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3.06.01

有关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本文聚焦于与“老残游记读书笔记”相关的主题。好的书籍对一个人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它能够让人的一生以及精神心灵变得富有,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我们如果文字把感想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1

记得在中学课本上就学过《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白妞说书”一段,选段中对王小玉唱大鼓的描摹可谓绘声绘色,仿佛令人身临其境。起先在赞美黑妞的才艺时用了“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我觉得如是描写已是登峰造极了,可万万没料到,下面出场的白妞更胜一筹,刘鹗用烘托手法和生动贴切的比喻,极写白妞的唱功,那起伏不定、百转千回、撩人心魄的声音真如从文字中发了出来似的,然而这只是作品中的一段散文化的文字。

《老残游记》绝对是世界级的文学名著,可以作为铁证的是它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捷克文、匈牙利文、朝鲜文等8种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人最早触摸的近代小说就是《老残游记》,一个世纪以来,各国汉学家对这部体现了作者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和富有哲理意味而在艺术上又有所创新的小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引起强烈反响的中国近代小说非常鲜见,《老残游记》却能独占鳌头。令我担忧的是,这部作品在图书市场上可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即使它已被公认为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然而国内对它的研究却很零星。我无意于从整体上概括这部作品的面貌和内涵,怕在叙述过程中犯了大而无当的大忌,所以决定从老残这个人物入手,当然更多地是从书中的老残入手,刘鹗生逢乱世,亲眼目睹帝国薄暮,此书也是刘鹗个人情感之寄托,但如果再分析作者与老残的相通之处,就需要很大的篇幅了。见微知著未尝不好。

走方郎中老残甘于淡泊,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他虽有方外之心,却也有匡时济世的悲悯情怀。名利本为浮世重,人到无求品自高,老残身上有这样的气质。可隐逸的读书人终究成不了真正的君子或圣人,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济世如水,润物不止,应该是“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老残足踏山东大地,能心系国家、民族和百姓疾苦,是非分明,竭其力解民倒悬,实在难能可贵,这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义所在。老残独具慧眼,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沉疴,而所视、所思、所言、所行又十分震撼读者心扉,他厌恶伪君子,他深知“君子不器”,他胸怀天下,民之痛苦呻吟亦扎在自己心头。假若撇开老残的政治理念,我认为老残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他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却视名声为粪土,这同一般意义上的君子还有差别,历来君子都是“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老残一点都不在乎,这也是我认可老残的原因所在。

老残的精神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精髓是难以分开的,中华文化的三大主干精神是:大同小康的理想论;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君子之道的人格论。我觉得老残的精神支柱似乎也与这三大主干密切相关。试看书中老残一直是关注国计民生的,不仅他的身体在游历,他的灵魂也在游历,老残向来侠肝义胆,不忘自身使命,对于那些草菅人命、以鲜血染红顶子的所谓的“清官”,他嗤之以鼻,题诗道“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这充分说明老残为百姓着想的坚定立场,老残也是精英阶层知识分子,但同时也能深切民瘼。即使现在看来,老残的政治理念反动落后,他恶毒地诋毁和诅咒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始至终对腐朽不堪的清政府抱有幻想,他认为最高统治者并没有错,错的是一些不顾大局、蒙蔽君上的爪牙,这忽然令我想起了宋江,他们两人的确有相似之处。我细加推敲,发觉老残不是没有认识到封建政府的没落,而是他作为一个儒释道文化熏陶出来的传统的知识分子,难免有一种稳定的文化心态,在他的潜意识里宁愿不变革也不能乱,经过反复调试的秩序会构成一种稳定,沉淀着文化的规则会构成一种防卫,所以他决定给那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送去一个最准的罗盘针,他认为这是眼下的唯一良策,在他的思想中百姓是“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大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终极理想,但从上古之后从未实现过,而小康在盛世之中是可能出现的,标志就是百姓不会无端遭受荼毒,生活安居乐业,老残痛斥那些刚愎愚顽、颟顸昏谬、嗜血成性的暴政“清官”,就是他灵魂深处关于大同小康的理想,也就是说,老残把百姓置于自己心目中最高的地位。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庸之道”是中国文明送给世界的“大礼”,那么老残的“中庸意识”在书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皆知,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关注一切极端的积极探索。老残认为,假使来势汹涌的义和团“乱党”或思想激进的革命党占了上风,本来就疲软无力的清王朝会雪上加霜,更加一蹶不振,到时统治者失去正统的统治地位尚在其次,而社会底层更会哀鸿遍野,惨不忍睹,这造成的恶果是整个国家陷入乱局,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假使那艘濒于倾覆的破败帆船得不到一些西方文明的修补,那么船上的人都会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偌大的中华帝x就会沦落侵略者之手,那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死了也就罢了,但船上多数是过惯了安稳日子的寻常百姓,他们才是江山社稷的主体,所以为今之计只有送去最准的罗盘针,为王朝指出一条前途光明的道路,否则又会走向一个极端;当然,那些为非作歹的统治阶级走狗必须要铲除,他们是在统治阶级面前搬弄是非、在百姓面前爱寻衅滋事的群落,这样的人越多危害就会越大,如果一再放纵他们的无耻谰言和流氓行为,那么社稷之船会倾覆得越来越快,整个国家机器的平衡性就会被这群人打破,老残不允许这样的极端发生。

