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搜集整理的“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相关资料敬请参考,专业的范文是怎么写的呢?范文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到我们。 读好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1】
感染分为两种,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心理上的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它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与交流,在互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医院及院感科开展的主要工作
1、认真研究学习《xx省医药医院管理评审实施细则》,做好创二优评审迎检准备工作,根据细则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整理归纳并补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2、加强对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指导、及时改进,特别是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分类不清、少数临床医生无菌操作不到位等现象进行多次现场督导纠正,彻底清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死角,真正做到医院感染管理的`全院规范统一,充分体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力度。
3、加强改进对环境微生物细菌监测工作,把监测工作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开拓性开展环境动态细菌监测,对临床消毒隔离工作起到实质性的检查督导作用,特别是主动对新生儿病房、母婴病房、新生儿暖箱等进行随机抽样监测,对重点区域消毒隔离工作的环境质量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提示作用。
4、开展重点去区域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启动了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5、做好院内感染爆发流行的监测报告及预防控制工作,20xx年院感科制订了“临床医院感染爆发预警报告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爆发前瞻性监测,实施这一制度,今年x月份我院外二科x类手术切精神,认真规范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使其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上半年本院未发生传染病院内感染,共计迎接上级检查共计次。
7、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院感科上半年已完成外出培训,及部分院内培训。
8、加强对临床各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察考核
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沟通,及时改进,对于反复纠正不力的问题纳入院级质控考核评分,奖惩兑现;做到随时检查指导,定时考核评价,定期向各科室通报考核情况,按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医院领导、医院质控科通报相关信息。
9、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管理,使用后一次性物品回收率100%,废用性医疗废物焚烧100%,重点督察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分类分装、医疗锐器、感染性垃圾处理等。
10、认真落实医院感染评价分析制度,做好相关信息统计上报工作,坚持定期召开院感工作会议,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各项监测评价、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评价分析通报,同时开展耐药菌株监测,院感病例病原学送检率分析,定期发放医院感染通讯
二、院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明年工作重点
1、目标性监测工作未完善。
2、全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设施需改进(垃圾桶、袋)。
3、洗手设施需改进(水龙头、洗手液等)。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2】
根据皖血地防办[20_]1号“关于印发20_年全省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省血防所“关于认真做好20_年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省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我站积极做好急感防控各项工作的准备和部署,构建了完善的急感疫情监测网络,加强了血防区重点人群和流动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大了汛期接触疫水人员和血防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搜索排查工作力度,全年没有发生一例急感病例,为巩固我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成果,如期实现今年各项血防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今年急感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三月底,我站成立了以站长负总责的急感防控领导组,负责急感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物资供应、宣传教育等;成立了毛益松副站长负责的急感疫情处理技术指导组,加强防制急感工作的有关知识培训;成立了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办公室,综合协调站部各部门之间的急感防控工作,并制定20_年急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血吸虫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和急感疫情值班制度;成立了以各血防组长负责的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处理小分队,按照急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的要求,易感季节深入急感防控第一线,积极开展疫情处理和急感防护工作。
二、急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1、疫点调查
按照省办工作要点的要求,根据近三年发生急感地点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的线索确定疫点及其范围,进行钉螺和感染性钉螺调查。在沿江11个重点村开展现有螺环境、可疑环境和历史有螺环境查螺1218.52万平方米,核实有螺面积798.08万平方米,并根据查螺结果,及时的确定易感地带范围和易感环境面积,在社区和村8个高危环境,组织开展了药物灭螺工作,计反复灭螺144.8万平方米,减低了有螺环境危险性。
2、疫情监测
5月下旬,站部召开了沿江血防区中心卫生院院长、防保站长、重点村村干部、乡村医生、禁牧协管员、沿江各造船企业负责人、郑浦港码头建设工地负责人和江滩种粮大户等人员参加的急感防控工作会议,大力宣传防控急性血吸虫病重要意义和防治知识,同时明确了各有关单位责任,确立了急感信息沟通联系制度和急感劝阻站人员工作职责,构建了全县急感疫情监测网络。在血吸虫病易感季节,站部各股组积极主动开展对县级各综合医院和沿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巡查,根据“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_)进行正确诊断,搜索急感或疑似急感病例,对可能发生的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一旦发生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出现急感暴发疫情。
3、信息管理和疫情报告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站部确定防治股长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对确诊的病例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上级有关机构,同时报县卫生行政部门。防治股及办公室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实行重点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周报告、零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在血吸虫病易感季节(4—12月)安排专人负责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每天三次定时浏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信息,及时报告疫情动态并做好了浏览记录。
