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古诗词精选5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诗人古诗词吗?下面的“中秋的古诗词”相关句子 主题,是由栏目小编为您提供的,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句子!
中秋的古诗词【篇1】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中秋的古诗词【篇2】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 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中秋的古诗词【篇3】
《送魏八》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赏析: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中秋的古诗词【篇4】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赏析】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中秋的古诗词【篇5】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中秋节,月夜,写景,山水,写水
注释
①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诗人由贵州返回海宁,途径洞庭湖,正值中秋,游后作成此诗.
②霾云;阴云.蓬蓬;茫茫覆盖貌.冒;覆盖.
③敛容;改变容颜.
④冯夷宫;冯夷,神话传说中的水神,其宫殿在湖水深处.
⑤“此时”二句;骊龙,黑色的龙.《庄子·列御》记;骊龙颌下有珠,经常浮游水上,衔珠长吟.二句意为这时潜伏深处的骊龙,因为眼花缭乱,不能浮游上来衔珠长吟了.
⑥“巨鱼”二句;腾踔(chuō);跳跃.千黄金;意为千万鳞片像黄金一样闪闪耀眼.
⑦翻;反.
Gz85.coM编辑推荐
中秋诗句经典古诗(精选5篇)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有哪些曾经惊艳到您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别推荐“中秋诗句经典古诗”,希望您分享本页句子内容与您朋友!
中秋诗句经典古诗(篇1)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中秋节,月夜,写景,山水,写水
注释
①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诗人由贵州返回海宁,途径洞庭湖,正值中秋,游后作成此诗.
②霾云;阴云.蓬蓬;茫茫覆盖貌.冒;覆盖.
③敛容;改变容颜.
④冯夷宫;冯夷,神话传说中的水神,其宫殿在湖水深处.
⑤“此时”二句;骊龙,黑色的龙.《庄子·列御》记;骊龙颌下有珠,经常浮游水上,衔珠长吟.二句意为这时潜伏深处的骊龙,因为眼花缭乱,不能浮游上来衔珠长吟了.
⑥“巨鱼”二句;腾踔(chuō);跳跃.千黄金;意为千万鳞片像黄金一样闪闪耀眼.
⑦翻;反.
中秋诗句经典古诗(篇2)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中秋诗句经典古诗(篇3)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这首词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首二句描写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个尘世,手法形象.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一派开阔之象.颈联中的“让”字可谓神来之笔,点出明月的光彩远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尾联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这般闲适从容.“玉京”在这里代指明月,诗人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中秋诗句经典古诗(篇4)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与古代许多文化旅游名城的关系非常密切。与之相关的许多经典古诗词也是深入人心,被世人传颂至今。
首先古人就已经开始赞美中秋佳节了。唐代诗人杜甫在《中秋》一诗中写道:“谁谓含娇怀素质,生来惯恣养奇豔? 教人都道柳如烟,全仗风光借力行。”
这首诗中,杜甫将中秋之夜的美景与月亮、柳树、景象等自然美景相结合,美丽的景色与节日的感慨相得益彰,深刻地表达了中秋的美好寓意。
清代知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韬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再次表达对中秋的热爱。诗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王韬在这首诗中写下了自己对于中秋的深情寄托,把中秋和赏月、古韵相结合,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中秋与此时的景色之美的深切关注。
然而,中秋节不仅仅有美景可赏,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传统活动,这些也是中秋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诗人苏轼在《东篱乐府·中秋篇》中写道:“嫦娥舞袖,云彩揽衣,举袂成双去,掌中舞条微。”
诗人以舞蹈的方式,描绘出了嫦娥在月光下手持月饼在月亮上舞蹈的这个历史故事,这让人们更能深入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更是尤为形象、直观地表现了中秋常见的传统活动:赏月、品尝月饼和放烟灯,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金波玉涡双双滴,风度翩翩舞银蛇。”
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这些传统活动,表现出了中秋节的热闹、欢乐和祥和。
至此,不难发现,“中秋古诗词”不仅仅是很好的文学代表,更是中国民众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它们以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中秋节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地渗透到广大民众的生活中,让我们对于中秋节的热爱不断升华和延续。
所以我们应该传承和继承这些中秋古诗词,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将中国这一文化瑰宝一代传一代,集体繁荣兴盛,让我们学会借古融今,珍惜我们身处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让美好传统永存。
中秋诗句经典古诗(篇5)
《长相思》(宋柳永)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中秋诗意古诗词(7篇)
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并整理了一些中秋诗意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句子。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1)
《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2)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与古代许多文化旅游名城的关系非常密切。与之相关的许多经典古诗词也是深入人心,被世人传颂至今。
首先古人就已经开始赞美中秋佳节了。唐代诗人杜甫在《中秋》一诗中写道:“谁谓含娇怀素质,生来惯恣养奇豔? 教人都道柳如烟,全仗风光借力行。”
这首诗中,杜甫将中秋之夜的美景与月亮、柳树、景象等自然美景相结合,美丽的景色与节日的感慨相得益彰,深刻地表达了中秋的美好寓意。
清代知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韬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再次表达对中秋的热爱。诗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王韬在这首诗中写下了自己对于中秋的深情寄托,把中秋和赏月、古韵相结合,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中秋与此时的景色之美的深切关注。
然而,中秋节不仅仅有美景可赏,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传统活动,这些也是中秋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诗人苏轼在《东篱乐府·中秋篇》中写道:“嫦娥舞袖,云彩揽衣,举袂成双去,掌中舞条微。”
诗人以舞蹈的方式,描绘出了嫦娥在月光下手持月饼在月亮上舞蹈的这个历史故事,这让人们更能深入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更是尤为形象、直观地表现了中秋常见的传统活动:赏月、品尝月饼和放烟灯,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金波玉涡双双滴,风度翩翩舞银蛇。”
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这些传统活动,表现出了中秋节的热闹、欢乐和祥和。
至此,不难发现,“中秋古诗词”不仅仅是很好的文学代表,更是中国民众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它们以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中秋节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地渗透到广大民众的生活中,让我们对于中秋节的热爱不断升华和延续。
所以我们应该传承和继承这些中秋古诗词,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将中国这一文化瑰宝一代传一代,集体繁荣兴盛,让我们学会借古融今,珍惜我们身处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让美好传统永存。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3)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4)
中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中秋节的祈福和赞美,更是表达了对人类情感的思考和探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中秋古诗词的历史、内容和意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叫月圆节,是人们的团圆节。相传古时候,中秋节是为了祈求丰收和祭祀月神而设立的,人们会在这一天享受月光,吃月饼,赏花灯,看月亮,感受家人的重要和友情的深厚。
中秋古诗词的诞生与中秋节的重要性密不可分。从唐宋时期开始,人们将中秋节视为一个诗人讴歌自然美、民众欢聚、情感交流的好时机。古代诗词家们为中秋节创作的佳作,实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精神追求,对中华民族的一次自我启迪。无论是王安石的《寒食帖》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古诗词都是对生命、未知和未来深深思考的体现。