老残志在做隐名的君子而非伪君子,士人阶层多有君子之风。老残不会陶醉在大明湖的秋色、桃花山的月夜和冰封的黄河中,他知道这些只是他一人的精神家园,而非安身立命的价值归宿。像玉贤、刚弼、张宫保这样的官员,应除去务尽,他们带着虚伪的面具大行其道,还恬不知耻地在百姓中“翩跹起舞”,没有丝毫的自省之心。无论在儒家还是在道家,老残都是和他们对立的。老残无权无钱,仍能设身处地站在底层来观察社会机制,那些“清官”则全凭主观臆断,那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仅仅从现代人的眼光来批判老残的政治理念,我想得出的只是皮相之谈,我们应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老残,老残称得上是仁者、智者和勇者,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悉为百姓。Www.Gz85.CoM

我想,无论社会发展速度快慢与否,我们都要重视中华文化中的善和爱,这两个字是崇高的,是神圣的,我在阅读《老残游记》的过程中很少地去关注老残落后和反动的一面,更多地是寻找他思想内核中的善和爱,一部经久不衰的名著就是因为他的经典性和流行性,我从中看到的归结起来无非是善爱二字,外国人批判中国文化缺少善爱,其实是他们不了解中国。我还认为,中国文化的崛起和复兴依旧需要一直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和爱。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2

《老残游记》是一部颇具读书快感的小说。薄薄一本小册子,二十来回篇目,读完之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小说吸引读者之处,有的在情节,有的在语言,有的在环境氛围塑造,有的在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老残游记》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则在人物的描写。

老残是一个浪迹江湖二十多年的老郎中,不图钱财也不沉溺于美色,没有什么特殊嗜好和理想,仿佛人生的乐趣就只有四处走走与看看。当然,这样的身份,也是作者为了叙事需要而安排的。不求钱财酒色,故能随遇而安;身有几样本事,走到哪里也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交际广泛,便处处皆有故旧照应;和官场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不为官场所累,又能在必要时借助政府的力量;性格温润平和,走南闯北“吃得开”,古道热肠却尽力而为,终不致成为晚清的愤青。

种.种对主角身份的安排和描写,将一个洒脱自由的江湖人形象建立在了我们心中。而同样的翠环这个角色也由作者之笔活跃于纸上。翠环这个女子,也是有些意趣的,看她十三回里对于做诗的议论,一段警世真理,偏从天真混沌大字不识的妓女口中说出,别有一番大俗大雅的味道。这样一个女子,若能调教出来,给铁兄作一风尘小侣,倒是好看。只是老残似乎对她并不太上心,成婚后教她认字,大约也不很认真,所以翠环上泰山时仍是文盲或半文盲。不过,翠环的好处在于天真烂漫,倘若一经刀斧变成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模样,只怕连本来那点味道也丢了。