4、健康教育
为了加强我县今年急感防控的健康教育工作,易感季节前,我站血防专业人员应用展板、宣传画、宣传单、标语、上血防知识课和发放防护油等形式对郑浦港码头建设工地工人、沿江造船企业施职工和渔船民等重点流动人群开展了广泛的血防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此类人群的血吸虫病防护意识;深入重点血防区小学开展放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科教片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沿江重点学校散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3000份;在重点流行村发放健教实用宣传品不锈钢饭盆300个,发放带回执的“防治急感明白纸”3000份,利用镇村广播站广泛播放急感防护知识,以此来提高血防区人群的急感防护意识,增加血防知识;设计并制作了“防控急性血吸虫病联系卡”和“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宣传单,将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与治疗印发疫区群众。
5、建立急感防护哨卡
4个重点村聘请8位“血防监管信息员”,负责在重点地段宣传防护常识,阻止人群下水,并及时上报接触疫水信息。各血防组也分段设立了“急感防护流动哨”,负责保护警示牌完好,劝阻人群下水,宣传防护常识,及时联络村防护哨卡,了解接触疫水人员信息并负责追踪登记,及时开展化验和预防服药工作。
6、渔船民定点监测
全年开展了二次大型渔船民现场查治和宣传活动,采用血清学方法(IHA)检查902人次,血检阳性18人,治疗和扩大化疗403人次。一次是和江苏省浦口区疾控在船闸开展联防联控活动,一次是在我县渔船民住地较集中的金河渔业队和牛屯河渔业队设立2个现场工作点,集中开展血吸虫病查治和宣教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石跋河、姥下河及西梁山渔业队等散在停靠点的渔船民,各血防组均组织专业人员上门入户开展血吸虫病查治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三、重点地带疫情分析
根据近3年发生急感地区、近3年查出阳性螺环境确定的今年重点环境为:目前螺情整体偏低,容易造成我们思想上的麻痹,正是我们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活螺螺口数、活螺框平均密度均比去年升高,导致全县钉螺密度难下面降,一旦汛期江水上滩,极易造成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这些地区螺病情监测的力度,适时开展药物灭螺灭蚴工作,实施有效的急感防控和监测措施,加快健康教育的进度,防止出现急感疫情,影响我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成果。
四、强化督查,确保措施落实
站部加强了急感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结合站部绩效考核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部门就急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层层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对在督查中发现问题的,责令相关单位及时整改。由于各项急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我县今年全年未发生一起急感病例,有力的巩固了我县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成果。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3】
20xx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xxx院感管理在20xx年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20xx年,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xx%,例次感染率xx%。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xx%,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xx%,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xx%,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xx%。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30%;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xx%;泌尿道例次感染率xx%;胃肠道例次感染率xx%;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xx%;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xx%;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xx%,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xx%,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xx%。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xx%,慢性病例次感染率xx%,高龄例次感染率xx%。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20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xx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xx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xx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xx份,消毒液采样培养xx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xx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xx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xx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xx份,合格率100%。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4】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控制院内感染是手术室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内感染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对医院参与市场竞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科控制院内感染工作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院感科的直接指导下,对院内感染工作控制较好。现将全年感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科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感染管理质控小组,专门负责科内消毒技术指导和监督,监测工作,提出了控制感染的措施和方法,经常检查每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与业务知识培训,使每个医护人员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手术室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院感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手术间、无菌物品储藏间每日用三氧机消毒2小时。每周更换消毒液和容器,碘伏、酒精每周更换两次,每月均对手术间、无菌物品物品储藏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表面和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敷料等含菌进行监测,并将结果上报院感科。在护理操作中做到了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和一做一擦手、一用一灭菌。对消毒物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有无过期物品。对一次性用品均进行毁行、浸泡,由供应室统一收集,使一次性用物的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对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本年度加强对医用垃圾的管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装,医用垃圾用黄口袋分开,对于针头、刀片、玻璃等锐器放在专用锐器盒内,由专人收集处理;每周五定时对手术室各个区域进行大扫除。全年我科召开了四次监控小组会议,会上将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订出了预防措施,分析薄弱环节,并制订措施,限期改正,同时对好的环节进行鼓励和表扬。
