或者重分类的,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持有至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者重分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者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的,则企业在处置或者重分类后应当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是特殊情况除外(出售日或者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者赎回日较近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式企业已经收回几乎全部的初始本金、出售或者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预期不会重复发生的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的);

2.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其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交易费用: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者处置金融工具的增量费用,即企业不购买不发行或者不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的手续费和佣金以及其他必要的支出,但是不包括债券的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是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者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

3.公允价值的确定:

★公允价值: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企业是以单项还是组合的方式对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单元(计量单元是指相关资产

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的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的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应当假定出售金融资产的有序交易在金融资产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假定该交易在金融资产的最有利市场进行;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者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最有利市场是指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费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企业在识别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时,应当考虑所有可合理取得的信息,但是没有必要考察所有市场,企业正常进行的金融出售的市场可以视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

★公允价值和交易价格:在企业取得金融资产的交易中,交易价格是取得该项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格即进入价格;公允价值是出售该项金融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即脱手价格;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相等,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下不相等,比如交易发生在关联方之间(当然有证据表明该关联方交易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除

外)、交易是被迫的、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不同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计量单元、交易市场不是金融资产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估值: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 支持的估值技术;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利用相同或类似资产负债或者资产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收益法(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成本法(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的估值);

★输入值: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者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能够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不能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公允价值层次: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诗人第三层次输入值;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4.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计量;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实际利率法: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者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就应当计算其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调整后(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减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经发生的建造损失)的结果;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的损失,除了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财务费用(借:财务费用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的利息收入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发生减值、摊销或者终止确认时产生的利得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借: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及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差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6.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只反映债券的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不仅反映债券的溢价折价,还包括佣金、手续费等相关交易费用;

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利息调整(差额)

★应收利息和应计利息主要是区别是分期付息还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是用其票面利率和面值计算而来;投资收益即本期计提的利息收入,是期初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的乘积;

★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帐价) 其他综合收益

★重分类时,应当转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

★持有债券到期累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收回债券的本金利息-购入债券支付的款项=银行存款借方-银行存款贷方;

★若是预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本金会在该年末收回,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调整年初的摊余成本,按照收到的本金和调整后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折现重新确定摊余成本,按照重新计算的摊余成本与原先摊余成本的差额调整摊余成本(借:持有至-利调 贷:投资收益)

7.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省略)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股票投资、债券投资):

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准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股票投资会计处理像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会计处理像持有至到期投资(买谁像谁);

借:应收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债券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或者股票投资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正常变动情况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价 其他综合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

★并不存在可供出售货币型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非货币性资产这两个科目,这个只是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特定目的进行的分类,由于在资产负债表日,要对外币项目进行分类换算成记账本位币,就把资产负债项目分成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类投资应当是货币性项目,其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所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除了涉及资产减值损失外,还涉及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类投资等非货币性项目,其折算差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9.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者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区分开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者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单独测试 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的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

★外币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先按照外币确定,在计量减值时再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金额,该项金额小于相关外币金融资产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

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如果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即共同控制合营安排的参与方组合是唯一的;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者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的合并交易(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非市场行为);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贷:负债(承担债务账面价值)资产(投出资产账面价值)资本公积-溢价(差额)

借:管理费用(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贷:股本(发行股票的数量*面值) 资本公积溢价(差额)

借:资本公积溢价(权益性证券发行费用)

贷: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所承担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溢价,资本公积溢价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在商誉尚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同一控制下不同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产生的商誉是相同的;

★企业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判断多次交易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合并方应当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取得控制权日,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新增投资部分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新增投资部分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取得新增部分所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溢价,资本公积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合并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或者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暂不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除了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暂不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处置该项投资时转入当期损益;其中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根据本准则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按照比例结转,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改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处理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全部结转;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该直接相关费用通常指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不包括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者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全部计入债务的初始成本)等,也不包括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冲减资本公积溢价);

★为企业合并发行债券或者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计入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冲减资本公积溢价,资本公积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无论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作为应收项目核算;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出资产为非货币性资产时,投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区分不同资产不同的会计处理:

投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投出资产为存货的,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按照其成本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投出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的,其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也应当一并转入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应当一并转入投资收益;

投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当区分成本模式及公允价值模式,成本模式下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按照账面价值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公允价值模式下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按照账面价值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同时结转持有期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转换时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

★多次交换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

原投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

购买日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原投资系公允价值计量的:

购买日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合并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直接相关审计评估咨询费用等;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审计评估咨询费用等;

投资者投入方式取得的:一般以评估作价为基础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注意:多次交易形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无论合并日前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还是金融资产核算,其在合并日不对权益法和金融资产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做相应的会计处理,都是在处置时再做处理;但是多次交易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不一样,若是合并日前采用的是金融资产或者长期股权投资的,其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都是转入当期损益的,相当于处置核算,因为非同一控制下就是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模式;

★注意注意:若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为是同一控制合并前双方也是同一控制下,所以不确认损益,因此只是在真正处置时才结转,是特殊要求的,单独记忆;

若是非同一控制下的购买法,认可的就是购买日的情况,就是说合并前相当于将股权给卖了,所以要进行结转;简而言之就是说没有跨准则的,还是在长期股权投资下核算的,就是卖多少结转多少,剩余部分对应的资本公积还继续在资本公积下核算,在真正处置的时候进行结转损益;若是跨准则的就相当于卖了,进行损益结转;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法核算,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

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反映取得时的成本)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权益法核算(权益法即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方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时点)

-损益调整(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及利润分配变动)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其他综合收益(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其他权益变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

★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当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商誉与整体有关,不能在个别报表中确认,只能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当按照其差额,确认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投资损益的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者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适当调整: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与投资方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方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的,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