老残和翠环这一段,很有“江湖味”。“江湖”这个词,原是出于庄子的“相濡以沫,相嘘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缘到了便在一起,缘尽了便各自分头走。翠环还多少有些恋恋难舍,老残却似不大在意,或许因为本就没有上心。他们两人,不像夫妻,不像朋友,不像情侣,倒像是人生路上,搭伴走一程,同路便合,岔路便分,谁也不曾真对那个人动过情。

整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一句描写是“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这段描写着实奇妙,古往今来描写人的眼睛有多种比喻,但把人眼睛描写成水银的却是第一次见,但却又十分具有画面感,仿佛一读完自己的眼前就有一双圆润发亮的眼睛。

续书篇末写到了阴司地狱,第七回里,老残对申东造说,“先往东昌府访柳小惠家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版书,随后即回济南省城过年。再后的行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了。”数月之后的人事际遇皆无法预计也不做考虑,未来的一切好似有计划却又好似手中沙般把握不住,最后心如清风,卷沙而走,这样朦胧而又随遇而安的人生状态也不错。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3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就好像亲身经歷了这个情节似的,老残这号人物喜欢为人打抱不平,个性正直、喜欢云游四海。本书属于〈讽刺小说〉,藉由这本书来反应当年满清的官僚丑陋形象,主要是在描述老残如何揭开清官的真面目,晚清虽然有清官,但是大多数却是个性残忍、凶狠,办案雷厉风行,採取严刑峻法,伤害了许许多多不少的善良老百姓,虽称是清官,但是看来其实是个酷史。

老残在描写技巧上,文字清洁简练,流利圆熟,特别是在描写人物个性、山光水色上,可说是描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写人或是写景都不会陈腔滥调,对大自然的景物能作深刻真切的观察,以很写实的方式表达出来, 使景物显得特别有情味。例如:四面荷花叁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感觉就好像这些景色一一澄现在我眼前似的。虽然作者云游四海,看似在玩,但是可以从其中看出民生上会政治的实况,及清末那些酷史清官伤才害命的所在所为。

老残是一个可以为国家孝劳的人,也是有本事来整饬当年晚清的腐败状况,所以有许多当官的人,想找老残去当官。例如:庄宫保为了治理黄河而礼贤下士,招致人才,因此想要网罗老残,但是老残却拒绝,并且说了一句话:「无才的人做官还不要紧,有才的人做官,又想表现,及于做大官,才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出来」。

这裡所谓的「清官」,就是指那一些表面以清廉为名,但是实际上却是用血腥的手段来统治和欺压人民,虽说清官看似清廉,但其实只是一个不贪钱而要权力的人而已。例如:本书所提到的「玉贤」、「刚弼」这两个人虽然是清官,但是本性残暴,因此有许许多多人民都曾被受冤枉,所以衙门前面的「站笼」总是满满的,有时候还不够用,甚至还牵扯到十叁条人命,这两位官人,为了升官、急于破案,不惜的伤害无辜的老百姓,因此有些事情没查清楚就直接定了罪,却没想到那是别人嫁祸的,幸好后来老残想了办法来拯救被诬赖的贾氏,才得以洗清冤枉。

在我眼裡看来,晚清所谓的「清官」,就是不贪钱但是贪求权力,不择手段来让自己想办法升官,而残害了百姓,根本不查清楚事实的真相,急着将人民判罪,不顾人民的死活,只想让自己的政绩能够衝高,以至于能够当个大官,因此老残才会在各地游走,反应政府腐败情形,来拯救人民,让人民免于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人民的心中,老残是一个极为伟大的人物,虽然这本书是老残用来抒发自己对政治所了解的书,不过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非常大的,受到人们的推崇,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4

《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老残,原名铁英,号补残。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可巧,天从不绝人之路,某日,老残偶遇摇串铃的道士,传授其治病技艺,包治百病,从此以后,老残一串铃铛闯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走上了他算不上飞黄腾达,却也可说是风生水起的游历生涯。其实纵观老残发迹史,除了他的为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他的行医技能,他的医术撑起了他之后的广阔天空,所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来临时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吗?