四、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体人员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科内全年进行12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等,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
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手术切口感染,保障病人安全。
(1)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进出手术室人员按要求着装。
(2)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规则。
(3)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消毒,无发霉、过期现象。
(4)对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技术加强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5)手术后器械按卫生行业标准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腔镜器械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6)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7)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工作人员、手术器械和物品、污染布类、污染环境等均严格按特殊手术后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六、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共采样133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37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36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24份,消毒液采样培养36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24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261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县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16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共收治手术病人1285例,其中无菌手术切口320例,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9。7%。
七、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我科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存在的问题
1、必须加强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技术管理,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2、需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感染手术的器械、敷料和环境的处理,加强自身防护,防止因为手术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3、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包括使用的控制。器械入室后必须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以保证器械的使用质量,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以上问题希望能得到院感科的重视和支持。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5】
一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内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各科室均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二、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未配置专用医疗废物桶及生活垃圾桶。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5、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感控科确实履行对购入产品的审核职责。医院购入的消毒药械必须是取得卫生部批件的产品。
6、全员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6】
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感科的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科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科20xx院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院感管理体系
根据医院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及规定,成立了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副主任担任组长,并由一名医务人员担任监控医生,明确了院感管理小组职责和监控工程师职责,将院感工作视为科室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院感管理体系。
二、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制定了《20xx年放射科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和《放射科感染管理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修订措施。根据院感工作计划,每月组织一次院感知识培训学习,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全年共进行院感培训十二次,培训率达100%。
三、强化环境监测管理
根据我科工作场所的特殊性,高防护、全封闭,空气滚动差,因此我科特别注重对工作环境的消毒监测,将消毒监测工作并入每天的交接班工作中,做到交班不遗忘、不漏项,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强化洗手合格率,洗手合格率达到100%。
四、加强对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往往是院内感染的一大隐患,为了控制病毒的传播,对来科室进行检查的传染病人,首先做好对职工的自我保护,事后,对该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如床单等进行一人一换,并及时登记,及时上报,严格控制漏报率,我科一年无一例传染病漏报。
六、存在的不足
虽然本年度以来我科的院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担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我科是辅助科室,病人在我科停留时间较短,且我科一般不对病人进行治疗,因此医务人员总认为医院感染不会在我科发生,存在认识上的麻痹性,对六步洗手法的掌握欠熟练。
2、对医院感染的理论掌握不透,由于对院感的认识上的不足,会造成对院感学习培训的不太重视,院感理论知识只在培训会上了解,会后不注意举一反三的学习,导致在应对院感检查需要回答理论问题时,出现回答不全甚至答不上来的现象。
七、下一年度院感工作的改进方向
强化科室院感小组的管理力度,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培训,将院感知识考核工作与职工年度考核相结合,进一步加强职工对院感工作重要性认识,为医院院感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院感科是一个新建科室,有些工作还是空白不规范,我就就职期间所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本年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
下,由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的协作下,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强化院感控制意识,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
二、定期对全员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并下科室
督导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三、按照《医院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四、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并按规定
进行网络直报,落实病区感染卡的填报。
四、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员和不
同部门(如手术室、内镜室、口腔科、消毒供应室、产房等)的消毒与隔离制度。并落实到位。六、制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7】