投资方在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时,应抵消与其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当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体现在投资方与其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持有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时,相关的损益在计算确认投资收益时应当予以抵销;

★投资方与其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无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有关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不应予以抵销;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超额亏损的确认:

投资方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长期应收项目,比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债权,该债权没有明确的清收计划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不准备收回,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投资,但是不包括投资方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长期债权)减记为零为限,投资方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冲减长期应收款、确认预计负债、备查登记;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被投资单位除了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被投资单位接受其他股东的资本性投入、被投资单位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中包含的权益成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其他股东对被投资单位增资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变动等,投资方应当按照所持股权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在备查簿中予以登记;投资方在后续处置股权投资但对剩余股权仍然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当按照处置比例将这部分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投资收益;对剩余股权终止权益法核算时应当将这部分资本公积全部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上升(权益法转成本法、公允价值转权益法、公允价值转成本法)

下降(成本法转权益法、权益法转公允价值、成本法转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权益法核算:

转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计量或者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分步交易取得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权益法核算转为公允价值计量: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成本法核算转为公允价值计量: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剩余部分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部分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

★成本法转权益法:

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应从取得投资时点采用权益法核算,即对剩余持股比例投资追溯调整,将其调整到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处置部分: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剩余部分追溯调整: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投资后的追溯调整:

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若是处置日与原投资交易日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当调整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即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准则规定计算确认应当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份额;

5.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持有期间不得转回;

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处置损益;

6.共同经营: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合营企业是指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第八章《资产减值》

1.资产减值概念及范围:

资产减值即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本章涉及的资产减值主要是非流动资产的减值为主,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2.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原则:公允价值下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下降;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3.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确定: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较高者确定其可收回金额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

资产的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款;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的前一段时间内相关资产或者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通常反映的是资产如果被出售或者处置时可以收回的净现金流入;如果企业无法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需要考虑到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资产的使用寿命、折现率因素;

★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基础上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须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每期净现金流量=该期现金流入-该期现金流出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或者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对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予以调整;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单一的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法

★折现率的预计: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所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确定:

以结算货币表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结算货币表示的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该结算货币适用的折现率相对应的折现系数

以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以结算货币表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

以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相比较,较高者为其可收回金额,根据可收回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确定是否需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其账务处理: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除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及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的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的使用寿命内,系统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

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是遇到资产报废、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债务重组抵偿债务等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4.资产组减值的处理: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资产组应当由与创造现金流入相关的资产组成;

★资产组应当考虑的因素:

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资产组的认定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

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应当包括可直接归属于资产组与可以合理和一致地分摊至资产组的资产账面价值,通常不应当包括已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但是如不考虑该负债的金额就无法确认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的除外;

★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差额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摊:

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所占比重,按照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零;因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继续进行分摊;

5.总部资产的减值处理: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研发中心等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个资产组,故总部资产通常难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需要结合其他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的资产组组合,包括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以及按照合理方法分摊的总部资产部分)进行;

6.商誉减值的处理: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企业为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对于已经分摊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无论是否存在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每年都应当通过比较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商誉,不包括子公司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但对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了少数股权权益在商誉中的价值部分)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若是发生了减值,应当首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但是由于上述步骤计算的商誉减值损失包括了应当由少数股东权益承担的部分,应当将该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按照比例进行分摊,已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并将其反映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即先调整资产组账面价值,将少数股东商誉纳入,把调整后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比较确认减值,先在母公司和少数股东之间按照比例商誉,再确认单项资产减值);

第十四章《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计量:

★销售商品收入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

托收承付即企业根据合同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单位收取款项,由购货方向银行承诺付款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且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预收款销售商品的处理:

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当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确认负债;

★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视同买断方式、支付手续费方式):

视同买断方式下:在符合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确认条件时,委托方应当自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但是协议表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的或者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的,那么委托方应当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会计处理:

委托方: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发出商品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委托代销商品

受托方: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委托代销商品款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受托代销商品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 应交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支付手续费方式下:委托方应当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委托方会计处理: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发出商品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委托代销商品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受托方会计处理: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 应交销项税

借:应交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 贷:受托代销商品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其他业务收入

★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销售的处理:

售出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货方接受交货以及安装和检验前,销售方通常不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或者检验是为了最终确定合同或协议价格而必须进行的程序,则销售方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订货销售的处理:

对于订货销售,应当在发出商品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当确认为负债;

★以旧换新销售的处理:

采用以旧换新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的处理:

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财务费用;

对于销售折让,若是已经确认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的销售商品收入,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折让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当按照日后事项的相关处理;

★销售退回及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退回:

正常的销售退回,若是未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应当结转发出商品与库存商品;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的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冲减当期的销售成本,属于日后事项的按照日后事项规定处理;

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若是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的可能性的应当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并确认与退货相关的负债;若是不能合理估计退货的可能性的应当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有时候会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但是货款分期收回。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上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按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应收的合同或者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作为财务费用的抵减处理;

★售后回购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以固定价格回购的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销售时不确认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到的款项应当确认为负债(其他应付款);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当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借:财务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确认条件的(若是按照回购日的市场价格回购的,说明与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报酬已经转移则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销售的商品按照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经营租赁):

在大多数情况下,售后租回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当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若是售后租回交易被认定为融资租赁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并按照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若是售后租回交易是经营租赁的,当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售后租回交易如果不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低于公允价值的,售价高于账面价值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售价低于账面价值的不可补偿的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若该损失将由低于市价的未来租赁付款额补偿时有关损失应当予以递延,并按照与确认租金费用相一致的方法

在租赁期间内进行分摊;若是售价高于公允价值,则其大于公允价值部分应当计入递延收益,并在租赁期间内分摊;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

★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处理: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