文章开头,以老残梦境中同好友文章伯与德慧生相约拜访蓬莱仙境日出为线,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与看法,揭示乱世中老残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将它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原因。

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离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由老残所见“路不拾遗”的“清明盛世”引出,讽刺了玉贤自以为清廉,实则残忍至极的刽子手形象。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站笼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赛过活阎王,只要碰到,稍有不慎就必死无疑,在他手中的冤案不计其数,可就是这样“为抓一个坏人,宁可错杀一千良民”的官吏竟然因他捕盗成绩显著而被上司赏识,还被加官晋爵,可见晚清是从根子上坏掉了的,文中还引出的“刚弼”等“清官”形象也不在此赘述。

也正是因为想看到玉贤这样“清官”的下场,就接着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续》,可惜的是自从老残离开曹州府后,就再也没有描写过玉贤的下场,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对晚清社会更大的讽刺么,百姓活的都不见天日,哪会知道自己和别人什么下场,又哪有什么天道轮回。而如今,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做好分内之事,如有余力,多做善事,必然昌盛。

可是最令我惊奇与有所收获的,不是这些讽刺社会如何如何的这些,而是老残游历阴间时,阴间人对犯罪与生命的理解。书中阴间对犯罪的理解:阎罗将一生罪业,盗戒定为最轻,杀人次之,淫律再次,因其为身体支撑,主要是不知节律损害身体,算为不孝之罪,而最重的罪为口过之罪,原因是“杀、盗、淫”世间毕竟是少数,而口过之罪,毁人名誉致其抑郁之死实则是比直接杀掉他罪责更大的,口过因世间对其惩罚最小甚至没有惩罚,恶语伤害他人,蛊惑他人,毁人名誉,背后嚼舌根的人在世界上最多,这样的人多了,世界也就不分青红皂白,好人日少,坏人日多,必至世界绝灭,可见,人多做些善事,勿恶语伤人是有多么多么多么重要,所以,做人,尽量留口德,忌口过。再说阴间对生命的理解:阴间将世界分为阳、阴、聱三层,人活阳间,人死为阴,阴死为聱,人怕见鬼,鬼怕见聱,鬼行地中如鱼游水中,鬼不见地,如鱼不见水,若在人间时常作恶,在阴间也常被野鬼叼去,而在人间积德行善之人,在阴间照样受各阴神礼遇,阴间再做恶的人就会成聱,沦落异乡。想想也是,一个人走了,就真的走了么,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而已,我甚至认为,那些逝去的人还在关注着他们的孩子们,看他们是否积德行善,好好生活着,他们也一定会化为神灵无处不在的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所以,记得善良,做个真好人!

最后,将我认为老残最喜欢的也是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5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经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哀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为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6

最近刚读完,觉得很合我的胃口。老残一个人到处游历,用非常文艺的话来说就是流浪。有点类似美国的嬉皮士时代。只不过老残是一个人拿着铜铃行医,一个是开着破车飞驰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不同的是老残接触的多是官,或者说是为民请命的角色。

我最喜欢看那段一个刘姓青年去找一位隐藏在山里的高人,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人犹如仙境,还遇到神仙似的人物,那段经历当真是回味无穷。到后来倒是无趣了些,结合了较多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不喜。总的来说很有意思,推荐。

周六周日没事,浏览一下书架,拿下了一本古典名著,是《封神演义》和《老残游记》的合订本,内蒙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六本,八大古典名著,其中包括四大古典名著,剩下的四大就是《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我正在看的这两部。

看看目录,《封神演义》很长,算得上是长篇章回小说,《老残游记》只有20回,应该算中篇吧,先从它看起,结果一下子就看进去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就看完了。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想到的好,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使我不忍释卷,文中借助老残为主线,很深刻地剖析一些社会现象,其深刻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犀利。作者亦堪称一个哲学家,对诸子百家分析评点,旁征博引,视野极度开阔,颇有大家风范,是一部好书,值得再读。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7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xx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作文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8