根据市局考核方案要求,我局对我县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从检查结果看,我县XX年传染病防治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得分应为满分(116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传染病发病率:
全年共报告发
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5466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死亡10例病例(狂犬病4例、艾滋病1例、病肝2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无甲类传染病。
7月12-11月1日对全县灾害疫情情况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共发现灾害相关传染病24例(其中痢疾7例,疟疾10例,感染性腹泻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并不比平常年份增高。
二、疫情报告系统: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100。
2、县、乡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较为健全,有制度,每个单位均有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各单位的各科室均有传染病诊治和报告登记簿。
3、我站全年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三、疫情报表:疫情报表及时率100。
四、报告卡填写: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为100。
五、网络直报建设:我县于XX年开始县乡镇两级均实现了网络直报,各单位均有专用疫情报告电脑和专人负责疫情网络报告。
六、甲乙类传染病流调率:除痢疾、感染性腹腹泻外我科对其余病种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病毒性肝炎的个案调查率可达90以上,少发病例调查率在100。
七、发生霍乱等重大疫情时报告与调查:今年无霍乱病例报告。
八、非典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为做好我县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县于1—4月份进行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监测,全县共设7个主动监测点,2所县直医院(中医院和县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鲍集、常坟、五岔、河溜、龙亢),设2名专职监测人员每半月对各监测点进行主动搜索,填报主动搜索表(一式2份被监测单位和我科各1份),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cdc。1—4月监测结果为0。
九、儿童计划免疫:
常规免疫:1—11月份共报告接种适龄儿童bcg91111832人、opv36536人次、dot35518人次、mv11435人次、乙肝疫苗33521人次、首针乙肝及时接种10912人,流脑接种44781人,乙脑42349人,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bcg96.59、opv98.90、dpt98.53、mv98.35、乙肝疫苗97.80、乙肝首针及时免疫率97.83。、流脑疫苗97.93,乙脑疫苗98.28;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opv10696人,免疫率100,mv加强免疫10500人,免疫率100;糖丸普服适龄儿童39132人,免疫率99.15。
十、afp监测:全年共监测afp病例4例,个案调查率、随访率、旬报及时率和14天内双份标本采集率,7天内标本关省率均为100,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率为1.71/10万.
十一、麻疹监测:共监测麻疹疑似病例247例,确诊229例,旬报和月报及时为100,个案调查率为100,血标本采集率83,未进行二次血标本采集。
十二、新生儿破伤风:共监测新生儿破伤风0例,月报告及时率和个案调查率为100。
十三、其他相关计免传染病监测:共监测流脑疑似病例7例,乙脑4例,其中确诊流脑病例5例、乙脑4例。全年共发生2起接种异常反应,均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
十四、接种率监测:
1、各乡镇于每月例会28日将本月接种情况汇总于常规免疫报表,我科于次月15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常规免疫接种情月、年报表及时率为100,
2、报表及时、完整,完整率为100。
3、接种率调查:5月份、11月份我县开展2次自查和省对我县1次综合考核,对全县19个乡镇28个防保所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调查结果显示:我县计免工作总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三次检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四苗各单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0以上。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8】
20xx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与配合下,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x月份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2、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并征得分管领导同意,修改了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办法、医院感染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方案等。
二、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细化院感质量管理
1、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实行风险管理。
2、统一设计制做了空气、飞沫、接触隔离三种隔离标识,标识的应用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使大家自觉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每个环节,防止院内感染的暴发。
3、工程师对我院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维护,监测紫外线强度均在正常使用范围内,更换了空气过滤网。
4、对保洁员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流程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5、根据医院各科室质量考核管理要求,每月采取量化考核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沟通,及时改进,对于反复纠正不改的问题纳入每月质控考核评分,奖惩兑现;做到随时检查指导,定时考核评价,定期向各科室通报考核情况,每季度以院感简讯的形式向院领导汇报,做到基础、环节、终末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6、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院感办每周深入临床,在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 无菌操作、环境卫生和保洁卫生工作质量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行整改。
7、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手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在全院范围内进一步完善手卫生设施,包括在各病房门口安放快速手消毒剂,重点科室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水龙头,配备干手纸,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包括保洁员)洗手六步法进行抽考,每周对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8、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督查,实行实时监控,避免多重耐药菌引发的交叉感染。
三、多渠道开展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全院职院感染的意识
院感专职人员参加了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市州级师资培训、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湖北省医院感染高级询证班学习,提升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