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确认条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交易中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确定(已完工作的测量、已提供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比例、已发生成本占估计总成本比例)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的公式计算如下:

本期确认劳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总额*本期期末止完工进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收入

本期确认劳务成本=提供劳务预计成本总额*本期期末止完工进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成本

★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处理:

以实际发生成本为限,按照预期可收回成本确认收入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的劳务收入,并按照相同的金额结转劳务成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只能部分得到补偿的,应当按照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处理:

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同时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若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的,企业应当分别核算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将销售商品的部分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将提供劳务的部分作为提供劳务处理;如果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者虽然能够区分但是不能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全部作为销售商品进行会计处理;

★特殊劳务交易的处理:

安装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安装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重要条件),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

宣传媒介的收费:在相关的广告或商品行为开始出现在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

广告的制作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制作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开发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包括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分期确认收入;

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其他特殊活动收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

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在款项收回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能使会员在会员期内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

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在相关的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处理:

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本次商品销售或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分配,将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扣除奖励积分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收入,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

在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或失效时,授予企业应当将原计入递延收益的与所兑换积分或失效相关的部分确认收入,被兑换部分确认收入的金额应当以被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数额占预期将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总数的比例为基础计算确定;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主营业务收入

★在确认奖励积分公允价值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对公允价值比例法,一种是剩余价值比例法;若是题目给出的是每个奖励积分兑换商品的价值则按照相对公允价值比例法进行会计处理,若是题目给出的是每个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如每一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为0.01元)则按照剩余价值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先确认总的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然后确认收入;

或者说如果对积分兑换不能可靠估计其结果的就用剩余价值法(比如积分在年底到一定数额能换产品,要看有多少积分,是不是到最少量才能兑换,限制比较多,其结果不好估计);若是能确定积分的兑换结果则用公允价值法(比如积分在年底还钱,有多少积分就能兑换多少钱,这里在计算积分的公允价值,就是用全部款项在积分和真正售价之间分摊,计算出积分公允价值确认递延收益);

★注意:奖励积分业务、政府补助业务、包括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售后服务费业务、融资性质的售后回租业务等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处理:

自2013.8.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4.1.1起全国范围内开展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4.6.1起全国范围内开展电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 主营业务成本(差额) 贷:银行存款

★A公司为XX公司提供应税服务: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A公司接受B公司的劳务:

借:主营业务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 贷:银行存款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计量(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

利息收入的处理: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借:应收利息 银行存款 贷:利息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使用费收入的处理:

如果合同或者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在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如果合同或者协议规定分期收取使用费的,通常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

4.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计量:

★建造合同的类型:建造合同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固定造价合同即按照固定的合同价或固定的单价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成本加成合同即以合同运行或其他方式议定的成本为基础,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固定造价合同与成本加成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风险的承担者不同,固定造价合同的风险主要是建造承包方承担,成本加成合同的风险主要是发包方承担;

★建造合同收入成本的内容:

建造合同收入:包括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以及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

建造合同成本:从合同签订开始日至合同完成止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费用比例法);

★合同完成后处置剩余物资取得的收益等于合同有关的零星收益应当冲减合同成本;

★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

★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如差旅费、投标费等,能够单独区分和可靠计量且合同很可能订立的,应当予以归集,待取的合同时计入合同成本,未满足相关条件的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处理:

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不包括施工中尚未安装、使用或耗用的材料成本等与合同未来活动相关的合同成本,以及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

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合同收入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合同费用

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

★相应的会计处理:

登记已发生的合同成本、登记已结算的合同价款、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确认收入费用、确认合同预计损失、工程完工

借:工程施工-成本 贷:银行存款 机械作业 累计折旧 应付职工薪酬等

借:应收账款 贷:工程结算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工程施工-毛利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借:工程结算 贷:工程施工-成本 工程施工-毛利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注意:工程全部完工,应当将“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相关余额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同时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相对冲;

期末,若是“工程施工”余额大于“工程结算”余额,其差额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反映,若是“工程施工”余额小于“工程结算”余额,其差额在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项目反映;

★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处理:

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若是使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因素不复存在的,就不应当再按照上述规定确定合同收入费用,而应当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合同预计损失的处理:

若是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则形成合同预计损失,应当计提损失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合同完工时,应当将已提取的损失准备冲减合同费用;

合同预计损失=(合同预计总成本-合同预计总收入)*(1-完工百分比)

完工部分承担的反映在工程施工中,未完工部分承担的反映在存货跌价准备中;

第十一章《负债及借款费用》

1.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的内容: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者补偿,一般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薪酬、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或者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其他短期薪酬等;

★离职后薪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者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

★辞退福利: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长期带薪缺勤、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长期奖金计划等;★职(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工薪酬的确认计量:

★短期薪酬(货币性短期薪酬、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

货币性短期薪酬: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等

以自产产品或者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产产品:视同销售处理,确认收入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购入外购商品)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短期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非累积带薪缺勤):

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力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力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力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者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辞退福利:由于被辞退的职工不能再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所有职工辞退福利均计入“管理费用”核算,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2.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本金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差额)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差额)

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应付债券(一般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一般公司债券:

发行债券: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

(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应当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反映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

期末计提利息: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每期计入“在建工程”等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每期确认的“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到期归还本息:借:应付债券-面值/应计利息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可转换公司债券: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可转换-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面值 其他权益工具

转股前计提利息: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转股时:借:应付债券-可转换-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转换部分账面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

贷:股本(股票面值*转换股数)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

注意: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收款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另一部分是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其中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即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照面值计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面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按照发行收款减去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科目。

注意: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比例分摊,负债成分负担的发行费用应当计入“发行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权益成分负担的发行费用应当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科目。