《老残游记》

江南人氏,姓铁名英,别号老残,游历山东~老残不老亦不残,三十而立:“老”字表敬(大家对他的尊重),“残”字表景(因羡慕懒残和尚煨芋自取);入世不顺,无业可守,困窘之时,遇一道士,拜师学医,摇铃治病,奔走江湖二十载,悬壶济世传名声~于知天命之龄,行至山东古千乘~暮春之际,巧医大户黄瑞和;秋分之际,酣睡之时,两友突至(文章伯,德慧生),相约老残,共访蓬莱盛景;于是乎,三人水上行舟,路遇不平之事,仗义行侠相助~不想,救人不成,反遭他人之攻;船沉之际,忽闻喊声,睁眼四顾,原是“黄粱一梦”~醒来辞主,携银数两~自此,老残独踏游历之行……(简概出游背景~)

《老残游记》刘鹗所创,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从内容编排来看,作品共有正编20回,续集9回,外编残稿1卷,究竟为何所写?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如是看来~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恰如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所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如上所言:小说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一手执串铃,一手拎药箱,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颇有苏子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豪迈之气;但是虽一介布衣行天下却仍有忧国忧民之情怀。他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于是乎,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对社会矛盾的深究,如在书中作者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借用官方语言语言评价如是说:“《老残游记》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较官方的简单介绍之后,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段分解~)

小说从编排上来看,应该算是章回体小说:《序言》部分临表涕零,感人肺腑地叙写创作之由,外篇残稿论中国日削的见解亦别具一格;再看章节上:每一章节都采用对联式目录来精概具体内容,让人未读之前便有“成竹在胸”之感~此乃一大优点;除此之外,小说的每个章节都以: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收尾~,像是旧时说书人,故意吊胃口,却又无意间给人欲罢不能之感~此乃其第二大优点;最后,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主旨意在惩恶扬善(老残冥界一游所见所闻尤可见的)~这些无不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读完此书,称道之余,对作者笔下的老残也不由心生“好感”~纠其原因,暂且罗列以下若干~

其一,可怜可幸是老残~

入世不顺,又无祖业可守,饥寒交迫之时,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偶遇一道士,学得其真传,自此摇铃行医奔走江湖以糊口~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幸运之日啊~

其二,且“狂”且行是老残~

悬壶济世多年,凭借妙手回春之术,老残可谓声名鹊起,大官员求贤若渴,劝其入世做官…这可吓坏了老残,心里暗想:我老残素无入朝之心,多次会面已学五柳先生布衣相见,此乃~老残之心,路人皆知啊!可盛情难却,此乃如何是好?可是峨冠博带岂能束缚得了老残?于是乎,老残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其三:潇洒出游是老残~

当下许多人时常叫嚣着~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因尘世牵绊,真正做到的却并无几人~可老残就做到了,一觉醒来,像是有所悟,而后放弃无忧无虑的生活,摇个铃,背个箱,简装出行,可谓江湖潇洒走一回~此谓潇洒之一;游历了人间,老残亦不忘灵魂出窍泛游地狱一回~想来老残心也是够大,初入冥界便悟出做鬼之五乐,哪五乐?且听老残为你徐徐道来:一不要吃;二不要穿;三没有家累;四行路便当,要快顷刻千里,要慢蹲在那里,三年也没人管你;五不怕寒热,虽到北冰洋也冻不着我,到南海赤道底下也热不着我。有此五乐,何事不可为?于是,可爱的老残便想拉着鬼友一起留下度过“鬼生”~不过,继续深游下去,老残也被冥界的酷刑吓得不轻,感慨:地狱亦不易啊~但老残作为暂时被邀之人,自然不会受到刁难,何况,在冥界,他老残的名气比在阳间还大,连阎王天子也要敬其几分……这不,地狱走一遭,便浑身散发檀香之气——成佛了~此番传奇之事,不可不谓之老残的第二大潇洒之处~

其四,可亲可敬是老残~

上文已说,老残虽无做官之念,却怀有忧国忧民之心~这不,行走江湖,时刻“路见不平一声吼”~虽厌弃官场,却又每到一地便与地方清官打成一片,协其办案,为民除奸~于是乎,读者常常会在书中看到这样的画面~遇一棘手案件,官大人便将头一倾:老残,你怎么看?老残: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预知后事如何,且看老残如何分解~~而老残这一能耐,可以说被众人称为~料事如神,福尔摩斯……俗话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湿鞋?可老残就做到了,心怀出世之心却选择在江湖上修行,我想能将入世与出世做得如此貌合神离的人,唯老残独当~

