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怀念母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05

怀念母亲读后感收藏。

假如你对“怀念母亲读后感”有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能错过。我在阅读作者的作品后,获益匪浅。写读后感是一种有效的文章反思和总结方式,但要成为优质读后感,作品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为了不忘记这些宝贵的知识,建议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

怀念母亲读后感【篇1】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首先,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以及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怀念以及对祖**亲不变的爱意。wWw.GZ85.Com

这篇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之中有着同等重要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又引出下文对这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又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未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以及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地留学生涯中,对母亲与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及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虽然身在异国的小城中,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怀念母亲读后感【篇2】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幺,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①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文中表示作者对自己的母亲和祖国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在作者心目中,两位母亲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表示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表示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薄暗:昏暗。文中表示黄昏时候,夜幕逐渐降临,天地间一片朦胧、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文中表示房东太太一直期待着儿子归来,儿子却迟迟未归,心里有种失落感。从中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体现了母亲的爱。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表示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可见一斑: 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表示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怀念母亲读后感【篇3】

一生有两个母亲的人才是真正爱自己的祖国的。就像我们的季羡林老先生一样,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主要讲了两位母亲在我心中的地位,当“我”失去亲生母亲时的巨大痛苦。当“我”在漫长的留学过程中“我”借用日记、散文来表达“我”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怀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并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本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

近在眼前的东西不会有一种强烈的重视感,而像作者一开始长时间的离开生母和突然离开祖**亲的时候,那个感觉是话语表达不出来的!那是一种不同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这种感觉也是想哭的,就像心爱的东西突然被人掠走。也是梦想永久不能实现的感觉!

季羡林老先生用他的房东自然的提到了自己的生母,而且竟让一句简单的话说明了天下母亲都是一样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儿女好,儿女不在身边的时候是想念儿女的。——两个母亲让季羡林老先生在深夜被惊醒,在想看一会儿祖国的时候梦已飞了!在泪水中看到母亲的面影……

两位母亲,您们辛苦了!我们长大了,会好好回报您们!

怀念母亲读后感【篇4】

《怀念母亲》一文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怀念母亲的课文分析,欢迎借鉴!

《怀念母亲》,何谓怀念,是离开以后对对方的思念。课文哪里看出我离开母亲?有三处。一是我六岁离开母亲;二是我大学二年级母亲弃养(弃养,婉辞,意思就是死亡但只能用在父母死亡上);三是后来我到德国留学,离开了祖**亲。母亲是谁?一是生我的母亲,一是祖**亲。

文章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关键是作者怎样表达自己对两个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的呢?这是我们要深入去品味的。

首先是第二小节,写我对生母的怀念。重点写生母弃养之后,我痛苦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白描写的方式,直抒胸臆。文章用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等语句。接着作者又写到,“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作者用了多个直接表达内心感受和自己行为状况的词语来表达内心之痛苦。我们要引导学生好好品读,先要理解“寝不安席”、“随母亲于地下”、“不全的灵魂”“终天之恨”——抱着一辈子遗恨。这段话若说白了,就是说:母亲去世后,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里很难过,整天在哭。但作者在表达这样的意思时,用上了上述的词语,读起来令人振撼,而且与之产生共鸣;这可见写文章遣词造句的重要,文学的语言形式之重要,内容相同,但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效果就会大大不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去体会季老遣词造句之精妙,可以将其意思直白地讲出来,然后让学生去与原文比较,体会。这段话在写作上有一个特点,就是怎样与表现“我”内心的强烈感情?季老用了“白描自我表现”的方法,即将自己因某种心境而引发的各种“表现”直接写出来。这种写法是很值得学生学习的。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的作文不具体吗?怎么具体?就学学季先生,将自己在喜怒哀乐时的表现写下来。

第三小节作者笔锋一转写到了祖**亲。文章用了两句“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首先要理解“频来入梦”频是常之意。季老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季老为什么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简单的理解是:梦乃思也,思之切则梦之频。可是季老明明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呀?我们就要多一个心眼,进一步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不知道为什么”用得精妙。因为思念母亲、祖**亲是不需要为什么的,不要任何的理由。这更可见思念之情是油然而生的,是挥之不去的。同时这里用了一个“也”字,可见“两个母亲”同样崇敬,同样爱慕。

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应是引用的四则日记和一篇文章《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对两个母亲的怀念,而且日夜的怀念,怎么表现,用日记来表现,是很恰当的,很难说明问题的,日记是平时心绪变化最快速最直接的记录。

我们先来看,季老自选的四则日记,这是独具匠心的。首先们要看时间都在1935年的11月份,其中三篇相隔之有一天,可见“思念之频”。我们再来看字数有长有短。当然字数不是最重要的,但把它们组合成一篇文章,就有了节奏上的变化,这可以不与学生讲。