★若是不存在发行费用,通常“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等于“其他权益工具”;且不存在发行费用的通常应付债券后期摊销不用重新计算实际利率,按照折现利率计算即可;但是若存在发行费用,则需要 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分摊后根据新的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计算实际利率),根据计算的实际利率摊销;

★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

企业延期付款购买资产,如果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所购资产的成本应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最低租赁付款额,确认长期应付款;

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满足以下条件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

使用寿命的大部分(大于等于75%);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等于90%);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之间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初始直接费用通常以银行存款支付,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较低者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银行存款(支付初始直接费用) 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协议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印花税等;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能够取得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的,应当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企业无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且租赁合同没有规定利率的,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折现利率选择:出租人内含利率-租赁合同规定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租赁内含利率:在租赁开始日,使得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的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每期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

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租赁合同规定利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租赁合同规定利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若是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折旧政策、折旧期间):

对于融资租入的资产、计提租赁资产折旧时,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则应计提的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扣除担保余值后的余额;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未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担保,则应计提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提示: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扣除与承租人有关的担保余值);

确定租赁资产的折旧期间时应当视租赁合同而定,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即可认为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应当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计提折旧;

★履约成本: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项使用费用,如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承租人发生的履约成本通常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或有租金: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为依据计算的租金,或有租金子啊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租赁期届满时会计处理(返还租赁资产、优惠续租、留购租赁资产):

返还租赁资产:借:长期应付款(担保余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留购租赁资产:借:长期应付款(购买价款)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借款费用: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一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差额;

★借款费用的确认: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注意: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一般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等)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既包括专门借款也包括一般借款,其中对于一般借款,只有在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才应将与该部分一般借款相关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否则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但是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只有发生在资本化期间的有关借款费用才允许资本化,资本化期间的确定是借款费用确认计量的重要前提;

★开始资本化时点:资产支出已经发生(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承担带息债务等)、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实体建造已经开始);

★暂停资本化时点: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

若是中断是使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则 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继续资本化;

满足下列条件时表明满足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可以停止资本化: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全部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所构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与设计要求合同规定或者生产要求相符,即使有个别与设计合同或者生产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或者销售;继续发生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已经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需要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在试生产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生产出合格产品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转或者营业的应当认为该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

注意:如果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如果企业购建或者生产的资产各部分分别完工但是必须等到整体完工后才能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的,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借款费用的计量:

专门借款: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专门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对专门借款而言,资本化期间的借款费用全部资本化,费用化期间的借款费用全部费用化。对费用化金额的计算可以比照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式处理,即费用化期间的利息费用减去费用化期间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一般借款: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本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化金额=全部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费用

一般借款资本化利息费用=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合计(每笔资产支出金额*该笔资产支出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合计(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在资本化期间,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得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借款存在的溢价折价,计入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当摊销的折价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除了外币专门借款外的其他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财务费用(即:在资本化期间,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应当予以资本化;外币一般借款本金及利息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者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注意预付账款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一般认为,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者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若是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25%则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是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25%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注意整个资产交换金额即在整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最大的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两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账面价值计量;

其中公允价值计量满足条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商业实质的判断: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公允价值能够可靠估计的判断:

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是同类或者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同类或者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者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账务处理(以出定入):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的销项税-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相应销售成本;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当作为处置处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当作为处置处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并将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持有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余额转入投资收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余额转入投资收益;

相关税费的处理:

与换出资产相关的税费和出售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处理相同,如换出固定资产支付的清理费用、换出不动产应交的营业税等计入营业外收支,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应交的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与换入资产有关的相关税费和购入资产相关税费的处理相同,如换入资产的运杂费和保险费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中;

★账面价值计量下的账务处理(以出定入):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换入资产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支付的应当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首先应当按照单项资产的原则确定换入资产成本总额,然后按照比例分摊到各单项资产

若是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合理确定):

每项换入资产成本=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

若是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合理确定)或者账面价值计量:

每项换入资产成本=该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换入资产成本总额;

第十二章《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方式:

债务重组: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作出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重组的方式: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三种方式组合;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债务人、债权人相应会计处理):

以资产清偿债务(以现金清偿、以非现金清偿):

债务人: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债权人:借: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 资产减值损失

贷方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由于前期多计提了坏账准备),借方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债务重组利得“营业外收入”;

若是抵债资产需要计算增值税销项税,在增值税不单独结算的情况下,债务重组利得=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抵债资产公允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

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资产转让损益,按照销售或者处置资产处理,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等科目;抵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为销售处理,根据收入准则相关规定,按照存货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抵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性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还应当将原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金额对应部分转出计入投资收益;抵债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还应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金额对应部分转出计入投资收益;抵债资产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还应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债权人会计处理:

借:XXX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取得资产相关税费) 应交税费-进项税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若是借方差额)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相关税费) 资产减值损失(若是贷方差额)

注意:若是债权人取得的抵债资产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若是债权人取得的抵债资产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且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决策的,发生的相关直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将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溢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债权人:借:长期股权投资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应收账款 资产减值损失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债务人: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公允价值) 预计负债(或有应付)营业外收入-利得

债权人: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应收账款 资产减值损失

对于债务人而言(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若是或有应付金额在随后的会计期间没有发生的,企业应当冲销已确认的预计负债,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借:预计负债 贷:营业外收入);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只有在或有应收金额实际发生时才能计入当期损益,对应的科目应当与金额的确定方法性质相挂钩,如果是利息性质的则冲减财务费用,其他性质的如偿还豁免的本金则计入营业外收入(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 利息收入);

第十三章《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概述:

或有事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项未来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或有事项发生的结果时间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一般的或有事项包括: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义务、承诺、环境污染整治等;

或有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经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者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或

有负债不论是潜在义务还是现实义务,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而不能在财务报表中确认,但是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