中秋古诗词的内容既表现了对自然界睿智的普及,也反映了对社会民众生活的关注。这些古诗词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美妙的景象,记录着古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呈现出中华民族无穷的情感魅力。比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他在中秋节长途跋涉的时候,凭借星宿的引导和月亮的照耀,借用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勉励自己努力攀登,在人生的道路上向上进取。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秋古诗词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佳作,感受到古人对生命的珍视、人类情感的探索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同时,中秋古诗词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底蕴的一扇传媒窗口,它通过语言表达,传播着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精神遗产,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价值感染力,帮助我们明确自身文化地位,普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激发爱国之情和文化自信。
总之,中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更是中国古代文化顶点的体现。中秋节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一种美妙的情趣,一种生活的情歌。我们应该珍爱传统,发掘古诗词的深度和美感,将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5)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6)
《十二时·秋夜》(宋柳永)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7)
中秋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与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此又被称为“八月节”、“仲秋节”或“追月节”。在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同时也是赏月的好时候。中秋赏月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流传在中国各地,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吃月饼、赏花灯、吃团圆饭、赏月等等。
古代诗人在中秋节也是热衷于诗歌创作的时期,明代文学巨匠辛弃疾就曾经在《钗头凤·世情薄》一诗中写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阴雨。”这是一首秋天的伤感诗,描写了人世间的薄情和的艰难,也表现出辛弃疾的悲天悯人之情。此外,另一位唐代诗人李白也曾经有过一首名为《静夜思》的诗,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经典句句也体现出了中秋节赏月的情境。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大家,其诗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一诗中,他写道:“沉香亭北倚栏杆,茕茕残月嫩钩画。炉烟微起胜衰人,千里孤帆遇浦川。”苏轼的诗歌中富有抒情意境和思想深度,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亲人远方的思念和对人生命运的深深感慨。
作为一个中国重要的节日,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人们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和家人团聚,分享快乐和美食同时也寄托吉祥和安康。中秋节不仅是中国的秋天,更是一种人们快乐的生活方式。
秋天的古诗词(精选55句)
那么您知道诗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让我们解古人诗情画意的生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精挑细选的有关“秋天的古诗词”的资讯内容,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古诗词【篇1】
1、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2、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3、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9、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10、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11、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
12、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13、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14、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15、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6、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17、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秋下荆门》
18、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秋天的古诗词【篇2】
1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0、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21、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2、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23、去年中秋天漆黑,今年中秋月雪白。——杨万里《中秋月长句》
24、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25、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26、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2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9、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3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1、昨夜明河澹欲流,纤纤凉月报新秋。——陈恭尹《送陶虎侯二首·其一》
32、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33、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杜甫《洗兵马》
34、自是西湖秋更好,水光山色接长天。——曹勋《题扇二十四首·小楼连苑碧山前》
3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6、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秋天的古诗词【篇3】
37、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李建枢《咏月》
38、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39、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40、孤馆,度日如年。——柳永《戚氏·晚秋天》
4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2、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43、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44、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柳永《戚氏·晚秋天》
45、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46、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纳兰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47、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48、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李白《日出入行》
49、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50、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51、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杜牧《长安秋望》
52、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53、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頫《岳鄂王墓》
54、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刘禹锡《始闻秋风》
5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中秋节古诗5篇
欢迎来阅读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整理的一篇关于《中秋节古诗》的文章。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穿越千年的情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句子内容!
中秋节古诗【篇1】
《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中秋节古诗【篇2】
《秋夜月》(宋柳永)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宋柳永)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中秋节古诗【篇3】
《望汉月》(宋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宋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中秋节古诗【篇4】
《送魏八》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赏析: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中秋节古诗【篇5】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赏析】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