其五,可爱“风流”是老残~

在一次听闻妓女翠环辛酸往事,不禁善心大发,为救其脱离苦海,无奈“签字画押”“以身相许”~引用月老祠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后又因心善,成全妻愿,让其留观音庵修行……此乃后话,姑且不提)

难得的有趣又耐读的古书名著,好看~~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9

从古自今,有多少热爱旅游的人,又有数不胜数的游记,让人爱不释手。这次,我就读了一本晚清的讽刺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主要以主人公“老残”游览各处风景,听闻各处景观的见闻、记录。“老残”是主人公的绰号,老残实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逐取“残”字做号,大家慢慢就称他为“老残”了。

其中,多处语句优美,如开头的“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如“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加在里面……”再如“又极力骋起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也有多处写了众多冤案、官僚的凶残、不分黑白……让人回味无穷。总的来说,《老残游记》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的一本好书啊!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10

古时,有士子负笈游学,有侠客江湖行走,身份不同自然观察不同感触不同,那老残作为江湖郎中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1

作为清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书中我们没有看到那些臭名昭著的贪官,反倒是看到那些清官、能吏却使民不聊生。书中描写很多官员,​我就举三个很典型的官员,其他的就不赘言了。

首先是玉贤,他所任辖区原本盗贼很多,他去了以后以强硬手段对待强盗,结果被上级认为能吏卓著。而老残看到的,则是玉贤不分青红皂白处死被强盗陷害的好人;是玉贤为了避免别人报复,而灭人全族;是玉贤为了政绩滥杀无辜。这样的官员便是被很多人传颂的能吏。玉贤的所做所为,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的,以致老残四处询问百姓玉贤怎么样,得到的回答都是玉贤很好,哪怕自家的独子刚因为直言不讳状告玉贤被杀。可见苛政猛于虎。

其次是清官​刚弼,他从不贪污受贿,却判案想当然,最终造成天大的冤情。试问,这样的官,是好官吗?现在的人们谈起贪污官员便咬牙切齿,但清官能吏便是大大的好官了吗?实则不然,就如老残说的,天下大事,坏在奸臣十之三四,坏在不通世故君子十之六七。

最后是张宫保,他求贤若渴,自恃有识人之能​,然而以上两个“好官”便是他一手提携的。他自恃爱民,却听混策,让黄河附近几十万人流离失所。说到底,也只是个庸才罢了,虽然老残并没有点出张宫保的过失。最吊诡的是,老残恰恰是借助张宫保的权势才使沉冤昭雪。

书中还有很多细节待讲,我只说一个打动我的细节。白太尊负责来查刚弼造成的冤假错案,刚弼在他来之后为自己辩解,白太尊说:“老哥所见甚是,但是兄弟今晚须将全案看过一遍,明日先把案内人证提来,再作道理。或者竟照老哥的断法,也未可知,此刻不敢先有成见。像老哥聪明正直,凡事先有成竹在胸,自然投无不利。兄弟资质甚鲁,只好就事论事,细意推求,不敢说无过,但能寡过,已经是万幸了。”​我很喜欢他的圆通,既能表达自己想法,又不至于打刚弼的脸,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到外圆内方,世事洞明。

书中开头很有意思,不细思想不明白,诸君可以试着看一看。至于结尾,老残游地府,都说此书烂尾,我倒不这么觉得​。假如你知道人死后会成鬼,生前造孽死后遭殃,那你还会做坏事么?作者写地府,承认地府的存在,恰恰是想告诉人们,人在做,天在看,要谨言慎语,不要做坏事、挑唆他人。生前虽然受罪,但死后却可享富贵,那人们就会有盼头。

我不信鬼神,但我想​让自己自觉做到“慎独”,行事正大光明,虽然自己还有很多缺点。日后勤加修身,与诸君共勉。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