或有资产: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予以证书;或有资产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不能确认资产,不能在财务报表中确认,企业通常也不披露或有资产,但是或有资产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转化为预计负债和资产

★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

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若是上述三个条件有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则属于或有负债,不能确认预计负债;

最佳估计数:

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实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连续范围、等概率:取中间值(算数平均数)

单个项目: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

多个项目:按照可能发生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加权平均数)

(在产品质量保证中,提出产品保修要求的可能有许多客户,相应的企业对这些客户负有保修以为属于多个项目,故要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最佳估计数)

预期可获得补偿:

企业清偿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者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者其他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当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

注意: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的前提条件是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不能冲减“预计负债”科目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支出

或有事项确认资产同时满足条件:相关义务已确认负债、从第三方或者其他方得到补偿基本确定;

预计负债计量需要考虑的因素:风险和不确定性、货币时间价值、未来事项;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

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营业外支出(赔偿支出) 贷:预计负债

债务担保:

借:营业外支出(担保损失) 贷:预计负债

产品质量保证: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注意:如果发现保证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预计数相差较大的应当及时对预计比例进行调整;如果企业针对特定批次产品确认预计负债,则在保修期结束时应当将“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余额冲销同时冲销销售费用;已对其确认预计负债的产品,若企业不再生产了,那么应在相应的产品质量保证期满后,将“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余额冲销,同时冲销销售费用;

亏损合同:

(预计负债金额为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和撤销合同发生的损失两者较低者)

亏损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照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当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重组义务:

重组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主要包括出售或者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较大调整、关闭企业的部分经营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表明企业承担重组义务的条件: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

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预计负债金额,其中直接支出是企业重组必须承担的直接支出,并且与主体继续进行的活动无关的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因为辞退福利确认的预计负债应当通过“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计量预计负债时不考虑预期处置相关资产的利得或损失,若其减值不确认预计负债,但是影响企业利润;

★或有事项的列报:

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当与其他负债项目区别开来单独反映;

或有负债无论时潜在义务还是现实义务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而不予确认;除非或有负债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否则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

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资产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因而不予确认;企业通常不应当披露或有资产,但是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预计负债:列报、披露

或有负债:极小可能不披露,很可能转化预计负债,基本确定为其他应付款

或有资产:很可能披露,基本确定转化其他应收款

第十章《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的概述: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或者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支付特征:一是股份支付是企业与职工或者其他方之间发生的交易;二是股份支付是以获取职工或者其他方服务为目的的交易;三是股份支付交易的对价或者定价与其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

股份支付的四个环节:授予日、可行权日、行权日、出售日、失效日;

授予日: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

可行权日: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职工或其他方具有从企业取得权益或者现金权力的日期;

行权日:职工和其他方行使权力、获取现金或权益工具的日期;

出售日:股票的持有人将行使期权所取得的期权股票出售的日期;

股份支付工具的主要类型: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为获取服务而以股份(如限制性股票)或其他权益工具(如股票期权)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为获取服务而承担以股份或者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的交付现金或者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如授予职工现金股票增值权、模拟股票等;

★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

股份支付条件的种类:

可行权条件(服务期限条件、业绩条件-市场条件/非市场条件)、非可行权条件;

条款和条件的修改:

对于条款和条件的有利修改:应当考虑修改后的可行权条件,将增加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相应的确认为取得的服务的增加;对于条款和条件的不利修改,应当如同该变更从未发生除非企业取消了部分或者全部已经授予的权益工具;取消或者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计量原则:

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对于换取职工服务的股份支付,应当以股份支付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数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对于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将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溢价;

对于换取其他方服务的股份支付,应当以股份支付所换取的服务的公允价值计量;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计量原则:

应当按照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成本费用和相应的应付职工薪酬,每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股份支付的处理:

授予日:

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无论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在授予日均不作会计处理;

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取得的职工或者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应当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同时按照相同金额确认所有者权益或者负债;

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累计成本费用-以前期间已确认成本费用累计成本费用=预计可行权股数*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已过等待期/等待期间

对于现金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成本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当期应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累计应付职工薪酬-以前期间累计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预计可行权股数*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已过等待期/等待期间

可行权日之后:

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确认成本费用,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得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应付职工薪酬

行权日: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回购股份支付进行职工期权激励:

按照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借:库存股(回购股数*每股回购价格) 贷:银行存款

企业以回购股份形式奖励本企业职工的,属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按照准则对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规定,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取得的职工服务借方计入成本费用,贷方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相关成本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职工行权:借:银行存款(企业收到股票价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累计) 贷:库存股

(行权股数*每股回购价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企业集团内涉及不同企业的股份支付交易的会计处理(结算企业、接受服务企业):

对于结算企业而言:

结算企业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

结算企业不是以其本身权益工具而是以集团内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进行结算,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

注意:结算企业是接受服务企业的母公司,结算企业由于承担了向接受服务企业的职工结算股份支付的义务,因而视为对该接受服务企业的投入,应当按照授予日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或应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增加对该接受服务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该股份支付交易属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情况下应当同时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该股份支付交易属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情况下应当同时确认一项负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接受服务企业而言:

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或者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其本身权益工具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确认所接受服务的成本费用,同时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接受服务企业具有结算义务且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确认所接受服务的成本费用,同时确认一项负债;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应付职工薪酬

注意:合并财务报表中一般反映的和结算企业的一样,对于多余的部分编制抵消分录;

第十五章《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概述: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者非货币性资产,但是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特征:政府补助是无偿性的;直接取得资产(如企业取得的政府拨款、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方式返还的税款、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如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了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如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因为其实质上是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实务中既有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政府补助,比如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

也存在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政府补助,比如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等;

财政拨款:政府无偿划拨给企业的资金,通常政府在划拨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

财政贴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发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税收返还: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方式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处理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免、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体现了政策导向,但是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因此不作为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处理;