最值得研究的是这四则日记的表达方式。四则日记都在抒发作者一种感情——怀念两个母亲。关键是要看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日记一,这是四则日记中最难读懂的`一则。首先我们来看,这则日记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或者说是由景生情),作者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暗夜的降临和暗夜之沉静。写夜的降临,作者用两个“织”字,都是妙笔。夜的来临如同造物主在编织一件黑纱,更重要的是这两个“织”字,先是写织上天空,再写织上对面的屋顶,由远及近,这可见作者是一直伫立在窗前,久久没有离去,目光一直注视着窗外,对天空一点点变暗的过程,看得清清楚楚。在写夜之静,作者用一个“沉”字,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好像悄无声息,眼前的世界好像只剩下“我”一个人。这就到了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了。静则思,这是人之常情,思之内容是很多的,但季老之思是什么?“故乡,故友”。故乡就包括故国,故友当然也包括亲人。季老说“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这是与景相符的,但妙得是季老笔锋又一转说:“这凄凉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凄凉怎么会有两样呢?而且说“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这不矛盾吗?我想,凄凉与酸楚当然是因为我身处异乡,远离故人。但作者又没有自怨自艾(如果心中只有凄凉的话,那是自私的表现),心头很快浮现起故乡,故人美好事情,所以说是甜蜜的。而且这种甜蜜是浓浓的“糊”在心头。这个“糊”字,本意是“粘”,不是放在心头,而是“粘”在心头,与心一体了,挥之不去的。作者不单讲“凄凉”反讲“甜蜜”,更能看出对故乡,故人的思之切,单讲凄凉,则只讲了人在异国的孤寂心情,讲到甜蜜则显现了对故乡、故人的挂牵。

我想教学法这一段时,把作者这些妙笔生花的语言让学生品悟品悟,而且可以是师生一起去品悟品悟不失是一件美事,如果学生读不懂,教师讲给他们听也是一件乐事。

日记二,比较好懂。这是由事生情。季老先写了房东太太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写得好。好在时间的处理上,先是几天以前,说儿子今天回家,再说一直没有回来,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这个时间的交待,把母亲对儿子的惦记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妙当然是对房东太太的表现的描写,先写“高兴得不得了”,再写“有点儿沮丧”,最后写“晚上……说不定会回来。”从高兴到沮丧,再到仍抱希望,渴望奇迹出现,母亲对儿子的爱,不要再用任何的语言去说了,再说也是多余的!由此作者自然地想到自己的长眠于地下的母亲,真想哭啊!为什么?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怎么一样法?“我”在儿时,母亲在世时,母亲一定也是这样的!可现在呢?母亲已走了,我已不能将自己的心声倾于母亲了。读到此处我不禁赞叹,文章不在长短,情到深处,艺到深处,诗外诗内功夫都到家,随手拈来皆精彩。季老就是如此!

日记三,只有一句话。这是直接抒情,直白地写出三个“想”,还补充说想得简直不能忍耐。这不能不说作者在选择材料入本文时是特意安排的。

日记四,二行字,都有四句话。前三句话写了三种景物:“风、雨与天色”,基调是“阴沉”的,由景生情,又想故国了,这时作者不再写怎么想了,一切都在不言之中,把空间留给了读者。引用了四则日记之后,作者还不厌其烦地交待,这不是全部,仅仅是“可见一斑”。这个词要理解,“一斑”是一部分,可见一斑,是可由部分去推想全部。

接着作者引用才《寻梦》中开头与结尾,把全文推向了高潮。虽然是开头与结尾,但我们可以把它连起来读,五句话很明显的四个层次。第一层:“夜里梦到母亲,哭着醒来”,梦见母亲,已可见思之真切了,但不够要加上“哭着醒来”可见梦境之感人,更可见对母亲爱的挚爱。紧接着说:“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想捉住梦”作者多么渴望那虚幻的梦境是一场真实,多么渴望自己母亲就在身边,渴望自己能与之幸福地生活。第三句、第四句最精彩,作者在怨恨苍天,“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一个感叹,一个反问,连起来是一种质问的语气。老天啊,我的要求只是有个梦,清楚一点儿的梦,这个要求难道过份吗?为什么你连这样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我呢?内心的惆怅、无奈、失落,甚至有点儿愤恨的心情跃然纸上,而背后的对母亲那至真至深的爱,也就不言而喻,无奈的“我”,只能“怅望灰天”,可就在此时,“泪光中,幻出的还是母亲的面影。”我是想不出什么语言去评论季老笔下的文句了。这其实不是“文句”而是他内心深处最为朴实的情感流露!

文章再一次强调了对两个母亲的爱,我不想多说了。

怀念母亲读后感【篇5】

我觉的相比之下我比季羡林老先生要幸福得多,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的,可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报怨父母太啰嗦,太约束。现在想想觉的很后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好好对待父母。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也不会有我们。因此,我想我以后在学习上,我应该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是,别浪费时间;回到家后,先认真完作业,然后复习今天老师教的内容,预习明天要学习的课程。争取在学习上少让父母操心,他们平时在外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在生活上,我应该多帮助他们做些家务,少和弟弟争电视看……

有些东西不能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等到一生遗憾而去,就晚了。就像季老生一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所以,从小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的我们,也更应该孝顺父母,少让他们操心!

"怀念母亲读后感"延伸阅读