四、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办协助总务科不断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流程,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五、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每季度对新购进的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贮存进行监督检查,对科室使用过程的管理进行追踪管理,确保消毒药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符合国家要求。
医院院感科述职报告【篇9】
20xx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以防控医院感染,保障病人与医务人员安全为主线,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院医务人员院感控制意识不断提高,互相协作,很好的完成了全年院感控制工作。在市疾病控制中心全年质量抽样取得好成绩。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无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法律法规 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1、教育培训:
(1)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全年进行了全院院感培训两次,分别为《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及危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培训,参加人数116人次。考核成绩良好。
(2)为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直报工作的重视,做好直报工作,今年对临床、检验、放射、皮肤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培训。
为做好今年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先后两次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相关诊疗知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二版》的培训。
三次培训参加人次达162人,考试成绩良好。为临床预防、接诊、治疗,消毒隔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为加强我院医疗废物的收集交接管理工作,对全院卫生员进行了:六部洗手、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等内容的培训。
(4)科室每季度院感知识学习一次,落实良好,笔记齐全。
(5)供应室、检验科特种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完成岗位培训,持证上岗。院感办、供应室参加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的学习。
(6)医疗垃圾管理专职人员完成本年度培训,学习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暂存地院感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考核成绩良好。
(7)今年院感专职人员参加了网络直报员培训和考核。院感专职人员参加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
2、医院感染防范:
(1)及时监测防范医院感染:本年度无院感病例发生。我们同时对全院各病区提出警示,要求各病区有相关病例及时上报,采取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开窗通风、限制病员集中娱乐时间等措施。
(2)消毒隔离与手卫生: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完成各项医疗护理工作,操作护理间做好手卫生、手消毒。全年消毒隔离工作完成良好。
在对各临床科室的现场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如:操作中未戴帽子口罩,棉签无开包时间等),都及时与相关科室负责人指出,并立即纠正,同时与当月考核挂钩。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督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基本做到了抗菌药物使用有说明,病程有记录,使用前有标本采集和
病原学检测。药剂科每双月提供药讯,提供抗生素使用量的排序,为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生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全年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1%。
(4)参与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讨论,明确诊断和预防控制措施。
(5)二季度对全院消毒用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三证是否齐全进行了检查,对于部分过期的三证已通知相关单位给予及时更换。
(6)医疗废物管理:
现场查看各科室医疗垃圾的分类管理情况,各科室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包装有标示、出科有登记执行良好,医疗垃圾暂存点专人管理,出院有登记。污水专职管理人员定时抽样,检验合格。
(7)职业暴露管理:每月调查六个科室职业暴露情况,全年未发生职业暴露。
3、院感监测:
(1)七月市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进行了年度检查和抽样。抽样27件,合格率100%。
(2)全年中每月对各科室进行的双月科室自查、单月院感办抽查(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
(3)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合格。
(4)手术切口监测:全年无感染病例发生。
(5)院感率检测:本年度发生院感病例0例。
4、传染病管理:
(1)全年传染病病例共15例,无漏报现象。各科室有登记,报告卡填写准确。网络直报及时准确无漏报。每月有工作小结。
(2)为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今年特发传染病的接诊工作,根据卫生监督所对发热门诊检查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发热门诊的管理,保证了人员落实,防护用具到位,规范接诊分诊流程,并将接诊流程醒目上墙。督促医务人员将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
(3)四月份按照市疾控中心的要求,每日准时通过邮件和传真向区疾控中心报告我院流感样病例接诊情况,无漏报。
4)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要求,5月份为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接种人数88人次。
二、院感控制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手卫生:
针对手卫生依从性不够的情况,在加强培训和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库房手消毒液和快速擦手液的请领数量的抽查,发现用量和工作需要不符合。立即督促各科室及时补充快速手消毒液,添置手卫生的干手纸。同时加大临床考核力度。
2、质检反馈:
七月接受卫生局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以下改进:
(1)制定了后勤保障部门医疗废物管理的考核标准,积极与后勤部门沟通协调,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增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废物回收工作,改进了医疗废物回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3、消毒隔离:
(1)在病区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医生、护士在进行治疗时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不戴帽子口罩的现象。我们及时对本人提出批评,并要求科室领导加强规范操作的执行。
(2)检验科压力锅的内圈老化给予更换,保证了血标本就地灭菌后的回收。
4、传染病管理:
在日常检查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时,门诊上报传染病出现有迟报现象。多因报表转送过程中延误。已要求科室领导多督促,多教育。保证直报整个程序完成顺利。针对个别科室的日志填写不全的情况,已责成相关科室及时补齐。
5、抗菌素应用方面的问题:
去年无指针用药;用药档次过高;联合用药多;越线用药多;围手术期用药未按照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执行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手卫生依从性不够。
2、医疗垃圾暂存点未远离医疗区的问题,有待医院整体规划时的进一步改进。
3、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我院供应室按照先清洗后消毒的程序,还需规范相应流程,配备相应的冲洗设备。更换消毒包装材料。制定追溯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任重道远。新的一年将倍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