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政府补助的分类: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者以其他方式形成的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除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企业应当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收到或者应收的金额确认和计量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如增值税返还等,应当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如每季度收到的季度粮食定额补贴等,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以后期间分期摊销计入营业外收入;

注意: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损益;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者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第十七章《外币折算》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外币交易: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包括买入或者卖出的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和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外币即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企业一般选择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企业选择记帐本位币应当考虑的因素:

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或者劳务的计价和结算;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

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或者分支机构;

企业在境内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或者分支机构,选定的记帐本位币与本企业的记帐本位币不同的,也应当视同境外经营;确定境外经营不是以位置是否在境外为判定标准,而是要看选定的记帐本位币是否与本企业的记帐本位币相同;

企业选择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的应当考虑因素:

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等;

企业选择的记帐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确需变更记帐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帐本位币,折算后的金额以新的记帐本位币计量的历史成本,由于采用同一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交易发生日、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

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

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通常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帐本位币金额,当汇率变化不大时为简化核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

企业发生单纯的外币兑换业务或者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仅用中间价不能反映货币买卖的损益,应当按照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折算(即银行买入价或者卖出价);

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或者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帐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的会计处理:

货币性项目:企业持有的货币和讲义固定或者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非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比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

期末调整货币性项目时,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结算外币货币性项目时,因汇率波动而形成的汇兑差额也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帐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其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时,应当先将可变现净值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帐本位币,再与以记帐本位币反映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存货的期末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比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原记帐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如为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其汇兑差额则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循的规定: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除了“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相似的汇率折算;

按照上述规定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其他综合收益)列示;外币财务报表折算顺序:先折算利润表、再折算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最后折算资产负债表;

企业选定的记帐本位币不是人民币的,应当按照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原则将其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财务报表;★包含境外经营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特别处理:

少数股东应当分担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应当并入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的处理:

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记帐本位币反映,则应在抵消长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同时,将其产生的汇兑差额转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财务费用

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帐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反映,则应当将母子公司此项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互相抵消,差额转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作为集团整体,长期应收款和长期应付款应当互相抵消,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长期应收款和长期应付款产生的汇兑差额是由于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形成的,不应影响合并净利润,所以应当将其有“财务费用”转入“其他综合收益”;

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属于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按照比例在少数股东权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中列示;

★境外经营的处置:

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应当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的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部分处置境外经营的,应当按照处置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第二十一章《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事业单位: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特点: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发实现制,但是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者购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

单位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资无资;

负债:短期借款、应付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净资产: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支出: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其他支出;

★事业单位特定业务的核算;

国库直接支付业务的核算:

财政直接支付: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直接支付:

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年度终了,根据预算和实际差额: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下年恢复额度后,实际支出时: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注意: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不做会计处理,实际发生支出时做会计处理;

财政授权支付:

收到代理银行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按照规定支出:借:事业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年度终了,注销: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下年恢复:借:零余额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长期投资的核算:

长期投资是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事业单位长期投资的增加和减少,应当相应的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账面余额应当与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账面余额相等;

借:长期投资(购买价款、税金、手续费等) 贷:银行存款/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资/无资 累计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投资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事业基金

固定资产的核算:

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在实际支付购买价款时确认为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在计提折旧时,逐期减少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固定资产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其他应付款或长期应付款(质量保证金)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未付清租赁费时,固定资产净值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的科目余额不等;

计提折旧: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处置: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非流(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银行存款-变价收入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银行存款-处理费用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应缴国库款

无形资产核算:

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应当相应的增减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在计提摊销时逐期减少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无形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银行存款-变价收入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应缴国库款

结转结余和结余分配的核算:

事业单位区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单独设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核算;

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是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补助资金;财政补助结余是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需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期末,根据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其他支出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

项目未完成,“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有余额;

非财政补助结余: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支、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 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应缴税费-企业所得税

注意:若经营结余是借方余额,则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第二十二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

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特征:该组织不是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的;

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

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特点:该组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既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也不取得经济回报,因此其

会计要素不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而是设置了净资产这一要素;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因此设置了费用要素,而没

有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要素;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 收入-费用=净资产变动额

资产: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民间非营利组织带来经济利益或服务潜力,如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受托代理资产等;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服务潜力的资源流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如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

净资产: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限定性净资产、非限定性净资产;

(转 载于: 工作总结之家)

收入: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导致本期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流入,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等主要业务活动收入和其他收入;

费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本期净资产减少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流出,包括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其他费用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特定业务核算:

受托代理业务的核算:

受托代理业务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从委托方收到受托资产,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将资产转赠给指定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受托代理过程;在受托代理业务中,民间非营利组织只是起到中介人的作用。

注意:若受托代理资产为货币资金等,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作为受托代理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受托代理资产为短期投资或非现金资产的,应当视不同情况确定其入账价值,如果委托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发票、报关单、协议等),应当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与受托代理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受托代理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如果捐赠方没有提供相关凭据的,受托代理资产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收到受托代理资产时:借:受托代理资产 贷:受托代理负债

转赠或转出代理资产时:借:受托代理负债 贷:受托代理资产

捐赠收入的核算:

捐赠属于非交换交易法一种,通常是指某个单位或个人自愿的将现金或者其他资产无偿转让给另一个单位或个人,或者无偿清偿或取消该单位或个人的负债;

捐赠是无偿的转让资产或者取消负债,属于非交换交易;捐赠是自愿转让资产或者取消负债;捐赠交易中资产或者劳务的转让不属于所有者的投入或者向所有者的分配;

捐赠收入分为限定性捐赠收入和非限定性捐赠收入;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区分捐赠和捐赠承诺,捐赠承诺不满足非交换交易收入的确认条件,即民间非营利组织对于捐赠承诺,不应得予以确认,但是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劳务捐赠,不予确认,但是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接受捐赠时:借:银行存款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对于接受的附条件的捐赠,如果存在需要偿还全部或者部分捐赠资产或者相应金额的现实义务时(如无法满足捐赠条件必须将部分捐赠退还给捐赠人),按照需要偿还的金额:

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限定性捐赠收入的限制在确认收入的当期得以解除:

借: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贷: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期末:借: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贷:限定性净资产

借: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

会费收入的核算:

一般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费收入为非限定性收入;

收到当期会费:借:银行存款 贷:会费收入-限定性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本年收到以后年度会费: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期末:借:会费收入-限定性收入 贷:限定性净资产

借:会费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

业务活动成本的核算:

业务活动成本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业务活动目标、开展某项目活动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发生的业务活动成本:借:业务活动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期末:借:非限定性净资产 贷:业务活动成本

净资产的核算:

按照是否受到限制,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分为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

期末结转限定性收入:借: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政府补助收入-限定性收入

贷:限定性净资产

限定性净资产重分类:如果限定性净资产的限制已经解除,应当对净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将限定性净资产转为非限定性净资产:

借:限定性净资产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

期末结转非限定性收入和成本费用项目:

借: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会费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提供服务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政府补助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商品销售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其他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

借:非限定性净资产

贷:业务活动成本 管理费用 筹资费用 其他费用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三张基本报表,同时编制会计报表附注;

第十六章《所得税》

★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pK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符合条件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税前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计算应纳税所得税,计算应交所得税;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除了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

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摊销年限、预计净残值的不同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得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成本

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计税基础:按照历史成本基础确定(与固资、无资相同)

将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期初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在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与账面价值相等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税,因此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如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预计负债:

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于发生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有关的支出实际发生时可全额税前扣除,故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某些情况下,某些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则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则计税基础为0;预收账款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税,则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当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是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在未来实际支付时可予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

递延收益:

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照税法规定,该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并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会计上确认为收益时,也同样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应作为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缴企业所得税,则该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0;

其他负债:

企业的其他负债项目,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样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行政性罚款和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对于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纳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情况: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税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情况: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但是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0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税法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类支出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也形成暂时性差异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是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

除了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当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商誉的初始确认:

商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在免税合并的情况下,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对应的科目为商誉,在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其企业合并成本是固定的,若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考虑递延所得税后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死循环状态;

若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税法规定该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应税合并),该商誉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计提减值准备,使得商誉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除了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在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若是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影响利润总额,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的会计科目是所得税费用;若是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会计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若产生暂时性差异由于免税合并形成的,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若产生暂时性差异是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形成的,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会计科目为留存收益;

因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故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商誉,该项交易或事项在发生时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故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所得税费用,从而不会影响留存收益,交易发生时产生暂时性差异的义务也不会涉及股本、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因此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所有者权益,若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使会计等式平衡,则只能增加资产的价值或者减少其他负债的价值,这种会计处理违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权益法核算调增的长期股权投资,若是没有出售计划则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若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是否应当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考虑该项投资的持有意图: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当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考虑到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制,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上页 下页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暂时性)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原因在于: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要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则有违背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无对应科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另外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以后,继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当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

与当期及以前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主要有: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同时包含负债和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等;

★适用所得税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因适用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

★当期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应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消,因此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不同,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不同,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的列报: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同时还应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当期所得税资产和当期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以抵消后的净额列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中,一方的当期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另一方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不能予以抵消,除非所涉及的企业具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并且意图以净额结算;

★规律总结: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冲减应税所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计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列入贷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减少应税所得,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增加应税所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列入借方,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第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会计政策:企业在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原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规定的、适用于企业会计核算(初始确认)所采用的特定会计原则,如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条件等;

会计基础: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事项而采用的会计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

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用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

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行为

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即制定了新的国家

统一的会计制度,或修订了原有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变更会

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

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或者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对某些交易或者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者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对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步骤: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相关账务处理、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财务报表附注说明;

注意: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调整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即变更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金额”栏目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上年年末余额;

累计影响数通常通过以下步骤取得:

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者事项;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金额;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

注意: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不会影响以前年度的应交所得税,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 的调整,但是追溯调整时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当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前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金额,如发出存货方法的调整;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国家有规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能追溯调整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不能追溯调整的,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会计估计: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会计估计变更:由于资产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额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改变等均是对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因此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注意: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的改变不是对资产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故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若是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差错,按照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改变等;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如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改变;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前期差错:由于没有运用或者错误运用下列信息(编制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者错报;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者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前期差错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和不重要的前期差错;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

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要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是应该调整发现当期和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

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

如果能够合理确定前期差错累计影响数,则重要的前期差错的更正应采用追溯重述法;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涉及损益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最终转入留存收益;

前期差错累计影响数是指前期差错发生后对差错期间每期净利润的影响数之和;

如果确定前期差错累计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若是税法允许调整应交所得税的,则差错更正时调整应交所得税,否则不调整应交所得税;若调整事项涉及暂时性差异的,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十九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者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调整事项的特点: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几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者确认一项新的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做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这里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但是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若是涉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相关项目的可能进行调整;

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完成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或本年发生数;当年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以及经审批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不应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非调整事项说明的情况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其中重要的非调整事项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财务报表无关,但是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决策,因此应按照准则规定适当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总结—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账务处理程序:

无论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还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其处理的本质都是要将以前的业务追溯调整成最新口径,所以先想当初的原始分录是怎么做的,再想想应当达到什么标准,而后将其差额修补上即可;

调整所得税: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问题:由于会计政策变更通常是会计行为而不是税务行为,一般不影响应交所得税,所谓的影响也仅仅局限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即基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产生了新的暂时性差异影响递延所得税;

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问题:如果该差错影响到了应税所得口径,应当调整应交所得税,如果该差错影响到了暂时性差异,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如果差错更正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则参照日后调整事项的原则处理;

上页 下页 余下全文

2016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总结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所得税问题:调整年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的条件是调整事项影响到了应交所得口径,调整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是调整事项影响到了暂时性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不允许出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对于前期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的先通过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随后结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报表修正:

★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表时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结果和综合性描述;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附注);

按照编报期间不同:中期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

按照编报主体不同:个别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依据各项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

持续经营是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及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

除了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外,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其他财务报表;

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质量要求,目的是使同一企业不同期间或者同一期间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相互可比;

如果某项目单个看不具有重要性可以将其与其他项目合并列报,如具有重要性则单独列报

财务报表项目应当以总额列报,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的项目和损失项目的金额不能相互抵消,即不得以净额列报,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另有规定除外(不属于抵消可以净额列示的情况:一组类似交易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以净额列示但具有重要性的除外、资产或负债项目按照扣除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列示、非日常活动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并非企业的主要业务);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合并资产负债表:

★合并利润表:

★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现金流量表:

★特殊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附注:

★合并财务报表的综合举例:

上页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讲的是关于固定资产、企业、存货、应当、费用、成本、按照、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工会会计个人总结


一、注重对工会干部及广大职工的教育,切实提高综合素质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在职工中广泛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荣辱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2、加强法律法规等教育。利用请进来、派下去等办法进行业务、法律、法规、心理学、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一是邀请市总工会领导上课,一期授训120多人;二是利用全国总工会女工部派下来的心理学专家到村、企业上课,六期受训560人;三是利用新建工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之际上安全生产课,八期受训250人;四是与团工委等联合开展了综治进民企知识竞赛,与安监所等联合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此外,各村、企业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广泛开展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了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素质。

3、加强职能技能教育。一是街道工会与经发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两次消防演习,观摩人数达250人次;二是各工会广泛开展学技术、比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操作运动会,金轮集团工会从6月份开始在各分厂开展了初赛,参与项目15个,参与人数达520人;集团工会打算于九月份进行决赛。

4、加强企业管理教育。为了提高车间班组长以上人员的,管理水平,街道工会发动落实了8名职工参加宁波市组织的工商管理专业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夯实工会工作基础。

1、加大工会新建工作力度。今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企业不断增加,街道应新建工会达到25家,组建任务非常繁重。起初,我们采取跑下去逐家上门做工作,宣传有关政策,要求企业组建工作。企业主表面上是支持的,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六月份,宁波市总工会等五家单位联合发了《关于依法对未建工会企事业单位收取筹备金的实施意见》文件,我们街道结合实际于七月下旬把文件下发到各应建工会的企业,并进行宣传,限时做好工会组建工作,效果相对比较好。到目前已建7家。同时,为了减轻下面同志的负担,街道工会组建好一家,工会二证就审报一家。

2.加快村联合工会建设。重点解决村级工会作用发挥问题。(1)依托村落文化宫,分三片组织职工开展了文体活动。上半年新华村、联兴村组织了广场文艺演出,庙山村组织了体育运动会,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的活力。(2)落实工会考核制度、把村联合工会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所属企业工会单建工会,经常开展各项工作等列入考核范畴。(3)推广金堂村联合工会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做法。四月份,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张成富等一行有关领导来我街道金堂村调研工作,张部长说:这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党的依靠方针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体现了工会工作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员管理,使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管理。金堂村的做法向国外网上发出后,国外人士感到很惊讶!认为这是做好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好方法。年初,在工会干部培训会议上,街道工会请孙其达同志作了工作介绍,并指导漾山村、联兴村等开展这项工作。由于领导参谋做得好,工会工作开展出色,金堂村联合工会得到了街道办事处5000元的奖励。

工会会计年终总结


今年1-8月份以来,我们街道工会按照市总工会的总体步署, 广泛开展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了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素质。文章对一年的工作进行了两方面总结,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工会会计年度总结。

一、注重对工会干部及广大职工的教育,切实提高综合素质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在职工中广泛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荣辱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2、加强法律法规等教育。利用请进来、派下去等办法进行业务、法律、法规、心理学、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一是邀请市总工会领导上课,一期授训120多人;二是利用全国总工会女工部派下来的心理学专家到村、企业上课,六期受训560人;三是利用新建工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之际上安全生产课,八期受训250人;四是与团工委等联合开展了“综治进民企”知识竞赛,与安监所等联合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此外,各村、企业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

3、加强职能技能教育。一是街道工会与经发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两次消防演习,观摩人数达250人次;二是各工会广泛开展“学技术、比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操作运动会,金轮集团工会从6月份开始在各分厂开展了初赛,参与项目15个,参与人数达520人;集团工会打算于九月份进行决赛。

4、加强企业管理教育。为了提高车间班组长以上人员的,管理水平,街道工会发动落实了8名职工参加宁波市组织的“工商管理”专业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夯实工会工作基础。

加大工会新建工作力度。今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企业不断增加,街道应新建工会达到25家,组建任务非常繁重。起初,我们采取跑下去逐家上门做工作,宣传有关政策,要求企业组建工作。企业主表面上是支持的,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六月份,宁波市总工会等五家单位联合发了《关于依法对未建工会企事业单位收取筹备金的实施意见》文件,我们街道结合实际于七月下旬把文件下发到各应建工会的企业,并进行宣传,做好工会组建工作,效果相对比较好。到目前已建7家。同时,为了减轻下面同志的负担,街道工会组建好一家,工会二证就审报一家。

上一篇:管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大学学期总结

"销售会计半年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